高职体育教学论文

2022-05-05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高职体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分析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关联性,指出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论述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融合的路径,提出采用引导模式奠定教学基础、督导模式确保教学成效、向导模式促进学生发展等做法,以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体育教学论文 篇1: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体育教学现状,指出职业能力导向对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论述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提出挖掘人才培养需求与体育学科体系的衔接点、将职业能力需求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以制度保障促进高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做法,为高职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 高职体育 教学改革

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人才需求的精细化和专业化越发急迫,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职业教育改革也成为当务之急。高职体育具有体育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作用,既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又要培养学生职业体能、职业观念和职业思维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使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职业形成正确的认知,便于其在职业选择和就业、创业价值取向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并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改革成为高职院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高职体育教学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运动技能和竞技技术当作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全部,对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过分地强调标准化、规范性,导致教师为技术而教、学生为技术而学,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和职业适应性。

(一)高职体育学科体系单薄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追求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同时,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如健康的体魄、抗疲劳能力等职业体能方面,良好的职业操守、职业修养等职业观念方面,以及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思维方面。一方面,高职体育学科体系不仅要体现相关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还要及时反映社会对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新能力的需求,并找到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衔接点,以及知识体系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由此,体育学科与相关学科融合成为必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打破了学校、专业以及学科间边界的限制,个性化和量身定制课程可以快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当前高职体育学科体系由于受培养目标、自身办学条件、院校师资状况等限制,不注重体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很少从相关学科和知识体系内挖掘职业人才培养的衔接点和生成点。

(二)高职体育教学理念落后

高职体育教学理念落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受传统体育思想影响,教師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未能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与职业发展需求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改革要求;且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只重视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评价,忽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养与体能的评价,导致教学评价工作的指标过于单一,难以全面分析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情况,不能为教学工作提供专业化指导。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即对高职体育教师的能力要求与其获得的福利保障的矛盾关系得不到有效解决,使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工作责任心受到影响,对体育教学改革缺乏动力;且部分高职体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有限,对职业体能、职业观念和职业思维的传授和引导缺乏理论认知和相应的教学能力。

二、职业能力导向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的择业就业,既关系着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也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就业价值观,增强其职业规划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

职业体能是职业能力的基础。考虑到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专业性、实用性、操作性更强的人才,职业体能不仅包括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应表现出的较好水平,还包括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以及忍耐能力等综合素质。从业者的体能对工作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面对经常加班和出差,如果体能过低,抗疲劳的能力亦会有所下降,不利于有效完成本职工作,不仅如此,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或技术难题,往往会用到自身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等。基于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职业体能的教学指向贯穿整个体育训练过程,有效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主动性,并使其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实践中,提高体能,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拥有体育爱好,缓解工作带来的疲劳和压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

职业观念是职业能力的关键,一方面职业观念的形成受学生自身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另一方面职业观是否正确科学又影响学生的职业理想、择业标准、职业道德和素养的正确与否。也就是说,职业观念是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需尤为重视和加强的部分。高职体育教学作为职业院校和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亦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职业观念的重要使命。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增强教学指导的有效性。例如,在体育技能技巧训练过程中,不断坚持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在运动竞技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遵守竞技规则和裁判评价,理解职业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在篮球、足球、排球等现代体育项目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等。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

职业思维是职业能力的重要部分。思维方式指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职业思维将关注点聚焦在职场和岗位中,注重遇到问题时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层面,主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多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以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特点与需求,制订完善的教学指导工作方案,合理设计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形成高质量的教育指导模式,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思维。例如,在体育战术讲解过程中,思考采取某种布阵方式的原因;在高强度体育训练过程中,思考避免运动损伤的方法;在恢复训练过程中,思考身体机能与营养的关系等。

三、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结合上述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和职业能力导向对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从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入手,提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挖掘人才培养需求与体育学科体系的衔接点

