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载体打造意义

2022-07-15

第一篇:活动载体打造意义

不断创新活动载体 全力打造社区关工

——谈街道社区在关工工作中的多样性

关心下一代培养接班人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始终不渝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今年5月份,建三江管局街道关工委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本辖区各居民委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中,对各居民委“关工领导小组”已做的工作、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事项进行了摸底,对社区的青少年的基本情况有了详细的掌握,为今后有效的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

今年,建三江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虽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有效办法和规律,注重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效。不定期的开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社区教育新理念;总结社区关工工作的经验教训。根据本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流动性大、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不稳定因素日渐显现,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工作方法与途径,有效地推进社区关工工作,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长,是目前我们关工工作者的首要工作。街道社区与“家”紧密相连,用家的理念关心教育下一代,会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找到家的感觉。同时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调研总结,根据建三江管局街道社区的实际情况,街道关工委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利用街道社区贴近居民、贴近青少年的优势,打造街道关工阵地。

街道社区作为青少年矫正的基本单位,街道关工委要联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开展“未成年犯亲情教育座谈会”对于已判决的未成年犯,即将到少管所服刑改造和社区矫正接受教育的未成年犯,在服刑前组织他们与家长进行座谈,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同时,注意发挥对犯罪分子所在单位、社区及亲属“三位一体”的帮教作用。建立一人一档和定期回访制度。建立未成年犯矫正档案,里面有详细的未成年犯罪的资料,和由其家长亲自签署的“亲情教育保证书”,并设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回访制度,对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辍学、流浪儿童,困难家庭未成年子女等这些特殊人员,设立登记卡,成立关爱团,确定帮教对象,用家的理念大力开展关爱活动,使未成年犯切身感受到社区“家”的温暖,调动他们接受改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弃恶从善重新做人,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减少被判处刑罚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发生。为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街道各社区立足现实,结合青少年的学习实际,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重点以开展专题讲座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办法制宣传橱窗,制作展板。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法律常识、进行传统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制舆论环境,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帮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打上了遵纪守法的深深印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在青少年教育中应大力开展传统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三江、热爱“北大荒”、热爱祖国的热情,从而使他们更加勤奋学习,立志成材,将来为建设美好家乡出力。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家庭,成为对青少年宣传、弘扬美德的重要阵地。

街道关工委和各社区居民委、学校把组织开展活动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对广大青少年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在社会上反响很好,如开展科普宣传及“大手拉小手”、“结对子”等活动。 对两考落榜生的关爱是今年关工工作的重点,抓好两考落榜生的培训。对两榜生进行家访调查,鼓励他们复读再考。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对他们进行就业前的培训。坚持培训与推荐就业相结合。对于两榜生的培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全方位培训。开办各种实用农业技术培训班。与农技、畜牧等部门配合开展技术讲座,提高青年科技素质,为务农及外出打工奠定基础。

二、以“五老”带“新兵”,打造街道关工队伍

“五老”队伍的建设是关工队伍建设的基础,“五老”队伍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本力量。面对离休干部年事已高,关工队伍需要补充新的力量的实际情况,采取宣传动员发动一批、先进典型带动一批、上门走访请出一批等做法,动员退休干部参与教育青少年、培养下一代的工作,不断扩大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五老”“十大员”的优势,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形式为青少年开办专题讲座、为未成年人和家长讲法律宣传知识。

发动区域内的 “五老”人员、干部和居民,大力加强社区“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由“五老”“十大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做到每个居民小组都有“五老”“十大员”成员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掌握青少年在校外的学习、行为情况,并与学校、家长及时沟通,工作做好工作;充分发挥“五老”网吧监督员的积极作用,加大对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和整治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社区与他们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向街道关工委反映,使之得到及时帮助解决。

