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风险控制论文

2022-04-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风险控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托融资是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信托融资的特点,剖析杭州市开展中小企业信托融资产品的做法。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信托技型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风险控制论文 篇1:

我国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浅析

摘 要:集合票据的发行为解决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困境提供了帮助。文章从分析集合票据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集合票据发行找出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政府角色转化、市场化担保机制、企业信息透明化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为集合票据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 集合票据 融资模式

2009年11月12日,《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企业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中小企业多了一条直接融资渠道,成为了继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之后的又一个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自首批三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以来,集合票据融资模式对缓解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的特点及现状

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每家发行企业对自身发债所募集资金负有偿付义务。与在交易所内发行企业债相比,其募集资金用途更加多元化,可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补充营运资金、偿还银行贷款、优化资金结构等多方面。第二,不需要由国家发改委专项审批,只需要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就可以发行,缩短了发行时间,提高了发行速度。第三,发行费用相对较低,通过统一信用增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享有了与大型企业债券同等水平的发行利率。同时,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对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给予注册费减免等优惠。第四,通过集合票据融资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保持了企业原有的财务结构,为企业长期资金的需要提供了帮助。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从发行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发行量从纵向来看,2009年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额为12.65亿元,到2010年猛增到46.6亿元,2011年全年共发行52亿元,呈现出了“井喷”行情;从横向来看,2011年我国债券发行规模尽管较前几年有所缩小,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却大幅增加,增幅为38.8%;而集合票据增幅仅为12.02%;2010年集合票据占公司信用债券发行总额的0.3%,2011年仅为0.236%,和其他债券相比发行规模小。如此小的发行规模,主要由是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投资,加之集合票据发行期限短,大多数投资者都将其持有到期,导致集合票据流动性较弱,

二、集合票据融资模式发展的难题

1.融资优势难以凸现。发行费用包括承销费用、审计费用、法律咨询费用、公正费用、评价费用和担保费用等,加总起来相对于银行贷款的优势不明显。某家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费用是这样的:票据票面利率5.4%,银行承销费率0.3%,担保费率1.2%,由于担保费是政府补贴,实际财务成本5.7%,如果政府不补贴,则财务成本能达到6.9%,而当时3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为6.4%。2011年11月发行的规模为2.2亿元,期限为2年的晋江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利率高达8.30%;同期发行的潍坊市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利率亦达到8.10%,均远超6.65%的同期限基准贷款利率。

2.中小企业的需要难以满足。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关键作用,渗透到了集合票据发行的整个过程。政府是集合票据的牵头人和协调人,同时又是筛选人,主要选择成长性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参与,这种筛选虽然提高了发行企业的总体质量,为成功发行提供了保障,但同时阻碍了集合票据的发展,特别发行逐渐进入正轨后,非市场化问题会大大限制集合票据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同企业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相比较,集合票据对单个中小企业融资来说门槛是最低的,但是对于那些小型甚至是微型企业来说,仍然是高不可攀。湖北江城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要求企业净资产不低于2500万元,成立时间满3年,而且要连续3年盈利等,这些条件令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3.担保瓶颈难以突破。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说,大部分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营业收入少以及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有限,因此信用级别较低。同其他外源性融资方式银行贷款、一般企业贷款等相比,集合票据发行机制较完善,具备信用增级措施和相关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采用统一信用增信的方式提高参与企业的信用等级。但是在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担保方式制约企业。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采取了统一增进信用的措施保证票据顺利发行,最主要的外部信用增进方式就是寻求担保公司担保和再担保。在实际操作中,担保公司都要求反担保,现行法律规定单纯的知识产权质押是不可以的,必须有实物资产。实物质押就必须要有相关证件,而且相关政策规定,土地证加上房产证才可以抵押,单独拿土地证不能抵押,这些担保方式都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2)欠缺担保资源,信用级别难以提高。尽管为了提高集合票据的增信等级,政府已经专门成立了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但是资金是有限的,虽然还有一些地方担保机构也在从事此类业务,但还是杯水车薪。同时,我国的担保公司资质普遍不高。这种情况下企业向提高信用等级受到阻碍,发行成本随之增加。

