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学事业单位决策提供的有效信息不足,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导致资产价值普遍虚增,成本核算缺乏相应规范和配套制度等。据此财政部、科技部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工作,对原《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诸多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论文 篇1:

试行科研单位新会计制度的若干看法

摘 要:本文分析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稿)(以下简称《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原则,并对其试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看法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自1997年颁布以来,对指导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推动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和科技体制的不断完善

,原有的《财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事业单位元财务管理需要。财政部、科技部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了《财务制度》修订工作,并成立了《财务制度》修订小组。

对《财务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笔者在对《财务制度》和科研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进行对比的前提下,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现状及发展需,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的先

进性和不足之处。

1.科研单位新会计制度修订背景及施行必要性分析

1.1适应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分类等改革在内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这些改革对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支付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

促使单位财务管理重心由预算内外分别管理转向全面预算管理,对科学事业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1.2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目前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业务类型单一,主要是面向国家需求开展公益性的科学研究活动。目前,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重点也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

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适应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和统筹财务资源的需要

目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将不仅限于记账及核算,更重要的是规范单位运行机制,并为单位统筹财务资源、重大经济决策和科研项目管理等提供支撑。

2.新会计制度的优越性

2.1弥补了《财务制度》中会计核算实务的缺陷

现行《财务制度》存在会计核算实务方面的缺陷,体现在会计核算处理方法的不合理,例如:如,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只需要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不认固定资产贬值,购置

固定资产的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无形资产的核算,缺少科学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多数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不做入账处理等。

科研單位新会计制度中对会计核算实务进行了更深刻的考虑,例如:明确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求,包括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和方法;提出了无形资产

管理和计价标准如“自行研究开发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按照名义价值计价并单独反映”对自行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管理能够为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开展项目验收和实施绩效评价提供了

支撑。

2.2对财务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规定

目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往往忽略了自身的管理和决策责任,且管理决策能力低下。这体现在:一)财务机构设置独立性的缺失,一些财务机构直接设置在业务部门中

;二)财务部门只负责“会计核算”而没有真正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对资金的统筹规划能力较低;三)不能积极参与单位重大经济活动和科研项目的决策;四)不能积极

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经费的审核。

对于此,科研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增设了“财务机构及其职能”,其中明确了科研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能,提高了财务部门的管理地位,强调了“具备一定规模的科学事业单位

应当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参与单位事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

2.3改进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现行的《财务制度》中并没有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地位、重要性进行强调,而科研单位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科研项目经费,因而应强化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明确其管理目的和

管理责任。

新会计制度明确了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责任主体——科研事业单位,同时,明确指出了科研单位预算与科研项目预算之间的关系。对项目经费的支出管理指出了明确的规范和

准则。

3.新会计制度的不足

虽然我国科研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与现行《财务制度》相比有了更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成本费用管理”、“财务机构职能”、“项目经费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更系统和更明

确的规定。但是细看新会计制度仍会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3.1不适应科研事业单位多元化发展需要

虽然目前,我国多数科研事业单位业务相对单一,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相信科研事业单位将面临更丰富的业务类型和盈利渠道。新会计制度虽然已经具备一定

的前瞻性,但仍然不能适应科研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在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规避和处理,多元化业务的经营等方面尚未涉及,缺乏对科研事业单位未来多元化

发展的指导。

3.2不利于会计信息的比较和分析

科研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就科研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做出了明确的、科学的部署,但是并没有指出其中与其他行业会计制度相通和相近的条目,这影响

了科研事业单位跨企业、跨行业的会计信息比较。虽然不同行业的业务类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有时仍对同行其他企业和其他行业的企业有着较高的借

鉴价值,新会计制度并没有充分重视对这一问题。

3.总结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财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求,试行科研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势在必行,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新会计制度在完善会计实务、

规范财务部门职能和改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可见新会计制度的施行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是,就科研事业单位目前发展需要来看,新会计制度仍然存在

一些不足,笔者在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期望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毛新述、戴德明.会计制度改革、英语稳健性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9(12):46

[2] 张云、刘海芳.会计文化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与重构研究——从会计制度改革的视角探讨.[J].天津大学学报.2011(3):211

[3] 张彦霞.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商情.2011(31):14

[4] 王超.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完善.[J].现代商业.2010(9):231

