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联系生活

2023-01-26

第一篇:高考作文如何联系生活

名师指点高考语文作文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因材施教 知任善育

名师指点高考语文:作文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2012年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备考有何注意事项?有哪些错误原本可以避免?本报即日起推出备战2012高考系列报道,邀请教研专家及高三一线任课教师为考生指点迷津。

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基本没有变化。毫无疑问,参考去年高考的答卷情况,会给今年的考生以启发。资深高考评卷员、特级教师苏盛葵在分析去年高考语文试卷答题情况的同时,为今年语文学科备战高考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命题趋势:稳字当头隐含创新

苏盛葵称,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风格是平实、明快、大气的,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追求创新。连续两年来,试题的结构稳定,并无增加新的元素,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基本一致。语文试卷上未出现任何偏题、怪题,注重学科基础,使考生容易发挥。而且,试题与日常教学逐渐贴近。如去年高考语文第10题的默写,全部出自中学3篇教材,其中两篇初中、一篇高中,分别是《论语·述而》、《蜀道难》、《醉翁亭记》。文言实词的释义大部分也取自教材。

从试题来看,在稳实的背后,也透露出许多改进举措,使全卷各板块在技术上更加细密成熟,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考试改革的走向。比如,在题干表述上简洁干脆,真正将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在实处。如去年高考语文卷上,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16题,考了句式变换,将一个很长的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需要用到语法知识。

答题失误:多因基础未打牢

去年参加高考评卷时,苏盛葵发现,我省考生在名篇名句默写上答得不太理想。其原因多是没有把基础打牢。

比如,在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失误要么是关键词翻译不准确,要么是翻译中错别字较多,要么是语病多、句意不通顺,要么翻译不全,要么是省略成分补充不对。

有道试题要求学生解答某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此题题干明确,学生答题时方向感强,基本上不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所选诗歌的题材比较常见,学生容易把握。但因学生书写潦草,模糊难辨,或因表述不规范,生造词语概括感情,或因不扣题答题失了分。随后又有一问“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考生不足表现在:乱答一气,离题万里,错别字多。

一切都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电话:020—36707006

020—28933802 因材施教 知任善育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考察部分,零分频频出现,原因在于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有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准确把握小说主题,因此在答题时把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的有关术语全部罗列出来,答题思路极为混乱。

高考作文: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苏盛葵称,2011年高考作文题要求针对中国的崛起和变化,在防止套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这样的作文题极大地突破了往常的命题思路,有很强的探索性。僵旧材料没有了用武之地。作文题目大大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关联。题目要求考生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老路、套路,积极关注和深入思考社会问题,走出小我,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文章为时而作、为事而作的经世致用思想。

去年作文没有满分卷,高分段所占比例不多,大多分值处在30-50分区间。思路清晰、立意明确、语句晓畅的作文比例较低。生搬硬套,泛泛而谈,例证老套的占多数。作文题重点是“中国崛起”,许多考生不善于化大为小,内容流于浅泛,表达角度不当,文章空而大。有的议论文缺乏具体而充实的材料,内容空洞,反映出考生平时读书看报较少,很少关注社会民生,对中国崛起缺少感性认识。

备考建议:别脱离课本盲目做习题

苏盛葵建议:提高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方向。考生们平时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多体验人生,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备考中,要回归教材,不断巩固语文基本知识,把基础打牢,提高能力。在高考复习中,课本是根本,不要脱离课文而去盲目地找习题来做,要强化语文的工具性地位,特别是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训练。

很多考生最怕面对文言文,这部分学生要加强文言文的背诵,牢牢把《考试说明》要求背诵的篇目抓实。对文言文的实词和古诗词鉴赏题要加强训练。

苏盛葵期待一线教师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要给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作文,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保护他们的写作热情。要重视文风,抓好审题、结构等基础训练,不能只为考试而写作,切忌要求学生背范文应试。要改变作文讲评的方法,以鼓励为主,自评与互评、教师面评相结合,不能一味打压学生作文的分数,以致扼杀写作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要适当加大练笔的量,加大写作训练的频率,每次作文完成一项要求,多次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能力,提高作文效率。

相关链接

一切都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电话:020—36707006

020—28933802 因材施教 知任善育

今年高考写作依然是“大头”

2012年高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写作依然占60分。

必考部分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部分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17%.

