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药理学论文

2022-04-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药理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高质量教学水平的保证,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更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本文首先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知识和能力界定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然后又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师资水平的培训策略。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药理学论文 篇1: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教学中的探究

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联合推广,极大地便利了教育教学,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高效,为学生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中职药理教学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关键词:中职药理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引言

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药理教学难度较大,必须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整体优化药理教学效果,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使教学实践工作得以高效化推进,最终培育出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中职药理混合式教学过程精彩纷呈,将彻底改善弊端现状,避免教学形式化、授课表面化等问题的出现,引领更多学生走上个性化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竞争优势等。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笔者简单阐述了一些自己的教学看法。

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简要概述

混合式教学指的是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具体实践过程中,利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使他们最短时间内学好专业知识,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之后的学习活动当中有着出色表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价值颇高,应用优势巨大,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再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内在潜能,成功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各项育人计划的贯彻落实,可以变得异常顺利。此外,混合式教学过程需要实现各类资源的混合应用,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深入混合式教学策略、可行性措施的研究势在必行,善于突出重难点,启发学生课后学习,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对于他们的成熟化发展来说大有助益。

2、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2.1按照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能力

中职药理学课程教学,需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展开针对性、合理化的教学指导,需要组织学生们在线学习、小组讨论、探讨分析,促进他们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中职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拉近生生间的距离,加深他们药理知识的印象,一举多得。课堂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积累下丰富的知识经验,进而转化为个人能力。教师要为学生们营造出良性的竞争氛围,使中职学生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思维灵活性,拥有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更短时间内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2.2加强教学指导,改变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互动效果不尽人意。部分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潜能的深入挖掘,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矛盾问题越来越多。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则不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使中职学生自由的学习专业知识,大大提升他们的自学积极性,预测教学质量、教学结果之后,继续加强教学指导,联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教学过程,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随之提升,学科成绩随之进步,做好充分的准备,得以创新思维的活跃,更容易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熟练掌握多项技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正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2.3学生主动学习,发现课程魅力

中职药理教学中应该搭建信息化的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展开网络化学习,自行搜集相关资料,不断丰富知识储备量。应该讲解生理学知识、病理学知识,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借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积极拓展教学深度、教学广度,使更多学生发现药理课程的魅力所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好课余的时间,优质完成自学任务等。

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药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中职药理学课程作为一门知识内容广泛、涉及范围较大的综合性学科,极大地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的研究,正确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重要性、价值所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来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该了解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水平,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进入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环节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反复讲解药理作用,通过提问学生,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确定下一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等。另外,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坚持方法性原则,创设有效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邀请学生们参加模拟,而轻松地驾驭药理知识,灵活运用课程概念,在之后的探究环节、实践环节不断提升自己,得以专业化水平最大程度的提升。

3.2精心优化教学设计

中职教师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足够深入,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精心优化教学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教学评价环节,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药理知识,将直接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中职教师必须下载安装移动终端辅助学习的平台,并且创建药理学班课,实施启发性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通过手机邀请码加入班课进行药理学知识的学习。这种以移动终端为主的在线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构建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同时将文字、视频、音频、动画等在线学习内容上传至该学习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将一堂课的内容分割为3-5个小的主题进行详细的讲解,所以,为确保学生由充足的时间自主性的学习、理解消化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教师应该在上传学习资料后的两天后通过开展答疑讨论活动的方式,一一的解答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在切实掌握学生学习进度的同时,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学生小组讨论的热情高涨,同时发现自身的“优缺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产生个性化学习的意识,养成主动化学习的习惯,轻松掌握概念性知识,更容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线下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回顾在线学习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其所掌握的学生在线学习的实际情况,补充讲解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最后在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基础,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案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稳步提升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的10分钟利用教学辅助平台的测试板块,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同时将测试题目设置为乱序排列且规定答题时间。而学生则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而无法查阅相关的资料,所以,这种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的在线测试,对于学生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有着极大的帮助。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发现,传统的线下学习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迅速的内化课程中所涉及的到的概念性知识,而且对于学生重点与难点知识的掌握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以移动终端辅助教学平台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需要将教学内容及时的上传至辅助教学平台,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与学习即可。然后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置相应的测试题,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根据在线测试的结果,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继续搜集可靠的、真实的信息数据,完善药理课程教学制度,继续优化教学指导,成功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中职药理教学难度很大,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应被打破,必须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药理知识,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短时间内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广泛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持续改进中职药理学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探究积极性、实践热情等,药理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速度更快,未来发展前景将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刘新宇,刘春娜.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02):54-55.

[2]于树田,王益新,王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1(01):54-56.

[3]吴孔菊,王钰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状况[J].卫生职业教育,2019(03):96-98.

