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

2022-05-16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首先对社会能源有限而短缺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低碳节能的概念。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及徐州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状,总结了世界各地在该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从发展的理念,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三大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徐州在建低碳地铁的的情况,提出建设措施建议。

第一篇:绿色金融方面的论文

试论绿色建筑施工的五个方面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绿色施工,提高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损耗,从而促进人、自然和经济和谐共处,对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此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施工材料,施工管理

1.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的概述

一般情况下,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合理选择,必须使用环保材料,以达到绿化效果;二是,在项目工程的施工设计过程中,遵循绿色理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绿色施工的整体效应,最终达到提升绿色施工经济效益的目的;三是,在绿色建筑住宅的施工过程中,尽量节约资源,加强施工质量监控,减少返工现象,使原材料的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加强绿色建筑住宅施工过程的管理,及时清除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使工程建设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推行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健康得到真正改善,从而实现现代建筑绿色发展目标。

2.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的要点

2.1环保方面的技术要点

在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中,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①严格控制光污染。例如:在进行电焊施工时,尽量选择人少时进行,并采取遮掩措施,减少光污染;②严格控制噪音污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产生的噪音进行有效监控,选择低噪音、低振动的施工设备和仪器,并及时采取隔音和隔振的相关措施,使噪音污染得到有效控制;③严格控制粉尘污染。对石灰、水泥等进行施工时,选择合格的施工材料,实行正确施工工序,可以有效减少粉尘污染;④严格控制水污染。绿色建筑施工过程排放出来的污水,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⑤保护土壤,严禁水土流失情况出现。例如:施工过程破坏的植被,必须及时补救和恢复,以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⑥严格控制建筑垃圾,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⑦注重地下文物、设施和资源的保护,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提高绿色建筑住宅的施工质量。

2.2水资源方面的技术要点

在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中,水资源方面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施工过程的安全用水;三是,非传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使水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率。在水资源有效利用方面,施工单位应尽量选择先进节水施工工艺,以有效节约水资源;在进行绿色建筑住宅的施工现场喷洒时,不适用自来水对路面和绿化进行浇灌,以提高自来水有效利用率;在施工现场,建立一套完善的废水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在施工过程的安全用水方面,不断加强水质监测,采取相关安全卫生保障措施,避免施工人员因喝了有问题的水,给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绿色建筑住宅的正常施工。在非传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可以通过采集雨水的方式,使非传统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而降低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成本,实现绿色环保目标。

2.3施工材料方面的技术要点

施工材料方面的技术要点主要有如下几个:①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时,尽量控制材料耗损率,保持在30%以下以提高材料的有效利用率;②材料购买和储存,严格按照施工预算进行,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摆放有序,尽量减少材料运输带来的材料损坏、丢失等情况;③在选择住宅结构材料时,应使用预制混凝土、商品砂浆、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等,优化整个施工工序,确保住宅结构的施工质量;④在围护材料方面,尽量选择耐用、方便拆卸和安装、绿色环保的材料,避免绿色建筑住宅环境受到破坏。

2.4能源和土地方面的技术要点

在整个绿色建筑住宅的施工过程中,提倡环保和节能,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应选择国家规定的相关施工设备和机具,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自然条件等,充分利用太阳能、光能、地热和可再生资源,以达到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目的。例如:施工用电和绿色建筑住宅的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明度为前提,根据房屋具体情况确定。在土地利用方面,根据绿色建筑住宅的施工要求,满足施工需求,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临时用地保护、临时用地指标和施工总平面布置三个方面的工作,确保绿色建筑住宅顺利完成施工。

2.5施工管理方面的技术要点

在建筑住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方面的技术要点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和竣工验收管理,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有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对每个员工实行严格考核,以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避免意外安全事故发生,使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为绿色建筑住宅施工质量不断提高提供可靠保障。

3.结束语

绿色建筑的推行和实施,是社会的发展需求,高度重视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技术要点,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绿色建筑住宅的施工质量,对于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毛志兵.中国建筑推进绿色建筑最新进展[J].施工技术,2013,01 :7一11.

[2]方明露.我國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的效益分析及政策建议[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沈万岳.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在高校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山西省建设厅定额管理站.山西省建筑及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11版)[M].北京:清华同方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

[5]《建筑施工手册》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滕玉波.谈建筑工程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2013,39(18):192一193.

