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2022-07-05

第一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一)

文章来源:其他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6-1-13 10:01:31 第一章 总 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4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1.6 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

2指导思想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3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

4规划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 基本概念 2.1 湿地的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2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3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3.1 系统保护的原则

3.1.1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3.1.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确保湿地的透水性,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

3.1.3 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环境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

3.1.4 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与稳定,避免各种资源的贫瘠化,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2 合理利用的原则

3.2.1 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3.2.1 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3.2.3 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

3.2.4 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

3.

3协调建设原则

3.3.1 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

3.3.2 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

3.3.3 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

3.3.4 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二)

文章来源:其他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6-1-13 10:02:06 第四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程序 4.1 编制规划设计任务书 4.2 界定规划边界与范围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范围的确定应根据地形地貌、水系、林地等因素综合确定,应尽可能的以水域为核心,将区域内影响湿地生态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各种用地都纳入规划范围,特别是湿地周边的林地、草地、溪流、水体等。

城市湿地公园边界线的确定应以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连通性为原则,应尽量减轻城市建筑、道路等人为因素对湿地的不良影响,提倡在湿地周边增加植被缓冲地带,为更多的生物提供生息的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公顷。

4.3 基础资料调研与分析

基础资料调研在一般性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调研内容的基础上,应着重于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总量、动植物资源等自然状况,城市经济与人口发展、土地利用、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社会状况,以及湿地的演替、水体水质、污染物来源等环境状况方面。

4.4 规划论证

在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组织风景园林、生态、湿地、生物等方面的专家针对进行规划设计成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审论证工作。

4.5 设计程序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工作,应在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5.1 方案设计

4.5.2 初步设计

4.5.3 施工图设计

第五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内容

5.1 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根据湿地区域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和湿地公园用地的现状,确定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划定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确定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测定环境容量和游人容量,规划游览方式、游览路线和科普、游览活动内容,确定管理、服务和科学工作设施规模等内容。提出湿地保护与功能的恢复和增强、科研工作与科普教育、湿地管理与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对于有可能对湿地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干扰、甚至破坏的城市建设项目,应提交湿地环境影响专题分析报告。

5.2 规划功能分区与基本保护要求

城市湿地公园一般应包括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区域。

5.2.1 重点保护区

针对重要湿地,或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应设置重点保护区。在重点保护区内,可以针对珍稀物种的繁殖地及原产地应设置禁入区,针对候鸟及繁殖期的鸟类活动区应设立临时性的禁入区。此外,考虑生物的生息空间及活动范围,应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划定适当的非人工干涉圈,以充分保障生物的生息场所。

重点保护区内只允许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小型设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本区内所有人工设施应以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最小干扰为前提。

5.2.2 湿地展示区

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建立湿地展示区,重点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形态相对缺失的区域,应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工作。

5.2.3 游览活动区

利用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可以划为游览活动区,开展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活动。游览活动区内可以规划适宜的游览方式和活动内容,安排适度的游憩设施,避免游览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应加强游人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5.2.4 管理服务区

在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设置管理服务区,尽量减少对湿地整体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第六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成果

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成果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6.1 城市湿地公园及其影响区域的基础资料汇编;

6.2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说明书;

6.3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图纸;

6.4 相关影响分析与规划专题报告。

第二篇: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最终版)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08-2020) 规划说明书(中间稿)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湿地资源的重要性与稀缺性掀起了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然而,在大规模城市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湿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湿地功能的衰退几乎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但另一方面,随着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加,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湿地保护的必要性,从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湿地保护的标志性开端是1971年缔结的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最初目标是保护国际重要的水禽及其栖息地;而后由于逐渐认识到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陆地淡水的净化和汛期洪水的滞蓄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作用,而逐步提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保护,其中包括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性的保护)、特殊的湿地类型(特色的保护),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湿地(历史文化的保护)的保护等等。

2 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从《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调查来看,台州市湿地资源较少,但其类型非常丰富。全市湿地类型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湿地,分布于沿海椒江、永宁江两侧、河网汇集处、水库等地。其中,鉴洋湖是台州市范围内唯一的一块面较大的内陆河流型湿地。

传统的湿地生态保护往往采用“就点论点、就线论线、就面论面”的保护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从宏观层面解决湿地保护和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台州市在2004年启动和编制了《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并在2007年通过立法,成为国内首个生态规划立法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湿地与水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及开放空间系统等。因此,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完整的生态和文化背景,是湿地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前提。 3 城市湿地公园的兴起为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湿地公园是在全球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背景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出现的一种以休闲游憩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等功能的湿地保护方式。2000年,泰晤士河畔的伦敦湿地公园建成开放,为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利用模式,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湿地公园,并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同年年底,香港米埔湿地公园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成为我国首个湿地公园。

进而,由于城市湿地的特殊性,我国还专门将与城市以及城市功能关系密切的湿地公园定义为城市湿地公园,并将其纳入到城市绿地系统的范畴,以区别于远离城市并以自然湿地保护为主的湿地公园类型。根据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的定义: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了5批30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的建立一方面使得城市湿地资源得以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另一方面在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下,湿地公园成为城市及城市周边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给居民提供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

4 大量的前期调研为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打下了充实基础

鉴洋湖湿地作为台州市唯一的内河湿地,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方面都独具特色,受到台州市、黄岩区以及院桥镇的高度关注,鉴洋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也逐步提上日程。2004年,黄岩区五个民主党派就曾联合对鉴洋湖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鉴洋湖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但未付诸实施。

近年来,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鉴洋湖湿地一方面面临着生态资源的衰退和人文资源的破坏,另一方面也被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和旅游项目所青睐。如果再不及时进行保护,鉴洋湖湿地资源和人文景观就可能遭到更大的破坏。为此,台州市2008年正式启动了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并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目标,积极完成申报工作。以此为前提,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联合,对鉴洋湖湿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工作,其中包括鉴洋湖资源普查、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鉴洋湖居民社会调查等工作,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文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调研报告和专题研究。这些调查与研究工作为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基础,成为规划工作开展的依据。 第二章 规划总则 1 指导思想

根据规划区自然、人文资源的特点,以维护湿地生态环境健康和延续乡土文脉特色为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体现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特色,积极其在区域中的生态服务功能。 2 规划原则 2.1 融入区域原则

将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融入区域生态背景之中,分析和评价其在区域生态中的关键作用,并利用生态保护和恢复手段,维护和加强其在生态格局的重要功能。

从区域旅游休闲资源整体发展着眼,充分发挥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自然、人文特色,将其建设成为富有个性的旅游休闲景点,成为区域游憩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充分考虑区域与园区内部的交通组织和其他基础设施规划,使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与城市区域和外围景点形成有机衔接。 2.2 整体保护原则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和稳定性,为湿地生物提供较为丰富的栖息环境,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系统造成的干扰。

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和乡土文化景观,将其视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特色体现,对文化景观本身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与背景实行整体保护。 2.3 合理利用原则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游客建立湿地体验的界面,包括休闲游览活动、科普教育活动、生产体验活动等,充分发挥湿地的文化游憩价值和经济价值,以达到积极保护的目标,同时提高湿地公园的景观品质和整体品位。

