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划龙舟的来历

2022-08-27

第一篇:端午节划龙舟的来历

端午节赛龙舟的来历

甲骨文中分别有舟和龙字,但没有“龙舟”连称,说明那时还没有龙舟。随着历史发展,龙舟一词出现了。 龙舟最初指?渡之舟,后来它的含义扩增了,可以兼指大的船;天子所坐的船也专称龙舟;画有龙纹装饰、甚至有楼台亭阁的游娱之船也称龙舟。本文专指端午?渡的龙舟。

龙舟起源于东南沿海的古越人。古越人善于驾驶独木舟,他们信奉蛟龙为图腾,“是以剪?文身,烂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以避水神也。”[1]1976年浙江鄞县石秃山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钺,上面刻有龙舟?渡的图案,终于有了实物佐证。此外,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出土的一面残铜鼓上,有舟船?渡的图纹,图中的船体狭长平浅,首尾微翘,桨手们作奋力划桨姿态,船上的指挥面对桨手作有节奏的鼓动和指挥。桨手们的头上都有雉尾装饰,且向后飞扬,反衬出船体飞速前进。广西贵罗古墓出土的铜鼓上层,有完整的龙舟?渡图像它们的时代约相当于战国至东汉(公元前5世纪~公元1世纪)

我们现在不知道古越龙舟的结构怎样,从铜?、铜鼓上的图样看,当然比后世简单些,但古朴的艺术性非常突出。有史以后有关龙舟的结构、取材、大小、长短、形制,龙舟的人数、桨手的培训、挑选等,文献上少见全面的记载,直至明朝的《武陵?渡考略·?渡考》中才有详尽的记载。[3]《?渡考》虽然有龙舟的大小尺寸,却没有形象的图画。但可以与现存最早的宋代龙舟图联系起来理解。宋代龙舟种类之多样化,出乎今人的想象。其大型的龙舟有多层的楼台亭阁,豪华非常,当是天子所乘的龙舟。其余龙舟也有大小不同,或八桨,或十桨,都是可以?渡比赛的。

龙舟发展到后来,?容趋向复杂。如龙舟?渡的时间定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前后举行,龙舟节和端午节重合,家家都要裹粽子、吃粽子,龙舟上也必备带粽子。并且有关龙舟的传说积累很多,最流行的是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因为据说屈原是五月五日自沉于汩罗江的,粽子是给屈原吃的,一说是给蛟龙吃的,以求保全屈原的?体„等等。但在南朝·梁(公元502~557)的《荆楚岁时记》中,对五月五?渡的起源,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按五月五日?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楚方言,称大船为舸)取其轻利,谓之飞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没有提龙舟,称之为飞凫。二是作者摘引邯郸淳(人名。邯郸,复姓)《曹娥碑》的原文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其三又引《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5]笔者按,《曹娥碑》全文已佚,这里的摘引,易致误会。因曹娥是东汉(浙江)上虞人,传说她的父亲是五月五日投江死,曹娥沿江哭父,后跳入江中抱父?而出,是个孝女故事。伍子胥是春秋吴国故事,似乎张冠李戴。也有可能《曹娥碑》文字中提到伍子胥的故事,才不矛盾。但不论曹娥或子胥,都非屈原。《荆楚岁时记》作者宗懔是楚人,他也听说过龙舟起源于越王勾践,只是详情不知。这都说明南朝时,五月五的?渡还存在不同传说。唐朝的诗歌中有以龙舟?渡为纪念屈原的,也有不是指屈原的(详后),到了明朝《?渡考》中,开头就说:“?渡事本招屈,实始沅湘之间。„故划船之盛,甲海?。盖犹有周楚之遗焉。宜诸路??之者,不能及也。”不过《?渡考》是专讲武陵(今湖南常德地区)的?渡情况的,当然以沅湘为起源地。

屈原是公元前299年自沉于汩罗江的,当年,楚怀王为秦所执,过两年客死于秦。在屈原自溺之前两百余年的吴越两国,已有龙舟?渡活动。查屈原《楚辞》中提到的船名,计有“舟”字:“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6];有“?船”、“吴榜”:“乘?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7]?船即通常?窗的小船。榜是船桨,也可指船。有“桂舟”:“美要目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8]桂舟指用桂树木制造的舟。所称的?船、桂舟,吴榜都是其他处也见使用的词,与龙舟无关。所以司马迁详细叙述屈原如何遭遇楚怀王和襄王的迫害,最终被谪于南方,作“怀沙赋”之后,“怀石自沉汩罗以死。”紧接着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司马迁批评他们“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最后又说;“自屈原沉汩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贾谊)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9]如果屈原自沉汩罗以后,当时楚国的百姓们即以划龙舟、投角黍纪念屈原,如此重大之事,司马迁决不会弃而勿写,却连百余年后贾生投书吊念也予以记载。

