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21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 要】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边远乡镇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当前云南省边远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状况与全国其它地区的极不平衡性。【关键词】边远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引言21世纪以来,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步伐更加日新月异。

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插上飞翔的翅膀—浅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方案

摘 要:该文结合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进行简要探究,就学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方案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学生信息技术 计算机教育 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初中

1 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在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下,社会各行业开始注重对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通过扩大信息技术在社会建设中的应用范围,以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能力已经作为当下社会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成为当下社会发展对人们的基本要求。

现阶段我国初中教育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尚未成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会由于信息技术基础设备缺失以及教学方案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到教学质量,进而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产生阻碍,严重制约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计算机信息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以及新技术引进的缺失等都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不仅应认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更要对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以保证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 计算机技术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现阶段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要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因此在初中教育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及操作能力,是高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保障。由于计算机技术内容包括数据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处理,因此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得以有效开展。初中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以及对相应应用程序的科学使用,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在计算机数字化指令建立的基础上,实现对不同数据的有效处理。由于计算机能够通过软件的应用实现信息数据的处理,因此开展计算机软件教育也是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处理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对信息处理软件的学习与了解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体系结构,使数据处理技术在计算机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帮助学生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水平。

3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具体方案实施策略

3.1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的建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首要前提,应注重在建设过程中提升硬件设施的质量,一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硬件设施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施的完整性是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首要前提。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图书馆以及实验室等,在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强教学设施的整体性,即通过在不同教学设施之间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起稳固的网络联系,使设施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整体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学系统的教学效能,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够更为及时,更加全面。

3.2 提升教师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在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因此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计算机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使得计算机教学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学效能。其次,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对当下信息技术的实际发展有所认知,避免课堂学习内容脱离社会实际,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信息技术能够应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下巩固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3.3 科学组织信息技术教学

为保障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之后能够对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化,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事对信息技术加以分析,通过向学生讲述相关的国家政策以及时事,是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加以掌握,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该项技术的特点,在对信息技术有了宏观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这样便会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的认知信息技术,进而调动起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科学组织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强调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的更新。通过及时更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保障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能够更切实际,并以此为基础使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是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联系的,在技术教学更新的同时,还要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使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综合信息技术能力。

3.4 结合计算机网络应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当今时代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行的时代,网络技术无法脱离计算机技术而存在,并且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计算机技术能够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得以应用,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网络平台的搭建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以网络互动的形式改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网络互动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技术内容,网络平台上信息技术的互动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从更多角度出发看待信息技术中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问题的思维模式,促进创新型思维的建立,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引入网络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查询和筛选能力,通过对网络中大量数据进行搜集与筛选,不仅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整合,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4 结语

当下信息化教育水平的迅速提升,为我国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信息化教学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会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开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会有力带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在计算机技术日渐灵活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前景将更为广阔,结合计算机创新教育的基础,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天云,何珍祥,宋晓宇.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黄荣怀,曹原,曾海军.论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J].信息技术教育,2006(1):25-27.

作者:杨瑾瑜

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云南省边远乡镇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边远乡镇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当前云南省边远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状况与全国其它地区的极不平衡性。

【关键词】边远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引言

21世纪以来,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步伐更加日新月异。信息社会,除了能源和物质两种基本要素外,还包括信息,而且信息是一种比物质和能源更重要的要素。信息社会中,信息产业是社会中的支柱产业。另外,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整个社会实现了信息化。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即在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生成、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工具。信息社会的基本特点要求每一位信息人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活用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如何获得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社会,这就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前提

正如前面所说,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是主要工具,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材等是主要物理实体。如图: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持,也使得很多先进教育理念有了技术支持。所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设备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所必须的设备。另外,具有相当专业素质的教师也是相当重要的。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及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不同阶段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表述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1]第一,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信息技术课程。在这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和目标。第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工具。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学习工具。优化认知手段,提高学习效率与绩效。

(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不同阶段:

1.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这其实是一个信息技术课程化的过程,实现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努力。在信息技术课程化的过程中,研究信息技术作为独立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等问题,包括信息技术的科学知识、基本技能、良好使用习惯、责任意识、对社会的用途和影响等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刚刚起步时,要想短期内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最好的方式是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把信息技术作为独立的学习对象。[2]

2.随着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技术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可以促进和改造教师的教学、管理、测验、备课以及教育科学的研究。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用来获取、存储和处理信息,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部分替代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和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并不局限于哪门学科和特定环境,只要学生和教师具有了必要的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就会自然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教学和学习的工具和手段,促进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4]

3.在教师和学生具有较高信息素养之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应该转到学科课程信息化中。学科课程信息化是指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各个方面去,让学科课程内容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课程评价信息化,这是课程创新中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问题。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互动性整合,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其实质是建构基于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的整合型课程新形态。[5]

很显然,后两个阶段都有赖于第一阶段的良好开展。目前,很多地区都处于第二个阶段,部分地区已开始从第二个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