建立完善的游憩体验网络系统,通过游船、自行车道、栈道、山径等多种方式,在湿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保护的基础上,充分体验鉴洋湖湿地的景观特色。 2.4 和谐发展原则

协调湿地公园的各种功能,在生态保护基础上,合理发展科普教育、休闲游览等功能,并合理维护生产性景观,使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存,促进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以及居民点的位置、规模、建筑风格等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

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积极考虑与当地住民的关系,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本地居民纳入公园的管理与运营之中,促进社会融合。 3 规划范围

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北至鸡笼山-马山-西林岭山脊,南至规划机场高速,西至规划改道的104国道,东至黄岩、路桥两区的行政边界和规划黄岩物流园区的西边界,总面积约为6.33平方公里。 4 规划依据

4.1国际组织有关公约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拉姆萨尔;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3年。 4.2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大,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199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大,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1989年);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1年);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国务院,2000年);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国务院,1993年);

《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设部城建〔2002〕249号;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建设部,2005年; 《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办公厅,2005年; 4.3相关的技术规范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部,2005年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1992年;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2008年; 4.4地方政府的行业技术性文件

《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台州市城乡电力设施布局专业规划(2007-2020)》; 《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台州市黄岩区分区规划(2004-2020)》;

《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城镇总体规划(2006-2020)》; 《黄岩区院桥镇村庄布点规划(2004-2020)》; 《台州市黄岩区休闲旅游总体规划》(送审稿);

《院桥镇第三产业总体规划研究及旅游业发展概念规划》(征求意见稿); 《黄岩区院桥镇区域概念发展规划》。 4.5现场踏勘资料及其他相关文献 5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分三期执行,分别为近期、中期与远期。: 1)近期:2008—2012年; 2)中期:2013—2017年; 3)远期:2018—2020年。 第三章 湿地公园现状条件分析 1 地理位置 1.1 台州市

台州市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地处我国海岸带中段。市域陆地范围介于东经120°17´—121°56´、北纬28°01´—29°20´之间,东西长172.8公里,南北宽147.8公里,市域总面积9411平方公里。北接宁波、绍兴,西邻金华、丽水,南连温州,东濒东海。市区位于台州市域中部温黄平原北端,市区陆域面积1536平方公里。 1.2 院桥镇

院桥镇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南部,北接黄岩城区、东邻路桥区、南囊温岭市、西连乐清市。全镇总面积80.4平方公里,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结构。自宋代开埠后,院桥即有“南乡重镇”之美誉,区位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黄、温、乐三地的物资集散地。 1.3 鉴洋湖

鉴洋湖位于院桥镇东南部约5公里处,距黄岩城区18公里,路桥城区约5公里,椒江城区约20公里,温岭的泽国镇6公里。周边有多条河流相连,三面被群山环抱,自然环境优美。在建的甬台温铁路、机场高速及104国道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穿越鉴洋湖地区。 2 自然条件 2.1 地质地貌

台州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境内地貌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湾、岛屿均有分布。西北山脉连绵,千米峰峦迭起,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的2/3。东南丘陵缓延,平原滩涂宽广,河道纵横,沿海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

黄岩区的地貌结构可概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东部属于温黄平原,为丰饶的鱼米之乡;西部为丘陵山地,主要山脉有括苍山支脉和北雁荡山余脉。在新地质构造喜马拉雅期运动之后,黄岩区形成西升东降。西部山区呈年轻山地特征,东部为下降区,有100多米疏松第四纪(约二三百万年前)沉积物,形成海积平原,约占全区面积三分之一,是重要农业区。院桥镇为五六千年的老海积区,成陆前经湖沼变迁,1米剖面有腐泥层,沼铁矿层、青泥层,称古浅育体。

鉴洋湖位于院桥镇东南部,位于水网平原区,属于温黄平原的一部分,以湿地、水网、农耕地为主。湖区四面环山,其中北部有狮子山、鸡笼山、马山、西林岭(老鹰山),南部则是连绵的温岭天皇山。周边山地森林覆盖率接近超过60%,生态环境良好。 2.2 水文条件

台州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两大水系,即椒江水系和金清水系。鉴洋湖属金清水系,总面积1.25平方千米,为黄岩区最大内湖,也是台州市最大的内陆湿地。与湖体相连的主要河流有东南中泾、西南中泾和山水泾。南中泾宽15~22米,长12千米,为黄岩区南部排水的主要通道;山水泾宽21~30米,长13.65公里,是排泄太湖山区洪水入金清港的主要河道。其中,鉴洋桥以下至路桥河段上大下小,洪水宣泄不畅,两岸地势低洼,涝灾频繁。

台州市地下水分布可按照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分为富水区、较富水区、贫水区和极贫水区四大类,其中鉴洋湖所处区域为贫水区。 2.3 土壤类型

黄岩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红壤、潮土、水稻土和盐土5个土类,14个亚类、41个土属和117个土种。其中,鉴洋湖地区地处海积平原地区,主要以潮土、水稻土两个大类为主,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好,适合旱粮、水稻、柑橘等多种作物和果木的种植。此外,鸡笼山等山体以红壤为主,含砂砾质较多,肥力较好,以种植水果和其他林木为主。 2.4 气候条件

地处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1月份平均6℃,7月份平均27.8℃,常年3月14日为终霜期,11月29日为初霜期,平均无霜期259天。冬季受西北气流影响,多晴朗寒冷,冷空气南下时常出现剧烈降温和西北大风。春季冷暖气团交锋频繁,时冷时热。初夏,因北方冷空气与南来暖湿气流相遇,势力均等,形成梅雨天气。进入7月盛夏后,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除局部雷阵雨天气外,多晴日天气,温度高,日照多。秋季降温较快,中秋后天高气爽,俗称“小阳春”。 2.5 动植物资源 2.5.1 植物资源 鉴洋湖植物资源丰富,根据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主要包括维管束植物139科389属538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17科22属33种,种子植物122科367属505种(裸子植物9科17属21种,被子植物113科350属484种)。野生植物352种,栽培植物186种。含10种以上的科有:禾本科(56种),菊科(41种),豆科(29种),蔷薇科(23种),百合科(14种),莎草科(13种),蓼科(12种),大戟科(12种),茜草科(12种)。同时,鉴洋湖共拥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中,主要有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野大豆(Glycine soja);花榈木(Ormosia henryi)。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有1种,即花榈木。

鉴洋湖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水生植被、栽培植被5个植被型组,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低山灌草丛、挺水水生植被、浮水水生植被、果园、苗圃、作物田9个植被型,以及23个群系组、28个群丛。 2.5.2 动物资源

鉴洋湖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芦苇、淡竹、杨柳遍布,野生鹭鸟、白鸥飞翔于烟波,人称“黄岩的沙家浜”。据生物多样性调查统计,鉴洋湖地区已知动物包括鸟类,兽类,爬行类等共计114种。其中鸟类42种,占浙东南地区鸟类分布总种类的10.1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种一种,国家二级保护种2种,省级重点保护10种;兽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的2种,省重点保护1种;爬行及两栖类共7种,国家二级保护1种,省重点保护2种;鱼类、软体类共16种;甲壳类共4种;昆虫类共34种。 3 人文条件 3.1 历史沿革

