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哲学信念管理论文

2022-04-2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宗教哲学信念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综观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历史,“白银时代”文学蕴涵着丰富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不但表现为对俄罗斯宗教人学主题的深入挖掘,还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这种吸纳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受东方哲学的影响,值得各个领域的专家与学者深入探讨和研究。

宗教哲学信念管理论文 篇1:

彼得.圣吉:企业家是一种修行

一个商人首先是一个人,跟所有的人一样,想要从宗教与哲学当中获得归属感、敬畏感以及对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深层认知。对于商人来说,能否理解以上问题是他们在商业上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关于企业家寻找心灵家园、企业家与宗教哲学之间关系的话题,当代最杰出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有着独特的视角—作为西方人,他曾师从著名佛学大师南怀瑾,对东方文化有深入体认,这让他能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融合。在有关企业管理的专业建设里,他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学习型组织的蓝图。彼得·圣吉在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创立了“组织学习中心”,对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福特、杜邦等,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辅导、咨询和策划。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不仅带动了美国经济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近几年来,彼得·圣吉特别着迷中国的儒、道、佛思想,2003年-2006年间,他4次拜会南怀瑾,就禅宗的修持方法、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进行了深入对话。

宗教哲学对企业家有怎样的影响?

彼得·圣吉:实际上,宗教哲学一直对企业家有着重大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表面上并不易察觉。企业家精神在于挖掘人们的集体创造力,伟大的企业家总是能够将强烈的个人意志与他人的愿景与能力调和一致,这些都关乎精神领域与集体智慧,总是受到牵涉其中的人们的理念与宗教信仰的深重影响。有意思的是,如今在中国,这种影响可能变得更加明确,这既是由于中国悠远而丰富的哲学传统,也是由于当下的特殊需要—世界对于产品性质、工艺流程与商业模式激进变化的需要。

您认为,中国的道家思想或者佛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能够成为“第六项修炼”吗?或者,它可以运用到您的五项修炼当中?

彼得·圣吉:不,我不认为这些能够成为“第六项修炼”。因为这些哲学体系异常的广泛而深刻。特别是如果将儒家思想也算在内的话。实际上,他们从不同程度上都被融合于这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中。

佛教对于理解“思维模式”—我们形成概念与行动的认知过程—有着不同寻常的贡献。道家思想对于自然系统,特别是人类如何能够更充分的融入一个真正的“自然系统智慧”,有着同样深刻的见解。儒家思想是一种基于社会现实的哲学基础,对于促进团队学习与建立共同愿景很有裨益。

但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所有这些哲学传统如何相辅相成,并且可能在实践中极大的丰富与深化五项修炼的意义?也许最重要的是培养整体精神,这是作为一个有效管理者与企业家的基础。我在过去几年中发现,人们试图“使用五项修炼”,仿佛这只是另一套管理工具,这也许是人们对此最大的误解。实际上,我们之所以选择“修炼”这个词,是因为它源自于拉丁语中的“学习”,并且指出了坚定、持续、深入学习的必要性。有很多人有天赋的能力,但是却缺少修炼而无法实现人类真正的自我提高。

作为一位管理学大师,您为什么会对中国的宗教哲学感兴趣?您从中得到了那些启发?在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中,关于宗教修行与商业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彼得·圣吉:我对中国以及亚洲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我还是一个孩子时,生长在洛杉矶,在那里我最好的朋友是日本人,并且经常呆在他家里。我不断地从东方文化学很多东西。它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设法超越东西方表层的交流而进行深层的整合。我相信,在对自然界的分析理解与提高组织效率方面,西方文化有着巨大贡献;但是我也相信,东方文化在对自然界的更深刻的直觉认知方面,有着同样重要的贡献,甚至有更为全面的意义。比如,儒家的理想是不断努力造福全民,当然这也是佛教与道教的核心主题,而这一点在西方管理传统中却是一个很大的缺失—后者的重点在于个人利益,有过分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冲突的倾向。这不仅扭曲了组织的宗旨,同时也导致了人们的集体创造力难以被发掘。

您觉得一位商界人士成为一个修行者,是基于哪些诉求?