作者:王艳华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论文 篇2:

关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内容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学事业单位决策提供的有效信息不足,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导致资产价值普遍虚增,成本核算缺乏相应规范和配套制度等。据此财政部、科技部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工作,对原《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诸多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文章就其中几点重要的修订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浅谈了相关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管理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事业单位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而现行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自1997年颁布以来,已实施十五年,在此期间,我国的财政和科技事业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初步建立,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现行财务制度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为了考虑科学事业单位管理和决策需要,真实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明确成本分摊的原则、内容和范围,提高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促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财务制度保障。据此财政部、科技部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工作,对原《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诸多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版的研读,感受到国家对于科学事业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其中的修订内容有几点思考如下。

一、关于增设第二章财务机构及其职能的思考

1.科学事业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具备一定规模的科学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独立于业务部门的财务机构。在事业单位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许多科学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的重视不足。有的单位负责人与财务部门离得十万八千里,极少沟通;有的单位的财务部门干脆就设在行政办公室内部,毫无独立性可言。财务部门如果丧失了独立性,可以不夸张的说:“轻者被掣肘;重者被挟持”。而这次《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内容增设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它所强调的就是单位的财务活动应该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集中管理。明确了财务机构的管理体制是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的集中管理,而不能归属于其他任何部门或是任何人。设置上强调的独立性更是对管理体制的一种维护,一种加强,从体制上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机构的设置做出了规范性的指导。

2.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参与事业单位发展计划的制定和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组织预算编制和执行,统筹单位的资金配置;负责会计核算,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真实、完整编制财务报告;落实单位财务管理的其他任务。按照以往的惯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主要作用就是会计核算。把上级拨付的款项分门别类的入账,按照预算规定支付;将各类业务登记入账,年终做好决算报表;按财政要求设置好基本账户、专用账户、零余额账户,及时对账,做到账实相符等等诸如此类的工作。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分离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科研单位事业的发展壮大,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财务管理的作用应该不仅限于记账及核算,而是要加强对单位资金的统筹能力,不仅要参与单位事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还要参与科研项目预决算的编制和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审核监管。这些要求强化了财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有利于发挥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的作用。其实财务部门的工作可繁可简,作用也是可大可小,就看领导怎么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财务部门将上述职能落实到位,通过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就会大大促进单位资金运营能力、监管能力、协调能力,成为领导真正的高参,将财务部门由一个普通的职能部门上升到决策管理部门的高度。

二、关于不再单独列示自筹资本建设支出的思考

“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是核算事业单位经批准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的资金。该科目设置最大的弊端就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不够。“结转自筹基建”只能反映自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的规模,预算内拨款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要在基建账簿中才能得到反映,无法列作单位的资金支出,从而导致预算单位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的反映基本建设的收支。另外独立管理基建的财务实施效果不佳。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会发生一些相关的债权债务,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结算完毕,这就会造成资金管理和财务结算上的混乱。

鉴于多方面的考虑,《修订稿》在支出及成本费用管理章节中不再单独列示自筹资本建设支出。一是将基建财务纳入单位财务总账以后,与基建相关的收入与支出,无论其经费来源,均在单位总账中体现,自筹资本建设支出已无单独存在的必要;二是即使需要核算自筹基建支出,也可以在“事业支出”的“项目支出”中下设“基建项目——自筹资本建设支出”,而无需在“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其他支出”之外,单独设置“自筹资本建设支出”。这样既可以完整地披露基本建设经济活动的绩效目标、效果、管理等方面的会计信息,又能避免造成建设项目投入管理目标不明、责任不清、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的后果。

