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论文

2022-05-0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现代市场经济逐步迈向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关因素的向前发展,尤其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两者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论文 篇1:

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在中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市场营销这一课程为主要教学模块,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使学生达到进入职场的素质要求。时代在发展,市场在变化,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的多重变革,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确保学生在基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都能得到提升,为金融行业输送大量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教学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已然成为经济学院的新宠儿,目前在中职、高职、大学等多类型院校都已经开设了这一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具备专业经济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1]。在中等职业院校中,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备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与高中教育相比,其生源更广,但是由于门槛比较低,所以教学难度会比较大。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中职院校要想提高该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率,就应该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切实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知识实践能力,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1.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都未曾改变,因此相应的也会限制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导致其教学质量已经无法达到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要求了,尤其是对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这一与市场相挂钩的课程。虽然说,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框架未发生变化,市场行情在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在变化,所以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一般来说,学校的教材更新速度比较慢,所以如果单纯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是不可取的[2]。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教学中,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具体如下: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经济学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老师单纯依靠教材进行理论知识会教学,学生难以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这样难免失去学习的热情;②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体系不完善。市场营销的学习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但是学校却没有抓住这一门课程的重点,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相关的实践性教学设施不完善,缺乏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学生没有机会去通过实习来体验职业环境;③课程评价制度不合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来说,采取同样的卷面考核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是不合理的,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悖。

2.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教学改革策略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明确,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培养。因此,学校应该以这一目标为基础,以教材为基础,合理规划教学方案,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时效性,让学生先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再根据,再根据现阶段的市场营销模式,将一些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营销策略、营销理念、营销方法纳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教材上的知识,不过是一些有关于市场营销的核心理论,例如“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等,这些理论知识在教材上看起来内容繁杂,抽象难懂,过多的强调理论知识点额学习,其实并不利于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太过吃力,失去学习的热情。在进行课堂教学后,可以设置一些实际性的教学任务,例如,以空调的销售为例,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调查去市场销售额,建立销售额走向图。完成这样一个任务,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践行方案,同时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的应用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并具备了扎实的理論知识基础后,就应该跳脱出教材,去体验自己以后将会处于的职业环境,明白理论知识到现实运用的转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现实运用能力。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新型教学体系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由老师选择典型的时效性市场营销案例,经过资源共享、学生分组、案例分析讨论、成果点评等多个流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其中优秀的市场营销理念与策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市场营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或者是模拟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出一种市场销售的情境,分组后,以某一产品为例,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国家市场营销环境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战略,到战略的部署实施,由学生亲自体验这一流程,发现自身知识盲点,不断补充提升自己。除此之外,和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沙盘模拟等新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2.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在学习完市场营销课程后,一般会通过卷面考核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这种考核制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是极其不合理的,会误导学生养成错误的学习观念,将学习重心放在教材的钻研甚至死记硬背上。要想进课程教学改革,就不可忽略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要想正确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应采取“课堂作业+期末考核”的评价方式,将一些实践性的课堂作业成绩纳入平时成绩考核的范围中,比如说模拟教学法的课堂表现,或者是市场调研课外实践的成绩,期末考评采用卷面考核的形式,但是要灵活出题,创新出题模式,增加讨论题的比例,增添市场营销方案制定等实践性考题,对学生的市场营销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作为总成绩的60%,剩余40%为平时成绩[3]。

3.结语

可以说,国际贸易专业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产物,而市场营销则是第三产业崛起的产物,市场营销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其本质就是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商业包装并将之推广销售出去,以此为企业、为合作伙伴甚至为社会创造出经济价值。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市场行情息息相关,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掌握市场行情,培养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掌握市场调研、商品销售的策略,明确市场的供需关系。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保证就业率,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进入相关专业领域现场体验学习,适应自己的职场环境,掌握实用性机技能,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邹晓.中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究——以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营销专业建设与教改为案例[J].经济师,2012,07:113.

[2]寇小玲,孙玺.基于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4: 139-141.

[3]陈震宇.以教学主体改变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对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20:357.

