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2022-05-0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化工行业的特点,企业信息化在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化工集团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之路,我国化工企业信息化应该回归到“以应用为主导”的主线上来,从应用入手,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用以改善企业管理、经营者的基本工作条件。

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篇1:

化工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作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技术创新主体是指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发挥主要作用。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体涵指:企业应成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集成应用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要投入者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吸纳者,以及新技术产业化的引领者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开拓者。面向应用的科技计划要逐步建立以企业牵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机制,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的研究开发任务。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科技奖励大会上也明确指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这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化学工业属于国家的基础工业,事关国家的综合实力。化学工业的许多行业,属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化工产业的许多主体技术主要靠引进,依赖国外。化学工业基本上处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是化学工业振兴必由之路。总体上说化学工业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很快,有不少产品的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总体上处于产业的中低端,粗放增长、低效运行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化学工业基本上属于资源消耗性工业,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化学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环节,化学工业从低中端技术向中高技术发展已成为结构升级的主要目标,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新技术。解决化学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固然部分地可以通过引进和借鉴国外技术,引进技术充其量能达到接近国外技术,缩小差距,但只有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引领未来;靠市场换技术,这方面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真正的核心技术跨国公司是严密垄断的;随着我国化工结构升级,对需求的技术日益趋向高端,今后依靠引进获取产业高端技术、先进技术的难度亦越来越大。总之,中国的现代化靠买是买不来的,没有自己创新的新技术只能长期受制于人,依赖于人,长期处于产业发展的中低端。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我国具有知识产权新技术的匮乏已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障碍。我国如不掌握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国际竞争中把握机遇,甚至丧失发展的主动权。

当今世界约有20个创新型国家,其共同特征是技术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如研究开发经费占GDP比重大都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都在30%以下。还有一些原来相对落后的国家,用了15年~20年时间,就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些国家的成功主要是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得益于把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坚持培育和发展自身的技术能力,在充分吸收别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能力的不断积累和最终突破。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些宝贵经验。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立国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造能力、技术和管理的优势,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竞争工具。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1.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足、能力不强,多数企业尚未进入技术创新主体的角色

我国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创新的组织机制亦不完善。我国二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在我国大企业中仍有30%未建立研发机构。大中型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技术企业亦只有0.6%,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10%。2003年我国4000多家重点企业中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1%以下的占75%。即使我国500强企业其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亦仅在1.38%,而世界500强高达5%~10%。根据国际通行标准,这个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显而易见,如果不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它们将面临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不仅企业在科研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而且企业高级科研人员不足,流失严重。资料表明,尽管国家每年毕业工科博士上万名,但从高级科技人员最密集的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全国192家中央级企业专业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也只占总数2.1%,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

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建设与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上述国家中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在这一体系中,大部分科研成果,大部分的科学家及工程师,大部分科技活动经费均来自于企业。美国、日本、德国及英国分别有80%、57%、61%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企业,在科研开发经费中在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分别为72%、65%、60%来自于企业。由于这种强有力的企业科技开发创新体制,形成了企业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拥有了独有的核心技术,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使其在全球经济分工中长期处于高端的优势地位。技术上的“不平等”来自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差距。

至今,我国多数企业仍满足于引进技术,引进设备、获得低附加值的短期效益。企业缺乏形成自我创新能力的安排和打算,满足于短期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缺陷。时至今日,已十分明确,由于企业未形成科技创新和投入的主体,这就是企业没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缓慢一个主要原因。化工企业必需下决心使自己真正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要生存、发展,别无他途。