“五老”以思想道德报告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校外活动辅导员,文明礼仪监督员,脱贫致富帮扶员,家庭教育指导员,捐资助学协调员,失足劣迹帮教员的身份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各个领域。是开展关工工作的一支基本力量。“五老”要经常深入到后街背巷,深入到居民家中,劝戒青少年不参赌,不吸烟,不酗酒,不看黄色书刊和淫秽光碟。同时,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制止家庭暴力、赌博等不文明行为。以老年人的举动,为青少年树立典范,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营造上一代关心下一代、下一代关心上一代的“双关”风气。

社区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志愿者座谈会,了解志愿者的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布置工作任务,使他们有方向有目的地做好各自的志愿者工作,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效。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又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建立社区家长学校。社区组织辖区学生家长,参加街道关工委举办的讲座,聆听老教师、老复转军人、老劳模等做《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的培训和《家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等辅导讲座,注意把社区家长学校作为提高家教水平的有效载体,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学校举办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家长培训班,启发家长为国教子,从而使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望子成才成人、报效祖国社会。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法》作为基本教材,普及家庭法律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家长进行重点培训,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他们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管理和法制教育的能力。

推广“青少年成长家园”等特色社区,全力打造“青少年成长家园”这一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结合社区实际,采取有效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把“青少年成长家园”不断扩大、延伸,使它真正成为同学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乐园,形成青少年互助、互爱、爱家、爱社区的氛围。创出特色关工品牌。同时,要进一步充实青少年的活动内容,活动主题。按照“教育为本、预防为主、从小抓起"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由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多措并举,学生就学和住校期间,校方应多关爱一点;学生放学或放假期间,社区关工领导小组应多关爱一点;学生回家期间,家长应多关爱一点。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同心协力抓。

进一步学习《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条例(章程)》。经常用关心下一代工作条例(章程)来指导实际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地进行,使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三、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净化环境,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

利用现有设施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好综合性活动场所,本着社区内外资源共享,实现一个阵地多种功能、一个场所多种用途,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积极推动社区内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学校、幼儿园的文体设施向社区开放,使现有的场地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全面开展学习雷锋、接受传统教育,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结合当前形势,从青少年成长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如“三德”教育培训班、科普知识讲座、法律知识培训班等。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抱负、理想与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信仰和人生观,组织收听收看电视广播。用黑板报、宣传窗进行宣传。占领每一块意识形态领域阵地。

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禁毒教育宣传图片,并在中小学举办普法教育讲座。通过开展法制教育,逐步培养起青少年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坚持弘扬正气,抵制邪恶,表彰先进,以人感人,引导未成年人积极上进。坚持面上与集中的原则,构建宣传教育机制。利用“六·一”儿童节、综治宣传月、“6·26”国际禁毒日等时机,开展集中宣传。针对未成年人特点,围绕治安防范、心理健康、“八荣八耻”等主题,举办自护培训、心理咨询等活动,营造人人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按照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对一个人说话就是在作宣传”的精神,见人多说文明话,多讲先进事,以树立正气。

督促社区关工领导小组成员,经常走访学生家庭,做好学生学习的督促反馈工作。在学校和家长中间进行调研,不断地为教育教学工作献计献策,拾遗补缺。

社区各居民委分别建立关心青少年工作内业制度,以组织网络、排查登记、工作记实、规章制度、信息反馈等五个方面为内容。将闲散重点青少年全部建立动态跟踪帮扶档案。

我们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总结经验,学习先进,实现社区未成年人零犯罪的目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少年兴则国家兴,关工委工作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我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的认识到,把特色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是学校发展的立足之本。为此,我校提出“走社团发展之路”的特色建设目标,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1、找准切入点,打造特色社团

新学年,我校除了对现有的?个社团进行整合、归纳、提升外,将充分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组织民间艺人进校园、家长助教等形式,把琐呐、编织、秧歌、石膏加工、抖空竹等民间艺术打造成学生喜爱的传统社团活动,让社团之花开遍校园。

2、找准发展方向,明确“二展四评”工作思路

学校特色建设紧紧围绕“厚德”办学理念,把“一校一品牌,一师一专长,一生一特长”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每学期举行“二展四评”活动。“二展”为:开展一次社团活动开放日,届时邀请家长进校园参观社团活动展示;开展一次社团活动作品展。“四评”即:

1、各社团每周评出一名“社团能手”;

2、各社团每月评出“一名社团之星”;

3、各社团每学期评出一名“明星团员”;

4、每学期评出一个“样板社团”。

3、建立长效机制,为特色建设保驾护航

成立社团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具体工作落实到人的“双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并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给予充分保证,学校各科室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积极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和推进“社团特色学校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一套能保障社团特色学校建设顺利、深入、持久开展的有效管理机制,让“走社团发展之路”擦亮砖舍小学特色品牌。

第三篇:创新丰富载体 打造铁军文化范文

铁军文化在这里闪光

通讯员:陶中原 任晓东

“铁军文化要具有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彰显先进性,为打造世界一流石油工程技术品牌提供强大的正能量。”近日,在钻井一公司召开的一场“擦亮铁军品牌、高扬铁军文化”的座谈会上,该公司党委书记姚泉河如是说。

用关爱凝聚人心

为了形成“公司以职工为本、职工以公司为家”的良性互动,营造浓厚的大家庭氛围,该公司持续开展了“我爱我的大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开通职工“热点连线”和职工“心声信箱”, 搭建起上下沟通的桥梁,及时解答和解决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96个,承诺为职工办实事42件。为一线钻井队更新野营房68 幢,购置炊事、洗衣、洗澡和饮水等生活器具1300多台(套),电视机、便携式播放机等文体器材900多台(件),购置各类书籍1.2万册。建立技师工作站,制定了技术、涉外、管理三类专家和钻井司钻选聘考核办法,拓宽了职工成长成才通道。公司对职工的关心关爱,换来的是职工对公司大家庭的无私奉献。40491钻井队在HH12P1井施工中,为了快速搬迁,早日开钻,平台经理王太红带领全队职工积极克服雨雪天气带来的困难,坚持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当设备搬迁安装调试完毕后,他在微博上写到:“这竖起的不单单是井架,而是中原钻井一公司的兄弟们在华北鄂南工区挺起的脊梁。”

用文字和影像记录心灵的震撼

公司井队职工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为了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追求,公司编写了《奋进的历程》《井队四季》《钻塔情》《钻工情》《来自基层的故事》等系列丛书,拍摄了《石油情缘》《铁军赞歌》《铁军柔情》《铁军壮山河》等DV短片,用文字和影像展示了一线职工战天斗地、以苦为乐的动人画面。40583钻井队在一次搬安中,风沙遮天蔽日,职工吃的都是“黄沙盖饭”,刚刚端出的白米饭,一阵风吹过来就落上一层细沙。该队青工岳跃英用朴实的语言写了《柳林战风沙》,在公司ERP上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大家都为一线职工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用典型竖起一面面旗帜

公司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分不同层次和类别选树了“小诸葛”——项目经理的典型,“五高”——优秀党员的典型,“老黄牛”——平台经理的典型,“行家里手”——技术人员的典型,“我们最佩服的人”——岗位工人的典型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公司苏丹市场的陈良民只有高中文化,但是他刻苦钻研,自学成才,能够修理进口的柴油机、钻井顶驱等先进设备,既保障了日常钻井生产,又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被大家称为玩转洋设备的“土专家”。东北项目部经理杨绍刚一手抓市场,一手抓技术,一心扑在井眼上,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50707钻井队在城深7井施工中,由于地层坚硬,造成起下钻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卡钻。杨绍刚通过采取加白油等措施,成功防止了井下事故的发生。这口井施工完后,甲方监督竖起大拇指赞叹:“这个老杨真有几把刷子!”

