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论文

2022-04-17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近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方面的专业课程,在立足于复合型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这门课程的学时比重。

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论文 篇1:

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服装表演与舞蹈都可称之为流动造型艺术,都是站在舞台上依靠有表现力的步态(舞步)与造型(舞姿)等为主要表现手段,都具有直观视觉性。两者在塑造“艺术人体”的过程中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体会,针对舞蹈课程对服装模特的重要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服装表演;舞蹈课程;重要性

服装表演在众多表演艺术中属于一种集服装、音乐、舞蹈、表演等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模特通过形体姿态来诠释服装设计师理念与构思,使大众获得艺术时尚信息。专业模特与业余模特的区别就在于其形体姿态的不同,即“自然人体”与“艺术人体”的区别。服装表演中的“自然人体”是指在身体比例与纬度、骨骼形态等方面符合模特基本条件的形体。“艺术人体”是指在“自然人体”基础之上具有审美功能,需要科学训练才能塑造的形体。因此,如何将舞蹈课程融入服装表演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训练价值,是教师需要思考与研究的。

一、舞蹈课程与形体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服装表演专业所开设的形体与舞蹈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形式存在,可见其重要性。同为塑造模特优美体态的训练方式,往往被大家混淆其概念,在课程设置中将二者视为一体,或视形体训练为舞蹈表演的一部分,这种定义并不全面。形体训练与舞蹈训练作为独立的训练方式,虽偶有重叠,但也不可互相包含或混为一谈。

形体训练是以人体科学为依据,以改善原始形态,增强形体可塑性,提高人体运动系统综合能力的基本素质训练。通过训练,不仅能使身体新陈代谢、各器官机能得到改善,还能对身体形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练就均匀和谐的形体、健康强健的体格、优美典雅的仪态。舞蹈表演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的舞蹈动作为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人们内在精神世界,将思想内容、情感转化为可视舞蹈形象的训练。相对于形体训练只注重对学生纯身体的塑造,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特点,舞蹈表演则带有强烈的表现力与多样化的风格特点,不仅训练学生的肢体动作,还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肢体传情达意。

在形体训练教学中,遵循力量与柔美、肌肉与线条的标准展开,在训练内容上对应模特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制定用于修正身体形态、用于塑造身体局部肌肉线条、用于有氧健身及消耗脂肪、用于过瘦模特丰腴形体等多样化训练方式。在舞蹈表演教学中,遵循突出个性、提升表现、诠释风格、造就气质等原则展开。服装表演中隐藏多样化的表演内容,从服装的风格、功能、地域等方面划分,它是集古典、时尚、前卫等为一体的表现形式。因此,所学舞种应在适用于模特基础上广泛化,学习诸如芭蕾舞、西方性格舞、爵士、拉丁等舞种。高贵典雅的芭蕾舞造就模特的气质修养;彰显性格的西方性格舞造就多样化的舞蹈风格与角色体验;多元素的爵士舞造就个人魅力与超凡气场;激情四射的拉丁舞造就模特的柔媚与胯部、臀部的曲线美。

由此可见,形体训练与舞蹈训练是互相独立但又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对模特身体形态与肌肉线条的具象训练,后者是对模特肢体表演、情感把握、气质修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以形体训练为基础,舞蹈表演为审美导向的训练模式,使模特从理性支配身体走向感性外在表达。形体训练是舞蹈表演的必经之路,没有一定的基础训练是无法上升到舞蹈表演情感表现层面的,只有清晰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明确其各自的教学意义,从不同训练角度、方式、形式上对服装模特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

二、服装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中舞蹈教学的价值体现

舞蹈课程是服装表演专业造就“艺术人体”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舞蹈训练对模特不良习惯养成的改变;对模特理想化形体的塑造;对模特音乐感与律动感身心一体化等方面的训练具有积极作用。

(一)提高肢体表现力与动作美感

模特的肢体语言承载着太多的瞬间感与即时性,这需要模特具备极强的肢体语言表演能力,即形态、神态、表情与艺术想象空间的和谐统一。模特的肢体语言表达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静态展示是指突出服装与产品的姿态造型。舞蹈是活动着的雕塑,舞姿是人体在舞蹈中相对静止的造型,通过学习能够使模特认识到表演中动与静的关系,学会如何在看似定格的造型中,体会其身体内部延续的气韵流动,使造型更具叙事感、塑造感。动态展示指模特在T台上人衣合二为一的动感状态。优雅的步伐、自如的转身、潇洒的造型姿态都应极具魅力。舞蹈学习使模特的一举一动都具有美感,每一次的动势都是在完全控制之下,自如优美的运用背肌的控制、柔软的胸腰以及正确而富有表现力的手臂等部位将服装的神韵表现出来。

