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古诗教案

2022-08-05

撰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备课信息经过思维加工后的输出结果。教案撰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份优秀教案应是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智慧、教学经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教师应尝试编写具有个性、富有创意、具有活力的教案。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乡村四月古诗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乡村四月古诗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水口小学

王菊红

一:导入(5分钟)

1、 同学们,老师放学回家沿途拍了一些美景,我们共同来欣赏好吗?

2、 猜猜图中的季节。 出示“初夏”一词,了解初夏。

3、 揭晓课题,板书:乡村四月 二:初读古诗(15分钟)

1、 介绍作者

2、 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学生自由说说要强调的字的读音。

老师强调“蚕桑”一词的读音。

3、 听范读。

4、 划节奏,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讨论本诗的节奏。划好以后试着读一读。

指名展示读 课件出示节奏读

三、品读,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讨论诗意

2、学生汇报交流。

3、老师整理学生思路板书。

景美

人忙 ↙↘ ↙↘

山原 子规 才了...又...

5、 用“才了...又...”说出农忙景象。

6、 诗句相对应的图片欣赏。(老师介绍图片,学生说相应诗句)

7、 介绍“蚕桑的整个过程。

四、感情朗读

1、 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诗。

2、 听配乐朗读。

3、 拍手节奏读。

4、 诵读。

五、拓展

1、学习《过故人庄》

2、欣赏双沙图片,浏览《游双沙》

六、作业布置

诗人就是用心观察,用心感悟,现在我们就来学着诗人的样子写一写。(写人,写事,写景都可以)

第二篇: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设计理念】

本设计体现了单元主题与文本细读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诵读、想象吟诵、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写“蚕、桑”两个生字。

2.通过读、说、写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田园诗又是古诗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田园诗,就是赏一幅幅清和淡雅的水墨画;读田园诗,就是听一曲曲悠扬婉转的乡间小调;读田园诗,就是看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立体景。在宋朝,有一位诗人,走进了乡村四月,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激趣,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入课堂)

二、简介作者

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翁卷,南宋诗人,字灵舒,乐清人,他一生仅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未果,所以一生都为布衣。)(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本诗以前从未学过翁卷的诗作,故此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说出作者的名字即可,而教师对于作者的介绍应简短易记。)

三、初读正音,学习生字 那么,作者笔下的乡村四月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咱们来读一读。

1.请同学们齐读古诗,要求把古诗读正确。

2.在这首诗中,出现了两个生字,(教师板书:蚕、桑)我们该怎样记住它们?(“蚕”是天底下最可爱的虫子。“桑”是木上三又)

3.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笔,动笔在生字表下面写一写这两个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初读诗作,要求能读正确即可,关键是在读中学生两个生字,并做到读写结合)

四、练读掌握节奏

1、这是一首七言诗,同学们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自由读,觉得自己读不好的诗句就多读几遍。

2.指名泛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读文,让学生基本掌握住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为入境悟情打下基础。)

五、三读悟画

跟随翁卷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看看他向我们展现了乡村四月的哪些画面。 1.边读边思考,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在写什么?分别写了哪些景?谁能把这些美景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人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美景?这样的美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四月的乡村美极了,人们在四月会干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后两句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诗意。教师在教学中放手给学生,不用担心学生回答不上来,如果教师真正放手,孩子们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六、诵读入境

乡村四月景美、人忙,让我们带着一份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带着一份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再次读诗:

这是一个清和淡雅的乡村四月„„ 这是一个悠扬婉转的乡村四月„„ 这是一个鲜活灵动的乡村四月„„ 这是一个令人向往与赞美的乡村四月„„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语下、音乐的伴奏下,学生边诵读边会在脑海中呈现出诗歌描绘的乡村风光图,从而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美、思想美。)

七、拓展链接

1.自古以来,多少位文人墨客用一首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你还知道哪些田园诗呢?

