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日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研究

2022-09-13

2014年5月2日, 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

2015年11月16日, 教育部在网站上刊登了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提出, 转型的主体是学校。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 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 (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 发展模式。

现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副主任的修刚教授在2017年暑假举办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上谈到, 日语人才培养的未来方向应该是“学术型人才”或者“应用型人才”。

可见, 对于地方本普通本科院校, 尤其像笔者所在院校这种新建民办本科院校,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人才培养不可动摇的目标。而如何以地方需求为导向,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也是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基础日语》课程, 有些院校也称为《日语精读》课程或《综合日语》课程。众所周知, 该门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一直以来, 对于这门课程, 大部分专任教师认为既然是学科基础课程, 只要让学生掌握好单词及语法, 学生打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就足够了。另外, 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提高应用能力属于第二课堂 (课外) 实践的范畴。因此, 该门课程的应用能力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胡璋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论》一书中指出,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教学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理念。学科基础平台传授的主要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知识, 具有由易到难、由表到里、由浅入深的学科逻辑结构和“广”、“浅”、“新”、“用”的特点。“广”是指学科的知识覆盖面要宽;“浅”是指理论知识深度适当降低;“新”是指授课中应不断充实最新的与应用有关的学科知识, 并注意使用更切合实际的案例教学;“用”是指学科知识的传授要用应用的针对性, 并适度提高应用能力。

《基础日语》课程虽然是基础课程, 但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占用大部分的专业学时, 并贯穿两个学年。如果没有在基础阶段适度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 把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寄托于高年级阶段的专业技能课程的做法, 将不利于培养优秀的日语应用型人才。

一、先行研究

关于《基础日语》课程的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在中国知网以“基础日语应用”、“日语精读应用”、以及“基础日语实践”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后, 共查找到14篇相关论文。下面总结一下主要的先行研究。

张皓在《日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中提到, 襄樊学院对于《日语精读》课程, 采取了“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精讲多练”模式。通过发表、录音、电影电视、模拟情景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

吴丽艳在《基础日语课程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一文中从四个方面谈到基础日语课堂中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分别是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创新教学方法及创新考核方式。

刘文琪在《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对策研究——以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三点改革对策——构建多样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个性化教学以及建立有效的综合教学评价考核制度。

张萌《基础日语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出四点教学改革——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听说读写译相结合、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的导入、新型考核方式的应用。

总结起来, 大部分研究成果都从宏观上对《基础日语》课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改革实践进行总结或者对改革对策进行构想, 对于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具体的教学实例并没有展开详细的阐述。本研究试图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 详细阐述该课程课堂教学培养应用能力的具体实例, 以期对同行教师提供一定性的参考。

二、应用能力的定义

在开展本研究之前, 必须先弄清概念。首先, 应用能力指的是什么样的能力;其次, 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地方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什么样的应用能力;最后, 在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基础日语》课程中我们应当培养的应用能力是什么。

胡璋剑认为,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 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其具体内涵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他同时也指出, 这里的“能力”指的是综合能力、创业能力, 终其一点,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应该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回到我们地方本科院校日语专业, 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掌握社会生产、行业要求的日语基础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译技能, 能够运用日语综合能力去从事相关行业工作。因此, 应用能力的重心应该是日语综合运用能力, 或者叫日语综合实践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也必须从基础阶段就开始, 在培养学生的听写读写译五项基本能力的基础上, 真正让学生能模拟地运用基本能力去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

三、《基础日语》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尝试

目前, 笔者所在院校使用的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日语修订版》。该教材主要由会话、阅读文、基础口语练习、会话练习以及拓展练习构成。

(一) 教学方法的选用

遵循着上述胡璋剑所提出的“先理论后实践”、以及“广”、“浅”、“新”、“用”的教学理念, 笔者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做了以下的探索及尝试。下面分别从基础知识讲授、课内实践、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 基础知识讲授

《基础日语》课程, 主要讲授单词、表达、语法等基础知识。而掌握繁多的语法知识点一直是日语专业学生的难题。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语法知识点, 从而为应用语法点打下牢固基础也是该课程专任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根据上述胡教授的理念, 笔者在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更侧重于问题教学法、影视教学法结合的教学方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PBL, 这是一种把问题作为基本要素来组织教学过程的教学法, 适用于一般的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 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