彼得·圣吉:一个商人首先是一个人,他们跟所有的人一样,想要从宗教与哲学当中获得归属感、敬畏感以及对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深层认知。对于商人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他能否理解以上问题?这是他们在商业上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在《第五项修炼》当中,我们的做法是强调集体精神、想象力、耐心、互利意识以及大局能力,这些都是建立学习型文化的要素。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逐渐加深了对以上问题的理解,这源于我们对于低碳能源的迫切需求,源于消除浪费与毒物的循环经济以及企业开始担当创造社会财富的和谐角色。行将结束的工业时代曾经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给生态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不平衡。这不能再继续下去。政府对于新时代的开创责无旁贷,但来自于商业领域的创新力与领导力同样无可替代。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其中的成功者将是那些具有很高学习能力的企业。

您已经能够做到将修行作为生命的中心了吗?您写书,做巡回演讲,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吗?

彼得·圣吉:我已经尽我所能将修行作为生命的中心。这始于自我行为规范的坚守。从十几年前开始,我便每天至少静坐冥想一到一个半小时。到如今,已经很难想象有哪一天不是从我一小时的静坐冥想开始的。同时我也很幸运,所从事的工作能成为自我修行的一部分。比如,有一个为期3天的领导力研习班在我的项目里持续存在25年了。这属于深层次的个人经验的探索,与人们的先天领导潜力有关—定期创建一个“空间”,在这里人们越发回归他们的本来面目,这已经成为一项核心的实践修行,设法使人们从个人与集体意义上都达到最佳状态,从而通过在工作中追寻意义的方式将他们天生的修行意愿与更高的自我实现的意愿结合起来。

在您所熟悉的管理人士当中,包括美国的与中国的,有没有人因宗教信仰或者自我修行,而引起了自己人生或者职业的变化?

彼得·圣吉:在美国与中国我都见到过很多这种公司高管,他们的生活都受到宗教与精神信仰的深重影响。比如,在《第五项修炼》里经常被提到的汉诺瓦保险公司总裁欧白恩。他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是个无比投入的天主教徒,一直致力于宗教实践。而且很重要的是,他总是用批判的精神对待自己以及自己所属的“教会组织”。我认为这是一种高级的宗教实践方式。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是完美的,尤其是宗教组织,尽管他们有着指导人们修行与遍播人类福祉的更为宏大的使命,却更容易倾向于狭隘与教条。

欧白恩是一个将宗教信仰融入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的杰出典范。比如,每年他都会以在过去一年中的公司会谈为基础,写一本关于他管理哲学的册子。这些小册子的主题围绕着开放、本地化(所有的决策应当由本地人作出,除非他们无法决策)、优点、缺点以及更高层次的成熟等等。例如,在欧白恩的一本册子里,他谈到自己对于人们成长驱动力的认识。他认为公司之所以致力于推动人们的成长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因为我们相信,随着人的成长,我们的组织也会成长,我们实现目标的能力也在增长。第二,人的成长本身也是有价值的。他表述了一个基本的观点,那就是我们的眼光不能局限于人的发展带给公司的工具性层面的裨益,同时要看到这才是人与公司彼此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正确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支持人们自身成长的信念与佛教以及很多其他宗教传统的基础理念是直接相通的。它代表了一种深刻而持久的信念,而这正是欧白恩的公司理念关键所在。经过20年的副总裁与首席执行官的生涯,到1992年欧白恩退休的时候,汉诺瓦保险公司从当初几近破产成长为全美国最出色的保险公司。

能否跟我们谈谈您与南怀瑾先生的交往?他令您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哪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思想对您有哪些影响?