三、关于明确了成本费用管理的有关要求的思考

由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常常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另外还经常存在每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大修理的年度,根据收付实现制将修理费直接计入支出,造成当年支出增大,结余减少;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这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虽然经营性业务要进行成本核算,但由于两种业务通常混杂在一起,费用难以合理分摊,成本的核算极不准确,这既不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也不能使预算内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鉴于旧制度的种种弊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版理顺了支出管理与成本费用管理的关系并作出了明确的阐述:首先支出管理的有关规定是在收付实现制下以财政预算管理为主线做出的;成本费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是在权责发生制下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作出的。其次支出是资金的耗费和损失,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无形资产摊销等非资金形态的耗费和损失;成本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和损失,包含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无形资产摊销。最后,支出管理是必须实施的,成本费用管理是可以选择的。单位须在进行支出管理、满足财政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下,辅以进行成本费用管理。对于成本费用核算的具体考虑,一是明确了成本核算对象,二是将成本费用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三是明确了推进成本核算的方式。在当前形势和要求下,成本费用核算仅作为单位内部成本费用管理之用,既不影响财政预算管理,也不影响科研项目专项经费收支管理。既突出了成本费用管理的导向性,也更加清晰地体现了财政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不同要求。

四、关于明确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管理要求的思考

(一)固定资产折旧

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它的弊端就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账面价值与现时净值会逐渐背离,造成虚增净资产;二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提取折旧,而是提取修购基金,且除少数具备条件的单位比照固定资产折旧办法提取修购基金外,大都依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以收入为依据计提修购基金并不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损价值。这种核算方式由于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业务活动成本相应也不包括折旧费用,导致成本核算不完整。

而《修订稿》明确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和方法。单位所有固定资产﹙标本、文物、陈列品、图书和动植物除外﹚,无论其购置经费来源均进行资产折旧,以反映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计提的折旧冲减固定基金,实行成本费用核算的,还应当同时将折旧计入成本费用。条件成熟时,可以通过成本费用核算对折旧进行补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既能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又能真实的反映成本费用的情况,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二)无形资产管理和计价

目前科学事业单位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不完备,缺乏严密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导致大量该类无形资产没有入账,有少数单位即使人账,但在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成本管理不重视,其核算方法、核算程序等严重弱化,难以适应无形资产较为复杂的确认、计量、核算等要求。另外许多科学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转化利用率低,有些科技成果研制出来后,既不积极转化为生产力,又不向社会推销,浪费了社会的有限资源。

《修订稿》针对这一问题,规定“自行研究开发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按照名义价值计价并单独反映”,既能较为准确地统计和反映此类无形资产的数量,也能够为有关部门开展科研经费支出业绩评价提供支撑。

五、关于新增科学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内容的思考

科学事业单位的核心业务是科研,其主要收入来源也是科研项目经费。由于国家对于科学研究给予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因此科学研究单位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科研项目,每年以课题和项目的形式下拨的科研经费也在逐年递增,部分科学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已从过去的单一渠道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而课题经费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就日益突显出来。事实上,不少科学事业单位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表现积极,在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做得相对不足,与之配套的法律规范、权力监督机制却不能及时有效跟进,造成资金使用管理薄弱,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修订稿》强调除规范单位的财务管理外,还应重点加强科学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和使用的约束机制。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管理、科研项目经费年度报告和决算、科研项目经费监督与检查四个方面明确了单位的管理责任,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地位和重要性。

六、结束语

总地来说,这次《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修订以放眼未来的战略眼光,从理论上起到了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在内容上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大众中去的科学发展观,诠释出实事求是、服务于民的宗旨。它适应了公共财政管理各项改革的要求;适应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的总体要求;适应了科技体制改革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要求;适应了科学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和统筹财务资源的需要。必将对规范和推动科学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科委.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R].2012.

2.事业单位财务制度[R].1997.

3.魏乾梅.《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创新的几点思考[J].会计研究,2009(4).

作者:吕赫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论文 篇3: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文献综述

【摘 要】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弊端不断凸显,难以满足事业单位运行的需要。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历程,对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进行总结,并为相关部门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改革 对策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历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事业单位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伴随这种巨大的变化,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经历了多次的改革。2000年我国《会计法》正式开始实施,随后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及准则也开始实施,在2006年得到完善,从2006年开始我国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从此,我国会计制度走出了与会计国际化接轨的重大一步。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适用企业会计制度。

