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今读之为政第二

2022-10-01

第一篇:论语今读之为政第二

《论语今读》读后感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周旭峰

暑假期间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联系自己的教学育人工作,有所触动。《论语》的真谛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心灵上需要的快乐。全书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立身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孔子的言论、配以李泽厚先生的解读,书中每一个片段都使我们在处事做人上有所启迪。

孔子一直十分重视学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表明着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默默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推崇的,所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所必须具备的。孔子对于学习也提出了很多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话已是我们从小背到大的名言名句了,其所蕴含的道理已不用多说。子曰:“我非生而知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李泽厚在记中重点说了这个“敏”,体现了孔子对于知识对于学习的渴望,不断努力追求的精神也一直被中国文化所赞赏和实践。

《论语》虽然已是两千多年前的古籍,但现在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依然有重要的影响。

1、它提醒着我们:对学生要充满仁爱。《论语》文中多处提到了仁爱。可见,在孔子的心中仁爱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

2、教学要重启发引导。孔子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抓住合适的时机、把握好“度”;二是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明确要求、触类旁通。针对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希望通过主动学习来掌握它。

3、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多读书、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理念,而且还要勤加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做才能把我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之不断符合社会的需要。 相信只要我们深刻体会《论语今读》中孔子的精辟言论和李泽厚先生的解读,并将其作为行动准则,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实践、反思,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高尚品格、有开拓意识的年轻一代。

第二篇:论语今读 读后感

【培训】20111203辛建斌中学英语论语今读读后感

《论语今读》——《Reading the Analects today》

《论语》,众所周知,是孔子的著名学说,影响了中国人数以千年,而如今论语思想也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们所熟知和研究。提到论语,首先想到的就是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提到“乐”是通假字,通“悦”,意思是“高兴”。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有朋友从远方来,应该很高兴”,这是我对孔子《论语》的第一次接触,接触之后的想法就是觉得孔子真的很牛,牛在可以以很少的话来表明一个很深刻的故事,一个思想,一个意义。那么,拿到《论语今读》这本书之后,我就感觉到这是一本充满了孔子思想的书籍。那么作者也提到,他在写书的过程中发现孔子的几点特殊:

一, 孔子特别注重人性情感的培育,忠实动物性欲与社会性理的交融统一 二, 孔子极重道德,他讲政治,伦理,宗教三者交融混合在道德之中。

三, 孔子强调“知命”“立命”,即个性的自我建立,亦即个人主体性的探索追

求。

我认为,作者提到的以上三点,据我观察都是很贴切的,因为我认为之所以孔子是思想上的大家,在他身上一定是具备一些品格的。每一个人都在孔子身上看到不同的东西,像我在他身上就看到了做人一定要“大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做人的标杆。他的思想鞭策着我要好好对待每一件事情,在人生上面要有自己的建树。

学而第一,“仁”是孔学的根本,也是人性结构的理想。由“礼”到“仁”的转变是孔子的一个重大贡献。孔学是半宗教半哲学的学科。孔子把某些根本的理论建立在情感的心理上面,并且使理智和情感达到交融。“仁”不是某种外在的华丽,而是在外在的面容语言应该服从心灵的塑造。“仁”的特征就是“爱”,我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爱,无论是谁,贫穷也好,富贵也好,都是性本善的。“敬”也是《论语》之中,重要的元素,它既是一种外在态度,更是一种内在情感,理性转变为生活态度和情感要求,因而成为人性塑造的一个部分。儒家的“学”,只要是指现实的实践行为,而非书面的诵读研究。“学”有狭义和广义的意义。学的实践,如果不严肃认真的话,那么他的行为,实践就不会牢固,也不能“一步步”扎实前进,所以别人就不会信任他,尊重他。

为政第二,这里就要提到另外一个字“德”,这个德,并不是道家所说的道德的德,而是以法规的德来处理政事。那么究竟什么是德?大的方面是博施恩惠,团结群体的氏族体制规则;小的方面则是是一种神秘的魔法力量。人们为什么把宗教道德作为个体追求心灵完善的“绝对命令”?有神论认为这是上天的指令,人类在哲学上将伦理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区分开各安天命。将遵守道德来解释“敬”,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敬”有两种解释,一是对父母的尊敬,敬爱,二是对道德律令的敬重,是对绝对律令的敬重。这里面不得不提到一句孔子经典的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非常重视历史经验,记录各种教训来反省自己,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点。吸收和发展也是中国进步的又一大体现,从孔子到董仲舒,谭嗣同,康有为的儒学思想都是一步步的发展

