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当代美术论文

2022-05-0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发展现当代美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同时审美情趣也得到一定的提升。社会设计行业以及广告行业为确保当代美术作品能够更加直接地联系人们精神世界,逐渐加强了传统图案元素的运用,进而实现美术作品内容以及精神实现多元化发展。

发展现当代美术论文 篇1:

楚美术造型图示对湖北当代美术创作的影响

【摘要】湖北地处长江流域,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继承了绚丽烂漫的荆楚文化,滋养出精彩纷呈的湖北当代美术。楚美术夸张、抽象的造型,飞扬流动的纹饰,辽阔深邃的空间感,超越模拟的意象性,艳丽、繁复的色彩,自由、浪漫的精神等等,深深地影响着湖北当代美术创作。湖北当代艺术家自觉地从楚美术中汲取灵感和题材,结合个人感受和时代精神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精品。

【关键词】楚美术;造型图示;湖北当代美术创作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楚美术造型图示的湖北当代美术创作可行性路径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B2020348)”。

从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以来,大量楚文物出世,这些楚文物为大家展现了奇丽无比的楚美术面貌,它那充满自由、想象的艺术样式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带有独特风格面貌的艺术品是属于这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皮道坚认为,古代艺术中的向往追求精神不断昭示和激励着后来的人们,而集中表现在各民族艺术中的想象力天赋和创造才能,则总是给后来的创造者们以无穷的启迪[1]。比如本文所要讨论的楚美术对湖北当代美术创作的影响,这些艺术之间所表现出的联系、碰撞成为本文的关注点。

一、楚美术造型图示特征

楚美术的造型图示主要体现在漆器、青铜器的造型、纹饰以及丝绸、帛画上,闪耀着夺目的艺术光彩。它们的造型、纹饰、色彩、空间感都显示出创造者们卓越的创造能力,展现出流畅、瑰丽,富于抽象的形式美感。

楚漆器艺术具有空灵、奇特而繁复的艺术风格,“楚漆器在造型手法上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将幻象与真相交织、抽象手法与具象手法并用”[2]。表现出模拟自然物象又不囿于自然物象的艺术思致,具有超模拟的意象特征,这些楚漆器艺术品可以称之为超越模擬的视觉形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整体上具有抽象意味,局部参照现实物象进行加工,但是,即使是具象的事物也并非对现实对象的完全模仿,而是具有个人的主观感受的超模拟状态。另一类是整体具象明确,局部表现则夸张、抽象。形中之形,象中之象是楚漆器抽象构成意识的又一体现。

楚漆器造型意识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是运用大量流畅、动感的曲线来组成物象和结构画面,这种流畅的曲线传达出更为活泼生动,也更富于变化的运动感和律动感。“镇墓兽”中鹿角的向上升腾感创造出无限广阔的意象空间,这种超脱感与运动感与楚人对生命形式的爱好、对生命活力的崇尚有关,也与楚艺术那种上天入地、游目骋怀的流观审美方式有关,体现着一种富于想象的民族气质和宏大的宇宙苍穹意识。“楚美术轻灵升腾的造型与辽阔深邃的空间感相结合,关注和向往的是我们头上的星空”[3]。

楚美术独特的造型意识还表现在这些器物的图式纹样上。漆画、帛画上的装饰图案造型生动灵巧,常常将现实生活中的物象分解、打散,从而重新构成一个新的艺术形象和审美空间。“楚帛书”中那些造型怪诞的神灵像是将现实物象夸张变形后再作超现实的组合,采用兼体造型的手法构成。具有装饰性的动物纹样多由传统的纹样进行变形、分解、夸张之后,又重新根据表现的需要组合起来。在装饰纹样中,楚人尤爱使用凤形纹样,这与楚人的祖先崇拜有关。楚人认为凤是祖先祝融的化身,以凤为图腾,因此画面中的凤纹占据主导地位,凤鸟形象数不胜数。

楚美术图示中所表现出来的色彩特征亦十分明显。“楚人习惯以红黑二色的强烈对比为基调,再敷陈五彩,整体以暖色或以偏暖色调为主”[4]。漆器中深沉、庄重的深色与亮丽的浅色形成强烈对比,追求艳丽、鲜明、繁复、华美的装饰效果。

