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舞蹈教育理念研究

2022-09-13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 因教育宗旨不同, 一直存在着两大体系, 即“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技术体系”强调以“技艺”的传授为核心, 通过规范的方式, 训练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人;“价值体系”强调以“育人”的全民教育为主, 意在透过艺术塑造健全人格。

基于此, 我们来观察与思考目前我国舞蹈教育的体系属性。现存主导舞蹈教育的内容较为关注“技艺”的获得, 更多以舞台“表演”的方式体现舞蹈教育的目的, 强调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和在“模仿”中习得舞蹈经验的学习方式。国内舞蹈教育研究者早已察觉出, 单一化的专业舞蹈教育一味注重结果, 只会削弱教育的真谛;一味注重技艺的舞蹈教育, 只会消减参与舞蹈的人群;一味注重模仿的舞蹈教育, 只会消退舞蹈受教育者的个体表达, 因为好的舞者也是灵活的独立思考者。

当我们反思建构在“技术体系”之下的舞蹈教育时, 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舞蹈教育的目的。舞蹈教育应以追求最终完美的舞蹈作品呈现为主?还是应将舞蹈看作个体成长的一种方式?第二, 舞蹈教育的对象。舞蹈教育应以教导那些有舞蹈天赋的学生为主?还是应该平等地关心每一个渴望舞蹈的学生?第三, 舞蹈教育的内容。舞蹈教育应以训练学生的身体技术、技能为主, 为优秀的学生奠定舞蹈技能?还是应为所有层次的舞蹈参与者提供一种创造性艺术经验的表达?第四, 舞蹈教育的方式。舞蹈教育应为所有的学生编舞?还是培育学生能够编创属于自己的舞蹈?尽管这些编创的舞蹈艺术水平并不高。因此, 在强调“技术体系”的舞蹈教育之外, 我们如何平衡的建构隶属于“价值体系”的舞蹈教育方式?在此, 本文以创造性舞蹈教育为研究切入口, 力图以此为基础探寻舞蹈教育的多样化呈现方式。

一、舞蹈教育理念更新——创造性舞蹈教育

(一) 何谓“创造性舞蹈教育”?

“创造性舞蹈并非指某一种类型的舞蹈, 而是一种经由教师引导、启发, 让学生自动自发地以肢体表现其想法与情感的舞蹈方式与创造力。”[1]因此, 创造性舞蹈教育强调以肢体为媒介, 借助对动作的认知、探索、创造过程, 以表达个体的真实情感和满足群体的社会性交往需求, 进而以“通过舞蹈的教育”方式实现对个体身心的唤醒, 终以培养健全人格、体悟生命价值与审美价值为旨归, 凸显舞蹈的教育价值。

(二) 创造性舞蹈教育理念的三大核心

为了全面阐发舞蹈的教育性价值, 将创造性舞蹈教育理念的内涵分为三方面:第一, 创造性舞蹈教育非某类舞种的教育。“通过舞蹈的教育”是一种“舞蹈的教育理念”, 并非特指舞蹈的名称或种类, 作为一种开放性身心感知和空间探索的舞蹈教育理念, 不应该也不允许有特殊形态的存在。第二, 人体动作的认识教育。拉班认为:“无论教育或娱乐方面, 舞蹈和动作是分不开的, 而此舞蹈经验是建立在普遍性的基本动作形式上, 无论舞蹈动作的变化多繁复, 都存在一定的基本元素。”[2]同样, 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认为, 每一种艺术都会使用到工具和媒介, 舞蹈的工具是人的身体, 动作则是它的媒介, 而创造性舞蹈教育教学就是以身体为学习工具, 动作为媒介, 目的在拓展不同感官的学习, 培养学习者身体动作能力与创造力。这种基于人体动作教育为主的舞蹈教育, 强调在舞动的过程中, 使人充分认识并使用人体基本动作。第三, 身、心、灵聚合的情感教育。创造性舞蹈教育强调为个体提供有效释放情绪的机会, 是一种以身体和心理为基础的教育, 只有身体、心灵和精神高度协调, 才能平衡三者, 使个体内外统一, 自由舞蹈。正如美国著名舞蹈教育家玛格丽特·道布勒认为:“正如每种动物都有其自身固有的行为方式和特殊节奏一样, 人类的运动方式也遵循其本性。每一种内心的情感都有其适当的特有的运动方式。所有的运动可以是喜悦的、愤怒的、激动的、悲伤的、平和的、恐惧的或虔诚的, 皆为全身心投入的一连串的感觉。因此, 人的外部运动观察到的行为举止, 是其内在情感、智力和身体本质的一个集成式的综合体。”[3]因此特别强调个体与群体享受伴有节律舞动身心的参与感, 在重新使用这些人体动作元素进行舞蹈编创时, 获得一种身心共舞的创造性体验。

