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2022-04-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现代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的趋势势不可挡,高职教育也在逐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尝试中外交流与合作办学,高职院校提出“国际可交流”就是要把我国职业教育标准对标全球,而不能简单地关起门来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就成为新的研究重点。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篇1:

建构以辽沈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对外汉语体验式文化课程体系

摘 要: 体验式教学将体验引进课堂,通过人的经验特征选择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知识,深化体会,在实践中检验知识,从而做到自由独立、知情合一及实践创新。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支撑。本文从体验教学出发探究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以求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对外汉语 文化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外汉语教学虽是语言教学,但与中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文化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应有的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教学资源。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异彩纷呈,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发展历史使各地区对外汉语教学在总体一致的前提下,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如何以地域文化丰富和充实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在纷繁的文化现象中,选择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反映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很多地区对外汉语教学所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辽宁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在以满族文化为主体,兼具融合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清文化孕育下,辽宁地区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艺术形式,而这也使辽沈地域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近现代的辽宁又先后受到俄罗斯文化、日本文化的冲击,辽沈地域文化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的要素。同时,作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文明深刻地影响到辽宁人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盛京文化、骑射文化、工业文化……正是多元的地域文化,为辽宁对外汉语教学拓展了更为丰富、更具特色的教学内容。辽宁高校的对外汉语教育可以将以清文化品牌为主的多元文化作为自己独特的旗帜和文化名片。

笔者认为,在汉语应用语言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传统中华文化与辽沈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发掘辽沈地域文化优势特色,探求切实可行的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体验式文化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育理论的创新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着服务国际汉语教育和辽沈地域文化国际传播事业,发挥大学社会职能的精神,围绕语言与文化传播开展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旨在发挥语言与文化传播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为汉语国际推广和国际汉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软实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探索。着力构建国际化、开放型的研究平台,从地域文化传播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入手,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文化资源选定的原则与标准;地域文化传播与语言习得结合的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中国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不仅有助于汉语国际推广、传统文化传播,而且便于我们对自身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有助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二、教学资源的开发

第一,结合辽沈地区的文化、历史、社会情况,系统研究适合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辽沈地域文化内容。

这方面的研究以地域特色为本,以学生参与程度为标准,从古迹遗址、文化人物、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方面,确定代表性的辽沈地域文化内容。选取有价值的文化点及其蕴涵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作为授课内容,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精华和根基。

第二,以“中国传统情景文化教室”建设为主体,通过与留学生自学区、生活区的结合,在校园里打造一个辽沈特色地域文化示范区。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方式设置琴棋书画、民俗百态等文化场景,展示中华文化精华,反映中国人生活。让学生在学校内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第三,以“生活体验”为主体,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入辽沈地域普通百姓的生活,让留学生真实体验本地区各种特色文化。

三、教学方法的革新

为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开展学习,达到思想共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相关文化教育内容,我们将在文化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这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到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实践体验的情境,帮助和指导他们建构自己的经验,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教学内容也更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这种更直接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文化知识更自然地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这种教学方式辅之以课堂学习与专题讲座,将构成一个全景式、多维度的文化体验教学。

四、课程内容的更新

从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体系来看,有关文化知识的课程在种类与数量上明显不足。一方面文化课程内容庞杂,往往以中华文化的总体为依托,不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另一方面文化课程种类单一,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对文化的真实参与体验。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来华留学生往往较长时间居住于某个城市或区域,他们的汉语学习与该地区的文化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域文化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和突破口。因此,从课程设置方面,改变传统对外汉语教学以精读、口读、听力主要的课程体系。从辽沈地域文化特点出发,以辽沈地域文化资源为依托,开设更具多样性与实用性的文化课程,如民间艺术类课程、习俗文化类课程、传统戏曲类课程。在这些文化知识课程中,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文化学习内容,这些内容以知识、信息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感知特定领域的中国文化。

这种直观、明确地将文化信息传递表达出来的课程形式将是对外汉语文化类课程设置趋势。通过各类体验式文化教学模式的完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各个层面的中国文化,增强高校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效果。

五、特色教材的编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就是文化教学中的可用之“器”。关于教材编写,笔者认为应与语言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始终牢记文化教学是为了保证语言教学更加有效顺利地开展,不可本末倒置。初、中级阶段不单独编写文化教学的课本,主要以辅助语言教学的形式出现,高级阶段可编写单独的文化教材。在编写时可结合地域特色,以民俗文化为主线,选取辽沈地区具有代表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结合语言教学,编写反映辽沈地域文化特色的汉语学习教材。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真正融合,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辽沈地域文化的精华和根基,提高文化素养,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六、特色教师的培养