总体上讲,楚美术那“未隔断原始思维脐带”的艺术,在造型图示上以意象性为主,重视对自然物象的再创造,不是对真实物象的再现,是将想象中的东西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与当代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皮道坚说:“楚绘画中的艺术图像多漂浮在无边无沿、无法度量的幻化空间里”[5],其表现出来的辽阔、深邃的时空感散发出浓烈的神秘气息,充满无拘无束的艺术想象,是精神自由的艺术,具有浪漫色彩。事实表明,楚艺术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正在影响着21世纪的湖北和中国。

二、楚美术造型图示的当代重构

湖北当代美术创作从楚美术造型、图示中实现对“传统”的借鉴与吸纳,并且深层次的把握文化精髓,在学习优秀的楚美术基础上“化古开今”,创造出属于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色,进行持续不断的创作、创新。

(一)造型、纹饰转译

周韶华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隔代遗传”的理论,倡导在绘画创作中吸收中国古代的优秀资源,如汉唐秦楚,甚至春秋周殷,直至仰韶文化的源头活水。他的作品凸显图示给人的视觉震撼,追求整体气势与激情,追寻已经失落的中华文化大美,表现自我的大气势、大视野、大格局以及天人合一、天地人和的大美精神。他的《荆楚狂歌》系列组画,表现楚人与宇宙无间、同天地和合的文化意识,将楚美术无拘无束的宇宙观、生动的想象力、恢诡谲怪的意趣、艳丽稳重的色彩,极尽描写,传达出强烈的时空意识和民族精神。通过对楚美术中造型图示的“挪用”,与楚文化沟通、对话,开辟出全新的艺术语言,以现代姿态传递古代文化范式的内在审美精神。在《力扛钟鼎》作品中,他将楚青铜器与历代图案相结合,传达楚人举国一致的坚强意志;《九凤朝阳》中对凤鸟形象加以运用,表现出“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境界;作品《幸福的使者》是对楚文物凤鸟双联杯的局部放大,显现出凤鸟给人类赐福的意味。

徐勇民水墨系列作品《楚世家》,主要是以楚国青铜器与漆器上的纹饰、形态为原型进行创作,画面中有编钟、漆器、汉唐画像以及其他的楚文物纹样的摹写。徐勇民的作品带有某种精神意象和某种绮丽的美感,注重挖掘图像背后的文化关联,把楚美术图示所表现出的艺术精神加以提炼,从而形成当代图像场景。

张广慧通过对楚美术图形的移植与书籍(《楚辞》)的引用,尝试古典文化资源的当代转化。版画作品《楚国游记》《北渚·湘夫人》《北渚·凤飞过》等作品中,图示、题材皆来源于楚漆器和楚辞;《凤复来》中的凤鸟形象,意在找寻传统楚文化和当代艺术精神的结合点。

在壁画中,通过对楚图式的运用亦形成了许多经典作品,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有程犁、唐小禾。程犁、唐小禾通过对楚文化的研究,从传统楚美术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楚乐》《火中的凤凰》《楚风》《凤兮·凰兮》《天籁》等贯穿对古老灿烂的楚文化的礼赞的作品。

其中《楚乐》以曾侯乙编钟为灵感来源,画面中出现了大型编钟、虎座凤架鼓、青铜器以及凤鸟的造型,它们与行云流水般舞动的长袖组成一幅具有音乐动感的楚歌楚舞的场面。在作品《天籁》中,画家将高颈长足的漆器造型、楚文字中的笔画、凤鸟等视觉形象打散,然后重新排列、重组,形成向上升腾、错落,既繁复又疏朗,既诡谲又畅达的视觉效果。《火中的凤凰》壁画中出现了七只凤鸟,皮道坚称“它们分别代表生命的三个阶段:一表现生命的初始;二表现生命的追求精神;三是表达生命与日月同辉,天地同和。这幅作品是对楚骚、楚韵精神进行直接而抽象的继承,并且在这种继承中贯注时代生活的勃勃生机,将楚文化精神与时代生活的结合上显示了一个极大的跨度”[6]。

(二)宇宙苍穹意识

在楚美术纹饰的飞扬流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宇宙苍穹意识引起湖北画家的关注和激赏。