2.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渠道收集有关田园生活的诗句,举行一次诗词大会。

(设计意图:拓展是对课堂的延伸,通过此环节,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美人勤

【姓名】师艳彭 潘孝丽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葵山镇中心完小 【个人简介】

师艳彭,男,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九级岗位。现在师宗县葵山镇中心完小工作,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思品与社会和班主任工作。 潘孝丽、女、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十一级岗位。现在师宗县葵山镇中心完小工作,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思品与社会和班主任工作。

第三篇: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定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教案

授课人:朱锦晖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这首诗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乡村四月浓浓春意和优美景色,人们忙于农事而心情愉快的境界。 教学方法

1、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诗意;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 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4、 朗读、背诵与默写相结合。 教学准备

1、 电教版:教学课件、教学录音带

2、 普通版: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古诗《乡村四月》的学习,原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啊?谁来背一背。同学们知道的很多,背的也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它是宋代翁卷写的“乡村四月”,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诗题:乡村四月)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展示原文。指名朗读古诗。让同学评一评读的好不好,有没有错误。(3分钟)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节奏、语气,读诗应把握的感情。(5分钟)

节奏:223

语气:轻松愉快

感情:读出古诗的优美、轻快、明朗

3、学习生字(2分钟):

了:读 liǎo ,结束的意思。

蚕:读 cán ,上下结构,由“天”“虫”两字合成。蚕是蚕蛾的幼虫,能吐丝。

4、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个别词语可作补充解释(5分钟):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补充:“白”在诗中指的是水。人们习惯上把透明物体叫“白”,比如“白酒”、“白开水”等。“川”在诗中指灌满水准备插秧的稻田。)

子规:杜鹃鸟。(补充:也就是布谷鸟,大通农村所叫的“长高虫”。)

才了:才,刚刚。了,结束。

蚕桑:给蚕喂了桑叶。这里把名词当作动词来用。

5、 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5分钟)

6、 体会这首诗的意境(8分钟)

提问: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答:绿、山原、水、稻田、子规声、雨如烟) 提问:诗人用这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什么? (生答:描写了“绿遍山原,水满平川;子规声声,雨丝如烟”的景色,表现了乡村四月浓浓的春意和优美的景色。)

提问:后两句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什么?

(生答:忙于农事的事情。表现人们积极务农的劳动热情。) 师小结:说的很好。乡村四月人们很忙,但忙得有目标—“才了蚕桑又插田”;忙得有乐趣—乐在务农,人们都在田里,说说笑笑,干活有劲。这就是这首诗意境的高妙之处。

7、 指导背诵和默写(8分钟)

指导背诵: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事。先记写景,后记写事。 指导默写:指一名上黑板写,其余学生在下面写。写完后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2分钟):

搜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色:绿遍山原,水满平川;

子规声声,雨丝如烟。 景象:闲人少,(忙人多);

才了蚕桑,又去插田。

教后反馈:

第四篇:《乡村四月》教案

昌平第二实验小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师: 刘林洋 编号:

课题:《

23、乡村四月》

一、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二、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词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体会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体会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六、教学准备:

1、准备翁卷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七、教学反思:

一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词的能力,感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第五篇:《乡村四月》吟诵教案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 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

3.体会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的意思,学会吟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启发引导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吟诵《独坐敬亭山》导入,揭示课题

1、全班吟诵《独坐敬亭山》——男、女生吟诵。

孩子们,我们学习了吟诵《独坐敬亭山》,还记得怎样吟诵的吗? (记得)让我们一起来吟吟吧。独坐敬亭山,起。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下面请女孩子们来吟一遍。(女生吟诵)男孩子们,女同学们吟诵得好不好?(好)掌声送给女生们。

2、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是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春天是美丽的季节,春天是让人忍不住想要赞美的季节。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不止我们喜欢,我们历代的文人墨客们也喜欢春天,他们还留下了许多描写春天田园生活的诗词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宋代诗人翁卷一起去感受春天。(出示课题: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请孩子们齐读课题两遍。(学生齐读课题)

3、介绍诗人翁卷

孩子们:你们了解翁卷吗?这位就是翁卷。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呢?

