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安全论文

2022-05-16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校园生活安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校园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也是教育安全管理工作者的重点和难点,学校的公共安全问题是衡量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指标。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安全管理工作者,我将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以及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服务的建议两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服务,构建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第一篇:校园生活安全论文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维护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宁。确保校园安全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安全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根本在于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要切实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确保广大师生安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一、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全员安全意识

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学校的安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1.定期召开校园安全碰头会

提高领导干部及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队伍的安全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关于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的相关规定,严格要求学校教职工要认真落实,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和谐健康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做到依法执教、文明执教。

2.充分发挥安全教育课程主渠道的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可利用宣传栏、班级班报、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致家长信、主题班会、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内容应涉及多个方面,同时在学生中深入广泛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119消防日宣传活动、3.29安全教育日活动等,在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又使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真正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细化管理,确保学校安全工作得以真正落实

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否有实效关键看管理。而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此,在学校日常安全管理中应做到:

1.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学校建立有校长负总责,主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各科室主任及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人人担责的责任体系,各部门、各类人员在安全稳定工作中“分工协作、条块结合、归口管理、一岗双责、责任到人”,真正做到做到“工作有人干,事情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把安全工作常规化,形成稳固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校园安保工作时时处处有人管。

2.认真坚持晨、午检报告制度

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发现有未到校的学生,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掌握学生相关情况,做好记录,切实做到学生无论是否在学校、是否在班级都有人过问的安全检查保障机制,让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都在教育的视线范围中,以保证学生人身安全万无一失。

3.加强师生日常逃生疏散演练

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应做到预案内容师生人人熟知。每月按照预案程序至少进行一次有组织的疏散逃生演练,在演练中干部教师各司其职,在规定岗位组织学生有序疏散,做到快速、安全;每日大課间活动,各班都能够按照本班的疏散路线出入教学楼,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熟悉了应急逃生线路。

4.加强门卫及校门安全管理

严把校门,按照学校规定严格履行来宾登记手续,严禁无关人员入校;在上课期间,学生出校门,必须由学校开具的出门证,方可离校。落实好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段干部轮流在校门口执勤制度,落实好中层干部课间轮流执勤巡课制度,以保证学生课间和上学、放学时的安全。

5.认真落实校舍及相关活动设施的查勘制度

落实责任到人,做到定期检查与非定期检查紧密结合,做好检查记录,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校舍及相关设施设备无安全隐患。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安全教育网络,对学生实施法制、道德综合教育

强化学校德育引领作用,做到主题活动与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三礼”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综合评价相结合。开展家庭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学校“开放日”活动,向家长传授科学家教方法和正确的安全常识。

7.健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运行

聘请公安、司法等部门专业人士为法制副校长,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定期交流、走访、参观,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小手拉大手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法制教育活动,做到安全教育专业化。

三、以人为本,保证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着眼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到以人为本,是真正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在做好校园安保工作的同时,应注意做到:

1.强化课堂教学管理

提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让学生们在和谐愉快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健康的成长,让学校“多元互动、健康成长课堂”建设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共同保障。

2.加强学生自护自救培训辅导工作

发挥好学校卫生保健教师的工作职能,充分利用急救器械和学生自救自护演示器材设备,使学生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自护自救知识、技能,提高自救自护能力,遇有特殊情况能够相互救助和护理。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健全和完善学校心理咨询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教师职能,积极采取走出去请加进来的方法,不断提高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全员心理咨询和辅导水平,使全校师生都能心情愉悦地学习、工作,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天。

4.科学合理处理突发事件

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未成年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差,他们在校内外活动中发生意外是难免的,科学合理地处理好这些意外问题,把意外损失降到最低是学校干部教师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所不断追求的目标。当意外事情发生时,一切为了孩子就成为学校全体干部教师的行动指南。为此,我们所做的工作才能得到学生家长理解与支持,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真正得到了保障。

总之,安全无小事,事事有教育,预防是关键。学校安全工作需要在防范上下功夫,再细致上下功夫,在扎实上下功夫。

作者:白雪刚

第二篇: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构建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校园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也是教育安全管理工作者的重点和难点,学校的公共安全问题是衡量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指标。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安全管理工作者,我将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以及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服务的建议两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服务,构建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体会

1.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学生背后是家庭,学校背后是社会,确保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自2010年以来,每年都会有一类典型的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成为社会的热点。据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独家庭超过百万个。学生伤害事故对社会、学校只是万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概率事件,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之百的灾难。失独者的晚年在何处安放,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一个沉甸甸的民生问号。校园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校园安全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位置显得更为突出。频发的学生伤害事件促使我国教育安全相关领域标准和制度的出台,同时也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逐年扩大,给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更高要求和较大工作压力,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

2.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更新观念

校园安全工作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了校园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学生也包括了教职员工,具体到安全管理工作我们涵盖了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校园专职保安的配备与管理、校车的安全运行管理、校园的消防安全、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置、校园安全演练以及校园保险保障与救济等众多领域。当前,许多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上的安排都是一些“富余人员”,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措施也仅仅停留在浮于表面的检查,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认识不足。经过多年校园安全管理经验积累,我们认为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领导重视,人人参与,更需要更新观念,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3.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做好防范和救济工作