湖北籍画家刘子建的作品中带有宇宙与星云的意象。作品《垂丽之天象》系列,画面中用碎片堆叠出密实、窒息的形象,还加入了一点金色,使得画面中超脱、升腾的感觉表现得更加强烈、雄奇、浪漫、空灵,其中挤压、堆叠的纹理的灵感多来自刚出土时凝结成痂的楚国丝绸。刘子建对重构宏大空间的热情来自楚艺术诡谲奇异与雄伟浩瀚的空间感的影响。他说:“楚汉漆器的纹饰和星象图里的那种周流运转或回环勾连的迹划,实在令我着迷。这种对玄迷与流变的向往,成就了画面碎裂、冲撞与漂浮的景观”[7]。他的作品并没有直接挪用楚艺术中的图形或形象,而是注重对文化源头的表达,追求的是随心所欲的自由和创造,画中的意象追求的是天上,是仰望星空,从楚美术的气韵中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

(三)色彩的借鉴

刘一原在《乐舞》作品中以楚人偏爱的红黑色为基调,画面中墨色、红色、白色的曲线不断涌动,形成跳跃而热烈的节奏感,画面中急促的节奏、复杂的变化,表现出一种欢腾、激昂的气氛。《楚雄之音》中的红色是由朱砂和胭脂混合而成的,与黑色岩石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了楚艺术的生命底色。这种红、黑色的运用还体现在《潇湘之梦》《千年风骨》等作品中,画面中的色彩成为画家或炙热或崇高的情感铺垫。

刘文湛注重在楚文化中吸收具有文化特征的内容,提取楚漆器中的色彩元素运用到画面中,《红土系列》表现属于巴楚文化的鄂西自然、人文景观,表达土地与生命之间的联系,画面以红、黄、黑三色为主调,强烈的色彩、夸张的造型表现出原始的意味,具有强烈的装饰感,使画面呈现出神秘、浪漫的气质。

湖北的写意重彩画亦受到楚美术色彩元素的影响。钟孺乾说:“我的色彩倾向受楚文化影响比较多。”[8]《盘古》《骚风》《骚灵》《魔术》系列等作品,画面中总是充满着生命和生灵交织的神秘与热烈,表现现实、非现实之间游走的一种不确定的东西。画面中的形象通过画家符号化的处理,加上反复破、积的手法,使画面形成一种自然的朦胧感,表达对生命、现实的思考。

湖北当代水彩画艺术亦吸收楚文化的营养,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著名水彩艺术家刘寿祥的水彩画受到了楚美术色彩的影响,从楚漆器入手,获得色彩上的灵感。《鲜果》系列在色彩上汲取楚漆器的红与黑作主调,稳重的黑色与纯净的鲜果色相结合,使画面既厚重又充满活力。刘寿祥的静物画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蕴含着浓厚的楚文化意蕴与东方情怀,有力地拓展了水彩画的文化内涵。

(四)意象性的表现

冯今松的《一树千枝》,通过打散重构的手法表现树木,不是对自然的模仿,是超自然、超模拟的,充满画家自由的想象力。《红楼一梦花解语》作品中把抽象的艺术追求和具象的造型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让观者在空间中思考画中意义。冯今松的作品总是负载着抽象与意象的思维,从自然中的真实物象提升到意象境界,将自己的感受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表达物我两忘的生命律动。

楚美术中自由的创造意识与自然的创造形式给予聂干因很大的影响,他喜欢用网状般的线条组织画面,无数的线条在画面中穿插、交织、纠缠,增加了画面的颤动和变化。作品《楚风》系列、《楚乐》 《楚魂》 《楚韵》用笔老辣、稚拙,画中人物被形状各异的线条缠绕,人物造型不受约束,具有飞扬流动、无拘无束的自由感。在这些作品中,聂干因试图寻求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方式,自由发挥筆、墨、色、纸等媒材的视觉特性,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上打破了传统水墨画的空灵与单纯,赋予画面以现代构成的意味,其艺术探求就是:化民族艺术为现代艺术。

