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绩效审计论文

2022-05-0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环境绩效审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环境绩效审计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并且重点分析健全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对策,希望能够加强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同时给有关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环境绩效审计论文 篇1:

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治理

环境绩效审计是公共受托责任为前提,参与环境治理是以参与者利益冲突与协调为基础,即是环境审计参与策略互动的博弈机制,也是参与人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是以制度化保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部门的责任意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民生建设,都在设法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积极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治理存在共同理念基础上,以宁波市开展建筑渣土治理建设为例,阐述环境绩效审计如何融入环境治理建设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契合。

一、环境审计用于政府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受托责任论 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人类总觉得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偿受益,于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无节制的开发资源,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理性经济人”只愿意享受环保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却不愿为治理环境付出任何形式的代价,导致“公地悲剧”的出现。针对环境治理领域的市场失灵,人们通常会委托政府环保部门和有关NGO组织来代理居民的环境权益,这样就产生政府承担更多的受托责任来解决环保问题。环境绩效审计就是政府手中实施环境治理的有效控制手段。从委托受托责任角度看,政府作为受托人,用于环境治理的资金属于公共财政,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不断得到重视和提高,受托人希望委托人公开解释、说明资金的使用方式。环境绩效审计是对政府环境公共支出是否经济有效进行审计监督,利用透明的审计公告制度,接受包括全体纳税人在内的社会公众的监督,达到努力提高环境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以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二)公共财政理论 由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运营具有“负外部性”,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政府成为环境公共产品的主要供应者。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列入政府支出的事项大多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层次,主要是为社会提供难以按市场原则提供的公共商品与服务。因此,财政成为公共财政,政府支出用于社会“公共”方面成为“公共财政”下政府支出的基本方向。环境绩效审计是对政府用于环境公共支出的资金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评价,并进一步审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从世界各国的政府审计实践来看,政府审计是接受公众委托对国家管理者承担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的经济监督行为。公共受托责任的要求及其发展决定政府审计职责的目标层次递进,传统的仅以保证公共资产真实、合法为内容的公共责任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政府审计的目标也从单一的真实合法性审计,发展到真实合法性审计与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相结合的多目标审计,并逐步发展成为以绩效审计为主的现代审计模式。

二、宁波市针对环境治理难题的环境绩效审计

(一)消纳建筑渣土成为城市成长中的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跟国内其他许多城市一样,宁波市中心城区产生的建筑渣土持续增加,这些建筑渣土(淤泥)如何处置成为新的环境难题。虽然通过制砖、基础回填、废弃山塘倾倒、绿化利用,海涂围垦填埋等方式处置了部分建筑垃圾,但仍有大量的建筑渣土无法消纳。按照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建设单位首先应该负责对垃圾的处置。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建设单位都将渣土处理交给了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又以承包的方式将垃圾交给运输单位,谁也不过问渣土的去向,任由运输单位处置,于是一些人就把江河与海洋当成了垃圾厂,使原本通畅的航道变得危险,海洋安全受到威胁。一方面宁波市每年在航道清淤方面的投入达到两千多万。另一方面是每天都有大量的建筑垃圾非法被倾倒在海洋里。所以,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一城市环境管理难题。

