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2023-03-22

无论你是身处校园中,还是已经踏入社会,汇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一般而言,汇报的内容既包括对成绩的概括,对于不足的总结,以及对下一阶段目标的计划和完成方法的阐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人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市人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全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

在新《安全生产法》正式实施及《

省安全生产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省、市人大常委会对《安全生产法》和《

省安全生产条例》(“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视察,充分体明了省、市人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极大关心,对安全发展的极大关注。此次视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给予了巨大鼓舞,必将有力地促进和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现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进展、依法治安工作的开展和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不足等方面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政重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长期以来,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关注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部署,以责任制为抓手,以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为准绳,以认真实施“1+3”安全监控体系为载体,强化基础、综合治理,深入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坚持依法治安,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源头管控,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好转态势,连续6年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今年一季度全市安全生产又实现了“开门红”,

一是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3起,死亡 3人,同比分别下降 .08%和43.48 %。二是安全生产指标序时进度控制良好。列入考核的三个行业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下降35%,工商贸和农业机械行业没有发生死亡事故。一季度,全市没有发生较大事故,同比下降100%。三是重要时段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今年元旦、春节、清明以及全国 “两会”期间,我市强化安全生产防控措施,高频率开展暗查暗访,大力度执法整治,积极督促各地、各部门全面整改辖区内生产安全隐患,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了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安全形势的稳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坚守红线,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工作步步为营 近年来,面对艰难繁重的安全生产工作和监管任务,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具体工作中,全市安全生产战线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法》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坚持依法治安为主线,强化法治引领,完善政策措施,严格贯彻落实,用好法律武器开展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红线意识,健全完善责任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市委

书记、市政府

市长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在“一节两会”、“五一”和国庆等重点时段,亲自带队对重

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市政府定期召开政府常务会、安全生产座谈会、点评会、电视电话会、专项会办会等,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析存在问题,解决重大隐患整治等问题。并将安全生产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建设项目,逐年提高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二是全力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人民关天,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重要讲话精神,去年初,我们制定出台了《

市政府及部门和单位领导成员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2014年10月,在市委 书记、市政府 市长的亲自关心下,《中共 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 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扩大)会,审议通过并及时印发。《贯彻意见》在全面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及其领导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基础上,明确建立“会议、检查、培训、激励和责任追究”五项制度,以制度保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分级负责、属地为主”以及“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三是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每年初,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下达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将各级政府及部门单位履

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严格实施“一票否决”。突出重点工作的推进,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培训、职业卫生安全、危化品等高危行业监管、重大事故隐患挂牌整治、基层能力建设和安全监察执法等重点工作,出台《 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市安委会每年都分类制定县(市、区)、安全生产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安全工作考核细则,考核奖惩兑现,严格实施“一票否决”。

(二)、突出依法治安,提升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一是强化宣传教育。近年来,不断构建媒体宣传平台,多角度、深层次做好《安全生产法》和《 省安全生产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尤其是新《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后,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将《 日报》和《 广播电视报》的安监专版,分别打造成为“安监政策宣传之窗”和“安监文化展示之窗”,传播安全法律知识、弘扬安全生产文化。并结合安全月和安全生产“六进”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安全宣传系列活动。设置30余个安全知识咨询点,制作宣传展板200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约200余种、10万余份;开展各类安全文艺演出30余场,安全生产演练100余次;15余万职工群众接受了安全生产教育。此外,我们还积极邀请省安全生产专家就《新安法》进行专项辅导;就《新安法》的贯彻,印发“致全市企业主要负责人一封信10000余份;同时,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列入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并通过电台、广播、网络平台等宣传载体,进行集中宣传,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履盖率,努力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二是严格安全生产执法。每年制定安全监管执法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结合淮安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的有关规定,对行政职权不断进行梳理,逐项编制了行政处罚类权力自由裁量适用基准。通过清理职权、科学分权、公开亮权、实时监控的机制,把安全生产执法中的事后监督变为即时监督,对缩小执法者自由裁量空间,预防执法的随意性,避免外来干扰等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全市共排查治理事故隐患41868个,其中,开展执法检查企业3051户(次),发现隐患10000余条,责令改正违法行为316条,发责令改正指令书449份,关闭和责令停产、停业整顿136家,行政处罚案件100余起,处罚金额500余万元。三是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结合吸取昆山“8.2”特大粉尘爆炸事故教训,突出粉尘防爆、危化品生产、交通运输、油气管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采取市县联动、联合执法、暗访抽查等形式,严查严打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仅“六打六治”打非治违期间,全市先后组织执法检查组达800 余个,出动检查人员11000人次;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 3 次,对重点地区和单位实

