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一训解读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三风一训解读范文

“一训三风”解读

办学理念:追寻师生幸福,成就精彩人生。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我们将关注师生身心健康作为永恒的主题,确立了“追寻师生幸福,成就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让教师愉快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增强幸福感,成就师生精彩人生。

校训:百善孝为先,万事渔始之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集道德观、社会观、人生观为一体的核心和首要观念。孝是为人的道德之本,孝心是人的精神家园中的一方净土。比尔盖茨说过“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孝顺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华名族传统美德之基石。

为落实校训,我们分年级分层次给师生提出不同要求。孝的三个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爱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 第二阶段:爱父母 尊敬父母及长辈 第三阶段:爱学校 爱家乡,爱祖国

渔,万事欲始之,欲,即欲望、兴趣,“渔”“欲”同音,渔,就是方法。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W(成功)=X(刻苦)+Y(正确的方法)+Z(不说空话),可见,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

渔的三个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培养兴趣 万事欲始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阶段:掌握方法 科学的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阶段:养成习惯 良好的习惯成就一个人的未来 从“孝”和“渔”的校训着眼,我们确立了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风:努力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

要实现学校和师生的梦想,唯有努力奋斗,坚持到底才会成功。

教风:用真情照亮成长的路

教师像明灯,要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引者和陪伴者,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人格影响人格,用情感唤醒情感。从知识上、情感上指引、陪伴孩子们的成长,同时也促进自己的成长。

学风:爱学校,爱老师,爱学习,爱创新

我们着眼于“孝”,“爱”字当头,让学生在家爱父母,在学校爱学校和老师,只有热爱学校,热爱老师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尊重敬佩自己的老师,听从他们的教诲。

着眼于“渔”,确立爱学习、爱创新的学风,重在培学生学习兴趣,重在教学生学习方法,重在养学生学习习惯,重在树学生学习美德,重在激学生创新热情。

第二篇:一念一训三风解读

办学理念: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以优质教育开启成功之路,目的在于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充满阳光快乐的一生奠基。我们将用最优异的教育,引导孩子们具备崇高的价值取向、高远的奋斗目标、高尚的道德追求,也就是要为学生快乐阳光的一生负责。

“为孩子一生奠基”作为我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工作的中心,作为学校活动的一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第一,把学生看做具有生命意识的人。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和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因素,教育应积极催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挖掘其优良的品格、聪慧的个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

第二,把学生看做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人是高度社会化的有机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环境塑造,接纳个体;个体认同、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要让他们在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同时,去主动适应、创造社会文化,为未来发展奠基铺路。学校应让学生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融入到社会的大熔炉中学习与生活。

第三,把学生看做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教育的发展要求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学校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活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充分的挖掘,为其终身发展储备能量。

第四,把学生看做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不同的个性”,社会也因个体个性的差异性而精彩。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的才华往往由人的个性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无个性必平庸。教育应发展学生积极的心志,展现真实的自我,应当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应当鼓励学生有个人的追求和理想。

对于学生,校园要充满爱心,成为学生心灵和精神的家园,让学生在爱心的拥抱中健康成长、快乐成才。学校要担负起责任,“为学生一生奠基”。 一个合格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长久地照耀学生人生的道路,我们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的办学思想,成为照耀学生人生道路的明灯,不断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发现他们纯朴高尚的品质,坚韧刚强的意志,美丽宽广的胸怀。

训:厚德笃学

自强不息

何谓厚德?古人认为:天高行健,地厚载物。人生要像天宇那样高远刚毅,自强不息,要像大地那样广阔厚重,包容万物。取厚德作为我校校训精神,意在要求全体师生应像地一样“厚德”,胸怀宽广,“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实而不华,勇担大任,谦虚宽厚,淡泊名利;应像天一样“行健”,高大威武,崇尚真知,百折不挠,勤恳进取,劳作不息,奋发有为。要集刚健、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追求人格塑造上的全面性,既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既出类拔萃又守于纯朴,既疾恶如仇又与人为善,既长于用脑又精于动手,既豪情万丈又埋头苦干。重德求实,把“做人”与“做学问”真正统一起来,德正学优,成人成才。

要笃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上下求索,孜孜不倦,科学人文并重,现代传统结合。取笃学为校训,意在要求全体师生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学习,在知识的问题上不掺杂半点虚假;要求全体师生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勤学慎思,学思并重,尊重知识而不拘泥于书本,借鉴前人而不自我束缚,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完善自我。