三、推进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的措施

1.政府角色的转变。集合票据发行的核心因素是拥有较低的融资利率,而这主要归功于政府,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引导,而且提供了财政补贴,才使企业募集到了低成本的资金。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参与债券发行影响到了票据市场自身的正常发展,同时消耗了过多的公共资源,使市场调节力量变得微弱。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更多从宏观上支持集合票据的发行更有利于集合票据长久的发展。(1)政府应当致力于集合票据的相关市场环境建设,尽快完善与集合票据有关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如建立担保行业标准,提高担保机构职业水平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从源头控制做起降低市场运行风险。(2)降低发行成本。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主要体现在:集合票据不同于纯信用融资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其需要担保和反担保,从而会实际增加企业的融资财务成本;由于一只集合票据的发行至少涉及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主承销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增进担保机构、反担保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多家机构,企业需要不断接待政府主管部门、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机构、担保机构以及反担保机构、会计师、律师等人的各类考察、访谈、调研等等,为此产生高昂的额外公关接待成本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增加集合票据的交易成本。为此,政府应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鼓励中介机构降低服务成本,合力解决集合票据成本瓶颈问题,进一步推动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的发展。

2.市场化担保机制的建立。(1)增加担保机构的数量。在提高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引导、调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引入更多的甚至是国外的信用增进机构提高集合票据的信用级别。(2)提高担保机构的质量。完善担保信用体系,通过对担保公司实施信用评级、资产审计等政策,优胜劣汰,确保担保机构的质量,保证集合票据顺利发行和兑付。

3.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发展中小企业集合融资必然要将企业经营相关信息对外披露。对于企业本身的情况,中小企业本身问题比较多,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不透明、不规范使得银行贷款对其关闭了大门。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对投资者传递了不确定的风险信号,会导致投资者对集合票据产生不信任,影响集合票据的发行,阻碍中小企业集合融资的实现。选择企业主要从两方面来考察,一个是第一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自身的情况;第二要看的就是其所处产业和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另外,要看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财务方面是否规范,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务问题。很多中小企业是在县里,审计、税务等问题不是特别规范。因此,要发行集合票据就要将企业的财务信息规范化、透明化。

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企业可以定期找第三方资质评价机构对其进行审核,主动发布信息。第二,增信机构通过建立严格的评审制度,保证融资业务的顺利进行。第三,通过建立相关机构帮助、引导、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尽可能达到相关机构的要求。

4.增强风险管理。集合票据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第一,来自于发债企业的风险。发债企业带来的风险一方面是由于发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为题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之间的责任划分。截至到目前发行的集合票据采用的是按份责任,分别负债的形式,一旦未来集合中某一企业出现偿债问题时。第二,来自于票据监管方,如果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虚假和违规操作,会直接影响集合票据的发行及兑付。第三,来自于担保人的风险。在当前国内担保行业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担保公司出现问题,不仅会波及担保发行的集合票据的信用,同时可能导致银行间债券市场出现小幅波动,影响投资者的权益,严重的可能导致因为没有担保,集合票据面临难以发行的局面。

提高集合票据的流动性,就要让投资者对集合票据产生信任,加强风险管理,创新产品是增加其信誉的手段之一。具体措施:(1)优化产品设计。一方面实行分层设计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的同时惠及资金需求者,由市场共同分担部分风险。(2)降低行业集中程度。发行企业的选择尽量跨行业、跨地域,尽可能的降低发行企业之间的违约相关性。(3)政府从制度法规的制定、实务操作的指导等方面入手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加强集合票据发行的风险管理。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课题立项号:2011B1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研究(编号:1124004501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邱兆祥,安世友.我国集合票据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曾江洪,俞岩.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探讨.

3.杨爱君,张玉华.我国中小企业新型融资工具探析.