企业必需明白“投资于开发创新,就等于投资于企业的未来”,投资于开发创新就等于在做“制钞机”。创新是最有力的超越手段。

2.未能妥善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化工产业的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但产业的主体技术基本上来自国外引进。通过大量引进技术,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然而,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因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创新工作开展不力,致使不少引进后长期无明显改进,基本上原地踏步;不少装置至今还不能立足于国内,缺乏自有知识产权创新的技术,这种被动局面导致持续、大量的重复引进、续代引进(即国外技术已更新换代,我们依然故我,被迫再改进),形成了对国外技术的过度依赖,也影响和减弱了自主开发能力,造成化学工业中不少产业技术长期受制于人,落后于人。化学工业许多项目引进后存在着消化吸收创新不力的弊端,业内外人士反应强烈,迫切希望采取坚决措施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一段时间来,在工作中存在着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创新,重硬件、轻软件的片面倾向。不少企业把引进装置仅作为引进生产力,缺乏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基础上进行开发、创新的战略企业及安排,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并未同步实施。企业引进技术应兼有二个目的,一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另一个是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开展自主开发创新,企业不能仅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我国企业引进后的开发研制配套资金只为1∶(0.07~0.08),日本和韩国企业引进技术后的开发研制的配套资金是1∶(5~8)。他们把引进作为学习的阶梯,目的在于开发出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相比之下,这些年,我们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投入太少了。这样微薄的投入,企业的创新能力怎能得到同步提升。我们不重视引进技术的后续效益,即通过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开发、创新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不少企业对引进的热情远大于培育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的热情,所以引进技术舍得投入,而面对消化吸收却无力投入。事实上,是否从引进技术真正得到好处主要看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成果。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有效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使自主创新能力上一个大台阶。

由于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带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以及“产业落后,投入能力低,投入越低,则产业越落后,投入开发能力更低”的双重后果严重的怪圈。我们必须采取坚决措施,走出这种被动局面。

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引进必将导致:只能承接发达国家,按产业技术梯度的转移,把我国的经济结构定位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低端、技术的中底端。长期被动受国外高端技术的盘剥,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不平等的地位,作“二等公民”受制于人,依赖于人。

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创新的关系,是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关键,从“后发国家”赶超发达国家跨越式发展过程来看,它们都走过一条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进而自主创新的道路。

我们强调自主创新并不是不要引进先进技术,我们要在广泛吸收全球的科技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这是在开放经济中增强自主开发能力的重要特点。目前我国已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这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提出了新要求:从引进技术和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相结合转变。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创新的关系,引进是手段,不应是目的和终点,而是学习、提升创新能力的阶梯和过程,目的在于创新,在于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实际上,关键的核心高新技术是引不进来的,必须靠自己开发、创新。坚决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

3.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产学研紧密结合,有待于改善

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大体上有两种模式:

(1)由企业选准题目,出资委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去开发研究;

(2)由企业的科研开发机构为主进行或由企业组织有关科研学校参与。

科技创新大体上有三种途径:

(1)原始性创新;

(2) 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

(3)系统集成新技术。在开放的条件下,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技术集成能力。即有效组合利用全球各种技术资源的能力。要加强集成创新,通过对当代各种相关先进、成熟的新技术的融合汇聚、系统集成,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流程、产品和装置。

产学研紧密合作是充分利用各种技术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出高水平成果的有效组织形式。我国工业企业与国内其他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合作完成的科技开发项目分别仅占全部R&D项目的8.5%、7.4%和6.4%,与境内外外商合作的项目占2.8%。可见,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开发”,“委托研制”的比例过低。我国化工科技资源中有60%以上科技人才,80%以上科研装备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化工企业要积极主动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实现各种形式的直接接合,提高“合作研制”和“委托开发”的比例,支持鼓励各种形式的知识流动。

科研成果产业化比例过低。目前我国每年有科研成果3万项,但形成产品不过20%左右,实现产业化的产品只有约5%。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除了不符合生产需求或技术不成熟外,与生产企业结合不够,以及缺乏风险投资的支持有关。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4.有利于形成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政策有待完善。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现在有许多尚不适应或不落实。

如政府应从过去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制定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产学研三者合作为主;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的税收优惠、鼓励政策,风险投资及相应财政金融政策有待完善;对企业家,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激励政策有待完善;有利于产学研互动,各种创新要素的流动集成的机制尚未形成等。