下来的,“有容乃大”是一个对于人类,文化和传统的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儒学具有宽容精神,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公德资源,体现在两方面:宽容精神,不干涉个人的自由权利;共同准则,个人必须遵守的自觉行为道德。我们经常从历史剧中听到皇上说的一句话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句儒学之中的经典,这是有一定根据的,一个君王想要平天下就要好好治理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使家里的人万众齐心,想把家里的人结合在一起,就要求自己一定要修正自己的品行。这是一种递进关系,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成大事者,必须按照此规律行事。

八?第三,前面提到孔子和儒学的宽容性,这章提到了不宽容性,也就是不能容忍违反礼制的行为。思想,学说,言论,主张可以求同存异,但是行为理论一定要遵守社会制度,否则社会必将瓦解。孔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于塑造人性心理,理性与情感的不同感觉而已。那么对于现在人的心理呢,是怎么样的想法呢?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想变的心灵强大,在现在接受培训,见到很多人,遇到很多事,同时也会有开心的事和不开心的事,那么我会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真得不明白,我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能是心灵太空虚了,或许心不稳,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我觉得马上就要崩溃了,呵呵,但是当我想起家里面,同学,朋友对我的期望的时候,我觉得也许还有转机,还有喘息的力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能不能很好的利用起自己的恒心就不一定了,自己一个人在一个新的环境很上火,不知道哪里属于自己,心灵上面也没有一个归宿,可能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吧,也可能是我之前过得太潇洒,现在环境稍微不合心意就不适应,我想这也是对我的一种磨砺。培训到现在,我觉得我进入到一个瓶颈阶段了,各种不好的想法都呼之欲出,导致我的身体状况也出现问题,扁桃体发炎,青春痘,等等问题也破土而出导致我整天昏昏沉沉,郁郁寡寡。我想我不能再这么沉沦下去,一定要洗心革面,振作起来。昨天知道一个消息,是一个不公平的消息,我开始很气愤,但是后来想起了一个已经进入社会工作了的学姐的一句话“社会上工作中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好心态,一定不要行为过激,要淡定低调”不错,学姐说的很对,我要淡定,现在的事还是小事,以后还有很多更不公平事情在等待着我们呢,谁又能说什么呢?各种领导,各种同事,各种学生,各种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又有谁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呢?所以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是自己变得强大,这样就没有人能欺负我们了。

里仁第四,“里仁”的意思是仁爱的邻居。说到这个话题,我真是太有话要说了,因为刚刚的前几天我才经历到有一个仁爱的邻居是多么重要。我从北华园搬到员工宿舍,历经艰辛,但是进入宿舍我发现更大的艰辛在于我们竟然有一个很难缠的“邻居”这个邻居不是别人,就是一位“老”教师,他专横霸道,自以为是,很多人都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说到这,很多人不理解也很好奇,他究竟有多恶心呢?这个我就不在这里面详细说了,我想说的是遇到这个局面,我应该怎么解决呢?很简单,就是我要用大爱感化他,哈哈,开玩笑,就是我不去惹他

呗,很简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要在尊重他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做好自己使自己,我们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真的就是这样。好的邻居真的能帮的上我们很大的忙,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事情,也会用得到邻居,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到你。还有一句话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确实是这样,就像我现在在外面实习,身边的人都不认识,能帮得上你的就是你的室友,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彼此的关系,这是至关重要的。

公冶长第五,公冶长是孔子很喜欢的徒弟,孔子很相信他,虽然公冶长被关在监狱,但是他告诉别人可以将女儿嫁给他,是值得托付终身的男子。一个人的品质很重要,这样别人在对一些事情上面可以很好的衡量你,最终能够事情变得对你有利,我曾经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在大一的时候,很不知道天高地厚,由于高中的鼓噪乏味,所以我发誓要在大学里面解放天性,把所有的才华表现出来,当然取得很多成绩,但是同时招来很多gossip,就是这样,再加上我的大大咧咧,使得很多人疏远我,遭受很多挫折。但是我很庆幸有很多帮助过我的朋友,我重新树立起自己的形象,慢慢有很多人开始相信我,我变得popular,变得大家都喜欢了,我觉得我很像公冶长,我拥有别人值得信任的东西,我喜欢帮助别人,也很热心,这就是我,一个希望身边的很开心的人。

雍也第六,作者无话可说,所以我也无话可说。

述而第七,没怎么看明白这个典故,所以依旧无话可说。

泰伯第八,泰伯拥有最高的德行,三次让出国君的位置。我觉得在当今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真的是这样,我们都知道君主的地位在古代那是天,天下尽在君主的手中,但是泰伯能不为所动那是何等的气度?在当今,每一个人都为了能够上位而作出不懈努力,每一个人都沉溺于权利与金钱。就像在学校里面的 一点点事就可以体现出来是有多么的肮脏。校学生会主席这个职位每一年都会有人开出不同的价格去“购买”它,那么究竟谁能够当上呢?这就要看他的老子有多大能耐,能出多少钱了,不错,这件事其他人毫无异议,谁叫我们的老子拿不出别人这么多了,但是我想说,这种 恶习是所有人都应该摒弃的,社会上面的事岂不是更多,又能怎么办呢?这是一种社会风气,还是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就有不公平,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习惯,要淡定。