第四篇:远程教育:打造“富民党建”的新载体

——江苏省宝应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进纪实 杨启波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去年以来,宝应县按照“高起点谋划,规范化建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止目前,除省市规定的镇机关和行政村全部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外,宝应县还根据工作需要和农村党员实际,将站点向工业集中区(园区)和社区延伸,共建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313个,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

精心组织:牵头抓、协同抓、主动抓

宝应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把远程教育作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专门成立了16个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宝应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日常工作,确保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双保证。

各镇也把远程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将任务逐一细化落实到村和社区,并从符合条件

1 的“两委”成员中明确专人担任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统筹做好远程教育的站点建设、组织管理和教学培训工作,从而构筑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相关单位协同抓、镇村两级主动抓的良好格局。

站点建设:统筹化、阳光化、规范化

场所建设统筹化。充分整合运用基层党组织的现有资源。2007年对42个村部进行了改造,今年又组织了第二批村部改造,安宜镇党委还对刘堡等6个村部进行了集中新建,使播放场所面积得到了保证。对于个别村部条件比较差的村,在村部改造前,就选择便于党员群众集中学习的学校、企业的会议室作为播放场所,确保每个村都有固定的学习站点。

设备采购阳光化。对新购设备全部委托县政府采购中心进行公开招标,宝应县远程办根据省市远程办的意见,组织县广电、电信部门的技术人员和政府采购中心的同志共同制作了标书。整个招标过程由县纪委全程跟踪监督,努力达到公开、公平、公正要求。

站点配置规范化。按照“电信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电脑+电视机”模式,宝应县为每个站点都配置了远教设备。对前期投入的29寸的彩色电视机和村现有电脑,还专门邀请省市远程办的技术人员来宝应进行可行性认证,并对部分电脑进行了升级,确保达到规定要求。积极组织技术人

2 员深入村(社区、企业)做好安装调试工作,对射阳湖柳树村等一些边远村,县广电局还新架设了专线,确保“两网”到位。对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有线电视信号、电源安全等问题,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办公,及时消除故障和隐患,做到方案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目前,宝应县313个农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已通过省市远程办的技术验收,全部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

业务指导:手把手、面对面、点对点

为了使农村远程教育网及早投入正常运作,基层党员干部及时掌握网络基本运用,宝应县立足会开机关机、会上网浏览、会操作软件、会下载观看的“四会”要求,坚持站点建设与人员培训同步进行。

“手把手”教。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宝应县对每个镇均安排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跟踪学习。对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管理员现场教授了应知应会内容,使其掌握基本操作要领。

“面对面”讲。全县站点分片在安宜、柳堡、范水等镇办了8个现场培训班,集中授课、操作演示和现场答疑,对计算机操作、站点软件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适时互动,使全县332名管理员初步掌握了远教设备的使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还组织

3 有关技术人员,按照操作步骤的顺序组织编写了简便易行、易学易懂的培训教材,努力让大家做到一册在手、操作无忧。

“点对点”通。向站点管理员全面印发了市、县、镇专业技术人员的电话号码。并借助网络载体,创新设置了现代远程教育QQ群,着力为基层党员群众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释难答疑。

教学管理:严要求、细安排、有针对

为强化教学管理,宝应县还制定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系列管理制度,对站点管理、人员职责、设备维护、教学培训、信息反馈等作了明确规定。制作了《宝应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学习活动填报表》、《宝应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信息反馈填报表》、《宝应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考勤簿》等“两表一簿”,要求各站点在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时,及时填写上报。

积极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按照“少用晴天、多占雨天,少用白天、多占夜晚,少用农忙、多占农闲”的原则,采取符合农民群众习惯的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努力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存在文化程度、专业户类型和不同学习需求等情况,根据下载的远程教育节目预告单和课件,组建不同学习小组,开展订单式教学,有些党员干部和群众还根据个人需求和爱好,自主选择节目

4 进行收看,开展自助式教育。在学习对象上也进行了区别对待,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党员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远程教育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富有成效。

自宝应县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面建成以来,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已逐步展开,越来越多的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在从现代化网络媒体中学习了解到了新知识、新政策、新技术。我们相信,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富民党建”新载体,一定会在宝应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委组织部 邮 编:225800 联 系 人:杨启波