施暗查暗访5 次,通报隐患企业200余家,对违法违规企业起到了较大的震慑作用,安全生产法治秩序进一步规范。四是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原则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及时、准确地查清每一起事故的经过、原因和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依法追究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2011年市安监局牵头对

事故调查处理,追究了

相关3名责任人党纪政纪责任。2012年

事故进行调查处理,2人被移送追究刑事责任,一名副镇长和一名安监站长被判处玩忽责守罪,3名生产经营单位人员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将事故调查结果和责任追究情况及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同时,放大事故警示作用,对较大事故和有影响的事故及时通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举一反三,严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努力做到“一地有事故,全市受教育”。

(三)、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提升安全监管监察水平。一是强化安全生产基层能力建设。各县(区)都已成立了安监局和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乡镇(街道)安监站基本建立,专兼职安监员基本到位。积极开展基层安监能力建设,全市有2个县安监局、20个乡镇(街道)、1个开发区通过了省基层安监能力达标验收。市安委办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基层乡镇干部安全生产培训,并将其列入干部培训积分,

2013年组织全市乡镇(街道)139名乡(镇)长进行培训,2014年又组织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的200余名安监站站长参加了培训教育,对增强基层干部安全发展意识,提高基层安监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基层安全管理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提质扩面切实抓好“三项岗位”人员法定培训。2014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余期,培训“三项岗位”人员14776人,其中厂长(经理)、安全管理人员8694人、特种作业人员6082人。三是狠抓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突出治理大隐患防范大事故,市安委会去年出台了《

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督办整改奖惩办法》,办法规定,对按期按要求完成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督办单位,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进行奖励,对工作不积极,整改不力的重大隐患责任单位和整改督办单位通报批评,对失职渎职,整改责任不落实、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不完善造成发生重大事故的,将依法追究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责任。市安委会每年都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挂牌整治活动,明确重大隐患的整改责任和督办部门责任,要求切实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五到位,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去年,对16个重大事故隐患实施市级挂牌督办,目前已有8处重大事故隐患完成整改,经三方责任人验收签字并经市安委办审核销号,目前正征集今年需要市级挂牌的重大隐患,以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持续治理。

(四)、着力监管创新,进一步构筑安全生产保障网。一是通过物联网技术进一步深化“1+3”安全工作体系。我市大力推广“1+3”安全工作体系以来,企业主体责任和职工行为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群防、群治、群控的氛围有效形成,事故隐患实时排查、持续改进、系统定期评价的核心功能得到充分运用,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安监局与市国资委联手,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探索创建了“1+3”电子监控平台,目前已在国资系统企业试运行。二是努力打造《

市集约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预警平台》。在政府支持下,市安监局与

签订项目建设合同,并积极联手合作,前期对1000户高危企业的危险源点监控等信息数据进行调研,开展技术方案论证、设备选购等工作,到2014年8月底,市级平台项目已经建成,目前正启动县(区)平台建设及与企业联网接入工作。平台建成后,将实现对高危行业的重大危险源点数据监测、视频监控、语音提醒、GIS定位和应急救援于一体,实现企业自我管理、行业部门专门管理和安监综合管理的有机统一,推进科技兴安。三是社区安全生产指导员制度不断深化。安委会成员单位抽调骨干人员深入基层社区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制度实施四年来,全市已有2000余名安全生产指导员进驻社区(村居)开展工作,累计指导社区(村居)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和工作场所25100个(次),排查出安全问题55000余项,治理了一大

批事故隐患。社区安全生产指导员制度的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层财力薄弱、人手不足、业务不精的困难,有效增强全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四是化工安全人才定向培养新模式有效运行。针对我市危化品高危工艺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现状,安监局经过认真调研拟定方案,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了政府补贴,学企联办、学生受益、企业得利“四方联动”定向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化工安全专业人才,目前已招收三批学员,第一批学员已走向工作岗位,逐步化解企业安全人才匮乏的矛盾。《中国安全生产报》先后两次对我市专用人才培养新模式予以报道。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安全专家服务平台。针对我市中小高危企业安全专家人才不足的矛盾,采取政府搭台、安监局组织、市场运作、企业用人付酬的方式,目前已有72名专家与100余户企业签订了服务合同,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工作任重而道远 通过全市上下及安监部门的不懈努力,全市安全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安全发展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是江苏境内重要交通枢纽,

