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信息化下知识管理论文

2022-04-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在信息化下知识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当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任何身处竞争环境中的企业都需要抓住机遇。通过信息化武装企业架构,并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理解信息化的目的、作用与内涵,依照本企业的条件与客观实际,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便使其管理工作能够在创新体系中达到时代的要求。

企业在信息化下知识管理论文 篇1:

基于价值链的广西传统产业信息化战略思考

[摘 要] 调查数据显示,广西传统产业的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核心流程、 OA系统应用、IT外包、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价 值链的竞争,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导入价值链理论,明确信息技术应用的 关键环节和实施要点,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与效果,将有助于广西传统产业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竞争力,加快 产业优化和升级的步伐。

[关键词] 广西;传统产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价值链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价值链的广西传统产业信息化战略研究”(批准号:200512157)

[作者简介] 陈朝晖,广西工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广西 柳州 545006)

王 瑛,梧州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广西 梧州 543002)

受地理位置、民族构成及经济发展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广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造纸、制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仍是广西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虽然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增加85%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增强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一、广西传统产业信息化现状

2006年7-8月,广西工学院“基于价值链的广西传统产业信息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广西传统产业信息化现状的调查,在柳州、南宁、桂林、北海等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累计走访了钢铁、汽车、食品、制糖、建材等七个广西传统产业的242家企业。下面就信息意识、信息化状况、人员状况、信息化综合评价四个部分,结合调查情况加以分析说明。

(一)信息意识

2001年,广西经贸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广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桂经贸字[2001]543号)一文,确定了“十五”期间广西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提出了广西企业信息化工作重点。其中第一条就是要“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时至今日,广西传统产业的企业信息化状况有喜有忧。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对信息化目的认识中,赞同“提高运作效率”的占78.5%,“降低成本”的占57.0%,“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占45.9%。这表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通过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来满足需求和增强企业竞争力。调查还表明,“没有对核心流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只有25.2%,对“主要业务流程全部实现最优控制”的占到了16.1%,“覆盖部分主要业务流程”的占到了39.1%,“信息化覆盖80%以上业务流程”的为19.6%。这充分表明,广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并对核心业务竞争优势的增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的重视、资金支持和合理的战略规划。调查发现,56.8%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一把手”(总裁或厂长/经理)来负责,设立“CIO”职位的企业只有14.5%,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只有5.8%。同时,“单列信息化规划”和“单列信息化预算”的企业分别为12.6%和12.1%,“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和“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的企业分别为45.2%和54.6%。调查还发现,企业近3年的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以下的企业比例达68.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以上的企业比例仅为1.3%。尽管已有70%的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战略规划(只有16.9%的企业建立了战略规划部门)和足够的资金支持,21世纪的广西企业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战略思路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信息化应用状况

要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最直接的莫过于了解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调查发现,建立内部网的企业已达93.9%(全部接入的为27.3%)。然而,没有建立网站的企业比例为36.8%,没有建立OA的企业为46.3%。这表明尽管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雏形,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推进,是许多企业面临的战略选择问题。在已应用的信息系统中,“财务管理”功能应用比例为59.9%,之后依次为“库存管理”(54.5%)、“销售管理”(50.8%)、“顾客管理”(46.7%)、“订单管理”(44.2%),“生产制造”与“质量管理”的比例分别为33.1%和31%,它们表明企业信息系统主要围绕着业务流程来展开的,也符合信息系统应用的基本规律。调查数据反映,“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最广,这与我国早期倡导的电算会计不无关系。然而,“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率仅为33.1%,“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和“售后服务”的系统应用率分别为36.8%、22.3%和20.7%。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企业的核心价值流程依然缺乏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购买通用软件”比例高达46.8%和“委托开发”比例仅为25.3%的事实,反过来验证了企业的上述信息系统应用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3.7%的企业建立了OA系统(办公自动化)。在这方面,主要是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文件管理。例如,41.7%的企业实现了“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换”,“文档共享”和“收发文管理”的比例均为41.3%。对生产经营有直接影响的“周/月报管理”应用比例为32.6%,“信息集成”仅为31.8%。作为日常行政管理的主要领域,包括“档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比例均为21.5%,“固定资产管理”更低一些,仅为19.8%。OA对企业“决策支持”应用率也只是15.7%。与前面情况相类似,大多数OA系统应用没有给企业主要管理职能工作予以应有的支持。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建立了局域网,6成左右的企业建立了门户网站。但是,企业网站主要用于进行“信息发布”(比例为64.1%),网络营销应用比例偏低,“网上采购”应用率为26.8%,“网上销售”比例为16.5%,有助于改进服务质量的“客户网上自助服务”比例为26.4%。这表明,企业如何将互联网与经营进行有效结合,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仍有待继续努力。

