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教育论文

2022-05-0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医学研究生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推动国家医学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关系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医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及新的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出台,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如临床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医德等,本文主要介绍一些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体会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教育论文 篇1:

对医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分析医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现状入手,进而从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方面阐释医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而为更好地加强医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各项工作,促进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培养高素质的卫生人才创造可能。

[关键词]医学 研究生 教育与管理 创新

[作者简介]邵凯隽(1976- ),男,浙江温州人,温州医学院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浙江温州325035)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事业为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卫生人才,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本文从揭示医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工作现状入手,分析了医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重点,并对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

一、医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招生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研究生招生制度较为统一和单一,形成了较为规范合理的招生体制,为研究生的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近几年,研究生招生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医学研究生的招生管理要在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下,遵循有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素质人才和服务于广大考生的改革思路进行管理。

(二)教学和科研管理

教学和科研是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关键环节,新时期教学和科研管理创新要紧紧围绕医学研究生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坚持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和生成创新成果的原则。在教学管理上,允许教师在教学方式、考核手段方面发挥独特性,只要是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都应该鼓励教师去尝试、试验。在必修课基础上,适当增加选修课,改善课程结构,使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当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必须建立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引入完全学分制等柔性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一方面要引入既符合科研规律又有实践意义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在科研绩效考核中提高信度和效度。

(三)日常事务管理

学生日常管理涉及面广、事务复杂,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应对医学研究生大规模扩张后带来的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是学校管理部门加大宏观指导力度,通过充分引导和调动医学研究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来实现优化;二是将日常事务管理权限下放,在院系级形成专职机构和管理人员,同时要发挥研究生会、党团组织、社团等学生组织和导师的积极作用;三是形成完善的医学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管理人员摆脱大量重复性、程序性的简单工作。

(四)学位工作管理

学位论文水平是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学位管理是研究生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应对照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和学位授予要求,认真把关,严格管理,要结合研究生的规格、类型、培养目标、具体要求做出导向性的调整,同时又要对出现的新问题认真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五)就业管理

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下,学校对研究生的就业管理主要是一些制度性的规定和程序性的操作。研究生就业管理改革可按如下思路展开:一是加大指导力度。二是学校要发挥规范和监督作用。三是扩大就业管理的概念范围。

二、医学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重点

(一)以培养质量为重点,抓好每一个培养环节

1.把好招生关。在各院校招生自主权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院系要对招生工作承担更多的责任,要认真组织命题、初试、复试、录取等工作。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并担任教学工作的副教授以上的人员组成命题小组,负责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的命题、阅卷工作。通过学科点组织的复试专家小组的认真考核、外语口试等环节,结合初试成绩,加重复试权重,完善复试办法,严格执行复试程序,规范和加强复试工作的管理。

2.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为适应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医学研究生管理和教育组织有责任及时组织各学科对相应专业的硕士、博士、硕博连读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适应学科建设和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3.紧抓医学研究生科研和教学环节。根据医学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要让学生及早进入实验室。在教学安排上,所有基础理论课和一些必修环节安排一年内完成,充分保证他们从事科研活动和外地交流的时间,鼓励有科研成果的研究生申报各类奖学金。

4.进一步加强硕博连读、提前攻博培养方案的完善和实施。要转变思想,鼓励优秀的硕士生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改善博士生的生源紧缺状况,提高培养质量。

5.重视基础理论和必修环节的讲授。基础理论课和必修环节对医学研究生培养起到基础性作用。要力争开设高水平的基础课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讲授基础课程。

6.注重医学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抓住机遇,采取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所联合培养的方式,让医学研究生到国外或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工作,为今后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开创新思路。

7.注重专题和学位论文阶段的讨论。由导师和学科点组织,医学研究生定期向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报告论文的阶段性成果,导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使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具有前沿性、创新性,从而推动论文的顺利进展。

8.紧抓学风建设,促进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高质量的医学研究生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开阔的科技视野、活跃的学术思想,为此,要把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素质作为学风建设的目的之一。通过举办学科前沿讲座、开设各种讨论课及聘请外籍教授举办讲座、报告等,为开阔研究生学术视野、培养较高的科学素养、活跃学术气氛提供现实可能。

