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考试简答题

2022-09-22

第一篇:教师考编考试简答题

音乐教师考编简答题

如何理解多元文化?

音乐多元文化是指在音乐教育中最广泛地尊重、汲取、接纳世界东西方各个国家、民族的不同形式与风格的音乐传统。世界各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各民族的音乐都是根据本民族的审美标准创造出来的,是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映,不能认为谁的高级,谁的低级,谁的科学,谁的不科学,只是具有不同特点而已,都应得到尊重与理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简述韦伯的艺术成就。

(1)《魔弹射手》的诞生(1821年首演于柏林)标志着欧洲歌剧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之作,韦伯也被誉为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2)韦伯的《魔弹射手》使德国歌剧摆脱了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它的特点在于:吸收了德国歌唱剧的特征,用说话代替宣叙调,咏叹调中常渗透着民谣素材,音乐描写着重于渲染气氛,富有浪漫的幻想性。歌剧序曲与剧情联系紧密,而且

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这些特征为瓦格纳的歌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并直接导致了俄罗斯、捷克、波兰等民族歌剧的兴起。

(3)《邀舞》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的一首杰作,乐曲描绘了舞会前相互结识、交往、邀舞的生动过程。这首钢琴作品后由柏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

1.简述巴罗克音乐风格的显著特点。

(1)在对位法上,复调音乐达到全盛,并向主调音乐风格上有了较大的转移。

(2)在和声上,数字低音的使用,导致了和声学的诞生,正格终止取代了调性终止式,半音和声使用得更为广泛,转调更自由,不协和音的引入、处理也较大胆。

(3)在调性上,大小调取代了中古调式。

(4)音乐术语上,出现了指示乐曲速度或表情的术语。

(5)即兴演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特点,在装饰曲调、变化主题、终止式以及对位的处理上,都更自由、深刻。

(6)在音乐体裁方面,出现了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协奏曲、大协奏曲、奏鸣曲、组曲、赋格曲等等新的音乐体裁。

2.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第二篇:考编教综简答题汇集(背诵版)【说教师】(本站推荐)

考编教综简答题汇集(背诵版)

1.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增加学生成功体验。具体来说,可以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

2)培养学生积极归因。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和言语评价,提供适度的帮助和指导。

3)感染学生积极情绪。用语言劝说学生,相信自己会有完成任务的能力。 4)榜样示范鼓励学生。适时、经常介绍榜样任务,学会与榜样做积极比较。

4.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教育评价的多元性。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

2)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包括评价主体的发展性、评价范畴的发展性、评价空间的发展性。

3)教育评价的即时性。包括即时反馈教学信息、即时激发学习动机、即时提供行为向导。 5.教师如何备课?

1)钻研教材。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参考书,其中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钻研教材有一个过程,一般必须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还应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钻研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

3)设计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等。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6.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动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7.简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1)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

2)公正的前提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

4)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5)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8.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素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果。

9.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六个基本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0.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客观性。是指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 2)主动性。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地发挥。 3)互动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

4)发展性。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 1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

1 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智力;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2)个性;高创造性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等。

3)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知识;原有知识的激活和运用在创造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管是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还是类比、联想,这都离不开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

12.促进知识正确迁移的教学措施有哪些?

1)精选教材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13.如何提高知识的直观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2)充分利用言语直观,突出词与形象的结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特点; 4)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参与直观过程; 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14.复述策略有哪些?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

15.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内化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形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

实质上就是对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16.在教学中应如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集体讨论。 17.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结果。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地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联系。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搞“突然袭击”。 18.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9.我国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知行统一原则;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20.简述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的转变(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2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的转变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尊师爱生。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2)民主平等。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教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3)教学相长。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

22.贯彻直观性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

1)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服务于最终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直观毕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如何遵循直观性原则,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正确地选择。那种为了直观而直观,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而不顾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遵循直观性原则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才能构成一堂优质课。如在直观教学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设问,安排学生讨论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虑,获得教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 3)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正确选择直观性教学手段。遵循直观性原则可采用的教学手段繁多,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及CAI课件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

学手段。

4)遵循直观性原则更应注重教师的引导。现代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得到贯彻落实的。可见,教师是一堂课的“导演”,教师在教学中“导”得如何决定了一堂课的走向。因此,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巧妙规划,做出色的“导演”,才能使学生的“戏”演得更精彩。 23.简述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受教育者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相关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 2)学校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2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包括以下几方面: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适应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

3 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5.简述班主任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班风,这是班集体形成的最终标志。

26.简述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三点:1)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导入方法,2)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导入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导入要能引人注目,充满趣味,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个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27.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理解终生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同时还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8.举例分析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教学中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思维定势,只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譬如,把一个桌子砍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思维定势会让人说出3个角的错误答案,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29.简述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差异,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2)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态度、课堂气氛、环境因素等,。

30.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1)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31.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a,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b,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c,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选择与安排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a,精选教材,b合理编排教学内容,c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方法。

3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2)变通性。变通性及灵活性,是个人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面对问题情景时不墨守成规,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问题的思考具有较大的弹性,思考路线朝着多个方向发散,能在不同的方向上提出不同类型信息的思维特征。