(二)强化舞台方位感与空间意识

舞台方位感与空间意识是指模特对自身所处舞台空间、自身位置、面向方位及自身与他人舞台空间关系的意识。无论何种舞台艺术,“方位”与“空间”这两个因素都必不可少。舞台调度是方位与空间的表现手段,也是具体实施手段,它指模特之间及模特与舞台景物之间的组合,通过模特的空间移动轨迹,起到丰富舞台空间、增加视觉效果、创造意境、突出作品情感表达的手段。舞蹈表演相对于静态的形体训练,它的流动性很强。舞蹈艺术中的舞台调度是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相结合的舞台表演,随着情感与舞蹈动作朝向、运动路线、表演位置等变化,为觀众呈现一幅幅美感动势的舞蹈画卷。模特在舞蹈训练中,伴随着自身方位、空间与他人、景物之间的位置变化,能够帮助其熟练掌握舞台调度的相关技法,更好的适应服装表演的排练与编创需要。

(三)提升模特气质与修养

气质是一个人素质修养、道德情操、文化底蕴的表现与升华,也是人体行为与内在心灵的结合体。美丽不仅仅是流于外表、或藏于内心,我们要让美丽得到直观而又含蓄的展现。一名优秀的模特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即高贵的风度、优雅的神态、文雅的举止及丰富的情感等。具有现代社会认同感的高雅气质并不是与生俱来,需要日积月累的舞蹈训练与熏陶,培养整体和谐美的意识。

(四)增强对服装风格化的诠释

服装模特需要准确熟练的掌握与服装对应的“风格化”表演,这也是检验模特专业素质与文化修养的标准。舞蹈文化凝聚着丰富的内涵,不同地域的舞蹈风格、不同时代的舞蹈特征与审美倾向,都为模特提供不同服装风格与表现情感倾向动作形象化的参照。大量风格化舞蹈训练,对模特的表演起到参照借鉴作用。如西方性格舞蹈从词义上解释为任何突显人物性格的舞蹈,也泛指各式各样的西方民族舞蹈。“西班牙舞蹈”中铿锵的舞步,奔放的热情,摄人的眼神极具西班牙女郎的风情万种与男子的潇洒稳健。“匈牙利舞蹈”中其手臂、头和上身的特性姿态、明快的跺步节奏、整齐的队形变换等都赋予了匈牙利女士的庄严稳重与男士高傲的骑士精神。这些舞蹈风格的学习为模特在T台表演中不同服饰风格的把握与诠释上起到很好辅助与促进作用。

(五)培养模特“听觉”与“动觉”的协调统一

服装表演是视觉与听觉同步的展示艺术,模特与音乐的关系就如同舞者与音乐的关系一样都具有不可分割的“一体性”。模特需要在音乐的感召下以其作为媒介,随着节奏而动作,随着旋律、风格而体现服装的情感倾向。对于听觉与动觉协调统一的训练,唯有通过舞蹈训练才能完成。无论何舞种都要求以肢体随着音乐节奏表现,通过舞蹈训练能够使模特的“自然人体”注入“音乐性”,感受“动觉”与“听觉”所产生的强弱、轻重、快慢等协调统一的律动感。

三、结语

服装模特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要与时俱进,以专业的素养、完美的身材、鲜明的个性、灵活的表现力来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服装表演与舞蹈都可称之为流动造型艺术,都是站在舞台上依靠有表现力的步态(舞步)与造型(舞姿)等为主要表现手段,都具有直观视觉性。就此而言,在塑造“艺术人体”的过程中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作为一名模特,仅拥有先天的好身材是远远不够的。服装的展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副好的衣架子,而是需要模特用她们不同的形体造型来演绎设计师的理念、服装的灵魂,使其富有生命力,这样服装所需要体现的内容才能被淋漓尽致的诠释出来。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表演艺术,它将音乐、戏剧、绘画、诗歌等融于其中,通过肢体与音乐的融合、肢体与空间的融合、肢体与色彩的融合等形式来传情达意。服装表演专业应当充分利用舞蹈教学,体现出课程内容的应用价值性。

作者:李洁菲

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论文 篇2:

论高校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的开设

摘要:近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方面的专业课程,在立足于复合型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这门课程的学时比重。尽管各大高校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普遍都非常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都积极和充分地利用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努力设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舞蹈课程,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与具备舞蹈基础的学生因材受教,从而发挥对舞蹈有兴趣的学生的最大潜力。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复合型服装表演人才;高校

一、当前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内的舞蹈课程概况

近年来,在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方面的专业课程,在立足于复合型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这门课程的学时比重。尽管各大高校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普遍都非常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都积极和充分地利用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努力设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舞蹈课程,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与具备舞蹈基础的学生因材受教,从而发挥对舞蹈有兴趣的学生的最大潜力。

当然,在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内开设舞蹈方面的课程,必然会产生利弊两方面的影响。多数情况下,这类影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专业的舞蹈教师不多

许多高校在设置舞蹈专业的课程时,出于种种原因,其舞蹈课往往是由本院系的服装表演专业老师兼任,这样的师资使课程的专业性势必受到影响。

2.适合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教材不多

可以说,就服装表演专业所开设的舞蹈课程中使用的相关教材而言,目前国内仍然少见有极为合适的、全面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教材,这样也就难以保证课程教授的质量,学生的接受效果也必然不十分理想。

3.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课学时不多

如果从舞蹈作为一门服装表演专业的基础课来看,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舞蹈课程学时安排还比较有限,同时,在真正实施时,可能还会因高校本身经常举办的其他活动而受到冲击,这样一来,教学质量也会有所下降。

4.服装表演专业内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

应该承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舞蹈专业教育一直处于学术教育的附属地位,是不以舞蹈专业的教学要求为主的。从现阶段的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素质来讲,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们的自身体形条件和普通人相比已经较好,但是仍然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在其走进服装表演专业之前,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专业教育,对舞蹈专业知识的认识可以说是毫无概念。

5.对舞蹈课程在服装表演专业中的影响重视程度不够

现有的传统观念仍然认为,舞蹈课程对服装表演专业的积极影响比较有限,不值得投入大量的财力及精力去开设这门费时费力的课程。很多院校仅仅把舞蹈专业课程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在授课过程中,对舞蹈修养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利用舞蹈的文化内涵对服装表演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还不是十分的重视。

二、舞蹈与服装表演的联系

(一)舞蹈与服装之间的密切关系

舞蹈作为人类最早发生的文化现象之一,是原始人类高昂的生命情调最充分的热力表现。可以说,是人类自觉地把舞蹈作为自身激情的审美对象,同时又极为自然地把舞蹈当作人类自身形象塑造的最佳艺术手段之一,这与服装表演的要义是完全一致的。

众所周知,人类着装的历史已极为悠久,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不断进步,服装最基本的遮体挡寒的功能,已不仅仅是服装表演所要展现的唯一要点。据资料显示,早在18-19世纪,法国就已经有商家为了促销自己店内的服装,专门请来一些人,穿上由他们制作的各种服装,在店堂内巡回展示给广大顾客,以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服装行业迅速发展,服装表演也开始出现。在服装表演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它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促销手段,而是越来越以一种表演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充实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满足着人们对服饰穿着的美的欣赏与追求。当然,服装表演同时还具有宣传本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作用。

舞蹈作为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必然反映人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国的舞蹈可谓博大精深,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舞蹈不但种类繁多,舞蹈动作也是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积累与演变。这对于我们在服装表演中有了很多的借鉴。可以说,中国古典舞蹈是一门以动静结合为主、兼具刚柔相济气质的艺术,其动作格外讲究气质的展现,可以说是人物所饰服装与表演者的个人魅力的结合体,非常具有表现力,其对生命信息的传达几近完美。

(二)舞蹈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积极影响

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作为服装表演专业内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有积极的作用,对其自信心的培养有一个极为有益的促进作用。

作为以人体动作为主的艺术,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着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表达的人类心灵深处的精神世界,其深刻的艺术思想、细腻的艺术情感、鲜明的艺术风格,使舞蹈成为一种集空间性、时间性于一体的动态造型艺术。同时,舞蹈又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化的强身健体的运动,其对训练者肌肉的调整与发展作用、对其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作用、对音乐等的协调性训练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本专业中的舞蹈专业课程,对于学生们的形体形态的要求,虽然不如专业的舞蹈教学一样严格,然而在日复一日的训练过程中,对受训学生各种各样不良的自然体态还是能够起到积极的纠正作用的。这种训练的长期进行,无疑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从服装表演专业中已开设的舞蹈专业的各门课程来看,身韵、形体训练、舞蹈基础、民族民间舞蹈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们通过大量的形体训练,基本掌握了服装表演及舞蹈中所共同需要的正确站立形态,即开肩、收腹、挺胸、立腰等。在经过把杆蹲、擦地、小踢腿等舞蹈专业的训练之后,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身体灵活性、身体协调性、平衡感、稳定感以及身体的开度、软度等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所进行的舞蹈专业素质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身体的各器官系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舞蹈动作的表现中,抬头挺胸的动作使学生们的胸部肌肉得到锻炼,在充分扩展的同时,也在气质上有所提高。