孩子,请你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翁卷,好吗? 看来你的预习工作做得很认真。

(出示P2)翁卷:南宋诗人。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孩子们,你们想知道翁卷是怎样描写春天田园生活的吗?(想)(出示P3)请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请多读几遍。

2、全班齐读——分组朗读——抽生读

孩子,请你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真是读得字正腔圆啊,老师给你点个赞)

3、认识生字,理解字词(出示P4) 这首诗有两个要求大家会写的生字,一个是“蚕”字,大家看这个字由甲骨文、篆文演变到现在的楷体,表示会吐丝的蚕是天赐的“神虫”。我们再来看看“桑”字,甲骨文上面部分像枝叶茂盛的树,篆文将枝叶状演变成了手形,表示采摘树叶。现在我们写的桑字,上面部分又变成了三个又,表示很多,但要注意把又的一捺要写成点)

孩子们,这首诗里有你不理解的字或词吗?(出示P5)比如: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布谷鸟。了:结束。才、又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

三、结合图文,自悟诗意。

1、孩子们,请看这幅图,谁能用今天学的一句诗来描述一下? (出示P6)抽生回答。出示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是的,我们看到了绿山原、白满川。(板书:绿山原、白满川)

2、出示P7,现在,你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今天学的一句诗来描述吗?(抽生答)出示诗句:子规声里雨如烟。是的,这句诗让我们听到了子规啼,看到了雨如烟。(板书:子规啼 雨如烟)

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景色真美啊!(板书:景美)

3、出示P8,你们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抽生答)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大家都很忙,没有闲着的人(板书:闲人少)他们采了桑叶喂了蚕,又忙着插秧了(板书:插秧忙)这正是诗人写的“才了蚕桑又插田”。出示诗句:才了蚕桑又插田。(板书:人忙)

四、再度再悟,手划声调

出示P9 孩子们,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我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边读边用手把每个字的声调划出来,现在自由练习。

孩子,你能背对屏幕带领全班同学一边读一边用手划声调吗?真是个勇敢的孩子,敢于迈出第一步就成功一半了。

五、吟诵古诗,体会感情

1、多美得诗啊,老师忍不住要吟诵了。师吟诵,你们想学吗?

2、孩子们,老师告诉你们吟诵是有规则的。今天老师就教大家怎样写吟诵谱。(出示P10)一声二声是平声,用_____表示,三声四声是仄声,用 | 表示。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标注第一句。(出示P11)请孩子们把吟诵符号标注在每个字上。

3、(出示P12)孩子们,请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你们标的吟诵符号和老师的吟诵符号有什么区别。

孩子,你找到不同的地方了吗? 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标注的吟诵符号里还有!。“!”表示入声字,读的时候要读短一点,快速、坚决。这首诗一共有4个入声字。老师标注的____有长有短,横线长的字声音拖长一点,横线短的字读短一点。

4、孩子们,现在我们试着来诵读一下这首诗,配合自己喜欢的动作。

全班一起诵读——分组诵读——个别学生诵读。

5、逐句学习吟诵 你们已经会诵读了,很快就能学会吟了。加油吧,孩子们。请竖起你们的耳朵认真地听。下面我们就逐句来学习吟诵。

6、学生自由练习吟诵。

7、全班一起吟诵——分男女生吟诵——分小班吟诵——开火车吟诵——抽生吟诵。

五、课堂小结

本诗前两句写田园美景,后两句写人,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板书:赞美)

六、作业布置

诗人翁卷为我们描绘了春天田园的美景,我们也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板书:赞美)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绿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鸣

雨如烟

赞美 闲人少

插秧忙

人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村振兴调查报告下一篇:宣传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