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科技创新医学检验论文

2022-04-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医学检验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该文通过调查其作者所在学校在校检验学生对体外诊断的了解程度,基于市场需求,利于就业导向,加强对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进行探索,以体外诊断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面向体外诊断技术行业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其人才缺乏难题。

本科生科技创新医学检验论文 篇1:

就业视角下某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皖南医学院二、三年级本科生创新创业活动现状,为地方医学院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4—2015级全日制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皖南医学院大二、三年级的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参与率为22.7%,且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6,p=0.574);751人(83.1%)参与创新活动的目的是锻炼能力,671人(74.2%)参与创新活动需要的科技创新资金,626人(69.2%)认为在创新活动中学校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结论:某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态度积极但参与度还较低,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医学本科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训练。

关键词:医学生;科研活动;调查分析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国家层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战略。高等学校要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由“精英”走向“普通”,让创新创业的理念不再遥不可及。有研究表明,二、三年级的医学本科生有朦胧的参与科研意识和一定理论基础,并且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二、三年级为他们开始参与科研活動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对医学本科生科研参与现状的研究也较多,但对二、三年级本科生科研参与情况的报道较少。本文对皖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医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对策、途径。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皖南医学院2014—2015级全日制在校生为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有关专家审阅和20例预调查反馈的相关信息修改完善后后确定最终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科研创新活动参与现状、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目的和需要等。

3.质量控制。经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随机抽查问卷。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严格筛选,剔除不合格问卷。

4.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SPSS17.0完成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率描述,组间比较使用

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在皖南医学院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4份,有效率为90.4%。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7—24岁,平均年龄(20.36±1.083)。其中男328人,占36.3%;女576人,占63.7%。城市265人,占29.3%;农村639人,占70.7%。学生干部275人,占30.4%;非学生干部629,占70.7%。大二421人,占46.6%;大三483人,占53.4%。临床医学207人,占22.9%;护理学323人,占35.7%;预防医学162人,占17.9%;人文管理85人,占9.4%;其他127人,占14.0%。

2.创新活动现状。参与过科研创新活动的有205人,占22.7%;其中大二参与过学校的创新活动的有99人(23.5%),大三参与过学校的创新活动的有106人(21.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6,p=0.574)。在学校期间有公开发表的创新方面的成果(学术论文、专利等)71人,占7.9%。在问及“您听说过的学校创新活动中主要有?”。

3.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和需要的认知。在问及“如果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您的目的是?”,有640人(70.8%)是因为兴趣爱好参与科技创新活动,751人(83.1%)是选择锻炼能力,409人(45.2%)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是为评先评优,498人(55.1%)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是为就业考虑,还有140(15.5%)还有其他考虑。在问及“您觉得您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中,您需要什么?”,671人(74.2%)认为需要科技创新资金,644人(71.2%)认为需要环境氛围,655人(72.5%)认为需要信息知识与技术指导,595人(65.8%)认为需要强烈愿望和动机,530人(58.6%)认为需要学校多开展创新实践活动,107人(11.8%)认为还需要其他条件。

4.学校在培养型创新人才中应做的改进。在“学校在培养型创新人才中应做的哪些改进?”,有587人(64.9%)认为学校需要丰富性课程体系内容,626人(69.2%)认为学校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613人(67.8%)认为学校需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540人(59.7%)认为学校需要采取参与式的教学方式,496人(54.9%)认为学校需要改革考试方法,130人(14.4%)认为学校需要做其他(如支持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发展等)工作。

三、讨论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应用实践新领域的能力及发明开创新世界的能力。因此,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调查抽取了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人文管理、其他等专业的本科生,较好地代表了医学院本科生。本次调查显示,皖南医学院大二、三年级的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参与率为22.7%。高于彭波等在徐州医学院的研究结果原因主要是本次调查研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之后,抽取的是医学院大二、三年级的本科生,排除了懵懂的大一和学业任务较为繁忙的大四、大五学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二、三年级的科研创新活动参与度高于大一、大四、五的学生,二、三年级的为医学生开始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阶段。本次调查显示,公开发表的科研创新方面的成果(学术论文、专利等)占7.9%,低于科研创新活动参与率;说明在科研创新活动中,本科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尚存在不足,科技成果产出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知晓率也较低,提示今后学校、学院要加大每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的宣传力度和创新宣传形式,真正地让感兴趣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申报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来,从而产出更多的学生科技成果。本次调查显示,医学院本科生参与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主要是来自兴趣爱好和锻炼能力,这说明他们在科研创新活动中持积极理性的态度,这也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应加强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资金短缺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瓶颈。本研究中,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中选择需要科技创新资金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信息知识与技术指导和环境氛围;环境的好坏能够显著地影响着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学校必须通过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积极营造一个创新、自由、竞争、有序的大学生科研坏境。对于信息知识与技术指导,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需要大学生自己自觉主动地学习网络信息技术,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科技讲座”以及“传帮带”等活动,满足大学生在科研创新知识和信息方面的不足。

