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在“养植”活动中的观察能力

2022-09-12

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力。教育家陈鹤琴的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强调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其核心在于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进而培养幼儿的素养。我园利用“养植”基地———“小豆丁农场”,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渗透了上述教育思想和观点,并将其有机整合。

幼儿对于“养植”活动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它最能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丰富幼儿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师对于“养植”活动要进行精心创设与指导,这样才能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主动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但是怎样让幼儿在“养植”活动中进行持续性的观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

1.1 观察对象的选择以幼儿的兴趣为主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养植”的一切活动。所以,首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动植物来进行活动。在“养植”活动前期,我们会进行家园合作,挑选出幼儿一致同意的动植物,这样他们才能有兴趣进行接下来的各类观察活动。

1.2 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影响

幼儿的兴趣需要教师来激发,因此,在我们的“养植”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我们的动植物表现出特别的关切和强烈的兴趣,及时给予解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在观察小兔子的过程中,有一天我们发现兔子的家有很多的洞,可原来是没有的。于是我在幼儿还没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进行提问:你们发现兔子的家有什么变化吗? 幼儿一听,开始认真寻找起来,第一个发现的马上兴奋地说道:这里有好多洞啊! 接着,我趁着幼儿的注意力都在洞上,马上进行第二次提问:为什么兔子的家里突然出现这么多的洞呢? 有什么作用吗?孩子们一听,纷纷议论起来。但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第一次接触,孩子们都不太了解其原因,于是,我利用家园合作,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找找原因。第二天一早,有的幼儿一到幼儿园就马上对我说道:我知道兔子的洞用来是干嘛的,它可以躲避敌人……趁着幼儿的兴趣还在,我马上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首先就兔子打洞这个问题进行再次讨论,这次的讨论比较热烈,幼儿纷纷将自己所知道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最后我再进行小结:原来兔子打洞是具有躲避敌人,保护自己,繁衍后代等重要意义的。

2组织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

单一的观察,只会让幼儿慢慢地失去探索的兴趣。所以我们要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 让幼儿在实践中接触各种事物,观察各种对象,这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1 定期与不定期活动相结合

我们要在组织定期的观察活动之余,利用散步、户外活动休息的时间,带领幼儿去我们的“小豆丁农场”进行观察,可能一次偶然的机会就能让幼儿有所收货。

2.2 家园合作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志愿者与幼儿一起,在家中也可进行“养植”活动,当幼儿在家中的观察中有所发现时,也能及时将发现带到幼儿园,与我们进行分享。这不仅密切的家园关系,还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观察的有效性。

2.3 运用各种材料丰富活动内容

如果观察活动中,没有可供幼儿直接操作的物质材料,只是单纯地用眼睛看、用手摸并且听教师的讲解或演示,幼儿就不可能获得相关的经验,仅在头脑中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而如果能在观察中多准备一些可操作的材料, 这不仅满足幼儿动手的欲望,还能够有所发现,这些更加强化了他们对“养植”活动的兴趣,成为激发他们不断观察、发现的动力。比如在观察蚕豆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幼儿洒水壶、尺等工具,让幼儿时不时地去浇点水、施施肥、量量蚕豆苗的高度等,让幼儿在亲自照料蚕豆的过程中,发现蚕豆的生长过程。

2.4 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观察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 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会主动接近,喜欢操作摆弄,探索其中的奥秘。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他们的认识比较具体, 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所以,在“养植”活动进行中,我们要创设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去认识动植物。比如,在认识“小兔子”外形特征的活动中,首先,我们来到“兔子的家”,让幼儿通过用眼去看、用手去摸,感受兔子的外形特征;接着,我们还用笔去画兔子,让幼儿将自己所见的兔子外形画出来,使幼儿对于兔子的外形特征有更深的印象。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因此,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提出:“观察、观察、再观察。”幼儿在“养植”活动中,边探索、边发现、边学习,促进幼儿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能提高我们教师善于发现、适时推动、灵活运用等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摘要:观察力是幼儿在感觉与知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能力,幼儿通过观察激起求知欲,好奇心、为主动获取知识。《纲要》指出:“尽量为幼儿创设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源。“养植”活动也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养植”活动,观察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应用型高校科研与教学的政策引导作用下一篇:关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综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