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制作安装控制及措施

2022-09-20

在结构作业中, 钢筋安装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 钢筋的通病防治及防治的措施, 作者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 结合规范、设计文件、图集等文件, 针对施工现场情况, 汇集的处理意见, 现就常见质量通病分别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1 基础钢筋安装

首先钢筋工应知道和掌握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

1.1 筏板基础

(1) 筏基均采用双层钢筋网片, 在钢筋安装程序上必须予以保证。

下层钢筋网先放纵向筋后放横向筋, 交叉点必须全部绑扎;上层钢筋网先放横向筋后放纵向筋, 交叉点必须全部绑扎, 上下钢筋网之间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厚度用马凳架立。

带基础梁筏基的钢筋安装时, 要注意网片筋距纵横基础梁主筋两侧50mm位置放第一道筋, 其余同无梁筏基。

(2) 搭接方式及要求。

筏基钢筋网多采用对焊、绑扎搭接、搭接焊等形式。如采用绑扎搭接时, 纵向筋根据GB50204——2002之第5.4.3-5.4.6要求, 其搭接数量要不大于50%, 横向筋的接头数量可不考虑, 但必须相互错开。

采用焊接时, 接头数量不考虑, 但仍须相互错开。

纵向梁上部主筋在横向梁位置绑扎搭接, 下部主筋在跨中绑扎搭接, 接头数量不大于50%。若集中搭接, 其搭接部位箍筋间距加密且不大于100mm, 横向主筋对焊搭接, 其搭接数量不大于50%。

其搭接长度按规范要求或设计文件确定。

钢筋保护层必须保证的同时, 且要防止钢筋重叠而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1.2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的钢筋安装难点存在于L形接头和T形接头。

(1) L形接头。

在L形接头处, 纵墙条基的受力钢筋 (主筋) 必须排到横墙条基外边沿 (考虑规范或设计文件要求的保护层) , 分布筋 (或箍筋) 沿纵墙条基方向通长设置。横墙条基受力筋排至纵墙条基外边沿, 预留保护层位置, 横墙分布筋。

在纵横墙交接处算起进入纵墙35D (分布筋直径) 长。若在L形交接处两方向受力筋交叉时, 纵墙条基受力筋在下, 横墙条基受力筋在上。

(2) T形接头。

在T形接头处, 纵墙的受力筋和分布筋沿纵墙方向通长设置;横墙的受力筋进入纵墙条基边沿A/4 (A为纵墙条基宽度) 处, 分布筋配置与受力筋在同一位置处断开。当两方向受力筋交叉布置时, 纵墙受力筋在下, 横墙受力筋在上。

若T形、L形交接处受力筋及分布筋按纵墙、横墙两个方向同时配置至横、纵墙条基外边沿时, 则形成交接处钢筋重叠配置, 受力筋及分布筋此处重叠、弯曲, 给浇筑混凝土带来不便, 混凝土振捣也难以达到密实要求, 易造成漏筋、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同时也造成钢筋的浪费。

1.3 井桩基础

井桩的钢筋安装主要在于用材符合设计文件, 采用螺旋箍筋时搭接头单面焊不小于60mm;若采用非螺旋箍筋做法时, 勿忘每隔2m增设一道焊接加强箍筋。钢筋笼竖向筋均不设弯钩, 加工时需增设吊装钩。

桩基竖向钢筋保护层35mm, 有底下水时为50mm。

2 主体结构钢筋安装

2.1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钢筋安装时存在有结构构造, 异形柱, 节点等方面的质量通病。

(1) 结构构造。

框架结构按工程特点、使用功能及用途、建筑规模有不同的抗震要求, 但因施工难度大, 在施工中常有随意改变设计的现象, 给结构带来事故隐患, 现分别说明一下。

(1) 梁柱节点为箍筋加密区, 此处钢筋密集, 主筋到位难度大, 故在许多情况下存在箍筋弯钩采用90°的做法, 不符合规范“箍筋的弯钩为135°且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小于10D的要求。”具体做法见 (2) 异形柱之 (3) 。

(2) 框架结构中间节点处钢筋过于密集, 不能满足施工规范对钢筋最小净距的要求, 且混凝土及振捣棒不易通过。一般对这种情况可与设计、监理等单位沟通, 采用节点处框架梁的下部钢筋改为在柱外塔接, 这样等同于下部钢筋变为通长, 与设计、施工规范不存在矛盾, 钢筋过于密集和混凝土浇筑难度大的问题可得以缓解。

(3) 剪力墙主筋位移是框剪结构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通常可采用:剪力墙伸到上层的预留主筋再浇筑前必须点焊两道付筋, 内外两排主筋也要用钢筋点焊到付筋上拉结牢固, 为防止钢筋位移, 内外拉结筋的水平间距按设计文件设置 (上述点焊不得咬肉) 。为了保证前述方法, 要合理选择铁丝 (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选用22号铁丝, 绑扎直径12mm以上钢筋选用20号铁丝, 或适当增加铁丝股数) 。绑扎时尽量选用不易松扣的绑扎形式:绑平板钢筋时, 除采用一面顺扣外, 适当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立的钢筋网, 除十字花扣外, 也要适当加缠。