作者:莫金梅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论文 篇2:

浅析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之间的不同与影响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逐步迈向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关因素的向前发展,尤其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两者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而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行,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在企业发展中,国际市场营销成为了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途径和方法,同时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时,国际贸易也成为了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枢纽。文章将对国际市场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分别进行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区别

国际贸易就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相互换取,构成主要是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也是一定的时期内世界贸易的总量。国际市场营销是指跨越国界的市场营销行为。两者之间是有共性的,如两者均会有商品和劳务的输出,也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不过由于两者之间的本质和所面对的对象不对,所以会存在差异,它们之间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促进这一关系。

(一)性质存在差异

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其包括采购及出售两个重要环节,国际贸易活动的展开是覆盖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地方的。进一步而言,各个地方的对外经济贸易自然又涵括了进口与出口环节,从而国际贸易体现出购进售出的性质特征。而国际市场营销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到其重点凸显的是“售出”部分,换句话来说,便是借助对国际市场的实际要求分析,面对国际市场开展商品或劳动力的销售,在这一活动中取得相应的利润回报。

(二)组织者存在差异

国际贸易的实质是国际范围内产品与劳动力的交流互换,产品与劳动力的服务者全是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国家是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国际市场营销在这一问题上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是现代企业所输出商品及所劳动力和国际市场实际需求进行持续磨合,商品与劳动力所针对的服务者是企业、商家或者是国家等。因此,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在组织者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国际市场营销通常而言是通过企业所组织控制的,同时也是在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国情及法律制度的制约下得以进行的。

(三)交易性质存在差异性

国际贸易的开展一定是跨越了国界的,换句话说一定是在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进行的,如果没有满足这一条件,便不能称为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即使从行为上来说其同样跨越国界,不过只是单纯地跨越国界,不是必须两个或多个国家的资源互换,因此能够加以整体化的整顿与调节。设计符合自己需求的战略条款,站在这一角度上而言,国际市场营销比国际贸易更具随意性质。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这一点不同,导致了在现实中国际市场销售额往往会超过国际贸易额度。

二、国际营销给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制约与作用

国际营销是针对潜藏的尚未呈现的市场加以筛选与决策,针对可行的经营手段及方式加以设计,以达到市场实际发展需求而加以应用,同时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回报,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国际贸易所针对的是两个国家或者多个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换句话而言,交易必须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利完成该交易活动,而国际市场营销就不存在如此多的原则性要求,其所针对的服务目标可以是国家、企业或者是个体。因此,与国际贸易相对比来说,国际市场营销具有更加显著的灵活性特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融入到了竞争的冲击中,作为企业如果想要在这一形势下生存,为自己创造更加可观的利益,就一定要更新自身的国际营销理念,同时结合各个目标市场的特征,规划最为合理的营销方案,站在各个国家的企业立场上来看,国际市场营销是一个绝佳的渠道,销售对象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进一步延伸到了更为宽阔的国外,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制造了更多的利益机遇。国际市场营销在企业国际贸易能力的问题上是十分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它能够连接客户实际需求和企业对信息的反馈,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参与情况,制约着企业国际贸易的最终实施结果,也就是说国际营销对于国际对外贸易能力有重要的制约性影响作用。

三、技术创新给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根据相关的国际经济学理论知识,技术创新在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方通常是那些在某项技术十分先进的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给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首先,从静止状态的层次上来说,只有实现了技术的创新,才可以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商品,并最终符合出口的要求标准。所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必须要针对自身的技术加以创新与完善,从而为自身创造更加显著的优势,并最终促进商品的出口。其次,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国际贸易能够依靠进口国所传递出的市场反映情况,针对输出国技术进行调整与完善,或者是再一次进行创新行为。最后,从活动状态的层次上来说,在国际贸易活动实施的带领下,商品输出国原本所具有的创新优势往往会在技术扩散的影响下慢慢逝去。它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任其自由发展,在创新优势逝去中慢慢失去自己的出口位置;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对自己技术进行更进一步的创新,维持自身的优势状态,这对于出口国的国际贸易活动开展起到极大的推动意义。

四、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

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所延伸到的区间较为广阔;站在围观的角度上来分析,跨国企业在进行市场扩展的过程中所能够运用的工具及思维模式很大一部分都是国际市场营销。比较优势要想成为竞争优势就必须要进一步增强比较优势,所以国际贸易所凸显的核心问题就是交换的经济性,但是国际市场营销所凸显的关键问题是社会交换和经济交换的有效融合,同时借助社会交换来实现对经济交换的有效促进。

(二)一体化和全球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衍生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里所说的经济一体化其实就是国际融合机制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前提,这是很多政治实体主观意志一起显示的成果。如果对经济全球化保持抗拒的立场,不仅不符合现实发展所需,同时还会给企业制造很多负面的影响。不过,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同样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稳定与名族文化带来了更大的冲击,使其陷入危机当中,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快速崛起与前行。

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国际营销这几个问题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针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两个环节,加以注重权衡,把持两者的平稳发展同样是国际贸易当前面临的关键性事项。资本国际间流通最为突出的便是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其摒弃了保护主义,同时突破了保护主义所带来的限制,在产品劳务的持续输出过程中,将成本投放到相对回报更充分的地区,从而对经济主体实现更加有效的控制。一般而言掌握全世界最有力市场控制的国家制约着国际贸易整体的规则与方向。