针对上述“体育教学体系单薄”的分析,以体育学科体系建设为重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从职业体能、职业观念、职业思维等方面寻找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衔接点,采用跨学科设置、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思维处理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力。一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强调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具体而详细的人才需求,培养针对性、专业性人才,打造高职体育学科特色,使体育教学专业优势更加突出。二是从理论方法角度,挖掘人才需求与体育学科体系的衔接点。教师要对体育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及更系统的教学反思,挖掘各专业课程特点和职业需求与体育学科体系的衔接点,促使体育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形成自身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三是结合课程大纲,从教材内容结构、知识逻辑等方面分析探讨、筛选、整合、编制体育学科教材,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置业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将职业能力需求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

教师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指导工作体系。一是体育教学目标方面,要区分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设置不同的技能教学目标、体能培养目标等,并根据这些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常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腰椎与颈椎容易疲劳和出现健康问题,设置锻炼腰部和颈椎肌肉能力相关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二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先进教学工具的应用,借助多媒体设备、网络信息技术与微课视频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指导,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职业能力。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长时间职业工作的状态”视频,介绍日常体育锻炼对职业健康、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或者设置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规则意识以及勇敢面对挫折、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等等。三是教学评价方面,按照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分析与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情况、运动锻炼习惯的养成状况,利用考核评价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体育学习与自身专业职业能力发展的认知。例如,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模拟岗位工作场景,测试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评价学生的体能情况,并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三)以制度保障促进高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有效解决高职体育教师的能力要求与福利保障的矛盾,促进高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激发教师的教学改革动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是建立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从薪资待遇、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激励,以此激发高职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其教学责任感;二是设立科研制度保障,鼓励教师申请重点项目、基金项目,重视体育教学和研究的结合,促使高职体育教师更深入细致地研究体育学科教学,不断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总结,进而完善和创新体育课程内容,更突出体育教学的职业能力导向;三是健全高职体育教师培训制度,使教师正确理解职业体能、职业观念和职业思维的理论认知,加强教师和教师、学科和学科、院校和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和借鉴成功案例,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四是建设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体育教学平台,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校企间、高职院校间、高职体育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和共建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和优势,收集、分析和筛选人才需求与体育学科教学的相关数据,应用到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教学承担着职业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双重责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多种运动素质,培养学生职业理想、择业标准、职业道德等良好职业观念,提升学生的职业思维能力。教师要挖掘职业人才需求与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衔接点,归纳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并将其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教学实践,夯实学生的职业基础,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尚华,娄会娟.试论职业体能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

[2]杨轶然.高职院校职业观念教育的问题与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9).

[3]陈杰.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9(14).

[4]谢舒.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20(7).

注:2021年柳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研究”(2021ZJ-C06)

【作者简介】杨友洪(1983— ),男,仡佬族,贵州遵义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责编 罗汝君)

作者:杨友洪

高职体育教学论文 篇2:

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关联性,指出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论述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融合的路径,提出采用引导模式奠定教学基础、督导模式确保教学成效、向导模式促进学生发展等做法,以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 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根据社会发展规律,遵循市场变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新时代,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高职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多数高职院校并未结合职业素养对体育教学模式做出合理的调整及优化,导致体育教学与岗位要求相脱节,影响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探索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路径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把握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职业素养培育角度对体育教学提出优化策略,为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提供理论指导,以期更好地锻炼高职学生强健的体魄,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

一、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关联性分析

(一)用体育教学夯实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基础

高职学生的体质健康是评定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维度。如果要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评定,就需要对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这就需用到体质健康监测这一重要手段,体质健康监测在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近年来,广大学者围绕高职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育素养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高职体育教学需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创新体育教学路径,才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从而在体育教学层面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关联,为了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的人才要求、让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上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素养间的联系,积极做好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工作。