(五)文化精神的表达

楚美术作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势必会受到楚文化精神的影响。荆楚文化受到了老庄以及楚辞的浸染,因此湖北画家对楚文化精神有一种天然的继承和自然的融汇,也因此湖北当代美术创作呈现出一种追求浪漫、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独特气质。

陈孟昕的作品受到楚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醇和流畅、纤秀诡谲、浓丽秀雅、逸韵飘然的特点。作品《暖月》中的色彩纤秀浓丽,艺术语言清新流畅,充满着勃勃生机,并浸透着浪漫的色彩。他还非常重视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一方水土》,画面中的人和景物都饱含自然之美,注重在天人合一中寻求精神慰藉,彰显他对生活和生命的赞美。

冯今松的画受到屈原浪漫主义精神的影响,有浓重的浪漫气息,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他的作品空灵、抒情,使意象性的形态在诡谲、浪漫中洋溢着清新、愉悦的文化气息。《茫茫大地一凡鸟》中将一只鸟置于神秘空间内,呈现出一片神秘、浪漫、自由的艺术天地。

应该解释的是,文章的以上区分只是为了叙说的方便。实际上,湖北当代美术作品中会有多种楚美术造型图示元素的组合出现,但这种图示经过艺术家的当代转译,成为表现其精神或者时代的一种“符号”,并不是简单地对楚美术元素的单一重现,湖北美术创作者将这些造型图示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楚文化精神与时代生活相结合,用视觉形式表达对人生、生命、现实的关注。

三、湖北当代美术创作

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认为,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寻找文脉根基,需要重读元典,呼唤民族精神的大灵魂。中国当代美术如果想要构建具有中国文化风范的美术体系,就必须从悠久的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传承那些在现代看来仍具有生命活力与价值的艺术样式以及艺术精神,楚美术就是这种具有中华民族智慧灵性又与当代艺术具有“同工”之妙的艺术传统。湖北当代美术从中国文化和楚艺术中寻找传统根基和新的艺术图示,重新认识与体悟楚艺术的价值,并从之汲取滋养自身创作的艺术养料,其实践有着深远的美术史意义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凸显本土化特色

湖北当代美术创作在继承楚美术传统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深深地根植于楚地这片热土,其作品散发出独特的思想和灵魂。楚艺术既蕴含地域性的特征,又兼具时空性,同时饱含优秀的文化生命,湖北美术在继承楚艺术传统中要使楚美术绵延不绝并重新得到新生,是湖北当代美术立足于中国乃至全球的立场与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继承传统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前人图示,任何先入为主的套用既有范式来进入一项特定的创作,都无法发掘每一个时代的美术的核心特点。日本文艺评论家大冈信说:“人类文明的产物,一切都隐藏在‘过去’这个时空中,而我们更需要的则是从现在开始发掘它,把它作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即重新获取未来。”[9]。湖北艺术家从历史传统(楚美术)中获取素材,却没有让已然精彩艳艳的楚美术造型图示堵住我们的想象力,画家以精湛的技巧重新创造出一个空间,在他的空间中留下供观者发散想象的东西。同时,湖北美术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永恒的形式。湖北美术创作在借鉴楚美术造型图示时,并不是把楚美术图示从传统文化中摘出来,然后简单的堆砌成一幅新的作品,而是进行重构与再创造,使作品形成新题材、新造型、新技艺,面目全新。湖北当代美术在继承楚美术传统的同时,秉持着“同中见异”的精神,画面中洋溢着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内涵的同时亦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与个案性,具有代表画家个性的独特气质。

(二)体现时代精神

每一个时代都要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形态和内涵。湖北当代美术家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诉诸笔端。从他们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到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以及对时代的情感表达,通过对传统笔墨精神的表现来培养时代精神和当代审美。

楚美术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表现内容来看,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绘画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艺术创作应当是在传统土壤与时代新风之下的精神追求。中国的艺术家应该依靠本民族优秀的艺术传统,同时关注当下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状态,把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现实表达相结合。利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古代文化,在吸收古代中国文化的精华时,把古老的精神从历史的形式中抽象出来,再经过艺术家本身的创造性劳动,重新转化为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视觉图示,这种转化是当代精神与古老文化的融合、迹划,只有这样才能找寻到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而非桎梏于已经过去的时空中不可自拔。可以说,湖北当代美术作品不是临摹楚美术造型图示,而是从传统楚美术中获取灵感,表达当代精神,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将传统楚美术艺术予以发扬。