3)独创性。独创性是个人在面对问题情境时,能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方法,擅长做一些别人从未想过和做过的事,具有新奇性。 33.简述备课的基本步骤。

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专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及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此外,备课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备教学行为、备自我、备检测。

34.简述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 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品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品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品德情感和意志又影响着品德认识和调节者

4 品德行为,品德行为又对品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品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又对品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和谐发展。 35.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a,帮助学生牢固记忆知识,b,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c,重视知识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a,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b,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a,注重练习的质量,提高练习的有效性,b,注重练习的内容,加强练习的综合性。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a,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b,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c,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6.简述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和阶级服务。其特点如下:a,重视人的价值、个性的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b,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c,主张应当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37.课程标准的作用有哪些?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标准具有如下作用:a,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材的“教材”,具有统领教学的作用。b,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c,课程标准是了解学校学科教学的载体,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3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与假设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 39.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组织严密 6)气氛热烈

40.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

1)观察力。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缺乏系统性,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

2)注意力。注意水平有限,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的发展,无意注意占主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明显得到发展,但在整个小学阶段,无意注意始终,占主要地位。 3)记忆力。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4)想象力。想象力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5)思维能力。形象思维为主。

6)情感。情绪情感较稳定且比较单纯,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更加明确,学生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客观,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41.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方法有哪些?(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3)具备观察事物和现象的必要知识 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5)学会做观察记录 6)观察后归纳、总结

42.简述谈话法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 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2)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a,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b,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c,要善于启发诱导。d,要做好归纳小结。

43.简述练习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应用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

5 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渐,逐步提高。 3)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

44.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八个方面: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个别教育

5)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的影响 7)操行评定

8)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45.简述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环节。 1)合作小组的建立

2)学生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 3)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46.简述影响小学儿童能力形成的发展的因素。 1)先天素质。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2)早期经验。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越多,能力发展就越迅速。 3)教育教学。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5)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的投入到实践中去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47.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49.简述现阶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为人师表 5)教书育人 6)终身学习

50.依据记忆规律,如何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3)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4)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5)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51.简述学校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性格发展的主要途径。

1)校园文化;

2)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4)个别辅导或咨询。

52.简述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教学的基本要求。 1)注意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结合, 2)注意示范时速度的控制, 3)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4)示范要正确,

5)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

53.《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确定的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 2)教学实施;

3)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4)教育教学评价; 5)沟通与合作; 6)反思与发展。

54.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55.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6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6.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思想品德课以及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57.简述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策略。 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 2)激发间接兴趣 3)组织有关活动

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58.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遵循如下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59.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哪些? 1)学习动机的激发。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学习动机的培养,a,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措施学习动机的产生,b,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c,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d,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60.简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a,复习要及时。b,复习要合理。c,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

常用的方法有:a,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b,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c,复习方式多样化。d,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61.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应用要求。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法和事实说服法。 运用语言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a,要有针对性。b,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c,引导总结。

应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a,明确目的制定计划。b,做好充分准备。c,加强指导。d,做好总结工作。

62.学校德育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学校德育的意义表现在:a,学校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之一。b,学校德育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发展,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c,学校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63.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与知识技能是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a,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联系:知识与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b,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的程度,通过广泛的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64.加涅按学习结果把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哪几类。 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a,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b,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他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c,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d,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实时的动作操作能力。e,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65.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相统一。

7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6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五个基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67.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具体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良好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资源利用策略。具体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68.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69.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教师应做到: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减少机械记忆的使用。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70.简述能力的种类。

1)按照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2)按照活动中能力的创造性的大小,分为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3)根据能力在人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4)按照能力的功能,可把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71.简述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

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 第二,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

第三,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幻想不应该讥讽嘲笑,应该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为理想,把幻想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

7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有:

1)复杂性。复杂性体现在: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创造性体现在:a,因材施教。b,教学上的不断更新。c,教师的“教育机智”。 3)示范性和主体性。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6)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从劳动手段的角度来看,教师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73.简述影响个体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个体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性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但遗传因素对性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性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对性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3)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人格

8 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 4)早期童年经验。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

5)学校教育。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不同的教师领导风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不同。

74.简述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有效组织教学策略。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也就是说,不同认知方式的人可以取得同样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没有很大必要去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但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施以不同的教育,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去适应认识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并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7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a,有效的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b,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c,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d,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a,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b,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c,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d,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76.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有:

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2)等一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6)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77.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1)操作定向阶段。只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印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阶段。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和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阶段。指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互相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78.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79.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同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主要行为模式,每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此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指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儿童认知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指2到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知以自我为中心,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的概念,作出判断时,只能应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指7到11岁,该阶段的儿童其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的思维,守恒观念的形成的,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思维就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指11到16岁,该阶段儿童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80.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及优缺点 特点:

9 1)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的编制,

2)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 3)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优点:

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要求学生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进行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缺点:

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与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学生的知识水平。

8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辩证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辩证统一的规律 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 82.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结构的差异 4)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性别差异

83.简述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学的启示。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a,准备律是指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b,练习律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练习。c,效果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 84.简述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作用 1)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是指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

2)学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导作用,源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第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第三,学校教育是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任的培养人的工作。

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85.教学任务有哪些? 教学的基本任务有: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绪,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8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哪些?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 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的,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知的知识经验

已有的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率解决问题的基础,但若大量的知识经验是以杂乱无章的方式存储于头脑中,则对于有效的问题解决毫无帮助。显然,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存储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的解决。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以起到阻碍的作用。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体心理特性,也制约的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10 87.运用说服法的要求有哪些?

