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邮政储汇业务》课改中的应用

2022-09-10

一、《邮政储汇业务》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 《邮政储汇业务》课程简介

《邮政储汇业务》课程是高职院校邮政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这门课程基于高职院校办学的双教师团队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理念, 进行课程内容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围绕邮政金融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邮政企业金融业务进行设计, 是一门金融理论与金融业务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学生除需要学习邮政储汇理论, 还需要学习储汇业务操作, 具备企业要求的素质。近几年《邮政储汇业务》课程不断进行课程改革, 以期最终实现学院与企业的双重教学目标、专业建设目标。

(二) 《邮政储汇业务》课程讲授中的机遇与挑战

1. 学生学习特点、班级特点的转变成为教改的动力

教师在多年教学中发现, 学生的学情在近几年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现在学院的学生已经进入“90”后甚至是“00”后的时代。在高职院校“90”、“00”后的学生对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没有兴趣, 认为传统授课模式枯燥、没有吸引力。当学生出现厌烦的心态时, 现在的学生会勇于说“不”, 并用行动直接表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会发现学生走神比例、玩手机比例、回答问题错误的比例、往教室后排坐的比例日益上升。学生学情的转变对教师教学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如何把学生拉回课堂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的动力。

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 发现绝大多数邮政金融专业学生 (包括订单生和非订单生) 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定位, 学生对自己未来毕业时的就业方向、职业发展有初步的规划, 但是同样他们在学习中却往往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让他们勤动手去反复练习操作、应用理论成为迫切需要教师解决的问题。

在邮政金融专业中, 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有的班级在学习积极性、课堂听课效果、与老师互动、期末成绩等方面表现良好, 且学生表现较为平均。有的班级在这几方面均表现较差。有的班级在这几方面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一部分学生表现的非常好, 一部分学生表现的非常差。而在授课中, 给教学带来最大挑战的往往是两级分化比较严重的班级。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更适合应用于学情较平均的班级, 对两级分化严重的班级适用性有限, 这也推动我们教学团队去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

2. 企业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邮政金融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邮政或邮储银行的前台金融业务岗。邮政及邮储金融业务在近三年飞速发展, 邮政代理金融日益向银行模式转变。在近几年的企业招聘中, 各省邮储银行或邮政公司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资格证书日益看重, 部分省份甚至提出学生必须在毕业前考取由邮政集团公司组织的邮政储汇业务员 (中级) 证书及银行从业等证书的要求。可以看出企业考核学生的理论功底及操作技能的标准越来越高, 对学生整体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3. 学生考证需求日益提高

课程的成绩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专业证书考试的成绩则既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也反映了教师教学的效果及成果。《邮政储汇业务》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操作范围与邮政储汇业务员 (中级) 考试范围相重合, 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 可以选择是否参加邮政储汇业务员 (中级) 考试。随着企业对学生持证要求的提高, 学生对邮政储汇业务员 (中级) 证书的考试需求随之提高。这无形中要求教学团队在授课中需要注意将金融业务、储汇员考试标准与课程讲授的理论、操作知识融合在一起, 同时需要注意知识体系一定要随企业制度及业务的改变而及时改变, 在课程考核中能够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站在学生的学习、职业生涯发展及金融业务需求发展看, 课程教学又绝对不能开设为技能辅导班或考证班。在教学中, 教学团队应“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课程中, 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基础知识、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已。课程应该更加注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内在的综合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社会需要的专业的、可用的人才。这也对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 教学理论在近年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观念有了巨大的转变及发展,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教学向现代的、主动的“启发式”教学转变。而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 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得到职业教育界专家的推崇, 它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优势。

《邮政储汇业务》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分析学生及课程的特点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法同样可以运用于课程中, 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为了做好《邮政储汇业务》课改, 应对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教学团队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 进一步明确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做好集体备课, 积极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 以应对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简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 近年在国内高职教育中逐渐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其实质是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的一种结构范式。

对比传统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其特有的特点。第一, 教师的位置发生了转变。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 强调做中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内容重构, 将众多的学习内容分解为工作项目;其次, 教师将工作项目细化为工作任务;最后, 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第二, 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包括: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文本引入法、项目引导法等教学法的形式。这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选择, 有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

(一) 结合企业实际业务, 重构授课内容

在授课前, 教师团队首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 从邮政储汇业务的理论、企业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方面设计课程框架;其次企业业务与管理团队则从储汇业务相关岗位的职业要求 (如职业技能) 方面提供咨询, 为课程内容的取舍提供参考, 使课程开发及时反映实际工作岗位和业务制度的发展变化;最后教学团队根据企业的反馈及实际业务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重构。最终课程设计了4大项目、11大子项目、16项工作任务。其中邮政储蓄业务、邮政汇兑业务、邮政绿卡业务是课程理论及操作教学的重点内容。当企业的业务发生改变时, 我们要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在2018年初邮储银行出台了新的储蓄制度, 教学团队针对这一改变在咨询企业专家的基础上, 修订了旧的教学内容, 重构了新的项目及工作任务内容。

