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2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中学校园文化的研究,在早些年还不被我国学者重视,更多的是注重高校。在2013年8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以习近平为首领导集体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1:

析山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析山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黄明合

(广东省清远连州市北山中学 广东 清远 513400)

摘 要:校园文化属于一种环境教育力量,能够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在于创造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校育人能力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山区农村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并令人担忧。本文从山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潜课程

校园文化属于一种环境教育力量,能够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在于创造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它具有鲜明特色、浓厚文化底蕴、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塑造、无声的熏陶和感染,是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和校园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性、生成性、原创性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健康成长。

一、山区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存在其特殊性,在现阶段,农村学校由于条件与资源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校园文化活动也不象城市学校那么丰富多彩, 我们会从身边、媒体、报纸等多处发现不少问题。

1、注重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却缺乏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使全体师生员工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之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但是,不少学校看起来布局合理,格调也幽雅,起到了净化、绿化、美化的作用,却缺少特点;其二,没有实行动态管理,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等一成不变,学生对其熟视无睹,布置成了一种摆设。其三,教室布置整齐划一,墙面整洁干净,感觉不到生命的流动,放弃了学生个性生成的主要阵地,丧失了开展实践活动的多样舞台。

2、金短缺,投入不够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越来越讲究时代性或超前性。原先,随便从山上挖几筐黄泥,用水搅拌,就可以用来刷写标语,现在,则要求越来越高,红漆刷写还不够精美,最好是有机玻璃。这些,都需要資金,需要投入。可农村哪来那么多资金?那么多投入?一些地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刚保住工资,又实行了“一费制”,政府资金又难以到位,学校哪来的财力?有的学校,全校才十多个学生,学校来了客人,还得校长或老师自己掏腰包吃饭,哪还有能力投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太难为他们了! 另外,部分校长为了保证教师福利,不愿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多花一分钱。一怕影响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二怕引起教师的“公愤”。有的学校教室、宿舍门窗坏了,水电线路出故障了等必要设施都不能保证及时维修,更谈不上将资金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上。除了学校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短视,大部分农村中学的教师根本不明白校园文化建设是回什么事,他们只管教几节课,只管每月福利能不减少,搞不搞校园文化建设与他们不相干。由此可以想象,这样的学校,就是存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学校又有什么发展变化呢?

3、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学生生源差,城乡教育差距在不断扩大

校园文化建设,说到底是的人的文化建设。要有一批人努力去改变、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有不少的农村骨干教师都调往城里,学校也缺乏了有特长的教师,要开展校园文化没有足够的师资。再加上农村教育水平低,使有学生有条件的学生也往好的学校就读。农村中学也有不少的学生有厌学的情绪,这些因素造成非良性循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造成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差。

4、学校有些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形成一种精神文化

在农村的中学,学校的各种制度往往是与行为相矛盾,学生看老师,教师看中层,中层看校长,不能内化成一种精神文化。农村学校,绝大多数是农民的孩子,由于农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精神需求成为了农村社会对农村中小学校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工作重点还是抓质量,保稳定,没有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特别是有些边缘化的学校,生源持续减少,使得学校布局的重新调整成为可能,更加淡化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山区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理念落后,墨守成规,不能创新

多少年来,学校都是沿用以前的各种制度,规划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与时俱进,校园文化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我认为更需要创新,没有良好的规划,校园文化没有生机,这样就使得学校办学无特色,发展缺乏生命力,校内无生机与活力,师生无动力。

2、学校办学理念随大流

农村中学校文化建设不是需不需要做问题,而是愿不愿做的问题。学校要从建设新农村的高度,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农村教育的要求。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雅俗并存,而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创造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这是学校的责任之所在。当然我们也要努力改变,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的做法。人的思想要借助于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才是我们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根本理由。没有形成特色。应试教育,就拼命的学习,流行素质教育,唱歌、跳舞成了展示的主流。

3、校园文化没有延续性,发展性,换一届领导就换一种文化理念

一个校长一个样,师生无法适应这种大的调整,原地打转现象较为严重。是不是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就无能为力了呢?与城市中小学相比,乡村教育贫困是最大问题,所以校园文化的贫乏是普遍现象,但是,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不因为农村和城市背景的改变而改变,农村中小学也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农村教育资源,关键是如何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教育资源。农村中校校园文化建设当然首先要从加大投入做起,同时,改变可以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做起。所以对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更需要有一种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的心态,能改变多少就改变多少,做一件就算一件的态度,我们既需要大的改变,也需要每一个人的责任,农村中学的学校文化建设对于我們来说不是无能为力的。根据学校的实际能力,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财力、人力、物力等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作为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认识校园文化在促进学校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心全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规划,强化管理。只有立足学校基础和社会发展现实,做好校园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诸要素,促进校园文化的提升。在仅有的资金中能增加投入,改善设施。