彼得·圣吉:我有幸在一生当中结识了很多伟大的导师,他们都活跃在商界、学术界等等其他不同的领域。在过去的十年中,南怀瑾大师的修为与智慧一直激励着我。像我一样跟南怀瑾大师有过更近距离的师生之谊的人会知道,他对佛家、道家与儒家思想那生动而鲜活的理解是对我们更重要的东西。

我相信南怀瑾大师是将形形色色的中国智慧融会贯通的伟大整合者,他博大精深的学识使他能够成为东西方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比如,我们最近完成了一个关于中国哲学传统与西方科学理念之间的关系的系列对话。我希望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个系列对话能够继续下去,以更广泛的分享现代物理、现代认知科学与中国哲学之间潜在的互补性。我希望这不仅能够促进东西方智慧之间的融合,并且能够让人们认识到,这才是支撑人类文明成长的唯一重要的支点。

作者:孙雅男

宗教哲学信念管理论文 篇2:

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人学主题与中国传统文化述略

[摘 要]综观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历史,“白银时代”文学蕴涵着丰富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不但表现为对俄罗斯宗教人学主题的深入挖掘,还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这种吸纳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受东方哲学的影响,值得各个领域的专家与学者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人学;中国传统文化

[收稿日期]2014 — 10 — 1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3010022);黑龙江省俄语学会2012年度规划课题(12-07)。

[作者简介]刘芳(197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主要从事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一、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人学主题

白银时代是指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即沙俄帝国政权与苏维埃政权交替间歇时期的俄罗斯文化,也可称为是俄罗斯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复兴运动时代。短短几十年中,在包括宗教、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及其璀璨成果。别尔嘉耶夫、索洛维约夫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哲学家,大都是自由派和保守派,其最主要特征是将宗教神秘主义与哲学结合起来。

俄罗斯宗教哲学中的人与神在先原则,体现了内在同一的逻辑本体主义世界观。俄罗斯宗教哲学强调“绝对存在”的理念,即“万物同意”。“万物同意”与一般意义上的意识相对的存在有着有着较大的区别,“绝对存在”首先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世界存在根基,是人与世界、人与上帝、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原初关联;作为终极真理和最高价值,“绝对存在”也是宗教主体和道德实践的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绝对存在”是宗教形而上学的理论支点或存在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以至于整个宇宙运行,都应该建立在这一“绝对存在”基础之上,并对人类和整个世界加以改造和拯救。然而,“绝对存在”是神体现在人的精神实在,并不是实体本体上的传统形而上学。由实体向实在观念的转换,说明“绝对存在”有其合理转换过程,“肯定”与“否定”神性的统一正是精神实在的产生过程。新教精神与俄罗斯宗教哲学存在某些共同性,作为对传统基督教神学的超越,即肯定人的客观存在性,又肯定人的绝对权利,以及人与神之间是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们都曾努力打破外在力量对人的束缚,使人与神的统一关系得以重新构建,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却依然客观存在。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实际上是宗教世俗化的开始。它的革命意义在于,破除了世俗教会的外部偏见与束缚,使人作为具有自我意识客观存在的绝对意义得到肯定,从而把上帝内置于人的意识之中。新教认为,人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理性自由地建立与上帝的联系,在精神领域中实现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但是,新教精神本质上与近代西方理性文化精神更接近,理性的宗教精神体现的更为充分,即人对上帝信仰的前提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反省,人首先意识到自己是可以自由地反思的独立的个体,通过自由意识建立与上帝的联系。虽然上帝和人同在的原初关联已经被割裂了,但上帝在人的心中。进而,上帝和人由内在同一转为外在的理性认识关系,也为后来理性取代上帝奠定了基础。

“绝对存在”是俄罗斯宗教哲学中人和上帝的关系的本体论基础,而不是从人的主体意识对上帝的反思。从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的角度来看,逻辑先在是人和上帝的原初关联前提,因而,信仰不是人主体意识努力的结晶,相反,只有以理性认识之外的特殊现象——信仰作为主体的根源,各种理性认识才可靠。如果认为经验是知识的保证,那么信仰就会是宗教经验的结果。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在《易经》。《易经·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包含着中国文化的两个向度:一是包融宇宙,以象立本的彻底唯物主义;二是人神相通,人物交融,以人贯中的辩证人本主义。“神”,并不是如同西方主宰人物命运的上帝一样的超现实的东西,《易经》上说:“阴阳不测之谓神”,“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这个“神”可以理解为冥冥中支配着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 “象”,最初指龟裂纹之象,后演变为万象之象,不仅指实在的物象,也指抽象的卦象。《易经》的作者尽可能观察宇宙万象,并“作八卦”,以“立象”的方式来揭示众象之间的普遍联系,这较之希腊人把逻各斯——逻辑视为存在的本质深刻得多。当然,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分析上古的思想是不可能求得其全貌的。上古人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组织还处于以血缘为纽带的血亲部落状况下时,其一切智慧都笼罩在虔诚的占卜活动神秘气氛,显得模糊圆融,而且在统治者、思想家、平民那里存在着理解上的差次,平民、统治者更多地把圆融的智慧不自觉地化在一种有规则的生活样式中,农业宗法社会存续的必要,圣人们早熟的智慧的熏陶,使中国的先民们既顺应自然,又改造自然,既敬“昊天”,又敬自身。当人的心灵对于自然和自身不是畏惧而是因彻悟而保持一种达观乐命的境界时,人类就能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道德经》)”状况下缓慢而心灵自在地发展自己的文明。

