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技巧

2022-07-07

第一篇:地理课堂教学技巧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导入的技巧

双柏县大庄中学 佘存兰

2009年9月9日

课堂的导入是中学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能体现一个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智慧与修养,体现出教师的地理教学观念,良好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开联想、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最佳状态的教学作用。恰当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完美的享受,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之中,或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望,很自然地与授课教师一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技巧有如下方法供参考:

一、 故障设疑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制造矛盾、设置故障,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

1 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引入新课时可以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知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若能恰当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学生的思维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绪论部份时,让学生谈谈“生活与地理”这个新的话题时,思考: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为什么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市场上为什么海产品琳琅满目?在国际中长跑比赛中,常拿冠军的为什么总是属于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漂亮的丝绸服装为什么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诸如此类的问题向学生作简单的解释,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地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即生活、地理是身边有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使其亲师亲知,进而在情的体验与理的思考中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和兴趣。

二、 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如在讲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伟线的认识时,教师若准备一个经伟网地球仪,亲自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不断总结经线和伟线的特点,整节课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往往能将教学内容具体

2 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必然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主课题,而一改以往地理课堂上的呆板、枯燥、抽象理论性强的局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的兴趣,对新问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导入方法。

三、 提问启示法

这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出新课题的导入方法。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再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在讲授东西半球的划分时,可以用提问启示法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伟度的标法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伟线,那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应该怎样划定?

生:0°经线和180°经线

师:没错,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能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个半球,而0°经线和180°经线也是两条相对的经线,从这儿划开,能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半,但是从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来看,如果从这儿划开,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会出现有些地方同一个大洲上的国家分在了两个半球上。

3 师:对,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不以0°经线和180°经线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而是以20w°经线和160E°这两条相对的经线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问题由教师提出,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探讨,然后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充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偿试,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不断的设“疑”,使学生一再出现新的疑问,教师再适当而巧妙地加以引导、启发,激发其思维,从而完成对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这是许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四、 类比分析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找出新问题与旧知识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或相同的地方而经常采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如在学习《降水和降雨量的分布》一章时,本章大部分内容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存在着许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如果授课教师应用得当,就会很容易突破各小节知识,而且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不易遗忘。采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既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又让学生用不同的知识结构寻找某种相似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 史实介绍法

在地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非常

4 多,授课教师若能把握着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相关课题时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有趣的地理学史或地理学家的故事,必然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毅力和创新精神,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譬如:在讲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时,可以适当介绍一下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在讲授“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时,可简单地讲述古巴比伦城消失的原因,在讲授地震与地震带的分布时,可简单地介绍天文学家张衡与地动议。

总之,新课程的导入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因人而异。但新课程的导入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不但能够很巧妙地引入新课内容,而且在长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会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第二篇:《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职初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在校教科室的组织和史地教研组的大力支持下,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研究的执行情况较好,现已准备结题。下面我就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做简单汇报。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探索职初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开展提问、如何提高提问的技巧,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适应新的课改理念,帮助新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徒共同进步。

意义:

1、好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是非中考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就变得尤为重要,不然整个课堂就变得学生没兴趣,老师没激情,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如何开展课堂提问就变得很重要了,一个好的提问,不仅可以据此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2、有技巧的提问,可让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心理学关于“表现力”的研究中说到: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能力;每个人都有向他人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倾向,教师也不例外,犹其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更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但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如何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地理课堂,乐于课堂反问、解决课堂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反问、回答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会让学习产生一种激情,而这种激情也会感染教师,会促使教师更加努力,更加奋发向上,更会使教师有一种自豪感。

3、促进职初教师不断学习与成长。职初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提问意识、提问技巧,就必须吃透教材、理解课程标准,不断深入地学习他人的经验,吸取他人的教训,这样才能不断成长。刚踏上讲台不久的新教师要想使自己通过提问不断成长,首先他必须敢问、肯问、勤问、会问,否则,他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更不能很好地去指导学生。其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包括对教材的理解、问题的设计技巧、课堂语言表达技巧、课堂应变的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调控能力、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能力等等,而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去积累,然后再通过自己分析、提炼,“悟“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培养职初教师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考要提出的问题、设计问题的能力。