成功最关键的是需要付诸实践。虽然校园空间有限,但我们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应该没有边界,只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足以使你们获取自强不息的力量;“逝者如斯夫”,让我们师生携手,齐心协力用自己的行动为我校校训留下精彩的注解。

风:快乐健康

诚信宽容 教

风:以爱育爱

诲人不倦 学

风:博学

善思

合作

求真

第三篇:“办学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 2016.4.26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校训:以德治校 以质兴校 校风:文明 守纪 善学 求进 教风:乐业 求实 团结 创新 学风:博学 勤问 慎思 善用

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 以质兴校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真正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切实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来对待。只有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才能使学校持续发展、兴旺不衰。

三、校风:文明 守纪 善学 求进

校风是学校治校、治教、治学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理想、信念、情操、价值、水平的显著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文明:是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文明”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他人,为人师表。“文明”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努力学习,逐步树立崇高理想。

守纪:是指对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与遵守。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违背师德等行为。对学生而言,应该牢记《中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努力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善学:是指对待学问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活动中,掌握工作和学习的方法。作为教师,应该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注重审美素质和各种技能的习得、提高,努力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

求进:是指对待工作、学习保持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奋发图强、勇攀高峰。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增强体质,热爱劳动,吃苦耐劳,敢于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教风:乐业 求实 团结 创新

教风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执教的集中反映,着眼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以此为基础的工作状态。它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倡导教师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从严治学,勇于创新。

乐业:“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业是事业的理想境界,乐于工作,以事业为乐,对事业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并产生恒久的动力。只有愿意工作并能够达到乐在其中,才能体验工作的愉悦。

求实:是对“实事求是”的浓缩。“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求实,就是讲求实际,实事求是,就是不浮夸,不弄虚,不作假,讲求实效,就是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脚踏实地,潜心教学,扎扎实实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和智慧,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学校的发展需要团结协作,需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旨在全体师生团结起来,克难攻坚。任何一所学校,唯有师生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方能和谐发展。 创新:意为工作和学习都要勇于开拓和创造,吐故纳新,推陈出新,破旧立新。创新是学校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用创新做为教风,意在勉励广大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不拘泥于书本,不满足于现状;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总结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并能付诸实践,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五、学风:博学 勤问 慎思 善用

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我们意在倡导全体师生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勤问: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勤问”意在要求每位同学树立远大志向,喜爱并注重学习,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慎思:“慎思笃行” 出自《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思考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善思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

善用: “善用”一词取“基用之学而以为,善尔”之意归纳而成。意思重在讲求学习目的,规避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把学到的知识、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第四篇:将军小学一训三风解读

将军小学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校训:重德 博学 健体 创新 校训解读:

重德: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汉书·车千秋传》:“ 千秋 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唐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物情须重德,时论在明公。”《宋史·向敏中传》:“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2).以品德为重。 汉 阮瑀 《吊伯夷文》:“东海让国,西山食薇,重德轻身,隐景潜晖。”

博学:语出《礼记》《论语》等典籍,《礼记.中庸》篇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学记》篇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论语.雍也》篇有“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子罕》篇有“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论语.子张》篇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其意思包括热爱学习、学习领域广泛、学问渊博等。

健体:是“使身体得到锻炼,强壮,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校训“健体”对全体师生提出的目标要求是:“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并从体育锻炼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以及解决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校把“健体”作为校训,也即是提醒广大师生在学习工作时,应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也把体育教学放到了重要地位。

创新:无数个事实表明,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创新就无法生存。将它放在校训的最后一位,就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作为现代家电的领军者,日本索尼公司对所有员工提出的口号便是:日日创新。现代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甚至说出了“不创新,就死亡”的惊人言论。我们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更要紧抓“创新”这条硬道理。不放过任何一个稍纵即逝的灵感,为自己任何的一个有意义的突发奇想而付诸努力。是学校鼓励我们的。

本校训体现了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追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学校的一种精神型的潜在课程,发挥着塑造师生人格、夯实精神底蕴、导引师生做人做事的功效。校训需要我们深入灵魂去感悟、去深思,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校风:团结 进取 严谨 求真 校风解读: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都团结在一起,目标一致,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进取也称“上进心”。是一种不断要求上进、立志有所作为的心理状态。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进取心来自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身完善的追求。有进取心的人,往往有理想、有志气,积极肯干,不怕困难。倾心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进取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进取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进取心意味着超越平庸;进取应该成为终身之事. 严谨,是对教师治学和治教态度、学生学习态度的要求。一个人的态度决定这个人的人生“高度”。