(二)采用环境审计解决环境难题 宁波市采用的措施有:(1)加大宣传,积极作为。取得全社会对环境审计的认同和支持,一要靠宣传,二要靠作为。因此宁波审计机关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或在审计过程中广泛地宣传环境审计,特别是取得社会公众的舆论支持,为大力推进环境绩效审计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环境审计领域,深化环境审计内容,用显著的审计成果、令人信服的审计技术方法来证明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科学选项,追踪热点。审计机关在选择审计项目时,一般会锁定热点问题或重点资金及时跟进,这是审计时效性和监督关口前移的要求。宁波市审计局配合宁波市政府环境治理要求,在2010年开展了建筑渣土治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发现了宁波市建筑渣土、河道淤泥的主要处置方法是向海洋倾倒的不正确做法。宁波市审计机关没有简单采取批评的办法,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妥善处置城市建筑渣土, 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以达到经济、生态、社会的多重效益,积极开展调查, 会同经委、城管部门,走访科研院所,探索消纳渣土、变废为宝的途径。他们协调各区,寻找新型材料生产企业,开辟新的消纳场所。提出了以下合理化方案:首先,在源头控制建筑渣土, 就地吸收利用。建筑施工企业既是产生建筑淤泥的源头, 也是建筑渣土处置的责任者,因此,加强对建筑企业源头管理,采取必要措施制约或规范建筑企业的行为,鼓励和引导施工企业采用静压桩或其他打桩方式,以避免工程淤泥的产生。科学设置渣土消纳场地,严格按指定路线行驶,按指定渣土场倾倒。规范弃土场管理,所有渣土消纳场、弃土场必须依法取得消纳渣土许可,确保无污染、无安全隐患运行,入场道路硬化,并设置冲洗设施,严禁带泥上路,严禁乱倒渣土。参照污水处理厂模式成立集中处理废弃土点, 根据中心城区渣土产生量合理布局设点,分区域接收并集中处理建筑渣土, 并运用科学检测手段对渣土材料进行组份、颗粒分布、塑性指数等系统分析, 根据渣土的不同组分和品质进行分类处置,用于填埋、绿化、制建材等, 最大限度提高渣土利用效率,同时也能解决一些中小型企业缺少渣土堆放场地、处理能力弱的不足。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加强渣土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建设,在渣土临时堆场附近建设渣土集中处理企业,并就近规划陶粒、烧结砖等建材产品开发项目。 其次, 实施运输建筑渣土的网络监管。经营建筑垃圾业务的渣土运输单位、车辆、建筑工地出土、渣土回填点(卸点)实现申报、受理、审批、发证、监管等步骤的统一管理。利用覆盖全宁波的GPS系统, 结合渣土营运证管理,收费结算管理实现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监管,减少建筑渣土垃圾偷倒乱倒现象的发生,防止非法建筑垃圾业务车辆进入,保证合法市场的正常运行。再次,建立消纳场所,资源化利用渣土。拓展资源化利用建筑渣土产品种类,解决脱水、均化等渣土利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大对资源化利用建筑渣土项目和技术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重点支持开发利用建筑渣土生产的烧结保温隔热砌块、烧结清水墙装饰砌块、烧结陶板、清水墙装饰砖、铺地砖、广场砖、水利护坡砖和砌块、陶粒和陶粒砌块等建材新品, 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渣土年利用量在5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 由项目属地政府落实优先供给土地, 市区二级给予设备投资20%的政府资金补助,墙材产品仍可在发展新墙材专项补助资金中列支,非墙材产品由财政部门落实专项扶持资金列支渠道。以长效机制解决产业升级和渣土处置的好办法和出路。 企业利用好了淤泥,而且能把用淤泥生产出的产品销售出去, 让企业有利润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3)明确目标,提高效果。加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监督力度, 对领导干部的评价不简单地以速度论英雄,而是将经济发展的结果与形成当前结果付出的环境代价与生态代价进行对比分析, 以判断发展是否具有持续性。 将环境保护责任纳入经济责任审计之中,开展环境绩效审计, 是受托责任不断加强和委托人需求提高的必然产物。宁波市审计机关深入一线搞调研,在市墙改办、发改委、城管、环保局等部门的配合下,收集了大量的建筑渣土材料, 联合浙江大学的专家搞技术攻关,对于建筑渣土的处理提出了切合可行的建议,建筑渣土的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审计结果上报后已引起宁波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对改善宁波市的建筑渣土的治理状况取得了很大的作用。