企业内部要建立起适应作为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运行机制亦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努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一个长期坚持费力的过程,决非举手之劳,朝夕之功。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长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真正得以落实,使科教兴国真正变成实际行动,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我们是否可从企业自身力所能及的工作抓紧落实。

1.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示。采取坚决措施,按照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要求,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

2.强化或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制定“十一五”规划,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课题,加大投入(尽快使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5%),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进行开发创新工作。

3.科技创新,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要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没有过时,“两弹一星”精神亦没有过时,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坚持。

如何从全面和战略的高度去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把自主创新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齐心协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事。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

历史属于面向未来、刻苦顽强、坚韧不拔、开拓前进的人们。

作者:潘连生

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篇2:

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化工行业的特点,企业信息化在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化工集团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之路,我国化工企业信息化应该回归到“以应用为主导”的主线上来,从应用入手,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用以改善企业管理、经营者的基本工作条件。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信息化应用工作,采用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法则,以企业取得的实际效果为目标,才是企业信息化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化工企业; 技术创新;知识管理

1.企业信息化在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1.1化工行业的信息化现状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全国化工大企业信息网前不久完成的“全国化工大企业信息化应用调查”表明:有超过95%的企业均建有不同形式的信息化领导机构或信息主管;超过7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建设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但是并不乐观的数字也显示,绝大部分化工企业信息化应用还不普及,企业人均网络信息点个数严重不足(35.6个/千人),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建设主要集中在生产控制、财务系统;有部分企业已经建有或正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化工企业在网络基础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及维护等方面的年投入还不足企业固定资产总值的0.7‰,只占企业年销售总额的0.9‰,这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占其固定资产投资8%-10%的统计数字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1.2企业信息化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

技术创新是包括了从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研究开发 (有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和引进开发等方式) 、新产品试生产、市场营销到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一个全过程。对于一个化工类型的企业,这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信设施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等,企业能不间断地、尽可能全面并即时地获取用户需求信息、市场动态变化信息、技术发展状况信息、专利信息、金融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人才信息以及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等方面信息,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抓住机遇,采用需求拉动或是技术推动方式,确定近期、中期的新产品开发计划和相应的市场攻关计划以及较远期的技术创新目标和市场策略。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结合企业特点和需求,积极采用PDM、MRPⅡ/ERP、OA等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结合实际吸纳准时生产 、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等现代制造理念,这无疑将使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减少风险。

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和通信的作用,建好企业局域网,并逐步发展为应用系统,在此系统上实现企业信息集成共享,实施异地并行工程,进行电子数据交换 ,开展电子商务,这将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从创意产生、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试制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2.信息化加快化工企业知识管理进程的有效途径

当今,經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其旺盛的生命力预示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管理的出现和兴起,标志着由于知识经济而引发的经营环境进入新的阶段。它的出现是企业适应资源环境由经济资源变为知识资源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2.1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利用组织(企业)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知识管理的核心主题是知识创造、生产,增添新知识,培育知识的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增强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发展。

2.2信息化是联系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的有效纽带

企业信息化,提供的强大信息、快捷的信息交流有助于企业跟踪先进科技成果,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时代呼唤现代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信息沟通网络,使知识型员工具备信息沟通和知识联络的各种条件,提高其运用信息进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沟通网络是指企业组织中沟通渠道的结构和形式,其特征在于沟通渠道的数量、分布以及信息传递反馈的方向。结合知识型员工特色设计的沟通网络,必须是有利于发挥知识型员工参与信息沟通的积极性的。

3.探索化工集团信息化应用之路

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化工集团高层领导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企业信息化应该回归到“以应用为主导”的主线上来,从应用入手,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用以改善企业管理、经营者的基本工作条件。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信息化应用工作,采用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法则,以企业取得的实际效果为目标,才是企业信息化的正确道路。从大连西太、青岛庆昕、吉化公司、山东海化和云天等企业的经验深刻地体会到:信息化建设不要追求技术水平如何高,而是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让企业真正见效益,否则就没有生命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应根据企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企业规模、实施目标和投入大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决策,不能不切实际,以投资决定系统的选择。