条高速在境内穿越交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公里,每天

余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同时,

水运网络通江达海,是 内河航运枢纽,区域内河道纵横交错, 共拥干线航道

公里,码头泊位337个,港口吞吐能力7200万吨。盐

化产业被列入

的支柱产业,有较大数量的化工企业在

化工区、

园区等区域集聚。全市城镇较为集中,道路水网密集,各类油气地下管网和城市燃气管线分布复杂。以上行业领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安全风险。尤其是

等历史遗留的隐患较多,在短期内难以消除,除此之外,高层建筑、地下场所数量快速增加,灭火应急救援能力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等,都对安全生产提出了严峻考验,要继续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四、工作中存在问题和《条例》修改建议

尽管全市安监系统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积极开拓进取,努力监管创新,付出了艰辛劳动,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各项工作与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待,仍存在一定距离;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因素仍然较多,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一些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一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仍不到位。不少企业过度追求利润、忽视安全投入,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方式粗放,安全欠账较多,责任落实层层衰减。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家庭作坊、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条件差,安全隐患突出。二是安全与发展的矛盾削弱了行政执法。一部分地方领导同志头脑中“重发展、轻安全”思想仍然存在,担心安全检查多了、要求严了,影响软环境,怕留不住客商,影响投资热情,造成

“先上车、后买票”甚至“只上车、不买票”现象在某些地区普遍存在,如市安委办近期组织对全市10个省级开发区安全管理基础情况调研中发现, 10个开发区企业总数2297户,没有履行安全生产“三同时”手续的达1491户,这主要是各地重招商、重服务,而疏于监管遗留下的隐患。三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无有效抓手。安全生产法中明确,安监部门负责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但如何实施综合监管,没有具体的规定,仅靠安委办临时机构开展综合协调,力度远远不够,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造成有的行业主管部门将不想管的、难度大的安全监管工作推到安监部门,致使安监部门综合监管职责难以履行到位。四是安监队伍建设与依法治安仍不适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安全生产执法力量不足、执法装备也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显现。尤其是具有化工、法律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志屈指可数,面对面广量大的企业,必须持续深入企业监管执法,且要经常接触有粉尘、毒物、高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的环境,在缺乏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检测装备的情况下,只能靠“眼看、鼻闻、耳听、手摸”等原始方法来检测,这样既伤害监管人员身体健康,也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准确结论,使执法的效果大大降低。五是开发区的安全监管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开发区没有执法权限,新《安全生产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

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但安全监管职责仍不够明确。

针对上述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法制意识,牢固树立依法治安理念。建议在《条例》修订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是进一步明确企业主体责任,条例修订中要尽可能增加企业主体责任条款,并逐条细化到位,以便于安监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依法监管,对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不法企业、个人依法惩处。

二是进一步明确综合安全监管职责与履责标准。新条例应明确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机构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工作范围、履职标准、法律手段;并将安监部门综合监管的职责与其他负有安全监管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将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法定化。

三是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开发区安全监管职责和监督检查权限。建议在《条例》修订中,进一步明确对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安全监管机构能力建设的要求,推动乡镇(街道)及各类开发区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监管机构,配足安全监管人员,依法配备监管装备。同时,能在一定范围内,赋予开发区、乡镇(街道)明确的监督检查权,并能以条款列举的形式进行明确。除此之外,现实施的《

省安全生

产条例》很多条款还比较原则化,建议在本次修订中对安全生产法的有关条款进一步细化,像新安法提出的“分类分级”,怎样分要具体化,尤其是对法律责任及处罚条款要进行细化完善,使其便于操作。强化各级安监执法队伍的法律地位,推进依法治安进程。

最后,再次感谢市人大常委会和财经委员会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大力支持。

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县级政府对省人大农业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

省人大常委会:

根据省**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县政府就我县在贯彻实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

,切实推动检查整改

县政府对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高度重视,县长**批示要求认真做好执法检查整改工作,县政府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对审议意见进行了分析研究,落实整改工作。各有关部门积极调研,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推进工作。

二、突出重点,积极落实审议意见

(一)关于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法制观念的问题。

一是大力抓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要求各镇(区)、农办、农经、国土、财政等部门分别制订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法》学习和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的法律意识。通过会议、专题讲课、座谈会等形式,探讨工作思路,宣传农业政策,提高干部群众的农业法制观念。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电子网络等平台,对社会公众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提高农业政策法规的透明度。通过摆设咨询台、宣传台等方法,在中心广场、县镇街道现场解答农业法咨询问题,增强广大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手段,广泛深入社区、乡镇、企业,普及《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二是大力抓好基层、农村的《农业法》贯彻。通过聘请义务监督员、宣传员的方式,把农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传达到每村每组、每家每户,构建起宣传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县《农业法》的深入贯彻实施。