鉴洋湖是距今约2000年的古海湾演变而成的泻湖,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光绪黄岩县志》引《山水记》:“鉴洋湖,在三十九都鸡笼山下,修广二千亩许,纵一里、横五里,为东南巨浸。中有沙洲芦荻,鵁鶄鸂鷘翔舞其际。水多银鱼,长寸存,如小薤叶,色如白银,味最美。击楫中流,恍如剡中风味”。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县人御史杨晨与尤涛、南舜谱等发展实业,在这里主持围湖筑堤,种桑养蚕,并在湖中建造了一幢西式别墅,以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依南窗外寄傲”意为“寄傲轩”。“寄傲轩”四周植以名花异木,并于南侧构成一座玲珑剔透的湖心亭。“门外湖光十里碧,座中山色四周青”曾这样形容“寄傲轩”。进士杨晨晚年曾归隐于此,著书、垂钓于湖畔。每年三月三佳节,杨晨、举人南舜谱等“九老会”在此吟诗作赋。文人雅士常游吟诗,有“桥横群谁合,山断夕阳疏”之句。

建国以后填湖之风更胜,鉴洋湖先后作为劳改农场和鱼种场,不断的围堤挖塘使得上下两湖河港逐渐相连,湖面逐渐缩小,南部基本消失。今湖东西长约2500米,湖面已演变为宽数米到数十米不等的河道港汊,水面面积仅约0.7平方公里(约合1000亩)。

3.2 物质文化遗产

鉴洋湖有着2000多年的演化和发展历史,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规划区内现有资源主要包括历史遗迹和乡土景观两大类。

历史遗迹方面主要包括古桥、古庙,以及古遗址等,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鉴洋桥。鉴洋桥由镇锁、洚洋2石桥组成,镇锁桥位于下湖,分南北两座,长135米,宽2.5米,南座3孔,北座1孔,两座之间与南北引桥略呈弧形,造型独特,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重建,现已申报省级文保单位;洚洋桥位于上湖,长60米,宽2.5米,3孔。两桥均为鉴洋湖南北交通枢纽,镇锁桥更是温黄古驿道必经之路,与峻峭挺拔鸡笼山形成湖光山色飞桥景观。此外,位于鸡笼山的杨府庙、半山庙、山城寨遗址,以及业已消失的寄傲轩和湖心亭,都具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

乡土景观方面主要包括体现鉴洋湖地方特色的养殖塘、圩田、果园、民居,以及展现鉴洋湖自然风光的河湖湿地。有些富有特色的湿地景观甚至被当地人给予了传说和寓意,如后继娘坟、水牛背、十亩围、围珠等。 3.3 非物质文化遗产

鉴洋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不仅反映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更反映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主要包括历史传说、诗词文学、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

历史传说方面几乎涵盖了鉴洋湖的一山一水,一桥一木。其中以鉴洋湖、鸡笼山和鉴洋桥的传说居多,并且版本多样,娓娓动听,反映了鉴洋湖文化的多样性。

诗词文学方面,以清光绪杨晨最为著名。杨晨(1845—1922年),名保定,字定孚,又字蓉初,晚号“月河渔隐”。由杨晨、南舜谱组建的“寄傲轩”文人团体——“九老会”,每逢农历三月三,九月九,诸会员聚集于此,吟诗作赋,交流作品,编纂成册,并有《湖墅昌和集》与《生辰昌和集》留世,共收录诗文365首,今已遗失。仅部分诗篇传于民间,得以保留。

此外,以圩田间作为代表的农业耕作方式,以舞狮为代表的民间舞蹈,以泥塑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以杨业诞辰日为代表的民间庙会,以及各村定期举办的集会和戏曲演出,都是鉴洋湖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活”的文化遗产。 4.4 土地利用现状 (1)耕地

耕地主要分布于鉴洋湖水岸地带,面积广大,交错纵横,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耕地与村镇或山体连接,期间水网密布,形成了特色的湿地农业景观。 (2)河湖水系

河湖水系主要包括鉴洋湖内的宽阔水域及湖水沟渠,不包括现有养殖塘所占的用地面积。 (3)山地

规划区内的山地资源主要有鸡笼山、马山、飞鹰山三座。其中鸡笼山为最高山峰,海拔164米。树木植被茂盛,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规划区内最重要的林业资源富集地。山上布有石阶路及土石小路,山地游览具有可进入性。 (4)村镇建设用地

村镇建设用地主要为村民自住房建设、村镇工业用地。其中,工业用地分布于村镇街道内,主要为服装加工、帽业加工、煤场等,各工业类型用地面积不大,独力发展,并未形成规模发展,在各村内点状分布。 (5)养殖塘

鉴洋湖鱼塘为国有用地,分布于上下两个湖区,是占鉴洋湖水域最大的区域,面积500亩。现鉴洋湖大水面已经全部被鱼塘分割,养鱼、垂钓已经成了鉴洋湖水域最具规模的用地类型。各鱼池用土石围坝连接,俯瞰鉴洋湖,鱼塘格局分明。鱼塘内主要养殖“四大家鱼”,以及鲈鱼、桂鱼等。 (6)坑塘

规划区内坑塘分布较多,主要位于农田耕地及鉴洋湖周边地带,由地势低洼,雨水蓄积、沟渠补水等多方面因素作用而产生。目前,坑塘已经成为部分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以及规划区内湿地环境的特色景观资源。 (7)道路

指规划区内现有的内部交通干道和内部交通之路两种道路类型,步行道路众多、路线复杂,且尚未形成固定的步行路线体系,因此,未被纳入到道路用地的测算中去,仅以可行驶机动车交通的路线为主。 (8)园地

规划区内园地主要位于各村子依托的山体之上,以柑橘园为主,此外还有杨梅,极少量的桃、板栗等。 (9)采石场

采石场在规划区内有三块。其中,最大规模的采石场分布在沙门店村,即西林岭的山体西侧。另两块皆分布在鸡笼山上,分别位于山头陈村和岭下东村,其中山头陈村内的采石场紧邻内部交通的主要干道,裸岩外露,对视觉影响较大。 5 环境状况 5.1 水质状况

在内外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鉴洋湖水域水质受到一定污染,现状水体质量较差,为劣Ⅳ类,并且存在一定的富营养化现象。作为鉴洋湖主要水源的山水泾现状监测数据中,NH3-N、总磷、DO和石油类为主要超标指标,山水泾水质现状总体评价为劣V类。湖区周边的村镇生活污水及农业灌溉和生产的尾水,使得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水域水葫芦密生。此外,鉴洋湖周围村镇内部分工厂所排出的污水在没有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鉴洋湖湖区,对水体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5.2 大气环境

总体而言,鉴洋湖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污染源。石灰、采石厂等工业企业产生的粉尘是规划区内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主要位于鉴洋湖南侧的山坡上或村道路两旁;其次,煤炭燃烧产生的煤炭粉尘及有害气体也对鉴洋湖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5.3 噪声污染

