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2022-09-13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的提高, 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的病死率逐渐的下降。通过患者的病情可以确定不同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中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治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在近年来临床实践中经常被用到, 溶栓疗效对时间具有依赖性, 溶栓时间越早, 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就越高。本研究拟具体通过本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该病的患者进行研究, 探讨该方法治疗后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具体的处理方法。以期通过本研究能够有助于该病的患者正确认识本病, 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 提高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院收治的患者中男性54例, 女性26例, 年龄27~80岁, 平均年龄40.4岁。梗死部位:前壁22例、前壁如下壁7例、前间壁13例、广泛前壁5例、下壁21例、其他12例。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在10h以内, 全身状况良好, 考虑无其他溶禁忌证外, 均属溶栓适应证。2治疗方法按照患者的体质情况, 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具体的执行, 确诊后便尽快嚼服阿司匹林300mg, 同时, 还采用尿激酶150万单位进行内静脉滴入治疗, 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溶栓后, 患者每天需要口服阿司匹林100mg, 12h后还进行了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 每12小时1次, 持续5~6d。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观察的指标主要有全程间歇性心电图, 溶栓开始后2h内每30分钟记录1次心电图, 以后就每1小时记录1次心电图, 另外, 还要对于血压连续性检测1周, 溶栓开始后2h内对于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 记录心律失常出现的具体的时间并记录心电图, 同时还要继续对于血管再通判定标准主要有心电图抬高的ST段2h内回降>50%, 或者胸痛在2h内基本消失并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2 结果

本研究涉及的80例患者的临床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再通率达到83.7%, 另外, 还发现了部分病例在溶栓开始后的2h内出现心律失常, 其中有72例, 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9例, 其中31例为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 从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的持续时间看均为自行缓解, 因此, 从结果可以发现, 对于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部分患者, 均经过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后病情终止, 同时对于发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的18例患者的具体情况是均发生了在下壁心肌梗死症状, 且有18例为冠状动脉再通者同时也发生室颤的有3例患者, 在进行了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0mg后转复窦性心律,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 出现房早、室早共50例, 可见其发生率较高, 但是, 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所以, 本研究所涉及的80例冠脉再通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以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后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机制非常的复杂, 与非常多的各类因素有关, 本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非常的高, 通过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溶栓后进行持续心电监测是非常的必要的。研究结果同时还显示了在开始溶栓后2h内出现心律失常的有72例, 这个比例是相对较高的, 主要的具体症状是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为主, 因此, 可以认为绝大多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能自行转复窦性心律, 只需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 而不需要做出特殊的处理措施。但是, 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应给予积极处理, 以防止该病情转成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 因此, 应于积极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致死的重要原因是室颤、心源性休克和左心衰竭, 同时, 也有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床边连续心电图监测及全面的护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危险征兆, 对发病7d以内尤其是最初24h以内, 积极治疗对于病人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后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应对处理方法 。方法 对本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并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具体的发生情况。结果 再通率的发生率较高, 67例, 达到83.7%, 再灌注导致的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房早、室早和加速性室性自主一心律为主。结论 早期溶栓仍然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缓慢心律失常死亡率明显高于快速心律失常。

关键词:心肌梗死,肌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蒋桂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4) .

[2] 赵冬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分析与监护[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23) .

[3] 焦云丽.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相关性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3) .

[4] 陈虹霓, 宋艳茹, 姚凤臣, 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7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5) .

[5] 赵玉香, 黄伟剑, 孙丽卿.缺血性J波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 (3) .

[6] 周亚涛.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监护的监测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23) .

[7] 郭保军.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4) .

[8] 潘彩霞.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1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高中生视角的射击类游戏的设计初探下一篇:多彩课堂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