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中,69.2%的学生认为学校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67.8%的学生认为学校需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这可能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较低,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学校在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后,需要建立“科研项目驱动+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协作+实验室全程开放”的大学生接触科研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宝强.高校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三个维度[J].中国高校科技,2016,(08):12-14.

[2]李丽.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现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

[3]雒国胜.结合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03):236-237,240.

[4]聂春雨,郎亚军,殷亚杰,刘甜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03):102-104.

作者:杨斌 刘欢 任苔蓉 胡宇航 李天赐

本科生科技创新医学检验论文 篇2:

以体外诊断行业岗位需求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摘 要] 该文通过调查其作者所在学校在校检验学生对体外诊断的了解程度,基于市场需求,利于就业导向,加强对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进行探索,以体外诊断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面向体外诊断技术行业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其人才缺乏难题。

[关键词] 医学检验;就业;综合能力;体外诊断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9JGA262)

[作者简介] 罗伊凌(2000—),女,广西玉林人,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医学检验技术在读本科生,主要参与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教改研究;王俊利,博士,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改研究。

体外诊断技术,简称IVD(In Vitro Diagnosis),是基于对人体各种检测标本的临床有效诊断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辅助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等的实验诊断产品与服务。我国体外诊断市场及检测量近年来飞速增加,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1]。但是优秀的体外診断人才需要各方面能力综合发展,这迫切要求我们研究当前医学检验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新形势,遵从“医学检验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重构医学检验技术本科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增强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培养优秀的体外诊断人才。

一、现状调研及存在主要问题

1.体外诊断技术快速发展,但匹配培养人才缺乏。体外诊断技术通过对人体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各种检测样本体外检测,其核心市场产品包括试剂、组合试剂、校准物品、对照材料、质控品、装置等,故与检验密切相关的体外诊断试剂研发与管理尤为急需人才。当前,国家大力提倡鼓励创新创业,体外诊断作为新兴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急需我们调整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适应IVD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2.学生对于体外诊断技术认知不清晰。通过对现在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的线上问卷调查及座谈交流等方式,探讨检验专业学生对体外诊断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综合能力培养的态度等问题。经调查,本校检验专业学生对体外诊断普遍不了解;仅有不足5%生了解体外诊断概况。此外,检验学生认为从事体外诊断急需创新意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学校应针对性的开设多种特色课程。当前医学检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既往适配各级医院,特别是县乡级检验科人才需求的传统培养模式,与体外诊断新人才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医学院校非常有必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检验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二、分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引导教育,增设体选修课程。由于检验分析自动化,医院等单位对检验人才需求减少,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体外诊断作为新兴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急需大量医学检验专长了解体外诊断技术的本科人才。因此,为适应体外诊断发展的特殊人才需求,急需调整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建议在医学检验专业大一入学起始,应以行业发展和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体外诊断”特色拓展方向。结合当前医学检验技术学生的现状以及国家当前政策,校企结合,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建立相对完善的体外诊断选修课程模块,为今后的专业教育,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可以开设医学实验技术与设备、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体外诊断产品研发与生产、医学市场营销学、体外诊断企业运营与管理等体外诊断选修课程,增进检验学生对体外诊断的认知,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对检验学生进行体外诊断方向的特色培养,拓宽检验学生就业途径,进而解决检验学生的就业问题。通过分类引导与特色课程体系建立,指导学生专业方向选择和职业规划,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理论基础,进一步探索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复合型应用人才。