在发掘辽沈地域文化优势的同时,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培训,丰富和完善其知识结构及文化素养,并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其地域文化专长,促进其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还应聘请高水平的兼职教师,把一些辽宁民间艺人或某方面专才,吸收到教师队伍中,通过定期授课、现场指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将辽宁优秀地域文化直接传授给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更要使其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成为沟通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使者和桥梁,从而促进国际交流,增进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谊。以辽沈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对外汉语体验式文化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式文化课的学习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适应性,提高跨文化背景下各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认知能力。当然,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以辽沈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对外汉语体验式文化课程体系也是如此,笔者在此愿意与学界各位同仁探讨,以期不断完善这一体系。

参考文献:

[1]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研究:认知模式与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3]何秋兰.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J].语言教学研究,2008(8).

作者:王晟伟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篇2:

基于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下国际汉语的教学与思考

【摘 要】随着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的趋势势不可挡,高职教育也在逐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尝试中外交流与合作办学,高职院校提出“国际可交流”就是要把我国职业教育标准对标全球,而不能简单地关起门来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就成为新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对外交流;汉语教学;实践

汉语言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结晶,在国际交流交往中的地位和应用价值越来越重要,由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不仅在发展速度、规模和层次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和教材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相关的教学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可喜的是,目前高职教育也在逐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尝试中外交流与合作办学。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和交流,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成为新的研究重点。

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际化交流合作办学上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尝试主动招收外国留学生,这样的发展趋势不仅对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来说是一种契机,也有利于汉语言和地方文化的普及传播和融合,扩大国际汉语推广平台,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育方面尚处于缓慢的摸索阶段,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

一、我国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对外汉语教师师资缺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对外汉语师储备不足,教师短缺,现有对外汉语教师多事多是从中文、英语老师中等相关的专业教师转任过来的,很少有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师。教中文出身的老师虽然汉语知识扎实,但是英语水平往往不够高,尤其是在教零起点的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经常出现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的情况。教英语出身的老师,虽然英语表达流畅,但是又存在汉语知识基础不够扎实、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学错误。同时,对外汉语教师后期的选拔上也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偏重于教师教学技能的考核,而忽视了教师的汉语语言文字功底,实际上,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还需要对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及汉字的发展、演变、书写等方面有准确的把握,极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深厚的知识功底。

2.课程设置结构单一,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留学生通常是在入校第一年接受全面的汉语知识学习,后二年则进入各专业课的学习,在留学生课程设置上,第一学期平均每周约28个课时,汉字6课时,汉语听力6课时,HSK考试练习4课时,体育4课时。在第二学期则新增中国文化课,后二年在专业课学习之外,会有2-4课时综合汉语课。结合师生的教学反映,学校在汉语课程的设置上比较单调,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感。

3.现有教材实用性、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多为通用性教材,针对性不强,对留学生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实用性太低。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肖奚强主编的《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系列教材,也是属于通用性教材,针对性不够。而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多为技术应用型专业,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技能培养,专业术语太多,学习难度偏大,对留学生相关的汉语水平要求较高,这套教材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后期专业课学习需求。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套教材是每门课程四本书,而留学生汉语学习主要在第一年,两个学期根本学不完四本书,那么高职院校如何精简和取舍教材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4.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观念落后。

HSK考试结果是检验留学生汉语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这一教学目标的潜在设定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方式的传统单一以及学生学习冬动机的转变。教师教学上容易将HSK等级考试要求作为学习目标的重要评价标准,但实际上国际汉语教学并非简单的汉语听、说、读、写的学习。在高职国外留学生除了汉语水平的提升,对汉文化的了解、认同和传播同等重要。同时,还要注重留学生心理、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我国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对策思考

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合作交流办学,不仅是提升学校自身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当前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勢的需要,更是我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为争取更多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更多的留学生资源,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提升国际汉语教学水平已刻不容缓。

1.明确留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留学生的学习动机,汉语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能够保证他们汉语的日常交流;其次是让他们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再次是使他们的汉语水平基本满足后期专业课学习的需要。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一种技能训练,教材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用都要注重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语言技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研究,都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更加科学化和实用化。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升师资力量,培养优良师资队伍。