运用说服教育法,教育者切不可空洞说教,以势压人,要注意:第一,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第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诚信;第三,态度真诚热情;第四,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88.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 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的措施有: 1)明确概括的目的和方向性; 2)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3)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4)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 5)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比较; 6)对学习材料进行合理组织; 7)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89.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 1)了解学生的需要;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课堂规范。

第三篇:教师职业能力考试简答题

1、教师职业能力的功能(主要作用)

完善个人修养,提高职业威望,增强职业信心,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教师教学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⑴、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

⑵、关系:这五种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能力,也是最能体现教学艺术性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教学反思能力分别与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密切相关,而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与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往往是通过教学反思能力实现的。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针对新课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而提出的,是中等学校教师应具有的一种教学能力。

3、教师实施教案的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39 ⑴、按已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

⑵、按已设计的板书、已方法和媒体进行教学。 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

4、教案是教师上课的具体依据,教案一般应包括哪些全体内容?36 包括科目、年级、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安排及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5、课堂调控能力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如何做好课堂调控?38 ⑴、建立课堂教学常规,规范学生行为。 ⑵、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 ⑶、运用注意规律调控教学。 ⑷、运用语言艺术调控教学。 ⑸、利用教学反馈信息调控教学。

6、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43 ⑴、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⑵、要组织灵活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⑶、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7、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5 理解课程性质及课程基本理念,理解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掌握内容标准,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8、教育科研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⑴、学生的身心和利益不受损害。⑵、尊重学生的权益。⑶、尊重学生的名誉权。⑷、应该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

9、课题选择的条件有哪些?

⑴、要求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⑶、有善于发现工作中问题的能力。⑷、有用最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⑸、能够长期坚持,孜孜不倦。

10、文献查阅的作用有哪些?

避免重复研究、思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能性、思考课题研究的假设、思考课题研究的方法。

11、文献查阅的原则有哪些?

要有“坐冷板凳”精神、要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料、要注意资料的质量、安排足够的时间、要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

12、行动研究的要点包括哪些方面?

行动研究是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研究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所做的研究工作。其要点有: ⑴、学校中的教师行动研究则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并为了教育实践的发展所做的研究工作。⑵、行动研究是一种具有科学研究特征的实践过程,是对问题的一种反复探究过程。⑶、行动研究使用的具体方法是多样化的,并无特殊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查阅等。

13、什么是教育机智?

指教师面对特定的学生行为或特定的事件,通过敏锐地观察、准确地把握行为和事件的实质,果断迅速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14、教育机智包括哪些因素?

包括观察、理解、决策与实施。其中观察是教育机智形成的基础,理解是教育机智形成的保障,决策与实施是教育机智的外在表现,也是教育机智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15、教育机智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了解学生,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16、为什么说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形成教育机智的重要条件之一? ⑴教师的教育责任感越强,对教育现象的敏感度越高,就越能够对纷繁复杂的教育事件的性质迅速做出判断,才有可能对事件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从而体现出教师的机智。⑵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也会促使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采用有碍学生发展的措施,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处理教育事件,这也有助于教师教育机智的形成。⑶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会使教师认清自己的权利范围,认识到自己发挥权利的恰当时机与实际效果,从而减少权利的滥用、教育手段的滥施。这样,教师就会主动地想方设法避免粗暴地、不负责任地对待学生,促使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课堂教学中教育机智通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处理教学疑难问题;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处理非主体突发事件;处理自身失误。

18、教师在课外与学生效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有哪些方面?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机智;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的机智;帮助学生改正缺点的机智;

19、为什么说把教师定义为专业人员和专家教育专家?

教师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而且要做一名教育的专家,既要熟悉教材的的编写体系,又要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社会功能以及邻近学科的关系了如指掌。

20、造成中等学校教师工作压力过重的因素有哪些? ⑴、繁重的任务和多角色使教师承受巨大压力。 ⑵、期望和责任感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⑶、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⑷、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给教师带来了危机感。

⑸、学生不良的行为、人际关系、专业发展前景等因素 。

21、中等学校教师常见负性情绪、情感类型有几种? 强迫,焦虑,抑郁,恐怖

22、常见的心理调适能力的方法

森田疗法,情绪宣泄法,认知疗法,淡化转移法

23、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的负影响有

生理功能紊乱,心理功能下降,负性情感增加,迁怒于人

24、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

和谐的人际关系,宁静的心境,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力

25、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优秀性格的养成在注意几点 自律 ,自尊,自信,认真负责,自我克制

第四篇:体育教师招聘试卷考试简答题

1、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①积极地旁观; ②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 ③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2、教学研究是提高和成就教师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认识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①桥梁和通道;②大舞台;③大课堂;④大平台;⑤切入点。

3、什么是乳酸能?