同时,对舞蹈专业课程的学习,令广大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使一些常见的流行病难以近身。可以说,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三、对服装表演专业已有舞蹈课程的建议

第一,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应该与该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办学计划、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等基本方针相结合,努力在办出自身特色的同时,对舞蹈的文化意义有一个完全的传达。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许这样做需要对现有本科生的培养计划有所调整,需要对其中有关舞蹈专业的课程进行全新的设置。也就是说,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既要考虑到舞蹈训练、形体训练等基本要素,抓住这门课程开设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意义,同时又要兼顾到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真正能够得到舞蹈专业实际表演水平及理论修养的双重提高。

第二,要尽可能地在有限的学时之内,使学生更多地对不同的舞蹈风格、种类、素材、要求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并初步具备一定的舞蹈编排能力。

归根结底,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掌握还是为其在服装表演过程中的创新所准备的。在这个前提下,如何调整教学培养计划,如何保证教学时时依据“一专多能”的基本原则,是舞蹈专业课程与艺术学院中的舞蹈课程的最在区别。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不甚认真的学习态度,不要仅仅认为这是一个副设的课程。

第三,教师可以在增加专业基础训练的前提下,形成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模块。进一步来说,这些舞蹈专业的课程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教学阶段来完成。

第一学年为舞蹈专业知识的基础阶段,主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第二学年是舞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积累阶段,主要进行大量的技巧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初步训练;第三学年是综合所学的舞蹈专业技能,将其运用到服装表演规划中去的全面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课程安排方面,除了要对学生持续进行不同层次及内容的舞蹈作品欣赏教学外,学习重点也要侧重为在舞蹈编排的同时多多结合服装表演专业,以求学以致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服装表演的实际需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在舞蹈专业的课堂上,努力进行T形台的表演编创,除注重舞蹈专业技巧的教授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多多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努力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去体验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大多数的规定动作,使其基本了解舞蹈训练的步骤、方法和要领,同时,也要适度地淡化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不要急于求成。

第四,要在根据教学计划的合理基础上,对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专业课程进行细致的课程安排,要时刻牢记舞蹈专业课程是在为服装表演专业奠定基础。

从服装表演专业自身的特点来讲,在舞蹈专业课上,应该更多地要求学生进行形体的训练,以使其身体的韵律、对音乐的协调性达到舞蹈专业层次的要求。这种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不但可以令学生们在舞蹈专业方面有所提高,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在日后的服装表演编排过程中,比较喜欢将舞蹈专业课程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

总的来说,服装表演专业内舞蹈专业课程的内容编排,要有比较明确的针对性、计划性和目标性。如果就高等院校本身的服装表演专业在三个学年分设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如何合理地分配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如何实施舞蹈专业的教学进度,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应该说,第一学年由于是初步接触舞蹈专业,其课程的具体内容安排,应以舞蹈专业的基础训练为主,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学在循序渐进的前提下获得实效。到了专业的第二学年,在前一年的教学基础上,可以将课程内容的设置侧重为层次性的体现,即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着眼于舞蹈专业技能的学习及舞蹈创编能力的提高。在课程的具体安排方面,可以把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作为主要课程,大力实施。

作者:杨 烁

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论文 篇3:

服装表演中的戏剧表演元素的综合运用探析

摘 要:服装表演专业是随着商业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门学科,它是现代人审美情趣、审美理念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服装表演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化,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方向的特点。服装表演作为一个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产物,引领着当今的时尚潮流,同时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服装表演艺术中戏剧表演元素的可存在性及其可发展性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服装表演中的戏剧表演元素日趋增多而明显,文章从服装表演的艺术形态分析,戏剧表演元素对服装表演的影响和作用,试析服装表演中戏剧表演元素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服装表演;戏剧表演元素;表演艺术