首先,应建立严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考核制度,定期对教师的专业基础,学习情况,教学技能等进行考核,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其次,应增加教师的培训学习机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扎实的汉语基础,需要对所教留学生的母语语言系统有大体的认识,需要了解他们所在国家不同的教学模式、风俗习惯,还需要了解他们对汉语的认知和学习程度。知道这些,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再次,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打造出优秀的教师队伍,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还可以通过开展讨论会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教学技能。可利用或借鉴实用性强又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技巧,丰富汉语课堂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中组建固定的汉语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灵活引入探究式、自学辅导式、范例教学、任务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汉语的学习技巧。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始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对各种语言技能的强化,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与演练的机会,可以模拟各种交际场景,让学生掌握不同交际场景中的语言使用特点,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安排,要适合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多说、多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要注意讲练结合,提高语言教学的实践性。

4.加强对专业用途汉语的研究,偏写校本教材。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专业用途汉语的研究,编制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既有普遍的针对性,又有实用性,现有的专门用途的汉语教材中,商务英语的教材占多数,这不适用于各高职院校专业学习的需求,也远远跟不上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专业设置及留学生招生情况,编制适合本校实际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国际汉语校本教材。

在教学初期选择教材,不仅需要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还需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从长远角度考虑,可组织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团队,编写适合本校留学生的针对性较强的校本教材。一是要明确本院的专业设置和留学生专业选择方向。在汉语教学课堂设计和汉语校本教材的编写上,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与专业教师沟通,共同编写专业基本词汇表、与专业内容衔接的汉语教材;二是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增加教材中的汉语实践应用环节,让教材内容更有灵活性。职业教育偏重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尽快融入企业,成为“准企业人”。因此,在编写高职院校对外汉语教材时,更应该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

5.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对外汉语教育的日趋国际化,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很难满足这种大量的需求,必需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信息化工程,现代教育技术在呈现教学信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更显突出。它能够以直观的形象,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的多样性和形象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增强语言教学过程的交互动态,使单向的教学活动变为双向的或多向的教学活动!。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看,要加强汉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不但要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还要使他们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能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研究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为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服务。

三、结束语

我国高职院校从尝试国际化合作办学到开始接受留学生,再到对提升国际汉语教学水平的探寻,既是国际汉语推广平台的扩展,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营造自身品牌、提高国际知名度的有效途径。打造高端对外汉语教学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需要广大汉语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概说[J].中国文化研究,1997(01).

[2]王路江,曲德林.新時期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05).

[3]蒋可心,金春花.浅谈对外汉语教学[J].外语学刊,1995(02).

[4]郭振华:《教什么?怎么教?——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1).

作者:何静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篇3:

对外汉语专业外语类课程考试改革探析

对外汉语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毕业时,其外语水平常常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通过对外语类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以期对教学能有较大促进。

对外汉语专业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化、外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工作。由此可见,该专业的毕业生要有较高的外语(尤其是英语)水平,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大多数学校通过比对英语专业课程为对外汉语专业开设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课程,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同时,学校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为本专业学生开设第二外语课程。通过几年的教学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进行这种学习之后,英语水平的确普遍要比其他专业(不包含英语专业)的同学高。但是,在对已经毕业的和正在实习的同学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当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英语时,还是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在诸多的原因中,没有有效的评价方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外语类课程考试进行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考试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方式单一

从目前的考试方式来看,对外汉语专业外语类考试与其它考试区别不大。首先,我们以精读考试为例。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精读考试与传统的英语考试方式相似,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题型以词汇和语法、用正确形式选词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等题型为主。其中,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比例约为7∶3,课外试题与课内试题的比例约为8∶2。这是英语考试一贯采取的考试方式,偏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考试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弊端。考试的题型流于标准化,学生过多的注重答题技巧,成了选择高手,但是真正的英语水平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分数不相符。“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根据被试的考试分数对其语言能力作出判断。”[1]但是,依照现在的这种笔试闭卷、以课外客观题为主的考试方式,教师是无法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对其语言能力做出判断的,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遏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无法真正检测出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不能全面、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二)考试内容不当