在阅读部分,必考题包括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10分左右)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左右,7题左右)。其中,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名句名篇默写1题。

在选考部分,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考生选答其中一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25分左右。

一切都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电话:020—36707006

020—28933802

第二篇:语文教学如何联系实际生活

【摘 要】语文的教学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联系实际生活这一原则。语文的教学主要以学习课文为主,这些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在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是非常生动形象的,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影子,会对学生的性格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语文 联系 实际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98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对这个学科的教学,主要是对名家名篇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变化,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文章,联系生活,从文章中找到生活中的影子,在生活中找到文章中的意境,达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加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语文教育大讨论中,王丽说过:“教师如果不关心广阔的实际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也很难教好语文”。这就说明,语文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不仅要在语文教学实践的中真切的去感受,还要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认真去发现周围活生生的素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个问题,在教学的时候,只是把课文当作一篇文章进行讲解,没有从实际生活出发,课堂氛围枯燥无味,教学效果极差,这需要教师进行深刻的反思。

基于对以上联系实际教学的认识,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严禁只讲课本,不注重实际生活,要密切注意“开门教学”,把教学眼光不仅要放在书本,而且还要放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观察实际生活,在课文教学中找到联系实际生活的切入点

语文的学习就是学会联系生活,适应生活,在生活中运用基本的技能技巧。课文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或总结,只要认真细致的观察,总能在课本当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每个教师都要十分注意,并把握这些切入点,不断的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通过联想,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课本上的情景,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同时又能对实际生活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悟。

比如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法与学法,还要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传统,联系当时的实际生活,联系当时实际的情景,把文章的文化背景了解细致,最终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在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中,诸子散文单元后,教师可以采取课外语文活动,开展演讲讨论,或者举办座谈会等等,例如开展一个以《儒家文化对中国实际发展的影响》为题的讲座,在这个过程中,细致地介绍百家争鸣中诸家学说的概貌,同时还要介绍儒家成为封建实际至尊地位的背景、原因等知识。通过联系当代实际对儒家学说的运用,分析儒家学说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底蕴的积极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儒家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来学习文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儒家文化的应用。

二、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关注实际变化,在实际变化中找到语文活动知识的缩影

语文中的内容是实际某个小环节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个缩影反应了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一种文化或者一种大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与之相关的实际生活进行分析,联系实际生活情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经常开展语文活动,例如:研讨会、知识辩论赛、演讲比赛、实际实践活动等等,给学生确定一个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调查、研究、讨论等。最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悟文章的内涵,在文章中找到现实的缩影。还可以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组织学生坚持轮流进行演讲,并要求学生认真关注实际现象。让学生表述自己对实际现象的看法,从而了解学生的人生观,例如:“四风”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等。在学生演讲结束后,开展师生互动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参考他人的看法见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加理性的关注实际生活现象。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每周还可以组织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比如“实际观察总结”、“开展专题报告”、“实际现象辩论赛”等。让学生通过活动,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参加辩论赛,需要做大量的准备,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锻炼自己的口才,还能够加深对现象的理解,并通过生活中的一个个现象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能更细致地观察实际现象变化,建立起学习时一丝不苟的精神。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现象,从实际生活中找写作素材,通过写作来表述对实际现象的看法

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必须要把自己的看法观点用恰当、准确的语言呈现出来。长期以来,学生的写作都是仿写,甚至是抄写,根据别人的写作特点,进行写作,缺乏新颖,内容枯燥。如今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每周都有上不完的课程,有周末补课,即使在假期,也是作业一堆,很少能够把精力放在实际生活中,逐渐的远离生活,写作素材也只是在书本上看到的内容,所写的作文内容缺乏真实性,空洞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给予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现象,感悟人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生活细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通过多方努力,让学生改变写作风格,把生活细节表露出来,让学生的作文更具有实际意义。

四、在课外,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关察实际现象,关注生活细节,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实际现象和生活细节都需要学生在课外的时候体验,高中生的课外时间本来就很少,教师又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书面作业,挤占学生很多的课外时间,使得学生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体验生活,更无法去观察生活细节,使得语文的学习只是简单的阅读理解与写作。由于以上出现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类作业,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观察实际现象的兴趣。让学生对遇到的趣闻趣事进行梳理记录,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教师把这些生活琐事与语文的实际教学相结合,使得语文的教学更加生动、真实,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一言以蔽之,高中语文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只有不断的体悟实际生活现象,观察生活细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第三篇: 《作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发布者: 田大红

发布时间: 30/12/2011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教学一直是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语文教师,并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 “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脱离生活实际与自我情感;“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文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时学生多半是无病呻吟;第二,作文教学存在着“文学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以致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第三,作文教学存在着随意性及无目的、大操练的倾向,缺乏一定的训练系列。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少了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注,写作没有成为孩子生活的真实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那么以,何种形式进行生活化作文的教学呢?依据相关理论书籍的研究得出:不为表达而表达出来的语言不是根据教材或教师的要求硬生出来的,而是在一定因素的诱发下自然生成的,这样的表达才犹如汩汩甘泉清纯鲜活,充满生命力。让言语自然生成才是真正的作文,自然生成的语言源于何处?只有生活实际!为此,《作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研究》就在这样的思考土壤里萌芽了。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作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作文能围绕一个与其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件来完成习作的过程,它有如下几个特点:(1)“主题”“事件”都来自学生的生活。(2)要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生活。(3)要让学生懂得描绘生活。(4)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三、主要理论依据

