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2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问题教学法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高中语文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应该切实转换自己的授课理念,清楚认识到问题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真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发展来设计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问题的趣味性与针对性,調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成对学生思维运用能力的锻炼,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填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夯实根基。

问题教学法语文教学论文 篇1:

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

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阅读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探索和研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创出了问题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等。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经验,阐述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问题教学法。

一、注重阅读方法,善于发现问题

问题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大多数改革都是形式上的变化,在教育理念上并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变化。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阅读水平,营造阅读环境,并提出合理性问题,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交流和探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常常一目十行,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全面理解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放慢阅读速度,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学会边阅读边思考,清晰而准确地理解表达内容。同时,问题必须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不是用一大堆问题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考虑学生差异,创造恰当情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方面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看待问题的角度都不同,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差异,根据每本材料以及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教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文学素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好顺序以及速度的快慢,所提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给予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对直观感受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快,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充分设置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

三、问题教学法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1. 创造阅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如此。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想象力也极其广泛,会提出各种各样关于阅读的问题,有些问题和阅读的内容根本无关。而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为了不打消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不能批评学生,要耐心教给学生正确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改变学生强行接受知识的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阅读能够保持较高的集中力和察觉性,能够深入理解与挖掘教材,从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2. 尊重个体差异,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层次化。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造成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极其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充分注重个体差异,使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层次化。由于初中学生思维能力与接受能力强,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需要合理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建生活与课堂的联系。语文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比生活更高的学科,要想积极发挥教学手段,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时选取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從而帮助学生创造生动的情景,加深理解。学校应定期举办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通过亲身体会和感受,去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而且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在课堂中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快速完成任务,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问题式教学适合每篇课文,尤其适合内涵深刻的文章,问题式教学能使学生变得聪明、思维敏捷、有才智,因此教师应足够重视。

编辑:马德佳

作者:张文永

问题教学法语文教学论文 篇2:

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高中语文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应该切实转换自己的授课理念,清楚认识到问题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真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发展来设计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问题的趣味性与针对性,調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成对学生思维运用能力的锻炼,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填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夯实根基。

关键词:问题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应用方法都还比较滞后,教学模式也极度僵化,课堂整体氛围处于枯燥乏味的状态,难以将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极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造成了比较大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从而优化教学方法,合理应用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强化语文授课艺术与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其产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贡献更大的力量。所以,本文展开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借助问题情境搭建調动学生兴趣

兴趣可以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去,并且不会使学生出现厌烦感。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明确认识到兴趣的重要价值,联系数学重难点知识搭建问题情境,借此来调动学生对语文内容的了解积极性,如此一来他们才会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动力,跟随着教师的脚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去,展开主动的思考探究,从而将问题教学模式的价值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语文成绩,为其思维发散能力提高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内容时,若是想逐渐调动学生对此篇文章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以前使用多媒体播放《枉凝眉》这首歌曲,然后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大家知道这首歌出自于哪部作品吗,能不能向大家讲述一下相关故事?”采用这种方式展开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自身记忆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完成对应背景材料的搜索。同时,当学生做出这首歌是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身对《红楼梦》的了解,介绍自身最喜欢的人物或者情节,如此一来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沉浸在学习过程中,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切实调动出来,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

二、结合教材内容提升设计问题的科学性

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其中存在着很多需要学生用心进行探究思考的细节问题,从而获取正确答案,并完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所以,老师在开展语文授课的时候,一定要转换自己的讲课观念,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真正按照学生本身的学习情况来设计问题,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如此一来才能够把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内容的时候,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以前,教师应该切实做好备课工作,并按照教学内容设计如下科学化的问题:“谁能告诉我文章当中除了包含刘和珍与杨德群等进步青年学生这种形象外,鲁迅先生还提到了学者文人、猛士、庸人等三种人,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形象?”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的思考探究中去,采用这种方式展开知识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从而强化其本身的思维运用能力,让课堂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合作探究

语文这个学科非常灵活,很多问题并不具备唯一答案。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准确把握教材里面的重难点知识,设置层次性更强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展开问题的合作探究,拓宽他们的思维,实现共同获益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例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内容的时候,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可以设置如下更具层次性的问题:“文章写作顺序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这三件事当中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冲突与矛盾?”然后引导学生投入到问题合作探究中去,从而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路,帮助他们更为深入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强化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四、结束语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的受重视程度正在与日俱增。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更多还是将教学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教学方面,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填鸭法。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整体课堂氛围却非常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长时间下去,甚至于让学生出现了逆反心理,造成教学质量不升反降。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应用问题教学模式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知识教学,创建自由放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为他们语文素养提高以及全面发展夯实根基。

参考文献

[1]王雅琴.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57.

[2]李有锦.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03):62.

[3]陈康.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2019(22):86-87.