(作者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珠海 519000)

(责编:贾伟)

作者:张银华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风险控制论文 篇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信托融资研究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托融资是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信托融资的特点,剖析杭州市开展中小企业信托融资产品的做法。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融资 信托

技型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既是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步伐的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但融资约束一直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托融资以灵活的手段和独有优势可以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现状

(一)企业现代融资观念缺乏,市场运作意识较差

有些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企业融资工作,把融资工作仅仅作为单纯的资金筹集过程,没有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企业的融资决策,对融资规律、融资知识、融资原则没有透彻的理解;缺乏明确的融资计划和目标,无法提供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满意的经营计划和企业财务报告;融资过程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对资金时间价值、机会成本难以很好把握。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市场化融资运作不够

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借助不同渠道开展资金筹措的有机构成以及比例关系。从相关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方式,主要来自个人积累以及民间借贷,银行贷款比重较小,直接融资比例很低,很少有其他的直接融资渠道,使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被排除在资本市场以外。

(三)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效果有限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与国有大企业相比相对较高,虽然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但在操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高风险等原因,贷款利率远高于市场水平,这种高利率无疑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金融机构大多要求提供抵押或担保,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大多具有无形性,可以用来抵押的固定资产数量不多,不动产抵押资源普遍缺乏,因而获得银行贷款的概率不高。一项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抽样调查数据表明,68%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认为从银行贷款有困难,14%认为很难;只有18%认为比较容易。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原因

(一)银行方面

主要受金融体制和融资政策环境的制约。我国现有的融资体制是政府主导,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成为借贷主体。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都属于国家这一产权主体,两者的借贷关系实质上是自己的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没有所有权的实质约束。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放贷管理权限向上集中,对基层支行而言,强化了约束机制但也缺少了激励机制,削弱了基层支行对中小科技企业信贷支持的能力;商业银行的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机构设置、信用评级、审贷手续等,难以适应中小科技企业地域分布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要求,也加剧了具有高风险特性的中小科技企业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相关支持体系方面

一是现有的信用担保体系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信用担保服务的需求。基层信用担保机构发育缓慢实力弱资金来源单一,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担保登记和评估手续繁杂,市场缺乏再担保、反担保或第三方担保机构,以及政府承担的责任过少等。二是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中小科技企业参与社会直接融资非常困难。门槛设置较高,科技含量一般但成长性较好的中小科技企业也因为起步阶段业绩和规模限制很难进入证券市场;另外,中小科技企业也很难凭借企业的信誉、资产状况发行企业债券。三是风险投资体系不完善。风险投资与银行贷款相比,无需担保和抵押,应是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最佳选择。但是我国风险投资起步晚,尽管各地均有风险投资机构,设立了风投基金,但由于文化传统理念不同、风险资本的渠道来源单一、管理体制与营运机制不完善、中介机构运作的不规范、相关风投的进退机制缺失等原因,造成我国大部分中小科技企业目前还不能利用风投基金来加速自身的发展。

(三)中小科技企业自身方面

一是产权关系不清晰,经营和管理欠规范。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家族式企业,产权关系比较混乱,企业的治理机制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借助企业财务数据来判断企业的真实状况,增加了资金提供者的风险程度。二是企业的信用意识不强,信用等级较低。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时,往往通过改制、重组、破产等手段随意或恶意规避银行债务,从而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难度。三是企业规模偏小,经营风险偏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因资产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小,技术创新的压力大,创新的成本较高,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大,从而很难吸引到常规的信贷或权益资本。

三、信托融资方式的特点

(一)效率高

从成本角度来看,信托融资的成本比银行贷款高。但是优势在于获取资金时所需的筹资费用具有较大弹性。与贷款不同的是,通过信托融资的企业少了高额的中介费用如会计师费、律师费、项目评估的费用、手续费等这些前期费用。但是信托渠道的筹资周期较短,与银行和证券的评估、审核等流程所花时间成本相比,信托融资时间主要由委托人和受托人两者自主商定,发行速度较快,短的可以3个月。

(二)风险可控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要求,信托项目自设立起,信托财产需要与受托人、委托人的自有资产进行分离,开展独立核算和报告。这对信托资产与融资企业的整体信用以及破产风险起到了隔离作用,具有一定信用保证和风险控制机制。相比之下,银行信贷和股票发行都直接关联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其信用风险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来防范和控制。对于内部管理相对不够规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信托融资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降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不足的弊端。此外,信托计划在资金安排上还可以先设立资金池,再选取项目进行投资来滚动发行,一旦有了符合条件的目标企业就可以开展信托计划。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一般不大,可以对这些中小企业集群打包,使信托计划实行基金化运作。有的结构化信托计划通过“优先+劣后”的设计,借助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担保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来提供配套服务,以政府财政资金来增信,化解资金风险,增强资金的安全。

