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汉代诗歌的影响

2023-05-22

第一篇:音乐对汉代诗歌的影响

音乐对非洲政治的影响

日本喜纳昌吉,将<花>会把歌词改成“让我们使小泉心中盛开鲜花,让我们使布什心中盛开鲜花!” “政治是我的本职,音乐是我的天职,本职工作可以辞掉,但是天职永远不能放弃。”喜纳昌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是歌曲《花心》的原创和原唱者,也是日本国会前议员。

2004年喜纳昌吉正式“跳进政治”,以民主党身份竞选国会议员。为他站台的是鸠山由纪夫、小泽一郎和菅直人。 “小泉纯一郎说要往伊拉克送自卫队,我就觉得这事不行啊,我得去阻止。”喜纳昌吉回忆,他当时正在读一个名人的书,觉得中东正在吸收人类毁灭的力量,他必须去现场抗议。

“我们抬着太鼓跳舞,弹着三味线演奏着乐器进行游行。将萨达姆支持者所喊的口号„萨达姆‟改成了„萨拉姆‟——和平的意思。”

接受喜纳昌吉一行入境的伊拉克人很纳闷:这帮日本人,到底是跟美国人一路,还是真的来反对战争? “预定好举行音乐会的地方,变了很多次,地方越改越小,后来变成只有官方人士才被允许进去听,一开始只有三个伊拉克人跟着,后来变成了一二十人,从早到晚监视着我们。”喜纳昌吉在自传中写道,“全世界的反战运动都被当成是支持萨达姆,我们被萨达姆利用了。”

在伊拉克的不愉快遭遇,没有让喜纳昌吉改变对战争的看法,相反,正是伊拉克之行让他变成了和平运动家,并由此决定踏入日本政坛。回国后,他给当时的民主党党代表小泽一郎打电话,说有机会的话他想加入政界,小泽表示欢迎。

2004年,喜纳昌吉以民主党身份竞选成功,当选为参议院议员。2009年8月底,日本众议院总选举中,民主党大胜自民党成为执政党,9月16日,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他上台承诺,要将普天间美军基地撤出冲绳县外或日本国外,但最后未能兑现而黯然下台。

“政治并非政治家的专利,我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和改变政治。”喜纳昌吉说,音乐是他的天职,政治是他的本职,还有很多人希望他继续他的本职。

本文部分参考了日本未来社出版的喜纳昌吉自传《冲绳的自主决定权》)

音乐与政治 谁绑架了谁

叶月瑜; 王亚欣; 张晓舟; 杨波; sammi;

<人物画报>2011年第10期

第二篇:酒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论文:浅谈酒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说到李白的诗歌,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狂傲不羁、自由洒脱、飘逸浪漫的文学风格。李白诗风狂放不拘、气势奔放,带有极强的浪漫气质和个人主观色彩,擅长抒发个人胸中情怀,时刻流露出不受束缚和约束的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诗歌中体现出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倨傲独立的人生品格,可以说都与当时盛唐风行的酒文化影响是分不开的。

酒文化与唐代诗人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毋庸置疑的。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曾提到:“我曾经在杜甫现存的诗和文一千多首作了初步的统计,凡说的饮酒的共有二百多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作为对照,我也对李白的诗和文一千五十首作了初步统计,说到饮酒的有一百七十首,为百分之十六强。”前人方勺在《泊宅编》卷上也提到过白居易的饮酒诗,他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说明酒文化与唐代诗歌创作之间的影响可见一斑。而李白的饮酒诗,其追求自由独立、任随自然、傲世独立的文格,尤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酒文化在诗歌中豪放恣肆的纵横之态,而李白在诗歌中体现的狂放不拘、自由放任、自命不凡的人生真性情,也不失为酒神精神的最佳诠释。

一、酒以成欢

李白好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从这首《客中作》就可以看出李白对酒的痴迷,当真是到了“成仙”的程度。

1

酒能催发李白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李白诗的称号。而且他的诗,都能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开阔的胸襟、振奋的精神和奋发的豪情,哪怕如饮酒作乐、吟花弄月的诗,也能给人以豁然大度、气薄云天、胸臆大开之感。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此诗俨然描绘一副宾主相得,畅饮谈心,陶然忘机的美好画卷。酒以成欢,觥筹交错之中,宾主畅谈,可讲三千年之古事,可谈五十年之未来;可言帝王豪杰阳春白雪,可侃市井乡里下里巴人。“长歌吟松风”,李白与友人高歌畅饮,咏赞松风之高洁,不仅可以看出李白有着远大的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性情、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豪迈的激情,也充分体现了唐代酒风的唯美主义倾向和乐观奋进的时代精神。