3.1观念创新是搞好企业信息化的根本

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计算机技改项目的推广应用,而是关系到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战略发展问题。实施企业信息化要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努力获取最好效益及不断提高职工素质的整体观念出发,加强认识,做好统筹规划。从集成应用的高度出发,做好总体方案设计,再结合具体情况,一步一步地做好每一个子系统、分系统的实施,逐步地将分系统集成为大系统,扎扎实实地把企业信息化推向前进。

3.2组织创新是搞好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实践证明,在硬件、软件和组织协调(也有人称其为"人件" )三大因素中,组织协调是关系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关键。 组织协调是指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认真负责地对所涉及到的各项工作进行卓有成效的安排协调,体现出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由于企业信息化在观念、技术、方法和管理等方面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企业现有的组织机构和责、权、利关系是极不适应的,必须从全局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组织创新”。在把“一把手工程”的一把手作用落到实处以及建立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小组、业务工作小组等机构的组织工作中。在组织上、认识上、行动上努力实现“人的集成”,促使“人件”与硬件、软件稳定协调发展,这是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的关键。

3.3管理创新是搞好企业信息化的保证

实施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来代替现行的人工管理过程,而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涉及到改善和优化企业管理的管理创新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沿用原来已有的管理方法,由于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具有涉及面广、技术难度高、综合协调工作复杂、投资较大、效益难以直接计算及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等特点,因此,必须采用创新的管理办法来进行严而有序、新而有效地管理。在观念创新、组织创新落实的前提下、管理创新是搞好企业信息化的保证。

作者简介:及涛,男,44岁,研究生在读,安徽昊源集团生产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及涛

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篇3:

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思路探索

摘要:在化工生产中安全管理是重点工作环节,对化工企业的经济与发展有直接影响。但是在当前化工企业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令化工企业中的人员生命受到威胁,令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化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化工企业应对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了解,并研究有效的预防对策,将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抑制在摇篮中。本文专门针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思路进行探索,以供各界同仁进行参考。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思路

在工业领域的不断推进中,加快了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步伐,我国化工企业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体,但是化工企业有易爆、易燃、腐蚀性、工业复杂等诸多特征,如果在化工生产中操作不慎就会引发安全事故,对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企業会遭受经济方面的损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化工企业应提升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在其中完全按照安全管理流程开展化工工作,保证化工生产流程的安全性,促进化工企业良性发展。

一、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杂乱无章

在化工企业生产中所涉及的化学物品具有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特点,所以在加工生产中要严格按照生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要严格遵守化学物品的保存要求,才能保证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但是在实际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违规操作及随意摆放化学物品的情况十分常见,在没有完全遵守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要求的环境下,令化工生产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化工企业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及企业经济效益。在化工企业中,常会发现本应由专门人员保管的化学产品却在厂区内随意堆放,也没有对化学仓库进行封闭管理,而是处于仓库敞开无人管控的情况。由于安全管理没有章法,对化学物品没有科学的处理与保管,令化工企业安全隐患重重。

(二)安全意识薄弱

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化学物品及工艺多种多样,生产工序相对复杂,如果不能按照要求与流程进行操作就会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化工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直接关联。在化工企业中有些化工企业中仓库属于后期建成的,所以并没有依法办理安全设施构建手续,在建设完成后没有验收便进行私自使用。还有些化工企业中配备的维修工具不符合标准,运用铁制工具代替铜制工具,在常规环境中如果稍加不注意就会形成火花,产生安全事故;并且在车间内还存在私拉电线的情况,没有结合防爆要求安装与布置线路及开关。同时在化工企业中配备的用于预防有毒气体泄露的安全雨淋及洗眼器等诸多防护设备均处于失效状态。此外,部分化工企业中的设备处于故障状态,但是却未对其进行维修与处理,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以上问题的产生都与员工安全意识薄弱有直接关系。以硫磺制酸工艺流程为例,高浓度的产品有氧化性,一旦稀释反而有强腐蚀性,如化工企业在防护以及安全设施设置方面落实不到位,相关生产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必然产生安全隐患。