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工作,树立以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理念和思想,形成校园安全管理文化,抓住不同时期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好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是我们校园安全工作者的第一要务。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校园伤害事故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我们在做好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及排查的同时,应该关注校园伤害事故处置与救济工作。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后产生纠纷和矛盾的焦点往往是处置程序和经济救济出现较大分歧,在工作中探索形成科学合理的事故处置程序与完善的救济体系,才能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二、对构建新的校园安全体系与机制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

目前,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主要依据《侵权责任法》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这两部法律法规,一旦发生学生伤残,需要做伤残鉴定就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存在多重标准既又工伤鉴定标准又有道路交通鉴定标准,不同地区在赔付上会带来差异。我们需要逐步完善校园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推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学校安全问题,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服务方式。

2.建立和完善以保险为主的学生伤害公共救济制度

长期以来,校园安全工作缺乏专业的人员,校园安全工作一直处于一种“重检查、轻防范,无救济”的状态,忽略了保险在学校安全和师生的风险转移中应有的经济救济和杠杆作用。国家在制度层面也没有明确的学生伤害事故救济资金来源,这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者来说,在处置学生伤害事故中非常被动和无力,因此建立和完善以保险为主的学生伤害公共救济制度非常迫切。

3.建立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的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机制

当前,校园安全管理更多的是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置,缺乏对风险的认知和管理。尽快在教育领域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工作是校园安全管理由危机处置走向应急储备转变的开始。培训工作可以实现基层组织识风险,会防范,能应对,有准备的良好局面,并全面提升基层单位应急管理水平和公众的安全意识、自救互救能力,打造校园安全管理的专业工程,提升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安全指数。

总之,随着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发展,我们将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教育领域风险管理方面的政策和精神,不断加大校园风险管理工作的力度,不断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促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穩定发展。

作者:马洪亮

第三篇:培育校园安全文化,夯实学校安全基础

【摘要】校园安全文化关系到每一名学生的平安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家庭和家长的心。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和公安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平安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等创建和“珍爱生命 健康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和安全成长,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防范学生校园暴力与伤害,保障校园安全。

【关键词】校园;安全教育;安全文化;综合实践

一、培育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一)培育校园安全文化是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需要

学生安全事关家庭幸福、校园平安、社会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日常生活中,出行、集体活动、旅游、体育锻炼等都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学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治安中,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还存在着有违法犯罪现象,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自然灾害(地震、恶劣天气等)、人为灾害(火灾、交通事故等)的发生,重视“珍爱生命 健康成长”等安全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培育校园安全文化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但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等每年呈上升趋势,使得学生产生了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问题学生心理疏导,及时有针对性的开展个别心理救护,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甚至感情上受到的挫折,亟不可待。

(三)培育校园安全文化是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需要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近年来,一些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为了学生们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所有的教师都应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做好安全工作。因此,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个别家长总认为,无论学生出现了任何安全事故,都应由学校负全部责任。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更加凸显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只有具备了安全意识,才能尽量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培育校园安全文化的方法途径

《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幼儿园、 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好习惯 天天行”。好习惯是要从小养成的。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形成安全行为习惯是各级共同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要求。

1.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分析。

2.学生活动自护能力、身体自护能力、意外伤害自护能力、心理自护能力的现状。

3.学校教师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4.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的主要教育途径。一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树立安全保护意识;三是积极参与和开展文体活动;四是拥有良好的心态。

5.调查分析学生家长安全观念差、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力促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家校共育,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培育校园安全教育要注重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与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恰当整合,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

三、培育校园安全文化的方法策略

培育校园安全教育要从三个角度研究安全教育的培育策略:一是学校安全管理能力的角度,二是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角度,三是学生安全自护能力的角度。

(一)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保证学生有切实的安全感

安全环境在教育中的重大影响力是公认的。一个安全的校园及周边环境,能促进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满足学生的安全的心理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途径。因此,加强安全环境的营造,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下大力气营造安全氛围。

1.强化校园“四防”建设,硬件设施到位。学校要统一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安装摄像头、入侵报警系统、配备警械、灭火器、应急救援设施;学校都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实现了校园监控全覆盖、无死角,从硬件设施上保证校园师生的人身安全。

2.强化重点部位管理,合理施划标识。在校园、教室、走廊、楼梯等重点部位设立了明显的安全标志和逃生路线,合理安排分流,注重在平时养成行走习惯,避免造成冲撞、拥塞、踩踏等情况的发生。利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习惯。要求每班在教室外排好队,由体育委員带领走楼道,迅速到达操场。经过一段的训练后,学生从下课到操场全部集合完毕只需要几分钟,做到了迅速有序安全。即使在紧急状态下也能有条不紊地撤离教学区抵达安全地带。