二、酒以忘忧

酒能成欢,也可忘忧。“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举杯消愁历来是中国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李白胸怀天下,志在报效国家,所思所念的都是为国家做出一番贡献。他恃才傲物,洒脱不羁,“天生我材必有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敢自诩“天生我材”者,放眼古今,恐唯李太白一人矣。这种狂傲不羁源自强烈的自信,而这种自信乃是大唐帝国的文化心理,是华夏子孙的民族性格。然而,理想与现实没有达成统一,上层官僚的排挤和打压使得他不得不远离政治。李白在长安时,对“但假其名,而无所职”的翰林供奉的位置越来越感到不满意,

2

他“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在十分苦闷的心情下写了《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高傲的李白举世无知己,只有皓洁的明月和孤单的身影相依为伴,浸透着他内心深深的孤独感。他借酒忘忧,在酒的世界里,李白可以尽情地游乐欢快,豪迈奔放,不受任何束缚,不向任何势力低头。

三、酒以问道

李白的精神思想虽然受到了道家、儒家和纵横家等诸多流派的影响,但贯穿李白一生的,还是道家思想。而中国酒文化中体现的道家哲学,也十分契合李白个性中自由放达的人生个性。在酒文化的“道”学层面上,酒已经上升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并内化到诗歌中,体现了对自由与美的追求,以及人的精神与宇宙、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的《江上吟》就描绘了一个被理想化了的“酒中仙境”,李白借酒之兴,达到了道家的“坐化”和“忘机”的境界,但却并不“忘言”,他“兴酣笔落”而“诗成”,飘逸奇异的想象中忘却了俗世纷扰,表达了与庄子同趣的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四、酒以傲骨

唐人的酒胆在中国酒文化的浩瀚大河中可谓一枝独秀。平时诺诺不能言,醉后侃侃帝王殿。对恃才傲物、洒脱不羁的李白来说,他凭着股酒中真气,“平视王侯,笑傲群伦”,杜甫就曾《饮中八仙歌》中

3

坦言:“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如此豪迈之气概,难怪苏东坡也说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可谓一语道破李白的胸襟气度。

在李白仕途失意之后,他企图以纵酒狂欢来消释内心的苦闷。虽然表现了浮生若梦,应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李白的沉溺醉乡并非真的沮丧颓唐,而是在饮酒狂歌中,展现了不趋炎附势、藐视权贵的文人风骨。“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李白酒后,将其满腹真言和盘托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因为所见皆俗物,不堪入目:权奸当道,能才委屈,宫廷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王公大臣只顾追求享乐,不理正事,不顾黎民。李白鄙薄这不公平的黑暗的现实,又深憾自己一身才华却无法报效家国,唯酒后吐真言,道出诗人一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凛然傲骨。

酒能催诗,诗也能兴酒。因历代酒家的酒幌、酒旗上都乐于书写“太白遗风”四字,这“太白”的名号也就成了酒的雅号。酒通过诗歌,也获得了一种象征意义上的美学称谓,也不可谓不是一桩妙事。西方文学中,总是将自由、艺术与美结合在一起,相提并论,中国的酒文化中体现的自由与美也是这样在李白的诗歌艺术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酒、诗与李白的个体合为一体,观李白的酒态可以看出他的诗情,读李白的诗歌可以想见其人格。”对酒的迷恋,使这位“天上谪仙人”超然于尘世之外。“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

4

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一诗道出了一个诗者和饮者对人生的感悟。

如果没有酒为媒,兴许历史上就出不了李白“诗仙”的美名,更遑论“酒仙”;而没有李白的酒诗,中国的酒文化和诗歌艺术无疑也会失色不少。酒文化成就了李白的优秀诗作,而李白的诗歌,也将唐代甚至中国的酒文化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5

第三篇: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1) 宋正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总结音乐艺术传播的特性,

中国社会音乐商品化应遵循的原则及推动音乐事业发展的途径,研究如何正

确处理音乐与商品这两种特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音乐商品在体现音乐

艺术价值的同时,还应注重音乐商品的文化内涵,依循商品化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音乐艺术传媒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宋正,郑州大学音乐系副教授,郑州450000新闻界ISSN1007-2438 2011年第2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 不仅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加 快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传媒 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播逐步进入 一个新的阶段,音乐作为人类的 一种特殊精神财富,也随之被不 断地物质化和价值化,进而作为 一种特殊的商品模式进入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音乐商品化传播发 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一、现代传媒对音乐传播影响的 形式

传媒技术的发展使音乐传播 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调查显示, 约45%的受访者选择上网欣赏音 乐。大量的音乐通过影视、网络 等形式传播。