三是以窗口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涉农单位和部门提高农业法制观念。选择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农经、国土等窗口单位进行创建示范,督促涉农单位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遵纪守法,规范管理,强化农业法制意识。

(二)关于调整支农结构,稳定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的问题。

一是积极调整支农结构。严格按照《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固定资产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均高于上年。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利用贴息、补助和配套等形式,吸引农民、集体和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增加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格局,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开展涉农财政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实际的农业财政资金整合路子。

二是继续落实惠农支农政策。进一步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直接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支持农产品基地、标准化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等效益农业项目建设,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效益农业信贷担保机制,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到户试点工作,并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制度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财政支农机制。

三是着力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努力提高农村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支持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支持对城乡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对农村小型公益设施“民办公助”的扶持办法;实行经济薄弱村差别化扶持。进一步抓好危桥改造、河道整治、道路硬化工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保障,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引导和支持农民治理乡村污染,美化乡村环境。

四是加强支农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管理制度、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财政支农项目的公告、招投标制度等,不断完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全程监管,确保资金分配合理、及时拨付、安全使用,并组织财政、审计、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开展支农资金专项检查和绩效考评。

(三)关于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保护措施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细化考核责任。建立政府为责任主体、部门联动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共同责任。结合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把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户直到田块,基本农田分别以定量、定块、定指标落实到责任人,做到“责任、任务、人员、经费”四落实。

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健全完善土(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

地执法监察责任制度,加大巡查考核力度,完善奖惩措施,力争将违法违规用地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形成“地动我知,违法我管”的局面。

三是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财政补偿机制,对镇(区)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考核落实到位,逐步建立镇区间基本农田补划和耕地补充的有偿调剂机制,真正实现谁占用,谁补充,

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同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对考核为优秀、良好的镇(区)给予奖励和表彰,考核为不合格的镇(区)责令整改。

(四)关于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进“三位一体”建设的问题。

一是强化农技体系建设。大力整合农经、水利等部门的农技推广和科研资源,完善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镇(区)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为主的工作体系;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为主的推广体系;由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镇(区)农技站、成校为主的培训体系;由“远程教育”、“农民信箱”、“农技110”、“**农业信息网”为主的信息体系。开展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完善基层中青年农技人员培养选拔机制,逐步建立一支年纪轻、知识广、素质高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

二是规范专业合作组织。按照“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加强不同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整合资源,拓展功能,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三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开展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继续开展各项农业专项执法整治行动,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瘦肉精”、“两高”农药、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经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等农业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是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快国家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的建设和使用,提高植物病虫害疫情的普查、监测和防控能力。继续坚持动物免疫制度和准调证制度,依法对入境、出境动物进行检疫;强化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督促、指导养殖场(户)建立生产管理和档案记录制度,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加强源头监管。全面开展各项综合防控工作,加大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松材线虫病、柑橘小食蝇、猪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力度,切实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及时处置的能力。

(五)关于加大帮扶力度,开辟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的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通过领导结对、单位结对、干部结对的方式,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建立扶贫志愿者制度,发展扶贫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工商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到为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的服务行列。

县财政部门进一步提高对低收入农户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继续推行扶贫小额信贷制度,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县劳动保障部门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完善低收入农户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县民政、教育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实施低收入农户家庭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援助等政策。县农办、农经等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低收入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低收入农户致富能力。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制定落实扶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具体措施。

二是拓宽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渠道。鼓励工商企业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凡招收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工商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等形式帮扶、带动低收入农户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使低收入农户有稳定的增收渠道。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低收入农户发展来料加工业,发展农村家庭工业。开展建立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支持低收入农户创业发展。

三、建章立制,巩固扩大整改成果

对此次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所提出的审议意见,县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开展调研,深入分析问题,制订具体措施,积极加以整改,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了巩固和扩大农业法执法检查整改成果,不断规范农业执法行为,县政府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进一步抓好落实: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二是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农业法执法水平;三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自身建设,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农业法执法透明度;四是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强化整改责任追究制。

第三篇:科技工作汇报:县人大执法检查2010.10

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第

次会议文件( )

延长县人民政府

关于全县科技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0年10月 日在延长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次会议上

延长县科技局局长 兰何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科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一)科技队伍情况。全县共有各类技术人员2612人,女1420人,占54%,男1192人,占45%。其中高级职称190人,占技术人员的7%,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其中教育120人,农业26人,卫生24人,其它20人),年龄在48—55岁之间,学历在大专以上;中级职称1257人,占技术人员的48%,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农业、文化等行业(其中教育877人,农业128人,卫生170人,文化42人,其它40人),年龄在40岁左右,学历在高中以上,多数是专科;初级职称1165人,占技术人员的45%,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农业、文化等