(二)注重研究生导师的培养与管理

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医学研究生管理组织必须将培养和遴选研究生导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医学研究生导师应具备以下条件:能够站在学科前沿预见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治学严谨,思想活跃,学风正派,鼓励学生超越自己,大胆创新;教书育人,把自己的好思想、好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性思维方法、科学创造的思维过程,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医学研究生管理组织必须按照以上条件组建和遴选研究生导师队伍。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导师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建设一个融合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经历,在知识结构上互相补充,年龄、资历、水平梯度组合,科学素质和知识结构优化组合,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导师队伍,使之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证。

(三)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医学研究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寓于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中。各医学院校从医学研究生入学教育到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教育他们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关心人民的疾苦,立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振兴民族的决心。同时要求医学研究生树立包括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全局意识、参与协作意识、团结意识、奉献精神在内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校的医学研究生,一方面是师从导师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同时又是从事科学研究、创造知识的年轻群体。所以,医学研究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导师所承担的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他们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又会直接影响今后我们国家的医学科学研究事业和医学工作者的形象。

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学术道德问题,学校要加强医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教育和引导医学研究生培养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对学风不正或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现象,应及时察觉,认真处理。学校要在各类奖学金评定、申请硕博连读等环节中注意对学术规范的要求和监督,真正评选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优秀医学研究生。以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处理好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在日常管理中,以组织集体活动、个别谈心等方式,教育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是旨在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生培养能力的培养:

(一)合适的研究课题是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

选题是科研工作的核心,正确而设计严密的选题,是科研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课题选的合适与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说,选题的重要性甚于做题。

(二)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医学研究生的生源不同,有刚从学校本科毕业的,也有经过数年临床实践后考上来的,他们的知识面不一样,对医学的感性认识有很大差别。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学科特点,要加强“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基因工程”,特别是现代生物学技术实验课的建设,为医学研究生具备宽广知识和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课程配套教材建设,积极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以便及时跟踪学科前沿,开拓研究生视野,建立起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讲座为配套的课程体系,作为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三)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是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土壤

医学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涉及多方面因素,而环境对创新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学术氛围、研究生导师两方面。学校的学术氛围方面,首先是营造与国内、国际高水平大学交流办学思想的氛围,强调研究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使他们心中的理想更远大一些,目光更高一些。其次,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和自由的学术争鸣气氛。研究生导师队伍方面,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站在学科前沿,预见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不仅在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做课题过程中给研究生以实质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好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潜移默化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四)创新自我环境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医学研究生能否不同于普通的临床医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关键还在于研究生自身具不具备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主要应包括:(1)丰富广博的基础知识;(2)敏锐的思维能力;(3)全面的智力发展;(4)良好的人格品质;(5)强烈的研究动机。①作为医学研究生,担负着发展医学科学,直接为人类生命和健康服务的神圣使命,这些基本因素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

[注释]

①潘立,计时鸣,鲁聪达.以创新教育平台为基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124.

作者:邵凯隽

医学研究生教育论文 篇2: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推动国家医学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关系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医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及新的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出台,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如临床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医德等,本文主要介绍一些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教育;问题;对策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推动国家医学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担负着培养高水平医、教、研人才的责任,关系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目前,随着医学研究生教育新的政策和制度的实施,对医学研究生特别是临床医学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不仅要求科研能力的培养,临床技能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分析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提高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制度的完善,需要我们的探索和努力。

一、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落后,科研氛围淡薄。①教学管理落后。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与之适应。合理的课程安排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而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关键。研究生培养过程是决定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培养过程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导师指导、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等环节。当前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现行的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学手段依然沿用灌输式、经验式,弱化了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压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研究生教材内容陈旧,高水平的教材较少,致使教学内容很难综合反映本学科的发展前沿。②科研氛围、创新精神淡薄。科研是严谨性和科学性的活动,受学术界浮躁之风的影响,部分医学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急功近利和浮夸,单纯以发表论文为最终目的,没有达到实际的科学意义,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2.科研和临床的矛盾。很多医学研究生会进入临床工作,所以不仅需要科研素质的培养,还需要临床技能的实践。然而,很多医学院校缺乏严谨的临床培训制度,学生临床技能得不到提高,导致他们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临床医学研究生一般需要承担导师的课题任务和论文协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怎样合理分配科研与临床技能的时间成了难题。医学研究生应全面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轻临床重科研或轻科研重临床,都不符合新时代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