子罕第九,孔子很少谈利。但是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不讲究利益的呢?每个人把利字放在处理一切事物的第一位,所以现在的人都想方设法采取任何手段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这是一种社会道德逆流的一种表现,包括我在内也被社会上的种种坏的风气所困扰,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是我们应该摒弃的。谁能知道这个社会的发展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没人能够理解。

现在我是拖着病着的身子,在教师办公室写读后感,想去打针,但是也没有诊所可以去,买的药感觉也不是太好,昨天跟老妈聊了聊,她问了我宿舍环境怎么样,我没敢告诉她真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只能说不错,挺好的,免得让她担心,我在这边受苦就好了,就不要让她在家为我上火,我不知道我现在想法究竟是什

么样的,只是希望坚持下去,能够体验到新东方这个大家庭的氛围。昨天晚上跟室友聊了聊,觉得自己舒服多了,我总结了培训到现在的所有感觉,就是我觉得在这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了,我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的,我只求能够安心,能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

孔子的学说真的很博大精深,他的学说已经涵盖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为人处世都需要孔子的儒学来修正自己,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过得有意义,有想法,但是究竟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心态问题,能够让自己每天过得开心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要飞黄腾达,一飞冲天。但是最后成功下来的只有仅仅地少数人,所以,我现在要扎扎实实,让心变得沉静,最后才能达到我想要的程度。我现在烧得受不了了,太难受了,但是我又想赶快写完用单位的网传上去,因为宿舍没有网,所设周围没有网吧,我只能在办公室抓紧时间,其实我想说,只是我单纯的想法,我觉得写读书笔记98%的人都是为了应付任务而写的,包括我,一本书要在很短的时间看完,并且写5000字的笔记,我认为没有人能够单凭自己的能力写完,并且很深刻,我不是愤青,我也不想抱怨什么,只是在我大病的情况下小抒发一下而已,希望各位领导不要见怪,我很有团队精神,很尊重组织。我想我现在已经out my mind了,不知所云,也不知道想说点什么,希望老师能够理解。

其实我现在有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因为学校那边有一堆的事,我不能全心投入这边的培训当中,学校那边通知我们毕业论文的事了,我一直担心不下,虽然我给同学,老师都打了电话,但是我心里还是觉得很不自在。还有一件最关键的事就是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在这边干着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始考,时间肯定会跟这边的培训撞上,所以我的回学校办缓考,但是又很麻烦,而且这边培训结束之后我必须得马上回到学校参加其余的考试,但是这就需要我在这边复习学校那边的内容,而这边的答辩也是刻不容缓的,我觉得我现在有点把自己逼入死胡同的感觉,本来想来年3月过来培训,但是时间真的很紧,所以我必须尽早做决定到底什么时候参加培训,我希望我的决定是对的,但是代价就是我可能会很辛苦,很受伤。

在大学中的我,过得很潇洒很丰富,作为学生会主席的我,组织和筹办了很多活动,拥有很丰富的经验,在陌生人面前不会怯场,能够很自然地表达。但是进入这个大家庭中我发现每一个人都是身怀绝技的,所以自然会有一种失落感,但是我知道新东方就像一个战场,会磨砺一个人,是自己变得坚强,变得无坚不摧,最终剩下的一定是最好的,所以我要争取成为这里面优秀的老师。但是仅凭嘴说是没有用的,所以期待领导的检验。我知道我现在的眼光还很短浅,但是我知道在这样一个很好的环境中,一定会成熟,一定会强大。我希望能够尽快熟悉所有的工作流程,并且熟悉所有的同事,这样就能为我的成长添增好的 因素。呵呵,现在我觉得我毫无逻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说些什么,就是再瞎说,还是那句话,希望原谅。

最近在看各位老师的微博,我发现每个部门都很团结,而且都很年轻,都很

fashion,所以我希望尽快正式加入团队当中,为团队添加新鲜血液,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篇:论语今读 读后感

【培训】20111203辛建斌中学英语论语今读读后感

《论语今读》——《Reading the Analects today》

《论语》,众所周知,是孔子的著名学说,影响了中国人数以千年,而如今论语思想也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们所熟知和研究。提到论语,首先想到的就是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提到“乐”是通假字,通“悦”,意思是“高兴”。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有朋友从远方来,应该很高兴”,这是我对孔子《论语》的第一次接触,接触之后的想法就是觉得孔子真的很牛,牛在可以以很少的话来表明一个很深刻的故事,一个思想,一个意义。那么,拿到《论语今读》这本书之后,我就感觉到这是一本充满了孔子思想的书籍。那么作者也提到,他在写书的过程中发现孔子的几点特殊:

一, 孔子特别注重人性情感的培育,忠实动物性欲与社会性理的交融统一 二, 孔子极重道德,他讲政治,伦理,宗教三者交融混合在道德之中。 三, 孔子强调“知命”“立命”,即个性的自我建立,亦即个人主体性的探索追求。 我认为,作者提到的以上三点,据我观察都是很贴切的,因为我认为之所以孔子是思想上的大家,在他身上一定是具备一些品格的。每一个人都在孔子身上看到不同的东西,像我在他身上就看到了做人一定要“大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做人的标杆。他的思想鞭策着我要好好对待每一件事情,在人生上面要有自己的建树。

学而第一,“仁”是孔学的根本,也是人性结构的理想。由“礼”到“仁”的转变是孔子的一个重大贡献。孔学是半宗教半哲学的学科。孔子把某些根本的理论建立在情感的心理上面,并且使理智和情感达到交融。“仁”不是某种外在的华丽,而是在外在的面容语言应该服从心灵的塑造。“仁”的特征就是“爱”,我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爱,无论是谁,贫穷也好,富贵也好,都是性本善的。“敬”也是《论语》之中,重要的元素,它既是一种外在态度,更是一种内在情感,理性转变为生活态度和情感要求,因而成为人性塑造的一个部分。儒家的“学”,只要是指现实的实践行为,而非书面的诵读研究。“学”有狭义和广义的意义。学的实践,如果不严肃认真的话,那么他的行为,实践就不会牢固,也不能“一步步”扎实前进,所以别人就不会信任他,尊重他。

为政第二,这里就要提到另外一个字“德”,这个德,并不是道家所说的道德的德,而是以法规的德来处理政事。那么究竟什么是德?大的方面是博施恩惠,团结群体的氏族体制规则;小的方面则是是一种神秘的魔法力量。人们为什么把宗教道德作为个体追求心灵完善的“绝对命令”?有神论认为这是上天的指令,人类在哲学上将伦理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区分开各安天命。将遵守道德来解释“敬”,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敬”有两种解释,一是对父母的尊敬,敬爱,二是对道德律令的敬重,是对绝对律令的敬重。这里面不得不提到一句孔子经典的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非常重视历史经验,记录各种教训来反省自己,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点。吸收和发展也是中国进步的又一大体现,从孔子到董仲舒,谭嗣同,康有为的儒学思想都是一步步的发展【培训】20111203辛建斌中学英语论语今读读后感

下来的,“有容乃大”是一个对于人类,文化和传统的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儒学具有宽容精神,是一种很好的社会公德资源,体现在两方面:宽容精神,不干涉个人的自由权利;共同准则,个人必须遵守的自觉行为道德。我们经常从历史剧中听到皇上说的一句话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句儒学之中的经典,这是有一定根据的,一个君王想要平天下就要好好治理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使家里的人万众齐心,想把家里的人结合在一起,就要求自己一定要修正自己的品行。这是一种递进关系,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成大事者,必须按照此规律行事。

八?第三,前面提到孔子和儒学的宽容性,这章提到了不宽容性,也就是不能容忍违反礼制的行为。思想,学说,言论,主张可以求同存异,但是行为理论一定要遵守社会制度,否则社会必将瓦解。孔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于塑造人性心理,理性与情感的不同感觉而已。那么对于现在人的心理呢,是怎么样的想法呢?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想变的心灵强大,在现在接受培训,见到很多人,遇到很多事,同时也会有开心的事和不开心的事,那么我会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真得不明白,我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能是心灵太空虚了,或许心不稳,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我觉得马上就要崩溃了,呵呵,但是当我想起家里面,同学,朋友对我的期望的时候,我觉得也许还有转机,还有喘息的力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能不能很好的利用起自己的恒心就不一定了,自己一个人在一个新的环境很上火,不知道哪里属于自己,心灵上面也没有一个归宿,可能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吧,也可能是我之前过得太潇洒,现在环境稍微不合心意就不适应,我想这也是对我的一种磨砺。培训到现在,我觉得我进入到一个瓶颈阶段了,各种不好的想法都呼之欲出,导致我的身体状况也出现问题,扁桃体发炎,青春痘,等等问题也破土而出导致我整天昏昏沉沉,郁郁寡寡。我想我不能再这么沉沦下去,一定要洗心革面,振作起来。昨天知道一个消息,是一个不公平的消息,我开始很气愤,但是后来想起了一个已经进入社会工作了的学姐的一句话“社会上工作中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好心态,一定不要行为过激,要淡定低调”不错,学姐说的很对,我要淡定,现在的事还是小事,以后还有很多更不公平事情在等待着我们呢,谁又能说什么呢?各种领导,各种同事,各种学生,各种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又有谁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呢?所以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是自己变得强大,这样就没有人能欺负我们了。

