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环境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2022-09-13

现如今, 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被纳入到学校整体的教育计划中, 各大高校致力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目的在于切实提高学校师生的心理保健能力。广泛性、专业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成就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一、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 性别差异

整理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案例, 发现在2014年到2018年期间, 共有920人来访, 其中男生有295人, 所占比例为32%, 女生来访人数为625人, 所占比例为68%。从这一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性别上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 在该学校内, 女生的数量比男生多, 总体的男女比例是1:3, 本身女生的数量就明显多于男生。第二, 相比于男生, 女生更喜欢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而且女生的情感也更加丰富细腻,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也比较敏感。与女生相比, 男生在处理问题时更愿意独立思考, 在语言交流方面不太擅长。第三, 在大学生阶段相比于男生, 女生更容易受到心理情感问题的困扰, 为了调节自己的心理, 女生也更愿意向他们倾诉, 对心理咨询持以肯定的态度, 更愿意去向心理咨询工作者寻求心理帮助。而在男生受到挫折时, 更加倾向于通过运动和游戏来释放心理上的压力[1]。

(二) 年级差异

从年级分布情况开看, 年级越高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学生越少。也就是说大一来访人数最多, 大二来访人数最少, 而大二、大三居中。对于大一学生来说, 他们需要快速转换角色, 也要尽快适应大学校园内的生活和学习氛围, 实现这一目标比较困难, 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刚刚步入大学校园, 不管是生活环境, 还是社会角色, 又或者是学习方式, 都会发生一定变化。从不适应到习惯必须要有一个过程, 而这个过程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很艰难的, 就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在大二、大三这个时期,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并习惯大学的生活, 在这一时期比较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涉及到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学习发展等方面。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 存在最多的心理问题就是毕业、就业, 考研学生则要面临学习压力, 而且也有可能会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

(三) 时间差异

从咨询的时间来看, 每年的3到6月和10到12月是高峰期, 这两个时间段是学期中段, 伴随着入校的新鲜感逐渐消退, 同学们的生活也趋向于平淡, 而且也适应了新学期的课程, 此外开学时同学们踌躇满志, 鼓励自己积极进取, 而到了学期中段, 这种高涨的情绪也逐渐降温。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内, 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是特别大, 此时同学们就会发现一些关于自身成长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心理困惑。而且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情绪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春夏两季自然环境气压较低, 导致人体脑分泌激素紊乱, 就会出现体内外失去平衡的情况, 导致心理机能不平稳。此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更加容易压抑郁闷、失眠、情绪起伏大, 也会莫名的烦躁不安[2]。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前提

(一) 成立领导小组

在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之前, 应当做到统筹规划, 成立领导小组。比如某技术高校就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此外还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组长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 小组内的成员主要是与心理健康相关职能部门内的教师职工, 另外还有各个院系的党总支负责人。与此同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生的整体规划中, 设立了专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学校内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会定期做工作汇报, 并在学生工作论坛或者是学生管理工作例会中做具体的汇报工作, 帮助学校领导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

(二) 制定相应制度

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有相应制度的支持和保障。比如某技术高校的机电学院专门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此外还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方案》。通过这两个方案, 进一步明确工作网络。工作网络的主要构成是专职工作人员、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委员, 坚持做到责任到人。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进一步良好发展。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章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伦理规范》等制度章程[3]。为发展学生健康心理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使得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时有规可依, 并贯彻落实有规必依。

三、新媒体环境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一) 加大建设心理健康大数据信息化的力度

在新媒体环境视域下, 高校应加大建设心理大数据信息化的力度。为完成学生心理测评和个体心理咨询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有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条件下, 收集各类心理数据工作也能更加顺利快速完成。建立心理数据库, 便于完成信息整理和归纳工作。在处理信息的工作中, 将静止的、平面的文字信息, 转化成动态的、立体的技术指标信息, 便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评价分析工作。应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 更好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便于实现危机预警, 促进教学教研工作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富有特色的软件APP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使用微博、微信、知乎、贴吧、抖音小视频、快手小视频、直播平台向广大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高校通过这种方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会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也会提升心理咨询的质量, 强有力地避免在校园内发生心理危机事件。

