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建设下古代文学论文

2022-04-15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教学团队建设下古代文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团队建设下古代文学论文 篇1:

关于高校教学团队执教能力提升的思考

[摘要]提高教学团队的执教能力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文章基于“木桶效应”理论,根据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团队负责人必须努力克服团队的“相对短板”,实现团队成员的有序排序,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效能,实现目标、价值观、人际关系的全面管理以及管理层面的硬性约束。

[关键词]高校 教学团队 木桶效应 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薛彤(1975- ),女,新疆昌吉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服务贸易。(北京 100024)张蓉(1972- ),女,辽宁沈阳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发展金融学;林妍梅(1974- ),女,新疆库尔勒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北京 100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强校计划人才资助项目“关于教学团队执教能力提升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BPHR2011C02)

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明确提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高校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这种背景下,全面、系统、深入、有效地开展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全面提升团队成员的执教能力,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团队存在的普遍问题

“团队”一词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中,指具有技能互补的个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组成的相互协作的正式群体。一个团队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互补的技能与共同的价值观;二是共同承诺的目的和业绩目标;三是相互承担责任;四是良好的沟通与归属感;五是有限的成员数量。20世纪80年代,教育界借用了“团队”这一概念,用来指各种不同的正式群体,如“学术团队”“教学团队”等。马廷奇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团队构成的五个要素,即目标(Purpose)、成员(People)、定位(Place)、职权(Power)和计划(Plan),可简称为5P要素。根据五大要素,一个成功的或是优秀的教学团队,应该具备目标性、异质性、动态性、合作性以及示范性等特征。从实践来看,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学团队,基本是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建设任务而组成的教师群体,多为典型的自我管理型团队,其满足团队的基本特征,但又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团队成员执教能力存在差异。团队教学中,一般会出现各个成员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这会大大影响教学方案的实施和执行,最终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如果只是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示范等短暂、局部的学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整体团队的执教能力,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团队建设成员参与度较低。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分散性,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编写教材等都可以独立完成,对他人的依赖程度低。这就阻碍了教师参与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削弱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

第三,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手段匮乏。目前的教学团队基本以同一课程(群)为维系载体,团队凝聚主要依赖物质利益,缺乏较强的向心力和持续的凝聚力,导致协同教学难以实施。

上述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根据“木桶效应”理论,任何一个组织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这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启示就是:首先,在团队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关注相对薄弱成员的成长。对于高校教学和高校教师而言,没有真正的“短板”,只有相对的“短板”,即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以及一些非学识因素;其次,要通过监督、管理、制度等机制,有序安排团队成员形成坚实的“铁箍”。

二、克服“短板效应”,提升团队执教能力

(一)知己知彼,完美融合

团队教学负责人在整个团队教学中应该起统领全局、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首先要了解团队成员的特点、优点、缺点,因人而异、取长补短,其次要了解课程授课对象的特点,最后才能游刃有余地安排教学活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实现有序排序。以学科大类平台课程“微观经济学”的团队教学为例,由于班级众多、生源质量不均,在安排教师授课之前,有必要了解将要面对的学生是谁,他们的专业是什么,特点是什么,甚至班级的特色是什么。这是因为理科学生、文科学生、工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课程的时候,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需求一定是不同的。同时,还要根据每位教师的授课特点安排合适的班级进行教学,取长补短,尽量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

(二)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简单地说,就是“1+1>2”的效应。20世纪60年代美国战略管理学家伊戈尔·安索夫将协同的理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协同理论成为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如果我们可以将一个教学团队看作一个公司,那么对它的管理同样适合协同效应。

团队教学的主要要素可以归结为人员、知识、能力、资源、关

系以及目标。如何让这些要素有序排列,并加以约束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是对一个团队负责人的考验。教学团队负责人要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制订教学计划,明确团队成员分工,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任务负责,不断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并有计划地落实到实践中去。具体而言,一是根据课程改革任务以及成员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团队的发展目标,并依据内外部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对团队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扩充与更新。二是分解目标,落实任务。团队负责人需要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与改革经验,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并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从而有效分解团队目标。三是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特点,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始终保持团队的活力与吸引力。例如,“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网络学堂”的应用,一方面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网站的维护和更新需要教师的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有利于团队成员的协作,对于学识渊博但不善于课堂教学的教师而言,这是更加适合的教学辅助工作。四是开放的团队建设思路,团队要具有不断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思维,力求每一位成员具有开放的思维,保证团队的开放性。