四、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的杭州实践

中小企业集合信托是由信托机构作为发起设立人,将符合基本条件的融资需求方(中小企业)集合成项目包,实行一体化的担保、命名、发行与差异化的负债,信托产品一般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社会闲散资金、专业投资机构资金共同参与认购,所募集资金将投向经筛选的优质中小企业。这种模式自2008年在杭州开展以来,其他地方政府和信托公司的参与热情高涨。根据用益信托数据,2012年全国累计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产品达到80多款,预期收益率在8.5%左右,兴业信托发行了38款、金谷信托8款、建信信托6款。

(一)“平湖秋月”模式

2008年9月,全国首个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平湖秋月”在杭州正式发行,采用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参与的模式。规模5 000万元,西湖区财政认购额为1 000万元、负责运营的点石公司1 000万元,该2 000万元认购不要求回报,其余3 000万元则通过杭州银行向社会公开发行。期限2年,年利率7.5%,与当时银行一年期基准利率(7.47%)基本持平。该项目中政府让渡1 200万元财政资金两年的利息,担保费用1%左右。入选企业20家户均贷款金额小,降低了政府资金的投入风险,提高了信托贷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担保公司对首期5 000万元债务全额提供担保,如果到期出现违约,则由中新力合全额代偿,政府、银行、社会资金不承担风险。而且与普通的融资方式相比,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不仅可以改变目前小企业难以获得1年期以上长期贷款的困境,也能降低企业周转风险。这一模式的最大缺陷就是担保公司不仅自身出了占总额16%的资金,而且还作了基金总额100%的担保,尽管从首期来看,由于入选的企业是好中选优的高质量企业,贷款存在坏账的可能性几近于0,担保公司作为“试水”业务从广告效应来看是肯干的,但长此以往,一旦入选企业质量良莠不齐,贷款出现坏账的概率将大幅上升,担保公司从盈利的本性出发势必热情不再,因此“平湖秋月”模式先天就存在着不可大量复制的缺陷。

(二)“宝石流霞”模式

“平湖秋月”之后,杭州市政府决定加速拷贝“西湖模式”, 2009年2月4日正式推出“宝石流霞” 这一全国首个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产品。该项目募集资金6 000万元,为期1年,贷款利率为8.39%。市财政认购1 000万元、杭州银行(向社会发行理财产品)认购4 700万元,创投公司认购300万元。担保公司为财政与理财产品认购部分提供担保。一旦企业到期后能顺利还本付息,风投公司能取得30%的高额回报并拥有获贷公司的部分股权;若不能按期还本付息,风投公司在认购的300万元中优先代偿,则风投公司投资回报为0,但仍可以取得该企业的部分股权;坏账如果超过300万元,担保公司才会负责代偿。部分企业到期偿还的贷款,优先用来保证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然后归还政府财政资金的本金,社会和政府财政资金是安全可控的。对担保公司来说,与2008年当年全国5.6‰、浙江2.4‰的担保坏账率相比,由于有风投公司300万元作为兜底资金,总额95%的担保额度对担保公司而言风险几乎为0。这个模式才是担保公司所期待的。

(三)“三潭印月”模式

2009年7月“三潭印月”集合政府各方资金力量,面向中小企业,提供高达1.44亿元资金规模的信托贷款,实行分类设计、持续发行,不同行业、融资需求及条件各异的中小企业在债权基金集中发售期间,都有机会选择到适合的融资产品,在各自可承受的融资成本下获取所需的资金。“三潭印月”有三个子信托基金,产品不针对行业,一年内按四季分期发行。该模式改变了以前小企业债权信托产品设计的单一性,组合了5个产品,进而通过5个子信托基金对目标企业客户进行了细分,按照企业与风险类型、贷款特点分为5大类,分别提供金额不等的贷款额度。首次把客户范围延伸到个体工商户,突显了对“小企业”在融资上的扶持导向。担保公司不再认购基金份额,引入了一定额度的风投资金,让担保公司仅就社会认购部分和财政认购部分的基金提供担保。

总体来看,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具有一定的优势:财政资金的引导从而促进了财政扶持资金的循环利用融资成本不高且方便快捷风险可控安全系数相对高担保业务得到发展。但这类业务涉及的中小企业数量多、行业门类杂日常管理繁琐技术含量不够信托回报有限一些信托公司的动力不足。从长远来看,今后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将会进一步基金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X