2、培养职初教师课堂提问的意识养成,不断摸索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的研究。

3、培养职初教师肯问、勤问、会问等教学策略的研究。

4、培养职初教师让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模式的研究。

5、培养职初教师善于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 通过以上内容的实验研究,旨在达到以下目标:

1、树立职初教师课堂提问的意识,思考提问的方法,促使职初教师养成提问的习惯。从而改变教师上课只会进行“填鸭式”或“满堂灌”教学方法,让地理教学课堂充满活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想答、敢答、会答、善答。

2、通过学生的反问,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由质疑进而求异,养成创造性学习和思考的思维习惯,同时也培养了职初教师的课题应变能力。

3、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索、实践,课题组能成功找出“在地理学习中提高职初教师的课题提问技巧”的有效教学策略以及如何使地理课堂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的可行性措施。

三、课堂研究的方法:

在通过调查了解职初教师的性格、学生现状,寻找职初教师不善于提问的原因。要求职初教师-----课前,听取学生意见,借助他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积极思考、大胆实践,通过认真进行备课、认真进行课堂提问设计,设计适合学生能完成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上,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开口回答,运用多种教学途径,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课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四、课堂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根据职初教师的性格特点,探索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通过与职初教师交流、聊天,帮助其解决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提问的语气、遇到反问时的应变技巧等等,寻找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变措施,改善提问的方法与提问技巧。

(二)经常性的指导职初教师上课,鼓励其钻研教材,与其商讨教法,并经常性到班级听课,督促其写好课后反思或课堂小结。实现教学----反馈交流----思考----总结的教学模式,使这些环节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分阶段实施方案,探究职初教师课堂提问技巧的方法。

2011年3月,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2011年4月----2010年7月,以职初教师的课题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究让其提高课堂提问技巧的方法和策略。

2011年8---9月,通过收集整理总结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结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学习,大胆实践,积极探讨职初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方法、语气、应变策略,不断探索课堂提问的技巧。

1、注重理论学习。在研究的同时,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学习《新世纪教师素养》、《新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他人的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有。

2、通过认真进行备课、听课、课后教学反思、小结,设计适合学生独立完成的问题、通过讨论、思考能在课堂上完成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爱护、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不敢大胆地回答问题,主要是学生会出现错误,所以职初教师要设计适合广大学生的问题,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适合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的问题,针对学生出现错误就不要立即打断他们或惩罚他们,而是引导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把自信、希望的种子播种在他们的心田。让教师的爱心与激情化作了强大的推动力,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也能回答好教师提出的问题。

3、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课堂上可以进行

男女声PK,进行训练、对一些问题分小组讨论等等,并且在课堂上各组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竞争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让职初教师知道教师的情绪影响着学生情绪、课堂气氛,而课堂的气氛的好坏也影响着教师情绪,所以,作为教师,每一节课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多种预案,时刻准备着学生的“突然反问”,否则气氛就会变得很尴尬,既影响课堂气氛,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要让每一节课都在轻松愉快中渡过。

六、课堂研究的成果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校职初地理教师的课堂提问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设计的问题已经能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能让问题来源生活,且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的地理问题,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出多样性,师生课堂质疑问的触角延伸到了课外。几乎每一节地理课教师都能让同学感兴趣的问题来引领整个课堂,教师能引导学生去“向书本要答案”、“向地图要答案”,而且从上课开始到结束,教师提出问题或学生质疑问已经是师生习以为常的活动。实践表明,培养职初教师地理课堂提问意识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发展自己。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初教师的课堂提问水平不断提高。由开始的不敢提问、不会提问,变成后来的敢问、会问、善问。问题由开始的抽象到后来的比较贴近生活,由开始的语气生硬,变成后来的语气轻松、幽默。课堂气氛真的活跃了。

2、教师在提问时的内容更丰富了,学生也变得比较配合了。

3、教师的应变能力大大加强了。遇到学生的“突击反问”,心理也不慌张了,也不再有脱节的现象了。

4、教师的课堂反问水平,总结能力不断提高了。

5、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学习一般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难度比较大,教师的提问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充分锻炼了自己能力,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因此,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

