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2022-09-12

1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 社会上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 一些地方对农村职业教育在构建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对农村职业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引导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舆论宣传不力, 致使国家规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1]。

1.2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 农村职业教育由所在地区的政府和教育部门投资经营, 由于很多地区财政基础薄弱, 职教专项经费难以落实。来自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办学的需要, 农村职业学校公用经费偏低, 影响了学校办学。

1.3 办学方向错位、定位不准

长期以来, 由于全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重普通教育、学历教育, 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倾向仍比较突出, 致使我国许多农村职业学校为了简单的眼前利益, 片面迎合学生和部分家长的心理, 盲目追求升学率, 背离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 以升学来拉动学校的发展, 其结果是造成许多学生既没有学到知识, 又没有掌握技能, 致使学校声誉每况愈下, 农村职业学校出现了招生难、分配难、就业难[2]。

1.4 教学模式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现有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学制单一, 沿袭传统高校教学模式, 正规教育、学历教育占绝大多数, 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只是一种补充形式, 发展很慢。行业企业参与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 产学结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 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3]。

1.5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偏离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一些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当地经济和社会实际的倾向, 某些农职院校压缩甚至放弃农业类专业, 转而以财经、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为主, 专业设置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时, 偏重理论灌输, 缺乏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偏离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1.6 师资匮乏、素质不高

师资不足, 水平偏低, 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 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师比达到22.5∶1,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12.3%, 高职院校2/3左右的教师没有生产实践经历, 由于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 所以难以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及指导工作[4]。

2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2.1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转变教育观念, 政府领导负起责任。政府部门要转变重普教、轻职教, 重升学、轻就业, 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倾向, 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在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发展新产业中的功能作用。要深刻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 而且也是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就业问题, 它的发展水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政策导向, 大力宣传, 营造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2.2 建立多元化办学和投资体系, 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

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始终是阻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 改变传统的政府包办的办学模式, 建立多元投资体制成为首要举措。一方面是坚持政府主导, 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明确规定中央、省级、市县级财政支出中农村职业教育经费应占的比例, 确定农村职业教育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监督, 用法律的形式保证政府在农村职业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5]。另一方面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 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私人和企业办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和投资的多元化[6]。

2.3 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目标定位

农村职业教育是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 而农村经济的基础和重点是农业生产, 也就是说, 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要面向“三农”, 培养目标也应定位在面向“三农”。以服务“三农”作为根本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围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农村青年的发展需求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 坚定不移地确立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 以就业拉动来代替升学拉动, 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目标, 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和实践技能为根本任务, 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2.4 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 既能使农民有时间接受教育, 又能使农民学到真本领。可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 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形式, 如把示范园、龙头企业作为教学现场, 采用实地考查、现场讲授、问答授课等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7]。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适应农村需要的各级各类实用技术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需要为目标, 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 灵活安排教学时间, 尝试学分制, 重在能力提高, 长计划, 短安排, 避开农忙时间, 化整为零, 让农村劳动者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获得相关知识, 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8]。

2.5 改革农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建立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既是农村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农村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合理, 要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 根据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大农业所包含的产业链来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 要围绕服务“三农”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来构建[9]。

2.6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基本保证。要注重培养既有合格学历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组织教师进行校内培训、校外培训和海外考察学习;多渠道引进师资, 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直接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为农村培养特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为“三农”服务,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多年来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小康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总体上看, 农村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匮乏、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本文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石大立, 叶玉琴, 张立忠.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J].南方农村, 2006, 3.

[2] 索嘉浓.关于黑龙江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探讨[J].成人教育, 2008, 3.

[3] 刘丽娜.和谐发展, 密切配合, 真抓实干, 创职教事业开局之势[J].职业技术, 2006, 8.

[4] 徐萍.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农村教育, 2007, 6.

[5] 仲岩.对农村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 2006, 4.

[6] 丁秋更, 王秀娟.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 2007, 6.

[7] 严仍昱.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5.

[8] 贾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9] 尚久悦.黑龙江省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欢625块新井产能地面集油工艺下一篇:新时期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