4、对校园文化生活的潜课程作用认识不足

现在,不少中小学校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仅仅是只花钱而不产生效益的事情。事实上,校园文化潜课程的内容,对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价值上规范上的陶冶和影响。校园里几乎到处都是潜课程,如,校园里的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内容,都是潜课程的教材。有些学校只注意宣传表彰那些学习上的精英,宣传的初衷是激励在校生去努力学习,但是由于宣传上的片面性,很容易让学生想到考不上大学就不光彩,客观上起着危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三、加强山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建设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1、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优化育人环境。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出“四性”,即科学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教育性,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艺术性,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校园环境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校园美化不应局限在纯粹的物质文化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教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艺术作品的悬挂等。

2、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文化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讲座、知识竞赛或考查的办法,督促师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成立以校长挂帅,分管领导负责,年级负责人、相关处室和班主任参加的领导小组,分层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才有保障。

3、校园文化建设要树立规划意识和全员共建意识

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全面、系统、长远的考虑,要将其放在完成育人目标的人背景下,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规划。校园文化在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学校哪一个或哪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好的,更不是仅凭学生管理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效果的,我们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校园文化时刻渗透于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和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只有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中努力工作,互相协调,共同营造,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和自觉行为。而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但能够提高师生的文化修养,更是学术、思想创新的动力源泉。强化校园文化的规划意识和共建意识,必须发挥领导者的领导作用,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员工的服务作用。

4、开发校园文化资源

校园文化资源内容广泛,从整体而言它包括学校内所有文化教育资源,具体说有教师教材资源、校园环境资源(如板报墙报手抄报资源建设)、图书报刊资源、活动课堂资源、学校校史和图画影视作品等显性物质资源;还有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体制、校风、学风、人文素养等隐性精神文化资源。

“在建构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教育领导者要有意识地寻找资源,创造形象。”农村中学有的地处革命老区,有的靠近文化景点,有的具有特色产业(如苹果、香包等),这些都是教育的优越条件。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提炼,就能得到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如广州中山纪念中学将“中山精神”作为校园文化主题和办学灵魂,培养了大批具有“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身心”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有的农村学校没有这些条件,应该挖掘学校自身的特色,开发校园文化资源。如陕西师大的“畅志园”原是校园一楼的卫生角,在创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学校请名流贤达书写富有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树碑立石、植树种草,成为一个寓教育、审美于一体的休读景点。另外,学校的人文因素也值得挖掘。如历年历届的教师楷模、优秀学生及有特殊成就的师生都可以作为教育榜样。用与学生相近的先进人物作榜样,易于为学生接受,有说服力。所以这些榜样的示范作用,往往能达到深刻的教育效果。

四、结论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学校没有文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农村中学地处文化氛围相对较淡、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也相对较差的农村,要培育世纪新人,必须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健康、和谐的文明风尚。

参考文献:

[1] 莫 雷.教育心理学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杜,1997.

[2] 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6.

[3] 刘 芳.伦理学视角下的学校文化生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黄明合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2:

浅析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中学校园文化的研究,在早些年还不被我国学者重视,更多的是注重高校。在2013年8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以习近平为首领导集体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在中学校园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并且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更加细化,从功能、方法、路径等角度进行探索,为中学校园文化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已经受到了学校的重视,成为目前学校建设的重点,社会、学校、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使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当今中学教育的一个亮点。学校的领导已经看到了良好得到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因此,校领导的支持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認识到,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多么重要。中学生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像初生的太阳,正处在人生最关键的中重要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这一阶段的培养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的中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这种多元的文化,使他们不再只是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命令,而是需要更独立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中学生创造更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显得更为重要。

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升学压力使师生忽略校园文化建设

由于中学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很多中学教师只是一味的追求成绩和升学率,只凭升学率去为学校争创名气,这使得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更谈不上其策略了,有的中学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把学生培养的比较古板;有的中学认为校园文化是多组织一些文艺汇演等娱乐或文艺比赛等活动,结果把学生培养的缺乏创造性。

