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美院艺术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论文

2022-11-17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 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996年12月, 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1997年, “三下乡”活动在全国正式开展。推行“三下乡”政策20多年来, 我国每年寒暑假都有大批学子涌入农村, 学生把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结合“灯塔工程——广东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 2018年7月,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来到学校对口帮扶的广东五华县梅林镇金坑村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秉持着“思行并重, 艺筑集成”的理念, 充分发挥建筑学院的专业优势, 服务乡村建设。

通过梳理“三下乡”活动, 笔者对扶贫活动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下思考及改进建议。

一、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 普遍对社会了解不够深入。“三下乡”活动在校园和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 给学生到基层锻炼提供机会。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学以致用, 帮助落后地区的人们脱贫致富。他们在“三下乡”的大课堂中正确认识国情, 培育自觉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进一步明确青年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大学生更深爱这片土地, 从而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1]

(二) 磨炼大学生的意志, 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大学生们, 从小家境优越, 没有吃过苦, 更没有到过贫困落后的偏远山区。通过参加“三下乡”活动, 他们来到了条件艰苦的地方, 住大通铺、吃大锅饭, 忍受严寒酷暑, 极大地磨炼了意志, 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同学们在“三下乡”活动中目标一致, 通力协作, 同时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在艰苦地区生活一段时间, 才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更加懂得珍惜当下, 感恩父母。因此, 参加“三下乡”活动, 同时也会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 拓宽扶贫地学生的视野,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下乡”活动的目的地大多地处偏远山区, 当地的学生们大多没有走出过山区。通过“三下乡”活动, 城里的大学生们来到扶贫地, 除了教授课本知识, 还带来了城市里的新思想和新文化, 这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 都是从未接触到的。农村的孩子通过跟大学生们的互动和交流, 自然就开阔了眼界, 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乡村义教等活动, 大学生们带领他们学习音乐、美术、科学等知识, 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从而激发了山区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扶贫结束后, 山区孩子们往往会发奋图强, 立志考出山区, 更好地学习知识, 为祖国做贡献。

二、广州美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结合专业优势, 服务乡村建设

(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墙绘项目

项目围绕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开设计思路。墙绘组选用金坑村当地风景元素, 诸如菜田、高山、民房等进行再创作, 针对性地根据金坑小学校园需求设计墙绘方案, 希望跳出传统校园墙绘印象进而提升小朋友们的思维能力与想象空间。整体墙绘共有十二幅, 大体位于金坑小学操场的西北角。墙绘项目是由一个叫作“匠心群绘”的学生组织完成的, 这个组织是美院建筑学院建环专业一批在校生创立的公益性墙绘组织。通过墙绘, 将领袖论述、当地元素、艺术美感融为一体, 引人入胜, 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将艺术的种子播种在当地小朋友的心田, 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 “轮乐乐”组合运动设施项目

“轮乐乐”项目是一个对无污染废弃材料的重复利用搭建而成的儿童户外运动设施, 本设施包括有:三个轮胎秋千、两个滑梯、两个轮胎攀爬设施、一个网状娱乐床、一个轮胎铁索桥、十五个彩色轮胎座位。整体设计结合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 设计出符合小朋友生理条件、适合小朋友使用的运动设施。项目实施吸引了金坑小学不少小朋友前来参观。在小组成员的引导下, 小朋友们力所能及地加入创作, 为搭建工作增添了无尽快乐。巧妙的设计、丰富的色彩、多元的材料, 不仅使运动设施多了一份美感, 同时也拓展了小朋友们的空间认知, 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向往。

(三) “竹悠悠”洗手间竹构筑物项目

“竹悠悠”项目作为“厕所革命”的改造项目, 充分发挥了建筑学院学生的专业特长。在去金坑小学之前, 师生们就已结合当地毛竹资源做好相关的设计方案、模型等, 抵达后结合场地的实际进行细节调整, 搭建而成洗手间竹构遮雨棚。焕然一新、美观大方的竹构雨棚解决了金坑小学洗手间门口漏雨、地面湿滑的问题。