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教风:尚德 励志 博学 创新 教风解读:

尚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强调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德”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尚德”是人格完善的基本要求,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成其为人的必要修炼。在价值追求多元化,功利主义、浮躁之气甚嚣尘上的当今社会,内在的道德修养正在被许多人忽略不计,将“尚德”作为校训,意在提醒每一位教师,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做“有根的人”。

励志,词典上的解释是,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汉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励志就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以此为教风,乃是激励教师们奋起志向,集中心思致力于教育事业。

博学,是对教师学品、学问、学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以恭敬严肃、一丝不苟的态度,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学风:勤学 善思 好问 求精

勤学:目标明确,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在书中学,在做中学,在事中学。

善思:勤于思考,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因学而思,以思而进,勤思而智。 好问: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在不断发问中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

求精:学求其精,思求其精,做求其精;以实求精,以慎求精,精益求精。

第五篇:宿豫实验高级中学“三风一训”解读

【校训】立德 求真

立德:语出《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意为具有完备的道德人格,也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含义。尚德才能尚国,立德方能立人,我校办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治校之立德,在于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教师之立德,在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生之立德,在于爱国爱校,成才成人。

求真:是指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要培养学生脚踏实地、诚实守信、求真务实。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到。师生共同求真知,说真话,力求真才实学,不弄虚作假。

【校风】厚德 创新 和谐 进取

厚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原意指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载育万物、生长万物,做人处事心胸开阔、立志高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此处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创新:出自《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易经》“日新为之盛德”。指就是要天天学习、更新知识、开拓创新。作为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超越,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都是在我们创新的过程中诞生的。而学生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的那种老的死读书,读死书的阶段,自主、合作、探究是我们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而这一切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

和谐: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和谐产生美。和谐的教育既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进取:意为努力上进,有所作为与成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新时代所赋予教育的特殊使命。学校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进取进取意味着超越平庸,进取才能获得事业的辉煌。

【教风】进德 修业 乐教求新

进德:语出《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为大德之人讲习的道理,其首要任务在于“明德”。对于实验高中的教师要具有崇高的师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操守,真正做到德高为范。“爱国守信、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人立于天地之间,必须德才兼备。 修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思想和精神的传递者。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

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如果我知道的东西比我教给学生的东西多二十倍,那么我在课堂上的思想和语言就不知不觉地是针对学生而产生的„„”

当今教学改革提倡开放型教学,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广博,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对待,将各门学科的学问有机融合,形成“一通百通”“百通一通”的境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时期的教师要想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就得不断进修学习,使之知识广博,底蕴深厚。

乐教:乐教是教师的一种修养,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表现为对教育的全身心投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作为教师要把乐教内化为自己的理念,使之成为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托起一缕真诚,用一颗对教育执着的心,无私奉献,在学生的成长中体会从教之乐。

求新:意为追求创新。源自《魏书》:“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意指变革、革新和改造,主要有三层涵义,一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更新;三是指创造性、有新意。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校建设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学校办学、教师治学、学生求学,都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事业的需要,是我们不负使命、实现理想的希望所在。 新时期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求老师要积极探索,寻找新方法、新措施。

【学风】弘德 合作 乐学超越

弘德: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德是做人必备的条件。对于学生来说,“进德”就是培养自己的崇高思想品德,成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础道德,这是成人之本。因此,我们提倡大力弘扬崇高的道德:爱国守信,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应是实验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培育学生成才的首要途径。

合作:就是要有大局意识,责任与危难共当;合作就是围绕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合作就是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中勤思、博学、求新,求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终身受益。

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愉快中学习,以学为乐,寓乐于学,乐学统一,相得益彰,把求知当作乐趣。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有不竭的动力。

超越:昭示的是一种永不止息的“进取”心态,是一种对完善、完美境界孜孜不倦追求的人文精神。有敢为人先的气魄,敢于超越的勇气,追求卓越的信念,不断塑造今天的完美,创造成就明天的辉煌。

“三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的规划只是为这项工程的建设明确基本方向,成功的关键是要付诸行动,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为我校的校训留下精彩的注解,实验高中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诗歌结构手法范文下一篇:诗歌会有多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