规划区内的噪音污染来源于交通噪音和工业噪音。主要包括各乡、村镇道路来往车辆以及部分工业企业进行生产的时产生的机械噪音。 5.4 固体废弃物污染

规划区内垃圾污染现象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鉴洋湖水体有白色垃圾漂浮,并在桥下、水生植物资源丰茂处形成了较多的堆积;村镇中垃圾肆意堆放现象较为普遍,并在上湖河道南岸形成较大规模的垃圾堆;在鸡笼山缓坡处的植物丛中垃圾堆放现象较多,分布点散落在步行山路的两旁;工业厂房、小型私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成为规划区内的垃圾污染源之一。 第四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1 理论基础

1.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复合的功能单位。人类是生态系统一个不可分割的组分,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此的认识也越发清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由此发展而来。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效益。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它生产生活原料,更重要的是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依据目前比较权威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的分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四大功能:生态系统对人类可以产生直接影响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以及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其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支持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对于人类福利具有深远的影响。

表4-1 生态系统服务内容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容 供给服务

(Provisioning services) 从生态系统获得的产品:

食物与纤维,燃料,遗传资源,生物化学物、天然药物,装饰与观赏资源,淡水资源 调节服务

(Regulating services) 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获得的效益:

空气质量维持,气候调节,水文调节,水土保持,水净化,人类疾病的调节,生物控制,传粉,风暴的防护 文化服务

(Cultural services) 从生态系统获得的非物质效用和收益:

文化多样性,精神与宗教价值,知识体系,教育价值,灵感与启智,审美,社会联系,文化遗产价值,游憩和生态旅游 生命支持功能

(Supporting services) 是生态系统提供其他服务功能的基础:

初级生产,空气氧气维持,土壤形成与保持,生物地化循环,水循环,提供生物生境

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出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对待自然的传统观念。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理念,人们开始意识到森林、湿地、农田、绿地等生态系统要素能为城市、为人类社会提供众多不同的服务与支持,例如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减少噪音、蓄滞雨洪、处理污水、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而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湿地能够提供以上全部的生态服务,被认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最佳利用方式。 1.2 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2.1城市湿地的特征

随着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城市区域中为数不多的自然湿地其自然与生态属性都发生了变化(如生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形成与自然湿地截然不同的湿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城市湿地的自然属性改变

在城市建成区扩张的影响下,城市湿地形成了在城市区域中分布不均匀、面积小、孤岛形式的分布。同时湿地之间的连接度降低,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增加。

2)城市湿地的功能相对自然湿地有了更多的拓展

自然湿地的功能以生态服务功能为主,而且可测定和评价其不同的生态功能;而城市湿地除了生态服务功能以外,还强调其为市民提供的休闲、娱乐和生态教育功能,而且这些功能是自然湿地不可取代的,而且这些城市湿地的人文价值很难测量。

3)城市湿地受干扰的情况

自然湿地的环境特征因与其周围区域相对一致,同时自然湿地的干扰因子是以自然干扰为主,而人工湿地所受到的干扰类型、频度、强度都与自然湿地有所不同。 1.2.2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2 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2.1 湿地生态功能评价

(1)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但结构不够合理

从生态系统多样性层面而言,鉴洋湖地区具备了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在人类干扰下的较为完整的生态地区类型。从物种多样性层面而言,鉴洋湖地区动植物类型相对浙江省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鸟类资源。但从作为动物栖息地的植被群落的构成来看,平原区农作物植被类型所占比例较大,缺乏高大乔木;而已有的人工林也存在树种单

一、抗病虫害能力较差的缺点;滨水岸线的植被群落不够完善。 (2)生态网络连通性较好,但调蓄洪水能力不强

鉴洋湖湿地由纵横交织的河湖港汊组成,内部连通性及与周边水系的连通性较好,为生物迁徙、调蓄洪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自然式的滨水岸线也有利于水体与土壤的物质交换,有利于回补地下水。但由于局部地区人为造坝、水产养殖、填湖造田等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体的自然流通,对调蓄洪水的能力起到消极的影响。 (3)生态系统完整性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由于场地内部除了村镇建设外,尚不存在大规模连片的开发建设,整体上未受现代城市化的侵扰,因此湿地环境保持了一定的完整性。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升级,生态系统完整性还是受到了不同的干扰,这一方面表现在村镇自身建设强度的加强对山体、湿地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表现在区域性设施(如公路、铁路、高压线等)的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分割。

(4)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

目前鉴洋湖湿地中主要以农业、养殖业为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低,因此并没有严重影响到湿地资源的稳定。但来自上游城市的污水,以及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固体垃圾堆放,对湿地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此外,农药的使用和养殖场的尾水,也对水体、土壤造成一定污染,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湖区目前水质目前为劣Ⅳ类,而作为鉴洋湖源头之一的山水泾水质则为劣Ⅴ类。 2.2 文化游憩功能评价

(1)历史文化遗存数量较多,但类型较少、级别较低

鉴洋湖以及所在的院桥地区历史文化悠久,物质文化遗存较为丰富。鉴洋桥、杨府庙等代表性历史建构筑物成为鉴洋湖文化的象征。此外,关于鉴洋湖的传说、历史人物杨晨居所的典故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但从类型上来说,历史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古桥和寺庙两个主要方面,其他类型遗迹较少;从保护级别上来说,仅鉴洋桥为拟报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其他历史遗迹的保护级别较低,未进入国家文物保护体系范畴。 (2)乡土文化景观丰富,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鉴洋湖地区处在镇中心外围,至今还保留有比较淳朴的传统村落,并留存了部分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湿地区域内鱼耕文化发达,农业景观丰富,果垄稻田和鉴湖鱼种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也构成了鉴洋湖地区宝贵的乡土文化资源。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渗透,传统的村落景观也在逐渐改变传统的面貌,地方特色正在逐渐消失。 (3)科普教育功能尚未开发,旅游休闲功能处在萌芽阶段

鉴洋湖湿地是进行文化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的天然基地,然而这方面的功能并未得到发掘和利用,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针对鉴洋湖湿地的科研和监测工作也比较缺乏,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鉴洋湖在台州市的知名度不高,旅游休闲活动也主要以钓鱼、上香、摄影等为主,规模较小,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前景看好。 2.3 经济生产功能评价

(1)农业生产体现农、果、渔并行的特征,以农作物为主,是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鉴洋湖地区长久以来是以水稻、柑橘及其他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区,建国后国有鱼种场的建成使渔业养殖也成为本地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尽管外出务工和乡镇制造业成为主要潮流,但留守家乡的人仍以水稻为代表的农作物生产为主,在其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第五章 案例分析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具有可比性或可参照性的典型案例的分析,为本项目的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建立湿地公园建设的项目库,以及为本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必要的经验教训。 1 案例研究 1.1 国际案例 1.1.1 伦敦湿地中心 (1)背景介绍