— 1 —

行业(其中教育656人,农业102人,卫生230人,文化16人,其它161人),年龄在30岁之间,学历在高中以上,多数是专科。

(二)科技成果情况。2005年以来专利申请数14件,授权10件,其中发明专利9项;县科技进步奖励成果25项;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1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1%;农业先进技术覆盖面积达90%以上,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主要农作物单产比前三年平均增长11.8%;农村劳动力培训面达82%,每名青壮年劳力已掌握1—2门实用技术。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科技工作在上级科技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我县实际,认真贯彻科技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齐心协力,各项科技工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科技意识,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县政府始终把科技工作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了以政府县长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进步领导小组,对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调成员单位的工作,加强配合和联系,督促、检查成员单位的科技工作。县政府把科教兴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安排2-3次政府常务会研究科技工作。二是制定科技进步政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速科技进— 2 —

步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若干暂行规定》、《关于实施“创树千名科技致富带头人计划”的通知》《关于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实施方案》等文件,初步形成了全县科技进步的政策体系,有力地调动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技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科技考核。县政府坚持每年与各乡镇、科技进步成员单位签定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科技进步激励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奖励工作,制定了一系科技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特别是《延长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出台后,县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对有关部门、乡镇、企业、科技人员上报的科技项目进行了认真评审,2005--2009年县政府对25个科技项目授予县科学技术奖。今年县政府又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和农业科技“110”活动,对我县12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对10名农业科技“110”服务专家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通过优惠政策的激励,有力的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我县推荐的“枣树绿枝扦插育苗技术”项目荣获延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延长县无公害西瓜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2007延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斯格尔瘦肉型猪的温棚繁育技术推广与应用”项目,荣获2009延安市科学技术

— 3 —

二等奖。

(三)科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筛选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科技项目,申报了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争取,《延长县无公害酥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使用农用高效省柴灶》、《大棚西瓜基地试验示范》、《延长县牛羊人工授精技术示范与推广》、《延长县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枣树绿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与示范》、《安沟乡科技培训基地建设》、《黑家堡镇康家沟白绒山羊舍饲养殖育肥技术推广》、《苹果苗木定植技术规范研究》、《大棚养猪技术推广》、《延长县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罗子山乡有机苹果科技示范园建设》《山地苹果节水灌溉示范》等一大批科技项目被省市列入科技计划项目,并给予了资金扶持。特别是近两年来项目争取得到较大突破,省科技厅下达我县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项:“枣树绿枝扦插育苗推广与应用”,经费40万元;“斯格尔良种猪繁育场建设项目”,经费60万元。市科技局下达科技计划项目17项,经费101.5万元。

(四)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发挥财政投入导向作用。近年来,我县加大了科技三项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与管理,制定出台了《延长县科技三项费管理办法》,这部分经费主要由县政府根据县上有关科技方面的工作,统筹安排支出,主要用于梨果科技示范园建设、新品种推广、实用技术推广、— 4 —

农机具补贴、果农培训、科技试验、科技宣传、科技交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2008年我县安排科技项目12大项,安排经费389.9万元;2009年我县安排科技项目10大项,安排经费549.3万元;2010年截止目前,已安排经费421万元,政府对科技项目的科技投入,发挥了科技三项费用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尤其在苹果、棚栽、草畜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强化科技培训、示范、试验。一是全面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绿证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工程”三大工程,举办了“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活动,利用县职业教育中心、农广校、乡镇培训基地等,分批培训县乡村技术干部、村官和农民技术员2万多人次,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人员达5000余人。二是积极与省科技扶贫专家、日本果树专家联系,先后在七里村、张家滩、黑家堡、安河等乡镇30多个产业大村举办“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培训农民达4000多人次。三是建立了安河镇佛光村酥梨科技示范园、刘家河乡牛羊改良示范基地、罗子山有机苹果科技示范园、郑庄镇山地苹果节水灌溉示范园、黑家堡镇中村大棚西瓜科技示范棚、交口玉米百亩配肥示范点等15个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四是实施了8个常规果树施肥效果试验、5个新品种引进试验、2个梨树常规肥效试验等,今年投资35万