由于注重对应用能力的培养,外语考试的传统一直是强调语法、侧重阅读的,所以外语期末试卷中的词汇和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等题型的考试内容一般是与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的。那么,在这种考试内容的导向下,学生就不会抱着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平时的学习内容,因为在期末考试中是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的。英语是一种技能,对大学生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全部学完了,大学的课程只是起到了巩固并提高的作用。对于一些基础非常好的同学来说,就算平时不努力,在考试时一样可以比平时很努力但是基础较差的同学得到更高的分数。这种不公平性不仅打击了那些基础差的同学,也助长了基础好的同学的懈怠心理。

考试对教学是应具有导向性功能的,教师应当从考试中了解到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以现在的英语考试来讲,教师只能从考试中了解到学生做英语题的水平,很难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那么教师就无法通过分析考试,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这样的考试是没有真正起到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改进的功效,是不成功的考试。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对外汉语教师为主,因此,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英语基础知识教学之外,还应包含针对该专业学生所设计的对外汉语教学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英语教学,在对已经毕业任教和正在进行实习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同学进行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这部分知识,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考试方式和题型设置等方面的限制,这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在考试中体现出来,教学情况得不到有效反馈。

同时,第二外语也面临同样的窘境。通常情况下,学校一般会安排两个学期的第二外语课程。由于学习时间短,第二外语课程往往只教授简单的基础知识就敷衍了事。可对于学生们来说,往往就是这不起眼的第二外语,在他们的择业、就业甚至今后的工作中起到了意外的关键性作用。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受到了10年甚至10多年的英语教育,虽然精通者少,但水平一般者却占了绝大多数。那么,取胜的关键就在于第二外语。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加具有竞争力,我们现在常用的这种平淡无奇,仅靠死记硬背就能过关的考试方式,应当从根本上加以转变。

二对考试改革的建议

(一)科学命题

以往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凭经验或遵循传统的教学,教师把外语当成一门知识在教,讲解的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考试的内容也围绕着学生这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我们应当转变这一观念。实际上,语言的使用不仅受制于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还受使用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我们不能仅仅把语言看成是一门考试科目,还应当把它当成是表达思想和交际的手段。语言能力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在交际时对掌握的知识的运用。因此,设计考试试题时,应在兼顾本学期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交际能力、实用性等方面的测试,多角度地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测量。

(二)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对外汉语专业外语考试目前所采取的闭卷、笔试、以客观性试题为主的考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思维模式,真正做到考试方式“多元化”,即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开卷和闭卷相结合。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对学生的测量和评价要涉及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领域,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测量,即“态度评价+平时测验+技能考评+期末考试=总成绩”的评分方式。

态度评价包括平时教学中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等情况。教师通过平时上课对学生表现的详细记录给出一个总和的评价。

平时测验的设置可以弥补期末试卷中对本学期知识测试内容少的不足。平时测验是针对教材中的内容,在平时上课时进行的。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对最近学习的一个或几个单元中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取多样灵活的考试方式,比如用翻译、改写等方式考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而不仅仅局限于听写单词;可以采取多样化提问、角色扮演、复述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和句型结构的掌握情况,等等。

技能测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而设计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以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为主的。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工作中与人顺利交流或进行教学。技能测试就是为了检验学生使用外语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这部分考试内容是以往考试所欠缺的,但同时又是至关重要的。此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口试的形式,在一学期中一次或分批次进行,考试内容应该以用外语介绍中国或为初级留学生讲解某一知识点为主。同时,技能测试还能够弥补教育实习的不足。目前的实习一般是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一次集中实习,而根据许多国外先进的教师培训理念,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进行两次或多次教育实习要比一次实习的效果好的多。由于时间、实习基地、教师配备等因素的制约,进行多次实习暂时难以实现,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恰当的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并通过技能测试的方式给予评价的指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习不足与学生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

期末考试在对学生外语水平的评价中依然占主导地位。其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可继续按照现在的方式执行。但是在期末考试后应当对试卷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析,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考试制度,不仅应当能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且应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自身的教学质量,为教学双方提供较为理性和真实的事实依据。通过对对外汉语专业外语类考试进行改革,可以使考试和学习的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考试中采取的多种方式、多种题型的设置,可以更加科学、客观、合理、公允、综合地评价学生;通过改变评价,可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2]邹琼.现代教育理论与大学英语考试制度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4(1).

[3]周琦,肖瑛.改革考试制度彰显其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地位[J].高等理科教育,2005(2).

[4]齐瑞国,许鹏奎.高校课程考试的现状调查与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0(1).

作者:何婷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班主任情感教育与留守儿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