里仁第四,“里仁”的意思是仁爱的邻居。说到这个话题,我真是太有话要说了,因为刚刚的前几天我才经历到有一个仁爱的邻居是多么重要。我从北华园搬到员工宿舍,历经艰辛,但是进入宿舍我发现更大的艰辛在于我们竟然有一个很难缠的“邻居”这个邻居不是别人,就是一位“老”教师,他专横霸道,自以为是,很多人都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说到这,很多人不理解也很好奇,他究竟有多恶心呢?这个我就不在这里面详细说了,我想说的是遇到这个局面,我应该怎么解决呢?很简单,就是我要用大爱感化他,哈哈,开玩笑,就是我不去惹他【培训】20111203辛建斌中学英语论语今读读后感

呗,很简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要在尊重他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做好自己使自己,我们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真的就是这样。好的邻居真的能帮的上我们很大的忙,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事情,也会用得到邻居,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到你。还有一句话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确实是这样,就像我现在在外面实习,身边的人都不认识,能帮得上你的就是你的室友,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彼此的关系,这是至关重要的。

公冶长第五,公冶长是孔子很喜欢的徒弟,孔子很相信他,虽然公冶长被关在监狱,但是他告诉别人可以将女儿嫁给他,是值得托付终身的男子。一个人的品质很重要,这样别人在对一些事情上面可以很好的衡量你,最终能够事情变得对你有利,我曾经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在大一的时候,很不知道天高地厚,由于高中的鼓噪乏味,所以我发誓要在大学里面解放天性,把所有的才华表现出来,当然取得很多成绩,但是同时招来很多gossip,就是这样,再加上我的大大咧咧,使得很多人疏远我,遭受很多挫折。但是我很庆幸有很多帮助过我的朋友,我重新树立起自己的形象,慢慢有很多人开始相信我,我变得popular,变得大家都喜欢了,我觉得我很像公冶长,我拥有别人值得信任的东西,我喜欢帮助别人,也很热心,这就是我,一个希望身边的很开心的人。

雍也第六,作者无话可说,所以我也无话可说。

述而第七,没怎么看明白这个典故,所以依旧无话可说。

泰伯第八,泰伯拥有最高的德行,三次让出国君的位置。我觉得在当今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真的是这样,我们都知道君主的地位在古代那是天,天下尽在君主的手中,但是泰伯能不为所动那是何等的气度?在当今,每一个人都为了能够上位而作出不懈努力,每一个人都沉溺于权利与金钱。就像在学校里面的 一点点事就可以体现出来是有多么的肮脏。校学生会主席这个职位每一年都会有人开出不同的价格去“购买”它,那么究竟谁能够当上呢?这就要看他的老子有多大能耐,能出多少钱了,不错,这件事其他人毫无异议,谁叫我们的老子拿不出别人这么多了,但是我想说,这种 恶习是所有人都应该摒弃的,社会上面的事岂不是更多,又能怎么办呢?这是一种社会风气,还是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就有不公平,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习惯,要淡定。

子罕第九,孔子很少谈利。但是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不讲究利益的呢?每个人把利字放在处理一切事物的第一位,所以现在的人都想方设法采取任何手段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这是一种社会道德逆流的一种表现,包括我在内也被社会上的种种坏的风气所困扰,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是我们应该摒弃的。谁能知道这个社会的发展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没人能够理解。

现在我是拖着病着的身子,在教师办公室写读后感,想去打针,但是也没有诊所可以去,买的药感觉也不是太好,昨天跟老妈聊了聊,她问了我宿舍环境怎么样,我没敢告诉她真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只能说不错,挺好的,免得让她担心,我在这边受苦就好了,就不要让她在家为我上火,我不知道我现在想法究竟是什【培训】20111203辛建斌中学英语论语今读读后感

么样的,只是希望坚持下去,能够体验到新东方这个大家庭的氛围。昨天晚上跟室友聊了聊,觉得自己舒服多了,我总结了培训到现在的所有感觉,就是我觉得在这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了,我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的,我只求能够安心,能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

