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课程简介

2022-08-03

第一篇:物流管理课程简介

物流管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

英文名称:Logistics Management

课程编号:07600287z_1

学分:2

学时:36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开课学院:工程学院

1.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2. 课程的作用:

物流管理是物流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学习物流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介绍物流活动(诸如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活动,以及物流管理的政策、行业管理等内容。本课程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以企业物流活动为主线,对企业物流规划,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与生产物流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销售物流管理、包装与搬运、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客户服务管理、企业物流的控制等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3. 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

《物流管理》内容围绕物流与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系统、现代物流功能、企业物流、国际物流五个模块进行。其内容包括:物流概述、物流管理概述、现代物流产业、我国现阶段对物流产业的界定与职业领域的划分、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的模式、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系统的评价指标与系统工程、现代物流产业的基本功能、现代物流产业的综合功能、配送的概念及类型、企业供应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国际物流管理等知识点,体现了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先导性、直观性、职业性、操作性、新颖性和趣味性。

4.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物流管理基础》第3版 曾剑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主要参考书:

①《物流管理概论》李严峰主编科学出版社 2010.1

② 《现代物流管理》 张余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③《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田源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④《物流管理》第2版毛禹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第二篇:《财务管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适用专业

先修要求 财务管理 必修 会计学 课程编号 所属学科04C0144 管理学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和学分Financial Management64学时,4学分《会计学》、《税法》

一、内容提要及学习收获: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类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应用性的经济管理学科。本课程以企业资金运动为中心内容,以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收入和分配为框架,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的概念、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等理论问题,以及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业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务管理工作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达到会计师所应具备的财务管理业务水平。

1、理解财务管理的含义、目标和特点,认识作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2、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懂得各种财务活动的联系以及财务活动与其他各种经济活动的联系。

3、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业务方法,学习运用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企业的实际财务问题,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财务管理课程既有较强的实用性,又有较强的理论性。学习本课程要紧密联系实际来理解有关的理论问题,并以有关理论问题为指导研究各种业务方法问题,要虚实结合,防止单纯注意具体方法的倾向。

二、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每周讲授4学时,共计64学时。

三、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主编,《财务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参考书: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成本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2、[美]道格拉斯•R•爱默瑞、约翰•D•芬尼特著,《公司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

3、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财务管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

四、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作业和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

第三篇:《国际贸易》课程简介(管理专业)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

课程代码:

学分:2学分

周 学 时:17周,2学时/周

课程内容: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

和国际贸易实践两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分为“基本理论”和“贸易政策理论”,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主要讲述三个问题:贸易的基础、贸易的影响以及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国际贸易的政策分析主要讲述两个问题:贸易政策的影响和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的实践主要讲述影响世界各国经济的实践问题,如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讲述,我们旨在探讨如何建立适合一国自身经济特色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尤其是政策理论体系)以及一国如何更好的利用他国和相关国际经济组织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修读对象: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学生、研究生;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攻读

国际经济与贸易辅修专业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其他人员。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参考教材:

1、海闻 P.林德特 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

2、陈绵水,《国际贸易》,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8月。

3、杨全发,《新编国际贸易》,中山大学出版社,l995年1月。

4、佟家栋,《国际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

5、海闻,《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6、李金亮,《狭义国际经济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

7、[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8、「美」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3月。

9、姚贤镐,《国际贸易学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l990年12月。

10、Dominick Salvatore,《International Economics》,4th Edition lop3.

11、Paul Krugman, 《Interna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 》,2th Edition 1991.

12、相关报刊杂志及相关网站信息

主讲教师:杨欢亮: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共发

表相关论文数十篇。

冯冠军:讲师

徐海霞:助教

第四篇:物流管理课程论文

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

2011级工商管理一班

陈 晓 敏 20114082009

目录

一、 城市配送与最后一公里问题 ..................................3

二、 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的问题 ..................................3

1、 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仓储难、用工难、车辆选型难 .......... 3

2、社会化、 专业化发展程度不够 .................................. 4

3、 城市配送基础设施及相关建设有待完善 .......................... 4

4、配送结构模式单一 ............................................. 4

5、政策支持,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 5

三、 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5

1、规范市场,良性竞争 ........................................... 5

2、 取消通行证制度, 还原物流行业的市场性 ....................... 5

3、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及配送管理体系 ............................... 5