传媒的商业运作使音乐传播 具有盈利目的。商品是用来交换 的劳动产品。音乐商品则是将音 乐这种抽象的精神产品通过进行 社会传播加以物化,使之具有交 换的价值。也就是说,通过音乐 与音乐载体的融合,使之成为参 与市场交换的劳动产品。

物质、商品的形式包括大众传媒音乐商品和实物化音乐商品 两大类。

1.大众传媒音乐商品

(1)广告音乐:在现代化传播 媒体条件下的广告音乐,是一种 高投入、高效益的音乐商品。广 告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越 发达,广告越兴旺。在企业宣传 中,一部制作精良的广告宣传片 是全方位演绎产品与企业形象的 最佳方式之一。企业广告宣传片 除了需要优质的画面、恰当的解 说外,其音乐也是至关重要的。 广告音乐分为广告背景音乐与音 乐式广告两种,它们在音乐风格 上又有通俗型、古典型和结合型 等三种类型。通俗型如《一起走 过》(唱吧,新加坡2002 主题歌)、 《交换温柔》(香港地铁广告歌)、 《渴望无限》(可口可乐广告)、盛 夏的果实(喜之郎果冻广告歌)等 等,均以流行音乐烘托广告主题, 以达到吸引市场客户群体的目 标。

古典型,如别克、帕萨特汽车 的广告,常伴以古典主义风格的 音乐,将“古典”与杰出、卓越等内 涵挂钩,体现产品的优越。还有 一些广告,前后两段采用风格迥 异的音乐来衬托其广告主题—— 如前半段是风格严谨的古典主义 音乐,而后半段则配以风格截然 不同的欢快流畅的流行音乐。 (2)影视音乐:从1896 年电影 诞生一直到今天影视业发展的空 前繁荣,音乐一直跟随着影视的 发展而前进。即使在1896-1927 年这33 年的默片时代,音乐一直 为电影“保驾护航”。当年卢氏兄 弟在英国放映第一场电影时,就 请钢琴师现场伴奏流行音乐。电 视诞生后,音乐更是不离其左 右。可以说,影视的历史就是影 视音乐的历史,影视的发展始终 是与音乐相伴的。 许多影视音乐至今为人们所 传唱,如《泰坦尼克》中的主题曲 《我心依旧》、《宝莲灯》的主题曲 《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人鬼情 未了》的主题曲等。音乐家谭盾 为电影《卧虎藏龙》创作的音乐, 在获得奥斯卡奖之后,又获得 2002 年的格莱美奖。音乐除在推 动影视情节、烘托影视气氛之外, 也为影视作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和效益。加之影视原声出版物的 大量发行,令影视音乐不再仅依 附于影视作品存在,而成为了社 会音乐商品化的一种形式。

(3)数字音乐: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处在远距离的人与人的交 流、互动成为可能,也为数字音乐 的大规模创作与流通提供了技术 与条件。MP3 音乐、RM音乐,手 机音乐等数字音乐形式成为音乐 发展的最前沿。它们的出现,加 快了社会音乐商品化的进程。在 这个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时 代,数字音乐的出现是必然的,其 商品化也必然成为其本质特征。 2.实物化音乐商品 实物化音乐商品主要是伴随 着唱片工业的发展,以及与之紧 密结合的商业包装而产生的。音 乐的“再现”——唱片工业的发 展,意味着音乐的机器复制时代 的来临。从19 世纪后半叶起,西 方科学家开始紧锣密鼓地研究声 音的记录技术。音乐的“再现”工 业,首先带起的是留声机与录音 材料的出现;继法国的爱尔兰籍 物理学家斯科特发明“声波振记 器”、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 “留声机”之后,1888 年德国籍的 美国电信工程师贝林纳(E。 Berliner)发明了初期的盘形唱机 及唱片,并以圆盘式录音法代替 爱迪生的圆筒式录音法,还将声 纹刻制成了母盘硬模。这些发明 使得音乐录音与其商品化成为可

能,商业录音也开始成为音乐世界开展及维持艺术生命延续的一 种保证。

从卡罗所的歌剧录音、易沙 意的小提琴录音,直到1913 年柏 林爱乐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录制 成功,商业唱片使聆听行为发生 了本质性的改变。音乐的演绎可 借由唱片录音的形式,一再地重 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其另一层 次的价值,而唱片商品的销售也 使唱片制造商介入到音乐创作、 演奏者和听众之间成为必然。 音乐创作者、演奏者向唱片 制造商出卖音乐商品,唱片制造 商对录制的母版加工制作,使这 些音乐商品复制成数以万计的单 张唱片投放市场出售,唱片商从 中赢得高额利润,音乐创作、演奏 者获得相应的报酬。另外,在 “售”与“购”之间还产生了如演出 公司和经纪人等新的社会分工。 目前许多表演者与唱片公司、演

