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移相电容器故障处理

2022-09-14

1 故障经过

水源车间的主要电气设备是变压器和电动机, 包括清水泵配用电动机、井群配电变压器和井用潜水泵电动机。都是无功功率的消耗大户, 电动机在满载运行时的功率因数为0.85左右, 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高压供电的工业用户”功率因数在0.90以上的标准。因此, 就需要为这些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以改善电能质量, 减少线路损耗。水源车间刘举35k V变电站所采用的是并联移相电容器高压集中补偿的方法来提供无功补偿。所用的电容器的型号为YY6.3-12-1。接线方式为双角型接线, 分两段进行补偿即6k VⅠ段, 设备号为617;6k VⅡ段, 设备号为625。正常情况下, 一段运行, 另一段备用。每段24台电容器又分为两组, 当出现过补偿时, 可将其中一组保险取下, 使另外一组独立运行。

根据高压移项电容器在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故障, 现将一次故障的处理实例加以说明。

2013年8月10日, 在6k V高压配电室巡视过程中, 运行人员发现625 (二段电容器柜) 真空断路器三相电流不平衡, A相21A, B相12A, C相21A。超出了“电容器正常运行时, 三相不平衡电流不得超过10%”的规定。说明B相可能有问题。随即到电容室检查, 发现B相右侧一组电容器有一台轻微鼓肚。如图1中的中右一电容器, 分析后, 认为如果只是一台电容器出故障, 电流相差不会太大, 所以可能还有其他问题。

2 故障分析及处理

停下625真空断路器, 确认断路器在分的位置, 取下625真空断路器操作保险, 取下625真空断路器的合闸保险, 拉开625-2刀闸, 拉开625-5刀闸, 在625刀闸把手上挂“禁止合闸, 有人工作”标示牌。5分钟后, 带携带式接地线一组到电容室, 首先验电, 确认无电后, 对电容器进行充分放电, 并把地线封好。用手触摸B相各台电容器外壳, 发现B相右侧一组4台电容器温度明显低于其它电容器, 怀疑该组熔断器熔断, 拆下保险用万用表测量, 阻值无穷大, 确实已坏, 换上新的备用熔断器。

准备送电试验, 拆除接地线, 检查无误后。到6千室625柜, 合上625-5刀闸, 合上625-2刀闸, 装上625真空断路器的合闸保险, 装上625真空断路器的操作保险, 合闸送电, 合闸后红灯闪了一下就熄灭了, 预告音响报警, 解除音响, 检查三相电流仍不平衡。决定停电继续检查。在跳开625真空断路器时, 断路器拒跳, 果断用手动跳闸, 绿灯亮。

按照思路, 先解决电容器问题, 按照上面做好安全措施, 到电容器室检查, 熔断器又熔断, 说明有短路故障, 必须找到问题, 否则不允许送电试验。先将有轻微鼓肚的电容器拆下, 用2500V摇表摇测其绝阻为零, 说明已击穿短路, 换一台同型号的备用电容器安上。为保险起见, 将另外三台电容器也都摇测一遍, 绝阻正常。再换上一个备用熔断器。将安全措施拆除, 做好合闸准备。在合625真空断路器时, 断路器拒合, 合闸接触器不动作, 事故音响动作报警。将音响解除, 查找拒合原因。因为合闸接触器不动作, 怀疑有问题。取下625真空断路器的操作保险, 取下625真空断路器的合闸保险, 将合闸接触器拆下, 引220伏直流电源试验, 接触器动作良好, 将接触器复位。再将操作保险和合闸保险复位。做合闸准备时, 发现操作保险1RD保险座弹簧片有点松, 用螺丝刀撬了撬, 使其接触良好。然后合闸试验, 正常, 三相电流平衡, 故障排除。

分析拒合闸拒跳闸的原因, 认为是操作保险1RD接触不良所致, 当1RD接触不良时, 就不能把+KM母线的220伏电压加到合闸接触器的线圈使其动作。所以合闸接触器不动作, 也是开始时断路器拒跳的原因。由图2可见, 合闸接触器线圈和跳闸线圈的电源都是由1RD供给的。

3 结束语

这次故障虽然已经处理了, 但是也走了弯路。首先, 鼓肚的电容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致于又烧了一个熔断器, 而且增加了工作量。从熔断器熔断就应该考虑到短路问题的存在。因为熔断器的作用就是保护电路的短路故障和过负荷故障。其次, 在遇到合不上闸的故障时, 分析的不够彻底, 观察不够仔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引以为戒, 灵活运用, 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在处理故障时, 应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 冷静思考, 沉着应战, 不能盲目动手。尽量做到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排除故障。

摘要:分析了高压移相电容器故障原因及处理情况, 目前移相电容器运行良好。

关键词:高压移相电容器,故障,处理

参考文献

[1] 史东明.防跳继电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电世界, 2005 (2) :26-27.

[2] 李建基.高压断路器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344-34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现阶段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及改进措施下一篇:售后服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