笔者对于这个方法的运用主要的实施步骤为: (1) 教师设计语法的关联问题; (2) 课堂讲授完语法知识点后, 提出问题; (3) 讲师和学生进行提问与回答或者是让学生与同伴进行对话; (4) 教师总结。

而在设计问题的时候, 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目标, 笔者遵循的是“真交际”原则, 也就是所设计的问题与地域环境、与学生的周边生活息息相关, 到了二年级的时候, 设计问题还可以与实际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相关。下面列举10个《综合日语1》和《综合日语2》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 (见表1)

对于我们日语专业来说, 这种问题教学法首先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第二, 由于所设计的问题都是围绕实际而展开的, 所以也能逐步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 也证明了这种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听讲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问题教学法, 运用的较多的还有影视教学法。影视教学法, 就是讲影视作品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尝试的是“影视作品与语法关联”的具体方法, 就是将出现语法的台词所在的片段截取出来运用于语法教学的方法。下面是教学实例。

素材出处:2015年首播的电视剧『ダメな私に恋してください』第二回, 中文译名为《请与废材的我谈恋爱》

出场人物:柴田 (女, 中岛的后辈) 、中岛 (女, 柴田的前辈)

地点:公司

关联语法:《综合日语》第二册第19课的语法项目:“のに”、“し”、“Vばいい” (粗体显示) (见表2)

教师课前将语法关联的影视作品片段发给学生, 学生预习了该语法之后自主观看影视作品片段, 让学生提前对剧情 (情境) 有一定的了解。课堂上教师一般先完整播放一遍片段, 播放第二遍时让学生依照字幕复述;第三·四遍进行脱离字幕复述。

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的语言运用提供了语境, 让学生体会语法的具体实际运用。

(三) 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 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生活·工作的话题, 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法编排会话或者角色扮演。

课内实践的话题主要参照《综合日语》教材的拓展练习。笔者会稍微改动该项练习, 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下面总结两个《综合日语1》中的教学实例。

《综合日语1》第十课拓展练习的课题是“介绍10年后的XX”。要求学生运用“でしょう”语法对未来进行预测。笔者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成几组, 每一组自行定题。笔者所在院校17级的日语学生们确定了“十年后的生活”、“十年后的故乡”、“十年后的广州工商学院”等话题。组员们一起思考句子, 制作PPT, 上台发表。学生们通过练习, 学会了实际地运用“でしょう”及其他语法。

《综合日语1》第12课的拓展练习是“开一家模拟商店”, 要求学生练习用日语购物, 实际运用“Nをください”、“Vてください”、“いくら”、“で”、数詞等知识点。笔者所在院校16级的日语学生们以“水果店”、“咖啡店”、“精品店”为话题, 学生们带上实物到教室, 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购物的场景。

学生们在课内实践中初步掌握了语言的运用, 为以后的课外实践 (第二课堂实践) 做好铺垫。而且对于没有条件建立课外实践基地的院校而言, 课内实践应该是不可缺少的应用能力培养环节。

(四) 考核方式

为更客观考核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笔者所在院校把课内实践表现列入《基础日语》课程平时成绩的测定标准之一。另外, 为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视, 该课程还设定口语考试, 将口语考试的分数计入平时成绩。

四、总结

对于日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基础阶段开始, 而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基础日语》课程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 该课程的应用能力培养应当得到专任教师的重视。笔者根据胡璋剑所提出的“先理论后实践”、以及广”、“浅”、“新”、“用”的教学理念, 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影视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法, 同时在课堂上开展课内实践, 以期在基础阶段就适度提高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对于目前的研究与探索还缺乏一个实证性的研究, 这也是该研究的未来课题之一。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日语专业以培养日语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对于日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基础阶段就开始。虽然《基础日语》课程是学科基础课程而非技能课程, 但作为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应当承担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理念, 通过问题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或发表等课内实践, 探索逐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基础日语,应用能力,问题教学法,实践

参考文献

[1] 胡璋剑.应用人才培养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9.

[2] 张皓.日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襄樊学院学报, 2011 (10) .

[3] 吴丽艳.基础日语课程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强化日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哈尔滨技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 .

[4] 刘文琪.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对策研究——以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 (7) .

[5] 张萌.基础日语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妇女旬刊, 2014 (10)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政府支持视角下苹果产业发展研究——以运城市为例下一篇:明式家具的创新与传承——以汉斯·瓦格纳的“中国椅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