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

2022-09-12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的这一规定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可持续发展。语文老师必须授以“渔”而不授以鱼, 实现“教为不教”。从生态农业取得的丰收受到启发, 我尝试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 把语文课堂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重建师生关系, 转变教学方式, 实现师生和谐发展。实践证明, 构建语文生态课堂是达成新课标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什么是语文生态课堂呢?简单地说,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 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如今, 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 “生态”一词常常用来定义健康的、美好的、和谐的事物。生态语文课堂, 就是构建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和谐中成长, 在成长中创新, 从而促进学生的三维发展, 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的新型课堂。

1 和谐构建生态课堂的基础

农谚有云:“七韭八蒜”。说的是农作物的种植须顺应农时。也就是说农作物只有拥有了和谐的生长环境, 作物才能很好的生长。以生态为主要特征的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也须以和谐为基础。

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和谐。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学生与老师相互依赖共同构成生态环境。所以师生和谐是课堂和谐的第一要素。师生和谐的关键, 就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于如何明智地爱孩子”。因此, 我常对我的学生说:日记不仅是用来完成写作任务的, 更是用来诉说心声的。只要你在文末写上“请保密”三个字, 我就不会对任何人提起。靠着一份爱, 我与我的学生以日记为桥梁沟通、对话。让学生体验到了平等、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

其次是教学活动的和谐。教学活动是教师、文本、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巧妙安排, 使教学流程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于无声中润物, 让学生轻松地迈过一道道坎、爬上一座座山, 教学活动才是和谐的。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知识脉络、编排规律、内容特点, 寻找恰当的教学切入点。在设计教学时, 还应充分考虑学生因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角度等不同, 将会对文本思想和言语的感知理解有所不同。从而对文本进行和谐的教学设计。

再次是课堂要素的和谐。语言要讲究快慢、高低、音量的调整。内容要具体, 言之有物, 论之有据。而且要形象, 比喻、夸张、排比可美化学生视听, 成语、谚语、歇后语可减缓视听疲劳。教学方式的巧妙安排, 更使课堂灵活多变。教师讲解、学生静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动手、教师点拨;学生做题、教师评改等, 有机地搭配起来, 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2 成长构建生态课堂的关键

生态农业让作物和谐共处, 追求高产丰收;生态课堂让师生和谐共处, 追求学生成长。要达成此目标, 我们必须注意过去可能忽略了的几点。

(1) 要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一位老农曾跟我唠叨过他的农经:种玉米要想获得高产绝不能点种, 而需移植。只有让所有秧苗平分阳光, 一起成长, 不会出现“荫苗”, 甚至“死苗”的现象。农作物的培育是这个理, 被誉为花朵的学生的培养也是这个理。“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还所有孩子一片生存的空间, 让不该遗忘的角落也撒满阳光。

(2) 要在探究中提高。生态课堂不是死板地完成教案, 而要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 适时适当地进行调整, 让学生进行有益的探究。于漪老师在学生问过“万万等于多少”受到嘲笑后, 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既然万万等于亿, 那么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 而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经过一番探究, 学生发现了汉语修辞中一个规律, 字的重叠可以产生两个效果, 一是听得清楚, 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样在探究中获得的知识, 学生无须死记硬背, 就已饶有兴趣地打了收条。这就是生态课堂应有的特点。

(3) 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如浓厚的兴趣、良好的情绪等, 犹如自然界的阳光雨露能使作物 (学生) 进入积极状态, 从而发掘智力、潜力。于漪老师就在探究“万万”的效果之后说过:“大家可以想一想, 我们今天学到这个新的知识, 是谁给予我们的呢?”让大家的目光集中到这个学生身上, 让这个本来受到嘲笑的孩子高高地昂起了头, 让他以及他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大胆地提出问题。于漪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巧妙地应对了这一突发事件, 让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引出了学生的发展, 也构建了一堂真正的生态语文课。

3 创新构建生态课堂的灵魂

语文课标要求我们“敢于探异求新”。让学生真正聪明起来,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是生态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是构建生态课堂的灵魂。

这一境界的实现要靠老师的重视和努力。

首先, 老师必须更新观念, 记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叔叔于勒》未必就只批判资产阶级赤裸裸的人际关系。《变色龙》未必就一定要大谈沙皇军警的黑暗。教师对文本应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以敢于创新的魅力为学生做出榜样。

其次, 老师要改进课堂提问, 突出对学生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教会学生质疑问难、于无疑处质疑的本领。教师应对学生善加启发、巧加点拨, 让他们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看似普通词语的丰富内涵, 让他们自己联系上下文句去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 入境入神去玩味。例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为什么不说“竟折腰”而要说“竞折腰”呢?像这样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去揣摩、去体会, 感受文学的魅力, 也将在自己的写作运用中, 去尝试、去创造。

再次,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 尊重他们的个性, 搭建学生表现、创新的平台。有些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七嘴八舌, 随便插嘴十分反感, 严加斥责, 我认为大可不必。其实插嘴的学生大部分是思维灵活、求知欲和表现欲都很强的学生, 他们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并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 是对“发言机会不均, 教师一言堂”的一种挣脱。

另外, 应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用开放的方式充分加以运用, 追求“表达的创新。”让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情感的、习惯用歌唱来表达自己感受的、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各得其所, 增强其思维的敏锐性。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和谐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教学活动, 和谐的课堂要素会让课堂有如泉水叮咚, 一路向前。成长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关键, 教师只有面向全体学生, 不以成绩论优劣, 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让所有学生在探究中共同成长, 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创新是构建生态课堂的灵魂, 教师须自己敢于创新, 为学生做出表率;改进课堂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搭建平台, 让学生深入课堂, 走向课外, 最大限度的去学习、去创造。做到了这三点, 一个和谐的语文生态课堂就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语文教学将会进入一个真正的“教为不教”的境界。

摘要:构建和谐的语文生态课堂需要做到三点:第一, 和谐:构建生态课堂的基础;第二, 成长:构建生态课堂的关键;第三, 创新:构建生态课堂的灵魂。

关键词:和谐,成长,创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并购后整合价值提升的有效路径分析下一篇:观察缬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