伦敦湿地公园离市中心5公里,距离白金汉宫仅有25 分钟的车程,周围的交通非常便捷,伦敦市的两条主干道A205公路和A4公路离公园都不到16公里。伦敦湿地公园在城市边缘创造了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是一个以连接城市居民和自然环境为目的的成功案例。湿地公园共占地42.5公顷,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良好的绿化和植被引来了大批的生物,使公园成了湿地野生生物的天堂。 (2)规划定位和特色

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有以下两个主要目的:

1)为多种湿地生物最大限度地提供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

2)让参观者在不破坏湿地环境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地的知识。 (3)规划内容

1)游憩项目观察室,游戏木屋,与湿地有关的生活用品(如荷兰的木鞋),组织孩子游戏于池塘,喂食飞乌和参与园艺。

2)世界湿地区,真实展示了14种世界不同地域的湿地,如尼罗河泛滥原、亚洲水稻田、中东芦苇地、西伯利亚苔原和热带沼泽等。来自原生态环境的水鸟,在此安家落户。

3)水生生物区、现代化服务区。

4)公园外围设有足够的泊车位,所以旅游者能非常方便地自行驾车前来。此外,多条公交车线路可抵达公园附近。最近的地铁出口和火车站,也均在步行10分钟的距离以内。

5)因为各种生物的饲养和繁殖对环境的要求不同,伦敦湿地公园设计的关键 ,就是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

6)按照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湿地公园被划分为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其中包括3个开放水域:蓄水泻湖、主湖、保护性泻湖,以及1个芦苇洲泽地、1个季节性浸水牧草区域和1个泥地区域——这6个区域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在总体布局上以主湖水域为中心,其余水域和陆地围绕其错落分布,构成了公园多种湿地地貌。 (4)可借鉴性

1)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律保障; 2)多方合作,兼顾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实现“以地养地”的经济平衡; 3)综合开发模式,既保护巨大的生态价值外,又配套开发大量旅游、游憩价值。 (5)景观风貌

第三篇:江苏五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江苏五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A-A+2012年11月26日08:05中国旅游网

导语:江苏省湿地总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约占省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可划分为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5个类型。我省共有国家城市湿地公园5处,南京市绿水湾湿地公园、常熟市沙家浜湿地公园、无锡市长广溪湿地公园、常熟市尚湖湿地公园、昆山市城市生态园。

绿水湾湿地公园

1.南京市绿水湾湿地公园

绿水湾湿地公园工程位于南京长江三桥东侧,紧靠三桥园区,占地约15平方公里。绿水湾公园被长江大堤分为两部分,堤内地势平坦,地势平坦,有大量滩涂、芦苇,以及枣园、果园,原始生态保持良好。目前稻田菜地、藕塘鱼池随处可见;堤外则呈现出典型的湿地特征。据悉,绿水湾的植被以野生草本为主,还有众多的鸟类、昆虫及鱼类。站在大堤上,东望长江茫茫苍苍,西瞰田野阡陌纵横。清晨时可欣赏太阳从主城上空升起的绮丽景象,黄昏时则可领略“苍山如海、残阳如画”的意境。

游客到绿水湾湿地公园来游玩,交通也很方便。外围有长江三桥、绕城公路和过江隧道等与主城相联系的道路,另外,还有薛塘路、绿水湾南路、团结路和城南河路4条城市主干道。为了保证生态环境,湿地公园内部以专用车为主,截流外来车辆和私家车进入,推行环保的交通方式。

绿水湾地区以湿地地貌为主。包括两大类湿地:淡水湿地中的河流、沼泽湿地以及人工湿地的淡水养殖,农用湿地、蓄水区。

该地区处于亚热带北源,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存在多种湿地类型,对各种动物生长极为有利,大片水生树林、芦苇、多种鸟类等乡土水生、湿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包括人工培育植物和乡土野生植物。人工培育的有水稻、大豆、玉米、莲藕、茭白及多种蔬菜瓜果农作物,桑、柳、杨、柿等乔木。野生的有水花生、芦蒿、水烛、菱角、苍耳等草本植物,构树、乌桕、山槐等乔木。动物资源中较多的是各种昆虫、鸟类以及养殖的鱼、蟹,昆虫主要有瓢虫、蚱蜢、蝴蝶、蜻蜓等常见种,鸟类有鹭科、鸭科斑鸠、棕背伯劳等。

绿水湾隶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地理地区,地处长江之滨,由长江泥沙淤积形成,地质上主要是河漫滩沉积物,土质松软肥沃。绿水湾下游接纳城南河入江,局部受其水影响,规划范围内水域和沼泽分布广泛,在夏季来水期水面占总面积近70%。绿水湾地区被长江大堤分为两部分。堤内地势平坦,堤内水系渠塘相通,水位通常维持在5至6米,占地22500亩(含滨江大道一段)。以稻、田菜地为主,多藕塘鱼池,地坪称高多在6至7米之间。大堤外又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大堤与外堤围合的环境、绿水湾水域、东侧的江洲。

绿水湾长江大堤地势高视线好,东望长江茫茫苍苍,西瞰田野阡陌纵横。清晨时可以欣赏太阳从南京城市中升起的绮丽景象,黄昏时可以领略“苍山如海、残阳如画”的意境。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2.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沙家浜位于太湖湖网地区,河湖相连,河网稠密,是典型的湿地环境。沙家浜生态湿地公园始建于1999年,初期占地500亩。近年来,沙家浜风景区搬迁工业企业,扩种芦苇,引进不同的古树名木以及陆水生湿地植物,增加城市“绿肺”功能,现已扩大到266.7公顷。沙家浜利用优越的湿地资源,精心规划巧布局,建成了沙家浜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公园内河网纵横,四通八达。生物种类繁多,除了主要植物芦苇以外,有植物种类约300种,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园内68种鸟类、数万只白鹭、灰鹭、野鸭来此觅食,在此栖息,形成一派自然纯朴别具特色的水乡田园风光。同时,沙家浜镇还是红色旅游精品线和经典景区以及传统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生态公园独特的自然生态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去年,公园接待游客就达75万多人次。

据沙家浜镇党委书记朱亚辉介绍,在沙家浜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获批的同时,沙家浜正在进行东扩千亩芦苇生态湿地工程,该工程将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原生态、纯绿色”为主旨,建成密集种植隔离区、生态鸟岛观赏区、田园风光游览区、休闲垂钓区、野营区等功能区域,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使公园内部景点和游览系统的设计更加符合生态原则。

工程完工以后,沙家浜城市湿地公园面积将达到4000亩,景观质量将进一步优化,城市之“肾”的净化作用将更加明显,为常熟城市居民和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提供一个更为绿色惬意的生态休闲空间。

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

3.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

长广溪湿地公园位于蠡湖西南岸石塘桥堍,是连接蠡湖和太湖的生态廊道,总长十公里,占地约二百六十公顷,其中水面约八十公顷。它西依军嶂山,东邻大学城,北连蠡湖,南靠太湖,依山傍湖,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优越。2005年5月建设部将其列入第二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名录,是全国十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