联系电话:0514—88129181 88282558 电子邮箱:byzzbzzkyqb@163.com

第五篇:努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载体 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

才队伍

——省属企业人事人才工作创新论坛典型发言

发布时间:2008-06-26 10:05:18

访问次数: 42

编者按: 6月5日至6日,省属企业人事人才工作创新论坛在杭举行。作为省属企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具体内容之一,本次论坛围绕省属企业的人事人才工作及其创新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省交通集团被确认为省属企业人事人才工作开展标杆企业,在论坛上作了典型发言。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努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载体 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省交通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载体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引领集团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型企业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几年来,集团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总资产从不足300亿发展到现在1000多亿,员工从9000多人发展到近18000人,产业从单一的交通扩展到酒店、金融、房地产、贸易、科技等领域。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人才的数量、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急速增加。人才队伍的建设已关系到集团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集团公司于2004年7月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确立了人才强企战略,制订了《2005-2007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了建设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四支队伍的目标,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总量目标、素质目标、制度建设目标和各项对策措施。同时,出台了“169拔尖人才”队伍选拔、人才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等与《规划》配套的三个办法,确保《规划》得以有效实施,为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集团公司拥有各类人才9646人,占在岗员工数的55.2%;大专以上学历7646人,占在岗员工数的43.7%;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2519人,占在岗员工数的14.4%;享受省部级和厅局级各类荣誉的高层次人才29人。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与集团公司一直以来注重搭建人才平台,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是分不开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实施“169拔尖人才”计划,着力打造一支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名师名家队伍。为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步伐,集团公司从创新培养载体入手,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孵化器”建设,提出并实施“169拔尖人才”计划,较好地推动和促进了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169拔尖人才”计划是指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培养造就10名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权威和领先水平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带头人;60名在公司系统内具有较大影响,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尖子人才;900名在本单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水平、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的年轻优秀人才。“169拔尖人才”的选拔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办法,严格经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单位公示和审批公布等程序。同时,对入选的“169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考核制度和业绩档案,加大培养开发力度,在政治待遇、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计划实施三年来,已选拔培养了各层次人才共941人,这些人才,坚持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在推动管理创新、攻克技术难关、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安全运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通过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已有多位169拔尖人才成长为省内外有较高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有多位人才被科研机构和院校聘为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例如,2004年我们从江西省引进了一名公路桥梁工程方面的高级人才帅长斌,将他选拔为第一层次的“169拔尖人才”。在他入选“169拔尖人才”后,集团公司根据他的专长和特点,进行了重点培养:2005年委派他到浙江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在世界高难度跨海大桥建设中发挥作用,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管理能力;2007年又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台州甬台温和台金高速公路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给他提供了更宽广的事业舞台。同时,采取一人一策的办法,妥善解决其住房、家属工作安排等实际问题;优先考虑安排其出国考察、推荐评选各种奖励,极大地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他主持承担的“浙江省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跨海大桥)可靠性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托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研究的“柔性浮式防船舶碰撞系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成功将智能交通视频交通事件检测系统应用到高速公路隧道管理中,等等,用优良的科研和管理成果,努力推动交通科技事业向国内外先进水平方向发展。由于业绩突出,他被评为全省交通行业“28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同时申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经公示结束。