6、学生反问的能力有所提高。首先是学生反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同时,肯定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刚开始时,没人反问题,到后来逐步发展到问题的地理味越来越浓厚了,问题的针对性也变得明确了。其次是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问题意识随着主体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问题情境的过程)越来越强烈。他们中有部分解决问题时有了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新表达方式、新操作程序。在小组的共同合作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70%的学生能很好地回顾与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大胆地表述出来,对他们认为有疑惑东西,敢于大胆质疑。要知道,只要学生能提出质疑,就说明他(她)积极思考了,这样你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

7、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

总之,将近半年的课题研究,有力的推动了职初地理教师教学教研工作的不断发展,增强了“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信心,对促进形成研究型的校园氛围增

强了动力。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挖掘潜力,发挥科研成果,使学校的地理课堂提问水平在科研的环境里不断提升。

七、问题与思考

1、学生主动参与的比例不是令人满意,每个班都有20—30%的同学老是提不起兴趣来。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原动力,没有兴趣,怎么学好?是不是在设计问题时考虑思维性、启发性多了一点,而对性趣性考虑得少了些?或者说没能把他们有机地统一起来?

2、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投入的精力还不够多,忙于备课、上课的时间比较多,课后深入反思,总结的时间不是很多,没能很好地把课题研究与教学过程很好地结合一起。地理教师的课时不是很多,但所带班级较多,作业量较大,教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再学习,去搞研究,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师的研究成果。

3、教师对问题设计的“层次”,没能把握得很好,因为在备课时,虽然有时会考虑到这一问题,但没能做到常态化,也就是没能经常地考虑学生也分层次,往往是把一个班看着同一个层次,这样就会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些茫然。

4、设计问题总是考虑到知识点多一点,总是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就万事大吉了,留给学生探究、质疑的时间少了些。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较少。

课题组组长:李新志

课题组成员:王峰峰

2011.9.30

主要参考文献:

1、《新世纪教师素养》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第三篇:中学地理学习技巧

一对一天材教育

中学地理学习方法之导读

中学地理课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万面:

第一,要学会阅读地理教科书。它包括了解地理教科书的一般表述层次,会区分

教材的重点和非重点,会运用课本插图、练习题和地图册去理解教材。 第二,会独立地运用地图这衡原理对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等。 第六,会在复习中概括知识体系。

第七,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查。包括了解地理课考核要求,熟悉地理考核方

式方法,会出地理考核题目,会评定成绩好坏等。

以上几种学习方法相互联系,组成地理课的学习方法体系,贯穿在地理课学习全

过程。该学习方法体系的核心和起主导作用的方法是运用地理知识的逻辑结构和运用课本、地图的方法。该体系各种方法,由初中到高中分层次地学习掌握,逐步深比熟练。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怎样才能学得最优的学法。即把学习过

程归纳为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重点难点)→精心听讲→课后复习→解决疑难→独立作业→同学互考→系统小结或小考→课外学习等九个有机联系的学习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学法"体系。学生在掌握了"学法"后,就会得心应手地运用"学法",达到"十会",即:会看书,会抓要点、重点;会分析问题思路;会自己做笔记;会

(3)整理好笔记。

作到提纲醒目、中心突出、内容精练、便于编写。

(4)联系实际认识自然,把大自然的现象和变化与课文内容相联系。

(5)阅读好参考书。提倡学生读参考书,是因为参考书是扩大知识视野的"良师益友

"。要把参考书和教科书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用的参考书往往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课外负担。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

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1天材教育

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

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

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

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

创新学习的意识。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

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1、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1.1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现代文盲定

义为,“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和图表的人,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 ”。[2] 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中心。地理编订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地理教科书》就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构建了新的教材框架,改变了传统的四大圈层,而按与人类关系密切程度,把人类生存环境由远及近分别讲述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在每个部分中都融入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因而在

所谓理念,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

种行为。有效教学理念主要为:第一,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它要求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可唱独脚戏;同时要求教师有“全人”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切不可将之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这种效益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第三,有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差异,因此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掘每个人不同的智力潜能,实施个性化教学[6]。

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强度等,让每个人都能主

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多给他们交流合作机会,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