(三)信息组织及人员状况

从调查企业来看,14.5%的企业设置了“CIO”职位,有16.6%的企业信息化工作由“第一把手”之外的企业“其他领导”负责。35.5%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办公室”,建立“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的比例分别为33.5%和32.6%。建立“电子商务部门”和“信息安全部门”的均为21%左右,建立“数据库部门”的企业为16.9%。数据显示,掌握IT应用技术的员工比例在3%以下的企业数量占到了55.8%,掌握IT应用技术的员工比例在20%以上的企业只有9.5%。有观点认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技术力量不足可以通过外包来解决。实际上,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与资金和企业成长所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更与企业自身的IT人才有直接关系。调查企业中,认为信息化难在“缺乏人才”的比例为39.3%,“不知如何下手”的比例为24%,二者合计是63.3%。另有数据显示,“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信息系统比例分别为13.1%和5.1%,落后状况与掌握IT技术员工比例低下极其关联。尽管知识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仅有5.8%的企业建立了“知识管理中心”的事实表明,广西企业尚处于依靠自然资源寻求发展的工业化初级阶段,仍未进入以智力资源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推论:IT人才匮乏已经并将对广西企业信息化建设构成重大的障碍。

(四)信息化综合评价

对于信息化效益问题,43.8%的调查企业认为信息化“效益非常好”,31.7%的企业认为“效益好”,只有7.9%的企业认为信息化“效益体现很少”。二者合计,75.5%的调查企业是认同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帮助,这为广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对信息化建设的难点,43%的企业认为是“缺少资金”,39.3%的企业认为是“缺乏人才”,而24%的企业“不知如何下手”。三个难点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两个,也就是资金和人才问题。在广西这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传统产业中的企业如何利用不太充裕的信息化建设资金,并使IT技术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如何克服人才短缺瓶颈,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和推进企业的发展,必须需要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

二、对广西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一)“一把手工程”与信息化战略规划

我们注意到: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比例高达59.9%之时,“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的企业达到了45.2%,大多数企业的核心流程缺乏IT的有效支持,大多数OA系统应用没有给企业主要职能工作予以支持。以上问题都是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战略规划的主要表现。信息化战略通常包括主要发展目标、重点、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等。信息化战略不一定要单列,但是,必须与企业总体战略协调一致。人们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但这并不等于“一把手”在于提供资金和人力。从信息化建设而言,“一把手”核心作用在于制定出信息化战略规划。有研究指出,中国企业战略制定和执行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中国企业家群体持之以恒地付出长期努力。尽管许多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但是信息系统的效用与战略执行的预期有相当大的距离,对战略执行的辅助和支持的效果尚显薄弱。在广西这样一个经济水平落后的地区,要使信息化建设达到“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等目标,企业领导人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制定和执行战略(包括信息化战略)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作用。

(二)“不知如何入手”与价值链理论的导入

“不知如何入手”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事实上,核心流程依然缺乏IT的有效支持,以及大多数OA系统没有有效支持主要职能,与这个问题也有很大关系。国内外实践表明,信息化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信息化不当还会浪费巨大的IT投资。企业经营管理是由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选择核心增值流程/活动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避免“无从下手”或“盲目下手”的错误,更是提高IT投入效益的关键。波特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价值链综合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竞争力。调查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率高达59.9%的“财务管理”只属于“企业基础设施“领域,在企业的主要增值活动中:“物流服务”应用率为22.3%,“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均为33%,“市场销售”为50.8%,“售后服务”为20.7%。在辅助增值活动中,“采购管理”应用率为36.8%,“人力资源管理”为37.2%,“技术开发”为13.6%。当企业没有有意识地通过IT技术来支持和增强其核心增值活动时,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难以真正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因此,每个企业都要认真甄别其核心增值流程(业务),并采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加以适度支持,才能避免“无从下手”的窘境。