(三) 创造性舞蹈教育的基础元素

创造性舞蹈教育的理论是以鲁道夫·拉班的论著《教育的舞蹈》 (Modern Educational Dance) 中提到十六个动作主题为依据, 即:与身体感知有关的主题;与重量和时间感知有关的主题;与空间感知有关的主题;与身体重量在时间与空间的流动感知有关的主题;与舞伴间的适应性感知有关的主题;与身体四肢的使用有关的主题;与局部性动作感知有关的主题;与职业工作性的节奏有关的主题;与动作造型有关的主题;与力效 (1) 有关的主题;与空间取向有关的主题;与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所成的造型与劲力有关的主题;从地面到空中有关的主题;与群体感受有关的主题;与群体队形组合有关的主题;与动作质感或情绪有关的主题。[4]这些动作作为教学根基, 是创造性舞蹈教育所构成的核心元素。

在此基础上, 台湾创造性舞蹈教育研究专家张中煖教授在《创造性舞蹈教学与拉班动作分析要素运用》一文中, 进一步将拉班较为繁多的理论简化为符合创造性舞蹈教育有关身体、时间、空间、劲力及关系五大元素的习得, 即:身体——身体的造形、动作、不同部位的使用;时间——从音乐元素思考, 包括基本拍、重拍、速变、持续时间及韵律节奏等;空间——空间范围 (大、中、小) 、水平 (高、中、低) 、方向、路径轨迹 (空中、地面) 及焦点等;劲力——探求动作质感, 由重力、时间及空间的组合;关系——强调一个身体与其他身体间的群体关系。[5]

因此, 创造性舞蹈教育理念强调更广泛意义的教育诉求, 强调个体深入认识身体动作的意识。从对身体运动的认识来看, 它不仅能促使人们发现更多的身体动作方式, 而且通过认识个体独特的动作运动方式, 更深刻地认识自身。同时创造性舞蹈的特殊价值强调为个体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 它尊重并追求个体独立思考和表达的价值。除此之外, 创造性舞蹈教育强调小组合作的成长方式。在团体协作的过程中, 每一个个体有机会提出自身的想法, 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对此进行打磨, 有所取舍的将个体的想法融入集体的创作表达, 最终强调舞蹈创作的过程教育, 使舞蹈作为一种媒介, 个体能够通过身体运动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感情。

二、寻求舞蹈教育在“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和谐共生

国内舞蹈教育过多的侧重舞蹈“技艺”的获得, 过于看重舞台“表演”的单一评判方式, 过久依靠“口传心授”的“模仿”教学方式, 而忽略了“舞蹈作为一种教育途径”, 培养人全面发展的优长。日本舞蹈教育家邦正美认为:“教育舞蹈, 即作为教育的舞蹈或以教育为目的的舞蹈, 即借舞蹈做教育。”[6]在此基础上, 寻求舞蹈教育在“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和谐共生时, 应将舞蹈教育的视野扩大至以下五个方面:

(一) 注重舞蹈编创的过程

即注重培育即兴舞蹈、编创、表演等方面的全面能力。包括通过探索、创作、模仿与观察舞蹈, 帮助学生获得富有表现力的表达以及技术性技巧;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个体独一无二的舞蹈语言;体验舞蹈强大的交流功能, 让学生理解舞蹈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语言, 并有其独特的动作语言表达方式, 这就要求学生在体验舞蹈的过程中, 通过舞蹈动作语言表达和编创属于自己的舞蹈, 并且能在交互式学习中进行自我表现和反思。