(4) 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间距过疏亦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结构在地震作用或其他外力 (包括荷载) 作用时, 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处于剪压复合应力状态, 当其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在梁柱节点核心区会出现斜裂缝, 从而影响结构的合理使用寿命, 故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间距应严格按规范中的规定 (或设计文件) 设置。

同样, 如梁内钢筋伸入柱内的锚固长度不足,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的拉结筋少放、漏放等情况, 会在地震作用下发生使钢筋和混凝土间粘结强度降低、产生斜裂缝及填充墙倒塌等质量事故。

(2) 异形柱。

异形柱指L形, 十字型, T形及长条形框架柱, 在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有梁柱同宽, 梁二排筋不到位, 转换层框架柱变径等。

(1) 异形柱的箍筋安装时, 常遇见横纵箍筋互套, 大小箍筋互套的情况, 既不符合规范要求又不能满足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这种情况下, 多与监理、设计协商, 通过正常渠道改为大方箍套单肢箍的形式, 则可解决之。

(2) 梁柱节点处梁柱截面同宽的情况亦较多, 老了理论上许多根钢筋处于同一位置 (在某一交叉点) , 常见办法是在满足柱包梁的前提条件下, 让梁的钢筋适当弯曲 (通常以1∶2.5的坡度缩放) 为柱筋让道, 对弯曲部分采用特制小截面箍筋来保证此处剪力要求。

(3) 梁二排筋难于到位是由于箍筋为满足规范要求其端头角度为135°且平直长度不小于10D (D为钢筋直径) , 而角部二排筋正好被箍筋端头顶住不能就位, 致使二排筋变成腰筋, 此时可要求工人绑扎二排筋前用小钢管或小钢筋板子使箍筋端头弯至水平 (端头角度几成180°) , 二排筋则可顺利到位, 又未破坏箍筋的功能。

(4) 转换层指因柱截面变化或增减柱子数量而形成的结构的转换, 转换层复杂于柱筋的锚固、延续、生根。此时关键在于找准锚、留钢筋的位置 (或替换位置) 以及生根钢筋的位置, 保证其位置、型号、接头处理位置符合设计文件, 避免造成浪费。

框架结构作业中还会遇到如漏设箍筋加密区, 吊筋位移, 梁底弯起钢筋弯起位置不正确, 梁筋层间距不准确, 板角负弯矩钢筋绑扎不到位等质量通病, 基本可通过组织技术交底, 加强施工现场的检查、监督等措施 (手段) , 将质量通病消灭在钢筋安装成型前。

2.2 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分项通常有圈梁、平板、楼梯等部位, 除会遇到前述的梁柱同宽等情形外, 常遇到的质量通病有——圈梁转角处未按XBG—911 (一) 设置2¢8箍筋, 圈梁主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规范 (设计文件) 要求。

构造柱主筋伸到上层时未绑扎箍筋, 致使柱主筋位移。

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变形, 插筋错位, 绑扎接点松扣,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等。

上述质量通病一般可充分利用图纸会审明白设计意图, 通过技术交底针对性强、清晰明白, 施工中“三检”制度落实到位, 现场管理到位来克服。

2.3 混凝土预留洞的配筋

梁上开洞尽量作成圆形并尽可能布设在弯矩或剪力较小的地方, 同时设置钢套管, 孔洞边与受力钢筋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洞口处通过减小钢筋距离 (加密钢筋) 来配置加强钢筋。

板上留洞得分两种情况, 当孔径或宽度不大于300mm时, 可不配置附加钢筋, 受力钢筋遇到洞口时, 不可切断, 绕过洞口, 闭合成环状或弯成弧形。当孔径或宽度大于300mm时, 此时孔洞间有集中荷载产生应在设计单位指导下增设暗梁或边梁。

剪力墙上留洞时, 通过再四角增设加强筋来完成预留洞的留设, 具体增设钢筋的数量、规格、长度由设计单位给出, 施工方按图施工便可。

钢筋分项工程施工中, 钢筋加工对一般技术人员不存在问题, 钢筋安装时因经验、本身技术水平、阅图能力等因素影响易出现质量通病, 现就钢筋安装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禁忌事项提出以期在施工中加以注意。

摘要:在结构作业中, 钢筋安装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 钢筋的通病防治及防治的措施, 作者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 结合规范、设计文件、图集等文件, 针对施工现场情况, 汇集的处理意见, 现就常见质量通病分别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钢筋安装,现场情况,防治措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芦笙乐舞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下一篇:外语阅读教学:阅读前阶段和阅读中阶段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