(1)作文的价值,人文和谐统一

《语文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这实在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成果。现在学生写作文,无非是要求他们写生活,假如这件事是他们自己做过的,或者看到的,听到的,他们对这件事就会有认识,有感情,那么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否则就会显得空洞无比。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调的是“诗外”的学习――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积极的情感体验,健康的道德品德,才能真正把握“诗内”的功夫,才能让学生做健全的人,写健康的文,达到人文的和谐统一。

(2)作文本质的返朴归真,生活本源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也就是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说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便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是作文之本”。

《语课标》也明确指出:“写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寥寥数语,朴实而深刻地表达了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实用交际的需要。这一种自我表达是童心抒真情,是内心的表白和生命的呐喊,是用文字来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这是作文的灵魂所在,体现了作文重新回归,展示心灵自由的本身。同时,作文又是实用交际的需要,正如叶圣陶所言:“能写文章算不了什么可以夸耀的事儿,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影响。”这形象的比喻集中体现了“生活本源”的作文教学理念。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朴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

四、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一) 让作文成了学生的乐事

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学生无须去考虑教师和教材的要求,他在一定的情景中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为了给教师评分,接受老师的圈圈点点。学生们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努力使学生再也不害怕作文,不少学生不用老师布置就能自觉地写起“生活”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 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没有内容上的限制,没有形式上的约束,只为学生激活图像,产生表达欲望、生成语言提供一个自然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下,真正实现“自然生成”“自然表达”。学生由此能悟到作文真谛,尽情表达自己。做到每篇习作成为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

(三) 使教师不再为教作文发愁

以前教师“怕教作文,怕改作文”,这成了语文教师的通病,在此次作文教学中,教师深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是违背学生书面言语生成的自然规律的。因此,作前教师无须进行写作指导,作后无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和同学们一样,是参与者,是听众,是读者。只须认真倾听,平等对话,于不经意中点拨写作技法,把评改的和时间还给学生。于是教师就不会感觉教作文觉得累。相反,学生们充满个性和真情实感的表达能使教师们更了解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使教作文成为一种享受。

五、课题研究步骤安排

本课题拟用两年年完成,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

(1)

加强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力求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课题的研究活动。

(2)

实施作文生活化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充实学生生活,开拓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生活而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将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联缀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时时在作文,处处有作文。

(3)

让学生将作文装订成册,以便交流总结提高,取得更好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收集有关资料,特别是研究论文及成果资料,完成实验终端成果报告。

六、课题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一) 让学生多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写什么样的事件,往往在他们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也就是图像,那么图像越丰富,生成的语言也就越丰富。而图像就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因此,选择主题时就必须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头脑中存在大量图像的内容。所以,教师应知道学生时刻细心观察学生生活,从中提取素材,丰富作文。

(二) 采用连续作文形式

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作文,为的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作文的自然状态,也是作文的最高境界,此次研究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为此,应特别注重自然写作氛围的营造。每一次作文,要从某一真实情景,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情感,学生脑中图像的自然情景。要让学生将平时在生活中观察所得转化为真情文字,要让前一次习作交流成为诱发下一次写作欲望的源泉,“让言语自然生成“是“作文教学联系生活”的最大特点。

(三) 在生生互动中进行评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先行后知的规律,他们对人类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得。学生学习作文也是如此。在“联系生活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无须专门进行写作技能技巧的传授,无须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只有在习作交流时,生生、师生之间就没有听(读)明白的地方互相提问。“听(读)不明白就问”是习作交流时对听者的要求,“让别人听明白”是对每篇习作的要求。要让人听(读)明白就必须写明白,学生在不断写明白的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习作的技能技巧,这是学生自悟自得的,其效果自然非常好。

七、课题成果形式

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第四篇:联系个人和社会实际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联系个人和社会实际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姓名: 章盛群 学号: 201230520130 年级专业:12级工业设计<1>班

有人说,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在当今的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成败的剧本越来越曲折,作为大学生,我们难免迷失或是陷入这样误区,即时你不愿意,我们也在被迫接受“有用”就是“真理”这就话。因为我们需要“有用的知识”来为成功铺垫台阶,初生牛犊急需一场成功,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深度,来挽救自己背负多年的幼稚头衔,来满足自己压抑己久的对成功虚荣的渴求。这也是一种成长的方式,毕竟学习那些“有用的知识”的确使你获得了成功的筹码。这样的漩涡并不会停止,而是让我们越陷越深。因为这种“有用”同时又体现着那种价值感,于是我们为把膨胀的成功欲壑填满,只会不断地陷入这样的误区不可自拔。