(四) “小小建筑师”儿童搭建支教活动

本次活动的支教老师全部是面向建筑学院招募的在校学生。在课堂上, 小老师们通过展示人类居住建筑的演变史视频、建筑的简单构造内容以及符合小朋友们的“三只小猪”的故事来丰富课堂。在课堂上指导小朋友们亲手搭建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建筑模型, 引导小朋友们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完成作品后, 小朋友们还大胆分享了自己的创意。本次支教活动引导小朋友们认识到知识来源的广阔性, 开拓了小朋友们知识眼界。

(五) “爱心书香”图书捐赠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三下乡”活动中,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丰富的图书, 所有图书均来自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全体师生的购买或爱心捐赠, 其中包括中外文学名著、寓言故事、社会科学、艺术类等适龄儿童读物, 数量多达200多册。“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相信爱心图书在丰富金坑小学图书阅览室的同时, 也为小朋友们搭建起了通往知识海洋的桥梁。

三、关于此次“三下乡”活动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 实践活动经费不足, 要统筹全局合理运用经费

此次美院建筑学院“三下乡”活动, 广东省教育厅、校党委组织部、校团委和院系通力合作, 都尽全力给予补助。活动多方筹集经费, 但是由于活动人数众多、路途遥远、项目所需材料多等客观困难, 活动经费还是显得大大的不足, 有些材料是学生自费提供。为避免给扶贫点和学生增加负担, 活动主办方需要统筹全局, 合理花费, 把钱花在刀刃上。如果由于经费不足而削减了一些项目, 必然使扶贫效果打了折扣。因此, 建议高校针对“三下乡”活动拨发一定数目的专款, 针对偏远地区、扶贫难度大的项目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这样才能使整个“三下乡”活动运作更顺利, 扶贫效果才会更好。

(二) 扶贫点地理位置偏远, 物资供应困难,

此次“三下乡”活动的目的地位于梅州偏远的金坑村, 从广州坐大巴车过去需要四五个小时。据了解, 村里没有超市, 购物需要到镇里, 因此, 扶贫期间需要的所有物资都需要我们自行带过去。暑期气温高达38度, 金坑小学没有风扇和空调。为了保证同学们的睡眠, 我们要带风扇过去。大巴车除了承载四十余位同学和老师, 还有扶贫期间大家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如果再加上“轮轮乐运动设施”所需要的轮胎、铁链子和墙绘组所需要的颜料, 一辆50座的大巴车很难承载重负。因此, 物资供应困难也是“三下乡”扶贫工作的一大难点。建议可以与当地政府协商, 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扶贫项目所需要的轮胎等容易提供的物资, 由当地政府提供。这样, 就大大减少了物资供应的困难。

(三) 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存在功利化问题

由于“三下乡”活动都是集中在寒暑假, 需要学生牺牲个人休息时间, 无偿地奔赴偏远山区进行扶贫活动。因为许多学生并不是十分积极, 学校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们多数考虑到参加“三下乡”活动能得到综合测评的加分, 或者想得到个人荣誉称号或者在就业简历上增加筹码。建议高校可以不定期举办“三下乡”优秀人物事迹分享会, 让学生们切身了解到扶贫活动确实可以了解社会, 提升个人能力, 并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从而调动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积极性, 让“三下乡”活动成为利国利民、利己利人的公益活动。

四、结语

此次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给师生们都带来了很大收获, 同时也给扶贫对象金坑小学留下了宝贵的扶贫成果。艺术院校的“三下乡”扶贫工作要结合专业特色, 实施艺术扶贫, 助力乡村振兴。在收获的背后, 也要反思存在的问题, 比如说经费不足并分配不均、扶贫地点偏远, 物资供应困难、扶贫团队的功利化等问题。我们必须要正视问题, 不断完善艺术院校扶贫活动, 使艺术院校在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贡献更多力量。

摘要: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20多年来, 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涌入农村, 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艺术院校在“三下乡”活动中也要发挥艺术优势, 结合专业特色, 助力乡村振兴。文章以广州美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三下乡”为例, 介绍扶贫活动的主要内容, 并对扶贫活动中存在问题提出思考及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艺术院校,美院,三下乡,扶贫

参考文献

[1] 解甜雨.大学生暑期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发展模式探析[J].现代交际, 2018 (14) :105-1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提高班主任素质的认识论文下一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核心课程比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