(二) 实现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心理咨询是重要的补充工作。以某高校的机电学院为例, 采用的是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这种形式, 为有不同心理问题困惑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高校内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 在此基础上, 为同学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 比如电话预约、网络预约、面对面预约。在日常时间内, 为在校学生提供电话咨询服务、网络咨询服务、面对面咨询服务。不仅要保证咨询记录完整, 也要做好咨询记录的保密工作。校园内青年的心理问题可分为学习问题、生涯规划、情绪问题、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恋爱情感这几类。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咨询教育中心要制定详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同时也要积极开展案例研讨和督导活动, 提高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 促进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 并有效应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三) 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防线就是心理危机预防, 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这一方面。比如某校的管理学院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其中一项工作是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普查, 而且将普查的结果记录编制成新生心理档案。以普测的结果为依据, 罗列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名单, 并将该名单下发至各系部学生管理负责人手中。在之后的工作中, 可以适当进行预约访谈工作, 面询重点关注的学生, 在进一步的排查工作中, 帮助系部做出正确的决策。为了达到良好的心理危机预防效果, 还要建立周汇报制度, 便于定期开展排查工作。对于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要及时疏导, 运用科学合理的心理问题治疗方法,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 对于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还应该制定有效的危机事件预警和干预机制[4]。学校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 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对当事人以身边人的影响。

(四) 以生活实际情境为基础, 开设团体性心理辅导活动

人们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是无意识、内隐的。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和策略, 这也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的效果也具有明显的内隐特征。在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活动中, 成员的内在思想和隐性行为会有所体现, 此时成员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虽然生活实际情境是杂乱无序的, 但是这个辅导流程可以尽量模仿实际生活形式, 通过分享过程, 完善同学们的行为知觉, 同时也能帮助同学们逐渐形成定势, 构建个体正确的内隐经验。这个过程是心里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互动, 个体会在活动中反思整合内隐经验。以团体沙盘游戏为例, 在校年轻人全身心无防御参与, 在无意识的条件下, 个体所展现最真实的心理思想, 发展自性化人格, 不断完善心性。在体验游戏中, 学生的疑惑会逐渐显现,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顺势提出问题, 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并有效克服。

(五) 实施团体心理咨询教学模式

在大学校园中, 心理咨询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团体心理咨询。也就是组建课题小组, 进行问题探讨, 训练应对心理问题的技能, 引导学生有效解决心理问题, 促进同学们共同发展, 比如投射测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这样的团体性心理咨询活动适合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某心理健康教师就在课堂上使用了团体咨询教学模式, 不仅实现课堂教学, 也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团队咨询的优点是形式多样, 具有寓教于乐的特征。使学生喜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更能较大程度弥补传统授课形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 同学们也会由他人的心理问题联想到自己, 不由自主投入其中, 产生情感共鸣, 使得更多的心理动态能够体现出来。朋辈互助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特殊要求, 而团体性心理咨询活动也隐含这一原则。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对在校年轻人实施身心素质训练工程需要有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一途径, 该项教学活动要长期、系统得发展下去。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手段时, 应当建立师生之间尊重、平等、信任的良好关系。形成的沟通方式要有轻松、直接、真诚的特点, 而且要关注并接纳学生的思想。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环境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 首先从性别、年级、时间三方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然后探讨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前提, 不仅要成立领导小组, 还要制定相应制度。最后讨论新媒体环境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有效手段。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制度章程,危机预防

参考文献

[1] 鱼得海.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J/OL].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9 (01) :117+135.

[2] 姚恩菊.基于团体动力学理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9 (02) :21-22.

[3] 边洪宁.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技风, 2018 (36) :281.

[4] 吴莉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 2018 (52) :192+19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天然气管输中超声波气体流量计的应用研究下一篇:浅谈廉政建设对高校教师各项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