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格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2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师人格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教师人格作为小学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作者以近十年来我国小学教师人格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小学教师人格的研究方法、小学教师人格的特点、影响小学教师人格的因素、小学教师人格与学生成绩的关系、小学教师人格与教师心理关系六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在反思小学教师人格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教师人格心理健康论文 篇1:

漫谈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作用

时间过得真快,掐指算算,走上工作岗位已经二十多年了,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也有了这样的感受: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起着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取决于我。

应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塑造学生人格起着极其重要地作用。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健康地成长,首先要求教师除了掌握较高的教育教学方法外,更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对教师的心理问题一直比较忽视,致使许多的教师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干预,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增大,职业倦怠滋生等,使教师发生心理障碍,构成心理疾病的比率增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

我曾经与一位姓王的同事搭档,听她上课,如沐春风,学生总是在她的满面笑容所营造的祥和氛围里受到心灵上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她也总是在课外询问学生的生活问题,并帮助较贫困的学生,夏天的早上,她会给学生准备好水;寒冷的冬天,让不小心弄湿衣服的学生先在办公室烤干衣服,才补课。在像她这样的好多老师授课的班级里,学生普遍性格乐观,积极向上,尊敬师长,品学兼优。由此看来,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老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学习气氛。

作为一名教师,其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是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如果忽视教师这一重要的教育因素,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发掘出教师自身的教育因素,才能保证学生心理教育的实效性。

某位男教师,由于自身性格暴躁乖戾,情绪常常失控,又加上偏执,遇事老爱抱怨,却从不反思自己,在课堂上遇上一点小事,不是耐心解决问题,而是暴跳如雷,大光其火,搞得上下鸡犬不宁。学生上他的课,都是诚惶诚恐的。作为一名老师对自己缺乏气度,对学生缺乏宽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普遍精神萎靡,叛逆消极,极度厌学。

早在1996年,联合国心理学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地痛苦。”美国联合国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考》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性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如果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如和蔼、热情、宽容、耐心、有幽默感、作风民主、欣慰坚忍、关心学生,同时具有令人愉快的表情和礼貌等,就能深得学生的爱戴和敬慕,学生也会随时随地的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并在暗地里模仿。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就会无形中受到教师健康心理的熏陶和影响,从而能够得以健康成长。反之,教师粗暴无理,偏爱,不公正,工作拖拉,情绪不稳,挖苦嘲笑,缺乏耐心,傲慢自大等,这样的教师不仅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害怕,说谎,缺乏礼貌,反抗,挑衅等消极心理反应。

因此,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及时重视自身的问题,不但保证自己的生活快乐,更肩负起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使学生茁壮成长。我相信,经常反思自己,努力积极向上的教师,会影响很多的教师做得更好!

作者:李艳丽

教师人格心理健康论文 篇2:

近十年来我国小学教师人格研究述评

摘 要: 教师人格作为小学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作者以近十年来我国小学教师人格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小学教师人格的研究方法、小学教师人格的特点、影响小学教师人格的因素、小学教师人格与学生成绩的关系、小学教师人格与教师心理关系六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在反思小学教师人格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 十年 小学教师人格研究 述评

小学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其人格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十年来,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学教师人格进行了广泛研究,从各类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专门讨论到各种专业杂志对教师人格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均反映出小学教师人格研究资料的不断丰富。为了更系统的整理关于小学教师人格研究的资料和观点,笔者以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小学教师人格的研究文献为分析文本,对国内已有小学教师人格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回顾,以期为今后小学教师人格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起点。

一、研究方法

在小学教师人格研究中,我国学者比较侧重于理论研究层次,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实证研究中,主要采取了心理测量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测量工具主要是美国R.B.卡特尔编制的16PF问卷的修订本。例如,《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现状研究》(吴素梅,2002)[1]、《小学青年教师个性特征调查分析》(许宏,2001)[2]等。只有一篇《杭州市小学青年教师埃里克森人格特质调查》(许巍等人,2008)[3]是采用埃里克森人格问卷(EPQ成人版),一篇《小学教师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研究》(倪建良等人,2010)[4]采用G-Y人格量表的中国修订版进行调查,而王本余(2004)[5],傅伟忠、瞿正方(2000)[6]的研究则是采用自编教师人格问卷。

很少有研究使用了除问卷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在检索到的资料中,仅有陈益、李伟(2000)[7]对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和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运用了问卷法和教育生态学以及文献法。从总体上看,目前小学教师人格的研究在方法上比较单一,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占据主导地位,实验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运用多种方法的综合性研究。