孔子的学说真的很博大精深,他的学说已经涵盖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为人处世都需要孔子的儒学来修正自己,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过得有意义,有想法,但是究竟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心态问题,能够让自己每天过得开心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要飞黄腾达,一飞冲天。但是最后成功下来的只有仅仅地少数人,所以,我现在要扎扎实实,让心变得沉静,最后才能达到我想要的程度。我现在烧得受不了了,太难受了,但是我又想赶快写完用单位的网传上去,因为宿舍没有网,所设周围没有网吧,我只能在办公室抓紧时间,其实我想说,只是我单纯的想法,我觉得写读书笔记98%的人都是为了应付任务而写的,包括我,一本书要在很短的时间看完,并且写5000字的笔记,我认为没有人能够单凭自己的能力写完,并且很深刻,我不是愤青,我也不想抱怨什么,只是在我大病的情况下小抒发一下而已,希望各位领导不要见怪,我很有团队精神,很尊重组织。我想我现在已经out my mind了,不知所云,也不知道想说点什么,希望老师能够理解。

其实我现在有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因为学校那边有一堆的事,我不能全心投入这边的培训当中,学校那边通知我们毕业论文的事了,我一直担心不下,虽然我给同学,老师都打了电话,但是我心里还是觉得很不自在。还有一件最关键的事就是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在这边干着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始考,时间肯定会跟这边的培训撞上,所以我的回学校办缓考,但是又很麻烦,而且这边培训结束之后我必须得马上回到学校参加其余的考试,但是这就需要我在这边复习学校那边的内容,而这边的答辩也是刻不容缓的,我觉得我现在有点把自己逼入死胡同的感觉,本来想来年3月过来培训,但是时间真的很紧,所以我必须尽早做决定到底什么时候参加培训,我希望我的决定是对的,但是代价就是我可能会很辛苦,很受伤。

在大学中的我,过得很潇洒很丰富,作为学生会主席的我,组织和筹办了很多活动,拥有很丰富的经验,在陌生人面前不会怯场,能够很自然地表达。但是进入这个大家庭中我发现每一个人都是身怀绝技的,所以自然会有一种失落感,但是我知道新东方就像一个战场,会磨砺一个人,是自己变得坚强,变得无坚不摧,最终剩下的一定是最好的,所以我要争取成为这里面优秀的老师。但是仅凭嘴说是没有用的,所以期待领导的检验。我知道我现在的眼光还很短浅,但是我知道在这样一个很好的环境中,一定会成熟,一定会强大。我希望能够尽快熟悉所有的工作流程,并且熟悉所有的同事,这样就能为我的成长添增好的 因素。呵呵,现在我觉得我毫无逻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说些什么,就是再瞎说,还是那句话,希望原谅。

最近在看各位老师的微博,我发现每个部门都很团结,而且都很年轻,都很【培训】20111203辛建斌中学英语论语今读读后感

fashion,所以我希望尽快正式加入团队当中,为团队添加新鲜血液,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篇:《论语》之三:为政之道

在宋代,有部叫《鹤林玉露》的书中讲到宋初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辅赵匡胤定天下,辅赵匡义致天下,因此就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谈谈《论语》的为政之道。

一、什么是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之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是鲁国当时执政之上卿,也是当时鲁国最有权势的人,他问政于孔子,孔子对他说,什么是政治呢?政治就是以“正”治理国家,只要为政者品形端正,那么国民就相继效仿而得其正。季康子你作为臣子架空了国君的权力,多有僭礼、逾矩之行,又如何能使将国家治理好呢?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又向孔子请教了一个问题:我怎么做才能让百姓敬重我,让下属忠于我?孔子回答说,如果你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品行庄严稳重,那他们自然就会敬重你了,如果你对君父有孝心,对子女臣子有慈爱,那他们自然就会忠诚于你了,同时相互劝勉而尚仁义。

综上所述,在孔子看来,所谓政治,就是一个修已而安民的过程。为政者的德性对国家治理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孔子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若为政者能以德治国,就能服众。

季康子又问了:‚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看来这个季康子还是没有领会孔子的精神,他说,那好!我就来个惩恶扬善吧!孔子说,治理国家那里需要打打杀杀呀?你若品行高尚,国民相继效仿,民风自然淳朴。

以上就是孔子对什么是政治的理解,他强调政治治理的德性需求,同时也泛化了政治的具体性,在《为政第二篇》中,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孔子认为,我们对父母行孝,友于兄弟,虽是一家之治理,仍有修已而安民的效果,也可谓是政治,所以,政治并不一定只是身居高位者的事情,他也是普 1 天下百姓们的事,试想家家有孝悌,户户有仁义,那天下不就太平了吗,人民不就安乐了吗?这就是政治呀!

二、为政的基本要求

(一)以德治国

这是为政的总则,孔子认为以德治国比以法治国具有更好的影响力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恪‛

意思是说仅靠法制禁令可以约束百姓的行为,但不能让他们产生羞耻心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为政者若能身正以正民,那百姓不仅不会恣意狂为,还能自觉地约束和反省自己的行为。就是齐之以刑和齐之以德的不同结果,如果从经济效益上来考察二者,那么在孔子看来齐之以礼显然是更好的一种政治治理方式。当然,这也要求为政者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孔子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视之哉?”居上位者没有宽恕之心,行礼仪时趋于形式缺乏敬重,有国难而无哀伤,真是让人不忍目睹呀,为政者若此,又如何行正治呢?