三、运用环境审计解决宁波市环境治理问题的特点

(一)从战略前瞻性上认识环境审计工作,改革考核机制 环境绩效审计是公共支出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审计重点应当集中在对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效果上。为了发挥环境绩效审计的效果和审计专业化的特长,宁波市审计局在建筑渣土处置过程中,积极厘清环保部门、城管部门等与审计部门之间的职责,建立部门联合会审制度、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有关环保的重大决策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环境审计结果通报制度等,定期向公众通报审计结果。这次建筑渣土处理结果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于发挥了各部门的力量和广泛吸收社会公众的参与,审计团队以审计机关人员为主,另外邀请了具有丰富建筑渣土处置经验的墙改办公室的人员,积极深入到一线调研,掌握渣土处理企业的实际情况,向政府提交简报,积极争取政府对渣土处理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渣土处理良性发展。同时改革渣土处置当地政府管理者的考核机制,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纳入考核范围,并且实行任期后责任追溯追究制,以避免任期内的短期行为,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二)转变环境治理中政府审计的角色 目前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主体是政府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要从“警察”的角色转换到“法官”。 “警察”意味着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之间是完全的对立状态,而“法官” 则在对立的同时还需要通过相关合法措施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良性引领。宁波市在开展建筑渣土环境治理审计中,实现了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对象的通力合作。审计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代表宁波市政府的角色,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体恤被审计部门解决问题的实际困难,告知其单位领导政府审计问责不是目的,最终是确保建筑渣土的正确处理。在确保审计主体本身的执法力度和有效度的基础上,达到审计过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更好的履行属于政府的责任。

(三)审计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环境绩效审计监督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审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离不开有关职能部门协调帮助,离不开审计对象的理解配合。因此,作为审计部门,一方面要主动向宁波市政府请示汇报工作,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审计工作,帮助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另一方面要积极与航运、城管、环保、水利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努力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支持、配合。环境治理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本次审计纪律、审计目标、审计程序、部分审计过程和审计事实等信息都向社会公众公开,提升了审计执法的公信力,变内部监督为社会监督。开发适合对外公布的审计结果载体,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审计工作、支持审计工作、重视审计工作、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局面。

在完善审计公告制度的同时,还对环境治理相关负责人“责”作出明确的界定。如果环境治理举措不合格追查原因,针对客观上的原因如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善应提出改进建议。如果是主观上的原因如执行不力、管理疏忽应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鉴于政府审计只有建议权没有处罚权这一实际情况可能对相关责任人威慑力不足的现象,提出了采取审计、纪检、司法、公安等政府各部门联合建立联席办事处的建议,执行监督和协调项目运行的问责和处罚情况。不但提高办事效率,也会使政府审计部门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作下充分行使职权。宁波市审计局在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建筑渣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将绩效审计切入到城市环境治理中,联合各个行政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环境治理问题的作法值得借鉴。

[本文系“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G10—A33)环境绩效审计与区域环境治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榕冰:《环境审计在太湖水污染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创新》,《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3期。

[2]回晓敏:《我国环境审计实施的障碍及解决途径》,《当代经济》2009年第7期。

(编辑 园 健)

作者: 李刚 吴宗良

环境绩效审计论文 篇2:

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环境绩效审计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并且重点分析健全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对策,希望能够加强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同时给有关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环境保护工作;运用

引言:

近几年,在經济全球化背景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世界各国政府而言,其任务和责任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活动,联合审计机构实行环境绩效审计操作,将效果性、经济性、效率性和环境性放在同样重要位置,对履行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定,基于原有绩效审计之上,将非经济因素环境性增加出来。由此可知,环境审计与绩效审计共同发展趋势就是环境绩效审计。从各国审计实践及实际层面出发,审计延伸方向为绩效审计,与此同时,环境绩效审计也成为环境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环境绩效审计相关内容

(一)审计环境保护项目成本效益

现实情况是很多单位已经严重污染和破坏了环境,为改善这种局面,就必须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积极投入环保资金,开展环境保护项目,购买环境保护设施。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而言,其职责就是审计企业环境治理项目,不仅要评价环保资金使用情况,还要评价投资的合理性、效益性和真实性,借助分析成本效益方式,评估环境项目成本效益,为单位应用较少资金投入取得较大效益的环境保护项目提供帮助和支持[1]。