云南省边远乡镇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开展情况

(一)调查过程与方法:

2005年我去云南省澜沧县支教,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对当地的乡镇中小学进行了参观走访,发现在这些学校中,只有一个中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别的学校完全没有涉及到这个课程。在各个学校中,根本没有多媒体教室,就是在开设了信息技术的这所学校,澜沧县二中也没有多媒体教室,上信息技术课是在传统的黑板上讲授,再到一个由私人捐建的计算机机房里进行实践练习。在这里我真正感受到了边远地区的教育状况,从而产生了对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程度进行调查的念头。

主要是通过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方法。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主要进行访问调查。

2008年9月1日到10月20日,我带的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前往全省各个地州进行教育实习,我让他们都前往县级以下级中小学进行实习,布置给他们实地调查任务: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主要县城附近乡镇的中小学进行实地调查。

2008年10月到11月期间,我参与了云南省边远县的基础教育调研评估,借此机会,在同学和当地教师的帮助下,对普洱市、昭通市、怒江州的各县教育局相关领导进行了访问调查;同时,利用假期的时间,我亲自对昭通市的镇雄、威信、彝良县的部分乡镇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分析调查的结果,各边远地州县呈现如下共同的情况:

1.对于初中学校来说,几乎所有学校基本都建立了计算机机房,配有投影等简单多媒体设备,每个班一星期开设一次信息技术课,约45分钟。

对于小学来说,其状况就让人揪心了:除县直完小和乡镇中心完小外,其它小学都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而这些学校所拥有的计算机平均在30台左右,相对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来说是很不足的;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这些学校中,多数都是由非专业的教师来兼任的。

对于农村来说,村小数量与乡镇完小的比例至少是10:1,也就是说,在广大的乡村地区,还未跨入信息技术的起步阶段。

2.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校所配备的远程教育设备并没有利用起来,没有为当地的教学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可以说,很多边远山区的学生在读完小学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没有感受过多媒体教学,更没有使用过网络中所蕴涵的无穷信息(这可能是以后痴迷于网络的一个原因)。

3. 当前,全国其它地区信息技术及设备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日常教与学的工具。而在云南边远山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还未进入信息技术教育的初级阶段。

4.在参与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的调查中,抽样听取了各学校的教师授课,发现各学校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少有活动式、参与式的教学,和二十年前我们所接受的教学形式没什么变化。

推进云南省边远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让边区的孩子不再边区

历来,西部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严重滞后于东中部地区,而在云南省边远地区,多是贫困县,交通欠发达,信息闭塞,教育落后是逐步拉大差距的主要根源。而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各地的人们能够有机会公平地分享信息资源,缩小差距。

通过多年的努力,可以看出云南省边远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依旧很落后。

主要的问题是工具、硬件设备。我们缺基本的前提条件,而地处边远地区的学校是不可能自筹经费建设网络机房的,这就要靠政府尽快加大对这些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现代化设备的投入。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向这些地区进行援助。

要实现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标,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必须普及信息技术。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教学模式的转变会起到强势的推动作用,真正加快边远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乃至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在这里,就不在对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进行讨论了,等我们实现了第一阶段,迈向第二阶段时,再对边远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等进行研究设计探讨。只有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信息化,中国社会的信息化才会更快的到来。

参考文献:

[1][3]朱广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与实践——访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中国电化教育,2003(3)

[2][5]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02(7)

[4]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03(2)

作者:周清松

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四川开江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调查与分析(一)

开江县位于川东北的大巴山山脚,是一个偏僻的农业小县。全县面积1033平方公里,人口56万。全县拥有中心校以上学校57所,村小150所,教职工4180余人,在校中小学生8万余人。

开江县电化教育工作起步于1978年。在电化教育“七五”规划、“八五”规划、“九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先后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数十个,曾经是全省表彰的12个电化教育先进县(市)之一。2002年5月,开江县被四川省政府列入首批县级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是惟一的一个农村县。为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我县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我们在2002年秋季至2003年春季期间开展了一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目的是通过本次调查,获取我县中小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以来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开发的潜力,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调查的内容、方法和对象

我们集中调查了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情况;②硬件配置;③软件建设;④教师信息技术现状与培训。共涉及68个问题。采取了自编书面问卷、座谈、抽听随堂课、抽查学校信息技术档案资料等方法。我们将中心校、完小以上的学校共计57所中小学校的领导、教师(45岁以下)、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作为研究对象。涉及高中、职高8所(其中省重点高中、重点职高中各1所,农村高中4所,农村职高2所),初中16所(其中镇初中3所,乡初中13所),小学33所(县城小学2所,乡、镇中心校21所,完全小学9所)。发出问卷1200份(其中:中学教师300份,中学学生500份,小学教师250份、小学生150份),实际收回问卷1152份(其中:教师525份,学生627份),有效问卷1152份。问卷的收回率为96%,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