(二)为政者应懂得敬信、节用、役时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千乘之国,大国是也,治理这样的国家,首先要做事,任何一时代都需要会做事、敢做事、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在社会政治混乱的时期,这批人显得尤为突出和可贵。其次,要使民信,中国有句古话叫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政者之尊严和伟大归根结柢并不在其权高位重,而在其是否能得到民心,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信任。孔子还补充说:‚民无信而不立‛,这里的信,一是讲百姓当有诚信之美德,一是讲为政者应当修身正正已以获得百姓的信任。再次是节俭,从道德的角度讲,节俭是一种美德,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节俭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管是对一个尚贫穷的国家而言,还是对一个富足的国家而言,节俭都是一种良好经济思维的表达。第四,为政者要懂得爱惜百姓,要让他们能从你的政治治理中得到实惠。最后,役使百姓也要讲究时机。不恰当的役使会让百姓辛劳、厌倦。

(三)为政者应当明是非,奖罚分明,举忠臣。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据说鲁哀公与孔子的关系很好,所以他们常常在一块讨论问题,鲁哀公曾经说:“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我和孔丘并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我们是德友呀,什么是德友呢?以德交的朋友,不是狗肉朋友。正因如此,

2 鲁哀公对孔子的死感到非常的伤心,他说“灏天不吊,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大概是说,天不体谅我呀,怎么把孔子带走了呢?留下我一人,真是令我伤心呀!

在《论语》中,鲁哀公问孔子怎么能让百姓信服于自己呢?孔子说,一定要直枉分明,就是是非清楚,好坏分明。另外还要善用良臣,勿为奸臣所用,这样做就可以令民服了。鲁哀公执政时,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之手,鲁哀公很不高兴,所以问了孔子这个问题,孔子说举用正直为公之人,除去曲枉自私之人,民受其利,乃服。反之则不服。鲁国此时,三家专横,即是举枉错诸直,故民不服。

(四)为政者应当率先示范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怎样为官,孔子对他说,要以身先之,起示范带头作用,这样,你的下属和百姓才能任劳任怨地做事,你的政令才能够得到实施。我们知道,子路是一个率直、勇敢的人,而且也很有政治才华,他曾数度做官:曾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因此常与老师讨教如何为官的问题,最后孔子还有针对性地勉励子路一定要恃久性。我们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做一次好人容易,做一辈子好人难,为官也是一样,有的人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烧完了,就打住了。孔子认为为政一定要持久,只有持久的政治才能真正为民谋福。对于为政而言,恃久地“先之劳之”也是考验其德性修养的过程。

(五)为政者定要尽职尽责,不代佾越庖

子曰:‚不在其政,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后人补充说,在其政则当谋其政.

(六)为政者要学会宽容,举贤才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不其舍诸?‛

(七)为政者行政要有正当的理由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3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 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矣。‛

三、为政的效果

(一) 近者悦,远者来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第五篇:从《论语》看孔子的为政思想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治国中他主张以“礼”治国和以“德”治国。礼治最重要的就是“正名”,每个人都要按照礼的要求规范言行,履行义务;德治强调进行道德教化,正己正人。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排斥“法治”,他认为法治不过只是为了避免人们获罪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培养百姓的羞耻心,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仍在,而“道之以德“和“齐之以礼”的治国方法却能从根本上达到教化百姓,安定社会之功。

一、为国以礼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西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权,统治秩序日渐混乱,这种情况令孔子感到十分气愤,更坚定了他推行“以礼治国”的决心,他认为只有礼治才能使社会恢复到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的状态。孔子认为以“礼”作为基本的社会制度才能使政权长久。“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礼治自古就有而且是一脉相承的,实行礼治的国家可以沿袭百代。

治国以礼最重要的措施是“正名”。孔子在于弟子讨论为政的首要问题时提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特别注重礼治制度中的等级名分,礼治制度之所以产生,是为了确定与其名分相符的思想和行为,正名就是使名实相符,而所谓刑罚,则是对违反礼治者的惩罚。当然,在孔子看来,为了避免诸侯僭权,严格的君臣关系也是以礼治国的重要方面。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君主居于最高统治地位,效忠君王便是臣子最大的“礼”,任何僭越君主的行为都是有损“礼治”的。孔子所推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为了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从而达到政治环境的安定有序。