四、结语

纵观湖北美术,当代的美术创作在绘画中从两个方面表达,一是在绘画语言方面进行本土化的探索,即在画面中对楚美术造型图示元素进行当代重构,体现时代精神;二是在绘画的图示表达中蕴含深层的楚文化精神,即对楚美术造型图示所体现出的时空意识、生命意识、意象性追求以及图示背后所蕴含的自由、浪漫的楚文化精神表现在当代绘画作品之中,湖北画家对楚美术语言向现代精神建构的表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总之,当代艺术与传统文脉应保持紧密联系的追求,对于楚美术的取用与创新,艺术家们应汲取传统之精华,体现时代之面貌,创造具有这个时代的强烈的文化形态。湖北当代艺术家智慧地运用古典和现代的文化资源,重新建构起中国当代文化的主体性,为当代世界思想史贡献一个独特又完整的逻辑,在继承传统中完成当代精神的表达的艺术担当,值得艺术家们思考。

参考文献:

[1]皮道坚.楚美术论纲[J].文艺研究杂志,1990,(4).

[2]张正明,邵学海.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漆木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4][5]皮道坚.楚艺术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

[6]皮道坚.历史继承与现实创造——壁画《火中凤凰》的艺术追求[J].文艺研究杂志,1987,(4).

[7]刘子建.《天蚕》与我的水墨三十五年[J].美术杂志,2020,(9).

[8]章后仪,邢菲,钟孺乾.钟孺乾访谈[J].美术文献杂志,2015,(5).

[9]鲁虹.从传统中寻求更新的发展[J].画刊杂志,2013,(2).

作者簡介:

杜棒棒,女,河北邯郸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建筑与设计系,助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专业方向:美术学研究。

作者:杜棒棒

发展现当代美术论文 篇2:

当代美术作品中传统图案元素研究

摘 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同时审美情趣也得到一定的提升。社会设计行业以及广告行业为确保当代美术作品能够更加直接地联系人们精神世界,逐渐加强了传统图案元素的运用,进而实现美术作品内容以及精神实现多元化发展。论文通过对我国传统图案元素概述,分析了传统图案在当代美术作品的实际应用,并且提出了强化传统图案在当代美术作品应用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当代美术作品;传统图案;对策

一、我国传统图案元素概述

伴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人们在审美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关注人性元素、自然元素、时尚元素、社会元素等,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对于图案标识的设计创造而言,则是对现有概念的不断演变,直接影响着设计人员的思想理念。而中国的传统图案元素,则可以理解为优秀的图案标识设计作品。以祥云、龙凤纹、回龙纹等为代表的传统图案元素,不仅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够体现我国各个民族自身的发展特点,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意义。

(一)文化内涵方面

对于我国传统图案元素而言,其不仅包含了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对于当代美术作品设计而言,其相当于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宝库,以供设计人员不断挖掘利用。一般来说,我国传统图案元素是人们基于美好生活向往而创造的和谐美满的图案。传统图案内容种类非常丰富,例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貔貅等相关神兽,或者日常所见的花鸟鱼虫等。传统图案设计创造的主要目的是期盼美好的生活,避免邪祟的侵害。由于我国历史较为悠久,产生的传统文化因素也相对繁多。因此,社会存在部分研究人员片面性认为传统图案应当作为文物进行管理保护,这种理念是错误的。随着人们设计思想的不断解放,传统元素逐渐融入到当代美术作品当中,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二)形成原理方面

我国传统图案元素在创作阶段,主要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所见事物以及周边环境为主,即以农业、手工业等社会行业作为创作基础,深入创作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规律的作品内容。通常来说,传统图案设计作品更加注重抽象,同时也存有一定的理性,促使图案内容能够符合当代人们的心理特征。传统图案可以看成我国思想文化的阶段性积累,借助于多元化的设計元素,体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