作者:张俊锋

问题教学法语文教学论文 篇3:

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已日渐凸显,它是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本文从探索问题教学法的实质出发,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四个方面来运用问题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诱发兴趣 刺激欲望 启发生疑 科学设疑

课堂是师生交换信息的重要场所,但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等教学法的信息输送与传递是单向联系的,它只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发现真理;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头脑闭塞。这和我们培养生气勃勃,能独立思考、富有创造精神的新一代复合型技能人才显然是格格不入的。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瓦尔德说:“平庸的教师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而我们新课程理念中也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改革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信息输送与传递是双向联系的,它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化为积极地、自觉地理解,而且也容易改变教师主观、盲目地确定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以不断适应学生的实际。其特点是打破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限制,抓住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和实践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一般是:①提出疑问,启发思考。②边读边议,讨论交流。③解决疑难。④练习巩固。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并且教师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如何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呢?

一、从自读开始,激发思维,诱发兴趣

在自读过程中,一般而言,我们会要求学生做这样的准备:熟读文本,了解作者的基本思想与写作风格;是否学过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有无相同之处?是否学过同一文体的其他文章,有何文体特点?是否学过相似的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或其他写作手法的运用,请加以比较等。让学生做这些准备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过去的知识储备为新的学习服务,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在自读时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自读时用笔圈点生字并注音,圈点好的词语、句子,圈注疑难问题,划出自然段的重点句子等。使学生对课文中的所叙之事、所抒之事、所议之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要求学生动脑思考:这些字、词、句好在什么地方?难在哪里?如果学生自读时提不出问题,老师则要加以引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在教学的矛盾中享受到思考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学习动机既可来自学生本人的特征,如好奇心、求知欲等,也可来自学习材料本身的吸引力,还可来自教师的强化,如引导、鼓励、赏识等。如在讲授《母亲情怀》一文时,可在导语时设置悬疑:从小学到中学,我们看过的写母亲的文章很多,写过的关于母爱的文章也不少,可以说这是一个被写滥了的主题,本文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呢?这样的导语设计可扫除学生对此类主题文章的厌烦情绪,也可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追寻答案。学生对一门学科的热爱,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只要引导好,兴趣可以成为创造发展的动力。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效果呢?首先,教师要创设民主、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给勇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以热情的鼓励,对于与中心相去甚远的答案,给予委婉的提示,但不挫伤其积极性。其次,问题的设计应讲究技巧,要运用渐进性、层次性、启发性方法设题。最后,还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如小组比赛、累计积分等游戏形式刺激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启发学生相互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是思想的源泉、思想的推动力,也是学生心灵的财富。由于学生之间知识水平相当,认识接近,因而一个人提出的问题容易引起其他人的联想和共鸣,更容易打开大家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进行归纳和筛选,把关键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这样课文的重点、难点解决了,教学目的达到了,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例如在讲《〈呐喊〉自序》一文时,有一个同学提出:“课文为什么写:他的呐喊只是‘聊以慰藉’、‘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为什么猛士‘前驱’还会害怕?”还有个学生提出:“作者既然知道猛士也如我那时一样,不会有什么结果,他为什么还要呐喊呢?”我们借这两个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然后再具体、形象地分析:“鲁迅先生的寂寞主要是觉得国民的精神麻木,群众不觉悟,对于呐喊既不赞同也不反对。所以在他看来,国民已经没有了希望,自己也只剩下深深的悲哀和寂寞。后来,通过与钱玄同的对话,思想发生变化了,觉得猛士们的奋斗也正如他自己一样,有热情而国民没有反应,所以前驱的猛士是奔驰在寂寞里的。因此他们需要有人呐喊助威。

四、科学设计深浅适度的问题

问题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回答对与不对,要以思考性的问题为主,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着手,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桃子”。借以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达到启而能发的目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些需要学生掌握和领会的东西,但是这些问题不一定学生都能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设疑的原则主要有:

第一,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是与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而又容易被学生忽略的。例如在讲《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在结束阶段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把“高贵”改为“高尚”,好不好?经教师一提问,立刻引起大家的兴趣,课堂上立刻议论纷纷,最后不少学生都明白:把“高贵”改为“高尚”不好。因为“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内容主要不是提倡一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较高的审美趣味,“高贵”虽然也指人的品质,但说人的高贵,又不限于品质这一个方面,本文的“高贵”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第二,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是容易激起他们的思想波澜,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例如,在讲《荷塘月色》时,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 这样一问,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大家认真阅读,仔细思考,经过几个学生的回答补充,大家懂得了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很美,荷叶本来是静的,但作者想象它是动的,是舞女的裙,从而懂得了以虚写实,以动写静的写作方法。

第三,集体讨论的问题不宜太多,因为集体回答问题时,部分学生随声附和,容易给教师造成错觉,即便一部分学生有了新想法,也没有机会表达,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也很难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脉搏。此外,教师设置的问题以启发的方式提出之后,要为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提问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等待回答—找人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后,稍停片刻,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此时并未指定由谁来回答,因此全班同学都在认真思考。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取的方式可以多样:如果问题难度适中,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教师就可以请一名学生独立回答或者让学生直接把思维过程写下来交由教师面批;如果问题较难,无法独立解决,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解决;如果问题有更大的难度,小组交流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完成,则可把问题作为悬念留在课后解决。这样,学生就有了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只有有分量的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展开讨论,才能收到开拓学生思路的效果,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明显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自身能力和素质,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梅县技工学校)

作者:张秀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态文明的环境审计论文下一篇:启发式教学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