作者:丁俊林

第二篇:理念、技术、管理三方面突破,建造徐州绿色地铁

【摘要】:首先对社会能源有限而短缺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低碳节能的概念。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及徐州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状,总结了世界各地在该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从发展的理念,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三大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徐州在建低碳地铁的的情况,提出建设措施建议。

【关键词】: 绿色地铁;可持续发展;低碳技术;徐州

1 引言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在经济上飞速前进。然而伴随之城市化进程的迅速,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国家资源短缺,可利用能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其推在风口浪尖上,如何逐步减缓这一系列现象也成为一大难题。

近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高于世界温度平均值。这主要是源于我国仍是世界少数几个已燃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同时,在我国钢铁,水泥,纸张等方面的消耗也比世界发达国家高出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百的点。甚至在近期的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水资源也出现了短缺匮乏的情况。中国,竟也成为中度缺水国家,据悉,缺水遏制了国家农业发展,从而遏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损失竟达到了3500亿元。

而造成这一些问题的源头,则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认识,能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反而在工业的大力推展之下,有限的能源在逐渐缩减。当我国发现这些资源困局时,开始将节能减排放在首要位置,2012年明确了“一二五”节能减排计划,推动污染处理,加强节能建设能力;大步伐推动鼓励建设节能减排城市,一夜之间,事无巨细的,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节能的概念开始活跃于周边一切事物。

2 研究背景

2.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英文low-carbon,直译过来就是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低碳经济则是指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一个适合可控水平,减少恶劣天气造成的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碳足印接近于零的经济系统。低碳经济最早来源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更是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2绿色轨道公共交通

轨道公共交通全程城市快速轨道公共交通指城市中有轨的大流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地铁、轻轨、悬浮列车等。绿色轨道公共交通,则是指低污染,更节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轨道交通。他在满足运量大、干扰小、安全迅速、省时方便的同时,更加注重了“碳减排”和“固碳”。绿色轨道公共交通的低碳化更加迎合了低碳经济的理念。

3 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低碳地铁概念的推广,近年来我国亦开始越来越重视低碳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学者们不断对地铁低碳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问题所在并逐一解决。可以说我国的地铁低碳虽然起步较晚,技术上也不够先进完善,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但在整体上已初现轮廓。

绿色地铁,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做到节能节电、节地节水,减少全寿命周期成本,能够以人的使用感受出发,做到处处以人为本。2012年长沙市建造了中国第一条“绿色地铁”,将能耗降低了20%,从而为全国的绿色轨道交通提供了经验和探索。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都成为了建造绿色地铁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4 徐州地铁低碳建设措施建议

4.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尽管低碳生活的概念已经渗入我们的身边,但无可争辩的是,真正能够将其作为原则倡导推行的依然不够。近半数以上的市民对低碳的了解仅停留于字面,更有部分人群完全不明低碳为何物。这说明了市民们对低碳理念的薄弱,也证明着拼车,乘坐公共交通设施,采用低排放的出行方式,这些行为并未真正完全存在于他们的意识中。

4.2科学的管理方式

4.2.1前期管理

前期工程是地铁建设的首要环节,其中包括了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绿化迁移等。前期管理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前期管理的人力资源不足导致工作任务繁重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同时接受政府的监管审查又会使前期工程的时间延长。

但前期管理对建设绿色地铁项目却至关重要,需要特别注意的具体措施有:

1)地铁工程项目绿色设计

设计阶段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的质量决定了整个项目的质量和走向。自前期管理的阶段,不仅要严格控制其进度计划,更是要从一开始便把低碳的概念灌输进设计的计划中。同时,要将其设计向规划局上报,等到一致统一之后方可完成。

2)做好采购调研,设备管理工作

可以說,在前期的管理之中,关于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多有浪费或者缺失的现状,这对于工程经济或是资源方面都是不利的,只有在前期加大内部调节制度、契合工程实际情况才能避免浪费。

4.2.2运营管理

1)精干高效,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最大限度提高人的利用率,避免出现人多臃肿,无事可做,使责任分配到个人,有岗就有责、无责不设岗,使人员精干,有事可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降低运营成本。

2)高科技信息技术节省能源

研究运行线路、设施,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了解乘客需求并反馈给运营中心,了解适应系统规模预订的乘客能力,根据客流量合理安排行车组,加大执行力,合理利用能源,在保证乘客有车可乘的情况下节省能源。