(二)审计环境责任绩效性

针对企业各级管理者环境责任执行情况及结果开展的审计工作就是环保责任绩效审计。企业普遍具有的环保责任包括:清洁产品的生产、噪音污染的减少、安全舒适工作环境的创造、废弃物产品排放量的减少、补偿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披露产品的环境风险等。但是,企业执行环保责任过程中,经常会对其进行层层拆解。由此看来,为了能够全面执行环境责任,环境审计部门加强监督各个责任人及责任单位履行情况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要向高层管理者送报结果,为考核、评定相关责任人业绩提供便利。

(三)审计环境政策合理性

企业环境政策的目标是防止环境风险产生,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以企业经营目标、经营状态、国家法律设定情况为根据制定而成。然而,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犯两个错误:第一,对法律和市场因素的估量不准确,受到低估或高估影响,造成环境风险的产生。第二,在低估或高估情况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而将商业机会带来。对于公司的盈利和竞争,这两种错误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若对环境风险或威胁过高估计,就导致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对企业造成一定限制,使其无法开展某些盈利经营活动,若对环境风险或威胁过低估计,没有开展必要的环境治理工作,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是由于后期会产生罚款、成本支出的追加、损害企业形象,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然而,借助环境政策审计,可以向企业高管提出解决环境政策中失误或偏差的建议,从而不断改进,避免发生隐患[2]。

(四)审计企业环境管理系统

环境管理系统包括很多内容,具体是促进环境目标及环境战略实现所进行的组织、规划、监管、控制等活动,并且对组织提出明确要求,将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全因素、全过程控制建立起来,目的是减轻在生产及服务过程中危害环境的程度,同时降低企业环境成本。环境审计的重点与核心是环境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高效、经济与否。环境审计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环境管理体系,借助环境管理审查与评估体系,能够将环境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查找出来,同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当前环境审计实例为依据,通常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价,通常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测试,例如,是否具有健全的会计账簿和财产物质管理制度等,却很少评价内部环境管理制度。但是,环境管理控制具有广阔范围,除了包括分工内部、设置管理机构、作出管理决策之外,还包括质量管理、实施工程、筹集环境基础设施资金等。由此看来,想要促进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就要不断开阔环境审计视野,使审计范围持续扩大,只有这样,才能将更深层次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3]。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健全策略

(一)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健全

绩效审计包括环境绩效审计,因此,环境绩效审计同样可以应用绩效审计的一般方法,以相关文献为根据,可以将绩效审计方法分成两个类别,分别是收集数据信息方法、分析数据信息方法。考虑到环境绩效审计具有特殊性特点,因此,其应用同样具有特殊性。

(二)环境审计报告的健全

环境审计报告实际是书面文件的一种,这是在结束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以后,审计人员将审计意见发表出来,同时做出审计评价,并且将审计建议提出来的文件,在开展环境审计工作过程中,此文件至关重要。环境审计报告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并且综合性十分强,在效用上具有较低强制性质的审计结论,更注重建设性,由此看来,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状况、环境管理绩效情况、环境管理职责的评价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还需要将必要的改进建议提出来,为被审计单位开展快速有效改善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在未出具或提交正式报告之前,需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增加审计报告的实用性和信息量,使审计报告内容更加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进而提高环境管理绩效,为公众提供更好服务[4]。

(三)环境绩效审计准则的健全

以环境绩效审计原则为根据,将具体规范制定出来就是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一方面它具体化了环境绩效审计原则,另一方面它提高和总结环境绩效审计实务,理论化实践经验。环境绩效审计准则是环境审计实务公告的组成内容,它针对环境绩效审计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在审计实行及审计报告过程中体现了环境绩效审计特点,由此看来,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主要目的是规范环境绩效审计的实施过程和报告过程。环境绩效审计准则主要包括五个因素,分别是审计计划、内控评价、环境审计证据和获得、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审计意见和表达。并且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从而促进绩效审计模式框架标准的形成,同时使其具备高度可行性[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今天,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更好的与企业相结合,将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就要加强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从而将良好舒适的环境为人们创造出来,全面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蓉. 资源配置的视角下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基准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7,20(4):118-120.