一、服装表演的艺术形态分析

(一)来源于生活的经验性

常言道“人靠衣裳马靠鞍”,可以说美是全人类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没有人不爱美衣,自然服装表演也成为最接近于生活的舞台艺术。试想你新挑选了一件衣服,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对着镜子左照右看,还会拉着身边的亲人朋友帮你参谋,收收腰,走两步,转个圈,打量一下是否得体。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事,也是服装表演最初来源具备的性质特点。与其说是服装表演对服装流行趋势和人类审美流行起着重要引导作用,不如说服装表演是源于生活,忠实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二)结合服装美和形态特点的造型性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着装的美学观点上历来要求达到人即是衣,衣即是人的最和谐、最融洽的状态。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那个超模长得好丑啊!”其实服装表演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美,是一种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在秀场上模特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中心,中心是所要展示的服装。我们常常看到国际秀场上有许多模特先天外形条件无可挑剔,表演自然,但却往往忘记应该表现的重点是服装,而不是模特本身。模特的使命就是要以气质风度为根本,以服装为中心,通过服装表演的技巧例如穿衣方式、走台步法、肢体语言、定位亮相等来最大限度地表现服装的造型魅力和穿着效果,并把其独特的生命力与优雅的风情传达给观众,使观众被服装的灵魂内涵所感染,产生共鸣与震撼,这才是服装表演的主要目的。

(三)体现审美的艺术性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会更具魅力。”这就要求模特的舞台表演不能完全依照生活中的动作常态。模特在T台上需要夸张日常的形体动作,诸如摆臂的角度大小、迈步的步幅大小等,为了整体表现协调一致并突出服装的表现特点女模往往需要加大提胯的幅度。而设计师为了配合服装的风韵特点会把T台布景和秀场背景音乐都布置起来以融合展示,模特表现出良好的气质风度融合服装做出一系列舞台表演动作,在不同的舞台环境下展现服装的灵魂。这就要求模特集中表现出最兴奋、最轻松、最大方、最神采奕奕的精神风貌,舞台上总是需要一种外化的情绪,这些都是为了最大可能地表现服装的艺术性和表演的魅力。

(四)结合人体美以及人体活动特点的表演性

一些初学者会把舞蹈的很多表演动作带入到服装表演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服装表演绝不同于舞蹈。德国导演墨克莱先生早在1984年到访中国时明确指出:“舞蹈是舞蹈,服裝表演是服装表演,它们是两回事。”舞服和舞蹈动作,是为更好表现舞蹈的内涵美而服务的,而服装表演的服装和肢体动作是为展示服饰美而服务的。模特的肢体语言创意和舞台表现的把握,都是以表现服装灵性为前提的,都带有明显的展示服装的意识特征。

二、服装表演艺术中的戏剧表演元素的应用

(一)注意力集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提出,演员应能“当众孤独”。

服装表演的舞台上表演者意外失误的现象是常有的,尤其是女模特需要着高跟鞋表演,这在有些特殊设置的舞台效果中是非常考验模特的坚定注意力的。2010中国新丝路海南模特大赛总决赛在三亚举办,众所周知十月的三亚多雨且下雨无规律,大赛首轮环节泳装展示现场,T台搭建于泳池中央,台面原本高于泳池水位,临近大赛开始的五分钟前一阵瓢泼大雨,T台表面的油布经雨水淋湿后赤脚走都很容易摔倒。比赛进行中一个个穿高跟鞋的女模特在台上出现大大小小的失误,有崴脚的甚至摔倒的,现场气氛紧张。但只要保持注意力集中,迈上舞台的第一脚提气、微笑,让自己脚腕给力撑住鞋跟,这样就可以表现完美。

(二)肌肉松弛度与控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谈到演员肌肉紧张时说过“不少演员在表演中整个肌体处于‘无政府状态’”,肌肉不服从意志的指挥而乱动,更有甚者动作僵化,面部痉挛。这样紧张是没办法顺利进行表演的,因此一切表演工作要从肌体松弛开始。

中铁子悦薹是海南海滨别墅的品牌,在拍摄其代言广告时导演要求表现出住在云中仙境般轻松慵懒的惬意。当时的拍摄现场布置了一个蹦床,模特需要在蹦床上跳高同时控制好自己的肢体以表达准确意境,倘若肌肉紧张过于僵化肯定出不了好片子,必须进行全身放松,肢体灵活起来让自己的情绪也能轻松起来,达到情绪和肌肉同步放松的状态,实现拍摄效率双倍提高。