二、小学教师人格的特点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教师人格具有职业特殊性,且优于一般人员。吴素梅(2002)[8]对桂林、横县等地558名小学教师人格调查并与专业技术人员常模16PF比较发现,小学教师人格品质较优,多数人格因素品质优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并具有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苗军芙、张福建(2001)[9]调查了山东省137名小学教师,其中男性59名,女性78名,研究发现小学教师与一般人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教师比一般男性更热情,外向乐群,适应能力强,思维敏捷,活泼健谈,冒险敢为。女性教师比一般女性热情外向,和蔼可亲,冒险敢为,容易与人相处合作。徐速、陈素萍(2004)[10]对温州市92名小学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女教师与一般女性相比更热情开朗,乐群外向,比较好强、独立积极,轻松兴奋、活泼健谈。男教师与一般男性相比,只在怀疑性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表现较随和,易与人相处。这与上述有关学者所得的结果较为一致。小学教师在人格上的独特性,主要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和职业活动决定的,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对师范教育及师范生培养模式定型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对教师职业角色具有较高的期望,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为人师表、充满热情等优秀人格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形成。

三、小学教师人格影响的因素

(一)年龄因素的影响

许多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小学教师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年龄来看,陈益、李伟(2001)[11]调查发现:老年教师、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在人格特征上存在着较多方面的差异,其中,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的人格特征差异不大,而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徐学俊、王娟娟(2008)[12]调查也显示,小学教师的人格发展到了成年期基本趋于稳定。这与李伟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吴素梅(2002)[13]调查显示,年轻教师较活泼、大胆敢为、富于幻想、较敏感,而中老年教师独立性较强。中老年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从敏感、感情用事偏向理智、重实际、独立性更强一些。田军芙、张福建(2001)[14]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教师的人格在有恒性上存在差异;年龄大的教师高于年龄小的教师。

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年龄是影响我国小学教师人格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年轻教师与中老年教师在人格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而中年后,教师人格则基本趋于稳定。

(二)教龄因素的影响

许宏(2001)[15]研究结果表明:青年教师不同教龄组间的人格因素差异的项目较多,差异的程度也较大。其中,3年以下组青年教师其聪慧性较高,而怀疑性、紧张性、忧虑性和世故性较低;4~7年组的幻想性、兴奋性和紧张性较高,而稳定性、有恒性和独立性较低;8年以上组的稳定性、有恒性、忧虑性和独立性较高。可见,青年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逐步从敏感、感情用事偏向实际,从自由、激进偏向保守,从自立自强偏向随群附众。王本余(2004)[16]调查显示,教龄因素对小学教师现代人格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效能感、时间感、参与精神、重视教育理论、尊重学生和发展愿望六方面。其中,教龄因素对小学教师尊重学生和自我发展愿望的影响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对其他品质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教龄也是影响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因素。教龄较短的教师比较激进、自由,随着教龄的增加,变得逐渐理智、重实际。所以在小学教师培养时,要注意教龄这一因素的差异,随不同教龄教师的人格,培养的侧重点不同。

(三)性别因素的影响

关于性别对小学教师人格的影响,众多研究说法不一。许宏(2000)[17]调查表明,女性教师在乐群性、敏感性、世故性上高于男青年教师,男青年教师在稳定性因素上高于女青年教师。吴素梅(2002)[18]调查显示,男女教师某些人格特征具有性别差异:小学男教师较女教师更为好奇,坚持己见,更大胆敢为;而小学女教师比男教师更热情开朗、乐群外向、富于幻想、人情练达、善于处世、自制力强。陈益、李伟(2001)[19]调查显示,小学女教师乐群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新环境成长诸因素显著高于男教师;男教师的好强性、兴奋性显著高于女教师,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外向。除此之外,男女教师在其他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陈巍等人(2008)[20]调查显示,小学男教师与女教师在E(内向—外向)、P(精神质)、L(掩饰性)三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N(神经质)因子上,男、女教师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教师的得分要显著地高于男教师。男女教师在人格上总体差异不大。徐学俊、王娟娟(2008)[21]研究显示,小学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更乐群外向、热情开朗、敏感、人情练达、善于处世,但忧虑抑郁;男教师较女教师更善于抽象思考、更具独立性,自立自强、当机立断。由此看来,关于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学历因素的影响

国内学者关于学历对小学教师人格的影响存在异议。王本余(2004)[22]认为学历因素对小学教师现代人格形成具有显著性影响。具体表现在开放性、计划性、教育公正、积极参与、合作精神、获取信息倾向和反思性七个方面。本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比中师学历的小学教师在上述若干维度上显得更加现代。李伟(2001)[23]调查显示,不同学历的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历高的小学教师比学历低的小学教师更富创造力,也更果敢,同时幻想性得分也高;而学历低的小学教师的有恒性显著高于学历高的小学教师;此外,具有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敏感性得分最高。徐学俊、王娟娟(2008)[24]调查发现,具有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忧虑性显著高于大专科学历和其他学历的教师。