(注:本文系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12YJ13)

参考文献:

1.邱兵兵.信托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石曦.银行保险:国外模式选择和我国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作者:石曦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风险控制论文 篇3:

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思路

摘 要: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新特点的总结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的新思路、新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困境 原因 新思路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特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比率较低。在债券融资方面,我国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由于受发行规模的严格限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据统计,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仅占10%,但在日本高达30%,美国50%。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资格限制。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小,因为股票市场主要是面向大中企业筹资而设定的。而我国的“二板市场”正在筹建中,并且只对高科技成长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对许多中小企业讲,“二板市场”也是可望不可及的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范围。间接融资中银行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一般要根据企业的实力、信用、担保来提供贷款,这又限制了这一渠道。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直接导致企业资金缺乏,资金周转不良,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差,利润率下降。在正规渠道融资难度加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

1.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现有的金融体系只是对中小企业开放了短期信贷业务,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仍严重不足。特别是对于大量高科技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缺乏的不是短期贷款而是中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

2.做大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得到缓解,但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分离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年销售额上百亿元、品牌无形资产价值达到数百亿的著名企业。这类企业是银行争贷的对象,在证券市场融资也不存在障碍;第二层是经过多年发展已打下基础的集团公司,因这类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资产和信誉,尽管与银行打交道比位于第一层的企业困难,但仍有融资渠道,有些企业正在准备上市;第三层是中小企业。这类企业数量最多,又普遍遇到信用水平低或尚未建立起信用,存在可抵押资产少、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需求数量少但频率高等问题,银行部门不敢轻易放款,贷款条件也相当严格。为求得发展,这类企业往往只能从民间金融中寻求资金,这就构成了民间金融始终存在的重要客观原因。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梗阻减轻,但货币政策调控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较大。中小企业普遍关注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从微观层面上看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投资扩张与企业外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贷款被拖欠等因素所致,但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央银行加大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力度,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总量适度收紧,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且集中,当企业出现资金紧张情况时,主要采取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困难。

4.大中城市资金充裕,但县级以下地域资金匮乏。近年来,信贷资金的分布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一些县以下地域甚至出现资金供给空白。据调查,有的地区县贷款为零增长或负增长,甚至有的地区内所有县均未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支持。

5.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出现多样化趋势,但蕴涵较大的金融风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自1998年试点以来发展迅速,出现资金来源多元化,担保机构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担保品种多样化和机构多功能化的特点,但这些信用担保机构蕴涵的金融风险尚未消除。由于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已经步入了规范、快速发展的轨道,如果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会进一步加剧正式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活动,从而影响整个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金融体制障碍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由单一的国有经济向多元混合经济转型,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混合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金融体制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设计的,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多年来形成的以国有大银行为主的垄断性结构至今没有实质性改变,加上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即以大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制天生具有偏爱大企业、排斥中小企业的倾向,而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不仅数量少,可运用的金融资源也有限,而且受到种种行政干预,运行机制欠规范,历史包袱沉重,难以承担起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重任。

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双方形成了兴衰与共的牢固关系,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强调“抓大放小”、“扶优限劣”,实行主办银行制度,使这种关系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当我国的经济成分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时,与经济的多层次相对应,金融机构体系也应是多层次的,然而,这种对应在我国正处于一种断层和错位,在现行金融体制中,像国外那样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贷款担保组织、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同业协会等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一些障碍。

2.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缺陷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低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间接融资占据了主导地位,间接融资中商业银行又是主导性的。国有商业银行因市场定位等方面的原因,纷纷将机构网点向大中城市收缩,服务对象向大中型企业转移,信贷管理权限向上级行,特别是总行、省级分行集中,基层银行的贷款权限受到严格限制。一些县级商业银行变成纯储蓄机构,只能吸收储蓄,做一些基层的调查工作,没有贷款审批发放权;地市级商业银行虽有流动资金贷款审批发放权,但没有固定资金贷款权限。基层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需要层层上报到总行的审贷委员会,且贷款的审批程序繁琐,信贷标准严格。这进一步使量大、面广且主要分布在县市级以下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随着金融体制的完善,各商业银行已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严格信贷标准。同时,中小金融机构数量的减少,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处于关闭和合并之中。这些都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3.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体系使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日益严峻。我国现有银行体系仍然为国有银行所控制,民间资本进入的壁垒较高。即使有少量民间资本得以进入银行业,也因受到行政控制而无法真正按照市场规则运行。鉴于正式金融体系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上寻找融资渠道。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民间借贷市场十分活跃,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银行的功能。因为这类融资活动基本上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状况,缺少法律和制度的规范,高利贷等违法活动相当普遍。同时市场发育程度很低,仅仅依靠血缘和地缘关系而非社会信用关系进行操作,难以发展真正市场化的融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民间融资活动盛行是现有金融市场规模小、缺少中小银行的必然结果。