二、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思路

(一)明确化学物品安全责任

在化工企业中组织安全会议,在会议中明确安全管理内容与安全管理责任,在内部运用舆论引导的方式,提升生产者与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构建具有极强安全意识的文化氛围,保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在化工企业中组织每月、每季、每年等长期有效的安全培训机制,引导化工企业从生产到管理上下齐心,肩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将安全生产落实到行动中,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与道德底线,促进安全意识与责任同步提升,在企业中构建具有实际效应的安全工作理念,促进化工企业安全有序生产。

在实际践行中,针对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要求相应的化工生产企业要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可将相关培训主题内容进行不同板块的划分,尤其是针对中高层的技术人员,在实际开展培训交流工作的过程中,可邀请当地高校石化学院的教授,每月安排一次交流。同时,也可将化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技术流程等等作为石化学院的研究课题,借此来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以及优化企业的技术流程,为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稳健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还可积极鼓励员工做科研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申请专利等,并以完善建立机制的践立来激发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在企业内部提升主体责任意识树立高标准的安全许可制度,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实施细则中的标准对化工企业申请的化工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发挥企业责任主体作用,构建安全管理标准工作体系。对危险化学物品加强事后监督力度,企业应严格按照法律制度,对危险物品进行严格审查,对企业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严格处理,结合被整改的企业与自身问题进行对比,提升企业自我检查及改正的意识,在化工企业中时刻明确自身安全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的安全主体意识。

(三)增强危险化学品存放管理

在化工企业生产中应提升对危险化学品保管安全的重视。在化学品储存中严格遵守保管规章制度,严禁违规摆放、超过摆放或是超量摆放等,在危险化学品保管时要注意防潮、防雨、防火、防电等,特别是在保管有毒、易燃等化学物品时更应严格按照保管制度与要求,同时要避免化学物品开放储存或露天储存,明确区分不能混淆的化学物品。在化学物品保管中对化学物品进行定期检查加强巡视,做好防雷及防静电等防范工作,保证化学物品保管过程的安全性。

(四)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督检查

在化工企业中要想保证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应积极对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督核查。在重大危险源核查工作中可以采用量化评分的方式进行,促进重大危险源核查工作全面落实,保证深入且透彻的核查重大危险源。运用多种工作调查方式对诱发危险的因素与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与调查,一经发现问题,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要求化工企业进行针对性整改,将危险源扼杀在摇篮中,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产生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在根源处解决一切不安因素。

(五)构建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

在科技不断发展中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多个行业与领域,并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因此化工企业也应与时俱进的发展,在内部构建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化工生产流程,提升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益与质量,促进化工企业绿色生产。并运用大数据的监督功能,对企业中的各个生产流程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在系统中及时更新安全生产管理执行情况,在内部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环境,促进化工企业安全发展。具体而言,在平台的总体架构上,主要可由一下几个层面构成:第一,基础设施层。作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子啊基础设施层的构建上,要包含数据采集设备、网络传输设备以及监控指挥场所等。第二,数据层。在数据层的构建上,要尽可能的覆盖企业所有生产经营业务内容,比如教育培训信息,危险源与工艺安全参数预警信息,事故管理信息等,为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有效数据支撑。第三,应用服务层。即关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具体应用系统,结合化工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需要定期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与完善。第四,综合展现层。即通过各种信息化设备入屏显或者手机客户端,来实现对生产状况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展现,通过可视化展现与便捷化访问,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结束语:

在社会发展中化工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体,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作用。但是在化工企业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对化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应在化工企业中加强化工安全管理,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明确企业主体责任,促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楠.化工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20):61-62.

[2]许平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管理问题[J].化工管理,2021(30):127-128.

[3]唐志伟.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分析[J].现代盐化工,2021,48(05):114-115.

作者简介:黄淑婷(1989.11.09-)女,汉,福建,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心理咨询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化工安全。

作者:黄淑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有企业预算管理论文下一篇: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