在世界这个大市场上,一个国家的竞争地位如何,不仅由该国技术、文化等因素所决定,还要由该国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及该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能力所决定。国际贸易规则的形成由市场控制力所主导,市场控制力又因贸易规则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对于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影响之间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共同特性,两者之间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但是两者之间只有协调促进、共同发展,才能更快地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这也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国际市场营销已成为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门径,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也是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中不可跨越的基本步骤。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伍贻康,张海冰.全球化与一体化辨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2(05).

[4]黄维梁.国际营销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天津市电装电机有限公司)

作者:瞿晓琳

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论文 篇3:

论环境标志制度影响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

[摘 要]环境标志制度在产生以后,迅速发展并被世界很多国家所青睐,该制度对各国的市场营销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和营销格局造成了影响。假如把二者一分为二的进行单独分析和研究,都会对整个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趋势分析造成或多或少的偏颇,必须将二者能动的结合起来,通过对两方面的共同研究来分析对国际经济贸易和市场营销的影响。世界各国的人民自身素养的提高是环境标志制度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本篇文章通过对环境标志制度的产生,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二者的联系,该制度对二者的影响以及面对这些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挑战。

[关键词]环境制度标志 关系 影响

一、环境标志制度的产生

环境标志,即所谓的绿色标志、生态标志,它是指由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公共或民间团体依据一定环境标准,向有关申请者颁发其产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一种特定标志。

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是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被破坏的过程,生产方为追求最大效益,盲目开发,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政府也没有加大管理力度。随着环境恶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民开始关注自己的家园,环境标志制度也就应运而生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新型的技术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检测技术也开始出现,这在对环境保护的提前保护预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于是环境标志制度的产生和运用有了前提条件。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

(1)二者的共同性

二者都是国际活动,面临的都是一样人口、政治、风俗习惯、文化等:谋取最大利润是两者最大的也是最原始的目的;都是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社会形态的产物,并且都是以等價交换为手段,以商品和劳务作为交换对象的。

(2)二者的差异化

前者比后者的形态显狭隘,前者仅仅是商品或劳务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而后者则呈多样化,既可以简单的一国向另一国转移,也可以在其他任何地点进行办厂、成产和销售; 前者涉及到产品购销、产品定价、产品开发、渠道管理、仓储运输及促销等活动,并包含对国际营销的管理。而后者却不能对前者进行管理活动;二者的政府干预程度不同,前者主要依靠政府,而后者则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只要企业自身实力够硬,并在当地遵纪守法,营销活动一定会很有效果。

三、环境标志制度对二者的影响

(1)有利的影响

1.消费者是该制度的核心

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商品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消费成为了主流,但并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直接对商品进行评析判断,因此对消费者来说环境标准成了他们判断的重要标准。环境标志已经成为商品最好的广告,可以帮助企业树立产品形象,提高竞争能力。

2.环境标识制度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最好手段

目标市场国的绿色壁垒即对外来商品加以限制来保护本国的环境,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但作为企业应该明白“绿色壁垒”对自身是个双刃剑,由于目标市场国的环境较为苛刻,故一旦获得该区域的环境标志,就会如鱼得水,成为畅销的产品。因此企业如果能提高技术水平,把握机会,取得环境标志,就会为国际贸易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2)不利的影响

1.加大了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的难度

环境标志制度强调的就是高技术、高环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在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志标准和水平较高,给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带来了困难。这样就影响发展中国家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并且会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造成对世界经济体系的损害,更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长远发展。

2.各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利

由于各国国情、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全球统一的环境标志制度,而各国所规定的标准、技术和费用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迫使得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时必须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的环境标志制度,使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成本上升,难度加大。

四、中国国内的策略

(1)加大国内的环境标志制度完善的力度

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起步晚,在与世界各国存在巨大的差距,我们应加大国内的环境标志制度完善的力度,迎头赶上,并不断创新,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为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引导外商投资

国内环境产业的技术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比较落后,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格局,我们不应闭门造车,应积极的与世界联系起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可以快速缩小差距并通过我国的相应政策招商引资,引导外商在国内投资。

参考文献:

[1]温小乐,林征峰 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环境标志[J] 生态经济,2000,(8)

[2]甘碧群 国际市场营销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杨正榜(1990.02—),男,汉,海南海口市人,大学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作者:杨正榜 周义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化的电子信息论文下一篇:独立学院电子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