3.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发展,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办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存在事实上的导师终身制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①导师数量不足,责任感不强。近年来,全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大,高校在校研究生数量迅猛增加,但导师人数并没有同比例增长,最终导致导师平均指导的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出现师生比例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导师带的学生增多,精力和时间不足,不能尽职尽责地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和培养,挫伤他们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学科带头人的老化,后备力量的匮乏,使得导师队伍断层。少部分导师以个人利益为重,不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对培养研究生没有热情,甚至是“放羊式”管理。②导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部分高校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导师没有博士学历,有的研究生导师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研究生教育,眼界和思维较局限。一些导师基础不扎实,知识结构老化,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③导师遴选机制有待完善。遴选制不科学,遴选标准偏低,不利于科研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导师只能上,不能下,存在事实上的导师终身制,使得动态遴选成为空谈。导师岗位管理制度落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4.医德教育。在医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接受医德教育,是其进行医学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个人而言,其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未来成长;就社会而言,医德教育的质量则关系到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然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医学研究生的医德教育现状并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医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①医德教育观念淡薄。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领导和导师对医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德教育专职教师少,专业知识欠缺,限制了医学院校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的开展。②医德教育易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因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医德存在很多问题,医风恶劣,医德沦丧现象屡见不鲜。在行业作风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重经济效益、轻服务,对患者检查不仔细,诊疗不认真,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缺乏责任心等。很多医学研究生没有正确认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形象和责任,很容易在道德的选择上迷失,使得他们对医德教育内涵认识模糊,思想观念产生动摇。③评价体系落后。当前医学院校对德育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制度和体系,仅以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指标,造成知与行的严重脱节,缺乏对医学研究生医德素质和修养的积极引导,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医德教育的效果。

5.学位论文质量下滑。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能力的整体考核,是评价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反映了他们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反映了他们的創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然而,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令人担忧,学风不正、学术道德缺乏、创新性不强、开题报告形式化、论文评审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如何保障及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培养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对策

1.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课程学习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方式方法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等,营造一种活跃、民主的环境,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实行讲授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相结合等,加强思维方法和科研方法的训练,既重视培养医学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高等教育分层发展和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动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开发一批优质的研究生课程,造就一批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高水准研究生导师,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体制,从而在根本上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品质的提高。

2.学术交流。临床医学研究生需要学习和训练的内容很多,学术交流是他们学习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研究生要重视训练自己的学术交流能力,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了解学术活动内涵,这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学术生涯。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表现在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阐述、对科学问题的视野和把握及对学科领域发展和进展的把握上。因此,医学研究生要学会充分利用名牌大学的学术资源,如参加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学习优秀的演讲风格。然而,我国医学院校在学术交流尤其是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得非常不够,是影响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需要深刻理解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增加对医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及外出实践的经费和制度支持,提高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型的学术环境,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问题,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则促使人们产生一些交叉学科的灵感。

3.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整体培养。现代医学中,临床和科研本是浑身一体、不可分割的整体。临床与科研水平也许不一定并驾齐驱,但偏废任何一方都不能成为一位好医生。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其培养的不是一般从业人员,而是具有高深理论基础、复杂操作性技能、较高专业伦理的专业人士和专家。临床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臨床医生的技术提高和业务进步,离不开科研,而没有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积累经验,谈科研只能是一句空话。新时期对临床医师的要求,不仅是会看病,还要懂得分析数据,能够联系症状、体征、药物做对比研究,能做病因学研究和预后分析等。好的临床医生必须懂基础、善思考,在临床工作中搞科研,在科研中指导临床工作。

