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护理论文提纲

2022-09-08

论文题目:心血管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背景:目前,绝大多数心血管外科(Cardiovascular Surgery,CVS)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来挽救生命、延长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心血管外科手术具有以下特点:手术创面大、手术持续时间长、术中需要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以及多种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导尿术等,病情危重的患者甚至还需要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等诸多有创的辅助治疗措施。再加上患者的自身因素,心血管外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可导致术后出现恢复延迟、营养不良等情况。以上诸多因素均可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抗菌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病原菌的耐药问题变得日趋严重,甚至出现多重耐药的现象。术后发生医院感染,尤其是耐药菌的感染,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使临床的诊疗和护理工作变得复杂,医院床位紧张和周转率降低,而且还直接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甚至导致患者长期残疾或死亡。了解心血管外科术后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科术后医院感染及耐药菌的发生。目的:本研究将探讨心血管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在病原学结果回报前为临床医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及医院感染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三年期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留取的痰液、血液、导管、切口及尿液等标本的培养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结果:三年期间我院心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总数为2410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总数为535例,感染率为22.20%。2018年、2019年、2020年每年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6.76%(186/695)、26.02%(203/780)、15.61%(146/935),三年的感染率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8.46,P<0.05)。三年期间从感染患者留取的痰液、血液、导管、切口及尿液等所有标本中,共培养出768株病原菌,2018年、2019年、2020年检出的病原菌的株数分别为276(35.94%)、299(38.93%)、193(25.13%),三年期间病原菌的检出率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6.43,P<0.05)。在检出的768株病原菌中,各季度的检出率分别为20.96%(161/768)、32.03%(246/768)、25.00%(192/768)、22.01%(169/768),各季度检出率之间有明显差异(χ~2=30.60,P<0.05),第二季度的检出率较高。在检出的768株病原菌中,来自痰标本的有518株(66.33%)、导管标本有146株(20.35%)、血液标本有86株(11.01%)、切口分泌物标本有15株(1.92%)、尿液标本有3株(0.38%)。痰标本2018年、2019年、2020年占比分别为56.88%(157/276)、67.89%(203/299)、81.87%(158/193),痰标本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33,P<0.05);导管标本三年的检出率分别为28.99%(80/276)、18.06%(54/299)、6.22%(12/193),导管标本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53,P<0.05);血液标本三年的检出率分别为12.68%(35/276)、11.37%(34/299)、8.81%(17/193),血液标本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χ~2=1.73,P>0.05);切口分泌物标本三年的检出率分别为1.45%(4/276)、2.34%(7/299)、2.07%(4/193),切口标本三年的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62,P>0.05);尿液标本三年的检出率分别为0.00%(0/276)、0.33%(1/299)、1.04%(2/193),尿液标本三年的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3.17,P>0.05)。检出的768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G-菌)占64.32%(494株),革兰式阳性菌(G+菌)占23.70%(182株),真菌占11.98%(92株),G-菌、G+菌及真菌的占比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21.58,P<0.05)。G-菌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检出率分别为60.87%(168/276)、61.20%(183/299)、73.58%(142/193),G-菌三年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8,P<0.05);G+菌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检出率分别为28.26%(78/276)、24.08%(72/299)、17.10%(33/193),G+菌三年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真菌2018年、2019年、2020年检出率分别为10.87%(30/276)、14.72%(44/299)、9.33%(18/193),真菌三年的检出率之间具有差异,但无显著性(χ~2=3.73,P>0.05)。检出的G-菌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21.26%,105/494)、铜绿假单胞菌(20.65%,102/494)、阴沟肠杆菌(17.41%,86/494)、鲍曼不动杆菌(10.32%,51/494)、粘质沙雷氏菌(7.29%,36/494)。肺炎克雷伯杆菌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检出率分别为13.41%(37/276)、11.71%(35/299)、17.10%(33/193),肺炎克雷伯杆菌2019年的检出率较2018年下降、2020年的检出率较2019年升高,但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χ~2=2.01,P>0.05);铜绿假单胞菌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检出率分别为9.06%(25/276)、16.05%(48/299)、15.03%(29/193),铜绿假单胞菌2019年的检出率较2018年升高、2020年的检出率较2019年下降,三者之间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5);阴沟肠杆菌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检出率分别为9.27%(27/276)、11.71%(35/299)、12.44%(24/193),阴沟肠杆菌三年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χ~2=0.93,P>0.05);鲍曼不动杆菌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检出率分别为10.87%(30/276)、4.01%(12/299)、4.66%(9/193),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2019年较2018年下降,2020年的检出率较2019年上升,三者之间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P<0.05)。检出的10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未发现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即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10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5株(12.71%)对美罗培南耐药、20株(19.61%)对亚胺培南耐药,即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发生率为32.32%;86株阴沟肠杆菌中有1株(1.16%)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即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RE)的发生率为1.16%;5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8株(15.69%)对美罗培南耐药、20株(39.22%)对亚胺培南耐药,即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发生率为54.91%。G+菌共检出182株,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35.16%,64/182)、金黄色葡萄球(14.84%,27/182)、人葡萄球菌人亚种(13.74%,25/182)、粪肠球菌(10.44%,19/182)、屎肠球菌(7.69%,14/182)。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9.63%(8/27),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占70.37%(19/27),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检出的92株真菌中,以白假丝酵母菌(73.91%,68/92)为主。结论:1、心血管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2、心血管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其次为导管和血液。痰标本三年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导管标本和血液标本三年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心血管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1)心血管外科术后医院感染以G-杆菌为主,其次为G+球菌和真菌。(2)G-杆菌三年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G-杆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检出CRPA和CRAB,未检出CRKP。(3)G+球菌三年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G+球菌以葡萄球菌为主,检出MRSA,未检出VRSA。(4)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4、心血管外科术后医院感染具有季节性,以第二季度检出率较高。5、心血管外科术后医院感染可防可控,但任重道远,需常抓不懈。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医院感染;感染率;病原菌;耐药性

学科专业:临床医学硕士(外科学)(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研究现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评价感染

2.2.2 标本获取方法、时机及注意事项

2.3 药敏试验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医院感染率

3.2 病原菌来源

3.3 病原菌的分布特点

3.4 病原菌的耐药情况

3.4.1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G~-菌)的耐药情况

3.4.2 革兰氏阳性菌(G~+菌)的耐药情况

3.4.3 不同年份病原菌的变化趋势

3.4.4 不同月份及不同季度检出致病菌的分布特点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综述 心血管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情况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流发展的畜牧业论文提纲下一篇:我国民间投资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