孔子礼治思想的实质,就是依据嫡庶、长幼、亲疏等项关系,确定贵贱、大小、上下各种等级区别,形成各种名分。按照名分,确定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依据这些规范和准则,制定有关社会政治的礼法制度。所有的人都按照礼治规定,等差有序,贵贱有等,各处其位,各奉其事,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遵循礼的角色规范,规范言行,履 行义务。这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状况下是十分必要的。

二、为政以德

孔子在为政中同样主张“以德治国”。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即是说当政者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好像北极星安居其所,其他行星自然而然地有序地环绕着它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和归顺。要用道德教化感化百姓,让每个百姓遵守孝悌之意,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品行,而非用严法来约束百姓。他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因此,统治者要想“正人”,首先要“正己”,这样才能为百姓垂范,令百姓信服,引领百姓走上正道。

“仁”是孔子道德伦理学说的核心,孔子主张实行“仁政”。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足以使人。(《论语·阳货》)”,因此,统治者要首先具备这五种品质,才能成为百姓拥护的仁君。在选贤任能方面,也要遵循严格的道德标准。孔子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任用贤才,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邪恶的人之上,是使百姓服从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可以使邪恶的人改邪归正。

孔子认为“为仁由己”,强调自觉行仁。他认为仁并不难达到,关键在于内心有没有这种要求,内心有这种要求,并努力践履,就可以实现仁。孔子“仁”的思想体系,有两个基本内涵,即“修己”与“安人”。“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无论是“修己”还是“安人”都离不开仁,“修己”实质就是“求仁”,“安人”实质则是“行仁”。在“修己”和“安人”二者之中,“修己”是本,“安人”是“求仁而得仁”之后的效用。因此,孔子思想从“修己”之道开始,心正而身修,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心不正,身不修,又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呢?因此,“仁”,也就是道德修养,成为儒家治国的必由之路。

在治国中,以礼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和相互渗透的。仁是内心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礼的基础、灵魂,礼是仁的体现、落实。没有仁,礼就徒具形式;没有礼,仁就无所依托。同样,“道之以德”是“齐之以礼”的基础和手段;“齐之以礼”又是“道之以德”的目标和根本要求,“齐之以礼”还可以使民德归厚,也是“道之以德”的一种手段。

孔子的治国思想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他的治国思想未能得到充分实施的原因。他过分强调了道德教化和礼制,而不推崇使用法律等强制措施约束人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从根本上是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要的。孔子推行仁政,而并不是每个君主都是仁君,统治者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民,巩固政权,并不会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化人民,他们倾向于用一种更加直接的手段——刑罚,使人民臣服,运用武力使四方归顺,因而德治只能说是法律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单单作为治国的根本。

孔子像事件看法

对于孔子像搬离天安门的事件,网上众说纷纭,大多怀疑其中掺杂着太多政治用意,然而不论是否存在政治用意,不可否认的是,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始祖,千年以来一直受到国人的尊敬与景仰。

由于网络控制原因,我们现在很难了解到“立像”与“撤像”的原因始末,然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孔子文化是受到世界人民承认的优秀文化,否则就不会有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建立。我们常说在认识一种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儒家文化毕竟发源于封建文化的土壤,难免有其时代的烙印,这就需要我们辩证的去看待它。在新文化运动和文革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全盘否定了儒家文化的优秀成分,每一次否定都是对一种文化信仰的抹杀,因而,我们的信仰越来越淡薄,我们的心才越来越浮躁。中国现在之情形之所以缺乏信仰,过于浮躁,在前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太容易受到政治宣传和领袖任务的鼓动,而后期却是由于我们被抽离了革命的精神信仰而盲目碰撞的结果,因而,我们看见人浮于事,我们见义不为冷漠处之,我们争名逐利自私利己,我们互相谩骂自以为是„„

不论是“立像”时人们所说的“愚民政策”,还是“撤像”以后猜测的政治倾向变化,我们都太容易把一个事件进行简单化的归类。不论是政府还是人民,如果缺乏了“三思而后行”的精神,根本就无法“立信”,更不用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据考证,当今人们的幸福指数甚至不如宋朝,为什么科技高度发达,生活其方便的今天甚至比不上一千多年前的朝代?也许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物质欲望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或许才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吧,欲望随着选择的增加而倍增,而精神上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何其可悲!

当然,我们不能过分苛责人民如何如何,拥有一个为人民所信服的政府也是政通人和的关键。人民怨声载道无处倾诉反而压制,这只是回避问题、激化矛盾的不理智的做法。孔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恭、宽、信、敏、惠”也是每一个心里装着人民的政府应有的品质,也是真正能够使人民信服的品质。我们不需要动不动就谈道路、谈主义,我们需要的是寻找一个脚踏实地的理由,让我们感到幸福以及获得真正自由的理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下一篇:廉政风险防控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