但实际上,“真理”与“价值”并不是这样定义的,它具有更广泛的定义和诠释。我们不能单单靠自己的感知和臆想来认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只有无思维的动物才用这样的方式认识世界和生活。所谓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一方面指这个世界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我们必须按照这些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真理原则;另一方面指人们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认识未知,改造世界,创造价值并运用价值建立一个“人的社会”,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价值原则。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目,人们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真理的本性在于客观性,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的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的特点是主

体性,此外价值还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价值原则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以满足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为行动的目的。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对立统一的。凡真理都有价值,凡对人类发展有价值的,也不应违背真理。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当二者发生对立时,我们要自觉主动地调节,使价值服从真理,使暂时服从长远,使局部服从全局。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高素质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的人生观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的世界观。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离开了实践人们就不可能得到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同样,离开了实践也谈不上创造任何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事件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是说人类遵循真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成果。这成果就是所谓的价值,实践是真理与价值相互转化的条件。有了实践这一标准,真理与价值就可以做到统一,并在人类活动中获得共同检验。

从个人来看,作为一个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了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我们把自己封闭在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在那种刻苦中我们是收获刻板的知识,却给剥削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并失去培养真正能适应社会的实力。也许你考了高分,获得了很多证书,得到很多奖项,但是最后却只是顶着光环的拥有脆弱翅膀的雏鸟,没有坚实的羽翼来撑起社会的风雨飘摇。这就是我们疏忽了真理的固有属性,所以我们就需要实践这一个标准来检验。从价值原则角度说,我们的所谓的个人进步并没有创造太多的价值,而是自以为是的把能凸显自己能力的凭证靠着执着追求到手。所以我们应当把自己的时间有机的分配在不同的区域,做到真理认识和实践参与同步前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从社会角度来看,近几年中国经常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其重要原因在于食品

生产者在贪婪的驱使下用违背真理原则的手段追求暴利,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自己的犯罪做凶器。在食品生产方面,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旦走向错误的价值选择,就使得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存危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每天都要吃,原本是给人们补充营养和能量的食品却成了危害人们健康的毒品。科学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应该也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最高目标,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就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

一。所以我倡议所有的从事食品生产,或者其他任何行业的工作者和商家,一定要坚持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不可以为了私利而玷污自己高贵的灵魂,做一个保护社会的有原则的人。

中国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做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始终不渝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并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社会主义发展物质和文化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的实践,我们要获得这场实践的成果就必须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对立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8%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无法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不仅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富裕安康的生活,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也证明了两个原则的统一能引领中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为了真正做到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要勇于追求、探索、检验真理,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查询网站:维基百科,百度文库 指导老师:黄浩

第五篇:高考作文——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什么

——初涉人世有感人说生活是一部书,要用一生去读,去寻找答案,然初涉人世的我却迫不及待地去寻求,去探索„„

“生活是一张网”。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声音,痛苦、绝望,吓得我赶紧收脚,不敢再踏那条人生路。“为什么?”我大声问。“孩子,生活充满了痛苦,它像网一样将你牢牢粘住,起初你会挣扎,但没有用,等你精疲力竭的时候,就只能任网上的蜘蛛摆布。唉„„”一声长叹刹住车,却给我留下满脑子的疑问和恐惧:生活真的这样吗?

“哼!”一声冷笑打破了沉寂,“别听他的!只有懦夫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掩饰不住的轻蔑使我的心一颤,同时又充满了好奇。“孩子,生活其实是一道虹,赤橙红绿蓝靛紫:条条通向成功、事业、亲情、爱情„„所有的一切,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不用发愁。”听着听着,我似乎看到一张春风得意的脸,激情四射,但得意与喜悦

中却露着几分轻浮。“这是不是所谓的生活的宠儿呢?”我突发奇想,但很快,更多的问号向我涌来,我狠命地摇摇头,想甩掉它们„„

“冷静,孩子!”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那略带磁性、富有震慑力的声音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抬起头,四处寻找。“孩子,你无需再去探寻,生活就是生活,它是一条路,有荆棘也不乏鲜花,它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果,是因为人们的态度和行动不同。”“那我应该怎么去做呢?”我急切地问。“孩子,只要你抱着一颗平常的心,一颗乐观的心,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颗不畏艰险的心,不乞求奇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你的生活之路,那么生活不会抛弃你,你永远是生活的强者,生活的宠儿„„”字字句句铿锵有力,进入我的耳朵,烙在我的心里。我眼前豁然开朗,脑中一个披荆斩棘的战士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他饱经沧桑的脸上留下岁月的深痕,睿智的眼中却透射出无比的坚毅„„

静下心来,把脑中的杂念赶走,“生活是什

么”的问题又涌上心头,我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路径只有一个:奋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锅炉安全节能管理制度下一篇:公路测量监理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