2.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适应行业研发需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国家得发展战略目标,然其瓶颈因素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故而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但是,大多数医学检验技术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学校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督促力度不够,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的条件有限;其二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不强。根据以上两点的特殊性,我们从以下探索培养:一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到科技创新,才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作为高校大学生,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医学检验前沿技术或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研究并解决问题[3]。二是提升学校基础科研实验室建设,通过开放性实验设计及实验室开放,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科研素养的培育。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沟通能力,适应行业市场需求。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润滑剂,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与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众所周知,在第三方检验机构就业需要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但在医学检验专业存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忽视学生沟通能力的情况,导致学生在进入医院实习、毕业就业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因此要求学生在加强学习理论基础上,重视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如何加强检验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进行讨论:一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才会为此有相应的行动。二是学校加强相关课程建设,并且与市场营销相结合,将教学法与角色扮演法相结合,使学生在多元的环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声情并茂的情景,设身处地地进行实际沟通,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者,教师进行授课的方式也应该有所转变,创设自由、民主的上课氛围,鼓励同学在自由的空间中敢于沟通,乐于沟通;这些有效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沟通积极性,让学生从本质上学会沟通、善于沟通。

4.商务礼仪的培养,提升职业素养。商务礼仪课程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塑造学生品格、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现阶段第三方检验行业发展迅猛,检验专业学生从事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医学院校很有必要对检验专业学生开展商务礼仪教育。一是進行商务礼仪教育宣讲,依据体外诊断企业现代化用人标准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并采取多元化的课程,让学生将商务礼仪理论知识标准烂熟于心。二是可以邀请企业礼仪专家来校进行相关课程建设和指导学生礼仪实践,促使学生知行合一,强化学生对商务礼仪的认知能力,培养礼仪自觉。三是学校应紧密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协助育人培养模式,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激发自身对商务礼仪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开构建专兼师资,打造“双师制”教学模式。为适应新形势下体外诊断行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复合型检验人才,学校应与一流企业联合办学,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双师制”培养模式。首先,应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并邀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体外诊断方向的教学。其次,企业的真实环境和场景具有不可复制性,并且传统的学院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复合型检验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而通过“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为学校带来另一个教学场所,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校提供体外诊断行业优秀的技术指导人员,这是对传统学院教师专业技能不足的一种弥补,同时也是“双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势所在。

综上所述,为培养适配于第三方实验室的检验人才,医学院校应与一流企业合作办学,开启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增进学生对体外诊断行业的认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新时代的检验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仇云霞.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体外诊断企业竞争力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

[2]于佳洋,王相和.刍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新西部,2020,(05):127-128.

[3]赵臣,李颖卓,李艳.依托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07):881-883.

A Practical Study on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ical Talents Guided by the Demand Ability in In vitro Diagnostic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Youjiang National Medical College

LUO Yi-linga,YE Dana,DONG Ming-youa,LIAO Lu-shenga,WANG Jun-lib

(a.School of Medical Laboratory, b.Affiliated Hospital,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Baise,Guangxi 533000,China)

Key words:medical examination;employment;comprehensive ability;in vitro diagnosis

作者:罗伊凌 叶丹 董明右 廖陆升 王俊利

本科生科技创新医学检验论文 篇3:

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为提升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力,文章借助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现有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条件,探索了适用于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构建了多层次且相对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体系。实践结果表明:在该模式培养下,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在本科阶段所获科研成果总数较对照组有较大提高,该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科研创新力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预防医学;科研创新力;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提高人才创新力是新时代本科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这对高校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进一步探索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指明了新的方向。以科研为导向,借助科研活动引导教学,多方面拓展新时代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是提升其创新意识及创新力的重要举措。

近几年来,国内各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1],但所显现的问题也相对明显。例如,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门槛要求设立较高[2]108、科研训练环节相互孤立、未形成统一的实践教学模式、系统性和完整性欠佳[3]、科研训练平台相对单一、大部分以科研项目为驱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学生的训练要求[2]109等。以上问题均不利于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力的培养。因此,搭建丰富的科研训练平台,完善实践体系,是全面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力的必要环节。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暴发使得公共卫生领域又一次进入到全球视野,也为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反思和契机。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主要专业,预防医学人才是当前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主要力量[4],如何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预防医学人才是当下预防医学本科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据此,文章以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详细探究了科研创新力培养的新模式,构建了“四阶段培养体系”并对成果进行了阐述。

一、“四阶段培养体系”的构建

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塑造学生基本科研思维为目标,以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遵循学生基本认知规律,將本科生科研创新力分为四个培养阶段,分别为基本科研能力训练、社会实践能力拓展、科研综合素质提升和开拓创新力应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科研能力训练