(二)用体育教学满足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虽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了统一制定,但是各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目标的制订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如下五个方面的侧重差异,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高职学生的体育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不匹配,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与岗位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高职体育课程设置“偏离”市场需求。《纲要》的课程目标只是为普通高校大学生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而设计的。而高职院校需要贴合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依据《纲要》开展体育教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始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基本理念,将人才市场满意度看作衡量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高职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还要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在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遵循“基础牢、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基础牢”主要指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健康水平;“素质高”主要表现在掌握有效的运动方式与健康知识;“能力强”主要是培养学生与市场需求、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实用性体育能力。

二、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体育教学观念保守,教学内容程式化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课堂、考试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标准的各项考核指标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由于综合测评中体育成绩考核比重较大,学生所能获得的实际学习效益较为有限,同时教师所给出的考核成绩也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关联,使得体育教师十分重视有关考试内容的教学,以致体育课堂教学“考什么学什么”。此外,国家层面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并制订和实行了相应的测试标准,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取得理想的测试数据,便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对测试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由此可见,当前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中“考试”比重相对较大,教学内容程式化,与学生职业相关联的内容较少。

(二)体育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督导机制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当前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导致评价形式单一、教学督导欠缺。与专业课程相较而言,无论是校级领导层面还是学生本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都不高,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而从广义角度来看,体育能力是指个体在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具有综合性表现。也就是说,如果高职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并养成科学的体育习惯,既可以有效提升特定岗位所需身体素质,又可以通过体育培养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是其他高职课程不一定具备的教育功能。因此,行之有效的评价督导机制对职业素养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重视。

(三)忽略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的联系

目前,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的选课上基本可以实现“三自主”,即自主选择体育学习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选课需求,然而却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关联性,并未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对体育教学内容和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及优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并未体现职业差异化特征。与此同时,从供给结构上来看,高职体育课程中的传统体育类项目占比较大、新兴体育项目占比较小,再加上运动场地、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很难结合职业素养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三、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路径

(一)以引导模式奠定教学基础

引导模式是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指采用多种综合的手段,通过引导、诱发和教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求新知等各方面的潜能,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以此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善和思想意识的提高。

第一,思想引导。将全面培育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出发点,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依托理論教学和拓展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健康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理论教学上,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拓展训练上,开展团体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兴趣引导。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作为导向,激起学生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以此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兴趣可以有效激发个人从事一项活动的自发性与持续性。由于高职学生的年龄因素和心理特征,他们往往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上恰恰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点,将新颖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寓于体育运动项目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改进”和“再创造”传统体育项目,在确保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价值能够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体现职业特色,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支持。例如,设置“课程+体育”教学内容,组织“专业知识问答+跑步接力赛”“专业知识问答+下棋”等“新”运动项目,要求学生在比赛中除了要跑得快还要答对专业知识才能继续比赛,激励各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项目中。

第三,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将“健康第一”的理念寓于各项教学活动中,以此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自觉领悟和践行“运动促进健康”。需要注意的是,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即先积累、后内化、再升华,为终身体育提供良好支持。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QQ等“互联网+”形式为学生推送体育健康相关知识、设置相应的答疑和引导板块,让学生交流和探讨,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督导模式确保教学成效

督导模式是指在具体教学工作中,督导者(教师)负责制订教学方案、教学标准、教学任务等,督促、指导被督导者(学生)按计划、按要求进行学习,保证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第一,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的督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学生必须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才有可能达到测试标准,进而以协同的形式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教师要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建立测试数据档案,开发App数据平台,对学生各项测试指标做简单的推算,依照标准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运动锻炼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及优化,实现健康、比赛等数据的可视化,促使学生自觉锻炼、达到测试标准。

第二,运动技能提高的督导。职业素养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除了要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要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健康工作、终身体育提供良好支持。终身体育对人体机体功能的正常健康运转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以及学生的差异化特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以向导模式促进学生发展

向导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想学生之所想,提供学生之所需,保证学生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向导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向导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

体育教学应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特征实施差异化教学(如表1),让学生在向导模式下积极参与体育课堂训练,提升身体素质,为学生日后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和独特性,其专业岗位具有应用性、生产性、实践性、劳动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作者的体质和环境适应性有严格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学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性及其专业岗位特点,与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既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又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万成海.以市场导向为目标实施教改的四个基本环节[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2]刘海.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

[3]刘雪凯,张国艳,郭华恬.基于体育能力市场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建设[J].河北职业教育,2017(4).