(三)资金、人才短缺与外包策略

调查发现,“缺少资金”的企业占43%,“缺乏人才”的为39.3%。资金不充裕是欠发达地区企业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复杂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配备技术很全面的专业人员,企业自身也难以留住一流的IT技术人才,造成专业化程度不够,有可能影响IT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经济性。两者的缺乏不仅影响到IT投入,也使IT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得到应有回报,难以实现对核心业务的有力支援和保障。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就是IT外包。IT外包就是企业将全部或部分IT工作包给专业性公司完成的服务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整合利用外部最合适的IT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信息化成本,提高IT应用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环境应变能力。目前,已有60%的美国企业借助IT外包迅速扩展自身的业务。在信息化建设中,IT部门的职能全部或部分外包,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增值业务,不仅有助于提高IT服务品质,节省IT投入成本和享受专业服务,还能满足企业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四)容易忽视的信息化盲点与成长“助推器”

信息化建设不仅要立足于当前,还要着眼于未来,必须考虑使IT成为成长的“助推器”,避免信息化盲点。调查企业中,大部分“门户网站”用于发布信息,建立“竞争情报”、“知识管理”和“信息安全”部门的企业比例只有16.5%、5.8%和21.1%。面对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如何挖掘和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如何建立企业敏锐的信息触角以捕捉稍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如何激活和应用员工智力资源?如何保证企业自身信息资源的安全等问题,是每一个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在某个狭小的经济区域,传统产业只有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才有机会为更大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这就必须通过掌握和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通过信息化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运作效率,提高价值链的增值效果和运作效率。通过调查,本文认为:价值链理论指明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和要点,基于价值链的信息化战略将有助于广西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加快产业优化,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朝晖.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业务流程整合[J].企业家,2002,(11).

[2]陈朝晖.资源整合与企业价值链的构造[J].理论探讨,2002,(3).

[3]何伟,夏萃栋.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述评[J].情报杂志,2006,(1)

[4]齐大庆.中国企业的战略制定与执行[J].中国新时代,2005,(1).

[责任编辑:陈 瑾]

作者:陈朝晖 王 瑛

企业在信息化下知识管理论文 篇2:

企业信息化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当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任何身处竞争环境中的企业都需要抓住机遇。通过信息化武装企业架构,并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理解信息化的目的、作用与内涵,依照本企业的条件与客观实际,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便使其管理工作能够在创新体系中达到时代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实现国家兴旺发达的长久动力,现代企业只有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保障对企业改革、改造与改组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优化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缩短和世界先进企业的距离,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现代企业对信息化关系相对盲目,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效果有待提升,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解析

1.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借助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对企业现有生产、经营、设计、制造与管理进行设计,以便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有效、准确数据信息的运作模式。在当今时代,现代企业要向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胜,除了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加以更新和优化外,还应按照市场规则和市场取向,对竞争对手、消费者的诉求做出积极、迅速的反应。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除了要对企业的资源与能力进行全面整合外,还需要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实际上,企业信息化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内核,通过不断有机融合人、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等相关生产力要素,为企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构建相对于其他企业更强的竞争能力。总体而言,企业信息化主要表现在对其运营过程进行信息化设计,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做出更多、更积极的努力,以此保证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使企业的不同部门、不同职能之间能够有效协同。此外,对于身处供应链上的企业,其信息化和商务活动还要进一步实现网络化和基于信息的管理等。

2.企业管理创新

当前,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取决于其竞争优势的强弱,而在管理方面谋求创新将是新经济时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时期,企业管理的涵义被人为扩大了,除了要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加以执行外,还要在管理创新方面做出更多的选择,以此实现管理绩效和竞争绩效的提升。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管理和管理创新的含义更加深刻和多变。不但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计划和指挥,还要通过创新思维对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因素进行充分协调,在发现和与重组各种资源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各项的积极性与主体性。