4.3先进的技术支撑

作为建造低碳地铁难点的技术支撑,中国主要有两种解决途径:一种是借鉴国外成熟的先进技术,还有一种便是结合地势,自行研发。

4.3.1借鉴先前成熟经验

地铁,一旦建成就很难再产生大的改动。为完善地铁项目我们应该广泛参考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借鉴成熟经验,结合自身情况。目前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兴建地铁,我国的低碳技术也逐渐有了稳定的发展。一些低碳技术的使用已经趋于成熟,值得我们学习。

1)再生制动技术

地铁制动设备,环控设备上的能量消耗和损失是地铁运营成本中较大的一部分,也是能源流出较大的一部分。再生制动技术,可以将地铁运行中产生的动能,不断的回收储藏,并再次制动,是能量的利用率加大,减少一些能量损失。该技术在国内外多有使用。

2)节能坡

节能坡可以使地铁从启动时借助下坡时的助力将势能转化为动能以快速起步,进站停车前借助上坡时的阻力将动能转化为势能以缩短进站时间,节约能量消耗。这种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3.2深化研究新技术

我们需要政府的倡导促进,使得可以深化研究。有关于建设地铁的方向,可研究深入很多,能源交换,技术革新,开发新能源,新型材料的使用,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新技术的突破口。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低碳技术,让建设地铁的各项要素相互匹配,更加促进经济效益,有利于建设徐州特色化的绿色节能地铁。

5 结束语

地铁本身是一个节源能源,避免污染的公共交通设施,引领的就是绿色低碳的理念。只有从筹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深入渗透低碳的精髓,才是真正迎合了“以人为本,低碳环保”的原则。要以有限能源消耗达到利用率最大化,以科学的方式和手段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维护资源,这样才能对徐州地铁做出可参考、可信任、真实科学的合理化建议,才能于基本上实现徐州绿色地铁的建造理念。

徐州地铁一号线的在建注定会为今后的地铁线路积累经验,沿着绿色地铁的理念出发,今后的徐州地铁必定会更加成熟,趋于完美。

参考文献:

[1]中新网,渣土变废为宝,长沙打造中国首条“绿色地铁”,2012

[2] 李跃群,《超级都市纽约的“绿色改造”》,2013年

[3]邓攀,《强化前期管理工作 确保地铁工程项目稳定运行》,2014

作者:郑涵 许娜 尹明玉

第三篇:传统制造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的探讨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近二十年,我国政府以积极姿态贯彻落实了逐步调整国家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并顺应当代国际经济发展要求履行应承担的大国职责,作为亚洲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各周边发展中国家作出了绿色智能产业转型升级表率,为国人、世人所认可。然而,绿色化、智能化产业升级发展战略的推动实施并非毫无阻力的,譬如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技术”和“资源”以及“资金”的多重制约下,产业实现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是较为艰难的。为响应政府号召,本着企业社会意识承担相应责任之理念,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分析传统制造业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并基于企业联合发展前景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意见参考。

自建国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视和鼓励下,重工业发展为主,持续关注制造业产业发展一直是我国多地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多年来一直坚持使用的方针策略,在以往传统经济结构的深刻影响和制约下,为保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走向不偏离正常轨道,传统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建设为其作出了重要维护助力。入世以来,为实现国家经济同世界经济集体的融汇交流,同时为了顺应绿色发展的国际经济建设潮流,我国积极履行了绿色发展承诺,就国家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绿色化、智能化的升级发展意见。

一、我国传统制造业绿色智能升级发展现状

直至2010前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影响下,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企业经营发展纷纷受到了现实发展制约和环境发展制约,双重制约直接导致了我国总体经济产值增幅走势调低,人民币升值压力急剧增高,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困难迅速成为了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的产业危机,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迅速作出调整部署,极力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为动力力保国家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生存经营,在全球经济持续总体负增长情况下,我国传统制造业得以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危害,顽强生存下来。也正由此,我国经济学者同政府部门之间逐渐建立了客观共识——传统制造业之未来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传统制造业亟须制定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并加以贯彻实施。