— 5 —

元,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立起高标准的土肥化验室。

(六)科技交流取得实效。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连续五年圆满地完成了参加杨凌农高会的筹展、参展、参观等各项工作。展品主要以佛光酥梨、苹果、绿枝扦插枣苗、冬枣、梨枣、骏枣、农特五金花、红葱、二海牌有机土鸡蛋、上坡花椒、延长西瓜、延长剪纸等。一是先后共组织2000余名农民、企业、单位工作人员赴杨凌进行了参观学习,共索取实用技术资料和致富信息约10000余份。二是购进农业机械53台,包括锄草机、果树施肥器、扬场机、割草机等。三是引进山西李东大豆、大荔鲁棉花41号、黄豆、瓜籽、牛羊生长饲料添加剂、循环热能剂、乌鸡等18个新品种;引进核桃、油桃、凯特杏、石榴、葡萄、富士王苹果、海棠等新苗木4200株。四是延长县振兴农特经贸公司签订了常年向西安天隆有限责任公司大量供应陕北农特产品协议;二海农特产开发公司与杨凌本香集团签订了土鸡蛋供销协议。五是“延长苹果”、“二海土鸡蛋”、“延长西瓜”分别获得农高会后稷金像奖。通过展会现场推介洽谈、后稷奖评审、样品销售等方式,我县科技交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七)大力引导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一是大力引导工业科技创新。2006年来,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全县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明显改善,技术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 6 —

高,主导产品科技含量得到提高,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工业科技的发展提升了产业发展和技术水平,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上档升级。全县已培育科技型企业10家。二是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和品种改良。在梨果产业方面,全县以普及“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全面推广“三年抹光杆,三年覆膜、标杆扶正、追施营养液”四项措施,大力推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生产模式,积极推广使用诱虫板、诱虫灯、诱虫带等物理防治措施,基本形成了依靠技术支撑,发展苹果产业的生产体系;在棚栽产业方面,大力推广和普及棚型改良、立体栽培和二氧化碳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抓好“产地环境、品种选用、培育壮苗、健身栽培、病虫防治、质量检测”六大环节,积极引进高效优质的荷兰安德列茄子、日本南瓜、宝冠西红柿、芭莱姆辣椒等50多个新品种。在草畜产业方面,积极推广了青贮氨化饲料、暖棚养畜,配合饲料开发利用、优良品种杂交改良、液氮冷精配种技术等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经济效益明显的畜牧业新技术,引进了斯格尔、杜洛克良种猪、法国利木赞肉牛等一系列40多个优良新品种,建立健全了技术培训、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科技提效的路子,提高草畜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三是社会事业与科技协调发展。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和防灾减灾、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民营科技

— 7 —

企业等领域的科技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特别是出台了《延长县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印制了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小册,并对全县三十多家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进行了抗震设防标准审核。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5家,积极推进技术革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体上看,科技工作作为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得到了各相关部门单位的普遍重视和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工作的氛围还不够浓。延长县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科技还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技意识不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重经济、轻科技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由于受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影响,全县科技创新平台还没有搭建起来,创新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科技潜在能力、科技发展能力、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贡献能力都还不强,科技创新对调整经济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优势产业的影响及带动作用不够突出,支撑和推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三是科技投入不足。虽然我县财政每年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但仍然不能满足新形势科技发展的需要,科技投入缺乏统筹计划,投入结构不合理四是科技人才资源严重缺乏。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县县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8 —

专业技术人员数仅为全县人口的1.7%,明显低于发达地区技术人员占有比例,且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呈负增长趋势,青黄不接,结构不合理,人员严重老化,特别是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市场经济特殊人才、产业发展专门人才严重短缺,后续不足,严重影响了全县产业发展,特别是以苹果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发展。

针对存在问题,下一阶段,我们要突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及科普力度。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科技工作的显著成果、创新典型,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弘扬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大力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崇尚创新、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日活动,普及科技知识,宣传展示科技创新成果。逐步改善科技宣传普及手段,提高宣传普及效果。大力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二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实用技术急需人才的培养,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体系。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全县“梨果、棚栽、草畜”三大产业,加强对县乡村三级农业、林业、畜牧兽医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努力为农民致富提供更好地科技服务。同时要加快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切实为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三

— 9 —

是进一步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继续落实财政对科技经费的投入,并逐年有所增加,适当增加科技管理经费。加大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力度,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四是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服务“三农”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在农业产业化、农村信息化、农民知识化上做文章,在建立专业服务组织,建设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开辟技术培训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模式和农业科技特派员活动,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县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工作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这次以检查为契机,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指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促进我县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10 —

延长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0年10月 日印

— 11 —

第四篇:省人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工作汇报

20**年以来,市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开发利用职能,全力提升全市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档案事业发展,为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五个侯马”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档案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档案事业发展平台。