[4]刘雪凯,张国艳.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目标改革与实现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7(8).

【作者简介】何 飞(1987— ),男,汉族,安徽蒙城人,硕士研究生,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民族体育文化;李婷婷(1988— ),通讯作者,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民族体育文化。

作者:何飞 李婷婷

高职体育教学论文 篇3:

探析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策略

摘 要: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属于十分关键的一项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仪容仪表、道德素质、行为举止等,则为形体训练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师应健全与优化形体课教学内容以及方式,借助形体训练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外在形象以及内在素养提高,同时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具备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形体训练的概念和内容,并立足于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对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生 体育教学 形体训练

新时期,塑造形体美的健身热在社会上十分风靡。现阶段,各种“减肥、瘦身”运动的流行,导致部分学生经常因为自己的身材问题感到十分忧虑。部分学生为了控制体重,毫无目的地节食,不重视锻炼,最终导致自己营养不足,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在课堂学习中难以集中注意力。有时候为了从视觉上带给人一种“瘦”的感觉,绷紧衣裤,穿塑身衣,严重影响自身发育,导致各种疾病产生。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体型塑造的重要阶段。因为当前的高职院校通常运用的男女合班的教学模式,诸多学生从农村而来,其缺乏较强的乐感、节奏感、协调性以及理解形体的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应给予其正确指导,开展科学的训练,促进学生外在形象以及内涵良好发展。

1 形体训练的概述

1.1 形体训练的概念

高职院校中的形体训练,即与不同的训练方式和器材练习相结合,从而改善身体的形态[1]。所以,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形体训练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还能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形体训练的类型多种多样,并且专业体操和舞蹈等相关体育项目,属于最早的形体训练,其均以基本功的形式出现。现阶段,我国高校课程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得专业形体训练逐渐融入到了高校体育课堂中。

1.2 形体训练的内容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主要囊括了规范站姿、脚和手位练习、舞蹈练习、把杆以及垫上练习等基本动作练习,这些形体训练可以有效规范人们的坐、卧、行、立等。通过形体训练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体形美感、身体素质以及素养的提高,所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的意义极为重大。

2 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特点和可行性

2.1 高职体育中形体训练的主要特点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主要是借助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利用各种训练器械,开展具有结合性的锻炼,进而改变学生的身体形体。形体训练活动的教育意义较强,同时对学生自身体育运动精神的强化极为有利,在训练中囊括了繁多的内容,如部分专业的舞蹈课程和体操动作,基本上都是即基本功的形式出现。但在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日益革新下,其形体训练主要涉及舞蹈艺术练习、标准化站姿、手脚位置的站立等内容,加强了坐、行、立、卧等姿势的训练,这些训练内容及对学生形体美感的提高有利,同时还能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此方面的内容。

2.2 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可行性

在高职体育教学形体训练可行性中,应遵循教学活动安全性的原则,安全是体育教学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立足于安全,才可以有效提高所有人的身心素質。在活动中,所有内容均需要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专业人员必须科学检测所有内容,确保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无任何偏差与错误,规范的内容和训练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前提。

活动操作简单是确保训练活动可操作性的重要评价标准。每一位老师均可以做好各项目的开展工作,由此表明,其操作难度较小,也表明形体教学学习难度不大。简单易学还能确保经济性良好。因为操作难度不大,因此,拓展训练的器材与场地都十分简单,进而使其经济学得到了保证。在形体训练中,运用的体育工具都十分常见,比如呼啦圈、报纸、绳子等。因为工具十分常见,因此操作难度也小,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3 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

