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2022-05-0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政府对林业管理的重视度提高,林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越发关注林业种植技术管理的方法。林业育苗技术是保证林业育苗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的根本,因此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鉴于此,文中分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分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针对问题地解决措施,夯实林业工程发展的基础。

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1:

浅析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

摘    要: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在林木繁育栽培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着林业的发展。基于此,在林木繁育栽培过程中探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方案,供参考。

关键词: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

林木资源不仅能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还能为国家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原材料支撑和保障,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及时探讨并制订科学可行的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方案,提升林木的质量,以保证林业工作正常开展。

1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概述

1.1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现状

当前阶段,由于我国部分地区良种繁育工程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的研究进程相对滞后,在对原有树种进行繁育改良的过程中,技术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政府一直极为重视林业,但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林木生长周期较长,品质难以保证;传统林木繁育栽培技术单一、林木品种性状不稳定;培育进度跟不上市场需求,无法满足林木市场对于木材的实际需求量,使林木市场的供需关系处于失衡状态。传统林木繁育栽培技术只关注当前的盈利情况,没有对林木的长期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林木的品种、种植地的选择不够重视,林木植株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难以将亲代林木的优质性状遗传给子代,投入成本较高,存活率、出圃率较低,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得不到可持续发展,这导致我国还要进口大量的木材来缓解林木市场需求的压力。

1.2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工作中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系统化管理办法,大多采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虽然表面看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很多方面仍未达到现代化林木繁育栽培的标准,导致林木种子浪费时常发生。除此之外,对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流程、监督也不到位,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对树苗浇灌、施肥和修剪,从而忽略了对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整体把控及规划。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中,林木种植人员缺乏林木管理意识与知识,只是沿用之前单一、粗放的管理方法,不具备专业的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在特定自然环境下无法根据林木的生长状态合理确定林木的栽植范围,对林木养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树苗的成活率,导致林木在生长后期无法健康成材。有些林木种植人员没有及时对已经成熟的林木进行合理的修剪和砍伐,影响了林木的种植密度,耽误了后续的树苗培育栽种工作,降低了土地的使用率,浪费了资金和时间。

1.3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研究的意义

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林木作为林业资源的基础,不仅能为人类的生活发展提供所需的木材资源,还能起到改善空气质量和防风、防沙的清洁作用,具有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功效。因此,加强对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研究,对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最大化实现其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在林木资源建设过程中,不断革新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对林业资源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应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将具有抗病虫害、抗逆性、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状的亲代林木遗传给子代林木,进而收获更多的优质林木。并且,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林木质量,还可以加强林木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能力,减少病虫害、自然灾害发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木种植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能大幅度缩短林木抚育周期,降低成本投入。由此可见,加强林木企业及林木种植人员应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加强林木良种繁育栽培的监督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1]。

2   应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有效方法

2.1   建立健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管理制度

想要尽快提高林木育种效率,解决在林木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管理制度,对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各项管理责任进行具体划分,构建明确的责任体系,使林木种植人员切实明晰自身的管理范围与责任。在此基础上,设立考评标准,按照考评成绩的结果给予林木种植人员奖金或提高薪资。同时,积极设立林木良种繁育栽培示范试验区,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过程中,可通过培育林木幼苗降低购置新一批树苗的资金成本,并且还可提升树苗的抗逆性,从而提高树苗的生长质量,优化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管理模式,提高林木育種效率。

2.2   提高种植人员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水平

近年来,有关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问题得到了极大解决,但受一些不可抗因素影响,我国在林木繁育栽培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林业种植人员没有充分掌握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现阶段,从我国林木良种繁育栽培工作来看,林木繁育栽培想要获得更好的效果,离不开专业的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支持。因此,要想保障林木繁育栽培工作有序开展,政府及相关林业部门则必须加强林木种植人员队伍建设,最大程度发挥调控职能,加大对林木种植人员和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的资金投入,做好对林木种植人员的技术指导工作,提高林木种植人员专业素养,从而提升林木种植人员的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水平,为林木繁育栽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政府及相关林业部门可以积极开展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理论知识培训及实践培育课程。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可以让林木种植人员更专业、更系统地学习林木种苗育种技术、良种繁育技术以及栽培技术等。除此之外,建议国家号召高校设立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研究专业,培养更多的林木种植技术人才。

2.3   优化林木种苗育种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是经人工选种、培育,并运用相关的技术方法,将亲代林木的优良性状传递给子代,从而获得优质苗木[2]。

