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小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银行真正要做的,是建立一个金融社区生态系统。中小商业银行可考虑打造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社区APP,集成众多便民服务模块,邀请优秀商家参与并提供优惠活动,不断拓展自身电子业务产品功能,吸引客户参与,切实发挥地方金融引领作用。

中小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论文 篇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银行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开始涉及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理财产品销售、融资及信贷模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给予中小银行很多冲击,其业务与中小银行诸多传统经营领域形成重合点,并且不断弱化中小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融资、交易中介服务等职能。关于中小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发展策略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在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大数据技术运用、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给中小银行的带来的威胁,并给出我国中小银行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中小银行  发展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简述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

对于什么是互联网金融没有定论。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1]。从融资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与传统直接融资相比,互联网金融的融资具有信息量大、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互联网金融,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2]。理想的互联网金融状态是信息系统的完善、风险控制有效、中介机构消失。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分类因人而异,按照互联网金融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五大类模式,其中包括支付结算、网络融资、虚拟货币、渠道业务和其他等。其中只有支付结算模式属于正规运作模式,另外模式都还处在探索和期望膨胀期。虚拟货币因为受政府政策影响,将从期望膨胀期过渡到行業整合期,其发展将根据政策逐步走上正规。渠道业务模式以金融产品网络销售为主,因其投资本钱小、门槛低,投资回报率高,受到广大网友热捧。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产品。

(三)互联网金融优势分析

1.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过程中,融资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天然存在,阻碍着企业的融资以及增加了银行等提供资金方的风险,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支撑,能够有效的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这个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互联网金融解决了融资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可能完全颠覆传统的融资模式。

2.金融资源配置脱媒,降低交易成本。通过互联网融资时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进行匹配,不需经过其他金融中介,金融资源配置开始脱媒。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人力操作开始逐步被相关软件及计算机技术替代了,市场参与者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风险定价、期限匹配等,大部分复杂交易都会变得大大简化、易于操作。另一方面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不仅使得信息处理更加高效而且还降低信息处理成本。互联网金融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同时也减少了交易成本。

3.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强。Sherman Chan(2004)将金融排斥定义为:人们在金融体系中缺少分享金融服务的一种状态,包括社会中弱势群体缺少途径或方式接近金融机构,以及在利用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方面存在困难和障碍[3]。当下金融生态,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和部分个人资金需求者的需要,使得部分资金需求者很难获得金融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资金需求者能够突破地域以及融资门槛限制,在互联网上获得需要的金融服务,解决金融排斥问题,市场参与者更加普及,企业单位、普通公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金融资源分配,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资源更加普惠,同时也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二、互联网金融给中小银行带来的影响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依托互联网,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中介,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设备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进行资金划转的服务。比如支付宝、财付通。据统计,在过去4年中,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呈稳步上升趋势,2013年已达5.4万亿元人民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移动支付,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势头迅猛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手机银行支付、短信支付、NFC近场支付、语音支付、二维码扫描支付等等多种在移动设备上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大大弱化中小银行作为传统支付结算中介的角色。

(二)网络融资

网络融资本质是将融资的某个环节互联网化。网络融资主要包括P2P信贷、众筹融资以及电商小贷等形式。以P2P为例2013年P2P公司有346家,网络借贷规模共计680.3亿元。不管是P2P信贷还是众筹融资都改变了传统中小银行贷款模式,使得整个融资流程互联网化。[3]这是对传统通过银行融资模式的颠覆,互联网化运行模式的交易成本也远远低于中小银行线下运作模式。

(三)渠道业务

在金融产品营销渠道方面,阿里与基金公司合作共推货币基金产品,凭借着巨大的用户数量基础,阿里与金融的结合显得信手拈来,并开始抢占移动客户端市场,让阿里巴巴也开始调整战略部署移动端。同时,百度理财平台在2013年10月份正式上线,目前为止已与华夏基金合作推出“百发”和“百赚”两期较高收益率产品。加上京东供应链金融、“京保贝”融资业务和苏宁云商的转型,互联网企业的这场金融战役刚刚开始但已经开始波及中小银行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他们很有可能凭借自身在用户体验和服务方面的优势打破传统中小银行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运作模式,为金融领域实现差异化服务和创新铺平道路。