中国文化的“意欲自为调和、持中”的根本精神模糊地形成了。随着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要求,它在社会上层、中层、下层中以不同形式在演变,向一种最高的境界推进。西周末年的“礼崩乐坏”造成的社会斗争的复杂剧烈,掌握文字的人才大量流入民间,为中国文化以理论形态出现提供了机会。从春秋直到西汉初年,诸子百家争鸣,使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发展延伸,而立文字的理论形态又必然以它的言不尽意、不圆满而不能全面体现文化的精神。道家主张无为,“守静笃”,以达到无不为的境界,而在那个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很模糊的社会状况下,思想家高超的智慧必然不是为复古的“小国寡民”设想,就是成为个人超脱凡俗,安身养寿的警策;儒家主张有为,“自强不息”,以仁和礼来挽救人的精神和社会的混乱,圣人治下的王道乐土是它追求的最高目标,而“从心所欲”,光明磊落,又“不逾矩”(《论语·为政》)的辩证人本思想境界在当时也只有孔、孟能达到,对人君约之以仁,对人民约之以礼,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只可能是一种幻想。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道家、儒家在西汉前期综合了各家之长之后,会合在一起,经过两汉厚重朴实风格的锤打,经过魏晋南北朝吸收佛教文化而形成的飘逸空灵风格的洗礼,经过大唐恢宏阔大风格的冶炼,到宋明,中国文化精神终于在理论上得到一次集大成的、系统的呈现,这就是以程(二程)朱(熹)的道学派,陆(九洲)王(阳明)的心学派为代表的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建立了囊括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论、政治论等等的庞大体系。中国哲人对于真正自由的人的追求,因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具体实践中常常会扭曲变形,“礼教杀人”恰恰走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反面。善良的知识分子在庞大的社会面前回天无力,只有禀持“贫则独善吾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安贫乐道,保持心灵的宁静,活出人生的洒脱。照西方的观点来看,这种生活方式中的人近似于麻木,而这恰恰是西方人不理解中国人文化精神之处,中国人认为自然而然的事,西方人常会认为是伪善。殊不知,中国人才是最好地把握了生活的真谛。人类生活终是以死亡为终点,如果人不能自为解脱,那么“落在永生的上帝手中真是可怕的。”“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清·袁枚),中国文化就是一种“解用”功夫,这种“解用”是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中国人能在与他人、自然、宇宙的辩证交会中,禀持生命的精神。

三、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人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

俄罗斯民族从民族学和人种学的视角看,应属于欧洲。但从长期的领土扩张的历史角度看,它拥有占其现有版图四分之三面积的亚洲领土,成为欧亚大陆之间的桥梁纽带。公元988年拜占廷基督教被弗拉基米尔大公接受,1054年天主教和东正教分裂,使俄国摆脱了西方天主教在精神上领导。1237年蒙古人入侵,又使俄国和欧洲其他地区失去了联系。在蒙古人统治的两个世纪里,始终保持俄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隔绝状态。而那时的西方,则先后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海外扩张和商业革命等重大变革。然而俄国依然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基本上没有受到这些文化和经济运动的影响。蒙古人给俄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和影响,除了管理方法和思想上的东方专制主义以外,还包括把东方血统注入了俄罗斯人的血脉。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第十三章·俄国》中指出:“17世纪末,莫斯科上层阶级中有大约17%的成员具有非俄罗斯或东方血统;这点并非没有意义。”正是这些民族心理的、血缘的、文化经济的、历史地理的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因素,造成了俄罗斯社会意识永远面对“向西还是向东”的艰难选择。俄罗斯国徽上那个左顾右盼的双头鹰形象,正是这种历史宿命的形象化表现。