建设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旨在恢复与重建长广溪周边湿生植被带,带动以长广溪为轴的水系整理,形成由蠡湖至太湖蜿蜒曲折的“溪阔水长”水系结构,恢复其对无锡入湖径流的净化作用,发挥其作为入湖的重要前置水道水域的生态战略价值。06年建成开放的介于石塘桥至长广溪桥300米段,是拟建的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试验段,该段除以湿地为灵魂的环境公园外,还将建有湿地解说中心,展示湿地常识、全国首批十大城市湿地公园。

被列入全国国家湿地公园之一的无锡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正式开工建设,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开放式的生态景区。

据了解,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长10公里的长广溪两侧,具有典型的环太湖地区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

湿地公园是一座集生态、休闲、科普、人文为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该公园充分利用生态净水系统改善水质,溪边湖畔浅水植物挺立,湿地内草木葱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湿地公园内石塘廊桥,是东蠡湖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是目前全市最长的、反映蠡湖历史文化的、具有江南特色的廊桥。园内还有湿地科普馆、湿地教育展示中心、雕塑园、露天舞台、儿童乐园等科普教育、服务配套设施,使游人在生态湿地休闲自娱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和便利的服务。

尚湖湿地公园

4. 尚湖湿地公园

尚湖湿地公园总面积2300公顷,核心区现有水域面积800公顷,绿地覆盖率超过90%。湖面水平如镜,山水交相辉映。荷香洲公园、湿地森林公园、山水文化园。一年四季有近百种数万禽鸟在这里栖息繁衍。这片湿地对涵养城市水源、维持区域水平衡、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太湖风景游览区的重要旅游胜地。

荷香洲为尚湖中最大洲岛,以湖光山色为背景,注重植物景观和古建筑的融合。洲内有山水人文馆,馆内陈列有尚湖出土距今约4500年历史的良渚文化晚期遗址器物,有尚湖历代名人介绍。四景园、博雅奇石堂、流香馆、湖桥串月等景点匠心独具。洲内池塘广植菱荷,每到花开,荷香飘逸,采菱时节,菱荷滴翠。同时洲内还辟有拓展基地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牡丹园“谷雨三朝看牡丹”,尚湖牡丹园是江南最大的牡丹园,占地两万平方米,拥有八大色系,20000多株各类精品牡丹。每年

三、四月间举办尚湖牡丹花会,并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四川彭州共同创立了“中国牡丹行”旅游合作品牌。一年一度的尚湖牡丹花会迄今已举办十八届,是常熟市四大旅游节庆活动之一,也是苏州市最佳旅游节庆活动。"春天看牡丹,相约尚湖来"已成为江南新民俗。

钓鱼渚上碧草、净水连着远处黛山,鸟语林中万鸟云集,或觅食或嬉戏或闲庭信步,让人倍感“白鹭知我忘机久,几度相逢自不惊”的尚湖美景。同时钓鱼渚上建有水上高尔夫球场,形成以休闲为主而又不失江南田园风光的体育休闲旅游之地。水上森林环湖绿树成林,万木葱郁,绿化覆盖率达92%。千亩湿地,遍布池杉、芦苇、蒲草,形成水上森林的独特湿地景观,良好的生态成为鸟禽的天堂,目前水上森林中有各类鸟禽90余种,其中不乏白鹳、中华沙秋鸭、鸳鸯等国家

一、二级保护动物。尚湖十景:尚湖烟雨、弦歌渔乐、拂水揽月、太公问钓、云崖飞瀑、双亭遗踪、画舸晴波、天香竞艳、风荷流香、湿地问莺。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

5.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

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坐落昆山西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3150亩,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园内精心布置了跑马场、原生态森林、珍禽观赏区、鹿苑、情侣滩、百花园、高级休闲会所等十多处情趣各异的公园景点,并在园内建造了50万平方米的中心湖泊,栽种了100多种花草树木,移植了250万多株珍贵树木。整个生态森林公园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第四篇:湿地公园旅游规划

城市湿地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姜健 12S034062

摘要: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等。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 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它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湿地公园因其公园的特殊属性,使其比一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功能定位上更加强调休闲游憩等功能。科学合理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湿地公园游憩观光,接受科普教育,提升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的探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湿地公园(图1)游憩空间设计是寻求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动态的平衡点的过程,需从景观设计、环境科学、生态学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湿地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地球上独特而难得的优美景观,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因此,许多大城市湿地的很大一部分原生态湿地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恢复城市中原有的湿地体系己经刻不容缓。

图1 湿地景观

1.2湿地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为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湿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阐述了湿地和城市湿地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并指出了城市湿地的特征和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威胁;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类型以及其建设的功能及意义展开了研究。

(2)在对国内外的一些城市湿地公园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其建设的成功经验,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恢复理论、游憩学理论等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展开理论研究,并提出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阐述。

2概念阐述

2.1城市湿地公园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湿地的保护措施和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学者提出根据地域及湿地的特征等,将湿地划分为城市湿地和非城市湿地两大类,后者亦可称为乡村湿地。这一分类是湿地应用分类的新尝试。对于城市湿地尚未有明确的定义,根据相关资料,笔者认为城市湿地主要是指位于城市区域内和城市边缘的各类湿地,它是人工湿地、半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的复合体,而其相对应的范畴即乡村湿地则是指处于乡村或自然环境中的各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2.2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

2.2.1完备的生态系统

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属于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本身可以自成系统,界限明晰,具备一定的规模。园内的生物应该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植物类主要包括:沼泽植物、盐沼植物、红树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底栖植物等。 2.2.2具有多种类型和区域特色

受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等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湿地或湿地景观呈多样性类型。从宏观上看,不同地域、不同地形地貌、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的城市发展要求可以建成不同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微观上水域到陆地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或演变的生态和景观的梯度变化明显,具有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生植物群落的生态演替系列,以及鸟类、底栖动等构成丰富的生态景观,形成了湿地公园竖向变化的特色景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湿地类型、物种结构,突出区域特色。同时,还可以将不同区域类型的湿地景观微塑到公园内供游人认知与体验。 2.2.3别具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公园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生长、栖息着众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城市湿地公园中景观类型多样,景观空间多变,景观体验丰富。湿地景观生态格局由湿地中的基质——绿色片区,斑块——水域、森林、草坪、农田、广场,廊道——道路、河溪、林带等组成。景观的水平生态学过程使景观元素之间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多样性的景观格局。密林、疏林、草坪组合成自然的景观植物群落,水中、水面、水岸、森林组合成立体的优美的景观画面。栈道、平台、廊架将公众引入自然的生境。观鸟、划船、采莲、垂钓、潜水、灌溉、喂养等湿地游憩成为人和自然的交心之旅。科普、考察、参观等活动使公众获得丰富的湿地体验。

2.2.4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由于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构建与运行自组织体系节省了大量的维护费用,减少了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过程使公园持续发展,使得湿地公园具备比一般公园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2.3城市湿地公园功能

综上所述,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较强的调节城市气候能力;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湿地公园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游憩场所和教育场所;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方面,有较大作用;经济效益突出;是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可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3国内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3.1国外湿地公园案例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包括人工湿地的兴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了成绩,建设了大批城市湿地公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英国伦敦湿地中心,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湿地公园、华盛顿郊外的亨特利湿地公园。这些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后都成为了当地居民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态游憩和环境教育中心,本文在这里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公园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3.1.1伦敦湿地中心