信息化导向下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

1.通过整合资源扩大竞争范围

现代企业在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复杂的社会环境时,通常要借助信息化的理念与技术,使对企业资源控制界定在相关范围之内,一旦超越了企业边界,延伸到企业以外的其他地方,将会使这些资源难以控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在企业管理创新的状态下进行,使之能够始终以核心企业或者核心业务为出发点,借助对信息流、知识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完成从采购到最终产品的整个供应链(实际上,供应链理念在信息化背景下体现在知识管理模式之中,指的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中要在知识的指引下完成延伸与拓展,而这其中就包括了企业的战略伙伴与最终用户等)。

2.加强基础管理

在信息化社会中,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便是基础管理。这是因为,企业管理需要根据不同的层次进行。比如,在投资决策领域,要借助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保证企业最高决策的进行,使企业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而在经营管理层面上,现代企业要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具体战略的方案设定和最终实施,以此提高管理效率,使企业的实际工作与战略目标的执行保持较小的距离。在基础管理方面,现代企业要对其基本业务加以始终关注。比如,对制造企业来说,从原材料到生产成品,从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无论是其中的哪个环节,其存在的终极目标便是为消费者或者客户服务。而为了保证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彼此衔接的,就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使企业的成本、人力、资金等都处在可供范围之内,保证企业各项决策最大限度的实现。

3.注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

对现代企业来说,在应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要使之与企业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期起到从局部到全局、从内部到外部、从战术选择到战略执行的演变,并将其在企业内部全方位、深层次的展开。实际上,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指向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还涉及到通过科学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引进,在企业内部构建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先进经营管理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对现有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进行有效的业务流程重组,在突破现有组织结构与职能界限之后,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

4.借助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在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其经营实践通常只关注一些单一的业务流程,对知识流程等的存在与价值较少给予关注。这种做法不但有碍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还会对其业务流程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要借助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而重组的目的便是要将企业内部知识和信息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通过知识流程对业务流程的运行加以指导,以此保证企业的知识流程构建处在较高的效率水平之上。此外,在企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借助业务流程重组,能够保证企业知识资源管理能够从战略视角出发不断突破现有的职能部门界限,最大限度地促进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对员工的授权,在不断服务顾客的过程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合理的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的构建,最终实现对企业现有资源——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有效管理。

信息化视角下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实际应用范式

1.树立“信息为先”的管理创新思想

对现代企业来说,为了实行信息化管理,应该得到企业高级管理层的全面重视,也就是说,为了推行信息化管理,需要树立“信息为先”的管理创新思想,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保证企业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角度都能够体现出信息化的特征,在企业内部构建起信息化运行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应对信息化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将信息管理软件的引入看做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结束,而是要在引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不断加强对软件信息化的管理和实践。此外,还应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属于全新的管理模式,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摒弃原有的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过程能够实现信息的环环相扣和彼此相关,在企业系统中形成连锁反应。

2.执行“信息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对信息的竞争将会与对人才的竞争一起,成为主要的竞争形式。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就需要在树立“信息为先”的管理创新思想的基础上,全面执行“信息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将信息化管理全面贯彻到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中,才能不断借此增强企业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加以重视,因为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与使用,还应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如信息统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因此,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一方面,要求企业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执行下去,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加以使用和维护,确保员工可以熟练使用该系统,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服务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

作者:王孔义

企业在信息化下知识管理论文 篇3:

基于现代化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成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的坚实动力。在改革开发的三十年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的涌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很多的企业都没能撑过企业的发展危机。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机遇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及时更新改革,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相关人员也要进行全面的提高完善,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稳步发展。本文主要就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工作、问题,以及互联网+的市场冲击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几项策略。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作用;策略分析

引言:

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为了将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数据,进行统一的汇总,并经过整理之后上报给企业的决策人员。所以说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每一项的业务开展和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都紧密相关。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冲击下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紧跟科技的发展,不断的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技强国战略规划的推动落实,企业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管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李克强总理的号召下,政府大力的扶持中小企业的壮大发展,帮助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可见国家对各个行业创新的帮扶和支持的决心。

在过去信息发展较为缓慢的时代,企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对周边区域的信息化了解,就可以实现企业的发展计划,同时在改革开发之初,行业内企业竞争还不是特别激烈,企业依靠老的经营策略就可以渡过难关。可是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竞争对手将不在是周边的几个同行,而是全球顶尖的行业公司,一旦竞争不过就会出现市场淘汰。由此可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信息化系统化的建设不仅可以让企业对市场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企业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也能清晰的发现。在企业今后的市场发展中,企业的决策者就可以及时的改进企业内部存在的一些工作弊端,并根据市场做出长远的战略规划[1]。