2.3最近发展区理论制了学生的发展。现在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生学会学

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所以,我们应在教学开始时,去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例一: 高中上册•1.4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与公转

导入:新课之前,请大家解答一个小学语文的思考题,幻灯片上打出小学语

文第十一册《两小儿辩日》。接着提问(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孔子有没有回答出来?(3)请您帮孔子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导入的前两个问题

讲完课以后设计的一个活动:

3.3角色扮演,施以形象“参与”,营造学生自我表现的平台

中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一旦有了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赢得

别人的称赞,在称赞中他们获得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角色扮演主要是通过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高中地理学习技巧

上海市高中地理课程体系总体可分为三个板块:系统地理(地球运动、地质地貌、大气、水循环),人文经济地理(人口、城市化、三大产业、地域文化、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综合上海市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不难看出:系统地理是大多数高中生的绊脚石,人文经济地理答题思路狭隘,区域地理不熟悉。 通过分析上海市高中地理的学科考点和学生学习方法和心态,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平时成绩、地理兴趣、地理心里分数等),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心态和地理高考要求的学习方法:

一、 有目的、有总结、有体系的回归高中地理课本

高中生在看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种问题:打开书什么知识点都会,合上书本一脸茫然、书上细节把握不了、忽视课本、看书无体系等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分章节有重点的去看书、看书过程中列出提纲,知识点、合上书本由老师提问学生检查看书效果、定期提问复习此块内容。

二、 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补弱练习

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其掌握较差章节进行辅导,强化,提升

三、 专项练习,提升做题速度与正确率

通过该项练习,使学生正确分配高考地理做卷时间(选择题半小时之内、必选模块50分钟之内、任选模块30分钟之内)

四、 综合模拟演练

练习市重点高中的地理试卷(该试卷难度和灵活性较高),教室批改后总结学生错题进行讲解。

八年的成果告诉我们,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练习,高考地理成绩一般会在120分到140分之间。

第五篇: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向理科性质的一门学科,不少学生抱怨地理太难,其实只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地理还是很容易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1.认真审读题意,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全面分析并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

(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2.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看清编码、准确选择在填涂答案题时,注意上下题及a、b、c、d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

高考地理选择题满分技巧

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题时很容易被一些干扰项所误导;基础不牢导致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发掘、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做题时往往因为对题目的深层、关键信息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此外,答题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题就因为没有使用地理专业语言、语言描述不准确、条理不清、缺乏要点而丢分。

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梁振锋也介绍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题时,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难一般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尽量多得分;选择题可适当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区域地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题意,答题要条理清晰,宁多勿少、宁全勿缺。

图解法

图解法最重要,主要意思分为多种,如果要是无图材料考题,可以通过简单绘图方法得出。简图材料考题也可以自己画上辅助线,特别是有等值线的题目。图片比较详细,但是看不出来的,可以采用图图转换法,用在局部整体中替换,找到切入点。我们地理就是要看明白图,弄明白图中的要素,等温线、等高线、经纬度等等,并且结合各个答题要素就可以迎刃而解。

因果联系法

因果联系法,就是这种联系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联系起来,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和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判断。应注意两点:一是确定因果联系类型,是以因求果,还是以果溯因;是一因一果、一因多果,还是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二是获取图文信息,并条用知识行进思维链接,确定四选项与题干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高三地理习方法指导

1、学习方法上要采用文理结合

地理学习过程中,既有文科的灵活,又有理科的逻辑性,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正确运用。由于学习主要建立在理解在基础上,所以建议高三的文科生在学习的时候最好采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先理解再记忆。平时学习的时候还要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2、建立知识体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而且知识点之间也存在联系,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最好把知识点整合一下,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在方便复习的同时也能够梳理一下大体知识点加深理解。

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课本、参考资料上面,应该通过视频或者其他方式了解一下相关地理特点,比如洋流、气候等,把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3、注重画图能力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所以想学好地理就不能忽略地图。平时复习的时候最好是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相结合,通过地图理解地理知识。达到看到图就能想到相关地理知识,或者看到地理知识点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相关地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米磨出的是面粉下一篇:对老公说的暖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