4、 建立第三方小区物流联盟 ...................................... 6

5、培养专业化人才 ............................................... 6

21 世纪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利润点,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相应的城市配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物流业发展过程产生了一系列的物流难题,其中,如何高效地完成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

一、 城市配送与最后一公里问题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通过配送,最终使物流活动得以实现,并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产品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城市配送是指服务于城区以及市近效的货物配送活动,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最后一公里"经常被用来描述公共交通末梢和微循环的问题,是指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中善始善终、重视末端、重视细节、重视衔接、重视顾客满意度。通过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体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公平性、 回应性和长效性。本文"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指在城市配送的末端环节"最后一公里"所出现的进城难、配送难、线路选择优化等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发展面临新的要求和机遇,不断完善解决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促进城市物资流通,加快城市运作效率; 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 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的问题

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五大难题:

1、 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仓储难、用工难、车辆选型难

进城难是摆在城市配送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控制车流量,几乎所有的经济中心城市均通过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控制货车进城。使用通行证对部分货车限行除了降低效率之外, 还滋生了部分企业通行证的寻租行为。 城市交通日益拥堵、 超市分布街区化使得城市配送环节成为一个难以协调的问题。目前,大型商超的收货时间一般集中在白天,但又缺乏货物接收的基础设施,对周边交通状况形成较大的压力同时也降低了物流效率。2009 年下半年以来,电子商务业务量以几何级数暴增,大大增加了其对物流仓储配送的需求。用工荒随着 2010 年底快递爆仓而被突出放大。快递企业最普遍的配送工具是电动车。电动车不 是载货车,作为配送车辆来使用,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2、社会化、 专业化发展程度不够

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下,物流的专业化分工特点虽然日益明显,但是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却不断向综合性发展,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载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依据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的对物流进行政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

缺少综合性物流服务。首先,从发达国家来看,现代物流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而现在,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企业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与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总体上看,社会化、专业化城市配送存在物流功能、服务功能不全,增值服务少,还只停留在物流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等问题,城市配送中心"大而全,小而全"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而且还没有先进的物流发展意识,虽然未来物流发展空间极大,但当前,效益总体低下,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没有形成完全符合现代经济要求的城市配送网络服务等。

3、 城市配送基础设施及相关建设有待完善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乡一体的物流网络。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配送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经营分散,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现代化程度低、运作水平与物流效率不尽人意。

4、配送结构模式单一

城市配送赢利模式单一,缺乏协同竞争理念,缺乏专业经营人才多数城市配送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赢利模式单一,增值服务少。城市配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物流企业和客户不愿充分共享信息资源,难以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同时,人才培训落后, 缺乏专业物流配送经营人才。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稀缺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物流人才稀缺。

5、政策支持,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与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和法规有待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再分配。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所遇阻力巨大,这些必然会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

在城市配送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以及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配送物流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分工和协作,而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的存在却严重制约着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影响着物流设备标准化、 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影响着我国物流配送的高速流转。

三、 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

1、规范市场,良性竞争

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杜绝恶性竞争,切实保证行业的良好经营环境及市场秩序。 物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扶持,解决好行业及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共同维护好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

2、 取消通行证制度, 还原物流行业的市场性

单纯的限行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配送需求与城市交通容量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根基,努力提升行业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区域内的合作,提升行业的整体实力,与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商店超市连锁行业相适应。充分调研,研究并制定相关规定,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企业配送车辆的交通工具限制及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等方面问题,提高快件运输车辆的配送效率,从而降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

3、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及配送管理体系 建立公共配送管理体系,完善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公共配送节点。

政策引导共同配送,规定超市收货时间。还原城市配送的公共属性, 将城市物流配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与客流的公共交通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对城市配送场所实施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纳入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由政府牵头,合理规划专门物流仓储用地和配送中心,引导企业,政策性扶持参与共同配送模式的相关企业。