(三)传统图案在当代美术作品运用可行性分析

我国传统图案元素,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事实上,传统图案便是上古祖先祭祀图腾经过较长时间不断演变的结果。由于当时社会部落将自然界中的物种作为图腾祭祀,并且将图腾的图案镌刻在各个地方,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逐渐将传统的祭祀图案进行调整以及创新,逐渐形成我国传统图案元素体系。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逐渐进入到现代化社会,美术作品的作用已经不单单是对事物的记录描绘、创作者思想的直观表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商业之间建立联系,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以现在的理解方式来说,传统图案实际上就是古代社会创造的各种形式标识,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并且能够附带相应的信息。因此,在当代美术作品当中运用传统图案具有非常强的可行性。基于传统图案与美术作品不断融合,不仅能够为当代美术作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实现我国传统图案元素的传播以及发展。

二、传统图案在当代美术作品中应用分析

(一)传统图案的运用特征

当代美术作品基于现代化设计创作理念,通过对我国传统图案元素的运用,促使美术作品的内容以及思想得到了升华。通常情况下,每一幅美术作品都是创作者自身理念以及审美情趣的直接表现,能够给美术作品观赏人员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效果,进而让观赏人员了解美术创作人员的心中所想。当然,美术作品所能够传达的信息是有限的,根据观赏人员自身的鉴赏能力水平高低、生活环境等因素,所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是不同的。

由于我国传统图案元素主要是基于民间艺术家创造设计,因此,在当代美术作品当中运用传统图案元素,能够给人带来民间审美特点。对于美术作品来说,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涉及色彩的变化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感官刺激,同时也能够促使其感受到一定的文化体现。例如,我国在日常生活当中通常使用年画、春联、剪纸等展现红色因素代表喜庆的氛围,对于部分附带娱乐因素的刺绣、皮影等,主要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二)传统图案的表现形式

传统图案创造设计之初,主要是起到装饰作用。对于传统图案当中的吉祥因素,则是民间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当代美术作品创作是,创作者借助于传统图案的内容思想或者谐音对描绘事物的内容进行表达,或者借助于自然界当中的植物或者动物的读音组合形式为人们送上美好祝福。例如,创作者可以借助于“竹子”符号象征生命的顽强,或者高风亮节。“蝙蝠”则是代表为人们带来福气。一般来说,传统图案元素能够直接体现创作者的审美情趣,以生活美满,家庭幸福等作为主要内容,表现出乐观的生活心态。

(三)传统图案的运用意义

由于传统图案表现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相对多样化,当代美术创作者能够根据不同的类型题材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思想方面的需要。传统图案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审美理念,是对真善美的无限追求。当代美术创作者应当基于此种理念,在当代美术作品当中运用更加人性化因素,确保整个美术作品内容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传统图案在当代社会不断运用以及发展,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强化传统图案在当代美术作品应用的对策

(一)加强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结合程度

当代美术创作者在运用传统图案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我国传统图案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内容确定适当的设计题材。通过图形、颜色的相互结合,促使美术作品能够较为直接地将创作者对自身思想理念传递出去。值得注意的是,当代美术创作者利用传统图案进行创作设计阶段,不能将整个传统图案原封不动复制下来,而是基于对传统图案内容的理解,选择其中相对精华的部分运用到美术作品的创作当中。另外,创作者在美术作品内容创作形式以及表现手法的确定时,需要结合当前时代人们所能够接受的审美特征,注重传统图案元素与当代作品的不断融合。基于现代美术作品的创作设计,对我国传统图案的文化以及历史进行再次挖掘,将传统图案当中包含现代化审美的内容运用到美术创作作品当中,促使当代美术作品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

例如,对于古代美术作品而言,人们通常采用复杂的样式以及丰富的元素来展现一幅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与古代艺术家进行比较,当代创作者更加喜欢运用相对简易、大方的设计模式实现作品的创作设计。所以,当代美术创作者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需要对传统图案当中相对复杂的内容进行舍弃,采用特点鲜明并且模式简单的代表性内容运用到作品当中,不断完善当代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基于理想生活的向往运用传统元素