林木育种依据树种的繁殖方式,可分为无性系选择、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无性系选择的繁殖方式操作简单便捷,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树种的优良性状;家系选择的繁殖方式按照家系平均值高低选择育种;家系内选择的繁殖方式是在家系内部根据个体表型等选择育种。林木育种的选择可分为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单株选择非常適合树形优美又具有良好遗传基因的林木,虽然耗时、耗力,但是对林木良种个体逐一鉴定,干扰因素较小,有良好的育种效果;混合选择适合林木的成熟期,不用在乎林木的遗传基因是否良好,也不需要对林木良种个体逐一鉴定,但容易造成育苗的亲子代关系混乱,虽能得到很不错的育种效果,但是改良树木品种的能力有限。

2.4   优化林木良种繁育

选择好林木良种后,就进入了林木良种繁育阶段。目前我国常用的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有两种,主要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可称为种子繁殖,繁殖成本较高,繁殖工序烦琐,不过这种繁殖方法能使林木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需要重组创造出新的基因,把亲代林木的优良性状遗传给子代林木,采用大量的林木种子可一次性繁育非常多的林木,但也会把亲代林木的不良性状传递给子代林木。

无性繁殖可称为营养繁殖,不需要亲代授粉,通过扦插技术、组织培养直接用母代林木的一部分进行子代培育即可,能完全保留亲代林木的优良性状,可培育出更加稳定、优良的品种。

另外,无性繁殖比有性繁殖的繁殖工序要少很多,繁殖成本较低,还可减少林木生长周期,提高林木育种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把亲代林木的不良性状遗传给子代林木的风险。

2.5   优化林木良种栽培

林木良种栽培方式需要经历一定的程序和时间。良种栽培的主要方式是灌溉、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要认真对待每一步程序,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3]。不同林木树种灌溉量需求不同,同一林木树种在不同生长期所需的灌溉量不同。因此林木种植人员必须根据林木良种栽培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灌溉。夏季是林木快速生长期,需要加大对林木的灌溉量。6—8月,要增加林木的水分供给,但不能浇水太多,一旦水浇多了会影响林木根部呼吸,甚至会导致腐烂,只要不是过分缺水就不用浇灌,在土壤干透后要一次性浇透水。另外,林木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树木通过根系吸收营养物质, 因此可在林木根系周围的土壤中施加有机肥或饼肥水,以保证林木能快速生长。每月施2~3次的腐熟有机肥或饼肥水,配合使用氮、磷、钾等林木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偏施一种肥料会造成肥害,不但起不到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反而会导致林木徒长。

3   结束语

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基于现代化背景下林木资源的发展目标和策略,建立健全林木良种繁育栽培管理制度,提高种植人员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水平,优化林木种苗育种、林木良种繁育以及林木良种栽培的方法,以此来提升林木育种的效率。

参考文献:

[ 1 ] 王一博.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191.

[ 2 ] 李松霖.林木良种繁育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9(5):122.

[ 3 ] 王永强,邵继文,陆刚.浅析林木的良种繁育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20,43(20):36-37.

作者:张少华

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2: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政府对林业管理的重视度提高,林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越发关注林业种植技术管理的方法。林业育苗技术是保证林业育苗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的根本,因此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鉴于此,文中分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分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针对问题地解决措施,夯实林业工程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林业工程;育苗技术;扶持资金

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就是育苗技术,育苗技术好坏直接关系到林业建设质量。尤其在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后,林业育苗工作迎来新的转机。但具体到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针对技术管理层面而言,存在的问题颇多,直接限制了林业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需要采取合理控制措施,打破传统技术管理的不足,大幅度提升林业育苗技术管理质量。

1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与效益分析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作用巨大,通过育苗技术管理,可以改善受损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还可以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比如:

1.1 生态效益

将受损的林业生态重新修复,能够带来诸多的生态效益,这与环境保护工作要求一致。例如,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的功能。林业生态修复可以使原本裸露的地表、山坡,重新被植被覆盖。在夏季多雨时节,有效减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意义[1]。

另外,森林还具有固碳释氧、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湿度的功能。而林业生态修复对阻挡沙尘,减少雾霾天气,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量,以及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也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1.2 经济效益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开展,所带来的效益不仅仅停留在生态效益方面,林业的发展以及林副产品的生产,以及林业带来的林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都是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依托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林木利用方式逐渐从原来直接砍伐、销售转向更高级别的开发和利用。

1.3 社会效益

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推动新型林业产业的发展,新型林业产业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帮助林业生态资源再生,实现林业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将会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另外,随着林业生态保护体系逐渐完善,今后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破坏行为将会大大减少,届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社会资源用于修复和维护,从而彰显社会效益。