出公司签约,合约一般要求表演者在一定时间内不得从事公司之 外的演出、录音活动,一切演出活 动皆由公司安排。表演者以自己 可以接受的价格达成协议。“签 约”的实质是,他们的音乐表演以 商品形式被买走,又以对公众的 唱、奏等表演服务行为被公司以 商品的形式出售给听众。 可以说,实物化音乐商品的 发展,除了极大的推动了音乐的 商品化,催生出新的社会分工与 社会服务形式,进而还推进了音 乐商品化的另一种形式——音乐 的文化、娱乐服务活动形式的极 大发展。

二、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负面 影响

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 其两面性。音乐商品化的出现虽 然有其必然性,且带来了一定的 效益,但作为一种具有商业属性 的精神产品,在市场交换过程中, 如单一地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 起来,实现经济上的结合,就会产 生负面影响。 1.形式与内容的本末倒置: 如今的音乐,从创作到表演 都要经过重重“关卡”的运作,经 过不断的筛选、经过精美的包装

才呈现在公众的眼前。“包装”是近些年来在流行歌坛被经常使用 的一个名词,不可否认,在现代商 品营销学中,商品在进入市场前 的广告宣传从产品的包装设计等 都是举足轻重的。但这种对于音 乐创作的“包装”在形式上美则美 矣,却忽视了其内涵——音乐本 身所要传达的精神与实质。甚至 有些唱片公司与各类经纪人,为 了达到高收益的目的,不惜以牺 牲社会公共道德为代价。经他们 制作出的一些偶像,对于受众,尤 其是人生观与世界观尚不明确的 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一些青少 年在追求时尚的同时,也在五花 八门的声色中迷失了自我。 2.知识产权的滥用与盗用: 在唱片业方面,一些不法商 人为了谋取高额回报,不惜生产 大量盗版产品,极大程度的扰乱 了市场。近年来,虽然知识产权 保护的呼声不断高涨,越来越多

的原创音乐被应用到电视广告等许多方面,滥用甚至盗用他人音 乐为电视、广告配乐的现象正日 渐减少,但媒体中相关的报道也 还时有出现。 3.出现金钱至上的倾向 商品化从另一个角度讲,也 是一种“物化”,这种“物化”指人 们的劳动成果只是被当成商品来 看待,只用金钱衡量。这时,可能 不仅仅是劳动产品的物化,作为 劳动者也被物化了。在这种情况 下,艺术表演者看不到自己的价 值,看不出真正美好的是自己,他 们看到的只是金钱,即使他们仍 在唱着、奏着动听的歌曲。自我 定位日渐模糊,只剩下日复一日 的例行公事,只剩下猥琐的‘计算 理性’、‘计较理性’。”在社会音乐 商品化的某些角落里,当音乐变 成只是商品,而非共鸣时,大家关 心的焦点常常只是“量”的多少, 而非“质”的好坏。 4.忽视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创作行为是一种人类特有的 高级精神活动。创作者在创作时 的狂喜,表演时自我与世界与人 群的互动,都是一种至高的精神 享受。但如果一切创作行为都与 商品挂钩,艺术的生产不再只是

精神活动,而成为物质的体现,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就会失去其应有 的光彩。

三、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积极 影响

音乐商品化是社会发展到— 定阶段的产物,对社会精神文明 与物质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 促进作用。

1.推进艺术创作的发展 在影视音乐的创作方面,早 在20 世纪30 年代,一些包括苏联 的普罗科夫耶夫、肖斯塔科维奇, 法国的达利乌斯。米约、美国的 科普兰、伯恩斯坦,中国的聂耳、 冼星海等在内的著名音乐家就开 始为电影进行音乐创作,他们的 创作,不但丰富了其自身的艺术 创作,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更丰富 的内涵,为社会创造出丰富的精 神财富,也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影 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 世纪

五、六十年代开始风靡世界

的音乐剧的(紧转第85 页)(紧接第79 页)创作与运做模式更 是对音乐创作的极大推进。在媒 体不断发展的今天,音乐商品化 对艺术创作的推进作用将会表现 的更加充分。