现阶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具有极高的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3.1 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形体美、追求健康美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涉及了十分丰富的形体训练内容,音乐与舞蹈极具代表性。两者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直接对人们心中的想法与情感进行表达,借助设定音乐节奏,从听觉上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享受,同时再结合音乐和舞蹈,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引起情感方面的共鸣。舞蹈是人类艺术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哪一种舞蹈,都可以对特定的情感进行表达[2]。高职体育教师在开展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将音乐和舞蹈的美呈现在学生面前。受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影响,学生能够在韵律感强的氛围之中,更加深入的认识展现形体美的相关方式,在学习中也可以充分体验到自身的协调性以及韵律感,使自身的情感表达得到丰富,进而充分感受形体美,对更健康的身体美予以追求。

3.2 可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借助形体训练可以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随着学生人体形态美感的不断增强,会改变人体的整体体质与状态,同时还能促进其自信心增强。因此,形体训练在促进高职生终身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就此情况首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体训练,确定适宜的运动量、项目以及时间等,逐步促进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形成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锻炼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极为有利。

3.3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后均要进入到社会中进行历练。因此,高职学生也必须步入社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高职生而言,开展形体训练对其今后的发展极为有利。其原因是形体训练既可以为其塑造身形,包装其外在形象,同时还能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人的竞争力增强,为其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3]。相较于本科生,高职生今后步入社会后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高职生若是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把具备良好的发展机会。高职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形体等,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机遇。今后,形体训练为他们带来的除了是美观的外形之外,同时还能更好地掌握宝贵的机会。

4 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策略

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高职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为基础,结合此阶段学生生理特点,融合与学生身体形态结构相适合的各项形体训练以及健美运动,在换了的音乐中开展形体训练,让学生立足于原有体形,自身气质美、形体美得到增强。

4.1 结合学生特点,设置针对性课程

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的学生,其身体情况各不相同,而身体素质和形体训练的联系极为密切[4]。对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和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设置,特别是在细节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动作进行设置。如此,可以让所有学生均可得到科学合理的训练,技能促进其训练信心增强,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动作分解为几个较为简单的部分,先开展整体教学,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后,教师再以学生的细节问题为基础做出相应的调整。如,针对具有较强创造力、活泼的女生,教师可以让其在学习基本训练的同时,展开创造性的优化,激活课堂氛围。就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鼓励,让他们大胆表现,对适宜的训练动作进行设置,选择大方、美丽、舒展与优雅的艺术体操动作,鼓励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美和自信。唯有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对形体训练的兴趣,才可以置身于活跃的氛围中积极改进、学习和自我塑造。

4.2 优化教学形式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必须要适当加入练习动作、平衡动作和跳跃式动作,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因为男生和女生在生理上的区别较大,和女生相比,男生接受成套动作的能力较慢,就此情况,需要不断将形体训练的频率和力度加大,借助反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成套动作的技巧。而女生的身体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针对女生开展形体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一些柔韧性和协调性心目的练习加入,如舞步组合项目、把杆组合项目等。如此,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形体训练方法的掌握,同时还能促进形体训练教学效率与质量大大提升。

4.3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对于形体训练而言,其涉及十分丰富的应用方式,并且不只是能够辅助教学,同时还能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5]。比如,进行辅助教学时,实际训练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压肩、下腰、压腿、压髋等拉伸训练,与此同时,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组学生开展相应的趣味训练,如此,便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着力点的掌握。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其做一些较为简单、轻松的放松动作,并和音乐一起进行跳动。如果将其作为独立教学内容,可以把形体训练分成诸多单元,对难度较高的相关动作进行简化,贯彻落实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提高训练强度。