伦敦湿地中心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离市中心5km,距离白金汉宫仅有25min的车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该公园是由4个废弃的混凝土蓄水池改造、恢复而成,公园共占地105英亩。该公园规划的目标在于为多种湿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的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让参观者在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地的知识。除此之外,呈点状散布在公园内的建筑均为小平房木屋,和公园整体的环境相融合。该公园是世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史上的一个成功典范。 3.1.2奥兰多湿地公园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湿地公园(图2)是在伊斯特里(Easterly)湿地恢复工程中建立的。湿地系统中铁桥东部湿地区域被称为奥兰多湿地公园,在公园里沿着要的野生动物和鸟类栖息地周围有一条2英里的观鸟线路,公园中还专设有慢跑小道,自行车小道。园区内参观的主导路线上均竖立了引导标志,并为参观者指明最佳的观鸟地点。奥兰多湿地公园不仅被当地的中小学校用来作为进行环境教育的自然实验室,还被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学生和教授用作实习和科研的基地。

图2 奥兰多湿地公园

3.2我国城市湿地公园

目前,内地己完全建成的湿地公园并不多,大多都处于建设、规划和筹备阶段,这里就其中部分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简要介绍。 3.2.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图3)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公园总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面积超过3.46k㎡,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图4)。西溪湿地公园特色:西溪之胜,独在于水;西溪之重,重在生态;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民风,醇厚质朴。国际公约秘书长皮特先生认为西溪湿地很漂亮,“几乎完美的体现了湿地中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的特征要素”。

图3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平面图图4 西溪景观

湿地公园西溪模式的精髓就在于以综合利用为手段,坚持积极保护方针,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为手段,通过适度利用实现真正的保护,也就是通过保护和利用实现双赢。 3.2.2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绍兴镜湖新区内,在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越城、柯桥、袍江之间。公园所在的区域是绍兴平原的组成部分,地势平坦、河网密布,该湿地公园在规划过程中根据公园生境划分为三大区块。北部区块包括北湖景区、水花园景区、密林景区三个景区,该区块主要以烟波浩渺的湖泊湿地景观为主,展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风光。(图5)

图5 镜湖风光 3.3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

3.3.1成功经验总结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才刚刚起步,真正建成的湿地公园少之又少,因此对于成功经验的总结主要是根据上述国外和港台城市湿地公园实例提出。成功经验可以主要归纳为,(1)灵活有效的协作开发模式,既国外很多的湿地公园建设大多遵循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企业和社会其他组织投资为补充的开发模式。这一开发模式大大降低了政府的资金投入,能够更大范围地动用社会力量来支持城市的生态建设;(2)生态、科技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湿地公园是接受生态环保教育的场所,因此公园设计应当充分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来更好地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3)水的利用与湿地保护有机结合,这种开发方式即保护了湿地环境又打造了环境特色,生态保护与开发达到了完美结合及和谐发展;(4)旅游与湿地特色相结合湿地旅游特色,有别于其他生态公园,为喧嚣城市里来此的游客带来宁静优美的游览感受。 3.3.2存在问题分析

在对当前我国内地城市湿地公园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目前内地的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缺乏规范的管理,从整体的发展现状来看,城市湿地公园发展迅速,缺乏规范的管理,致使在公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2)未遵循生态设计原则,一些城市湿地公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未能真正遵循生态规划设计的理念,如在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盲目引用外来物种、游览设施和活动项目的设置未充分考虑公园的环境承载力等,导致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带来的二次破坏;(3)公众参与性不高,游客参与性不高往往是由于湿地公园本身的旅游活动项目或环境科普知识宣传不到位、宣传方式比较单一而导致的,还有一些湿地公园虽然有很好的服务和功能设施,如湿地展览馆、湿地实验中心等,但由于缺乏引导和介绍,在公园对公众开放后,并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

4湿地公园规划的方法与内容

4.1规划内容框架

城市湿地公园的内容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即物质空间和功能体系两个层面。 4.1.1物质空间层面的四个内容

(1)基础规划,湿地公园的基础规划是湿地公园建设的物质基础,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和居民点改造规划两个内容,是湿地公园建立的根本。

(2)保护规划,保护规划是湿地公园规划的首要任务,因为保护湿地生态和文化是湿地公园建立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前提。包括:分级保护、旅游承载力的规划、湿地生态恢复、湿地文化保护。

(3)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包括旅游策划、基础设施建设、多种经营规划等方面,是对湿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

(4)景观规划,城市郊区湿地作为可见生活质量的一部分,对于当地社区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地区计划者和企业家来说,要想吸引商业和旅游业,景观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开发湿地时,在计划决策中必须首先考虑景观的问题,根据旅游要求和湿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湿地景观规划。

4.1.2功能体系层面的四个内容

则对湿地公园的软系统进行规划,这样“软硬兼施”的湿地规划是对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双重保证。它包括对各系统完整性的设计和分析论证,并提出保障其可持续发展运转的措施和策略,主要有以下的内容:生态系统规划、物流系统规划、能量流系统规划、水系统规划和管理系统规划等。

(1)生态系统规划,包括对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保障设计。首先应从生态系统各个级层检测现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找出缺失或薄弱环节,并作出专门的恢复、补救建议,同时提出保障措施。其次,建立生态网络,保证景观斑块-廊道-基底结构单元的完整性,同时将整个园区纳入到更大区域的景观格局中。

(2)物流系统规划,包括对物流设施和物流基础网络的建设。物流系统的网络由点和线这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完整规划物流的来源供应、供应链及最终排废的处理过程;强调物流的末端处理,寻求材料的最大化在循环和再利用,通过替代材料的使用和开展园区范围的一体化废物处理,减少有毒材料的风险。通过资源交换和再循环网络将园区产业和周围地区的产业联系在一起。这些产业可以开展副产品交换;园区内部的物流系统应与外部能量流结合,形成完整的物流链。

(3)能量流系统,主要指基础设施及旅游开展的能量来源、消耗过程的一个辐射系统的高效化。通过对设备的设计或修正,进行热能联产、能源梯级使用以及其他方法最大化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企业间的能源流动获得更高的效率,广泛使用可更新能源。如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对风能的利用等,都是使能量流系统更加高效的方法。

(4)水系统规划,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供水系统的高效化、无害化;一是湿地水系统网络化和联通化。水使用系统考虑用水量,应尽量就地取水,减少建设费用,同时成为保护水质的内在需要;根据水的不同质量开展水的梯级使用;强调水使用的末端处理,达到无污染排放,应有明确的设施与措施,对污水的最终排放进行处理,防止对自然水功能体系规划是从对湿地公园进行统完整性与可持续性规划,它与以上各项专项规划并不矛盾。这四个功能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规划理念隐含在物质规划的内容中。

4.2规划原则

湿地公园能够给予当地社区适当的利润,将湿地旅游活动与湿地生态保护相联结;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利用适当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技术提供旅游服务,使当地居民从中获益,同时游客可满足其旅游体验;并为所属城市居民提供短期旅游休闲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及生态涵养地,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规划中必须遵守如下原则。 4.2.1保护优先原则