4.加强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①健全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科学发展导师规模。医学院校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遴选条件,严格遴选机制,废除终身制,把学术水平和学历作为遴选的重要条件,真正做到严格把关。建立导师的奖惩制度和动态管理机制,考核上岗,按需上岗。建立上岗后监督和约束机制,建立评价体系,考核导师的敬业精神、自身学习提高情况、研究生培养情况,提高导师学历层次,改善年龄结构,建立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研究生导师选聘动态机制,解决研究生导师队伍“近亲繁殖”问题,提高导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优化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使得导师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研究生导师只是培养研究生的一个重要岗位,而不是一个荣誉称号,将导师资格转变为导师岗位。②加强岗位培养,提高导师学术水平。加速培养年轻研究生导师,强调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创造条件,引进优秀的人才到研究生教育的队伍中。提高引进人才待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拓展导师来源。成立导师团队后,进一步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导师引入机制,建设兼职导师队伍,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协同指导,使得医学研究生更趋于应用型人才。这既是研究生教育发展数量扩张的需要,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③构建导师绩效评估指标,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机制,是促进导师队伍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奖惩机制是对绩效评估的有效反馈和保障,应营造有助于全体导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5.加强医德教育。①将医德医风教育常态化。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医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比重,将医德教育渗透到医学研究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增加对医德教育的投入,扩大德育师资队伍。医学研究生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被动教育变为主观自觉性,把医德教育转化为内在品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自我飞跃。②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制度是行为的外在保证,也是对行为的一种规范。高等医学院校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研究生行为规范考核体系,把理论知识与医德实践相结合,突出德育,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考评制度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考评,并作为学习期间成绩的一部分,把自我评价、班级评价和院系评价有机结合,把医学研究生的道德素养与奖学金、评优评先挂钩,提高医德教育的权威性。这可以从制度上确保医德教育的实施,从而让医学研究生在制度的规范下坚持正确的医德医风。③校园文化熏陶。通过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等方式,传递仁爱、奉献的文化精神。组织先进人物报告会、讲座和一些公益活动,倡议医学研究生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利用榜样说服方式,引导学生对道德模范进行评价学习。营造自然和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医学研究生们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我们应将医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贯穿在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和服务良好的高级医学人才,这正是新时期推动医学事业发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保障。

6.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高质量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有赖于高质量的管理,通过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建立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强化中期考核制度、规范评审制度、严格答辩制度、构建多元化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淘汰机制等措施,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要重视培养过程的每个环节,强化管理,真正使研究生学位论文成为高水平科研能力的象征。

三、展望

当今医学领域发展日新月异,研究生是未来的希望,只有通过教育督导,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医学领域的一流人才。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全方位的工程,是医学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加以调整。也应及时有效地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改革与创新建议,这是新时期医学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保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医学研究生教育在实施中遭遇的困难,才能促进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我国医疗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学飞.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J].现代大学教育,2002,(4):13-16.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2013-03-03-29.

[3]王洁,孙久厚.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73-74.

[4]李娟.建设导师队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科技与管理,2000,(5):65-68.

[5]赵阳,李新,张潇等.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13(3):111-113.

[6]谢太洵.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两大形势及其基本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6(4):376-379.

[7]袁广林.应用研究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职属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43.

[8]王光花,李铭,李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质量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37-40.

[9]芩建旭,许雪溢.浅谈医学生医德教育[J].成功教育,2009,(2):136-137.

作者:葛波 石海林 周保同 徐勤 韦丽兰

医学研究生教育论文 篇3:

浅谈互动式文献导读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科研素质培养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基石。阅读文献是研究生认识本专业新进展,学习实验技术、拓展知识面和锻炼科研思维的最佳途径。教师通过阐述在医学专业研究生中开展互动式文献导读的具体方法,为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文献导读;互动式;研究生教育;医学专业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03

医学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醫疗人才,在攻读医学硕士学位的这段时间是他们走出课堂进行科学研究实验的重要阶段。作为信息时代的医学研究生,不仅要进一步积累临床专业知识,而且要知晓前沿的学术研究动态,做到善于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规范研究的能力[1]。将优秀的文献以导读的方式呈现给研究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传授方式,不仅可以增加研究生与导师或指导教师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能,使其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2]。