今年以来,为了缓解档案移交进馆数量不断增加与档案馆库不足之间的突出矛盾,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档案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相关情况,积极争取支持。市政府领导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档案局馆库不足问题,认为现有的馆库已不能满足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决定对市档案馆进行整体置换,在市政府办公用房紧张的条件下,专门拨付一处房产进行改扩建,建设档案馆新馆,以解决我市档案馆馆库不足问题,新馆建成后,我市档案馆馆库面积由原来的160余平方米增加到400余平方米,购置档案密集架120组,基本可以满足我市今后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市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已正式立项,前期踏勘已全部完成,所需建设资金已基本到位,新馆预计在年底前可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充分履行职能,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市各单位档案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我局成立了法制股牵头,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对全市各有关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就档案机构建设及档案案卷质量进行检查,坚决查处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为我市档案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力度。我们始终把作好档案法律法规宣传,为档案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今年的 “四五”普法宣传周期间,我局全体干部走上街头,向市民广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发放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材料两千余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力度。今年下半年,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我市以两办名义向全市各单位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从工作机制上落实档案安全防范的措施,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档案安全保管工作的各项规定,把档案安全要求贯穿于档案接收、保管和利用工作的各项环节,加强档案库房的安全管理,配备安全保管档案所必需的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污染的设施,做好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工作。下一步,我们还将对全市档案安全工作进行大检查,彻底消除档案安全隐患,确保档案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四是进一步加强了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力度。今年是p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我们重点抓了以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社区档案正规化管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目标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工作。

在农村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结合档案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推进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在去年全市十五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行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十二个村进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建设工作,由局里指派专人负责对各村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进一步加强对村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目前,各村档案业务指导工作进展顺利,部分村已接近尾声。

在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我们积极与市民政局和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我市社区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从局里抽调骨干,分片包干负责社区建档工作。目前,全市26个社区中已有20个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正规化管理,其余社区档案正规化建设预计年底可全部完成。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目标化管理工作方面,今年我市共有财政局、审计局、老干部局、市人民医院、市运输管理所等单位申请档案工作目标化管理,我局对此已经做了全面安排,预计年底这些单位可以达到各项要求。

四、开展机关纪律作风整顿,提升机关工作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市《党政机关作风纪律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我们紧密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本着“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主导思想,针对档案局在工作中存在的纪律作风方面的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各项制度,制定整改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局机关工作人员在思想、作风、工作、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整改,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此次纪律作风整顿,提高了档案局机关管理工作水平,促进了全市档案工作的开展。

另外,我们按照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整体工作安排,成立了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组,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目前,我局政务公开目录和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的编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以上是我局今年以来所做的一点工作。

结合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有关要求,我们认真做了自查自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市档案局(馆)成立于1976年,下设办公室、业务指导股、法制股、管理股(挂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牌子),共有工作人员19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6人,本科以上3人,馆员6人,助理馆员2人,现有藏馆档案60000余卷。

一、市委、市政府对档案行政执法工作非常重视,如终把依法治档做为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明确市档案局为全市行政执法单位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组织领导,市编办于20**年批复市档案局成立法制股,具体负责全市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为市档案局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创造条件,同时,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们专门建立了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档案,明确了档案行政执法法律依据、执法主体、执法种类、执法人员资格、执法程序、执法流程,建立了档案行政执法十项制度,为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市人大和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我们多次对全市档案工作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坚决查处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确保档案安全、完整、统一,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近年来,随着档案移交数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档案库房已不能满足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市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就档案局馆库不足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决定对档案局原有的档案馆库进行整体置换,建设档案馆新馆,馆库面积由原来的160平方米增加到400余平方米,购置档案密集架120组,基本解决了档案馆库紧张的问题,为我市档案事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档案馆新馆改建工作已正式立项,前期踏勘已全部完成,所需建设资金已基本到位,档案馆新馆有望在年底前投入使用。

三、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方面,我馆目前馆藏有反映彭真、胡耀邦、宋平、杨成武、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侯马考察活动期间留下的录音、照片、题词、书信等珍贵档案35卷(200件);清代光绪年间至民国三十八年旧政权土地地籍管理制度的“鱼鳞册”165卷;这些国家重点档案有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侯马活动时留下的珍贵历史档案,有的是研究侯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局对这些国家重点档案高度重视,设立专柜保存,指定专人负责,但是由于历史欠账等原因,我局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投入,一直无力建设重点档案特藏库和购置必要的档案抢救保护设备,随着时间的延长,一些不利因素对这些国家重点档案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建立健全对这些国家重点档案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成为我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省政府出台了9号文件,文件对档案事业经费投入、档案行政管理体制、档案工作人员待遇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我市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市政府领导多次就文件的落实做出批示,目前,档案工作人员的健康津贴已全部足额发放,档案局参照公务员管理重新申报正在进行,所有这些举措的落实,极大的改善了档案局的办公条件,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档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档案基础建设费和档案保护费还有待落实,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五、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档案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安全工作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安全意识,夯实硬件基础,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安全监管,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在档案安全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年来我市档案工作从未发生过一起档案安全事故。