(四)大数据技术

作为信息革命的第二个高潮,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运用,使金融行业的客户数据、交易数据、管理数据等均呈现爆炸式增长,海量数据席卷而来,海量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金融业服务及管理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且风险控制有效并向中小银行传统优势领域发起了冲击。例如阿里小贷就是运用大数据的典范,截止2013年4月30日,阿里小贷开业至今累计获贷客户数24.03万户,累计发放贷款803.08万笔,累放金额810.23亿元;余额客户数4.38万户,贷款余额11.48万笔,金额19.78亿元(不包括已转让贷款资产),整体不良率为1.23%[4]。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银行发展策略

(一)借鉴互联网思维,转变服务理念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能够提供免费且快捷的服务,人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互联网能够有效利用数据资源,更加重视客户体验。中小银行必须学会互联网思维,转变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的设计产品的思维,改善金融服务方式以及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优化简化业务流程以便获得良好的客户体验以满足客户需求,留住现有客户拓展潜在客户。例如,一般业务互联网在线平台,客户从开户、支付结算等全部在线操作等。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

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相比具有资金少、规模小劣势并且市场空间小,中小银行基本上都是服务于所在区域经济的地方性银行,网点分布在全国少,一般局限于所服务区域。其客户一般都集中在所服务区域,客户资源少,导致风险集中且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减弱,阻碍了中小银行的发展。中小银行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或者互联网金融事业部。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传统中小银行相比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加强风险控制还能够突破地域限制扩大中小银行的服务范围增加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

(三)建设大数据运用平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

在大数据时代,中小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首先必須充分利用自身客户数据,增加数据积累,并积极与其他企业政府部门合作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建设完善中小银行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和保护,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掘客户、更加深入了解客户,创造客户需求增加客户粘度和改进中小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其次中小银行必须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加强技术合作,互联网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先于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应该加强合作完善自身技术缺陷;加强客户信息交流,互联网企业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中小银行同样具有优质客户资源,两者应该优势互补;两者还可以共建互联网金融平台。

(四)加强互联网金融人才建设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人才支撑,中小银行具有优秀的经济金融和管理人才,但缺乏金融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在web3.0时代互联网对我们的行业生态以及生活影响深远,面对互联网金融单纯的金融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中小银行的发展,只有复合型人才才可以助推中小银行的发展。中小银行在当下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人才建设以满足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宫晓琳.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的影响[J].金融实务,2013(5).

[4]陈丽萍.阿里金融小微贷款案例分析[J].时代经贸,2013(18).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ZYXS20。

作者简介:汪春鹏(1990-),男,汉族,安徽六安人,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方向;肖韶峰(1979-),男,汉族,湖南双峰人,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方向。

作者:汪春鹏 肖韶峰

中小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论文 篇2:

中小银行如何发展移动互联网金融

银行真正要做的,是建立一个金融社区生态系统。中小商业银行可考虑打造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社区APP,集成众多便民服务模块,邀请优秀商家参与并提供优惠活动,不断拓展自身电子业务产品功能,吸引客户参与,切实发挥地方金融引领作用。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民营资本开始进军银行业,特别是2015年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的相继开业,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可以预见,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互联网巨头和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凭借其最早进入市场以及在技术和资本上的优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中小商业银行虽然依托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通过市场补缺和市场细分获得了发展和生存空间,但因资产规模较小,盈利模式单一,资金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有限,在互联网金融向各个领域和各细分市场不断渗透的情况下,如果不提前布局、早做打算,很可能失去自己的市场和阵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遭到淘汰。因此,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需要变革自己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下的发展策略,厘清思路,找准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空间。

看移动互联发展:分外妖娆

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13.04亿户,可谓人手一部,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9.54亿人,较年初净增7835.8万人,即每三个中国人里就有两个人在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使用手机浏览网络信息的“低头族”早已随处可见。同时,我国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比例超过80%,每天人均启动手机APP的时长达116分钟,接近2小时,这些数据都说明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入口。

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消费群体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的变迁、经济环境逐渐改善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迎来了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全方面的利好因素,这都为未来移动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的支付业务季度报告,近三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增长,如图所示。2015年前三季度共完成82.04亿笔移动支付业务,累计交易金额高达84.76万亿元,这为商业银行开展移动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目前移动金融的发展已不存在任何政策和技术上的障碍。

移动互联网金融有助于突破传统电子业务PC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人们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随时随地进行投资理财、移动支付、购买保险、买卖证券、浏览金融资讯等,使人们能够轻松便捷地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金融就在身边”的梦想。商业银行应该把握这一机遇,大力拓展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紧随时代发展脉搏,将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业务来建设。基于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特点,其在发展移动互联网金融时,应在立足于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网点分布广、地缘关系好等优势,将银行服务渗透到移动生活生态圈的更多领域,积极参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共享、移动互联网营销渠道的整合、应用场景的创新等层面,努力将自有移动金融平台打造成为客户最常用的生活金融服务渠道。