二、举办“高师”论坛,着力打造一支有科学精神、有创新思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集团公司目前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98人,这支队伍成为推进公司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越来越多,很多问题急需破解。集团公司立足现有人才队伍实际,决定通过举办“高师”论坛的形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发挥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和聪明才智,着力破解各项工作难题,同时,通过论坛激励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不断进取,创新创业,多出成果。从2005年起,公司每年举办一次由全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的人员参加的“高师”论坛活动。论坛以创新创业、推进发展为指导思想,每年结合企业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确定相应的主题,在集团范围内征集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在各个层次广泛开展学术讨论,并通过层层选拔和专家评审,挑选优秀成果代表的作者进行论坛主题演讲。集团公司上下非常重视“高师”论坛,董事长每年出席论坛并致辞,总经理主持论坛,集团公司和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充分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各子公司每年都能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积极组织,发动全体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参与,有的还创立了本单位的论坛,掀起了办好论坛、出好成果、抓好队伍的高潮。“高师”论坛着重引导企业立足科学发展,加强科学管理,着力自主创新,提升人才的科学创新能力,既促进了一批科研成果和创新项目的形成,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人才的成长和科研成果的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近三年来,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五百余篇科研论文,参加论坛的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和论文被编辑成书在社会上公开出版发行,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应用发挥了作用。目前,高师论坛已经办成了公司的一个知名品牌,不仅扩大了对外影响,而且在公司内部形成了各类人才竞相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丰富岗位培养手段,着力打造一支技艺娴熟、富有活力的技能人才队伍。一线生产技术工人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公司创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公司有一线生产技术工人8889人,这支队伍的培养关系到公司的发展大计。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大军,公司专门研究出台了《加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了分层次、分工种的技能人才培训机制。针对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利用公司培训中心的平台,集中培训,交流经验,提高管理和技能水平。针对一线收费员,委托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省公路技师学院、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技能鉴定中心等院校和专业机构开展技能等级鉴定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针对各类工种员工,充分发挥各子公司的主体作用,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攻关、创新创效等形式,强化岗位培训,促进岗位成才。公司每年都选定1-2个工种,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发现和选拔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同时,积极探索岗位首席制,在关键岗位和工序设立首席职位,选出一批“首席班组长”、“首席技工”等,进一步培养技能领头人,发挥其带头作用,更好地带领技术工人投入生产经营中去。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技能人才队伍的技术水平、敬业精神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生产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生产安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依托项目建设和科研机构,着力打造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集团公司为广大科技人才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宽广舞台,特别是在实施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推动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与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有效结合方面作出了努力。公司把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放到项目建设一线去经受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科技含量。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是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项目建设难度世界罕见,特别是在建造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这样世界级大桥的时候,造桥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显得尤为突出。为此,公司选派和引进了一大批桥梁、船舶、海洋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和精英,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技术合作,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不断解决技术难题,确保大桥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工程项目已经和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有58项,有相当一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有些科研课题和创新技术开创了桥梁建设的先河。这些成果,凝聚了科技人才的心血和智慧,有多位优秀人才通过项目建设这一平台突颖而出,成为桥梁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佼佼者。公司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借智借力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浙江大学进行战略合作,成立了“企业发展和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发挥企业的产业和资金优势,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在项目研究咨询、EMBA人才培养、高层次学术讲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与交流。为加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集团公司研究成立了科技咨询公司,通过科技咨询公司这一创新平台,把公司内部一批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集合起来,建立科研攻关小组,研究公司当前在技术、管理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近三年来,集团公司科技人才队伍依托项目建设和科研机构,争取到厅局级以上科技项目35项,超过2000余万元的科研项目经费,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效应日益明显。

五、创新激励机制,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我们把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充分调动各类人才投身于公司建设发展的主战场。为激发经营管理人才创造优良业绩的积极性,公司研究建立了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保障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在实践中很好地起到了激励经营者的作用。为不断激发各级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设立人才奖励专项资金,每年拿出适当比例的经费,表彰在各自岗位上创新工作、做出突出业绩的各类人才,近年来已奖励各类人才150余万元,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深造、培训开支400余万元。为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业、推动发展的作用,优先考虑评先评优、入党晋级、选拔任用,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在出国深造、学历提升、职称评审、技术攻关、课题立项上,优先提供机会和搭建平台;保护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真正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要求落到实处,使他们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赢得尊重的荣誉感。建立了急需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允许企业按与引进人才双方约定的方式灵活解决住房等问题,允许企业对引进的人才,在薪酬、待遇等方面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办的特殊政策,这一政策对大力引进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才是企业兴衰之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省交通集团公司将继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焊割操作安全口诀下一篇:哈尔滨市小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