一般认为事业单位拥有以下特点:1)依法设立。事业单位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成立,或依法登记。2)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建立主要功能在于为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教育、科技、卫生等服务。3)非营利性。事业单位非盈利体现在不直接从事生产和销售,虽然有一部分营业收入,但是不用于分配,并且大部分经费来自于财政拨款。正因为这些企业不同的特点,事业单位会计不能完全采用与企业一样的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最早可追溯至1966 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88年9月19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财政部颁布了《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直至1998年。我国事业单位现在执行的会计准则是财政部1996 年10月颁布并于1997 年1月1日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财预字﹝1997﹞288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1998年就得到了初步确立并适用至今。财政部于2009年发布了《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和《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这也意味着我国已经正式揭开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序幕。2010年12月,财政部会同卫生部修订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和《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制定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财社[2010]307号)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财会[2010]26号)。2011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印发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会协[2011]3号)。为确保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院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财政部发布了《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将有关新旧制度衔接的事项着重强调,并且,该规定由各级财政部门转发给各基层单位,各地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按照规定做了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2012年2月,财政部拟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3月份开始进行意见汇总工作。由于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适应新情况和新变化的需要,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二、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步调不断加快,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很好关注,致使企业会计制度得到很好的完善,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然而事业会计制度却一直滞后于社会的需要。事业单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其核算监管的要求。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相关专家学者对此也作了相应的研究。王守贤(2012)认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存在以下不足: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存在问题;基本建设会计与单位会计核算分离;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等。黄利红(2012)认为事业单位会计存在以下不足:会计理论不全面;制度不一;核算问题;会计报表问题。朱德芝(2012)认为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存在很多弊端,比如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财务收支,容易产生舞弊行为;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不能有效预防财务风险;不利于实施绩效评价和单位内部效率的改进。因此他认为我国事业单位核算基础有必要引入权责发生制。王靖(2012)认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四方面的不足:现行会计核算基础存在不足;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够准确;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缺陷;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不完整。朱红(2012)则认为事业单位存在以下问题: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问题;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失真;会计报表信息不够准确;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赛军(2013)则认为我国事业单位存在以下问题:“小金库”的问题;预算的问题;会计核算基础的问题。除此以外,他还认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还需要面对会计报告体系方面的问题。詹阔娣(2013)认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缺陷在于:会计核算的基础不足;科目设置不全面;会计理论不全面。杨鼎新(2013)在其发表的题为《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之思考》的论文中则认为事业单位为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首先在核算基础方面,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经常存在每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只能在实际收到付款单据时按付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购入的材料物资,显然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成本、费用的核算不准确。其次在会计核算方面,固定资产核算问题;无形资产核算问题;事业单位结余的问题。最后在会计报表方面存在问题,会计报表体系不完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问题等等。

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从以上专家学者的观点不难发现,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制度存在以下几个大家公认的缺陷:1)事业单位会计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不能够满足当前飞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不能满足事业单位核算的需要,3)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4)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不完善,5)事业单位会计内部审计和监管较为薄弱。

三、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对策

面对日益突出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弊端,专家学者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对策,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核算基础、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告、内部审计、以及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策。

熊政德(2012)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提出: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对会计内控的教育;强化会计监督审计;做好会计的每项基础工作。朱红(2012)在其论文《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未来改革方向研究》中则认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核算体系;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对事业单位结余进行改进。李红梅(2012)面对事业单位会计缺陷提出三点对策:建立一套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权责任发生制的有效引入;改变以往的固定资产审核方式,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算。戴英伟(2012)则认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需要遵循市场化的需要,坚持经济适用原则,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发展需求。金光日(2012)认为事业单位会计应该从以下几点加以改革:构建权责发生制预算体系;加大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重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朱英娇(2013)则认为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事业单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强化预算管理;对会计预算进行改革。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创新观点。但是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1)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法律法规,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活动;2)重视事业单位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3)合理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4)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5)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报告;6)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展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必须慢慢融入到市场经济之中。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与一般企业不同,也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完全适用企业会计制度。加之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偏爱于研究社会背景大变动下的企业会计制度,而很少把目光适当转移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研究上。但是这一问题,随着我国陆续颁布的相关事业单位法律法规,给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一个研究的导向。近年,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亦或政府和事业单位都越来越关注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方向和相应的措施。随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建言献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些难点都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朱红.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未来改革方向研究[J].财务会计,2011,(07):33~34.

[2]李红梅.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初探[J].会计师,2012,(08):29~30.

[3]戴英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综述[J].财务会计,2012,(07):15~15.

作者:王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营销策略旅游形象设计论文下一篇:中等养殖专业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