[4]范红艳,来永巍,路倩.混合式教学法在成人教育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07):113-114.

[5]陳冰冰,钱建畅,李军伟.《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05):425-427.

作者:胡绍兰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药理学论文 篇2:

关于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辨析与培训策略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高质量教学水平的保证,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更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本文首先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知识和能力界定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然后又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师资水平的培训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培训

作者简介:杨梅(1969-)女,,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药理学和行动导向教学法。

21世纪,知识经济出现端倪。人才资源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腾飞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为社会输送具备高水平实践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然而,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与高水平的师资密切相关。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不同,是为生产建设培养具备扎实的动手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较强的实践能力是高职人才的优势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较高水平的高职师资是关键因素。因此,高职教师的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学生的素质水平。经过文献调查发现,最早提出“双师型”概念的研究者是时任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的王义澄先生。《中国教育报》于1990年12月5日第3版刊载了他的文章《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于是,双师型教师第一次以专业概念的形式提出。随后,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普遍实践能力不够和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的问题,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虽然当前大多数都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学界对何为双师型教师即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却未达成共识。比较普遍的有三种提法。第一种来自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双师型教师(即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这种提法认为双师型教师与工程师两个职称的叠加,即双职称。第二种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具有教师系列之外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此外,还有双师型教师即“双素质”的提法。笔者认为,前两者都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存在偏差,仅仅看到了双师型教师的表面素质,然而,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两种职称、两种证书的线性叠加,而是基于高職院校教学目标所决定的。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组成一开始就是非职业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普通高校。这种“半路出家”式的组建模式必然决定职业教师队伍的非专业化和非职业化。由此可见,我国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实践能力较低和实践经历不足的问题,正可谓“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因此,本文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解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理解。从高职院校整个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来讲,整个高职院校的师资组成来自两部分。既有校内的专职教师,又有来自于企业的挂职教师;既有专长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专于专业技能教学的。这是一种宏观的对于整个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理解。第二种从教师个体来讲,本文遵从双素养的理解。即教师同时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能进行技术应用的双重素质。双证或者双职称仅仅是“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外部表征,双师型教师更重要的是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本文从教师专业结构的角度来阐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叶澜在肯定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基础上,将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为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理念结构。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理念。双师型教师的知识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知识和现代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知识。与本科院校的教师相比,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更侧重于现代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知识。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总体来看,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能力、所教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较高水平的专业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必需的基本能力,也是其优势所在。实验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能够熟练地运用实验仪器、设备、相关的实验方法等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职院校双师教师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也是当前双师教师亟需提高的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能力与本科院校的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很大普通,相对而言,本科院校的教师的科研能力更加侧重基础理论研究,而高职院校由于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建设一线,所以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更加侧重于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科研开发的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所教专业的较强实践能力。总之,由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自身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素养,高水平的实践教学能力,更要具备所教专业的实践经验,能够胜任职业教育的教学。

二、双师型师资培训策略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与普通教育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努力为社会经济建设直接输送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要确保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高职院校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多数毕业于普通高校,而且受政策、制度、经费的限制,从学校外部引进“双师型”教师不是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内部专职教师的培训,是强化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一)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注重终身学习,不断夯实自身的双师素养。双师型教师的成熟和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能仅仅注重职前的学历教育培养。双师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升要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在保证平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并有计划地去国外或者校外实践基地脱产学习,提升自己的双师素养。此外,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紧跟社会需求的应用性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因此,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刻地反映在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教师如果不重视终身学习,将无法适应未来的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如此,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使得先进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加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全方位地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才能胜任高职教育的教学。

(二)高职院校应该经常聘请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知名职业院校的专家做学术报告和讲座。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不用于于传统的高等教育象牙塔的“学科中心”模式。它要求的是以“能力定向”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的成功离不开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门人才。然而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始于80年代,起步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毕业与普通高校,缺乏双师教师的专业培训经历,因此,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先天不足。然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除了高职院校本身要创造机会加强培养之外,而且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科研结构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专家为校内教师做学术报告,指导校内教师的实验教学、实训和实习等。聆听校外高水平专家的报告,接受校外先进单位专家的指导是快速提升双师教师实践能力素养的有效途径。从校外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水平的专家身上汲取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够加快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三)高职院校应有定期与国内外先进的高职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高职院校应该定期派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到发达国家、地区进修学习为了提高全国职业学校的师资学历水平,教育部于1999年在全国确定了约10所名牌大学作为在职研究生培训基地,旨在培養一批年轻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师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支持校内教师一方面走出去学习其他院校、科研机构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提升本校师资队伍的职业教育素养。此外,高职院校也应该选派业务水平较高、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的教师到发达国家学习国外的高职教育教学经验,观摩国外的先进实验仪器,并将学到的国外高职教育的最新经验带回学校,使得国内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能与国际接轨。