2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时,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实际技术管理效果不理想,影响林业育苗产业的稳步发展。就当前情况来说,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育苗技术管理方法不当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时选择的管理方法不当,无法给苗木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直接影响到苗木的成活率。林业育苗时苗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与水分,需要培育人员定时定期补充足够数量的营养成分,保证苗木健康成长。

但实际育苗管理时,育苗人员仅改善水分、光照等条件,忽视苗木生长时需要的各种矿物质,导致苗木对矿物质的吸纳减少,继而影响到苗木的健康成长[2]。同时,苗木生长时还面临各种病虫害问题,很多管理人员仅重视林木长成阶段的病虫害管理,忽视育苗阶段的管理,直接影响到苗木的成活率,对苗木栽培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2.2 育苗技术管理理念陈旧

影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管理理念。陈旧的技术管理理念直接制约育苗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育苗质量的提高。比如,部分林业工作人员育苗技术管理理念陈旧,没有意识到林业发展过程中育苗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常工作时偷奸耍滑,没有严格落实现有的管理制度。

此外,部分林業人员年纪偏大,不了解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与技术管理理念,也不会主动更新自身管理理念,在开展育苗工作时,依然沿用传统技术管理理念,阻碍林业建设工程的长远发展。

2.3 林业育苗扶持资金欠缺

林业建设工程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及风险高等特点,而且实际中见效较慢,投资后短时间内无法获得经济效益,这就影响到林业投资量的增加,致使林业育苗技术研发缺少足够资金支持。

资金欠缺造成行业基础设施不足,设备体系不健全,很多技术无法有效落实等等。同时,资金不足也意味着技术人员无法参与培训或高技术水平的指导,限制林业育苗技术手段的提升,实际工作中仅能采取传统手段,不利于林业育苗工作的有效开展。

3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工作开展时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合适的育苗技术管理方案,提高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实效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选择合适育苗管理技术

在育苗过程中必须选用合适技术,这需要相关人员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制度中明确各技术的使用重点,以此确保育苗技术使用的合理性。

首先,在林业育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土壤中不能存在病害残株或者害虫躯体,只有健康、肥沃的土壤才能够为苗木生长发育提供合适的环境。在育苗时要合理使用催芽技术,保证空气条件、湿度条件的合理性,将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让种子吸收充沛的水量,之后选择合适的温度进行催化。在进行播种时,可以选择机械播种,保证播种的精度,提升播种效率[4]。

其次,在苗期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定期检查苗木的生长情况,结合苗木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合适的营养元素。施肥是保证营养供应方式,相关人员需要对肥料的配比进行调试,确保苗木可以在生长过程中拥有充足的营养元素。苗期管理是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在育苗期不仅要科学施肥,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从而确保苗木能够成活率。

3.2 及时转变育苗管理理念

一個人的意识决定其工作行为。因此要想改变育苗技术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先调整其思想意识,帮助管理人员认识到育苗技术管理使用的必要性,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能够主动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利用制度约束来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将新的管理理念践行到日常工作中。作为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到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合理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如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细化具体的工作任务,确保每项管理内容都能够有人负责,在发现问题后,可以及时找到责任主体并解决该问题,从而确保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3.3 引入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首先,需要重视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在日常管理中,应当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培训活动,向培训对象讲解育苗技术管理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这对后续管理制度的执行也会起到积极的影响[5]。

其次,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活动,利用自身的影响带动其他人员的积极性。应当积极吸取新型的管理人才,利用专业人才充实管理队伍,促使育苗技术管理工作向着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专业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思维,可以合理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完成对苗木的管理,从而强化管理效果。

最后,林业部门需要对育苗技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强化他们的应变能力。要求育苗技术管理人员具备目标管理能力,根据项目的质量要求,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技术任务。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提高专业素质和决策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及时向下级传达。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为提升效果,可以让技术人员定期地进行经验分享,鼓励他们进行技术创新,在实际操作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勇于实践,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参与感。

3.4 适当增加林业育苗资金

为了有效解决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扶持的方式,为技术的研发提供资金动力,针对当前设备落后问题进行改善,如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资金扶持可以让相关人员从国外引进更加可靠、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为苗木的生长发育提供有效保障。

如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是当前所使用的常用技术之一,通过资金带动促进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从而达到提高育苗效率和育苗质量的作用。同时,有效的资金扶持,能够促进当前育苗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强内外交流,通过引进新型技术和电子设备,逐步完善当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设备体系和技术体系,为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基础。另外,为了保证引进的有序性,政府部门应当建立技术引进保障机制,为技术引起提供政策支持。

4 结语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需要充分认识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明确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控制要点,采取相关优化路径,提高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水平。在实际操作中,以达到质量标准,完成进度作为基本要求,在育苗技术管理过程中融入新技术,强化技术管理的科学性。不断完善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作业人员的技术能力,采取相关措施做好监督管理,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路秋玲.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农家参谋,2021(12):151-152.