人体如以最快速度持续运动数秒后ATP耗尽时代之而起的肌糖元在无氧条件下供能以使ATP合成并产生代谢物质——乳酸。

4、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谈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②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③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⑤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⑥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⑦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5、近年来,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综合创新原则等。

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7、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循序渐进的原则;2)全面锻炼的原则;3)经常性锻炼原则;4)区别对待的原则;5)准备与整理活动原则。

8、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答:1)体育运动对骨骼结构与机能的影响; 2)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3)体育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形态的影响。

9、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答:1)打好身体基础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评价;3)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4)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10、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人才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

11、青少年时期是速度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简述提高快速跑能力的练习方法. 答:各种起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加速跑,接力跑等

12、简述耐久跑的作用

答:①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 ②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 ③培养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1

13、分腿腾越动作要领是什么?请用简笔画描绘动作过程。

答:动作要领:从助跑开始双脚上板起跳后身体腾起、两臂前伸支撑,两手迅速推离山羊,两腿伸直左右分开,伸展身体,越过山羊,屈膝缓冲落地站立

14、什么是运动外伤?说出其中两种。

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皮肤、肌肉、骨胳等受到伤害,称为外伤。

外伤包括擦伤、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扭伤、脱臼、骨折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5、中学生体质综合测试和评定的工作是由谁来完成的?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是由校医和体育教师共同完成的。 (1)形态机能:身高、体重、胸围 (2)机能指标:肺活量、安静脉搏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指标:速度、耐力、灵敏、力量、柔韧

16、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7、简述前滚翻动作要领。

蹲撑,两手扶地,同时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团身向前滚动,前滚时,后脑、肩、臀部依次着地,然后抱小腿团身成蹲撑。

18、简述小学体育教学的一般性原则。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提高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9、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教育寓于严密的组织教学之中;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集体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0、根据《新课标》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哪些要求? 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②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③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④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⑤简单易行。

21、怎样预防体育活动发生运动损伤?

①要明确每一项活动的动作的要领。②要加强组织纪律性。 ③要加强体育卫生监督。

④要重视体育活动中的保护与帮助。 ⑤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⑥要注意运动的环境和条件。⑦上体育课的着装要轻便,身上不要有易造成伤害事故的物件。

2

22、人的食物中含有几大营养是什么?并说出它们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糖类)、矿物质(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和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碳水化合物在(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维生素、纤维素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23、谈一谈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教师角色的转变? ①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化(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等);

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师生转变关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给学生心理支持;注重培养自律能力等);

③教师成为研究者参与者(教师不再是机械执行者、法官和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好合作伙伴,帮助找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行动的策略,实施与检验行动等);等等。

24、简述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10分)

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10——15cm,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25、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8分)

答: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②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③落实得法

26、简述在支撑跳跃的教学评价中,对优等动作质量的评价标准。(8分)

答:①助跑:轻松、自然、协调、有力、速度快②起跳:速度快、有力、腾空高③撑箱动作:直膝、分腿大、展髋、有明显的制动和上体挺身动作,展体充分,姿态优美④落地:稳

27、什么是“极点”现象?

答:在长跑时,由于有机体各器官活动的协调作用被破坏,而发生肌肉酸疼,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不协调,跑速减慢,想停止运动等自我感觉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叫“极点”现象。

28、怎样克服“极点”现象?

答:当出现极点时,要求运动员有一个战胜困难的决心,要顽强的坚持跑下去,同时应该调整跑的速度,注意呼吸方法,机体内脏器官会逐渐适应,“极点”很快被克服。

29、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哪些?

答:

1、身高

2、体重

3、肺活量

4、立定跳远(50m)

5、台阶实验(1000m男)(800m女)任选一项;

6、握力、坐位体前屈(男)任选一项;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握力 (女)任选一项。

30、简述体育课课堂常规

答:1. 课前穿好便于运动的服装的鞋子,处理好有碍于运动的物品。

2.提前到达上课地点,主动配合教师准备好上课器材,下课主动归还器材,养成爱护场地,爱护器材的好习惯。3.因病因事不能上课,应按规定请假或见习。4.集合站队要快、静、齐。5.上课要专心听讲,细心观察,开动脑筋,认真练习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6.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关心同学,团结友爱。7.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注意安全。8.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坚持经常锻炼。

3

31、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答:①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②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32、写出小学五—六年级教师用书中男生和女生技巧的联合动作名称及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答:男生:后滚翻穿圈——跳起转体180度成蹲撑——前滚翻越过低障碍成并腿坐——肩肘倒立。

女生: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后腿前摆成并腿坐——肩肘倒立。

前滚翻动作要领:蹲撑,提踵,两手撑垫,同时屈臂、低头,身体重心前移,然后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团身,使头后、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向前滚动,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屈腿团身、两手抱小腿成蹲撑。

33、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素有哪些?并说出三种营养素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答: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提供机体生长、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的材料。