2.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 离不开人的精神与物质需要。音 乐的商品化来源与人自身的需 要,而这种需要又要求有不断更 新的技术加以支持。尤其是音乐 稍纵即逝的抽象性特点,如何记 录声音,一时成为科学家技术发 明着眼的热点。从早期的留声 机、胶木唱片、钢丝录音机到今天 的Hi-Fi 音响;从早期的如何记录 音响到今天的如何听得更好,音 乐的商品化一方面为技术的提高 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动力,一方 面也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 与物质需求。 3.催生新的社会分工 新的产业必然要求有新的技 术与服务与之相对应。如唱片工 业带动相关工业产业的发展,需 要一大批相关技术人员从事生 产;唱片的销售,又使唱片制造 商、发行商、制作人介入到音乐商 品化中;从音乐作品酝酿阶段的 创作经纪到音乐作品成型后的演 唱演奏经纪再到音乐作品展现阶 段的乐团经纪、剧场经纪„„音 乐的商品化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 大的空间与可能。

4.促进社会商品化发展,创造 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在这个商品经济的时代,音 乐商品存在着巨大的供求市场, 这个市场一方面为社会提供巨大 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有音 乐才能的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 会。因此,音乐的商品化在这个 视角下,为社会音乐发展所带来 的影响是正面的、有利的。

四、结论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 断发展,音乐商品化的发展道路 还很漫长,因此,树立正确的市场 观是避免种种负面影响的关键。 我们既不能因其带来的价值与公 益而忽视其被“异化”的种种不良 表现;也不能因其负面作用而因 噎废食。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音 乐商品有着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 的特殊性。音乐商品运载的是音 乐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 之上的上层建筑,并以其鲜明生 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并作用于社会 生活。因此音乐商品既体现一般 商品的特点又具有意识形态的特 性。中国社会的音乐商品化应遵 循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推动音乐 事业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音乐 商品这两种特性之间的关系,在 体现音乐艺术价值的同时,注重 音乐商品价值。音乐传播最终追 寻的不应当只是瞬间的商业利 益,而更应该是文化的积淀与渐 进。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年. [2]张晶.传媒艺术的审美属 性.现代传播,2009(1)__

第四篇:不要忽视音乐对心灵的影响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创造了音乐。鲁迅先生说过:“一切之物,都是历来的无名士所逐渐的造成。”“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也。”此话也适用于音乐,是其起源的最好注释吧?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很多东西会影响我们的思想、看法、世界观、人生观等等,然而大家是否也注意到音乐对人们的影响力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音乐对人影响作用。

(一)谈古论今话音乐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音乐发展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起初的音乐还只能被称为“音响”,因为它是人们在劳动空闲时,通过敲打工具、石块而自娱自乐解除疲劳的一种形式,听起来既简单又枯燥。历史进入春秋时代,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和“井田制”的废除,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在被称作“礼崩乐坏”的形式下,原来只属于少数贵族的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流到民间,这对音乐文化的繁荣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音乐技术、乐器制作等方面都出现了惊人成就。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谈到春秋战国时的音乐,不能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子把音乐看得十分重要,认为礼乐对国家来讲,是治国平天下的要策,对个人来说,是修身立世的根本。这种思想贯穿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正统观念中,因而也就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由始至终的统治思想。孔子还把音乐的观点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他所教的“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音乐居第二位。这一时期音乐文化所获得的高度发达,无一不和我国这一时期思想大解放有关。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其中提出值得重视的音乐思想,主要有儒、道、墨三家。特别是儒家音乐观,从孔子开始,到荀子,其音乐思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肯定了音乐在日常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指出音乐是人类自然的需要;

第二、从这点出发,很自然的推出了儒家文艺批评标准;在政治内容与艺术形式之间,前者第一,后者第二;在艺术形式中“和”为贵、“和”为美。

第三、儒家在指出“耳欲綦声”是人类正常的、自然的心理、生理需要之后,又把一般的欲望与艺术的陶冶、把自然的声音与艺术的声音区别开来,把音乐艺术看成一种认识真理、

认识人生的途径。

由此可见,这些古代哲学家,思想家们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就以非常成熟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东方,他们对音乐作用的认识程度,他们杰出的音乐理论,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无穷智慧之光。

我们说音乐之所以被称作人类“心灵的语言”,首先就由于其由诉诸人们听觉感官而带来的最能直接表现和激发情感的特征和缺少实在客体的抽象性。这也就黑格尔所说的“音乐就是精神、就是灵魂,直接为自己而发出声响,在听到自己的声响中感到满足。”音乐正是以声音形式去触到人的情感回忆,唤起人对美的体味、顾盼,表达人们的审美要求。人们可以从不同的音响中引起多样的心理感应、精神体验乃至理性的沉思,以获得某种心理愉悦和精神陶冶。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大音乐家家稽康有不少重要、精辟的论述,他不但同意《乐记》上“故闻鼓鼙之音,则思将帅之臣”的说法,还做出自己相应的解释:“盖以声音有大小,故动人有猛静也。“他承认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乐声不同,听乐联想也不一。

