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生物科技活动的有效实践

2022-09-29

为帮助中学生在生物科技活动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必须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课题,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多年来, 我们结合生物课教学, 组织学生开展生物科技活动, 如校园植物挂牌, 家鸽的饲养等, 但参与对象主要是初一二学生。近年来, 学校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 对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结合学校科技教育办学特色, 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科技活动,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认清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目的意义

开展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扩大学生知识面,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活动与学科课程在内容上、形式上、目标上互相补充, 有机渗透, 形成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既可系统地学“深”, 又可联系实际地学“活”,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了多种渠道和机会, 促进了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更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实践与体验。

二、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实施方法

(一) 活动的准备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 成立了生物科技活动协会, 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不分班级不限名额。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分成若干科技活动小组。比如, 动物组、植物组、微生物组、生态环保小组。根据活动主题的要求由相应的小组及老师主要负责, 做到全员参与, 制订活动计划及方案。

(二) 活动的实施

根据生物科技活动内容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的原则, 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的原则, 指导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开展以下科技活动。

一是农业科技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农、林、牧、渔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掌握一些农业技术。在“校园实践基地”中种植了豆科的蚕豆、豌豆、菜豆, 茄科的番茄、辣椒、茄子, 葫芦科的南瓜、丝瓜、弧瓜等, 以及洋葱、大葱等,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 学生对植物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科技楼生态园中, 学生盆栽番茄、辣椒、向日葵等, 饲养家鸽、家鸡、家兔。移栽一些稍大型的乔木, 如:桑树、樱桃、梨树等。二是科学小实验和小制作。每年春暖花开季节, 科技协会各骨干带领组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到乡村捕捉一些小蝌蚪 (主要是蟾蜍蝌蚪) , 分别观察不同品牌不同浓度的饮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装置置于教学大楼大厅内, 张贴相关说明及信息, 学生利用课间观察记录, 同时也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兴趣。我们还结合农村中学的条件和优势, 组织学生到蚕桑园对考察的参观和分析研究, 观察其孵化过程, 初生个体的大小、颜色, 测孵化率, 到第三眠时, 集中喂养, 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在科技活动月期间, 开展相关的一些科技活动。

(三) 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

在校外活动中, 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查, 对景区及周边的植物资源加以分类认识, 并采集了一些植物标本, 了解了一些生物的基本生活习性, 学会了如何记录, 如何采集, 基本掌握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通过野外活动, 使学科知识、现实生活相互联系, 课内、课外相互补充, 知识、经验相互支撑, 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大脑、双手, 唤起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知、认识、思考和热爱,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 释放出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突出探究性, 提高生物科技活动实践效果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探究性”, 必须要符合维果茨基的“最新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 儿童有两种, 一种是儿童现实所实际具有的水平, 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 叫潜在水平。正是这种潜在水平与现实水平之间发生矛质冲突, 才成为学生发展的驱动力。因此,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探究价值的, 太易或太难都没有探究价值。比如, 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新授课中, 如果这样问“什么是渗透作用?”“渗透作用的条件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过于肤浅, 学生机械地在教材中直接能找到答案, 缺少可思考性和探究性, 无益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引入“水势”和“渗透势”等概念, 问“从水势的角度看, 为什么水总比水势高的地方往水势低的地方流动呢?”这样的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望而生畏而无法展开思考, 更谈不上具有探究性和思考性, 正确的做法是:教师演示“渗透作用”实验, 实验结果是——漏斗管内液面逐渐上升。这时, 同学们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 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逐渐上升?说明什么? (2) 水分子为什么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护散? (3) 如果把半透膜换成塑料模或纱布或者是半透膜两侧的浓度一样, 则漏斗内的液面能否上升?这些问题既具有一定梯度和思考性, 又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生物科技活动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符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 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并已储备一定知识量, 能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完成任务, 较深入地研究课程学习中的一些问题。通过科技活动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

生物科技活动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野外实习和参加生产劳动, 学习一些实用技术,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实践证明, 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对巩固加深理解课堂知识, 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结协作精神, 锻炼了学生勤奋刻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在科技活动中,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发展个性特长,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学生生物课教学必须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让学生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生物课教学,科技实践,尝试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2.

[2] 曹冬林, 中学研究性活动刘内容的构建与实践, 教学与管理, 2000.11.

[3] 亿库教育网, 论科技活动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下一篇:低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浅析