第五篇:向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汇报材料

佳木斯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张少杰

尊敬的铁映委员长、各位领导:

在全国人民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我们高兴地迎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我校视察并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佳木斯大学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对我们全校师生员工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代表全校35000名师生员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佳木斯大学是1995年6月27日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由原在佳木斯市的四所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合并组成,1996年11月21日正式启动,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省属高校中规模较大、学科齐全、综合实力较强、融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合校六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教育创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与合校初相比,目前,学校占地面积由110万平方米发展到1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37万平方米发展到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由2亿3千万元增加到5亿2千万元,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由9个增加到21个。学校现有19个学院、2个直属系、49个系部、78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有国家高职高专示范试点1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重点学 1

科4个,省级重点课程13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全校教职员工4837人(含三个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生20511人,成人教育学生11140人。与世界上13个国家的24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并进行科研学术交流。学校党委连续三届被黑龙江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今年,学校又跨入了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行列。今年6月24日,《科学时报》对全国675所高校2000-2002年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进行统计,我校名列全国第16位,在最近的中国高等教育网对全国非重点院校基本情况统计中,我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名列第20位,学生综合素质名列第11位。

佳木斯大学的合校历程,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颁布实施的五年。作为一部国家大法,它明确了建筑活动的基本制度,对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三治一求”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期间,国家实施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按照国家、省对我校下达的招生要求,我校的全日制在校生由合校初的8500人增加到20511人,成人教育学生由3500人增加到11140人。现在基本稳定在此规模。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要求基本建设工作必须跟上。六年来,我校累计兴建了69627平方米的学生公寓,114306平方米的职工住宅,197742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及附属用房,今年在建工程和即将开工的

2工程还有13万m,这些项目的建设大大增强了学校办

学实力,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38万平方米的基本建设中,学生公寓我们主要是引入社会资金,走社会化发展道路,与承包商签定合同,15年内的学生公寓费归承包商,15年后学校全部收回。目前已引入8000万元资金,成为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范例。

职工住宅的建设主要采取职工全额集资。教学实验及附属用房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省政府拨款;二是学校事业经费;三是银行信贷。

在基本建设工作中,我们有法可依,国家、黑龙江省及佳木斯市都有一套完备的法律条文规定,我们严格按照《建筑法》的要求进行,坚决做到四个百分之百,即按照规定应该招标的工程全部实行招标,按照规定应该实行监理的工程全部选用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按照规定应该实行政府质量监督的工程全部进行政府质量监督;按照规定应该办理施工许可的工程全部取得施工许可证。

在具体操作中,坚决做到实现“两化”,即管理规范化、操作阳光化。一是实施了商务标明竞、技术标暗评的招标评定办法,由公证人员对招投标进行监督和公证,纪检、监察人员参与招投标。二是强化招标资格审查工作和施工合同的审查管理工作,规范招标行为,杜绝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三是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加强工程建设监督检查和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重点加强对工程结构、使用安

全等实体工程质量的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通过周密、细致的努力工作,在我校大小47个建筑工程中,我们较好地贯彻执行了《建筑法》,我校的教学办公主楼工程、成教学院教学楼工程获省优质工程奖(金牌),教学实验大楼工程,荣获省优质工程样板金奖;第五学生食堂工程获省优质工程奖;体育中心工程正在申报省优质工程奖;附中教学楼、解剖楼、学生公寓D楼等工程获市优质工程奖。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建筑法》实施的必要性,对建筑企业的内部质量管理、工程质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建筑市场管理走上了依法治理、科学规范的轨道。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到应继续加大《建筑法》的宣传教育力度,一些施工单位重速度、轻管理;重效益、轻质量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精品工程还不多,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利用还需普及。

这次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对我校的两项工程进行检查,体现了全国人大、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关心和重视,我们一定以此为契机,掀起学习《建筑法》和其他法律的新高潮,在依法治校的道路上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期望。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对我校工作的关心和帮助。 谢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防工程竣工验收程序下一篇:入党申请书的撰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