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2022-09-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 学生承受的来自学业、就业、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要解决这些问题, 仅靠上几节选修课和心理老师的一两次辅导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显得尤为重要。就高校而言,大学生之间的朋辈辅导主要是指同学之间相互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

1 朋辈心理辅导的定义和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经过心理辅导知识与技巧培训的非专业人员 (朋辈心理辅导员) 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心理情感沟通、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活动,帮助同学和朋友解决日常遇到的心理困扰,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助、关怀、支持,实现学生“自助”的成长模式。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 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 又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非专业心理咨询”。这种形式的辅导工作不同于一般性质的聊天, 又不及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 但是却能产生专业心理咨询所不及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朋辈心理辅导覆盖面广

专业心理辅导中,一般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所能接触的学生也只不过是到心理咨询中心来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 心理辅导教师不能主动接触学生, 不了解学生的苦恼和困扰, 他们只能被动地在心理咨询中心等待学生上门。而朋辈心理辅导是在同辈、同学朋友之间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中, 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 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这就将心理援助的覆盖面大大拓宽了。

1.2 朋辈心理辅导简便可行,易于见效

高校中, 学生多以宿舍、班级、社团等集体方式联系在一起, 这就为他们在心理方面相互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朋辈心理辅导受时间、地域、因素的影响较少。担当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通常是当事人比较要好的同学或朋友, 这些同学或朋友易于接触, 其建议和意见容易被接受, 从而能够及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 担当朋辈心理辅导的同学, 往往与当事人共同生活和学习在一起, 对监督建议的实施以及改善环境极为有利, 这些因素都使朋辈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1.3 朋辈心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 能防患于未然

学生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往往不会是一两天就形成并突然表现出来的, 它有一个郁积的过程。当身边的同学有异常时, 朋辈心理辅导员能及时发现, 并帮助解决或帮助找相关的辅导教师。因此, 朋辈心理辅导能使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 为及早发现和诊治学生心理疾病提供信息和帮助。这样能真正起到监督防范工作, 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能够有效地防止校园意外事件的发生。

1.4 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传统校园心理健康辅导模式

由原来的救助式辅导转变为朋辈辅导,传统的心理辅导使学生感到一种做弱者的压力, 再加上由于对心理咨询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偏见, 一些学生不愿意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们求助, 不愿接受心理辅导, 简单的问题往往发展成为复杂的甚至危险的问题。而在一项有关的调查中, 52.65%的人选择有心事向知心朋友倾诉, 93.02%的学生平时经常和朋辈交往。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朋辈之间自然性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 所以来自朋友的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对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意义重大, 理智的分析、真诚的安慰, 甚至只是一次专注的倾听、一句合理的劝导, 在很多时候都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同学恢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1.5 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朋辈辅导员自身成长

由于朋辈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上岗, 因此, 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 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对自己进行着内部的整合, 也就是说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帮助了自己, 这有利于朋辈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时, 从事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使大学生寻找到自我的价值, 并收获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提高心理素质, 实现自我提升。

总之,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优势明显的学校心理教育模式, 对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

2.1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实际工作中,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主要由大学生心理协会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学生会干部、党团干部、社团核心人物等学生构成。朋辈心理辅导毕竟不同于同学之间普通的帮助, 它要求朋辈辅导员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所以对朋辈辅导员的招募、选拔、培养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2.2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广泛深入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让学生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进而了解心理健康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能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自助、助人;依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 建立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力量, 构筑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大学生心理社团为载体, 广泛开展朋辈团体心理互助活动, 构建朋辈辅导和心理团体溶解的氛围。近些年来,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的教育引导和支持下大学生心理协会等学生心理社团逐渐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势力”。

3 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技巧

虽然朋辈心理辅导有时看似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不经意的谈心和聊天来完成, 但朋辈心理辅导毕竟不同于平日里漫无目的的闲聊, 它是一种“准心理咨询”。所以, 从事朋辈心理辅导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

3.1 耐心而积极地聆听

耐心而积极的聆听并非是一个被动地听取对方倾诉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的过程。就是要用接纳的态度, 对当事人的倾诉保持持续高度的注意, 并辅之于适当的提问, 充分了解对方情况, 确立咨询目标。耐心而积极的聆听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被关心, 被温暖, 从而降低心理防御, 创造出宽松信任的氛围, 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 使心理的不快得到宣泄。有时, 仅成功的聆听就能基本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所以, 善于聆听是朋辈心理辅导员首先要掌握的基本技术。

3.2 情感反映

情感反映是指辅导员理解并反馈求助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辅导员理解并反馈求助者表达的情绪情感, 有助于增长共情和双方感情疏通, 有助于求助者对情感的自我理解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索, 有助于辅导员对求助者表达的准确理解。

3.3 影响性总结

简短总结谈话要点, 引导对方的注意力保证谈话按一定方向进行, 同时也有利于从更深层次、更新角度分析对方所处环境。

3.4 适度的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指从求助者现实出发, 与其分享自己的个人情感、态度、观念、经历, 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开放”或“自我表露”。适度的自我暴露可以使求助者感到晤谈中双方地位的平等、辅导员的真诚、坦率、尊重、欣赏, 可以形成有效的互助关系从而增强其对辅导员的信任, 增加求助者的自我开放程度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解析

解析也称解释, 指辅导员运用某种咨询理论或自身的经验, 观察、描述、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实质、原因和发展过程。解析是最重要的影响技巧, 解析能给求助者提供一种新的认识他们问题和自身的方式。解析时应注意要适度, 解析方式要因人而异。辅导员解析的理论依据应尽量与求助者已有的价值取向吻合, 这样有助于求助者对解析的理解和认同, 进而感知自己渴望解决的难题和焦点。

摘要:本文以对朋辈辅导的定义为切入点, 分析了它的特点和优势, 进而提出其在高校中实施的可行性, 探讨朋辈辅导员的实施途径和技巧。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孙炳海, 孙听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 2003.

[2] 陈国海, 刘勇.心理倾述: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 张小乔.心理咨询与治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论初中学生数学解题技能的培养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的“三心”——爱心、责任心、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