二、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企业发展开始广泛的与国际接轨,企业的发展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很多的企业有没有及时的更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导致了企业与市场的脱轨,最后出现了企业的破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极大的机遇。

(二)政策与相关法律的制约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远远的超出了国家的预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政策与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如在企业进行市场拓展需要资金时候,需要向银行进行商业贷款,可是我国的商业贷款要求比较严格,很多的企业最后都是无功而返,只有少数的企业获得了银行的商业贷款。这就会严重的影响企业的最好的发展机会,给企业的战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

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政府应该进行大力的支持,不仅要放宽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对企业的信息化人才也要进行定向的培训和输送,同时还要完善政策上的不足之处,避免出现企业恶性吞并的事件发生,从法律和权益上保护中小企业。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出现了很多的电子商务企业,著名的有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等,这些大型的企业一定是有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但是在信息化发展的快速推进下,在一些中小企业和僻远地区的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不仅对企业自身沒有详细的信息记录,对市场的发展变化规律也没有一份详细的数据报告,这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最终导致了企业的衰败[3]。

(四)技术的限制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的管理机制,完全凭借着领导的决策进行工作的开展,也没有具体的人员为领导提供一份信息数据,这种发展模式在企业刚刚创立的时候,还是可以实行的,随着企业的越来越壮大,企业的员工不断的增多,业务和管理的机构也逐渐增多,这些就需要一个合理的信息管理机构,对各个业务和工作开展的信息统计。但是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就没有设立信息化建设的机构,不仅在理念上收到了限制,在技术上也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五)内部环境的影响

在企业的发展中员工的凝聚力是一个非常好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企业内部的管理中,由于没有严格的工作落实,常常会造成员工工作散漫的情况。同时在员工的职业能力考核中没有进行严格的执行,导致了企业员工整体专业能力不高的情况存在。还有一个企业内部发展的制约就是发展资金的不足,在很多的实际工作开展中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不能空想不干,这样只能造成企业内部的萎靡,企业的员工逐渐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4]。

(六)建设资金的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投入的大量的资金,而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由于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不够重视,以及企业发展资金的短缺,很多企业都没有将信息化建设落实到位。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后期的市场竞争中,不能准确的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发展规律,对市场的下一步做出工作计划,导致了在发展中遇到巨大的瓶颈,而使企业在市场中逐渐的丧失了竞争力。

(七)人才的缺乏

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企业的普通员工不能胜任,需要招聘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而由于企业资金方面的短缺,不能按照实际的机会招聘到足够的人才,所以就出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机构中只用寥寥无几的人员,只能构建起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框架,对一些大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市场的数据分析,根本忙不过来。所以说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还是很短缺的[5]。

(八)管理制度的落后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已经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提高完善。而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不仅落后,并且工作的落实死板固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离不开企业各个机构的帮助的,而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来源就是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市场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一些落实的管理制度中,有领导根据自己的信息获得,对企业做出工作的安排,这样一意孤行的行事方式是不能帮助企业进行长久发展的。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一)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随着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落实开展,企业的各项业务、财务、收入的数据都可以直观的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信息平台中。通过根据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发展规律进行数据曲线的模拟比对,在对未来的市场发展做出一个中长期的预估。在企业的决策层在制定企业的工作计划中,通过信息平台数据的提供,不仅能够更加精确的了解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市场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基本判断。这样才领导的指引下,所有的员工上下一心,一起向着一个目标奋进。这样的企业不仅员工的互相凝聚力更强,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中也是突飞猛进的,通过信息化平台的高效协助,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了很高的提升[6]。

(二)优化企业的内部制度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很多单位和部门的相互协作,才能快速的将工作落实。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对各个机构和单位的高效调控机制也是非常重要,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将各个单位和机构的各项工作开展的实际信息放映出来,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那些细节衔接过程中会出现问题,通过信息平台的反馈就一目了然,领导就可以根据工作落实中各个单位和结构之间存在的小问题,进行不断的调节完善。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各个单位和结构的工作效率。