[2]陈志芳,李晴. 基于PSR模型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研究——以滇池治理项目为例[J]. 科技与经济,2019,32(1):106-110.

[3]于连超,张卫国,毕茜,等. 政府环境审计会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吗?[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1):41-50.

[4]黄贝. 我国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 经营者,2020,34(2):223.

作者:田晓策

环境绩效审计论文 篇3:

近年来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研究与进展

摘 要:环境管理活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重要保障,因此系统研究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内容与方法及评价体系构建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我国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总结与评述,认为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当前已经进入到蓬勃发展阶段。最后对未来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环境绩效 审计 进展

环境审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发达国家,最初是私营公司为了规避环境管理风险,改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提升公司公众形象,自发进行的一种环境检查和评价活动。90年代,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化,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环境绩效审计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对环境经济活动检查和监督的管理工具。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西方国家环境管理监督模式的借鉴,开始了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截止目前,环境绩效审计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布局,新增加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同时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的监督经济体的环境活动,如何准确评价受托责任方环境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我国关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总结与评述,期望对未来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近年来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很多,国内学术界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各持己见,至今仍没有被广泛认可的统一标准定义。陈正兴(2001)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环境经济活动,依照一定标准,评价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循环状况和发展潜力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并对其效果与效率发表意见的行为。吴立群等人(2005)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促进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及绩效的一种审计活动,一般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照一定标准来进行系统的审查和分析,并对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发表审计意见。穆继平(2007)认为在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环境绩效审计时,不但要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并重,而且在原有的绩效审计基础上,要增加环境性这个非经济因素,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监督、鉴定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责任履行情况。李静(2008)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以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为审计主体、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一种审计行为活动。首先由审计主体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监督和鉴定,之后参照一定的标准评价环境管理的现状和潜力,并以独立的第三方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发表客观意见,同时向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代表提出改善环境管理的建议,从而促进其环境管理的持续改进。

虽然研究者对环境管理绩效审计给出了很多的定义,在表述上也不尽相同,但通过对比这些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可以看出,环境绩效审计要在审计主体、客体、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等方面相对明确,通过在上述方面对环境绩效审计做出限定,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将会非常的明确。对环境绩效审计包含的内容归纳总结如表1所示。

2 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2.1 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环境绩效审计的目的是监督政府或企业单位的管理者更好的履行其受托环境责任,为评价审计对象的环境绩效提供方法,以及通过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审计对象的环境绩效,最终实现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目标。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是由环境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决定的,首先对整个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之后确认环境绩效审计能够起到作用的各个环节,最后再确定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2001年初,WGEA(Working Group on Environmental Audit)在向各成员印发的《指南》中重点阐述了环境绩效审计的五项内容:(1)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执行环境法律法规情况的审计;(2)对政府环境项目或政府审批的环境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的审计;(3)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其他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计;(4)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环境管理系统的审计;(5)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计划的环境政策和环境项目进行评估。

2.2 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

环境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应用,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近年来很多研究者进行了研究。西南科技大学课题组(2001)认为以财务为导向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有审阅法、验证法、复算法、观察法、分析法等。除此之外,在以项目为导向的环境绩效审计中还必须运用一些专业性的技术方法如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包括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法、环境决策分析法、风险分析法等。辛金国等人(2002)指出,常规的审计方法如观察、函证、检查等也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除运用常规的审计方法外,在必要时也可采用环境经济学中的费用效益分析法以及经济评价法。王冠英(2003)在环境审计的内容与方法中提出了一些环境绩效审计中用到的特有的审计方法,比如除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法、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决策分析法、经济计量法、整理分析法、趋势预测法等。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2004)认为常规的审计方法同样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此外开展环境绩效审计还应引入相关学科的方法,如经济学中的费用效益分析法、环境经济评价法等。宋尉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常规的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合规性审计方法同样适用,只是这些方法应与环境问题的产生治理紧密联系起来。王春萍(2006)认为环境绩效审计特有的审计方法,是指在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基础上,与审计学相融合而形成的独有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如目标导向法、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法、风险分析法、决策分析法等方法。陈思维(1998)在《环境审计》专著中提出,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在没有相应的环境绩效会计资料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评估环境效益:(1)市场价值法;(2)机会成本法;(3)恢复和防护费用法;(4)替代工程法;(5)调查评价法。