上述考古出土的吴越青?钺上龙舟?渡的图案,那时还没有统一的汉字,古越文已消失,不可能找到史籍上的记载。先秦文献里还没有龙舟这个词,《史记》里也没有。笔者查阅最早提到龙舟的是西汉《淮南子·本经训》,《本经训》的主导思想是主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反对木、水、土、金、火五种物质财富的“遁”(遁,指奢侈浪费),其中的“水遁”是指农业丰收以后“龙舟?首,浮吹以娱,此遁于水也。”汉时的龙舟?首,在水上游乐时,还有音乐伴?,相当繁华热闹,不属于?渡的龙舟,刘安认为是一种不应有的奢侈之风。[10]但有人引《穆天子传》的记载:“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因而说:“龙船在西周穆王时就已出?了。”[11]这是不足为信的。因为《穆天子传》相传是记述周穆王出游四方的事,内容荒诞,带神话性质。如说穆王一次行猎,得“麋?豕鹿四百有二十,得二虎九狼”之类。这书相传是晋时人?魏襄王墓出土的遗物,从晋时算起,距离周穆王也已有两千五百来年,郭璞为之作注说“舟皆以龙鸟为形制,今吴之?雀舫,此其遗象也。”[12]郭璞这是以晋时吴地的?雀舫形制,推论解释两千多年前的“龙舟”,是没有说服力的。

第二篇:端午节划龙舟习俗的由来

张长明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这天在汨罗江怀石投江了。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有吃粽子,喝雄黄酒,门户上悬挂艾蒿、菖蒲,划龙舟等习俗。考究上述习俗的由来,与屈原生长在龙阳(今汉寿)沧港有关。近些年来,在汉寿县株木山乡,聂家桥乡楚墓中出土的“武王之童督铜戈”、“郢室畏户之玺铜印”大量器物和沧港“三闾大夫祠”、“濯缨桥”、“屈原庙”、“沧溪寺”、“天乙宫”、“招屈亭”、“钓鱼台”、“清斯亭”、“东岳庙”、“三闾巷”等数十处遗迹;说明古汉寿沧港一带是屈原先祖屈瑕的封地。经文物部门考证,“武王之童督”铭文青铜戈,是屈原祖父屈瑕佩戴的尚方宝剑。证明屈原的家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屈原是在这里出生的。如今,汉寿县屈原学会和全国许多专家学者著书立说进行研究,确立了“屈原故里汉寿说”。

据史书记载和传说,二千多年前,屈原因受到楚顷襄王的不信任和奸臣们的谗言排挤,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他的“联齐抗秦,振兴楚国”的主张彻底破灭了;随之秦国的大将白起又领军攻占了楚国的郢都。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声疾呼,“楚国亡了啊”!抑郁的情绪始终压在心底,形容更加憔悴了。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21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步履蹒跚、神情恍惚地来到汨罗江边,嘴里喃喃自语,一气之下在汨罗江怀石自沉了。楚国逃难的人把这一噩耗传到了屈原的故乡沧港,乡民们顿时惊呆了,清醒片刻后景旺说:“屈原是楚国的三闾大夫,这么大的官怎么会自寻短见呢?”昭明说:“前不久灵均和渔父在沧浪河边对话,相互问答,洗帽带,洗脚还好好地,怎么一下子就死了呢?”人们呼天抢地,放声恸哭,悲痛不已。事不宜迟,救人要紧,景旺、昭明、屈定和乡民们放下手头的活计,带上饭团,桐树叶粑粑,咸鸭蛋,驾着“翘划子”“丫艖划子”“艋艋船”(都是当地渔民打鱼的渔船),荡起双飞燕,前后浆,划起桡子,一路顺水,一路猛划,象箭一般飞到了汨罗江畔的沉沙港口,加入到了寻找打捞屈原尸体的行列。停留在汨罗江港湾里的渔船,听到有人跳水的消息早就投入到了打捞抢救中,几十条小船汇集在一起拉网式地寻找,有水性好的年青小伙子干脆跳入江中,潜到水底搜寻;仍凭怎样搜寻,就是一直找不着。这是因为屈原在跳江时解下了身上的腰带,咬破手指头,用鲜血愤懑地写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八个大字,将腰带缠在一块石头上,一头挽在手里跳入江中的,所以屈原的尸体很难浮出水面。这时候逃难的人也止住了脚步,涌向江两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呼唤着,哭泣着;在沧港来打捞的渔船中有一位大叔燃上香烛,跪在船头悲怆地呼喊着:“三闾大夫你快起来吧,我们接你回家。”这个人是屈原的族弟屈定,他一边呼喊一边把带来的饭团,桐子叶粑粑,咸鸭蛋投进江里,说是让鱼蟹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肉体了。景旺、昭明和参加打捞的船只都效仿着把食物“扑通”“扑通”丢进江里,这时候住在江边的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族,以免伤害屈大夫。