该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考核和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训练。第一,为了强化本科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使其初步掌握实验安全技能,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大一春季学期举行实验室安全知识考核,最终成绩在90分以上(总分100分)的学生方可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可以参与科研实验。第二,在学生尚未接触科研之前,由专业的实验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对本科生基本科研技能进行培训,除训练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外,导师还利用现有条件为学生创造相对真实的公共卫生实践环境,让学生感受实际工作条件下公共卫生技能应用过程。其中开放性实验室所承担的实践培训项目创新点高、内容丰富且实用性强,起到了科研思维启蒙的作用。

(二)社会实践能力拓展

该阶段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如科研调查,每个学生会在导师的安排和指导下进入各实践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研调查方案,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分工协作,定期撰写实习报告。此外,还可以以国内发生的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事件防控过程。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动员学生以志愿者身份进入医院和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利用所学、所识为新冠疫情的防控贡献力量。社会实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三)科研综合素质提升

鼓励学生在大三至大四阶段进驻实验室,真正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强化其科研兴趣,培养科研逻辑思维,锻炼科研创新力。一方面,学生可自主联系导师,进入其课题组,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参与部分实验环节、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报告。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以团队为单位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以项目主持人或参与者的身份,结合自己所学以及兴趣方向进行自主选题。在撰写项目书到开展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极大提升。

(四)开拓创新力应用

在前期各项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科研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大四至大五阶段主要通过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实践平台,锻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应着眼现今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任务,挖掘思维创新点,开拓视野,提出有效方案解决现实问题。主要包括毕业实习、竞赛参与及毕业论文设计。首先,结合本科生个人意愿和兴趣将其分配到不同的相关专业实习地点,由专门的带教导师进行指导。为保证实习质量,该环节结束后教师会通过各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表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认定。其次,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国内公共卫生领域举办的各类大赛,例如,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科普作品大赛、营养餐网络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其创新意识。最后,认真组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包括师生互选、开题、中期、结题、论文评阅和答辩等。该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在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主拟定研究方向,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指导教师会对选题合理性、课题进展、完成效果以及论文质量等进行整体把控,确保高质量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育的关键部分,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力的最佳时机。

二、“四阶段培养体系”的实施效果

文章以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生(72人)为主要试验对象,自大一起即按照“四阶段培养体系”相应环节进行培训,将2015级预防医学本科生(59人)选定为对照组。以两个不同年级预防医学学生本科阶段所获科研成果作为效果评价指标,具体结果如下。

2015级预防医学本科生5年学习期间获批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而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共获批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含国家级1项,省级2项。此外,与2015级相比,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生还积极参加教师科研课题,拓展其科研视野,如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和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除此之外,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生中有2名本科生以共同发明人身份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9名本科生在国内各项竞赛中表现出色,屡获佳绩。以上人数所占比例均远高于2015级。

连贯系统的科研训练有效激发了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性,而新路径中涵盖的多种科研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让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实验室作业,而是放眼于更多的科研实践活动中。科研成果除常规的发表论文外,获批专利及竞赛获奖的学生比例也有较大提高。总之,整个培养阶段,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技能,也让其在自主探究中学会了创新。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仍时有发生,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的岗位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探索预防医学人才科研创新力培养体系,优化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成为当前预防医学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任务。文章结合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际情况所构建的以学生认知规律和需求为根本、以科研訓练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手段的预防医学人才“四阶段培养体系”,能够将学生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训练贯穿于本科生教育全过程,形成人才培养的常态机制,使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又拥有一定的科研创新力,进一步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进而推进医学科学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比翼双飞”。

参考文献:

[1]张慧,周玲,赵壮红,等.本科生科研训练制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4):21.

[2]邴浩.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比较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5).

[3]熊飞,刘红艳,王安,等.科研导向式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7,(11):155.

[4]李跃平,夏盈盈,杨素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视野下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3):11.

■ 编辑∕陈晶

收稿日期:2021-02-03                                                          修回日期:2021-03-15

作者简介:李杰(198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实验室管理。

基金项目:2020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环境健康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融合与思考”(SZZX2020-12);2020年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科研导向式—预防医学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2020JY2-50);2020年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重点课题“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应对与课程思政研究”(2020JY1-30);2019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健康中国战略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SJGY20190656)

作者:李杰 祝丽玲 周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虚拟用户交换机技术分析论文下一篇:显微手术脑肿瘤临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