四、未来小学教师人格研究的展望

尽管目前小学教师人格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其研究也涉及小学教师人格的各个方面,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具体,大多还是停留在小学教师人格特质及其相关研究上,从人格的社会认知和自我心理学角度对小学教师人格进行研究还比较薄弱。自我意识在小学教师人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支配和调节着教师的一切行为。但是关于小学教师自我意识的系统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尤其是目前关于小学教师人格的研究也多是仅限于人格特征层面的调查,停留在表面的描述水平,而缺乏对小学教师人格作用机制、教师人格干预实验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因此,在今后小学教师人格的研究上,还需要纵深探讨,不能仅仅停留在关注小学教师人格特质的表面相关,还应该注重揭示小学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内在机制。

参考文献:

[1][8][13][18]吴素梅.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现状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

[2][15][17]许宏.小学青年教师个性特征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

[3][20]陈巍,许璟蓓,朱妙仙,傅晋斌.杭州市小学.青年教师艾森克人格特质调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4).

[4]倪建良,徐方忠,王水洪.小学教师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0,(12).

[5][16][22]王本余.小学教师现代人格形成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2).

[6]傅伟忠,瞿正方.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

[7][11][19][23]陈益,李伟.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和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4).

[9][14]苗军芙,张福建.山东省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12).

[10]徐速,陈素平.小学青年教师人格特征初探[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12][21][24]徐学俊,王娟娟.关于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与讨论[J].医学与社会,2008(6).

作者:廖伟丽 徐丽华

教师人格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教育、培养和创造真正的人,是教师的职责。由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这不仅因为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播种文明的神圣使命,更在于教师以健康的人格、优秀的品质、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素养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理念、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内在修养的综合。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更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进入21世纪的今天,某些不和谐的行为已侵入纯洁的校园,个别心态失衡的教师,做出违背师德规范的行为,“师德”成了一个高度曝光的词,如“园丁切莫伤童心”、“没有完成作业,教师针扎学生”,这些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深思……当前教育实践中的大量事例说明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但是当下许多教师素养现状却不容乐观,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素养、行为、人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开展,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关键性因素的观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关注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己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共同需求。中小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均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对他们施加教育影响的教师的素养高低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省级课题“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对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压力与挫折和教师自身人格、素质及教学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与其现状调查作一比较分析,揭示教师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探索提高教师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是明显的

2.教师人格特征与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呈中度相关(见表一、表二)

经由效标关联效度检测显示:r=0.51即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呈中度相关。由于教师人格只是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众多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众多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教师人格的影响作用是相当大的。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表一、表二看出:第一,教师人格水平总体来说较高,学生人格水平总体来说较低,学生人格水平低于教师人格水平。第二,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特征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特征,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在合作意识,责任感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倾向,但在自我意识,意志品质,创造意向方面均表现出较低的倾向。

3.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潜在规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偏差影响学生对学校、学习的态度

源于社会评价的压力,教师期望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证实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某些教师的某些不良言行,如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忽略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各种不同的考试加剧学生的学习焦虑感和对考试的恐慌,使为数不少的学生形成自卑、自我评价能力低等心理定势,所以,一小部分在学习上处于劣势状态的学生,比较难以在老师控制的课堂上有成功体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对老师、对学校、对自己失去信心。

(2)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个性品质是否能够健康发展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是:教学能力强30%,认真负责19%,热爱学生27%,性格好24%等,具备这些优良品质的教师能通过课堂教学、个别谈话、课间活动等进行情绪传递,点燃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地健康发展。

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的个性品质是:不讲理打骂学生24%,不调查乱发脾气24%,不负责任38%,惩罚学生过严14%,以上结果既反映了学生对老师的愿望,也反映出教师队伍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另外,教师对不同家庭背景或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有偏向或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都可能育出“优越感”或“自卑感”等心理不健康之苗。

(3)教师的管理方式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

从调查结果看,最有利于学生成长或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管理方式是民主型的,民主型的管理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行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98%的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既亲又严,有耐心,有宽广的胸怀,理解、关心、支持、鼓励、沟通,包容中有劝导,理解中有启蒙,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团结、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然而现实的状况是,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与教师交往缺少平等、民主、尊重、理解的体验,有时感到被压抑、拘束。这显然对学生人格成长不利。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职业劳动中所必须具备的稳固的职业品质特征及其行为倾向的总和。也就是教师为胜任其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