城市郊区的湿地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遗产,湿地公园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确保城市郊区湿地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湿地的多种功能。因此,保护优先也是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4.2.2综合协调原则

城市郊区湿地公园规划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资源充分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虽然保护是湿地公园的核心,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将保护与利用割裂开来。我国城市郊区湿地公园的特殊性之一就是湿地公园内包涵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4.2.3突出自然原则

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维护景观的地方特色,强调回归自然,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单纯商业化倾向。 4.2.4环境承载力原则

承载力原则意味着任何资源的使用都是有极限的,湿地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当使用强度超过某一阈值或临界值时,资源环境将失去其持续利用的可能。湿地利用必须要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或称环境容量)之内,这是城市郊区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2.5分区管理原则

根据湿地资源价值与分布,划分功能分区,严格实行“区内游,区外住”、“区内景,区外商”、“区内名,区外利”的管理原则,在保证湿地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结语

湿地公园是一个新概念,也是对待自然资源的一种新的态度和理念。我们应该看到,仅仅通过规划师对湿地的保护和开发规划对城市郊区湿地进行复兴的作用是有限的。目前最为迫切的,是人们对城市郊区湿地的哲学观和价值观的转变。这种转变包括规划的参与者、决策者,同时也包括广大市民的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同时规划师也在城市郊区湿地保护与开发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城市郊区湿地这一种集中了生态、经济、社会多重因素特殊的规划对象,规划师应该打破专业的局限,吐故纳新,转变传统的规划设计观念,邀请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规划中来,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提出多种途径的解决办法,使湿地公园的建设更好的融入到城市各项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20-123. [2]周多复.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J].城市研究,2000(4):7-9.

[3]克雷格.坎贝尔、迈克尔.H.奥格登.湿地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L2005. [4]彭少麟,任海,张倩媚.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2026-2030.

[5]陈宜渝.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研究的方向阴冲国基础科学,2002(1):17.19. [6]吕宪国,黄锡畴.我国湿地研究进展叨.地理科学,1998,18(4):294-300. [7]左东启.论湿地研究与中国水利[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9,19(1):14-21. [8]刘红玉,赵志春,吕宪同.中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J].资源科等1999.21(6):34-37. [9]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M].规划师,2001,17(6)

[10]陈久和.生态旅游的绿色设计:以杭州西湖西进为例的研究[J].浙江学刊,2002,1:185-188.

[11]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5):94-100 [12]郝日明,许瑛.城市湿地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保护建议[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6):46-49

第五篇:贵阳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大学

组员:颜兴奎

指导老师:戴朝霞

2011年12月12日

- 1333334445566688899

1、开发指导思想 ...................................

2、开发步骤 ......................................

3、保障措施 ....................................

一、调查时间

2011年12月3日至2011年12月4日

二、调查地点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景区

三、调查人员 实习小组成员

四、旅游资源调查任务的来源

本次旅游资源调查是我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选修科目《旅游资源与开发》的一个调查实习。

五、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1、通过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目的意义,及其要点及方法。

2、通过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使我们了解掌握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及如何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六、旅游资源调查要求

1、熟悉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2、下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表格。

3、选定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

- 3万立方米,阿哈水库、红枫湖、百花湖的重要流域也在花溪区。全区森林面积5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03%,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常年气温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 工业污染很小,大气质量很好。

2、交通状况

调查区内交通条件优越。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和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龙洞堡机场,花溪大道直通贵阳市中心区,31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花溪二道、国宾大道和贵阳铁路枢纽改扩建工程均已完成,使花溪的交通实现质的飞跃。

3、社会经济概况

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3.4970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9750亿元,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6.7755亿元,同比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0.7465亿元,同比增长14.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74:38.57:47.69。人均生产总值13330元,同比增长14.8%。财政总收入完成4.0755亿元,同比增长16.5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445亿元,同比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69亿元,同比增长3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区外资金11.0529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实际到位市外资金8.5421亿元,同比增长31.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680亿元,同比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 5 十里河滩景区以花溪河为纽带,集山地、水文、生物以及人文景观为一体,主打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牌。景区内目前已经建成的大景点20余处,小景点近百处。主要的景点有:玉环摇碧、蛙鼓花田、月潭天趣、溪山魅影、水乡流韵、葱茸彩地、花圃果乡、溪边问农、梦里田园等。湿地公园根据功能分区的不同,运用植物景物景观功能进行造景,具有季节分明、色彩缤纷、生物多样的野趣特征,展示出一幅由河滩、花海、苗圃、沼泽、鹭鸟、古树、民居村寨构筑的美丽画卷。为了方便不同的游览人群,新建成的十里河滩景区特意开辟出了5条特色旅游线路,分别是:生态科普学习线、定格浪漫拍摄线、乡野闲情寻旧线、沁心怡情健行线、手绘大地体验线。生态科普学习线包含的景点为玉环摇碧、蛙鼓花田、月潭天趣、溪山魅影、水乡流韵、鹭羽凌波、绣水浮径。这条线路主要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做,青少年可以接触到都市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各种动植物。在各种植物群落旁边,竖立着介绍动植物名称、特性的科普标示牌,供孩子们科普学习。 定格浪漫拍摄线则主要选择了景区内一些风景优美秀丽的景点,供准新人拍摄婚纱照以及情侣们游览。乡野闲情寻旧线和沁心怡情健行线上推荐的景点则以修身养性,缓减压力为主,喜欢怀旧的人可以去看看农田、水车、碾坊,找回过去乡野特有的感觉。希望沁心怡情的人则可以去“苗圃果乡”景点上赏赏花、闻闻果香,感受自然的神奇。手绘大地体验线则伴随着一系列的公益活动,游客可以参加景区组织的绿丝带志愿者、义务植树、参与认养景区树木等活动。景区提供二种慢行系统,游客可选择观光电瓶车或步行,以生态低碳的方式游览

- 7文景观。陈毅元帅曾赞叹“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文化名人叶圣陶有道“瀑流写玉辟延伫,稍爱麟峰能秀举。良云草草亦难忘,一夕花溪同卧雨。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定位于坚持原生态理念,建设面向全市、服务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的,以反映高原生态湿地为特色,体现民族文化风情、生态观光农业等特色景观风貌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景区发挥湿地公园环境功能、休闲功能、科普功能、城市功能,成为了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消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高品质湿地公园。这是非常宝贵的城市湿地,具有优化生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旅游休闲、增加城市宜居度等多重功能。为广大市民增添了一个亲近自然、享受幸福生活的地方,成为贵阳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又一靓丽景观。

2、定量评价

我们对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景区内的许多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记录、拍照,又对应《国家标准分类体系》、《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释义》对所记录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评分和分级。 第五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1、开发指导思想

运用原生态理念,坚持“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管理,维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把十里河滩规划建设成为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消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高品

- 9好的管理和维护公园;

7)、加大对游客和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宣扬,保护旅游资源,严厉处罚游客乱扔垃圾、破坏园内生物等不文明行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下一篇:成人高考语文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