数金融社区建设:还看今朝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微信银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发展,但手机银行主要用来转账,微信银行大多当作发布平台,没有互动和交流。银行真正要做的,是建立一个金融社区生态系统,将自己融入其中并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达到真正的服务引领效果。在这个社区生态系统中,除现金业务外,其他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办理,平台还为加盟商户及顾客提供信息发布、在线交流、业务办理、咨询投诉以及全方位便民服务功能,极大满足客户需求,努力实现银行、商户和顾客三方利益的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考虑中小商业银行可打造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社区APP,集成众多便民服务模块,邀请优秀商家参与并提供优惠活动,不断拓展自身电子业务产品功能,吸引客户参与,切实发挥地方金融引领作用。

发展O2O模式,打造金融社区生态圈。传统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依靠人脉关系进行口碑式宣传营销,而随着移动互联网运用的普及,这种传统宣传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对此,中小商业银行需要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金融社区平台,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抓住客户的实际需求,找出客户的痛点。通过O2O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线上服务将自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功能有机融入到金融社区APP中,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线下服务则专注于拓展商户,营销客户,提供全方位生活服务。金融社区APP与众多社区服务机构以及优质商户合作,让用户只要下载一个我们的客户端就可享受全方位、一站式的便民服务和购物体验。具体而言,区域性中小银行可与社区服务机构以及优质商户洽谈,如社区医院、社区药房、理发店、家政公司、社区超市以及大型商场、品牌服装店、汽车4S店、酒店、旅行社、美食餐饮店、房屋租赁店、房产开发商等,签订合作协议,达成战略联盟,共同服务客户,共享数据信息,从“衣、食、住、行、玩”等方方面面入手,让顾客成为商户消费用户的同时也成为银行客户。

增加客户粘度,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互联网社区平台仅仅集合各种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发动加盟商户常态化开展各种活动,来吸引客户使用,增加客户粘度。转变客户对区域性中小银行的看法,使中小银行从传统的银行机构转变为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从“衣、食、住、行、玩”着手开展全方位活动,“衣、食”方面引入尽可能多的优质商户,持续开展打折优惠活动;“住”方面发挥本地优势,依靠较多建筑房产类客户,开展共赢合作,为用户提供方便;“行”方面可与4S店合作开展购车优惠活动,与洗车行联手推出洗车打折活动,并通过组织发展车友会、朋友圈、兴趣爱好群等方式,吸引高端客户加入,增加客户粘度;“玩”方面可依托平台优势,组织自驾游,开展周末农庄休闲、鲜果采摘、垂钓踏青等丰富活动。并可增加健身养生模块,比如,银行统一制作带有近场支付功能的智能运动手环,配合金融社区APP自带的健康分析功能,将手环作为礼物发放给用户,每天运动量可以兑换相应积分,运动越多积分越多,通过正面激励的方式倡导全民健康生活。将城区市场作为主攻对象,吸引未来金融主力军80后、90后积极参与,通过“抓营销、抓客户、抓互动”的方式全力打造区域内最耀眼的社区消费综合平台。银行在此过程中通过培养和引导用户的消费习惯,在金融消费的交互过程中把用户真正转变成自己的客户。

注重客户体验,建立发展长效机制。未来的市场将是一个信息化大比拼的市场,拥有数据资源较多者将获得最终胜利,中小商业银行在管理中必须重视大数据处理模式,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将科技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通过科技建设,实现互联网社区的线上线下服务整合,全面提升客户体验。线上服务要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设计出直观、活泼、人性化的产品,同时加强设计类人才培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线下服务要加强消费场景和客户体验建设,将以产品为导向的金融服务模式转变成为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同时,要建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激励考核体系和创新文化体系的构建,使全行的创新意识得到显著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银行自身长久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在各区域性中小银行移动互联网金融社区逐步建立起来后,可搭建全国范围内的社区平台联盟,联合各地优势资源,让用户不论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当地最优质服务,通过金融社区联盟实现银行、商户、用户三方参与者利益最大化。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期。

作者:汤俊兵 夏晓军

中小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论文 篇3: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摘 要:互联网与金融的相互渗透不仅给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革新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商业银行不断完善自身业务,用于摆脱传统,积极创新带来了不竭的动力和机遇。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其发展为切入点,分别介绍了我国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和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发展程度,重点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及其所带来的机遇,以期探索中小商业银行的具体应对措施及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中小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创新