4、 建立第三方小区物流联盟

小区物业可以从包裹的代收代发获取快递公司的管理费,物业不需太多投入便可实现包裹的转存和转发;消费者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小区的信息平台获得包裹信息并收取。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降低成本。通过将小区物业纳入联盟当中,可以将高度分散的客户一定程度的整合到小区转发中心,提高了配送的规模优势和效率,有效的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大件商品直达小区,提高服务质量,还要注意地名门牌号码的标准化。

5、培养专业化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城市配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采取多种形式, 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具备现代物流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实时更新管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管理经验,以及通过城市配送企业与研究咨询机构、各大高校的紧密合作,从而有效地解决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五篇: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1、物流概论

主要介绍物流在经济活动与组织中的作用、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全球物流、物流组织与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知识点进行描述。重点介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最新物流管理理念与最新技术,深入结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2、物流企业会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3、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

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与网络安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标识技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仓库,运输优化调度和车辆配载,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仿真,MRP,ERP,VMI/CMI,CPFR等)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

4、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

课程内容包括:库存管理概述,需求预测,库存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生产物料控制、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MRP及MRP系统中的库存管理,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库存管理绩效与标杆管理等。

5、采购实务

主要介绍采购战略、采购需求确定、供应商选择与管理方法、采购价格确定、采购谈判、采购合同制订、采购质量保证与采购绩效评估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该课程的考核目的是检验考生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物流采购中的实际问题,从事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能力。

6、运输管理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运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物流运输概述,物流运输基础,物流运输组织,物流运输选择与决策,运输成本、绩效和价格管理以及物流运输商务管理。

7、仓储实务

主要内容包括:仓储管理综述;仓储管理流程;仓储作业管理;仓储设备;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储作业成本管理;现代仓储管理技术;冷库库房管理;仓储法律法规。内容涵盖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高级物流师所应了解和掌握的基本仓储管理知识和现代仓储管理理论。

8、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组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不同国家内流动的活动。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扩展,是跨国界的商品的空间转移。本课程首先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方式、设施、技术、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成本

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应用问题,使考生掌握国际物流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管理要求。

9、物流企业管理

物流企业管理是以物流企业管理思想和原理为主要理论框架,从物流的基本概念开始,综合研究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物流企业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基础、物流企业组织机构、市场研究、决策和计划管理、企业文化、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以及资本运营与评价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同时重点对物流与运输活动中所涉及的管理原则和实践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

10、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职业经理中级证书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1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整合性科学,涉及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等多方面知识。分为四部分:供应链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理论、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技术、供应链设计案例。由浅入深地全面介绍了当代供应链发展的最新理论、技术和方法。涉及到大量的中外文资料,包括学术性很强的论文和著名企业的真实案例。

12、物流管理软件操作

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基础知识、物流软件发展概况、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库存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运输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货代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等。

13、 运筹学

本课程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最优化的问题。何发挥以有系统的效能,应用数学模型来求得合理运用人力、物力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有关信息。主要内容有:线性规

划、运输问题、网络技术、决策论、对策论、存储论。

14、市场营销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基技能。主要内容有: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组织、国际市场开发等理论等。

15、电子商务

本课介绍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框架体系、技术基础、解决方案、现阶段电子商务存在的不足等内容,探讨电子商务环境的多变、机遇和挑战以及发展全国电子商务的对策等问题。

16、物流设备与设施

本课主要介绍五大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和港口。场占结节中的起重、输送机械、装卸搬运机械。流通加工机械,现代货架技术、月台技术、搬运机械、分类机械,自动化仓库设备。

17、配送实务

主要介绍配送的类型与服务方式、配送的组织与运行、配送作业流程、配送需求与资源规划、配送成本管理、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内容。

18、生产实训、课程设计

①办公自动化训练及设计

②物流环境地理实训及设计

③运输业务、仓储实务实训及设计

④采购业务实训

⑤物流电子商务实训及设计

⑥识别技术、物流设施与设备实习

⑦物流系统、第三方物流实训及设计

⑧专业综合训练(物流软件应用)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知识结构

(1) 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了解物流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

2、 能力素质结构

(1)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

(2)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3)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

文章来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看鲁迅先生作文下一篇:文控中心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