例如,高职生在开展身体力量训练中,大部分力量主要是利用腿部的支撑力量完成的,由腿部将力量传达到腰部,之后传递到上肢。而这种力量的传递结构复杂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运动过程中不能亲身感受,对此,教师需要简化处理整个发力结构,分步骤进行教学,之后连接为一个整体,使整个教学的新颖性得到保证,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4.4 尊重学生地位,规范教师引导

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但高职生的价值观和主观意识等尚未发育成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言传身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职体育教师在开展形体训练前,需要确保自身教学态度端正、教学动作标准、教学语言规范、自身气质优良[6]。立足于教师正确的示范以及引导,能够展现出榜样的作用,进而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对自身的差距与问题予以明确,进而竭尽全力提高自身的能力。

以“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练习与要求”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自身的形象与着装予以规范,以便于学生能够在优良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针对学生学习状态而言,教师应积极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教师应鼓励那些动作掌握较好、身体韵律感较强的学生,同时号召其他同学积极向他们学习,给予学生引导,让其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有效提高班级整体水平。同时,教师应避免只是批评后进生,还应给予他们帮助,让其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逐步克服和解决困难,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4.5 融入古典舞的特有舞姿动作,开展拓展训练

过去,在高职体育教师在开展形体训练的过程中,通常是就某部位肌肉能力开展相应的、局域性的训练,这种针对性训练可以使某部位柔韧素质以及肌肉能力得到加强,但通常忽视了动作的整体性,导致训练动作总体性的美感不足。

以手位的训练为例,在传统的形体训练中,教师通常是让学生简单地机械模仿手位练习,导致学生无法顺利的将形体训练涉及到的“活”的灵魂掌握住,很难使学生的气质、风貌以及仪态得到改善。而教师若是在形体训练中将古典舞山膀、顺风旗、冲掌、按掌等动律元素,便能增强手位练习动作的美感和韵律感,并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自身动作包含的形体美感,进而有效调动学生搜集资料、学习教材以及自主创新动作花样的积极主动,如此,便能营造良好的形体课教学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4.6 明确学习目的,扩展课外教育

针对不同的形体锻炼,教师可划分出不同的目标,诸如保健操、健美操以及减肥操等。同时,学生可以将自身学习需求以及目的作为基础,对适合自己的训练形式进行选择[7]。比如,学生希望通过训练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形态。教师在对教学动作进行设定的过程中,便需要与学生的训练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身材。当学生希望减肥的时候,教师在对形体训练内容进行设定的过程中,需注重动作的多样性、简易性以及强度,给予学生帮助,使其可以顺利减肥。同时,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形体训练之外,同时在课外也应坚持训练。当前,高职生拥有较为充足的课余时间,同时其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社交、聚会、逛街和打游戏等。对此,教师可以优化调整上述时间,在形体只训练上投入更多的零散、碎片时间,让学生更加关注和喜爱体育活动。教师可以开展健身展示、体育竞赛以及校园活动等,确保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体能训练方面,进而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加强身体素质。

5 结语

总之,新时期,现代社会文化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此形势下,体育教学的形体训练逐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学生群体中,追求形体美、身形体态不佳、身体素质差、形体训练方法不正确的问题越来越显著,所以,各大院校对形体教学课程进行设置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作为一个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极为重要,所以,学校和学生应加大配合力度,促进形体训练良好发展,以坚实的基础助推自身身体素质有效提升,塑造良好形态。

参考文献:

[1] 张紅霞.高职体育训练中形体训练的价值与对策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9):217-218.

[2] 任治洪.分析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与对策[J].才智,2019(31):130.

[3] 张丽.浅析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形体训练的必要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9(08):120-121.

[4] 张琴.关于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分析与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8(90):144.

[5] 张丽.浅析在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形体训练的必要性[J].记者观察,2018(17):158-159.

[6] 李钰.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形体训练[J].报刊荟萃,2018(04):171.

[7] 王秀荣.体育教育中形体训练的价值与对策[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1):119-120.

作者:王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层工会财务论文下一篇:油田生态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