引言

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固有格局造成影响与冲击。所谓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在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信息搜索引擎等科学技术所支持的背景下,P2P平台、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孕育而生。互联网金融并非是将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可控的移动网络技术的前提上,用户对相关电子商务熟悉并接受后,为顺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互联网精神与传统金融业务相结合的新兴领域[1]。

纵观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更要通过不断借鉴及运用互联网金融来摆脱其传统业务的缺陷,摆脱对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经营模式的依赖性,找到适合自身实际情况发展的道路。因此,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和国际地位,我国的金融变革是全球瞩目的大事。而每一次重要金融变革的背后,都往往伴随着突破性的金融创新。我国的金融变革正值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兴起,在互联网金融逐渐普及的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的交易效率、交易结构,乃至整体的金融框架都将发生重大的改变。以下从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及互联网货币基金等方面来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由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通过网络技术等与各大银行签订协议,在用户群体与各大银行的结算系统之间建立的相关联的电子支付系统。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已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近年来,金融市场上具备雄厚实力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有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银联支付等,这些支付平台包揽了各类业务等,使用起来安全便捷,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趋势。但是,第三方支付企業的业务同质化现象颇为严重。所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同存异,实现创新业务点变得尤为重要。

(二) P2P网络借贷

P2P网络借贷是指借助第三方网络公共平台,可以在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进行匹配,贷款人可以通过平台寻找有能力出借并且愿意以一定的报酬利率出借的借款人;借款人也可以通过该平台,选择较为满意的利率条件进行出借。网络借贷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解决的中小企业及个人的投融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我国的网络借贷公司已经由最初的几家公司演变为几千家公司,规模不断扩张。

(三)众筹

众筹是指群众投资或群众融资,由创业项目的发起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向投资者募集项目资金。众筹的出现为传统的证券业务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创业者们不再紧盯投资公司,而可以将其创意项目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以此来吸引投资者和资金。我国的众筹网站主要是项目众筹和捐赠众筹,不接受股权或者现金回报,不能变相地搞资金池,不能以网络的名义来进行非法集资、从事非法的金融活动。目前比较著名的有“积木盒子”、“天使汇”等。众筹虽然没有P2P网络借贷的发展速度快,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四)互联网货币基金

互联网货币基金可以以余额宝为例,由于其报酬利率高、利息日结、变现能力强并且可以随时进行网络在线支付,迅速吸引了大部分的社会群体对其投资。随后,类似的产品也相继出现,如腾讯集团推出的理财通等。余额宝的推出使得商业银行备受压力,商业银行为反击由此造成的冲击也推出了一系列类似余额宝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类货币基金产品的普及使得收益率已有所回落,货币基金的收益有所下滑。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 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

1. 对中小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来自于存贷款的利差收入,中小商业银行一般通过设立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设立的高利率使得银行与银行、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愈发激烈,中小商业银行的优势逐渐丧失。為了吸引客户、抢占市场,中小商业银行会被迫提高存款利率,拉低贷款利率[2]。如此一来,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逐渐缩小,盈利空间也随之压缩,经营利润下降。

互联网金融平台能提供健全的支付、分账、结算功能,这对中小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业务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之前,对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其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数量不足,其融资风险较高,大的商业银行往往不愿意涉足这一领域,而中小商业银行则可以在其风险定价中采取主动,包揽该类型的客户以承担高风险来获取高利差的回报。但是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仅停留在第三方支付业务,通过数据的积累与挖掘,其开始转向对中微型企业及个人提供资金融通的服务,顺势发展下去,其在未来极有可能冲击中小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核心业务,抢夺银行的客户资源,替代其服务结构,冲击其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2. 对中小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自身的完善,互联网金融逐步渗透到多个行业领域,引发了行业间的跨界经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也不再闭门造车,逐步走向多元化经营的路线。行业之间的经营边界愈发模糊,跨界经营成为主流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在保证其传统业务正常运作的同时,开始寻求与非银行机构之间成立战略合作关系,经营范围和种类不断扩张,有计划向证券、保险、期货等市场迈进。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小商业银行还将金融服务逐步从线下转向线上发展,实行线上线下互补融合,逐渐走向统一。

(二)互联网金融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1. 发展普惠金融,吸纳“长尾效应”