(三)形成常态、开放的集体备课制度

分工协作可以发挥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作用,而集体备课就是不断总结经验、分享经验的过程。如果我们的备课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团队成员就可以不断吸收不同任务、不同教学特点的教师的经验,获得全方位发展。在探讨网络学堂应用问题的时候,就是通过所有教研室的教师参与讨论的形式,建立一个开放、发展、进步的平台,彼此分享成功与喜悦,从而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团队建设。

三、目标、价值观、人际关系的全面管理,以增强凝聚力

(一)团队建设目标要贯穿始终,成为核心纽带

从“木桶效应”理论出发,再好的木板,再完善的组织,如果没有“桶箍”的话,同样没有任何作用。而这个“桶箍”,就应该是“约束条件”,保证团队顺利执行教学任务。约束可以有“硬性约束”和“软性约束”两种,在实践中考虑到教学团队的特质,有利于团队长远发展的应该是“软约束”。一般来说,这种约束通常会以团队建设目标的形式存在。一支教学团队应有一个共同的、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并且需要对其进行分解,既有短期目标,也有中长期目标。

1.短期目标实现硬约束。短期目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指导性、约束性,这有利于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例如,“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可以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本建设为目标,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改革,有计划、分阶段地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在第一阶段,“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就主要是以课程建设为目标,围绕课程建设提出非常具体的考核指标,如网络学堂建设评价、公共平台课建设考核指标等,团队负责人接受学校的考核,团队成员根据各自完成情况再进行考核。

2.中长期目标实现软约束。中长期目标要更多考虑“人性化”发展的需要,为每一位成员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使团队发展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息息相关。一是注重团队的学术性,提倡科研促进教学。现代大学的两项重要职能是教学和科研,有竞争力并持续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必须具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又保证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学团队成员在保证传统教学内容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更新、补充前沿学术信息,力求将所讲授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以高校的“质量工程”为载体。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就是构建和培育优秀教学团队的过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三是以教师的发展为长远目标。任何团队的发展都应该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任何个体只有通过融入团队,最终获得个人的发展,才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而决定教学团队长远发展和稳定性的目标应该是从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角度形成,这需要长期的发展和积淀。

(二)价值观途径——增强凝聚力

教学团队的特征之一就是异质性,这在无形中就会削弱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因此,要通过价值观培养使团队教师就共同价值观和团队规则达成共识,形成团队凝聚力。首先,团队成员之间要形成共同的兴趣,包括开展科研和教学创新的兴趣等,引导团队成员乐于分享、相互交流,在交流与沟通中形成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团队成员之间要建立正确的沟通理念,提高主动沟通的意识。以“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为例,针对团队成员都是经济学背景,思维习惯和处事行为比较推崇并符合经济学思想,价值观取向更多的是“经济人”角度的实现。因此,团队的目标以及分工协作,必须以有利于每个人的长远发展为前提,并能不断为其提供新的发展平台。最后,教学团队应该是开放、动态发展的团队,不断吸收新的成员、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实现“学习型”团队的建设目标。

(三)人际关系途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

通过人际关系途径,搭建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平台,促使其相互信任,形成“智者竭其思、能者倾其力”的工作氛围,体现出团队协作的优越性。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带头人的可信度至关重要。金惠红等利用共享心智模型研究科研型团队协作与团队效能的关系发现,团队目标、团队沟通、团队领导对团队效能有显著的正影响,从总体效应来看,在团队目标、团队沟通、团队规范和团队领导四个因素中,团队领导对团队效能的影响最大(0.70)。

总之,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目标是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和行动方向;开放、平等、良好的团队沟通,可以保证团队成员互通有无、共享资源,促进问题解决和排除障碍,保证任务及时、高效完成;团队负责人的示范、指导以及与成员的有效沟通,能促进团队成员形成一致的认可;团队规范则把团队成员的行为纳入一致性的轨道,从核心价值观到团队行为、个体行为,都有明确或默认的规范,对每个个体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从而促进团队行为的整体协调。