在课程具体内容设计中, 以业务过程为导向, 强调“两条线”的学习。课程设计以邮政储蓄、绿卡、汇兑、代理为业务线, 以营业前准备、营业中业务处理、营业日终处理为流程线, 业务处理与营业流程两线有机结合, 设计典型工作任务。这样的课程设计更加贴近企业的业务实际, 有助于学生动态学习相关知识。

(二) 完善仿真教学环境, 使学生最大可能融入情景教学

为了在授课中真正做到做中学, 使学生对业务及业务办理的环境有感性的认识, 《邮政储汇业务》的教学均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展开, 所有课时的课程均在实训教室开展教学。实训室拥有仿真的模拟银行柜台、系统、单据、章戳、利率屏等硬件设施。在课程的环境建设上, 力争与企业业务实际和资格证书的要求接轨, 实训室的储蓄、汇兑教学系统是高仿真的业务系统, 这些系统均在邮政储汇业务员 (中级) 职鉴操作考试中使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眼睛可以看到业务办理的环境, 通过手的操作可以感受到业务办理氛围, 最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真实生产状况, 在学习中产生企业的认同感。

(三) 教中做, 做中学,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在《邮政储汇业务》课程中, 教学的主要思路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的各项工作任务,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品格素质、实践能力、综合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情境设计下发任务书, 明确该工作任务的内容、要求以及教辅参考资料, 学习小组在学习教辅资料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运用仿真教学环境, 通过实物展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录像观摩、实训操作及案例分析等方式, 教师引导、带领学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 启发学生归纳、分析、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然后, 学生再次练习该工作任务并进行测试, 从而最终完成该项工作任务,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中, 教师格外注意按照学生学习的特点, 将不同教学方法运用于不同工作任务中。在前期的工作任务中, 由于学生接触的专业知识较少, 教学方法多侧重于实物展示、录像观摩、实训操作及案例分析等方式。在后期的工作任务中, 随着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积累, 教学方法更加侧重于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

以登记簿的操作练习为例, 在这一教学模块在课程体系中位置较靠后, 学生首先按任务书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真实的业务岗位分配角色。其次, 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自己领取仿真的业务单据及登记簿。再次, 不同角色的学生按任务书模拟的任务情景完成业务申请、系统操作、打印、复核、盖章等工作。最后, 不同小组互相交换业务单据及登记簿, 分析小组完成情况, 教师提出操作疑问做出点评。通过课中学生行为反馈看, 这样的授课方式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所有学生参与进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练习中, 同时学生有了问题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讨论, 真正做到了“做中学”。

(四) 施行课证融合的考试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邮政储汇业务》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相比更加贴近金融业务的实务, 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 在掌握储蓄前台理论、制度规定及学会前台的操作技能基础上, 考取邮政储汇业务员 (中级) 证书。这门课程与邮政储汇业务员 (中级) 考试相对接, 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对考试模式也进行了改革, 将传统期末闭卷笔试改变为上机自动题库组卷的邮政储汇业务员 (中级) 理论考试, 将这一门课变为课证融合考核的课程。

(五) 进一步加大过程考核占比, 督促学生重视平常学习

《邮政储汇业务》是一门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非常紧密的课证融合的课程, 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突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做”。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 教学团队加大过程评价与阶段 (以工作任务模块为阶段) 评价力度, 结合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出勤、理论测验、操作测试、期中考试、学习总结、课程评价等环节进行综合评价。

在每一次课程结束后, 教师均根据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的反应总结这次课程成功之处及问题之处。课后总结的重点是查找引发问题的原因, 以期在后续的授课中解决这一问题或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四、课改取得的成效

从《邮政储汇业务》课程的授课效果看, 课程改革后基本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从成绩中看, 大部分学生掌握住了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从授课中学生的行为及表现看, 学生初步具备了金融业的职业道德, 在大三实习期间及后续工作期间均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自课改以来, 邮政金融专业中成绩一头一尾两个班级为例:在学生学完理论课程后, 学生第一次参加邮政储汇业务员职鉴的理论考试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年级平均成绩第一的班级在职鉴中通过率为95%, 通过考试的学生中85分以上的占比为31%;年级平均成绩最后的班级在职鉴中通过率为49%, 在未通过考试的学生中50分以上的占比50%。这个成绩充分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邮政储汇业务》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在未来, 教师将进一步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导向探讨这一教学法在课程中多元化应用。

摘要:近年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要求日益提高, 学生学情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传统教学方法在《邮政储汇业务》课程讲授中逐渐与时代发展相脱节。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入手, 分析其在《邮政储汇业务》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方式, 分析在《邮政储汇业务》课程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邮政储汇业务,行动教学法,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武雷蕾.职业教育优质课的评价标准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8 (21) :7.

[2] 周玲.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会计教学实践与探索[J].职业, 2018 (3) :59.

[3] 姚琳.德国FH行为导向教学法及其启示[J].科教导刊, 2017 (10) :21-2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工科类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下一篇: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