(四)高职院校努力为教师创造机会,定期到校外的企业挂职训练,提升实践能力。例如在日本,日本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先去企业工作,然后才有资格转到教师岗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公司挂职锻炼是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必要手段。尤其是缺乏专业实践的青年教师,更应该抓住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机会,磨练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到企业、公司挂职锻炼一方面可以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将在企业所学到的新技术、新方法带回课堂,融入平常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的科研项目。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必须依托社会,加强与地方企业、公司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具体说来,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实践教学,依托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参与企业和地方性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在生产一线遇到的科研难题纳入学校的科研项目,一方面可以为学校争取科研经费,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企业一线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刘宁.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0.

[2]刘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0.

责任编辑 时红兵

作者:杨梅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药理学论文 篇3: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学制度正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其中在各高校中,为给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渐渐地开展了多样化的学科,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才。其中药理学是临床中一门具有实用性的科学,为学生们开设药理学教学,能够实现将临床知识和理论基础两者有效融合,这也就体现出了药理学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我国药理学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和领导人要及时地优化和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采用顺应社会发展,跟上社会发展潮流的教学模式。其中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药理学教学  应用

1  针对于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现实意义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在教学工作中我国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渐渐地被抛弃和优化,并且当前各所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也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其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就能够很好地提升药理学教学工作的质量。案例教学模式诞生在20世纪,当时在美国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也正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最终成为相对成熟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当前在我国各所高校中都在广泛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1]。在药理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将临床当中所遇到的各种病例当作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从而来展开教学。通过这种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工作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拉近同学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也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在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药理学教学中,主要以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对各种重点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针对于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实际应用的分析

2.1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2.1.1 教学对象的科学选择

在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药理学教学时,一定要科学地选择教学对象,对药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高效地实施案例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要能够详细地了解和记录整个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基础,能够跟上教学的实际速度[2]。

2.1.2 教学材料的合理准备

药理学教学工作在授课中需要利用教材来开展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前要设定好大纲,从而完善教学准备环节,实现理论知识和各个大纲的有效融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为学生们适当地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者有效融合,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设置好讨论课题、讨论内容以及应当拓展的知识点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重点,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环节将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料发放给学生们,从而对实际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这种手段能够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效率。

2.1.3 教学案例的适当利用

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合理的案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当在选择案例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在选择案例时,要坚持遵循选择具有代表性案例的原则。因为这种案例在应用在教学工作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临床应用中也有可能会碰到各种典型的案例,那么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如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选择不常见的案例,那么对学生和教学工作没有任何促进作用,也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在选择案例时,要坚持遵循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基本原则[3]。也就是说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规律可循,在临床实践过程当中有依据和规律,不能自己随意篡改。如果选择的案例没有真实性和可靠性,那么也就是对学生学习工作不负责任的体现。第三,在选择案例时要坚持遵循时效性的基本原则。因为对于一些经典的案例来说,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所以对这一类典型的案例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接触范围,来选择典型的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还要选择近期发生的,让学生们感觉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实现将所有基础知识串联在一起。

2.1.4 恰当地导入教学案例

在完成案例的选择之后,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恰当的导入教学案例。本身对于药理学教学来说,案例导入的手段是具有多样化的,案例导入的专业性将会对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际来合理地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手段,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4]。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抗心绞痛相关药物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合理地采用在生活中常见的心绞痛患者发作的案例,像某位女患者,60歲,近一星期中在日常活动以及工作时经常会发现胸骨中上部有窒息感的现象,并且还会伴随着疼痛感,患者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头晕、乏力等情况,但是在适当的休息之后,将会有所好转。那么根据该名女患者的临床表现,教师就可以对心绞痛的发展发病原因、特征和机制适当地进行描述,让学生们有着全面的了解,促使能够在后期临床实践中结合患者的发病特点和情况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2.2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在完成案例教学后,教师要注重实施的效果,也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其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来说,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实现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5]。除此之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以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并且在以案例为教学核心的背景下,来适当地为学生们进行理论知识的导入,还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为实践内容,从而全面地内化吸收重点知识。与此同时,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药理学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性技能和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完善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让教师掌握更加多样和灵活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娜,陈烨.(青年)德国法学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及其借鉴意义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44-148.

[2] 吕良,段小群,李勇文,等.案例分析、翻转课堂联合慕课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8(10):104-105.

[3] 尹晓峰,钱国强,党真,等.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4):554-555.

[4] 董世芬,张硕峰,吴金英,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6):151-152.

[5] 刘铮然,崔成立,杨玉梅,等.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93-94.

作者:曾莉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省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中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