一、传统文献导读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文献导读一般采用读书报告、学术讲座、展板宣传等方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缺乏交流,属于被动学习,接受的新知识容易遗忘,所以学习不够深入,基本无法培养研究生独立的科研思维[3]。首先,以当今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来看,应试教育方式在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无论是学术讲座,还是课堂内容,甚至于展板方式的交流,学生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互动性不强。其次,每年的研究生数量较多,英文水平不一致,接受知识能力也不尽相同,同样的教学方式对每个学生的效果也参差不齐[4]。传统的文献导读,其形式更像是读书报告,学生只是完成任务式地听课,不能很好地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他们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思维的养成。此外,现在很多医学专业的导师都需要同时应对临床、科研和教学上的任务,时间有限,所以并不能保证学术讲座的数量和质量,导致学生学习的机会更少。

故此,利用传统文献导读来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并不能满足当今学科水平快速发展的需求。更新文献导读模式,让学生更快地提高科研能力,可以说是如今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文献导读模式的更新和实践

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任务大,再加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规范化培训制度的严格执行,使得有时间进行实验的研究生数量锐减。文献导读可以使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尽快进入角色,早开始科研思维的训练,从而有能力应对导师安排的科研实验任务。具体的导读方式如下:

(一)筛选高质量文献是保障导读效果的关键

文献导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文献的质量,所以这一工作需要在有能力、有经验的导师或指导教师帮助下完成。做导读准备的研究生可以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近三年的影响因子5分以上的期刊论文里初步选出备选文献,再交由课题组内导师或指导教师精选。最后确定的文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能代表相关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2.立题新颖,切实解决了某些科学问题(所以备选杂志影响因子要求5分以上);3.文献中涉及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对指导自身的实验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二)导读过程的合理安排

为了方便听众理解导读文献,应该制订规范的导读流程:1.展示文献标题,介绍作者背景、杂志情况和相关团体情况。2.英文朗读摘要全文,接着作出全摘要中文翻译。在此部分,在座导师、指导教师和学生可对导读者的英文发音、汇报能力和中文翻译能力给出指导和建议。3.概括文献研究背景,并提炼出关键科学问题。4.根据文献方法部分的描述,绘制技术路线图并展示。5.依次解读文献重要结果,做得图文并茂。6.概括文献讨论部分每段大意,并根据相关研究背景对文献作出自己的评价。

在导读过程中,主持人的作用十分重要,一般由课题组年轻的导师或博士担任。主持人的基本任务是保障研究生导读流程按要求进行,而更重要的任务是活跃导读气氛,督促全体导读参与者相互交流、深入讨论。所以主持人的角色特点是“爱提问”,并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气氛掌控能力。一个合格的主持人能从容地使听众全程参与导读过程,及时抛出关键问题,引起大家的共鸣或兴趣,并展开讨论。当然,孤掌难鸣,主持人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团队的支持,应该有2到3个参与者能积极应答主持人的提问,带动全体展开思考和讨论,我们可以称之为“导读主力”。

三、互动式文献导读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效果

首先,研究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对研究前沿也逐渐形成了较清晰的认识。不断汲取新方法新思路,同时结合自身的研究,进行客观合理的设想,寻找新的研究课题。其次,在文献导读过程中,通过正确的引导,多次的锻炼,反复的英文练习,使得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比如课题的选择、实验的设计、基金的申请、SCI论文的撰写都得到充足的锻炼。特别是研究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可以独立完成科研任务。

综上所述,互动式文献导读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提升了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汇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听说读写水平,比较适合在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中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 章翔.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体验[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1):68.

[2] Gazza E A,Hunker D F.Facilitating student retention in online 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4,34(7):1125.

[3] 杨承英,郭晟,陈永文,吴玉章.传统教学结合文献导读模式在研究生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12):1911.

[4] 蔡静,胡燕花.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 33(4):461.

作者:袁城栋 张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效性小学德育论文下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