从彼得大帝改革到白银时代,俄罗斯二百多年向西朝圣的历史,虽然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社会进步,但同西方相比较而言,俄罗斯仍是一个落后国家。而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国的失败,又给了二百年来靠走西方道路来实现强国梦的俄国以沉重打击。日本铁拳,使俄国知识界真正的感受到了“黄祸”的恐惧。大难临头萦绕在许许多多敏感的俄国文化人的心中。于是,白银时代文化精英们把探索的目光转向了东方。

此外,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精英转向东方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欧洲科学思想的最新成就。在现实面前,以机械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欧洲传统的思维习惯被打破了。“现象的危机”使人重新认识了解周围世界。在许多白银时代知识分子的观念中,出现了类似于印度宗教吠檀多派基本概念之一的“玛亚”(印度宗教中的女神,万物之母),和中国道家学说以“阴”为基础的“道”的概念,出现了作为白银时代重要观念之一的“浑然一体”的思想。这些思想观念强调区分生活与创作个别领域的界限的相对性,宗教与世俗界限的浮动性,表现出世界是统一的和运动的。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精英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吸纳,在历史的长河中浑然天成,在那个时代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参 考 文 献〕

〔1〕 罗崇敏.关于文学价值的一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7.

〔2〕 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1890年代1920年代初〔M〕.谷羽,王亚民,等,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

〔3〕 张冰.白银时代——俄国文学思潮与流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 周启超.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林精华.西方视野中的白银时代(上下)〔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6〕 赵晓彬.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7〕 任光宣.俄罗斯文学的神性传统: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与基督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 张杰.走向真理的探索——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文化批评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9〕 王立业.俄罗斯文学:传统与当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陈玉荣〕

作者:刘芳

宗教哲学信念管理论文 篇3:

腾冲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软实力的影响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软实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谓软实力也就是文化实力,文化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娱乐文化、体育文化以及军事文化等等,作为现代文明主体文化的城市文化也是由以上各种文化融而成,其中体育文化在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标志就是为了弘扬体育精神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奥运会运动,而这当中最能体现体育精神的又以马拉松运动为代表。马拉松运动起源于古希腊城邦,是典型的城市文化的代表。对于希腊城邦的形象品牌、文化艺术、宗教哲学、科学健身以及其他综合系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直至今日,这些积极的因素对于现代文明城市的建设仍然具有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它的起源要追溯到古波斯与古希腊人发生过的一场战争(希波战争),雅典人赢得了战争,为了尽快的将这个消息带会国内告诉那些翘首以盼的人们,一个名叫菲迪波茨的士兵一口气从战场跑回了雅典,当他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雅典人之后就力竭而亡,为了纪念他1896年首届奥运会将长跑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把当年菲迪波茨跑过的距离作为比赛内容,并以当年的战争发源地马拉松命名。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过去通过战争来表现尚武精神的方式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了,于是,通过体育运动展现大国形象的方式应运而生,马拉松这种原本就是脱胎于战争的体育运动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推广,已经成为了当下全民健身的重要运动项目,本文以腾冲国际马拉松赛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从软实力的角度探讨其对城市综合发展的影响。

1城市马拉松的特征分析

运动技巧的简单化、比赛场地的简约化、参赛选手的大众化以及赛事可持续的周期性是马拉松运动成为田径单项运动并深受人们欢迎的主要原因。马拉松运动和其它运动的最大不同就是它对技巧的要求不是那么高,它的主要内容就是跑步,而跑步是人的基本运动能力,其自主性自由性极强几乎在不受太多环境的制约,也无须任何器材的辅助,只要愿意参与很容易上手。至于比赛场地与其他运动项目也有极大不同几乎不需要任何运动场馆建设的另行投资,只要城市道路修建完善即可,而这城市道路又是每个城市发展必做的一项基础设施,可以说有天然优势,再加上由于具备最广泛的受众基础,其参赛选手也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唯一的可以让专业与业余同场竞赛与众乐乐的项目,在这些基础上其赛事的周期性短可持续性强的优势就与其他运动项目周期长延续性差的特点形成了截然的对比,这对于城市文化的沉淀软实力的发展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2腾冲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软实力的影响

