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构思想品德教学的情感生态环境

2022-09-11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 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 通过课程教学来适应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中, 我们要通过教学互动使学生受到精神的震撼,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于生活的认知态度, 实现优化课堂教学。

1 尊重学生, 树立自信

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 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 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 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 情感更为融洽;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 包括所有的缺点, 以自身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 要多用鼓励与赞扬, 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 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 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 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教师必须注意语言和态度, 不应使用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 更不能挖苦讽刺, 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 熄灭刚燃起的求知之火, 而要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 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 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 善待学生, 尊重他们, 关心他们, 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 用他们情感上的满足感, 调动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 相信学生的潜能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 那么教师自然就会对学生有信心、对教学有热情, 教学时就会有激情。课堂中教师的枯燥讲解, 会造成学生的昏昏欲睡;课堂中教师的心灰意冷, 会造成学生的信心丧失,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满激情, 以激情的教学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 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2 激发兴趣, 感受成功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教师对传递知识的准备, 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 应成为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调控的重要环节。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外, 还要适应学生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传授的内容和提出的要求要难易适度, 即应有一定的难度, 但这个难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 取得了胜利时, 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 体验到一种经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考试或者设置教学环节时, 要精心设计, 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或者学得索然无味, 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 要让学生从考试、学习的阶段性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 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诱发出对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

3 自主学习, 张扬个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 而且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 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 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 随时呈现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 甚至是荒唐的问题, 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价值, 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 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 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 补其所短, 看书也会“标新立异”, 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 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能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张扬学生的个性, 营造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 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 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 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 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实施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课前备课, 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 选择教学内容, 自己设计学习方法。这其中教师只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而且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 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 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 从而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 以便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真正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学生将“自我”摆进教学的内容, 就会成功地塑造自我、展现自我, 给心灵以触动, 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更坚定心理价值取向。

4 合作探究, 营造和谐

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 学生能明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相互质疑, 观点对立或不相一致的认知冲突就会激发出新思想、新思维, 促使师生进行自我反思, 深化各自的认识, 兴致勃勃地主动探究下去, 如现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单元主题都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其实“探究性学习”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 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切入点, 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 引导学生思维的形成,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的成“人”教育上, 又起到了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探究学习中, 我们都尽量让学生既能获取知识和技能, 又能锤炼思维, 同时张扬个性, 感受成功, 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 珍惜学生所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

摘要:要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 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 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 是强化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尊重,情感交流,合作探究,和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新时期如何贯彻集体主义原则下一篇:地震系统开展联网审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