近代中国,伴随着民族危亡时期的阶级大搏斗的历史条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当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代新乐风的出现是同特定的社会、政治作用密切相关的。以被称作”时代的号角”和“人民的歌手”的中国乐坛的两颗明星聂耳和冼星海为代表的新型革命音乐是构成“现代民族风格”的重要部分,它在推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是值得人们给予充分估计与肯定的。纵观建国后几十年我国的音乐发展,每一时期都有一大批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问世。虽然这些音乐作品能各领风骚十几年、几十年,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很有代表性,能充分体现各自所处时期的时代精神,这些作品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乃至几代人。中国人民唱着《游击队之歌》《义勇军进行曲》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吃着“红米饭、南瓜汤”唱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解放了全中国;面对一穷二白的壮况,面对美帝的威胁,伟大中国人民“雄纠纠,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保祖国,卫和平就是保家乡”说起中国这几十年正象一首歌里唱得那样“我们唱着工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首歌充分表达了人民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敬仰与爱戴。是人民大众的心声。

(二)、通俗歌曲有不“俗”的效果目前,通俗音乐流行之广是任何一种音乐形式所不能比拟

的。它旋律优美,节奏性强,善于促动人的听觉感官和兴奋大脑神经,调动人的内心情绪,使人一听到它便想随之而舞。通俗音乐是针对严肃音乐或日高雅音乐而言的一类音乐形式的概述。它指最早肇兴于20年代以后陆续从欧美流入我国的一种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裁和形式的统称,这和经常与之混杂使用却又含义不同的音乐术语“轻音乐”同样,并非是一个科学的精确的概念,换句话说它并没有严格的界定范围。它的语源来自英语“PoPular Music”,另一种译出是流行音乐。至今还有若干“约定俗成”的概念。通俗音乐中没有高深的哲理,也没有深奥的技法,很容易欣赏,特别适合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从而使其在群众性上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俗音乐广泛流传是一种国际现象,它拥有数以亿计的听众,是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自不例外。当20年代末30年代初,那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刚刚失败,一些人对前途失去信心,情绪变得消沉颓废;于此同时,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西方商品化音乐也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我国沿海城市的文化生活中。那时的音乐作品像《桃花江》、《毛毛雨〉、〈特别快车〉等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格调上都颇俗陋。对当时的青年一代起了严重的涣散斗志和腐蚀作用。

解放后,由于音乐政策中“左”的因素制约,通俗音乐这个名词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一度销声匿迹,它同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与西方社会性质等政治问题相联系起来,至于创作、欣赏、传唱根本更无从谈起。我们现今所说的通俗音乐是在“文革”十年噩梦之后的70年代末随着整个社会日益进入正常发展轨道而兴起的。而今的通俗音乐与二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已有很大差异,它着重展现了现代人更执着的追求、宏大的胸怀和民族自尊,从总体上说是现代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完全属于广大群众的。一首好的歌曲可以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的士气,例如我们在唱《风雨同舟》、《众人划桨开大船》等歌时,就会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感到肩上的责任,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相反很难想象,青年人整天哼着《囚歌》、《过把瘾就死》、《潇洒走一回》会有什么积极效应。小平同志曾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为此,文化部曾开展了“五个一”工程,其中就包括要有一首好歌。精神教育、心理教育不能光凭大道理,也不能光靠书本上的教条,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人的教育效果有时往往比苦口婆心的说教要好得多,因为它的秘决就在于潜移默化的熏陶,寓教寓乐。军队是所大学校,军队

是所大熔炉。人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批批的退伍兵正是军队为地方培育的一批批有用人材。那么是什么,使这些初来部队时只有十八九岁地方青年转变为成一名合格士兵的呢?一方面,是靠部队铁的纪律严格的训练与管理,另一方面是靠我党我军的传家宝——政治思想工作。而谈到政治思想工作就不能不提到部队歌曲,我们不能忽视积极向上的歌曲对人心灵的净化与引导作用。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某学员队接到上级命令,早上四点半起床,而后急行军七公里去红塔村执行劳动任务,一直干到下午两点多钟滴水未沾,滴米未进,学员们又累又饿,在返回途中又遇天降冰雹,实在走不动了,怎么办?难道去一个个的做思想工作吗?不行,学员队干部提议,让三个区队互相拉歌,边走边唱。刚开始,由于饥饿劳累、浑身湿透,学员们积极性不高,可不服输是青年人的本性,最后歌声越唱越响,你拉我一首,我拉你一首,唱《团结就是力量》、唱《一二三四歌》、唱《咱当兵的人》------就这样,全队顶着冰雹、扛着工具、唱着歌,喊着番号,走回了队里。这凭的是什么呢?是歌声给了他们力量,是歌声激起了青年人心中的豪气。虽然又饿又累,顶风冒雨,但在歌声的感染下,革命战士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好作风得到了充分体现,“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天斗其乐无穷”。