2.1城市软实力概述

“软实力”属于后工业化时代的专用名词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人约瑟夫 奈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是指当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物质财富相对的富足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不仅开始对精神文明的有了更高的需求,与此同时还因为快速发展而遗留下的种种问题急需解决,比如财富分配问题,社会福利问题,政府服务问题等等一系列无法通过生产力的“硬实力”来更好的改变而只能通过调整生产关系等一系列“软实力”来调节的一种内在需求,因此,城市软实力的发展需要社会各个阶层互相合作、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才能实现的。通过塑造城市的形象、品牌、文化等方式让城市的每个人都深切的感受到自己在享受城市文明带来的一切实惠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城市主人翁意识的责任感。这对一个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全球化发展大形势下各国都在提高软实力的竞争力,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然也不能例外。

2.2腾冲同际马拉松赛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城市化是工业化时代的典型特点,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是其国内每个城市个体形象的整合,国家的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从本质上讲就是各个城市综合实力之间的竞争,因此通过综合发展城市的整体实力来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进而推进国家综合实力的进步以及国家形象的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腾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边阵重地,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同时还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12月7日,腾冲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6月,腾冲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对于腾冲市塑造富强、文明、健康的城市形象、提升腾冲市在周边国家以及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3腾冲同际马拉松赛对城市品牌的影响

城市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城市品牌的打造,就好比明信片对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具有直观代言的意义一样,每个城市都应该打造能够展示自身最大价值的城市品牌,腾冲作为一个战略要地,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以及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战略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腾冲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对于促进腾冲市作为“极边第一城”这一城市品牌的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腾冲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有道是:文明求同,文化存异,就像人文文化是一个人的内在性格修养一样,城市文化也代表着是一个城市的内在个性修养,而城市又是由一个个公民组成的,也因此城市文化就是每个公民的人文文化的整合象征,城市性格就是每个公民的内在性格整体代表,城市文化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建设理念、发展价值观、人文追求、道德审美以及风尚流行等诸多方面的意识形态,国际马拉松赛这种大众化程度高、普及范围广、周期性短、延续性强的特征对于腾冲市城市文化的氛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这种具有国际性的赛事又是一个展现大国风采的绝佳舞台,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推广中华文化的最好的载体,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增进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理解、包容,为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5腾冲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人众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当下的时尚潮流,腾冲马拉松运动可以最大限度的带动全面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不仅可以给腾冲市城市大众建立健康生活的理念还可以在拼搏与竞技的过程中释放生活中的压力和宣泄各种积蓄不满情绪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而且通过赛事的直播可以丰富腾冲市人们的业余生活,在这些过程中不断的传递希望、激情、信念以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等积极向上的思想,使腾冲市每个人的个性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

2.6腾冲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综合系统的影响

腾冲际马拉松运动的举办是一件牵一发动全身的运动项目,他需要城市的各个阶层国以及各个机构互相配合团结协作,无论是交通业、传媒业、商业、旅游业、教育业、环保业、餐饮业、住宿业、服务业都有涉及,不管是腾冲市政府还是腾冲市公民都会积极地参与进来,可以说是一场全市人民大联欢的运动,对于刺激腾冲市的经济发展带动就业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各方人士的精诚合作下,社会资源得到重新整合,腾冲市每个参与的公民都能从中得到自己的回报。即体现了腾冲市的管理能力也体现了腾冲市城市居民自治的能力,对完善公民社会的制度也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马拉松运动发源与城市文明,如今又伴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重振昔日光辉,这不能不说是冥冥中注定,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在积极的对外宣传本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处在伟大复兴的阶段应该抓住每一个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本民族优良传统的机会,以腾冲马拉松赛为例,各地方城市都应该在努力发展自身经济的基础上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不断强化城市软实力的建设,为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作者:熊放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音乐视频节奏管理论文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探析论文

热门文章

宗教事务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