研究者对环境绩效审计的具体方法虽然各式各样,但综合国内近年来对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认识,又有着高度的统一。首先鉴于环境绩效审计的一般性,它仍然是审计的一种,因此常规的一些审计方法在环境绩效审计中仍然适用。其次又由于环境绩效审计的特殊性,还应当引入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比如效益分析等方法。表2出示了近年来研究者认为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的一些主要方法。

3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环境绩效审计中的核心部分,评价指标构建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环境绩效审计结果的公平与公正。近年来研究者对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杨婷(2005)认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应当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个方面,在进行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时可以合理采用这两方面的指标。如单位管理者的环境意识、有没有及时制定本单位的环境政策以及企业环境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等方面均属于定性指标的部分;环境管理总体指标、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以及效果性指标均属于定量指标的范畴。林逢春等人(2006)通过研究建立了企业环境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该体系由环境法律法规方面的指标、环境管理方面的指标、是否先进方面的指标以及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方面的指标等主要方面的指标所构成,同时制定了模糊综合指数评价环境绩效审计评估模型。汤亚莉等人(2006)认为,企业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环境管理的具体环节,比如环境政策、管理系统、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和回收等方面来制定环境绩效审计的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依据各个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合成得到环境绩效审计的量化结果。丁艳秀(2009)认为企业内部开展环境绩效审计主要从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及各类环境管理政策和目标三个方面进行。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的外部性理论、成本效益理论、系统论等理论基础出发,着眼于评价组织有关环境方面的项目及管理和使用环境资源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通过对近年来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构建的研究,认为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理念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此方法根据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逐层分解;并通过对各层指标的权重分配,最终达到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准确性。

通过近年来研究者对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的认识,在进行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时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对被审计单位的客观全面评价原则;(2)成本效益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4)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原则;(5)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原则;(6)与其它指标体系相结合原则。

4 环境绩效审计研究进展与不足

近年来,我国在环境绩效审计方面的研究蓬勃发展,包含了环境绩效审计的动因、定义、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等各个方面。当前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已经经过了从无到有,从起步转入到了发展期,但距离成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未来环境绩效审计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虽然取了一定的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与不足。在如下几个方面,我们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实践:(1)加强环境绩效审计立法建设;(2)加强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建立环境绩效审计准则;(3)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性;(4)加强财务审计与合规性审计;(5)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改善人员结构;(6)对环境绩效审计实施理念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正兴.环境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47-113.

[2] 吴立群,王恩山.环境绩效审计有关问题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5):47.

[3] 穆继平.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上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201-203.

[4] 李静.环境绩效审计动因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5] 西南大学课题组.我国环境审计运行的模式[J].上海会计,2001(7).

[6] 辛金国,邢小玲.试论环境报告的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7).

[7] 王冠英.环境审计的内容与方法[J].湖北审计,2003(2).

[8] 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开展我国环境审计的构想[C]//审计论文选.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2).

[9] 王春萍.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研究[D].青岛:青岛海洋大学,2006.

[10] 陈思维.环境审计[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3).

[11] 杨婷.内部环境绩效审计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5.

[12] 汤亚莉,邓丽.基于环境价值链的环境绩效审计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99-101.

[13] 林逢春,陈静.企业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指数评价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4] 丁艳秀.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9.

作者:邢水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电子商务论文下一篇:公立医院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