汨罗江两岸已是人山人海,几十条小船在江面上往来穿梭似的打捞,哭喊声像涛声一样此起彼伏,人们直到夜晚才抹着哭红了的眼睛跌跌撞撞地离开,心中是多么地希望三闾大夫没有死,突然降临在他们中间,又希望三闾大夫早些浮出水面,见到他的真身。时间在煎熬着每一个人的心。屈原故里沧港的乡亲们更是焦急万分,一颗颗悬着的心始终不能平静。当天深夜,有人忽然间看见三闾巷屈家大院里一道白光闪现,一位身穿白衣,骑着白马的仙人直奔云霄而去。这不是屈大夫吗?一定是他,是他的魂魄回故里“辞路”来了,然后又奔向了天国,人们议论着。家乡的乡亲是多么地希望他没有死去,希望他能回到郢都为楚国的复兴出谋划策,建设自己的国家,实现那久远的梦想。

屈原死后,有一天托梦于族弟屈定,诉说投的饭团、桐子叶粑粑、咸鸭蛋都被蛟龙和鱼蟹抢走了,自己一点儿也没有吃到;还教他如何驱赶水族和刺杀蛟龙。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屈定来到沧港集市上,把昨夜三闾大夫托梦的事向大伙讲述了一番,说:“明年的五月初五,是三闾大夫的周年忌日,我们要打造像蛟龙一样的船只为其招魂,各家各户采些艾蒿、菖蒲悬挂于门户,用艾蒿当鞭子驱赶和鞭苔水族,用菖蒲做利剑刺杀蛟龙;用蓼叶、芦叶把食物包在里面,缠上五彩丝线,把它煮熟再投到江里,蛟龙和鱼蟹看到闪光的五彩丝线担心会被缚住、不敢触及,包裹好的食品就不会被抢走了。”乡亲们把屈定的话记在心里。

第二年开春以后,屈定、景旺、昭明邀集伐木能手和强壮劳力来到“金牛山”上,伐来了上好的木材,请来最好的木匠,按照蛟龙的模样,精心打造了一对“公母”龙船。龙船打好后“公”的曰“红船”,冠以“满天红”,“母”的曰“白船”,冠以“飞龙白”。每船31名桡手。红船桡手系红头巾,着红装,插红旗;白船桡手系白头巾,着白装,插白旗。桡手都是百里挑一的后生,一个个生龙活虎,干劲冲天。两条龙船分别由屈定和景旺掌艄,昭明、田猛击鼓,一切准备停当,只待吉日良辰。

五月初五这天,旭日东升,天气晴朗,人们早早地来到沧浪河两岸,观看两条威武雄壮的龙船起航、为屈大夫招魂。辰时初刻,巫师燃起香烛,摆上三牲,宰了雄鸡,绕两条龙船的龙头三圈作起法来,祈求神灵保佑水手们平安,地方平安,屈大夫魂兮归来。最后,巫师把作法的宝剑往前一指,屈定便高声唱道:“精打的龙船把头开!咿哟咿哟!划起,划起!”两条龙船像离弦的箭,直奔汨罗江而去。划起、划起的号子响彻了云霄,延续了二千多年。汉寿沧港是划龙舟的发源地,世世代代演绎出了光辉灿烂的龙舟文化。唐·刘禹锡谪居武陵作《竞渡曲》为证: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始。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髻鬣动,螮蝀饮何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韈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武陵竞渡略》也有记:“五月五日龙舟竞渡,斯招屈之义,始于沅湘之间,棹影瀚波尤以龙阳为盛”。为纪念屈原,沧港的乡亲们修建了“三闾大夫祠”、“招屈亭”、“濯缨桥”等建筑。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故乡人民对屈原的深情与厚爱。

(作者系常德市屈原学会会员)

第三篇:小学作文:划龙舟

划龙舟

昨天,我们到桐庐去夏令营,我们第一个去的地方是浪石金滩,我玩的最开心的是划龙舟,这条船的船头是龙头,船尾是龙尾,我们就坐在龙的身体上,我们一边打鼓,一边划船,最后,我看了看没桨了,我就用手划船好让船快速前进,果然我们的船超过了陆老师的船,这时我们船上的小朋友很兴奋有的大喊大叫:“快胜利了,快胜利了!”有的哈哈大笑。就这样我们从最后一名变成了第二名。这是我第一次划龙舟有这样的成绩我真开心。我以后还要划龙舟。

第四篇:端午赛龙舟-端午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

端午赛龙舟-端午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

重要的节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

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6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6年5月

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赛龙舟。别称,端阳节赛龙舟。流行地区,中国南方大部。北方山东河南地区。发源时间,战国时代。活动时间,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活动意义,纪念屈原。体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批准时间,2016年5月23日。申报地区,沅陵县。东莞市。铜仁市。镇远县。遗产编号,Ⅵ-65。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

”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

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浙江地区。端午赛龙舟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清嘉录》中记吴地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文化内涵。“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

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

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端午赛龙舟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

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

“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发展历程。龙舟竞赛作为一项水上运动。经历了功利性。

第五篇:端午节的赛龙舟

赛龙舟的来历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

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 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赛龙舟,是端午节

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

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

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除了比赛速度外,

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

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如《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XX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又如《徽州府志》载:

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XX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XX县,民间有凤船竞渡。《粤囊》载:龙舟以吊大夫,凤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金,制凤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凤艇赛。这种凤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凤头、凤尾,由女队员

竞渡。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祥之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单位食堂管理制度集下一篇:端午节搞笑短信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