二、构建培养教师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促使教师教育行为转变的策略

1.培养教师健康心理的策略体系

2.健全教师人格的“十大”策略

(1)自我认知策略。情绪的波动,实际上是对这个事件的认识及由认识产生的情绪发生了波动。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和必要的训练、交流,老师们看问题的角度多了,视野更广阔了,所以调适认知稳定情绪的策略掌握得比较好,碰到问题采用这条策略的比较多。老师们反映这条策略比较容易掌握,有时已经不知不觉地用了。

(2)正确对待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发生挫折时,每个人的反应会差异很大。通过学习和训练,教师们试着正确对待挫折,寻找负性事件中的积极因素,一段时间后,有些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

(3)积极心理暗示策略。心理暗示是经常发生的现象,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经指导教师学习和训练后,教师们反映这条策略学起来方便,用起来轻松,尤其是对自己不够自信的时候。教师们采用这条策略应对环境中的未知因素比较多且效果好。

(4)情绪稳定的策略。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能情绪稳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情绪的波动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教师们的改变并不大,普遍反映控制情绪比较难,我们期待长时间的训练会有效。

(5)逐步充实内心环境的策略。教师的自信与自强是与教育认知水平成正比的。如果教育教学水平很低或自身生活质量很低,人的整体素质就会下降,就很难自信自强。面对这个高速发展的竞争社会,不进则退,不断地充实自己、悦纳自我,才能自强自信。

(6)教师角色认同策略。教师是职业,教育是事业。是否悦纳教师的角色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之一。试想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教师需要面对多大的工作压力?而一个喜欢这份工作更有兴趣做好的教师面对工作压力时的弹性就要大得多。通过畅谈讨论、专家讲座,让教师们“明确——认同——悦纳”教师角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7)培养教师教育责任感和效能感策略。责任感与效能感关键在于胜任感。有了胜任感,效能感才会体现;有了效能感,责任感和成功感才会一起降临;有了成功感,胜任感得到强化。所以,要有教育责任感和效能感,首先要有胜任感。通过学习交流,教师们明确了胜任感的重要性,配合其他的策略,创造机会让自己不断体现成功的快乐,从而强化胜任感,培养责任感和效能感。

(8)发展恒性品质的策略。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及沉着冷静的自制力。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发展恒性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恒性品质有利于心理健康。然而恒性品质的培养不是短时间能做到,需要在教育工作中日积月累,不断积淀,才会有所收获。

(9)发展客观公正性和真诚性品质的策略。教师是教育人的工作,客观公正和真诚待人是教师的应有品质。通过学习交流,教师们一致认为,只有客观公正并真诚地对待自己与他人、对待学生与家长,才能胜任教师工作,才有助于心理健康。

(10)发展良好他控倾向的策略。在教育工作中,他控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没有良好的他控倾向,就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失控、情绪波动。我们认为:发展良好他控倾向是教师之必需,然而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积淀与训练。

3.通过教师的智慧与行为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的实践方法

(1)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是塑造健康的人格。作为学生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高尚的情感。他们还有情感、意志、信仰、行为规范、创造能力以及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需要培养和发展。教师通过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引导、帮助、教育,对学生的过错学会容忍,多做深入细致的教育,成效较为明显。

(2)用多元价值观来评价学生

我们的教师摒弃以往以分数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对学习成绩优异、表现好的学生依然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器重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能力,但对学习成绩较差、表现差的学生也不会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坚持多元评价标准,坚信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决非仅仅在学业分数上,不断允许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3)积极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会尊重、理解

人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即便是小学生也如此。且随着自我意识的触角对主体内心世界的指向和深入,学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他们期望自己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重视,最怕别人看低自己,最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鼓励。所以,我们的教师充分关注到这一点,避免用强迫的方式充当“长官”的角色,在教育行为上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讽刺、挖苦,在学生心田埋下平和、感恩的种子。

(4)学校创造更适合教师发展的环境

教师产生不良教育行为也有外在因素,比如学校的管理,社会的压力,这些外在因素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并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学校努力创设适合教师发展的环境,如优化办公条件,在诸如职称评聘等敏感问题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等,此外,还关心教师的生活状态,提供一切合理的、可能的帮助。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强调:“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讲到,振兴民族的希望靠教育,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可知,教书育人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离开了教师人格,良好的学生的人格将变成一句空话。新时期肩负着历史重任的教师,要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以自己健康的人格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从而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教师长时期对教育事业无比的忠诚,它需要教师自身能力、道德品质、个性修养、学识才华都修炼到很高的水准。这不仅是教育事业的要求,更是全社会的要求。

(责任编辑:林文瑞)

作者:黄志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思维模式僵化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