[2] 郭兰珍.基于提升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2):37-38,41.

[3] 李玉花.现阶段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J].农家参谋,2020(22):108-109.

作者:刘世发 赵姝妍 谢敏

繁殖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篇3:

北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

【摘 要】介绍天然五味子的分布、习性和经济价值以及林地选择、人工补植、修剪、施肥等人工改造栽培技术。提出了保护、管理、采收和加工措施。并从扦插、组织培养、压条等方面综述了北五味子无性繁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对北五味子无性繁殖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北五味子;无性繁殖;改造栽培

北五味子是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俗称山花椒,多年生落叶向左旋的木质藤本,高可达10-15厘米,一般4-8厘米。枝红棕色,老枝褐灰色,全株具有花椒味。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其次在俄国东部地区、韩国和日本东北部也有生长。北五味子鲜果、干果、种子、叶和茎皮含有丰富的成分,既是难得的中药资源,又是别具风味的浆果资源,在酒类、饮料、果糖等饮食和保健产品方面均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随着人们对北五味子的重视,大肆采摘,加上森林资源不断枯竭,致使北五味子质量不断下降,产量越来越低,而市场需求量又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有性繁殖上,北五味子种子具有深休眠的特性,繁殖速度很慢; 在无性繁殖上,扦插繁殖过程中插条须带上2年生枝条才能生根。通过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快速繁殖优良的北五味子苗木,同时还能保持其优良性状,为北五味子栽培技术提供新的途径。

1.北五味子无性繁殖的意义

目前,北五味子种子园产种量少、良种严重匮乏的状况下,无性繁殖将成为解决良种不足、实现造林良种化的有效途径。了解北五味子无性繁殖研究的进展有利于其无性系的选育以及扩大生产育苗面积,为大面积人工栽培奠定基础。通过培育新品种,源源不断地为医药、保健、饮料等产品开发提供原料,形成一个完整的北五味子产业,造福于人类。

2.天然五味子人工改造栽培

2.1林地选择

根据五味子的生态习性,应选择向阳背风的山坡地,坡向东南或南向,坡度平缓的开阔地,或河谷两岸,上层林分郁闭度小于0.3,期间植被以小乔木、大灌木等疏生矮化的林木为主,通风、透光、向阳、土质肥沃、保水排水良好,并便于管理的地块,天然五味子生长良好,能正常结果。

2.2扦插繁殖

北五味子扦插生根较为困难,插穗对温湿度条件要求苛刻。北五味子的扦插育苗一般采用春插。4月上旬树液流动后,选取1年生枝条,剪成10cm长的小段用100ppm 的二号生根粉浸泡6h,然后用清水清洗后扦插在床土中,45d萌芽率达 87%左右。北五味子的硬枝扦播中后扣塑料拱棚有利于插穗生根夏季,以河砂为基质进行北五味子扦插繁殖试验表明: NAA(300mg/L) 对绿枝插条浸泡3min生根率达90.9%;IBA(200mg /L)浸泡24h和(2000mg/L)浸泡3min的硬质插条生根率平均分别为88.3%和85%。珍珠岩+草炭的基质对北五味子绿枝扦插的生根效果有明显影响,生根率可达82%以上。6月末7月初,北五味子半木质化嫩枝全光照喷雾扦插采用横埋扦插和选用ABT1号生根粉(50ppm),不仅提高生根率(73.6%),也可使其成本最低。全光照喷雾通过插穗叶面水膜的蒸发来降低叶面温度,继而降低了穗条内部的水气压,以确保插穗不致于因失水,灼伤而死亡。相反强光照可使插穗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以充足的养分促进插穗生根。因此,北五味子嫩枝全光照喷雾扦插技术为能够保存优良基因,大量培育优良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成为提高结实,速生丰产的手段。