四、管理层面的硬性约束

学校管理层首先需要为教学团队的运作、目标的实现提供必需的资源、权限和制度保障。与高校学术团队比较,教学团队所需要的建设经费、资源配置以及共有教学资源的使用权等主要依靠学校提供。其次,学校还需要突破传统体制的约束,创新教学管理、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最后,还不能忽视教育对象——学生,他们的价值取向对于教师以及教学团队的效能也会产生影响。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外因诱导

提高团队教师执教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激励机制,这是外因诱导的改革,对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而言,外因的推动往往比内因的推动更有效率。因此,提升执教能力的发动机在于管理者而非执行者。当教师感觉到外部的强大压力时,自然会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

(二)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内因诱导

理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性的认识、态度和观点。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教学及其发展的本质性的认识、态度和观点。教育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动力、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教学效果的优劣,进而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水平。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参与教学改革,在观念和思想上首先要有提升执教能力的“愿望”,然后从职业精神这个角度出发,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压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

(三)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生的作用不能忽略。如何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从而在提升执教能力环节产生“有效需求”,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是教育要完成的课题。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接受大学教育,让他们接触社会,知道竞争的激烈、知道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清楚自己在学校的主要任务。这一问题解决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才会产生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2]李运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方法与途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

[3]吴冬红.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2(6).

[4]金惠红,杨松青.高校科研团队协作因素对团队效能影响的研究——以共享心智模型为中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作者:薛彤 张蓉 林妍梅

教学团队建设下古代文学论文 篇2: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探索

摘 要: 教学团队建设是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面对以硕士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不同课程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沟通协调不畅等不足,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建设方案,逐步通过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学术交流,拓宽师资来源,组建教学小组等方式,促进团队发展,取得一定的进步。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团队 建设方案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于2005年依托母体学校中山大学成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该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专业开设初期,主要以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资深教授“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尚未形成自己的教学团队,年轻教师的精力也主要集中在教学上,无暇顾及科研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自有教学团队,但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学团队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以硕士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

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3名。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4名,高级职称教师8名;17名教师具有硕士学历,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历;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名15。教师专业方向涵盖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基本覆盖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这样的职称、学历、年龄、教师专业方向结构在独立学院中较为合理,但以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批青年教师中,虽有7人次在校级授课比赛中获奖(含第一名),并有1名教师获评“广东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也有个别青年教师具有十年以上高校任教的教龄,对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余老师基本教龄在三到五年左右,教学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不够深厚,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效果有限。

该团队超过80%的教师,一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行业背景单较为单一。

(二)不同课程师资力量分布不合理。

该教学团队现有古代汉语教师2名,现代汉语教师2名,中国古代文学教师6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4名,外国文学教师2名,文艺学教师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1名,还有1名教师因该专业的“对外汉语”方向取消,正面临转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数量充盈,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力量单薄。

基于行业性别特点,该团队育龄女教师超50%,加之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该团队面临生育高峰;行业对教师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要求逐渐加强,以硕士学历为主的中青年教师急需通过访学,甚至离职读博等方式提高个人能力。一旦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有任课老师出现休产假、访学、离职等情况,则面临请相近专业方向教师代课甚至停课等问题,既不利于代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系统性发展,又不利于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建设,还扰乱了教学秩序。

(三)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易沟通协调不畅。

多教师任教同课程主要分三种情况:1.个别特色课程,要求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任教同一门课程同一个班。比如“汉字学与汉语正字”“汉语表达与应用写作”需要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方向,“公文与实用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中。2.师资充盈的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史”本可以安排教师轮流上课,但中青年教师占比大,迫于职称晋升的要求,多教师任教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班。3.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吸收转型教师或非核心课程教师为储备师资,需与本专业方向教师同上一门课,如“文学原理”。

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时,在教学进度、参考教材、教学内容、平时成绩标准、试卷命题、阅卷、录入成绩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仔细地沟通与协商。这是一个周期性的、比较繁杂的工作,要做到统一行动并和谐有效地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鼓励校外学术交流,发掘教师潜力。

鼓励教师利用游学、访学等機会提升个人学术水平。目前已选派1名教师到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游学,3名教师分别到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访学。