4.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职能错位,使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度加大。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职能错位,使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度加大,融资成本增加,遏制了企业贷款需求的欲望。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信用社除少数大中企业外,几乎不再发放信用贷款,无论金额大小、期限长短,客户要取得贷款一律凭以往的信用记录并办理抵押担保手续。这样一来,首先是把众多尚无盈利记录、信用记录的科技型企业、成长型企业排斥在外,其次是中小企业缺乏银信部门认可的可以质押的固定资产、银信部门难以对抵押物进行有效管理、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原因,给银信部门的运作带来诸多不便。近年来,我国虽然建立一些中介机构,但是,由于有实力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中介服务机构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制定标准、增加收费项目,反担保手续过于严格,借款人必须具备合法、有效、足额、能变现的反担保能力方可得到担保公司出具担保,造成贷款手续繁琐、时间过长、综合费用过高,加重了企业负担,甚至超越了企业的承受能力,迫使一部分小企业宁愿高息民间借贷,也不愿到银信部门获得贷款。

5.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缺乏层次,制度建设存在严重缺陷,融资效率缺失。尚未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股票交易市场。为了控制金融风险,我国政府近年来已将证券交易严格控制在证券交易所范围之内,其余的场外交易基本上属于非法交易,形成了资本市场几乎只有交易所一个层次的独有景观。这一结构单一的资本市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已突出表现在:一是难以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二是难以提高资本市场的集中度;三是不利于降低资本市场的整体风险。导致大量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资本市场渠道筹集资金。

三、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思路

1.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业务管理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对大、中、小客户采取同一套、同质化的业务运作模式,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业务管理体系和制度规则,使针对中、小企业风险的识别和控制难以到位,也限制了优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当务之急是改变经营理念,调整相应政策,构建崭新的服务中、小企业的机制,在客户营销、信贷准入、信贷流程、风险控制、产品开发、资源配置、组织管理等方面结合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特点,开展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形成差别化的中、小企业管理体系。

2.加快设立中小企业群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产业集群内能直接融资的企业毕竟只有少数。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内的地方政府要积极利用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对于一些产品有市场销路、特别是有出口定单、生产技术先进、管理运作良好的企业,产业基金要积极支持,根据本地产业发展战略对有前景的企业进行资助,使它们尽早扩大生产,抓住市场机遇,快速发展壮大;对于生产工艺落后、急需进行企业技改的一些中小企业,要积极帮助企业申请科技创新基金,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于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的高科技企业,要积极利用政府的财政和风险投资基金对企业投资,提高集群的科技含量。

3.加快中小企业集群龙头企业的上市步伐。各地的创业投资公司应积极为企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提供辅导,做好准备。一旦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启动,就可在创业板融资。同时,地方政府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上市,要把企业上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如积极成立上市公司培育领导小组,培育辅导企业,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争取龙头企业早日上市。

4.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从体制和机制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表面上看,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不强、治理结构不完善、信用能力发育不成熟。而从更深层次去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不健全、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信用体系和制度体系,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需要发挥政府作用,给以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同时需要通过推动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金融运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构建市场化、社会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参考文献:

1.陶霖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控讨[J].中小企业研究、生产力研究,2011(8)

2.霍振芳.论小企业融资与信用担保[J].管理观察,2011(8)

3.潘海英,吴明.经济发达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0(6)

4.程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谈商业银行加快小微企业贷款发展的对策[J].商情,2011(17)

5.朱坤林.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J].商业研究,2011(5)

(作者单位:联华恒越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李雪)

作者:徐玮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措施论文下一篇:中国企业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