(三)拓展企业的发展规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不仅在仅限于某个省市或者是国内,应该将企业的发展规划放眼到全球市场,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依据就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的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处理。通过信息化系统还可以收集国内外市场的实时数据信息,以便企业的领导可以迅速的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工作的下一步制定,积极有效的落实好企业的每一不工作规划。

(四)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在过去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都是将每一个结构和项目部进行分开管理的,虽然是通过管理该部门的业绩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可是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却没有很高提升,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管理过程中没有注意将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分析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企业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都可以反映到信息平台中,企业领导者可以根据信息化平台数据的反馈,对各个部门的内部管理,以及相关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接进行合适的调控,从而全面的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7]。

四、互联网+的市场竞争

(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储存空间不足和使用卡顿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企业的很多产品中衍生出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同时各个部门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样急剧增加的数据信息流给企业的信息化平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企业购买更大容量的设备,升级改善信息化的平台,用来应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处理运算。

(二)产品的推出时间缩短

产品的推出时间是指,产品在设计、开发、生产、交付、销售的所消耗的所有时间,在过去的市场竞争中,还可以留给企业一定的时间去完善产品的推出时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行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如何在第一时间推出客户满意的产品,也成为了占领市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所以说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企业的新品上市的时间被一再的缩短。

(三)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增加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平台收集到的信息更加的广泛,在收集到的市场信息中,有一部分是有效准确的信息,还有一部分就是虚假的信息。企业的领导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的时候,很可能就是收到虚假信息的迷惑,最后导致指定的工作计划的失败。也就是说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扩大,企业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的放大。

(四)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实施

随着信息化平台的不断完善和使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开始从过去的粗放型向现在的精细化管理转变。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提高各个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在工作开展中进行协同进行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并提高各个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率。精细化管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样的运营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使用有效的资源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五)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和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也要从过去的人工操作的模式,向系统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就是将信息数据进行集中性的压缩储存,这样可以为信息平台节省更大的储存空间,以便收集更多的市场信息。在智能化的发展中就是将一些数据人工操作的工作,利用智能计算机来代替人工,不仅工作效率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并且可以为企业节省更多的人力资源[8]。

五、提高企业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几项策略

(一)政府提供政策的支持

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离不开政府的帮扶,在企业的发展中需要资金、人才、法律等不同方面的政策支持。而国家的政策也要随着经济形态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进行适当的改善,这样对我国中小企業的发展有非常大帮助,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结构,让更多有能力的人可以得到发挥,带动周边人员经济收入的提高。

(二)行业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随着国外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对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利用企业协会的安排,进行行业之间信息技术的交流探讨,在一些重要的产品研发中可以实行几家企业共同研发的形式,不仅增强了行业中企业之间的团结,而且通过多家企业合作开发的形式,打破了一家企业研发的资金问题和人员问题。

(三)为中小企业提高个性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我国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为此,政府可以为企业引导,去咨询行业内专业的信息公司。通过在咨询公司得到市场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对企业发展的一些实际建议,企业在今后的发展,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并对市场的发展也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四)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计划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政府可以培养一批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并将这些人才输送到中小企业中,通过理念的学习,让企业的员工逐渐的改变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误解,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逐步的完善企业信息化平台的系统,这样在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标才能够站稳脚跟,根据信息平台数据的支持,做出准确的市场判断。

(五)和专业信息咨询公司的合作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就没有得到领导的重视,同时也是由于企业资金、人员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但是为了避免企业走弯路,我们应当引导企业与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快速的成长,在发展壮大到一定的阶段,就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平台。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应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下,企业在为了市场中要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做一些实际的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何岸琴.基于现代化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3:29-30.

[2]高旭.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J].商,2015,24:199.

[3]马力.企业管理信息化途径及作用探析[J].企业导报,2012,01:67.

[4]杨静.有关计算机软件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4:55-57.

[5]王丛艳.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44.

[6]杨健.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912:80-83+136.

[7]刘为,王娟.基于弹性分析方法的企业信息化战略[J].经营与管理,2010,11:62-63.

[8]高川.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分析[J].數字技术与应用,2016,09:218+220.

作者:张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机械零部件设计创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