3.强化家校警校共建,筑牢安全防线。一是家校共建。对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给予特别关心和帮扶。学校加强与家长委员会的联系,家长委员会人员也经常在校外内巡视,一旦发现可疑人员马上与学校联系。

二是警校共建。联合公安部门深入开展“护校安园”活动,联合综治、公安、食药、工商、文广新等部门,全面排查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肃查处侵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的案件。

学校要做到以学校为基点,联合家长、派出所等社会力量,建立社会安全保障网络,达到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学生安全问题的目的。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还是人际文化,也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文化场。

1.校园文化成为育人有效载体。走进校园,就像走进了花园,花草树木充满着蓬勃的生机,让人精神焕发。花草丛中,一句句珍爱花草树木的亲切提示语林立其间:请呵护我,我也有生命噢!一块块树木标牌也在告诉着你:每位同学都有一颗关爱生命的心。校园墙上,一幅幅学生的鲜艳突目的绘画作品表达了同学对自我、对他人、对生命的关爱。学校的各处走廊书写着 “上下楼梯慢慢行、靠右行”的温馨提示,校门墙上的特殊的电话,110、120、119,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学校宣传栏的主标语“撑起生命安全的蓝天”让学生从身体健康、平安、快乐休闲等方面去关爱自我;“托起明天的太阳”宣传栏定期刊登出学生的作品,为学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提供了一方舞台。

2.班级文化艺术特色氛围浓厚。学校各中队都有一个鲜明主题、响亮的队名:爱心中队、大拇指中队、平安中队、快乐中队、健康中队……各个中队根据安全教育的目标,在各自的中队角提出了活动的主题、设想、内容、安排、活动的成果等。中队活动尤其重视安全教育及对生命的尊重,以鼓励学生为主,展示学生亮点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启迪了智慧、润泽了生命。班级的后墙上黑板报是中队的安全教育宣传阵地,根据大队部的安全主题安排,由学生自主寻找材料,教师指导,对安全教育进行大力的宣传,学生们在黑板报的宣传中学习。

3.人际文化交往广泛学会共处。学校广播宣传是少先队的一大阵地,每天大队部的广播准时响起,提示学生时刻注意安全。广播稿都是来自学生的感悟、安全提醒、调查或安全资料的查寻。除校内广播宣传外,大队部组织少先队员们开展校外的宣传,由学生组织编写安全知识、安全倡议书、自护自救常识等手册,组织队员学习,而后将这些资料拿回家向家人、村里的人作宣传。通过与家人、社会人士的共同学习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宣传教育的氛围。

(二)开展形式多样活动,让安全文化意识深植学生心中

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人的意识决定了人的行为。因此,学校要大力运用道德与法制课、地方课程(含安全教育)、心理辅导课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化。坚持做好开学初、节假日、放假前、汛期、上下学等关键时段的安全教育,常规性召开家长会、班会,经常性组织家访,及时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编制并免费发放《校园安全管理文件汇编、事故案例》等。

2.安全教育活动覆盖化。开展“安全教育十日行”活动,精心设计教育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从城区到乡村,从成建制规模学校到教学点,从中小学到幼儿园,一概不留盲点和死角。

3.安全温馨提示常态化。全面成立班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实行安全提醒制度;学生校外的交通安全,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关注、揪心之处。为了使学生做到“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任课教师放学时,设置有关交通安全的温馨提示语;学生路队,教师护送至学校门口,完成与家长的顺利交接。

4.安全知识讲座经常化。联合公安、消防、交警、治安等部门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法规教育,详实的数据、真实的事件、详细实用的自救自护知识,使讲座富有吸引力。

5.板、报、栏宣传制度化。板,黑板报;报,墙报;栏,宣传栏。充分运用这些平台,确定每期安全教育主题,让学生自主搜集材料,自主编辑,自主设计,自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生自主教育、互相教育的效果。

6.体育锻炼活动常规化。给学生安全感是生命教育的心理基础,使学生具有强健体魄则是安全教育的物质基础。因此,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力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日常的除体育课之外,还开展大课间活动,每学期一次体育运动会,就这样形成一个提升学生体质的教育循环圈。

(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深化安全文化的实效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生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既是规则的遵守者,还应该是规则的监督者,在遵守与监督中,“好习惯 天天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学校里得到知识的熏陶、思维的训练,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感悟人生,增强了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技能和措施,懂得了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来保护自身安全和他人以及公共安全。通过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多走进社会,去体验生活、应对各种安全隐患应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机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的安全教育活动内容,或是在老师的引导以集体方式下开展,或是在小组间自发组织开始活动,都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为目的。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养成了良好安全品質,提高了自身保护能力,一天天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贞科.不容忽视的校外安全问题——对当前中小学安全问题的一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

[2]马国杰.浅谈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

[3]刘静.浅谈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2).

[4]何自奉.对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9,(7-8).

[5]邹文强.中小学校安全管理研究初探.2004,6.

作者:孙甲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教育毕业论文下一篇:网络营销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