各中学、完小、乡镇中心校都建起计算机网络教室,每个教学班都有“两机一幕”或“三机一幕”,不少学校建起了多媒体演播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接收站,个别学校还建起了校园网络、校园电视台。整体而言,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建设,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总投资近3193.3万元。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学校100%。

(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

1.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认识

首先是对信息技术教育概念理解方面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般中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概念的把握还不全面,回答基本正确的高中教师占93%,初中教师占76%,小学教师占81%(其中城镇小学教师占95%,山区小学教师只占5%)。关于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概念的了解的调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高中生、初中生采用问卷的方式;小学生(高年级),采用询问的方式。统计结果如表1-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概念有所了解,小学、初中学生则稍差。

我们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看法”也进行了调查统计。在客观条件已经达到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关键的因素要看学科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效果的认识如何,表1-2、表1-3分别为一般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效果的看法统计。

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学校有关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措施(领导分管、上级检查、发展规划等)和相应的鼓励政策,是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法宝。我们从教师和学校领导两方面的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了调查统计(表1-4)。

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工作人员的积极和工作态度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对他们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好的评价也是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认可或肯定。表1-5、表1-6分别为其工作态度和地位的调查(以学校为单位)。

校园网的建设情况如何,首先决定于领导、教师对校园网的认识和所持的态度,表1-7是关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校园网络建设的看法的统计。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建校园网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不是盲目赶时髦,追求达标等,对校园网建设持认可态度,认识到了其潜在作用,对校园网能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充满信心。相当一部分领导、教师也清醒认识到在建网的同时,师资队伍和资源库建设必须跟上,否则会严重影响校园网的整体效益。

2.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运用常规电教媒体教学和运用计算机的教学两个方面。调查统计显示,运用常规教学媒体(投影、录音、录像等)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学校,县城高完职中占100%;农村高完职中占66%;初中25%;县城小学占60%;农村小学30%。

运用计算机教学又分为计算机课教学和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统计表明,57所中心校都已对所有学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课程的开设率与学校有微机室的比例率相一致,即城区高完职中100%,平均每位学生1.4节/周;农村高完职中为100%,平均每位学生1节/周;农村初中为100%,平均每位学生0.7节/周;县城小学100%,平均每位学生1节/周;农村小学为100%,平均每位学生0.45节/周(含村小学生,村小学生1~2个月到中心校或完小上半天微机课)。开展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校比例如表1-8所示。

对各学科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统计所采取的统计方式是:每个教师某学科在一学期内有一次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该教师即为该学科统计之列。为了统计更加真实和准确,我们抽查学校信息技术档案、教师备课笔记、教案等资料,而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涵盖时间没有作为统计的参考因素。表1-9是学科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统计。

受观念或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用于课堂仍存在一些阻力。表1-10是教师不喜欢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因的调查统计。

信息技术课是要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应包含电子、通讯、计算机和网络。为此,我们对中小学生所感兴趣的课程内容采取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11所示。

3.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课程教育相比应更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信息技术包罗万象,应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最有用的知识,迅速提高动手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我们对中小学学生现有的信息技术技能,采取了以问卷、座谈和实地抽检相结合的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如表1-12所示。

(二)硬件配置

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装备一直是制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因此,仪器设备的现有状况也是这次调查统计的重点内容。所调查的中小学校均有幻灯机、投影仪,其他设备情况如表2-1~2-3所示。

校园网络建设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硬件设备又是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物质基础,其情况如何将是影响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对校园网建设的基本情况作了调查统计。从表2-4中我们发现,7%的学校拥有了中等规模的计算机设备,5.4%的学校校园网正在建设之中,也拥有了一定规模的计算机设备。但建有校园网的学校所配的计算机比较落后,并且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另外,我们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专项经费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表明,中小学校用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经费有78%的学校为自筹,22%的学校为上级拨款;有83%的学校将这些资金用于硬件建设。近年来用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投资总计超过3193.2万元(其中硬件3081.9万元,软件111.3万元),而高中用于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已占学校经费投资的53%,初中用于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已占学校经费投资的12%内,小学为经费投资的35%。

由以上统计可见:①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情况,学校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就多媒体演播室而言,城区高完职中有多媒体演播室的学校为100%,农村初中为11.8%,县城小学100%、农村小学竟为15%。调查发现,条件好的学校已构建起了“三网合一”的校园网络,学生、教师能直接用ADSL接入互联网,各学科能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与学;而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当时为建计算机网络教室(部分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已瘫痪)负债累累而无法自拔,何时能改造计算机网络教室还不确定。②传统的电教设备与计算机相比在学校的配备率很高,如有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的学校所占百分比为100%,初中、小学也占较高的比例。

总之,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设备的配置总体还是好的,特别是高中部分,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在初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初中、小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多媒体演播室(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农村初中、小学(乡级及以下的中小学校)的拥有量为零。(待续)

作者:姜昌国 杨登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药学监护的相关知识论文下一篇:医院管理与会计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