我们军队有许多歌曲传唱了几十年,可仍在军营中久唱不衰,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些歌曲代表了我党我军的一些优良传统,如:艰苦奋斗、尊干爱兵、官兵一致等等,这些歌曲传唱下来,也代表着这些好的作风一代代传了下来。可见,军营歌曲正是以其特有的魅力,特有的方式随时随地的无形中净化了官兵的心灵,提高了官兵的思想素质,使人民军队永远听从党的指挥、永远服务于人民,当然这里面也包括许多内容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可见,通俗音乐也有“不俗”的效果。

(三)、军队是否需要“流行”改革开放二十年给中国人带来了机遇,国门打开了,生活好起来了,军队的条件也改善了。再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流行音乐在军队是否能够“通行”。

现在的战士当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一方面具有年青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时代感强,喜好追逐新事物,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也想试一下。对歌曲也是一样。不知何时,流行歌曲、通俗歌曲已悄悄步入军营。对此,很多带兵人视之如洪水猛兽,对此采取“扼杀”的做法,结果适得其反,不仅堵不住,战士们反而由“公开”转为“地

下”,几乎每个战士的床头柜中都有一摞磁带。人们生活需要音乐,而年青人则更喜欢音乐。战士们在劳动训练之余听听音乐,是一种极好的放松。是不是因为我们穿上了军装就应该固步自封、远离时代、远离潮流呢?是不是因为我们是一名军人,就应该拒绝文明,害怕时髦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改变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军队,我们应的确应该保持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但更要放眼未来,解放思想,一些好的积极的先进的东西我们更要吸纳。就流行音乐而言,经过多年发展其名目更为繁杂。近年来又先后衍生出摇滚乐、新摇滚、怡情音乐、乡村音乐、民谣音乐、节奏布鲁斯、迪斯科等。青年人朝气蓬勃,喜好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音乐,这是必然。在最近一个时期开始风靡军营的《军营民谣》就是部队音乐创作的成功典范。写战士的歌,唱战士的事儿,本身就贴近战士,再加上编曲新颖、简单易学、自然深受战士的喜爱。我们基层带兵人要在这基础上引导战士听好歌,唱好歌。其实流行音乐 中或者说港台音乐中也不尽是靡靡之音,例如当年张明敏演唱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刘德华的《中国人》等等都是一些不错的歌曲,既简单易学又健康向上,非常适合部队战士演唱。在众多的流行曲风中“摇滚”可算是一枝独秀,不少人把它视为怪胎,把它看成是判逆、毒品、暴烈的象征,然而现在为数不少的青年人偏偏喜爱摇滚乐。青年人有激情、喜奔放,面摇滚乐正迎合他们这种特点。其实不少摇滚乐组对当前各种重大政治事件能作出生动尖锐的反应。比如,1985年纽约的“芮蒙斯”乐组在电视中看到里根总统访德时,竟向纳粹士兵墓献了花圈,就创作并录制了歌曲《和尚去了比特堡》表示愤慨。再如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 花了四个晚上赶写了歌曲《天下一家》由著名的昆西-琼斯乐队配器并演奏,录成小样,分发给美国摇滚歌手,旨在援助非洲埃塞俄比亚饥荒。中国自崔建的一首《一无所有》后开始进入摇滚时代,92年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七支摇滚乐队共聚秦皇岛参加了一部为《孩子、太阳、世界》的专题片拍摄,献给了“国际减灾十年”,这是由联合国倡导的全球活动的一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摇滚乐存在的前途与价值。可见无论是什么风格的音乐,都要辩证的看,从中吸取好的东西,或者去听好的音乐,才会在心灵上得到净化与升华。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在不同肤色的人们心中产生共鸣。或许你没有注意到,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审美的过程。正如美国作曲家柯普

兰所言:“从某种意义来说,一个理想的音乐听众同时置身于音乐之中,又置身于音乐之外,既评判它,又欣赏它,希望它朝一个方向走,却看见它朝另一个方向走------”。于是,心灵被指引着走向幸福快乐的彼岸。是音乐使我们充满希望,请相信:只要有音乐就不会有世界末日。

最后请大家课后讨论一下:

1、军人该听什么样的音乐?

2、你听过贝多芬的作品《命运》后有什么感受呢?

3、流行音乐适不适合连队演唱?