对于传统图案元素而言,其不仅能够起到装饰功能,同时也能够代表一些积极的理念或者思想。例如传统图案当中的吉祥類型,不仅在表现形式上给人以美观,同时在寓意方面也给予人们美好的祝福。当代美术创作者在设计阶段,可以借助于传统图案的谐音或者比喻的形式,对美术作品的内容表达出相应的情感,进而为美术作品鉴赏人员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优秀的审美情趣。例如,创作者在借助于传统图案中的植物、动物类型进行创作时,需要预先对各个植物、动物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期许进行全面的了解,而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选择合适的动植物类型。例如,对于表达朋友之间友谊的美术作品,可以在作品当中创作梅兰竹菊相关元素。对于表达爱情的美术作品,则可以创作连理枝相关元素。对于表达家庭内容的美术作品,可以创作鲤鱼元素,指代年年有余。

通过借助于传统图案的装饰以及运用,将美好的愿望祝福思想融入到传统图案元素当中,能够较为高效地在当代美术作品当中得到体现。为了能够更加直接地传递祝福或者期许信息,当代美术创作者可以利用代表性比较强的动物、植物作为设计的基础,结合传统元素发挥想象,从而创作出情感鲜明的美术作品。

(三)借助传统图案加强作品形式的创新

当代美术创作者在借助于传统图案运用的同时,需要根据自身对于图案的理解,对创作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促使创作的美术作品能够更加符合当代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规律,并且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特征。为了实现美术作品创作内容的有效性,需要创作者对我国传统图案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分析,不断结合当代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将传统图案当中所蕴含的意境以及思想表现出来,最大程度对其进行不断扩展,促使美术作品在社会当中的影响力不断加深,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图案的创新形式,进而促使更多的美术作品创作人员参与到我国传统图案元素的创新工作当中。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美术创作人员对于传统图案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在社会当中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刘朝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8,(02):119.

[2]王斯文.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融入当代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158.

[3]李岩.试论当代美术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76.

[4]尚辉.中国当代美术价值观的确立与发展[J].中国文艺评论,2017,(01):37-41.

[5]孙玮.从中国画看传统美学与当代美术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6,(05):158.

作者单位: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陈思思

发展现当代美术论文 篇3:

浅谈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

摘要:谈到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不得不提起两个人物——徐悲鸿和林风眠。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是中国著名的现当代美术教育家,他们的艺术主张在中国现当代的美术教育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徐悲鸿、林风眠均是“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从“写实”和“写意”两个方面,指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审美的结合的改革方向,对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改革之路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主张,为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用西方审美的观点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使中国古代传统绘画思想增添新的思想内容,同时也使西方审美理论融合中华民族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把中西古今加以融合贯通,这将是中西合璧特色的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美术 西方审美 美术教育 中西结合

谈到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不得不提起两个人物——徐悲鸿和林风眠,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是中国著名的现当代美术教育家,他们的艺术主张在中国现当代的美术教育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徐悲鸿、林风眠也均是“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对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改革之路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主张,为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徐悲鸿和林风眠是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两个先行者,他们二人领导下的中央美术学院与浙江美术学院是中国绘画艺术两大派系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两大主线。虽然,徐悲鸿和林风眠都认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教育必须改革,认为民众必须改变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看法,从而改变中国人的民心。只是,徐悲鸿和林风眠指出的艺术道路不同:徐悲鸿提倡从西方引进现实主义观念来改革和充实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而林风眠在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偏爱写意,注重形式,赞同现代艺术,在美术教学实践上兼容并蓄,形成了林风眠独特的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与西方的审美理念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和教育观念。

可以说,徐悲鸿和林风眠分别从“写实”和“写意”两个方面,指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审美的结合的改革思路,对中国现当代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一、徐悲鸿的“写实式”中西绘画结合的美术教育

徐悲鸿徐悲鸿坚持写实路线,影响了全国画坛和中国美术教育,甚至影响了中国画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画写实化的潮流。建国后中央美院又全套拷贝了前苏联的列宾美术学院的课程模式,于是中央美院变成中国写实绘画训练的总基地。所以说,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重点体现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对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单一的苏派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徐悲鸿的做法取得了很大的改良中国画的作用,奠定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总体底色。徐悲鸿的“寫实式”中西绘画结合的艺术观念和教育思想,使中国美术家和美术教育者普遍接受了西方写实观念。