2)脂肪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糖类提供热能。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主要参与各种代谢过程。无机盐是人体组成的构成元素,是组织、细胞的构成成份,它能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调节和维持机体功能。水是营养和代谢的溶剂。

34、列举六项发展跳跃能力的方法,并写出急行跳远的动作过程。 答:跳绳、立定跳远、单脚跳游戏、双脚跳游戏、摸高跳、协同跳等 3)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35、撰写体育的科研论文(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论文题目; ②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③问题的提出或前言;④实验的内容、方法、数据的采集和统计;⑤数据的分析和论证;⑥结论和建议;⑦参考文献。

36、学校每均要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现将编制一本运动会的秩序册。请你简述学校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封面;2)目录;3)竞赛规程;4)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 简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答: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也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

3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1)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

(2)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4

39、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两类。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指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所共有的普通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 2)认识规律。

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 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规律。 l)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40、简述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答: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

(二)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

(三)有助于学

41、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

答:1)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原则;2)科学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5)与社会体育和地区体育特色相结合原则。

42、某学校某年级要开展一次年级篮球比赛,共有8个班(用A、B、C、D、E、F、G、H,8个字母来代替班级名称),比赛采用单循环的方法,经抽签A、B、C、D、E、F、G、H班分别抽得

1、

2、

3、

4、

5、

6、

7、8号,请你排出每一轮次的比赛场次。(10分)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第七轮 A——H A——G A——F A——E A——D A——C A——B B——G H——F G——E F——D E——C D——B C——H C——F B——E H——D G——C F——B E——H D——G D——E C——D B——C H——B G——H F——G E——F

43、简述轮滑直线滑跑的动作要领?

答:滑跑姿势、蹬地技术、自由滑进技术、直道摆臂技术。

44、 乒乓球攻球引拍动作的技术要领?

答:以右手执拍为例,两脚比肩略宽,两膝微屈,左脚稍前,身体略右转,重心在右脚。前臂在身体带动下横摆,引拍适度,体臂夹角约35度~40度;前臂自然弯曲,肘关节约为120度。拍形与台面垂直或稍前倾,手腕自然放松,球拍呈半横状。

45、水平一学生的身体健康领域的水平目标有哪些? 答:(1)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3)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

5

46、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哪六个方面的开发? 答:(1)人力资源的开发;(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4) 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5)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6)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47、体育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答:(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48、如何写好新课程标准下的课时计划?

第一,写法要求准确具体。应当充分考虑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第二,关注合作意识的培养。第三,发挥学生主体性。第四,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第五,认真备课,加强学法指导。

(6)

49、体操的含义以及包含的项目。

体操是一种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身体操练的体育项目。

“体操”是对所有体操项目的总称,而不是具体哪个项目的名称。依据目的和任务,体操可分为基本体操和竞技性体操两大类。基本体操是指动作和技术都比较简单的一类体操,其主要目的、任务是强身健体和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它所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常见的有广播体操和为防治各种职业病的健身体操。而竞技性体操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指在赛场上以争取胜利、获得优异成绩、争夺奖牌为主要目的的一类体操。这类体操动作难度大、技术复杂,有一定的惊险性,从事这类体操训练的主要是运动员。目前,竞技性体操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技巧、蹦床五项运动。其中,竞技体操男子项目有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六项,女子项目有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四项。由于竞技体操的历史最久远,可以说是竞技性体操中的“老大哥”,因此现在人们还通常习惯用“体操”来称呼“竞技体操”。 50、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场地器材布置几点要求

答:1)场地器材的布局与使用要合理,可移动的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

2)布置器材应符合锻炼卫生安全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检查,严防发生伤害事故; 3)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

4)场地器材的布置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学生。

5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注意事项

答:1)制定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形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学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和有所区别,重点考虑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情况。

2)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和本学科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终结评价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

3)在学生从事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方面都很了解,客观评价必须建立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

4)由于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同,能力不同,造成达到学习目标的时间不同。课程学习评价不单纯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评价,更不是选拔精英,因此,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和延时考试。

5)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方法要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6

52、 开发和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时应注意的问

答:1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具备因地制宜的特点。2要注意更新理念,根据“身体心理心理社会适应”整体健康观进行课程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要有助于学生达成体育于健康课程目标。3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要注意结合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4把开发和利用工作纳入体育教研工作之中。5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开发利用的管理督察和指导工作,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6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开发利用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进行专门培训,并将其纳入学历教育和学历后教育的计划之中。7各地各校应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53、教师制订教学方案时,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那些要求? 答:(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5)简单易行。(6)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7)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

54、 如何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评价?

答: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1)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2)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对《标准》、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程度;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及运用程度;从事体育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开发和运用体育资源的能力等。(3)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55、试述如何对体育设施资源进行开发? 答: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2)制作简易器材

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 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 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 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

7 地器材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例如: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等。

56、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那些原则?