充分借助母体学校资源,安排青年教师到中山大学中文系旁听硕士生、博士生课程。该团队已有4位老师坚持听课一学年。期间,2位老师共同申请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广东汉语方言调查”的子项目,1位老师成功申请到校级教改项目。

把握本校教师人才培养计划,积极申请“博士导研计划”,即通过校外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或博士研究生指导本校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一些进步,目前该团队已有两位老师成功申请。

(二)拓宽师资来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聘请学术带头人,引进高素质研究人才。聘请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百优博士论文”获得者宋俊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成立以宋俊华教授为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小组,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广东木鱼书、木偶戏调查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2篇。聘请陈小辉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出站,已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并发表论文40余篇。通过学术带头人与高素质研究人才,带动学术梯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的学术凝聚力。

聘请双师型教师,丰富教师行业背景。聘请原长隆旅游度假区企划总监、副总经理、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李铭建副教授,前徐州报业集团记者刘皓、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记者令倩倩等一批具有文化产业、新闻媒体行业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既圆满完成了“节事创意与策划”“新闻写作”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授课,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领域。

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傅浩泉(广州市皓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张翼鹏(《家庭医生》杂志社主编)、韦宏日(南方日报社广告部策划总监)、邹伟全(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主管)、姜迪武(国家二级演员、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培训部主任)等一线专家进课堂,用实际案例或亲自表演为学生讲解课程相关内容。相关教师也前去听课学习交流。

(三)组建教学小组,合力促进教学与科研。

结合现有师资,将相近教学课程与科研方向的教师整合成立7个教学小组,语言学2个、中国古代文学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外国文学1个,每个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扎实的老教师担任组长,带领中青年教师,发展建设各个教学小组,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教学小组内部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小组间积极交流,主动分享校内外学习经验。如分享贵州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经验,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广东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及保护工作;分享由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主办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创新培训班”的心得体会,团队教师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校系人才培养目标助益良多。

教学小组形成合力,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科研项目。目前已申报并获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课题各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这些项目的立项对增强团队的学术自信,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摸索出一套符合该专业团队建设特色的方案,充分发掘已有教师潜力、丰富师资来源、强化内部整合,使团队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芬香.河南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4):80-82.

[2]方学森,李雪梅.新建本科院校文学类二级学科教学团队优化——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个案[J].池州学院报,2011,25(4):144-147.

[3]沈慧.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报,2012,11(3):23-25.

[4]曾芳芳.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困境及其破解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8):145-146.

作者:蒋晓晨

教学团队建设下古代文学论文 篇3:

省级精品课程《图形图像处理》的建设探索与体会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等若干方面。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应结合课程特点和学校软硬件条件,采取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加强精品课程配套网站建设、推进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等举措以求达到建设目标。

关键词:精品课程;图形图像处理;建设

The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in the Buliding Provincial-level Excellent Courses of Graph and Image Processing

JI Yong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225127, China)

Key words: Excellent Courses; Graph And Image Processing; Buliding

最近几年,各高等院校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杰出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启动了高等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基于上述指导精神,我校在最近两年启动和开展《图形图像处理》省级精品课程创建工作。《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主要介绍Adobe公司开发的Photoshop软件的各项功能及操作,包括图像基础理论知识、绘图修饰及图像编辑、创建选区、通道和蒙版、图层的应用、文字图层、图像色彩校正、图像的分析与扫描、滤镜的特殊效果等内容。相关教学内容实践性强,在实践中的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该课程建设小组的负责教师和各位主讲教师的辛勤努力和踏实工作,制定出科学的建设规划,并在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师资团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配套教材,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实验和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建设工作。目前该课程已经通过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的评审,被确立为省级精品课程。

1 具体的经验和体会

1.1 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加强精品课程配套网站建设

目前在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课程网站的建设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精品课程配套网站的建设,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增强学生现场真实感,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实际上在教育部最新的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已经赋予了信息技术应用这一观测点更大的权重值。伴随着这一调整,必将有力的促进目前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另外考虑到目前在高校中,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已经逐步得到改善和更新,教师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网络操作技能也日益熟练,无疑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配套网站建设过程中,我们有这样几点经验:

1.1.1 在网站内容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和项目

我们不能仅仅将网络建设仅仅看成是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手段或方法,切勿将课程网站变成课堂教学的翻版。如果只是将主讲教师信息、教材电子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等简单的挂在网站上,而没有仅仅更多互动环节的设计,就不能认为建成了一个高质量精品课程网络,这样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促进课程教学,也不能吸引学生长期关注课程网站。在我们的网站建设与设计实践中,为不同班级的每个学生都预留了相应的网站空间容量,并为学生分配相应的帐号和密码,这样学生可以在能够连通网络的任意地方及时将自己的项目任务的实例作品及时上传。主讲教师需及时审阅这些作品,在下次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对学生作品或者设计实例进行点评。点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学生上传的作品中遴选部分优秀的作品,向广大学生分析这些优秀作品的精巧的设计思路,突出的操作技巧,进而可以回顾和强化各个理论知识点,有效提高教学实效。二是以不点名方式点评一部分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有缺陷的学生作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这一好一坏两种作品的点评,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学生对精品课程网站的这一功能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精品课程网站中,我们也设置了师生互动交流板块,借助网络,解决部分比较内向的同学羞于向老师当面提出疑难问题的困境。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感触、体会发表在网站上,以便主讲教师分析总结,改进其教学手段和方法。

1.1.2 精品课程网站的界面设计

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界面的总体设计要求是风格朴素简洁,并带有适度的创意,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惊喜和视觉冲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学生导向原则

设计网页要站在学生的观点和立场上来考虑设计网站。要作到这一点,必须要和学生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目标、期望和偏好等。

2)简洁和易于操作原则

没有必要在网页上设置过多的操作,堆积很多复杂和花哨的图片,尽量使用文本链接,操作设计尽量简单,并且有明确的操作提示。

3)布局控制

根据心理学家George A.Miller的研究表明,人一次性接受的信息量在7个比特左右为宜。基于这个原理,一般网页上面的栏目最好选择在5~9个之间。如果栏目过多可以考虑分组处理,组与组之间以平行线分隔或者利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4)和谐与一致性原则

通过对网站的各种元素(颜色、字体、图形、空白等)使用一定的规格,使得设计良好的网页看起来应该是和谐的。网站的众多单独网页应该看起来像一个整体,这些网页应采用一致的结构设计,一致的导航设计,一致的操作设计。

1.1.3 重视精品课程网站的维护管理工作

我校由专业网站设计人员构建一个统一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拥有一个独立的域名并配备独立的服务器。在该网络平台上设置有本校所有省级和院级精品课程网页的链接,即通过该平台可访问所有课程网页。不同课程网页的界面风格、结构设计大体保持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将专业课程教师从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教师只需及时修改和更新、维护课程内容,发布精品课程动态信息,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即可,而无需亲自从事复杂的专业网站的代码设计工作。

1.2 推进与专业课程相衔接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是为了让职业资格证书的拥有者更好更容易的就业,因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精品课程建设之间就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而课程就是二者最佳的切合点。从根本上讲,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其实质是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着重进行如下几项工作:

1)增加实验与实训教学比重

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将教学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设计了若干项目任务,通过这些项目任务的相关实验实训课程,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目前实践性教学环节已经超过整个教学总学时的50%。

2)推进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覆盖了职业标准要求的理论考核知识,实践性课程的技能模块涵括职业标准规定的技能操作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获得相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具体技能,使持证者进入行业后反映的技能能够达到相应的职业或行业标准,能够胜任实际的工作岗位,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3)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

为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必须加大课程主讲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目前《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主讲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并具有相应职业资格或考评员资格。

在《图形图像处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中,课程建设小组参加了Adobe数字艺术中心计划(ADAC),并要求学生参加Adobe公司的中国教育认证计划。如学生通过Adobe公司的在线考试,即可获得Adobe Photoshop CS科目的中国产品专家证书(ACPE)。该证书在图形图像处理领域的专业人员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并使得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已经组织的数次认证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5%以上。

2 结束语

上述内容是本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的一些心得体会,实际上创建维护一门精品课程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教材和辅助教材建设等若干方面,因此在创建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俊英.从国家精品课程政策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6(7).

[2] 张再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6(1).

[3]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模式到新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训标准化操作指导手册[Z].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纪 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高校美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