二、林风眠的“写意式”中西绘画结合的美术教育

林风眠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终生致力于在美术教育中融合中西绘画传统,创造中国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关注林风眠的一系列的艺术主张,林风眠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并非中国美术教育的主流,但是,林风眠艺术思想的内核,他的“写意式”中西绘画结合的艺术观念和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民族艺术振兴和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有着全新的指导性作用。

可以说,徐悲鸿和林风眠的“写实”和“写意”两个方面的艺术观点和教育理论,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理念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完善。

在世界视野中,中国近现代的美术教育领域里,许多美术教育家和画家们进行着将西方审美的观点融入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使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我们结合中国绘画教育领域中的“形神”“透视”“设色”等观念,让中西融合贯通,将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与西方审美理念相结合,谈谈西方审美理论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教育思想的内容和形式。

三、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形神观”和西方审美的相结合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中国绘画的思想观念主要是“形神观”。中国传统画家的绘画创作是为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主观意趣、审美观点和感情寄托,对于艺术家而言,“神”就是“我”的主观认识,是“我”的审美观和艺术素养的再现。

中国美术家一直努力探索着中国绘画的“形神观”和西方审美相结合的“中西融合”的创新之路。中国传统绘画在融合发展中吸取了西方古典艺术中的写实美因素,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使其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西方“写实性”绘画产生共鸣。中国绘画以“神似”作为切入点,“汇中融西”,既吸收西方的写实精华,也站在传统文化的起点上,把“神似”作为中国元素的核心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魅力的中国现代绘画。

四、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中的“透视观”和西方审美的相结合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中国绘画的透视观采用散点构图法。中国画家采取动态观察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中国山水画追求“远”的境界,这本身就是一种空间境界,而且体现了时间,中国画中这种空间中融合着时间的特点。

关于中国绘画的“透视观”和西方审美的相结合,可以说,中国的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国绘画的“透视观”完全被西方思想“一元化”了。近代的中国绘画的美术教育以“西画”的焦点透视为主,中国画中的很多时空概念已经被西画的“写真”“素描”所代替,虽然如此,美术教育领域里,仍然有一些艺术家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和西方审美的结合。在美术教育领域里,有许多美术教育家和艺术家致力于将中国绘画的“透视观”和西方审美的相结合进行美术教学与艺术创作。

另一方面,在西方,20世纪初西方学者对中国绘画的透视或空间特征关注过的学者有菲舍尔、斯宾格勒等,菲舍尔在他的《中国风景画》一书中则首次提出中国画是“散点透视法”,这不仅为西方人认识中国绘画提供了一个重要理论,而且为中国人认识中国绘画也提供了一个重要理论。菲舍尔对中国绘画的透视、渊源与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画的透视问题,明确指出“以大观小”及“三远法”是中国画特殊的透视方式。

五、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中的“设色观”和西方审美的相结合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体现于“黑与白”。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在美术教育中,中西方绘画的设色的差异性是很明显的。西方绘画重用色,根据色彩在光影下和环境中的变化精准用色,具有明显的写实主义倾向,用色传统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客观的表现描绘事物的色彩。

而中国绘画的色彩渲染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倾向,中国绘画注重整体颜色的协调配合,不拘泥于某种写实范式,着色依循“随类赋色”的原则,这种用色方法是写意的,它表达了世界事物在画者印象中的颜色,并通过一定的布置使其达到理想的关系,表现事物最本质的生命特质。这种用色方法使得中国绘画超越技巧直达本质,表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对自然事物的认识与品位,是一种对绘画意味的追求。

现代的“彩墨画”是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中,典型的将中国绘画的设色观和西方审美理念相结合的绘画形式。“彩墨画”可以说是中国绘画艺术受到西方审美影响较深的一种成果,“彩墨画”教学也在中国的美术教育领域逐步蓬勃发展起来。

总之,在中国近现代的美术教育领域里,许多美术教育家和画家们进行着将中国绘画观念和西方审美理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美术界有识之士探索着中国绘画和西方审美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国际化”和“民族化”依然是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同时,中西合璧也是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孔令伟.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文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姜殿坤.1912-1949中国美术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吴东樑.中国当代优秀美术教育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

[4]贺荣敏.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李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局域网维护分析论文下一篇:行政法模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