答: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2)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如果只单纯发展某一局部的生理机能,不仅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还会对和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

(3)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4)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57、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答: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前,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相应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这叫准备活动。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又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就是使人体的“后勤部” (血液循环、呼吸等器官)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

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做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动作(如深呼吸),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代谢产物消除也快,并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58、说出侧向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动作要领,并画出一个铅球场地示意图。

答:1)握球:推球的手五指自然分开,将铅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指扶住球的两侧,手腕背屈。

2)持球:将球放在锁骨窝处,铅球紧贴颈部和下颌,肘关节抬起自然外展略低于肩,投掷手臂放松。

3)预备姿势:握持好球后,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左脚尖与右 脚跟在同一条直线上,右脚与投掷方向成90-135°,左脚与投掷方向约成45°,身体向右倾斜,重心在右腿上,左臂微屈置于体前,低头、含胸目视右下方2m-3m处。 4)最后用力:铅球出手角度:38-42°,球离手时手腕要用力,并用手指拨球。与推球的同时,左腿用力向上蹬直,以增加铅球向前和向上的力量。球出手后,,右腿迅速与左脚交换,左腿后举,降低身体重心,缓冲向前的力量,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59、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请举出5个学生最喜欢的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

答:灵敏协调素质是只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迅速、正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是田径运动员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之一。

(一)徒手练习:

1)听口令做目标选择性快速折反跑练习。 2)快速后蹬跑。 3)原地跳起转体360度或180度。 4)脚步移动练习。如:前后、左右、交叉的快速移动。单脚为轴的前后、转体的移动。左右侧滑步、跨跳步的移动。 5)原地、行进间或跑步中听口令做动作。

8 如:喊数抱团成组。加、减、乘、除简单运算得数抱团组合,看谁最快等。

(二)组合练习:

1)10秒小步跑接15—20米的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 2)10秒高抬腿跑接15—20米的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

3)一对一面向站立,双手直臂相触,虚实结合相互推,使对方失去平衡。 4)一对一弓箭步牵手互换面向站立,虚实结合互推互拉使对方失去平衡。 5)双膝跪地(正向逆向都可)听口令后迅速起身接加速跑。

6)身体平躺或趴在地面上,听到口令后做左右转体(可一周也可多周)后接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

7)行进间的转体跳(180度或者360度)。

(三)游戏练习:

1)走矮子步:教练与一名队员将跳绳拉直,并把高度适当降低,队员在绳子下走矮子和滑步动作。 2)“跟屁虫”游戏。两人或多人一组,其中一人做站立或活动的各种动作,并不断变换花样,其他人必须照他的样子做出与之相同的动作。 要求:想象力丰富,变换动作快。 3)“打老鼠”游戏:学生围成一个圆,在圆内进入一人或多人扮演“老鼠”,由围成圆圈的同学拿球类进行滚动,以来打到圈内的“老鼠”。被打到的“老鼠”与圆圈上滚球的同学互相轮换。

4)听号接球:练习者围圈报数后向着一个方向跑动,教练持球站在圈中心,将球向空中抛起喊号,被喊号者应声前去接球。 要求:根据时间和空间采取应急行动。 5)老鹰抓小鸡:“小鸡”跟在“母鸡”背后,用手扶住前面人的髋。“老鹰”站在“母鸡”前面要抓后面的“小鸡”。“母鸡”伸开双臂设法阻止。 要求:斗智斗勇,巧用心计。

6)捕鱼:将练习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鱼,一组手拉手为网,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捕鱼游戏。要求:斗智斗勇,巧用心计。

60、在弯道上起跑,你应站在什么位置上?如何克服弯道跑中的离心力? 答:在弯道上起跑,教师应站在扇点位置上。

为了克服弯道跑中的离心力,弯道跑时,整个身体向内倾斜,摆动腿前摆时,左膝稍向外展,以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膝稍向内扣,以脚掌内侧着地,同时,并加大右腿前摆的幅度。弯道跑摆臂时,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稍大,且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以便利用重心,产生向心力,克服离心力。从弯道进入直道时,身体逐渐减小内倾程度,放松跑2~3步,然后全力跑完全程。

61、根据新课程精神结合教学实际,你是如何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的?

答: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5)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62、在投掷教学中,最应注意的是安全,你在实际教学中是怎样做的?

答:1)建立课堂常规,强化纪律教育。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

9 2)上课前要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准备活动要充分。 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要告诉学生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以后再统一捡回器材,或者安排见习生帮助,队伍中其他的人不可乱跑,抢掷。 请就“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谈谈你的做法?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检验等,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多一些选择、让学生多一些想象、给学生多一份责任、给学生多一份信心。

64、组织一次小型体育比赛,需制订一个比赛规程,制订比赛规程必需具备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组织一次小型体育比赛,制订比赛规程必需具备以下内容:

1、比赛名称和任务;

2、时间与地点、

3、参赛办法(分组、人数、资格等);

4、比赛办法(方法、确定名次等);

5、比赛规则;

6、奖励办法;

7、报名日期和方法;

8、对参赛单位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6

5、上好一堂《体育与健康(体育)》课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为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一节《体育与健康(体育)》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哪些内容? 答:就一节《体育与健康(体育)》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教材、学生、教法、场地、器材、时间、气候、安全、教案等内容。

66、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意义的认识活动,它与一般的工作总结不同,需要经历一个科学而严密的思维过程,一项具体的课题研究,从选题到获得成果,一般需经过哪几个步骤?