此外,根据我国传统制造业近年来的产业增长值数据作直观分析,2010至今,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总值增长幅度较小,较之2010年前产值增长速度缓慢,整体科技水平提高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级技术产业未能形成紧密连接机制,与科技创新轨道有所偏离,也正因此,在高新节能减排技术无法完全为其提供技术支撑的基础上,传统制造业从现实意义上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是相对具有现实阻碍的。

二、传统制造业绿色智能转型升级的现实阻碍

(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制约

一直以来,众多外国企业在政策优惠的吸引下纷纷于中国设立代工厂或分工厂,为我国带来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并成功推动了我国制造产业经济发展。然而,各外国企业来华设立制造分工厂或委托中国工厂代为进行产品生产加工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售贩利用垄断技术、专利科技所制商品获得贸易利润,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所掌握的生产制造技术并非核心科技,由此,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获利实则并不丰厚,其次,欧美发达国家在华设立代工厂的另一重要目的是转移污染产业,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环境污染,妨碍了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 地方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高污染性传统制造业产业

传统制造产业的存在是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存在的现实支撑,为满足第三产业稳定发展需求,稳定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各地经济建设常年来一直将传统制造产业定义为地方经济建设主要支柱,大加支持,逐渐形成了过度依赖传统制造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发展道路,而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多具有高污染性质,会对地方环境造成诸多污染影响,但出于现实发展需求,地方经济发展仍需继续长期依靠传统制造业带动。

(三)传统制造业企业自身升级转型发展意识薄弱

放眼我国各地传统制造业密集分布的主要区域地带,我们发现,传统制造业主要集中分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非极度落后,且具有多重区位优势条件,便于贸易获利,但该类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分布较少,能为传统制造业产业提供绿色生产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更是极为稀少。在现实技术条件限制下,多数传统制造业在技术开发困难、自身社会责任意识底下、地方政府重视度不够的因素影响下,往往较少考虑到绿色智能转型发展战略。

三、传统制造业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战略制定研究

(一) 贯彻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环保创新理念

传统制造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其主要领导决策层在多次坚持参加国际交流会议的过程中,汲取了较多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的发展管理知识和创新转型经验,此则为企业领导决策者提供了理念启发,即自主研发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生产经营现代化变革,以高新科技应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将企业“制造”变为企业“创造”,提高企业在知识密集生产工作中的经营获益。为此,本文认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首先需要企业领导者真正就我国多年来秉承执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科教兴国战略作进一步的解读,具体为传统制造业的绿色智能转型升级工作调整作出详情调整规划,主要就“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作出针对性细则规定,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逐步建立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合作联系,主动与高新技术产业达成合作共识,尋求其在核心科技研发上为本企业作技术指导支持,通过合作协议的达成,建立利益共同合作意识,在逐步深化的合作科研过程中,充分提高企业自身技术水准,将环保创新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将企业生产工厂逐步经营成为“绿色工厂”。

(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生产智能升级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

目前来说,我国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水平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已经不再是低下社会生产力无法满足人们生存需求了,而是社会生产或带来的环境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和人们生存生活环境质量,传统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被动起来,这与地方政府在进行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过度依赖污染较强的传统制造企业,一再放任其从事污染性强的生产工作有巨大联系。因此,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就传统制造业绿色智能转型升级工作严格监督,组织相关中大型企业召开专题会议,强调绿色、智能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执行必要性,颁布出台一系列的传统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调整规定,定期检查,就检查审核细则进行公示执行,对表现优秀的企业予以红名单记载,授其以荣誉称号。

(三)企业内外部生产经营工作调整

传统制造企业之所以难以顺利实现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工作目标,主要原因其实在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屑于对自身生产活动进行绿色智能升级转型调整。为此,企业管理者应就地方政府多次提出的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战略部署做重新了解认知,摸清其中的奖惩机制,以相关部门拟定的整改检查审核细则作为自身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力求于生产活动中逐步建立完全绿色化、智能化生产体系,并逐步推广下方一系列绿色规范生产工作守则,监督内外部工作小组加以坚决执行,努力在基础设施、能源与资源投入、生产过程、管理体系、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方面取得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成效,承担企业应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生产水平,提高业界口碑。

四、结语

传统制造业企业多年来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实现了诸多发展目标,产业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作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之一,传统制造业企业管理者应主动选择承担起社会责任,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开展产业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探索,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作者单位: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

作者:钟玉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后勤职业道德论文下一篇:做自己喜欢的事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