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具有“精英效应”,即在其提供的业务模式中,其主要盈利来自于极少部分的高净值客户,而由大部分弱势群体所创造的价值仅占其盈利的一小部分。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其接纳的客户群主要还是一部分中小企业,而对于散户群体来讲,其融资金额通常较小,而且信用风险较大,也通常很难被中小商业银行所接纳。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该类群体通常会寻求民间借贷甚及小额贷款。但这种融资方式通常伴随着较高还款利率,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该类问题,其利率定价在大型商业银行和民间借贷之间,随风险等级上下波动,所以其在某种程度上恰好迎合了一些弱势群体的需求[3]。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内在的体制问题体制问题,短期内很难立刻对此现象作出调整,而中小商业银行规模较小,起步较晚,拥有更灵活的体制和更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机遇,优化其自身的平台结构,将自身的优势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尽可能多地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吸纳和收获“长尾效应”,发展普惠金融。

2.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摆脱对利差收入的依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所未能达到的在地域、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及人力投入,其发展的核心是对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商业银行通过与互联网金融公司或电商平台间的合作,将会解决传统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及营业网点受限的固有难题,吸纳更多客户,为中间业务的发展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未在各地区发展成熟,因此,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应该抓住这种机遇,在利差收入逐渐下降的环境下,改变其传统的盈利模式,利用互联网经营模式来解决自身支付和结算等方面的缺陷,拓宽中间业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银行总体的利润水平。

3. 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优化客户结构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为中小商业银行完善和优化银行的业务模式、内部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我国现有中小商业银行普遍成立时间较晚,银行内部结构的发展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在进行管理、下达决策的过程中遇到瓶颈,不利于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而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的传导变得通畅,各网点之间的沟通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这为中小商业银行扩大业务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发现客户的潜在需要和开发新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业银行能够为客户带来更高效、便捷的优质金融服务,增加客户粘性。不仅如此,中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适当地拓宽客户群体,对信用水平较为良好的客户设立较低的贷款利率,对信用风险水平较高的客户设立较高的貸款利率,根据数据自行筛选客户群体,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也优化了其客户的结构。

三、中小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發展的策略

(一) 优化利润结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下,利差收入在商业银行利润的比重将逐步缩小,中间业务占整体收入比重逐年上升,单纯依赖利差收入的年代已经过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抢夺了大部分的低净值客户,对中小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摆脱对利差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利润结构,发展技术水平高,预计利润高的中间业务产品。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效应,为中小商业银行带来启示,也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大银行竞争的契机,中小商业银行可以把握机会,努力寻求与发展具有创新点的特色业务,抓住机遇,争取在一些新兴业务上赶超大银行,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二) 加强业务整合,实现经营模式升级

就国内目前状况来看,尽管商业银行相比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具有较好的品牌公信力,但由于其传统业务流程中所存在的固有缺陷如资金结算周期长、支付手段较为单一且各银行之间不兼容、创新能力较弱等,使得商业银行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小商业银行若想在未来持续发展,就需要连同其他商业银行之间进行ATM代理合作,成立一个专门整合各大银行信息、资源往来的第三方平台,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4]。因此,实现跨行业间的融合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大型商业银行有着明显的技术、人才和资本的优势,其若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联合银行、证券、保险、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电商企业来拓展业务的范围,实现业务通道升级,提供多方位、优品质的服务。

(三) 掌控信息数据,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还未兴起之前,传统的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服务中处于交易双方之间的第三方中介地位。由于在交易双方之间所进行的信息的传递存在弊端,客户常常面临颇为高昂的交易成本,且其所掌握的信息常常无法应对金融交易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力地打破了这个僵局,通过网络的力量将各种零散的数据进行归结、整理,形成有价值的信息系统。因此,在面临日益增加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的替代及客户资源的抢夺的严峻形势下,中小商业银行应当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紧跟时代形势,积极掌控现有数据并且挖掘深层数据,了解客户偏好及未来需求,不断创新具有特色的新型金融产品,优化内部程序,提升服务效率。再有,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开放的信息平台,挖掘潜在客户,优化资源配置,集中进行风险管理,作出智能化的决策,创造产业价值,在面临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变化时应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四、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得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其冲击下所要采取的对策。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对其传统业务进行升级,优化业务流程及服务流程,提高创新意识,顺应客户需求,开发更多种类的新型金融产品,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海强,2014:《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1期:第109~112页。

[2] 李麟,2013:《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上海证券报》,7月8日:第A02版。

[3] 刘明彦,2014:《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的掘墓者?——从P2P说起》,《银行家》,第1期:第107~109页。

[4] 李佳,2014:《商业银行应从四方面应对互联网金融革命》,《证券日报》,1月9日:第A03版。

作者:李彦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顾客价值的金融产品论文下一篇:金融衍生产品概述及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