答:一项具体的课题研究,从选题到获得成果,一般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

2、制定研究计划(题目、目的意义、对象、方法、时间安排等);

3、实施研究活动(材料要真实、充足);

4、对研究材料加工、整理和分析;

5、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67、某中心学校征地一块,该地块长110米、宽51米,现请你给该校设计一个周长为250米、有6条跑道的半圆式田径场,(跑道宽为1 .22米)。计算出该田径场直道总长、弯道总长、田径场半径、用地总长、用地总宽。并写出计算过程。(取小数点后两位) 解题结果:该田径场的半径为18米;弯道总长为135.07米;直段总长为114.93米;用地宽为50.64米;用地长为108米。 6

8、简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答: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也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进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 6

9、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答: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

(1)体育课。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

(2)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10 70、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两类。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指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所共有的普通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2)认识规律。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规律。

l)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71、简述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答: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

(二)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学习;

(四)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72、什么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是通过系统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73、小垫子在体育课教学中经常使用,请你举出4种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合理使用小垫子的方法。

答:1)技巧:前滚翻 仰卧起坐 肩肘到立;2)游戏:作障碍等;3)单杠或双杠:保护;4)在投掷教学中做目标。

74、篮球运球的练习方法有哪几种?(要求答四种以上)

直臂对墙运球 、直腿坐、做体侧运球 、单臂支撑旋转运球 、原地高运球踢腿

原地胯下左、右运球 、原地背后换手变向运球 、原地胯下前后运球环绕两腿做8字运球 、原地运两球(同时起落) 、原地运两球(交替起落)

75、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1)运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2)合理选择教材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 3)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76、跳高的助跑有什么作用?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

11 7

7、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时要消耗能量。体力活动愈剧烈,氧的消耗愈多,于是呼吸活动就会通过各种调节方式明显得到加强。运动对呼吸机能的作用是复杂的,除能最大程度地改善人体的吸氧能力,降低呼吸中枢对乳酸和二氧化碳的兴奋性和增强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外,据称还能促使呼吸机能出现"节省化"。实验证明,由于运动员呼吸机能的高度发展,呼吸和动作配合的协调完善,在进行定时活动时,呼吸系统的各项指标的变化,都比一般人要小。 (1)体育锻炼能提高呼吸机能(呼吸肌发达,收缩力增强、最大通气量大、肺活量增大、呼吸差区别较大)。

(2)体育锻炼能提高缺氧耐受力、氧的吸收利用率,调节呼吸的节奏和形式的能力增强

78、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几方面?

1)能否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生是否了解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

3)教师是否掌握了让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技能。4)教师应用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当。

79、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有哪些益处?

(1)预防心血管病 (2)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3)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4)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5)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6)预防骨裂 (7)保持身体活动的能力 (8)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型 (9)延年益寿

80、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81、学生评价内容?

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82、请列举五种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的练习方法。 (1)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3)下坡跑练习。(4)顺风跑练习。(5)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

83、终身体育的概念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 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84、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6-22岁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

12 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如脊柱侧弯、驼背、呼吸机能差等等,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的缺陷。所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8

5、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打好身体基础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的学习、锻炼 3)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 4)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8

6、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5分)

1)遵循教育规律与教学原则,结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科学系统地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基本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完善与发展,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与健康意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提升体育文化品位,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3)帮助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拓展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

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 8

7、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增进学生健康,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8

8、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形成规律)。(8分)

(1)运动技能获得阶段──泛化过程(2)动作技能改进阶段──分化过程(3)动作技能稳定阶段──巩固过程(4)动作自动化 8

9、学校体育工作的最高法规性文件是什么? 答:《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90、什么是竞技体育?什么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如何?

1)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也称“社会体育”、“大众体育”。厂矿、企业、事业、机关的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按区域特征分有:城市体育、乡镇体育、农村体育;按年龄分有:婴幼儿体育、儿童少年体育、青年体育、中年体育和老年体育;按性别分有:女子体育、男子体育;按职业分有: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按健康状况分有:正常人体育、残障人体育;按活动场所分有: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企业体育等。

3)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竞技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集中体现,有了广泛的群众体育,才能有全民的体育热情,才能有更多,更有潜力的竞技运动员被选拔出来,没有群众体育,选拔竞技运动员就没有了群众基础;当然竞技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充分集中体现,代表着本地区,本国家的群众体育水平。

91、矩阵组织的含义是什么?矩阵组织的优点都有哪些? 矩阵组织又称项目组织或专案组织,它是为解决某项特殊任务而组建的临时性工作组织体制。矩阵组织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长方形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项特定任务而组成的横向管理系统。

13 矩阵组织的优点:(1)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可以随时组建、重建和解散团队。(2)由于项目团队成员享有较高的决策权,其激励和对组织的承诺水平较高。(3)矩阵组织中的雇员有机会学到更多的技能。(4)充分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5)团队成员保留职能部门中的身份,从而在职能部门与项目团队间建立联系,加强了组织内的协作。(6)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矩阵是一种有效的分权工具。 9

2、体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

93、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既有套路演练,又有技击格斗 具有攻防技击性

具有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练功方法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作用:1 增强体质、防身自卫: 2 锻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3 竞技观赏,丰富文化生活4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9

4、什么是体育手段?体育手段的特点有哪些?