(2)中学校园文化的活动形式不够丰富

中学校园文化的常规活动主要有升旗仪式、班会、专题教育、励志讲座等,这种活动主要是在校内进行,在室外的活动主要就是校运动会、足球赛,有些学校连这些普通的活动形式都取消了,就是一味的上课抓学生的成绩,应付式的活动使中学生对于校园活动完全不感兴趣。由于时间和精力上的限制,使得中学生的校园文件建设远远没有高校那样丰富多彩。这种情况促使中学的领导班子更加无法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于是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观念认识不够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还要包括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学校管理人员等。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又特别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因此中学的校园文化这种隐形的教育不可忽视。

(2)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单一

中学生渴望更多更新颖的活动形式,来满足他们对于校园文化生活的需要。千篇一律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提不起兴趣积极参与,缺乏真正的精神文化建设。因此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学校设有德育处、后勤、团支书、党支书等,唯独缺少校园文化建设部门,久而久之,校园活动就如同虚设。如今的教育领域充满各种改革,这种改革的变化可以改变当前的这种状况,此外校园过于强调规章制度,使学生和教师只能无条件的服从,从而失去积极性。

四、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1)深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行动源于思想,理念决定行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了办学模式,如今,很多中学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或是受到升学的压力,盲目的追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所以中学的领导者应该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理念,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升学率和学校的荣誉上,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改变现在的挂念,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师生的主体观念,树立全体观念,使师生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责任。

(2)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的,目前,中学校园还缺乏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完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的机制,将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常规的教学工作来进行。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学校教师,提升教师的素质可以明确建设的方向,促进教师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強教师的创新能力。

(3)丰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

开展社团活动,建立文学社、英语社等组织,定期开展一些活动,这样不仅能吸引中学生的参与,更能在活动中实现学习的目的。但是中学阶段毕竟与大学高校不同,升学的压力是每所学校必须要顾及的,因此不能盲目的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活动。

(4)优化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

研究校园文化的目的就要为了配合学校育人的目的,培养出我国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而融入了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也更能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以抚顺为例,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可行性,在校园内,发挥雷锋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按照雷锋精神要求自己;在校园外,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们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在雷锋纪念碑下,让学生们聆听动人的模范事迹,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品质。

五、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是为我国实现中国梦的接班人,中学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青少年的阵地,理应责无旁贷的促使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让中学生感受到人文气息,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受到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促使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受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就像黑暗中的一缕阳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更好的为学校服务。

作者:谢思文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篇3:

浅谈体育舞蹈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对中学校园文化的现状、内涵、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育舞蹈在丰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校园文化的发展、弘扬社会人文精神,促进中学生道德品质、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现状;内涵;文化建设;作用;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新时期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中学的首要任务。体育舞蹈是一项集音乐、舞蹈、体育于一体,以自我锻炼、自我塑造全面协调统一发展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中学校园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并逐步成为中学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对体育舞蹈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中学生活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是从小孩向大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走上社会。这个阶段对一个人素质的培养、提高十分重要,它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怎么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素质,是教育界关注的话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然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形成的反差以及沿袭多年的空洞生硬的说教方式,往往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加上我们选拔人才方式的僵化,不少学生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除了被迫死读书外,丧失了很多应该得到的东西,本来应是全面成长的美好年华,在许多学生的脑海中成了苍白的记忆。

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滋养学生的心灵,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人格。

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为中学校园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

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把人才培养目标放在首位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就是要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中学校园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能够敦促并保障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能够有力地推动现代学校文化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传统型学校”向“学习型学校”发展,现代学校制度能够从制度层面有力地推动“传统型学校”愈来愈接近于建成“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人们得以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并持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三、体育舞蹈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体育舞蹈是中学校园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增加学生交际机会,提高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扩大社会交际面以及实现中学生健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它对中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2.体育舞蹈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中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进行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娱乐、体育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体、寓教于智、寓教于美,形成宽领域、高品位、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在中学校园多开展体育舞蹈运动,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及气质。

2.在学校管理层多对体育舞蹈加以关心及关注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中学校园对体育教师多进行一些体育舞蹈方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聂军.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选择及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1(3).

[2]朱鹏平,王蓉.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教研组)

作者:吕佳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论文下一篇:体育武术散打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