(三)真实感与信念感

关于这一元素,有这样一句话,“创作是从演员的心灵和想象中出现了‘假如’的那一刻开始的。”

在服装表演中模特对这一元素的运用很频繁,不同风格的设计师、不同特点的摄影师以及不同性格的舞台搭档都会让表演经历擦出不一样的火花。生活中的真实感与信念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但在服装表演中,需要通过模特的自身想象力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去创作真实的“假如”。

(四)创作的想象力

“想象、幻想和空想,首先意味着用内心视觉去看而且正在看我们想着的东西。”想象力是戏剧演员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前提,也是演员最重要的创作能力之一。

模特与演员最大的共性就是都要在规定情境下瞬间打开空间想象力,领会和体验自己需要塑造的形象。NE·TIGER品牌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布秀上,上场前张志峰老师亲自培训模特,他要求表现出中国华服的韵味,模特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造型师打造妆容发型,但是眼神、表情以及整个人的气质表现是模特本身的自然流露。模特不可能因为穿上一件衣服就从20岁的青春变到30岁的沉稳,模特看到服装的那一刻必须根据生活中真听真看真感受的经验发挥想象力,凭着想象空间把自己放进那个阶段去完成表演。

(五)交流与适应能力

戏剧表演艺术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的,模特进行服装表演的要求也是如此,模特分男女老幼,服装也会有情侣装、亲子装的设计,模特在展示这类服装时需要有真正的交流和默契配合以并适应各种不同类型服装人物角色以及情境的变化,适应同台展示同伴之间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创作,也要引起同伴注意并与之默契配合,以完成服装角色任务,从而把这类服装的设计内涵表达出来。

服裝表演与戏剧表演最显而易见的不同就是服装表演是无声的表演形式,而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处就在于两种表演方式都需要表演者之间运用一定的交流方式与适应能力来完成演出。一场服装表演的一般流程是面试、试装、初排、联排、正式演出。时尚与国际接轨,模特在面试时常会遇到外国人,这种情形下模特如果交流能力差,结果一定是被PASS。如若面试通过,进行试装,设计师会悉心检查每一套穿在模特身上的服装,并指导模特关于设计理念的诠释以及秀场想要表现的效果。此时模特是第一次穿上这套衣服并且接收设计师这一季的服装风格讯息。走台彩排时,也是模特第一次了解舞台风格、服装要表现的风格、舞台环境、服装设计内涵。

(六)速度与节奏的把握能力

节奏是反映宇宙次序和协调的概念,在戏剧表演中,速度和节奏都是至关重要的元素。对于服装表演来说,不同的服装风格需要不同的舞台节奏表现,嬉皮风、田园风、中性风、朋克风、简约风等等每一种风格都配有不同的背景表演音乐和不同的舞台风格设置。模特要找到内在的节奏,在停步与动作中,有着断和续的表现里,在音乐节奏中,把握服装角色所赋予的情感特点,运用符合其服装内涵的角色规范来处理动与停,从而把握速度与节奏。

(七)形体表现力

戏剧表演中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应是内在体验和外在体现的统一。服装表演是一个体势语言的艺术,模特是无声的演员,形体则是他们用以表现自己内心体验的主要手段。

服装表演从14世纪发展到16世纪,由“Modle  doll”变为“真人模特”,主要原因就是玩偶模特具有无法自如行动表现的局限性。如今大学服装表演专业教学中,“形体训练”也成为服装表演专业培训的基础必修课程。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于服装表演专业来说,形体训练也是每日必修的。不能用最直接的语言表达,为了诠释时尚的涵义,形体表现力就成为服装表演表现形式的重中之重。

三、戏剧表演元素对服装表演的影响和作用

服装表演是一个多产业交叉形成的边缘性时尚产业,与戏剧表演一样集绘画、音乐、灯光、色彩等一系列元素于一体。同时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越来越多的服装表演会融入戏剧表演元素,从中会看到两个专业的很多共通性。

现如今,为了充分表现服装的设计理念、时代内涵、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以突出服装主题,诠释服装表演,越来越多的服装表演中有选择性地注入戏剧表演元素,在已有的程式化表演基础上,突破模特走秀的既定风格,形成一种崭新的表演方式。服装表演融入戏剧性表演追求的不是吸收戏剧表演元素量的多少,关键在于找准它们之间恰当的融合度,以达到服装表演和戏剧表演二者的“同频共振”,产生引人入胜的“音叉效应”,取得事半功倍的服装表演效果。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作者:李佳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探讨论文下一篇:企业发展管理营销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