体育手段:人们为了强身健体、防病祛病、愉悦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用的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特点:历史性、国际性和民族性、地域性; 9

5、少数民族体育的特点。

群众性、季节性、娱乐性、多样性、实用性、健身性、整合性、欣赏性、永久性 9

6、体育与教育的关系

1)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3)教育对体育的制约和影响

第五篇:教师招聘考试_简答题总结

1、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活、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同的学生在认知特征、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创造潜能等方面各不相同,素质教育强调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不j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他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

(2)创造性。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

(3)示范性。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以身作则,为人师

表,师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

(4)长期性。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

3、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用软件的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要负责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

(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4、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其教育教学管理

的职责。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 们当作朋友看待。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以中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5、在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其具体要求是怎样的? 贯彻在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该体现于一切教育活动中,其基本要求可概括为: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教师主导作用是指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精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教师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教师教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应处处为学生着想,要通过学检验教,教不仅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为今后继续学习与提高打下基础。

(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育要促进学生发展,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发展。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观察、去研究、去思考、去体验,动手、动脑、动口,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得到发展。

6、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为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 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师要在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其次,教师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师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最后,教师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 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2)观察儿童能力与教研能力; (3)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育机智。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诚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7、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

(3)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 (4)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修炼,言行一致。

8、《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9、作为一名教师,你怎样看待现代社会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收受关系。

(1)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学习者,无论是在知识、智力上,还是在社会生活经验上,教师之于学生都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

(2)教育所要培养的是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

(3)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促成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他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者的个体,应该互相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友好帮助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学相长的社会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教育工作者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地影响。

10、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 (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5)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11、我国独生子女具有什么特点?如何针对其特点进行教育?

特点:

(1)生理条件比较优越。(2)智力发展较早,知识面宽。

(3)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在充满爱的阳光中成长的幼儿个性发展是健全的。 (4)由于是家中的“独苗”,有些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导致独生子女行为习惯上的缺欠较为突出。 措施:

(1)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思想,扬长避短。

(2)重视家庭教育,避免“四二一综合症”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

(3)学校要加强集体主义和劳动教育,用“群”的功能弥补“独”的缺陷。

12、论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指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 (4)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三)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工作。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 (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 (3)自身道德修养。

13、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对当前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的得到发展。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 (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教育。 (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6)加强青少年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重视人生观教育。

14、如何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

教育机智: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作 4

出判断、果断处置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行为。 (1)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2)发现自己有所失误时,要沉着冷静,要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补救。 (3)发现学生有妨碍教学的行为时,要因势利导。

(4)要用眼神、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行为控制课堂气氛。

(5)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掌握其动向,采取相应的措施。

15、如何让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16、联系当前实际,试述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1)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 (2)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3)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教育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4)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的完成任务。

17、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应如何进行指导?

(一)优等生: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

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二)中等生: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

教育:首先,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第二类学生,要要解决动力问题;第三类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第三,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后进生;特点;求知欲不强 ,学习能力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18、教师应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除此之外,阅读参考资料也很重要,教师应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时参考使用;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任何教师上课前都应该写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19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 (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 (5)写出课时计划。

20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如何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天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是指课堂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评价教师授课质量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2)学生的课堂参与;(3)内容安排 (4)教学方法(5)语言表达;(6)教学原则

21、班主任如何进行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1)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全面地了解研究学生、尊重信任学生。

(2)争取其他任课教师、团队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

育。

(3)班主任特别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要建立相互信任的班级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班级的发展目标,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 (4)班主任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5)确立班集体发展目标。 (6)建立班级各项规章制度。

22、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教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民族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这说明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地开发。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现在教育的内在机制在于从主体性源泉出发去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因此,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的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23、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等。 (2)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包括班级风气、舆论倾向、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

了解学生的方法: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的了解学生。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一个学生在校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老师,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多位教师通力协作教育的结果。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就是协调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力量。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主任要积极 7

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力量。

24、王老师今年新接了一个班,他应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请谈谈你的看法。

班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队伍,即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25、分析教师的成长阶段,说明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不同,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第一,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第二,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第三,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两个方面:

(1)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 (2)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具体途径有: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通过观摩分析,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

(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设置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

(3)进行专门训练。专家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交给新教师的,新教师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教学。

(4)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验的反思是狭隘的反思,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26、试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一)课时计划的差异。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新教师却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依赖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新教师的课时计划往往依赖于课程的目标;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安排教学进度,有很打的灵活性。新教师的课时计划一般不随课堂情境做出修改;备课时,专家教师会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新教师更多地提到自己做什么,而不能预测计划执行的情况。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缺乏这些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回顾先前的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则不能。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做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他当作必须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而新教师检查学生作业较为费时、效率不高。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

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三)课后评价的差异。在课后评价时,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教师的课后评价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则更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军事理论课作业答案下一篇:江苏省质量工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