2.3其他无性繁殖方式

要以走茎繁殖为主,北五味子地上部的枝条埋入土中后,能诱发不定根原基长出新根,使利用压条繁殖新植株成为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地下潜伏生長后,钻出地面成为地上茎,但在适宜条件下,茎尖在地下能够向前延伸。以4-5月,用离体压条(条长60-100cm),在类似扦插环境条件下进行,生根率较高。

2.4人工补植

天然五味子分布不均匀,补植后能充分利用林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补植最好用当地种源产的种子所培育的苗木,最好为2年生留床苗。地茎0.4mm以上,苗高大于25cm,根系发达,侧根数10条以上并有2~3个匍匐茎。栽植时可对五味子苗进行修剪,保留l5~20cm,剪去枯梢。栽植前要细致整地,达到熟化。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按常规造林方法进行植苗,栽后干旱天气必须浇足水。天然的条件杂草较多,补植的苗木要精心管理,当年要除草、松土,适当浇水防止干旱。

2.5选择和整理支架

北五味子人工改造栽培一般都要适当保留一些乔灌木供五味子缠绕,在没有树木地方可用竹竿或木杆做架。支架最好选择材质较硬、枝条横生、叶片小、长势不太茂盛的树木,以免与北五味子争肥、争水、争光,否则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在生长期乔灌木的叶子过于繁茂影响五味子生长时,要适当修剪树木枝条或适当对树干环剥抑制树木生长。

3.北五味子的技术管理

3.1施肥

在五味子生长发育的前期以氮钾肥为主,在生长发育的中期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在生长发育的后期应以有机肥和适当的氮肥为主。生长期追肥;每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萌芽期,追速效性氮肥及钾肥,把尿素和硫酸钾按3:1的比例混合后施用。第二次在植株生长中期(7月上旬)追施速效性磷钾肥,把磷酸二铵和硫酸钾按10:1的比例混合后施用,第一次20-62克/株,第二次30-62克/株。随着五味子年龄的增长,施肥沟与植株的距离要逐年加大,施肥量也要逐年增加。叶面喷肥浓度一般为0.2%。天然五味子人工改造栽培首先要选好地,有适宜的光照条件;重点做好补植、修剪和施肥技术工作。

3.2五味子的修剪

从植株进入休眠后2-3周至第二年树液流动开始之前一个月是修剪的适宜时期,在3月中下旬完成为宜。一年生五味子的修剪;当年苗留2-3个新梢向上生长,主蔓长度如果在架高以下,修剪时将上部未成熟部分剪掉即可;如果主蔓的长度在架高以上,剪留高度保持1.7-1.8m即可。修剪时,剪口离芽眼保持2-2.5cm的距离。五味子的修剪:上一年的延长枝是结果的主要部分,因结果较多,其上多数节位已形成叶丛枝,因此修剪时要在下部找到可以替代的健壮枝条进行更新。在主侧枝的交叉处,往往有发育良好体形较大的基芽,这种芽大多能抽生健壮的枝条,应注意保留利用。

3.3通风、透光

为了保证北五味子生长的通风、透光条件,要创造有利于北五味子生长环境,合理设计通风、透光道。其走向应根据地形而定,地形较平整的地块以南北向为宜,丘陵、山坡地可随地形而定。通风、透光道宽为1-2米,道间距为10-20米,每年6-7月份清理一次。

3.4合理密植

对过密的北五味子植株要适当减除,保留生长粗壮、株形好的植株。株行距保留在1.5-2米为宜,并以植株就近的天然支架作为攀附物。对植株稀少,密度达不到要求的地块,可进行人工补植,苗木既可用实生苗,也可用野生苗,随挖随载,带土移栽。

3.5采收与加工

载后4-5年开始大量结实,9-10月份果实呈紫红色时采摘,最好在晴天随采随晒。如遇阴雨天可想办法烘干。干后搓去果柄,筛净,挑出黑粒后既可入库贮存。

4.结论

综述所述,在北五味子扦插中,对影响生根的插穗选择部位、插穗木质化程度、采条时间等一些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组织培养研究中,对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外植体的选择,各阶段培养基的选择等方面的确定。此外,利用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培育北五味子植株也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的培养条件在生产中不断得到优化。由于组织培养过程中还会出现变异问题,因此,其苗木的生长情况也有待作大田试验后进一步得出结论。对北五味子快速繁殖技术生理机制的研究则较为缺乏,为使优良种质资源的繁殖数量和质量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这方面的研究应加强。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使北五味子资源得以持续开发利用,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繁殖手段,摸索一种适宜北五味子丰产的繁殖方法。

作者:于信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翻译商务英语论文下一篇:水产养殖外语教学论文

热门文章

繁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