第五篇:儿童音乐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儿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善于合作等多种性格的养成。良好性格的培养,是音乐新课标的的教育理念之一,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性格培养

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感性能力、疏导人的情绪、宣泄人的情感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由勤奋、诚实、单纯、勇敢、坚强等构成。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能够欣赏不同的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所以说,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性格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我关注的态度

音乐感受是人的精神性享受的感觉,是人在音乐活动中直观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的过程。儿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参加音乐活动,是一个主体通过音乐对象对自己的情绪产生体验和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感悟。小学音乐教育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氛围,让儿童在音乐中发现自我情感的丰富,继而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根据这种内心感受去有所追求,这样一来,儿童就会处于一个不断满足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性格。

2.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音乐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些规律和特点决定了想学好音乐,绝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生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一些音乐技能的学习中,效果非常明显。例如对钢琴的学习,需要每天坚持练习,需要当众表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力的过程。在学习音乐代写论文中所养成的认真的态度和良好习惯,也会向学习中迁移和延伸,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会促使他们朝着健康、不屈、和高尚的性格方向发展。

3.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的正确认识

音乐的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特别是一些音乐教学,需要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的通力合作,它需要互助友爱、齐心协力、相互尊重。音乐游戏、器乐合奏、集体舞、合唱等等都是集体艺术,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从大局出发,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在这种集体的音乐活动中,学生领略了集体音乐艺术的魅力,每个人都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了他们热爱集体的观念,提高了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种具有集体荣誉感的团队意识,是当今社会中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而且,许多性格内向,甚至自闭的孩子由于参加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而逐渐变得开朗、乐观、乐于与人沟通了,自信、热情的微笑表达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4.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对待人生,是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性格教育的一个核心成分。音乐教育对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意义深远的。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形象生动的歌词,再加上坚定有力的旋律,可极大地鼓舞孩子,促使他们明白生活道路的坎坷与艰辛。学生日积月累地受音乐的感染、熏陶、学习,激发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途径

1.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性格。

欣赏从来都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各种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感受,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其良好性格的形成。如《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激昂向上,催人奋进;《歌唱祖国》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影响学生尊敬老师,懂得是老师洒下辛勤汗水,才使他们茁壮成长;《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勤劳的性格特征。器乐曲的欣赏也同样能达到培养目的。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都表现出作者顽强不屈的性格及战胜黑暗、追求光明、与命运抗争的信念。这些都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应不屈不挠,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歌唱

因为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设备,又有歌词的帮助,儿童很容易参与和理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唱歌教学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听别人演唱,自已也能放声歌唱,这使儿童感到有趣和愉快。同时,歌曲优美、欢快的旋律能给儿童以美的感受。通过学习各种不同内容的歌曲,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儿童的想象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学会正确的呼吸、发声、吐字、表情等一系列唱歌的基本技能,并且能使儿童的发声器官具有一定的控制声音,如控制长、短、强、弱等声音的能力,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力。作品中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洋溢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不仅给学生带来美感,带来教益和鼓舞,更引发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3.器乐演奏

器乐艺术技能教育能够培养受教者对音乐的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受教者自我尊重、自我表现的愿望。持久的器乐学习,可极大程度地培养儿童自制性、坚韧性等性格的意志特征。在器乐教学中,一般选择

一、二种乐器作为学习的开始,每个学生人手一件。在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带给了孩子们一种体验成功的喜悦。一些喜欢音乐的孩子天生嗓音沙哑或五音不全或动作不协调或身材肥胖,这一些先天条件限制了他们在歌唱、舞蹈韵律方面的发展,这时的器乐学习就解决了他们的难题,给了他们成功体验的机会,也坚定了他们认真学习的信念。

4.音乐活动

一是开展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可将爱好声乐、希望能在声乐方面有所提高的学生组成声乐小组;将那些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欣赏小组;将有爱好器乐演奏并具有一定演奏基础的学生组成器乐小组等等。各个小组之间要开展积极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定期举办合唱、群舞等集体比赛项目。比如合唱,它要求每个参与者齐心协力,默契配合,既有自我的表现之处,又有整个团队一齐按照作品表演处理的需要。每个人的表现优劣都直接影响着集体效果的表达,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励参与者的自尊与自爱,增加集体的凝聚力。三是举办竞赛性音乐活动。竞赛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会有成败的结局,所以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竞争意识。参赛后如果成功便可体验到暂时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如果失败就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竞争意识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养成和完善的益处,并提出了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措施。无论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还是素质教育的提倡,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成为一个兴趣广泛,人格健全的时代新人,所以希望广大小学音乐教师,真正认识到音乐教育的含义,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性格、意志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研究生一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油库自查自纠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