(二) 注重舞蹈素养的养成

注重将舞蹈作为一种交流和表达的方式, 使学生了解舞蹈动作的专业名称与术语, 能够对舞蹈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 能够区分和比较不同舞蹈的风格与流派, 了解主要舞蹈作品与艺术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舞蹈语言和舞蹈审美的知识, 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评价、记录、创造、表演舞蹈。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舞蹈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联系, 使其认识到自己作为有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的舞者的价值。

(三) 注重建立舞蹈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注重理解舞蹈的历史以及舞蹈在社会文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 建立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的联系, 理解舞蹈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通过历史、社会和文化语境的调查, 通过探索舞蹈和其他学科共同的主题, 丰富其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并理解舞蹈在人类思想发展过程和个体表达过程中的价值。这就要求学生认识舞蹈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似之处, 理解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 探索人与舞蹈的关系。

(四) 注重舞蹈参与社区和文化机构

深入社区、文化机构、高校, 使用舞蹈研究资源, 校际间相互分享舞蹈经验。使学生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表达方式的职业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一起工作的机会, 通过观看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舞蹈表演, 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就要求教育政策的制定者, 建立其校内与校外艺术机构相互合作的共生关系。

(五) 注重均衡舞蹈教育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受益

即将舞蹈作为专业, 将舞蹈作为业余爱好, 培养与舞蹈消费相关的生活方式。

学生将舞蹈以及与之相关的职业, 纳入到他们的追求目标和理想范围, 懂得不同职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持。使他们在舞蹈学习中, 建立起来有关身体、社会和认知的相应能力, 并拥有贯穿其一生的舞蹈欣赏和享受参与舞蹈的能力。不仅将舞蹈作为专业教育, 更应把舞蹈作为业余爱好以及与舞蹈消费相关的一种生活方式, 建立终身的联系。

综上所述, 创造性舞蹈教育是一门以动作教育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性舞蹈, 从动作教育角度重视学习者身心学习的过程, 强调个体自由性、独特性, 鼓励学生从肢体探索思维、觉察内在情绪与感受过程, 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 从肢体展现引导发展丰富想象力与创造能力, 从分组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扩散性思考的能力及解決问题的能力, 拓展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语言的教育价值, 使得更多人能够由此认识、理解舞动生命的价值, 并能通过肢体更贴近生命感悟的创造与表达。

【相关链接】

舞蹈教学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得被教育者掌握舞蹈知识、学会舞蹈技巧、提升舞蹈能力的行为和过程。主流的舞蹈教学的形式有三种, 分别是传统的现场教学, 远程教学, 通过舞蹈教学视频教学。

现场教学, 绝大部分的舞蹈教学过程都是通过现场教学来实施的, 如舞蹈系的练功房内, 舞蹈班的课堂上, 乃至公园、广场的僻静角落里。舞蹈教师现场讲解舞蹈知识、示范舞蹈动作, 学员则可以近距离的认真听讲、观摩老师的示范动作。现场教学的好处是, 教师和学员可以适时的进行互动, 教师便于把握课堂气氛、便于根据各个学员自身条件的不同进行差异化教学;学员则可以方便的向教师提出疑问, 获得解答。

少量的专业舞蹈教学视频, 正在做为教材而被专业舞蹈院校使用。

摘要:以艺术教育中“技艺”与“价值”两大体系为参照, 通过观察和思考, 分析我国舞蹈教育的存在现状, 在以侧重“技艺”为主的“舞蹈教育”基础上, 进而提出侧重“育人”为主的“教育舞蹈”, 即“创造性舞蹈教育”的新理念, 以期寻求舞蹈教育在“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和谐共生之度。

关键词:创造性舞蹈,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中暖.创造性舞蹈宝典:打通九年一贯舞蹈教学之经脉[M].台北市: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2007.

[2] Laban, R.Modern Educationa Dance[M].UK:Northcote House, 1988.

[3] Margaret N.H’Doubler.Dance:a Creative Art Experience[M].Madison Wisconsi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40.

[4] 张中煖.创造性舞蹈教学与拉邦动作分析要素运用[J].台湾省学习体育, 1996 (34)

[5] [日]邦正美著, 李哲洋译.教育舞蹈原论[M].台北市:全音乐谱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一篇: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热门文章

创造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